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電影澳大利亞怎麼樣呢

電影澳大利亞怎麼樣呢

發布時間:2022-08-17 19:14:48

1. 妮可·基德曼主演的《澳大利亞》是商業片還是沖奧片

應該說,這部片子不管是在得獎和票房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為正式導演巴茲魯赫曼的《紅磨房》讓妮可第一次提名影後,而妮可現在接連的幾部片子全部票房口碑慘敗,急需一部片子翻身,所以選擇這個時候和老搭檔再次合作。
本片也是好事多磨,最先決定的主角羅素.克洛拍了個開頭就退出了,臨時找了休.傑克曼,所以大家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以下是一些影片簡介:
影片導演:巴茲·魯赫曼

影片主演:妮可·基德曼、休·傑克曼、大衛·溫漢姆、布萊恩·布朗、喬·艾傑頓

發行公司:20世紀福克斯

北美首映:2008年11月14日

期待指數:★★★★★★★★ 8(10星滿)

作品簡介:

當年成全妮可·基德曼首次提名奧斯卡(《紅磨坊》)的20世紀福克斯,想跟影後再合作一次竟無比地好事多磨。先是網羅了「澳大利亞帝後」組合的《桉樹》沒拍多久,拉塞爾·克勞便不滿戲份太少而撂挑子走人;接著死活傍上萊德利·斯科特的克勞,又放了同鄉巴茲·魯赫曼導演的鴿子。直等到另一位澳洲猛男「金剛狼」休·傑克曼仗義補缺,「巴茲+妮可」組合時隔多年重逢言歡的《澳大利亞》才總算成功開機。……基德曼、傑克曼、魯赫曼——只要不拍成奧特曼,怎麼都好辦,估計奧斯卡評委們還等著看呢
立項階段便放話要打造一部「澳洲版《亂世佳人》」的魯赫曼導演,一貫主張經典就應該劇情簡單、台詞凝練:《羅密歐與朱麗葉後現代版》一句莎翁的原詞都沒改,已教人瞠目結舌;「引誘」妮可出演《紅磨坊》的歌女薩汀時,更是只給了對方「她唱、她跳、她死」的六字真言版濃縮腳本。因此,這個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貴族女子和牛仔漢子趕著大牲口穿越沙漠、同時還要躲避日軍轟炸的故事,基本可以用「邊跑邊愛」來概括。灰頭土臉的牧馬人小休八成要比《X戰警》里的造型還邋遢,不便過多指望;但求在「香奈兒5號」廣告片里奉獻過「史上最美妮可」的巴茲導演,好歹把不賣座的影後拍得驚艷點。

2. 《澳大利亞:跨越時間之地(IMAX)》好看嗎,

由IMAX公司發明並不斷加以完善的IMAX電影系統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統,該系統集電影技術之大成,擁有最大的銀幕、最清晰的圖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強的放映設備以及最高級的六聲道多喇叭音響系統。IMAX的矩形銀幕可高達七八層樓,球形銀幕的直徑可長達三十米,讓逼真的圖像呼之欲出,巨大的震撼力驚天動地。觀看影片的觀眾們猶如身臨其境,與電影場景渾然一體,能夠獲得與其他各類電影截然不同的,全身心的感受。

超大銀幕,超大膠片

IMAX電影使用70毫米15尺孔的電影膠片,有效畫面面積是普通的35毫米膠片的十倍,一般的70毫米寬銀幕膠片的三倍。電影畫格越大,所容納的內容就越多,圖像也就越清晰,加之精密度極高的IMAX放映設備,這就是IMAX電影獲得無與倫比的真切感和最高清晰度的奧秘所在。

IMAX放映機是世界上功率最強的放映機系統

IMAX放映機精密度最高,功率最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先進水平。其運作的可靠性及穩定性的關鍵所在,是採用了獨特的"波狀環行"(ROLLING L00P)進片技術;這項技術是使電影膠片如波浪般沿水平方運行。在放映過程中,每一畫格都由真空裝置牢牢吸附在鏡頭的後部,使畫面的穩定性大大超過任何常規標准,而圖像更是水晶般清晰。IMAX放映機15千瓦的燈箱的功率之大,人的肉眼可以看見它在月球上發射出的光點。

IMAX巨幕加音響,使每個座位都具有完美的體驗

IMAX體驗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音響。IMAX六聲道超級音響系統包含有超低音頻道。專門為IMAX影院設計的Sonics聲源均衡喇叭系統是影院內每個地方的音量和音質完全相同,觀眾無論坐在哪兒都能享受同樣質量的音響效果。為了使聲音傳播暢通無阻,銀幕上還有成千上萬個小孔。同時,大坡度的座位設計使得每個觀眾的視野無阻礙。

IMAX歷年獲獎項目

1998年--獲得加拿大政府外交部頒發的優秀出口商獎;

1991年--獲得加拿大政府通訊部頒發的傑出成就獎;

1997年--獲電影藝術及科學學院頒發的科技成就奧斯卡獎,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

