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袋獾的幼崽吃什麼

澳大利亞袋獾的幼崽吃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1 17:46:23

⑴ 澳洲那個動物是叫袋灌么

是袋獾。

袋獾(學名:Sarcophilus harrisii),亦被稱作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大嘴怪」,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

袋獾是袋獾屬中唯一未滅絕的成員,身形與一隻小狗差不多,但肌肉發達,十分壯碩。其特徵包括:黑色的皮毛、遭遇攻擊時發出的臭味、刺耳的叫聲,以及進食時的神態。除狩獵外,袋獾也進食腐肉。它們通常單獨行動,但有時也與其他袋獾一起進食。

外形特徵如下:

袋獾體型矮胖及粗壯,頭大尾短。毛發呈黑色,不過胸部和臀部往往帶有小塊白色的毛。身長525-800毫米,尾長230-300毫米,體重4.1-11.8千克。毛色深褐或灰色,喉部及臀部具有白色塊斑,吻為淺粉色。體形與鼬科動物相近。腹部生有育兒袋。



袋獾和其他有袋動物不同之處在於其前足比後足稍長。雄性袋獾體型一般較雌性為大:雄性平均身長為652毫米(其中尾部長258毫米),平均體重則為8公斤;雌性平均身長則為570毫米(其中尾部長244毫米),平均體重6公斤。野生袋獾的壽命為6年,受飼養的袋獾則較長壽。

袋獾臉上和頭頂有觸須,以便在黑暗中尋找獵物或偵測同類的存在。它們在被激怒時會放出臭氣,刺鼻程度可與臭鼬比擬。袋獾長於聽覺及嗅覺,至於視覺則以黑白視力表現較佳,因為它們多在晚上出動。它們較能看到移動物件,卻難以觀察靜止物件。

(1)澳大利亞袋獾的幼崽吃什麼擴展閱讀:

袋獾生長習性:

出沒於灌木與高草生境中,晝伏夜出。行走時總在不停地嗅地面,似乎在尋找食物。食性以肉食為主,吃昆蟲、蛇和鼠類等,偶爾也吃些植物。

袋獾是名副其實的「晝伏」動物──它們雖然不在日間出動覓食,但卻喜歡在太陽下休息。這只袋獾的左眼旁邊有打鬥過的傷痕。袋獾在塔斯馬尼亞隨處可見,對乾燥的硬葉樹林或接近海岸的林地尤其鍾愛。它們晝伏夜出,日間棲身在茂密的灌木林或地洞之中。小袋獾能爬樹,但成年袋獾就不能。另外袋獾也能游泳。它們喜愛單獨行動而不成群出沒。袋獾的活動范圍介乎8至20平方公里之間,常常與其他動物的領地重疊。

袋獾可吃進一隻小型的沙袋鼠,但實際上袋獾奉行機會主義,而它們常吃腐肉多於捕獵活的動物。袋獾喜好的食物為袋熊,然而它們也會視乎周圍的食物多寡進食其他家畜(如綿羊)、鳥類、魚類、青蛙以及爬蟲類動物。袋獾每天平均吃掉相當於其體重15%的食物,但情況許可的話它們也會在半小時內吃掉相當於其體重40%的食物

除了普通的肉和內臟,袋獾也會吃掉獵物的毛皮和骨頭。農民對袋獾的這種習性甚為歡迎,因為它們令那些能夠傷害家畜的昆蟲因為沒有腐爛組織可吃而絕跡於農場。

⑵ 袋獾的生長繁殖

雌性袋獾自2歲起每年發情一次。在發情時,雌性袋獾會製造多個卵子。袋獾是單配製的動物。每年三月是交配期,交配不分晝夜地在受到遮蔽的空間進行。雄性袋獾會互相鬥毆以爭奪交配權,但如勝利者在交配後不加看守的話雌性會和其他雄性交配。
袋獾的妊娠期為31天,每胎生20至30隻重0.18至0.29克、僅有米粒大小的幼崽。20隻至30隻剛剛降生的幼崽必須艱難的從產道爬進只有四個乳頭的育兒袋中,它們會留在育嬰袋裡約105天。在育兒袋裡,脆弱而幼小的它們會被一種油性分泌物所包圍,這種分泌物可以在它們長出皮毛以前使它們的皮膚保持濕潤。不過因為裡面只有四個乳頭,因此每胎只有四隻幼崽能活下來(雌性幼崽的存活率比雄性高),而大多數幼崽則會在育兒袋中默默的夭折。和袋熊一樣,袋獾的育嬰袋是向後開口的,因此母親難以和子女直接交流互動。
小崽在育嬰袋內繼續迅速生長。在第15天後它們開始長出耳朵,緊接著長的是眼瞼和觸須(三部份的生長各相差一天)。第20天小崽會長出口唇,第49天開始長出皮毛,直至第90天左右長滿全身為止。它們的眼在長滿毛的前後(第87至93天)就能夠睜開,到第100天左右便會斷奶。再過5天,小崽便可離開育嬰袋,這時它們約重200克。與袋鼠不同,袋獾離開育嬰袋後便不會回去,但會留在母親的巢中約3個月,在10月至12月間開始外出,到次年1月獨立生活。袋獾母親每年只有約6星期的時間不需養育子女。
動物園飼養的個體,平均壽命為8年零2個月。