2000年--根據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小說《老人與海》拍攝的IMAX影片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

3. 電影澳大利亞好不好看

個人覺得很好,這電影要看你是否對當地文化有了解。
如果有,那你會覺得好看,畢竟是澳洲巨額投資拍的。
電影里很多畫面都很難才能拍到,也很難見到。
故事發展是以愛情為主,但這是表面的。
故事說的是澳洲本土文化跟習慣被剝奪的過程,還有普遍英國人當時的態度。

這片要細看,有不了解可以問我,特別是澳洲歷史與文化方面的。

4. 澳大利亞有沒有特別好看的電影

08年底有個電影叫《澳大利亞》很好看,尼克爾基德曼演的,就是在澳大利亞拍攝的。中文翻譯成什麼佳人。

5. 澳大利亞的本土電影發展怎麼樣

1896年 8月在墨爾本的歌劇院首次放映了英國人R.W.保羅攝制的關於倫敦威斯敏斯特橋的紀錄短片。同時,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派出的攝影師在墨爾本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反映盛大的墨爾本杯賽馬活動。這部影片在墨爾本和悉尼上映達 3個月之久,是外國人在澳大利亞拍攝的最早的一部影片。20世紀初,英國人類學家C.斯潘塞來澳拍攝了關於土著居民的風俗習尚的紀錄片,開創了以研究土著居民文化生活為目的的人類學紀錄片之先河,救世軍也在這個時候開始拍攝宣傳宗教的短故事片,如《早期的基督教殉難者》(1899)。第一部澳大利亞人攝制的影片《凱利幫的故事》是1906年上映的,它標志著澳大利亞電影的誕生。影片是由C.泰特攝制的,內容描寫俠盜凱利兄弟和警察之間的斗爭故事。這顯然是受到當時美國暢銷影片《火車大劫案》(1903)的影響。《凱利幫的故事》放映時間為66分鍾,並用演員在銀幕後配音,這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長故事片。這部影片的暢銷導致了這種類似美國西部片電影的泛濫。當時沒有隨波逐流的導演只有R.朗福特他出身演員,自當上導演以後,一貫注意影片的質量,作品具有現實主義風格。他拍攝的《邦蒂號的叛變》(1915)、《我們的選擇》(1919)和《多愁善感的傢伙》(1920)都得到了較高的評價。特別是後者,成功地塑造了澳大利亞人的性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英國的影片開始進入澳大利亞,與新生的澳大利亞電影展開競爭。從20年代起,廉價的英美影片逐步侵佔了澳大利亞電影市場。澳大利亞的民族電影因成本高、題材貧乏等問題,陷於一蹶不振的境地,很多電影工作者被迫放棄故事片的拍攝,轉向新聞紀錄片。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50~60年代,以美國影片獨霸澳大利亞銀幕而達到極點。在這段時期內,只有少數幾位導演在為繁榮本國電影而辛勤地進行創作。他們中影響較大的是G.E.喬維爾。從1925年的《蒙比的蠢蟲》一片開始,到他1959年死於貧困為止,喬維爾攝制了許多真正澳大利亞題材的影片,如反映澳大利亞軍隊在第一、二次大戰期間英勇作戰的《四萬騎兵》(1941)和《托勃魯克人的老鼠》(1948)等。他最後一部重要作品是《傑達》(1955),由於他在影片中處理種族問題不當,這部影片遭到失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新聞宣傳的需要,澳大利亞的新聞紀錄片有長足的進步,同時也吸收和培養了很多電影工作者。大戰以後,斯坦利霍斯於1946年建立了拍攝新聞紀錄片的聯邦電影機構(即現在的澳大利亞電影公司),K.G.霍爾也在他的公司中設立了拍新聞紀錄片的部門。這時,在悉尼大學學過人類學的I.鄧洛普進入了電影界。從1957年開始,他多次進入澳大利亞西部的沙漠,拍攝了不少關於土著居民生活的紀錄片,逐步成為澳大利亞人類學電影的權威人士。
從70年代開始,由於政府的重視和鼓勵(如建立電影委員會,對影片進行資助,開辦電影、電視學校,創辦電影資料館等),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澳大利亞電影進入了復興時期。這首先表現在長故事片產量的穩步上升。澳大利亞1969年只發行了5部國產片,而到1971年則上升為11部。整個70年代,平均每年發行15.2部國產片,之後這個數字又有所上升。其次,電影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隊伍不斷擴大並日趨成熟,特別是一批中青年編導人員在70年代初陸續走上影壇,促進了國產影片的發展。這些新生力量中有:T.伯斯塔爾、P.韋爾、B.貝雷斯福德、J.杜伊甘、D.克龍比、F.謝皮西、戴維威廉森、艾戈爾?奧津斯、G.阿姆斯特朗等。這批編導的大部分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是澳大利亞的,例如,由P.韋爾導演的《懸崖上的野餐》(1975)和《加利波利》(1981);由B.貝雷斯福德導演的《獲得智慧》(1977)和《馴馬手》(1980);由G.米勒導演的《從雪河來的人》(1981)等影片,都是新生的澳大利亞民族電影中的佼佼者。這些影片的內容雖然取材於歷史,不直接反映現實,但卻往往能引起觀眾對今天社會問題的聯想和思考。有些影片的內容層次較多、涉及面較廣,耐人尋味。這些影片一般來講構圖講究,光和色彩的運用恰到好處;鏡頭流暢,善於利用大自然的景色作背景。隨著國產片的發展,在澳大利亞銀幕上也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本國電影明星:梅爾吉布森、約翰哈格里夫斯、傑克湯浦森、布賴恩、布朗、海倫莫斯等。
80年代以來的澳大利亞影片在發揮上述特點的同時,還在某些方面有新的突破。這首先表現在內容已不僅限於歷史,也採用了現實題材,如反映吸毒問題的故事片《冬天的夢》(1981)等。更重要的是反映土著居民的影片再度出現。它們已從早期的紀錄片發展到以故事片形式來反映他們的生活和問題,一般都有較強的感染力。如約翰?霍尼的《曼加妮妮》(1980)和艾戈爾?奧津斯的《我們的偏僻地區》(1982)。80年代,澳大利亞電影的復興處於開始階段,這首先是因為在澳大利亞影壇上,國產片還處於少數地位,外國影片仍占絕對優勢,其中主要是美國片,一般每年進口 200部左右;另據澳大利亞發行商協會的統計,1963~1981年,在澳大利亞公演的100部最暢銷的影片中,國產片只佔8部。其次,上述有特色的影片在整個國產影片的產量中也只佔少數。毫無特色的平庸之作、充斥著性的內容的影片,還大量存在。就是一些較好的作品中,間或也出現色情鏡頭。
澳大利亞年產影片約20部,有影院900餘座(包括汽車電影場),年觀眾3500萬人次,票房收入1億美元。聯邦政府設有電影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出資援助編寫電影劇本和攝制影片,管理澳大利亞婦女電影基金、澳大利亞製片公司,和國家圖書館一起負責維護電影資料。聯邦政府還設有電影電視學校、新南威爾斯電影公司、電影檢查委員會和屬於國家圖書館組成部分的電影資料館。電影檢查委員會負責對在影院公開上映的國產片和進口片檢查,其重點除了政治問題外,還包括性與暴力。
澳大利亞電影界的群眾組織很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澳大利亞電影學會。它除了設置電影資料館、研究中心和出版刊物以外,每年還舉辦澳大利亞電影獎活動,這是每年舉辦的六、七個電影獎中最重要的一個。澳大利亞每年約舉辦10餘個電影節,其中較有影響的是:已舉辦過40餘次的悉尼國際電影節和已舉辦過30餘屆的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6. 澳大利亞電影的介紹