⑶ 袋獾的相關研究

袋獅於六百年前在澳洲大陸絕跡,而在袋狼於1936年滅絕後,袋獾成為現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動物。由於袋獾曾對塔斯馬尼亞島居民飼養的家畜造成威脅,因此當地政府也曾允許居民獵取袋獾。直至1941年袋獾被正式公告為保育類動物,對它們的狩獵行為才停止。
袋獾在澳洲大陸絕種的時期是在歐洲移民1788年到達的四百年前。由於被視為是一種對人類有威脅的動物,在塔斯馬尼亞島,是准許獵取袋獾的。直到1941年它們被正式公告為保育類動物才停止。1990年代末「面部腫瘤」嚴重影響袋獾的數量,並嚴重威脅此物種的存活,導致袋獾極可能列入瀕危物種。塔斯馬尼亞州政府正進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來減少這項疾病對該物種的影響。現今只分布於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州。
這是科學家首次估計肉食哺乳動物的咬人的力量。澳大利亞科學家分析了39類滅絕和倖存肉食哺乳動物的犬齒,且考慮到動物撕咬力量和其身體大小的相對關系。結果發現,常常被人們所低估的袋獾是現在活著的撕咬力量最大的哺乳動物。事實上,一隻6公斤重的袋獾能夠殺死30公斤重的袋熊。
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科學家們還得出一個相似的結論,3萬年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袋獅是已經滅絕的肉食動物中撕咬力量最大的,高達100公斤。袋獅的撕咬能力是現在活著、身體大小一樣的獅子的三倍。另外,胎生哺乳動物,如非洲獵犬、美洲虎和雲豹的撕咬能力非同尋常。
之前有研究稱,肉食哺乳動物的腦量越小就留給咀嚼肌更多空間,令其撕咬力量更大。因此,腦量越小的肉食哺乳動物的撕咬能力越大的說法就被一些科學家提出。科學家發現,胎生肉食哺乳動物的腦量平均是有袋類的2.5倍。
塔斯馬尼亞作為大型肉食有袋動物的避難所由來已久。在人類到達後不久,澳洲大陸上的大型肉食有袋動物迅速絕跡,只有最小、適應力最強的品種得以倖存。維多利亞省西部的化石證據顯示袋獾直至六百年前(即在歐洲殖民者登陸澳洲的四百年前)仍有在澳洲大陸活動,但澳洲犬和澳洲原住民的捕獵活動使袋獾在那裡絕跡。至於塔斯馬尼亞則因為沒有澳洲犬定居,許多大型有袋動物在歐洲殖民者到來時仍活躍於這個島上。
歐洲人把島上袋狼趕盡殺絕的事跡可謂廣為人知,而袋獾也有因此受到威脅。第一批吃過袋獾的人曾表示袋獾的味道像小牛肉。後來大家相信袋獾會捕殺家畜後,便開始了大規模捕獵袋獾的行動。這行動由1830年左右開始,令袋獾在頻頻遭到陷阱和毒葯捕殺之下瀕臨滅絕。不過,當最後一隻袋狼在1936年死去後,人們便認識到自己對袋獾的威脅。五年後(1941年),保護袋獾的法律生效,它們的數量也逐漸回升。
另外,歷史上有兩次袋獾數目異常下降的紀錄,分別在1909年和1950年發生。人們相信兩次事件均由瘟疫造成。現時估計有一萬至十萬頭袋獾,而有關當局根據2006年底的數據推斷成年袋獾的數目介乎二萬至五萬頭之間。另一些研究面部腫瘤疾病的學者則估計現存袋獾總數介乎二萬頭與七萬五千頭之間。
面部腫瘤疾病
袋獾面部腫瘤病使袋獾的面上和口內長出腫瘤,影響進食,袋獾最後會因飢餓而死。自1999年起,袋獾面部腫瘤病(DevilFacialTumourDisease,簡稱DFTD)估計已使袋獾的數量下降20%至50%,影響范圍占塔斯馬尼亞州的65%。受影響的袋獾在12至18個月內死亡的機率可高達百分之百。疫症主要集中在塔斯馬尼亞的東部,但南部也曾證實三宗病例。
當局藉監控野生袋獾的數量來追蹤疫症的傳播和強弱。實地監控的辦法為捕捉患病的袋獾以統計染病者的數目,並在往後的時間反覆調查同一地點以取得疫症散播的情況。直至目前為止,監控的結果表明疫症可於短時間內對一個地區產生嚴重影響。現時有一些長期監控工作正在進行,有助判斷疫症的影響是否長久,以及袋獾數量有否回升。當地的工作人員也測試抗疫措施的有效性。他們採取的行動包括捕捉並帶走染病的袋獾,試圖遏止疫症蔓延,讓袋獾有足夠的時間成長和繁殖。當局在塔斯馬尼亞首府荷巴特市郊以及東面的瑪利亞島上設置了兩個「保險」的袋獾保育區,收容沒有染病的袋獾。澳洲一些動物園也收容了一些袋獾讓它們繁衍。袋獾在2005年5月被建議列入塔斯馬尼亞州的受威脅物種名單中,狀態為易危(vulnerable),代表袋獾在中期有滅絕的可能。另一方面,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仍根據1996年的有關調查把袋獾的狀況定為「無危」。
袋獾數量的下降也被認為是一個生態問題,因為袋獾的存在防止了在2001年被偷運上塔斯馬尼亞的赤狐落地生根。赤狐在澳洲其他地方已成為入侵物種,而人們擔心赤狐在塔斯馬尼亞落地生根會影響袋獾數量的恢復。
雪梨大學最新的研究發現袋獾免疫基因的差異很小,或能解釋腫瘤病迅速擴散的根由,並帶出了小族群的動物如何存活的問題。
袋獾與文化
袋獾在澳洲是標志性的動物。塔斯馬尼亞的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機構均以袋獾為標志,而其澳式足球聯賽代表隊不僅以袋獾為標志,甚至取名為「塔斯馬尼亞惡魔隊」。已解散的荷巴特籃球隊亦稱作「惡魔隊」。袋獾也是六種在1989至1994年間發行的二百澳元紀念硬幣出現的本土動物之一。而對本土和外地的遊客而言,袋獾均是非常受歡迎的。
因為它們的獨特習性,不少紀錄片和非故事性的兒童書籍皆以袋獾為題材。有一套關於袋獾的紀錄片TerrorsofTasmania於2005年首播。片集追蹤一隻名叫Manganinnie的雌性袋獾,紀錄了它生兒育女的過程,並探討了面部腫瘤病的影響和相關的保育措施。該片集在澳洲的電視台以及美國的國家地理頻道都有播出。
澳洲政府限制出口袋獾,因此它們只能在澳洲被飼養。最後一隻(已知的)出口袋獾於2004年死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不過塔斯馬尼亞政府在次年10月向丹麥哥本哈根的動物園送出了兩頭袋獾,慶祝該國的弗雷德里克王儲伉儷誕下長子。(丹麥儲妃出生於塔斯馬尼亞)。
在國際最廣為人知的袋獾參照可能是華納兄弟的樂一通(LooneyTunes)動畫劇角色塔斯(Taz)。塔斯的外貌(修長的犬齒、巨大的頭部、短腳)和袋獾甚為相似,但行為頗有不同之處。另外,一隻基因變異的老鼠也被戲稱為「塔斯馬尼亞惡魔」,因為它的耳長有異常的觸須細胞,使其經常搖頭和打轉,與卡通里的塔斯非常相像。

⑷ 豬獾的生活習性

豬獾全身淺棕色或黑棕色,另雜以白色;喉及尾白色;鼻尖至頸背有一白色縱紋,從嘴角到頭後各有一道短白紋。從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地都有棲居,生活習性與狗獾相似穴居,住岩洞或掘洞而居,性兇猛,叫聲似豬。視覺差,嗅覺發達。夜行性。

豬獾性情兇猛。當受到敵害時,常將前腳低俯,發出兇殘的吼聲,吼聲似豬,同時能挺立前半身以牙和利爪作猛烈的回擊。能在水中游泳。

視覺差,但嗅覺靈敏,找尋食物時常抬頭以鼻嗅聞,或以鼻翻掘泥土。有冬眠習性。通常在10月下旬開始冬眠,冬眠之前大量進食,使體內脂肪增加。入蟄後有時也在中午氣溫較高時出洞口曬太陽。次年3月開始出洞活動。

(4)澳大利亞袋獾的幼崽吃什麼擴展閱讀:

豬獾的養殖方法

豬獾作為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生物,養殖的時候要保證食物中含有足夠的植物,可以是玉米、豆子和各種蔬菜,肉類食物可以是各種家禽的內臟。這些飼料的成本並不是非常的高,完全可以承受。當然餵食的時候還要注意豬獾吃的量,不能過多或者過少,保證豬獾的健康成長。

豬獾的幼崽出生後,要注意溫度的保持。它的出生時間一般是在春末,溫度還是比較低。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提高住所的溫度,實在不行,也可以為幼崽提供保溫箱。在飼養過程中需要保證投放的飼料是干凈衛生的、住所是經常進行清理。

⑸ 袋獾的介紹

袋獾(學名:Sarcophilus harrisii),亦被稱作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大嘴怪」,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袋獾是袋獾屬中唯一未滅絕的成員,身形與一隻小狗差不多,但肌肉發達,十分壯碩。其特徵包括:黑色的皮毛、遭遇攻擊時發出的臭味、刺耳的叫聲,以及進食時的神態。除狩獵外,袋獾也進食腐肉。它們通常單獨行動,但有時也與其他袋獾一起進食。

⑹ 獾的生活習性

食肉目鼬科獸類的通稱。約6屬共9種。是鼬科動物中體型較大的雜食性獸類;鼻端具有發達的軟骨質鼻墊,類似豬鼻;四肢較粗而強,趾端均生有強而粗的長爪,爪長近似趾長。分布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中國有3種:狗獾、豬獾和鼬獾。狗獾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豬獾和鼬獾多見於長江以南各省。獾依靠靈敏的嗅覺,拱食各種植物的根、莖,亦吃蚯蚓、地下的昆蟲幼蟲,或在溪邊捕食蛙、蟹,在灌叢捕鼠,甚至食腐屍。全身黑棕色與灰白色混雜。頭部和四肢棕黑色,頭部具3條明顯的白色縱紋。白天隱匿洞內,夜間出來活動。狗獾有半冬眠習性,秋季皮下脂肪層甚厚,供冬季蟄伏時的能源消耗。每年繁殖1次,夏季交配,翌年春天產仔,每胎3~5隻。豬獾的形態和習性與狗獾類似。鼬獾比狗獾小,不構築復雜的洞穴,不冬眠,棲息在森林、山坡、灌叢、田野和荒地,經常在溪流水邊覓食。 就食物而言,向來不挑不揀,好壞兼收:袋獾常以路邊、曠野里的動物屍體為食。它們胃口好得很,從不挑肥揀瘦,有什麼就吃什麼。 ·貪吃,從不滿足:袋獾可以在30分鍾之內吃下差不多相當於自己體重40%的食物, 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美餐的機會。它們也常常在農田附近游盪,因為那裡常會發現腐肉。一般情況下,袋獾有機會就吃,從不滿足。 ·手指柔軟、有韌性,可以做出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高難度動作:袋獾長有異常柔軟的大拇指,嘴巴更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威力。它的嘴巴比狗的嘴巴要有力的多,而且張開之後可以形成180度的角! · 袋獾少言寡語,羞澀怕人。它們一般等到夜裡大家都睡了才外出覓食,而且都是獨來獨往。袋獾安分守己,不願招惹是非,會盡量避免與其他動物發生沖突。它們以腐肉為食,偶爾也會大吼一聲,去攻擊年幼或受傷的動物,嘗嘗鮮物。 ~~~世界上哺乳動物中最兇猛的咬人動物是什麼?答案不是老虎、獅子,而是看似溫順、可愛的肉食有袋類動物袋獾。 這是科學家首次估計肉食哺乳動物的咬人的力量。澳大利亞科學家分析了39類滅絕和倖存肉食哺乳動物的犬齒,且考慮到動物撕咬力量和其身體大小的相對關系。結果發現,常常被人們所低估的袋獾是現在活著的撕咬力量最大的哺乳動物。事實上,一隻6公斤重的袋獾能夠殺死30公斤重的袋熊。 【huan】 獾badger;brock; 獾(1) 貛huān (2) 鼬科哺乳類之獾屬(Meles)動物的泛稱 [badger]。體型粗壯,善掘土,廣泛分布於北半球 獾huān ㄏㄨㄢˉ 哺乳動物,毛灰色,善掘土,穴居山野,晝伏夜出。毛可制筆,毛皮可制裘,其脂肪熬煉的獾油可治療燙傷等。亦稱「狗獾」。 參考資料: 1. http://city.xjsohu.com/pets/show.asp?ArticleID=6165

滿意請採納

⑺ 孤島上的袋獾園里的袋獾是怎麼生存的

塔斯馬尼亞島

澳大利亞東南的塔斯馬尼亞島人跡罕至,在那裡袋獾被稱作「塔斯馬尼亞惡魔」。目前,在這個孤島上,灌木林中已無法觀察到「惡魔」的生活習性和捕殺本領了,因為這種野獸在島上的數量並不多,早些年已被文明的人類消滅得差不多了。如果你想跑到叢林中去等待它,那無疑是「守株待兔」,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看得到。

後來,這里建立起一個「塔斯馬尼亞袋獾園」,如果你去那裡走一遭,到這個國家保護園中去還能看到這種「丑獸」。

「塔斯馬尼亞袋獾園」是一個周圍約100平方千米的袋獾保護區,四周都有鐵絲網圍著。進門不遠,考察者看到在一片圍有鐵柵欄的有斜坡的地上有一對袋獾,它們不聲不響地蹲伏在一棵大樹底下,用一種邪惡而兇狠的目光瞪視著周圍的參觀者,很遠就能聞到它們身上散發出來的一股惡臭味。

粗粗一看,袋獾有些像幼熊或小狼,它們身軀矮胖,滿身都長著漆黑的粗毛,胸部和臀部還夾雜著些許白色斑點。然而湊近仔細一看,才發覺它們什麼都不像,幾乎是集醜陋之大成,把幾種動物最丑的部分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長大的雄性袋獾身長約1米,重10千克左右,雌性的稍小。它們的頭又闊又大,還長著一對血盆大口,口中的牙齒有42顆之多(貓只有30顆)。它是一種很靈敏的動物,稍一受驚就會擺出一副張牙舞爪的姿勢。袋獾的耳朵特別大,可眼睛卻小得可憐。它的下頜長著一小撮粗糙的胡須,身軀肥胖得像頭肉豬,四條腿長得很短,因此,跑路時總是有些東倒西歪的樣子。

袋獾

袋獾是一種非常懶惰和殘忍的動物,在一般情況下,它是以吃腐屍為生的,可是如果有些不知好歹的動物送上門來的話,它也會對它們發動突然襲擊的。它的牙齒很厲害,能把牛羊的骨頭、皮、角和蹄等一股腦兒都吞下去。有時,它們會三五成群地出來覓食,每當發現了一具腐屍,它們便會相互撕殺起來,食物還沒有到口,彼此間已咬得不可開交了。

袋獾之所以成為澳大利亞的珍貴動物,主要就在於它的腹部長了二個淺淺的育兒袋。由於育兒袋淺,袋中的小袋獾長大後,便常常掉出袋外來,而雌袋獾是一種「出袋不認帳」的動物,小袋獾一掉下來,她就會迫不及待地把它們吃掉。所以,袋獾的生殖能力雖強,可是幼仔生存下來的機會卻極少。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袋獾的幼崽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