Aodɑliyɑ diɑnying 澳大利亞電影 Australia, cinema in 1896年 8月在墨爾本的歌劇院首次放映了英國人R.W.保羅攝制的關於倫敦威斯敏斯特橋的紀錄短片。同時,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派出的攝影師在墨爾本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反映盛大的墨爾本杯賽馬活動。這部影片在墨爾本和悉尼上映達 3個月之久,是外國人在澳大利亞拍攝的最早的一部影片

7. 求電影《澳大利亞》的英語影評

Australia
Proction year: 2008
Country: Rest of the world
Cert (UK): 12A
Runtime: 165 mins
Directors: Baz Luhrmann
Cast: Ben Mendelsohn, Bill Hunter, Bryan Brown, David Gulpilil, David Wenham, Hugh Jackman, Nicole Kidman

The ambitious, not to say hubristic, title Australia brings to mind the blockbuster novels of James A Michener that took a place (Hawaii, Poland, Texas) and gave us its history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present, incorporating in the later stages a romantic tale of the struggles of three or four generations. Baz Luhrmann does something vaguely like this by having a 12-year-old Aboriginal boy steeped in the lore of his people narrate the story, though the setting is confined to the Northern Territory and the time frame a mere three years from the outbreak of war in 1939 to the Japanese air raids on Darwin in 1942. But a condensed TV mini-series is nearer the mark.
Australia is populated by faces made familiar by Australian films of the past 40-odd years - Ray Barrett, Jack Thompson, Bryan Brown, Bill Hunter, Tony Barry, David Gulpilil among them - and in a superficial way it revisits the heroic period of Australian cinema in the 1970s and 80s. That was when Peter Weir, Fred Schepisi, Bruce Beresford and others were exploring - in movies like Picnic at Hanging Rock, The Chant of Jimmie Blacksmith and Gallipoli - such pressing issues as the relationship of white Australians to this mysterious new land, guilt over the treatment of dispossessed natives, the burden of cultural inferiority and the shaping of a national identity. The next wave of film-makers turned away from these big subjects, focusing on comedies and small-scale dramas of suburban life.

Luhrmann's Strictly Ballroom was a major example of this new antiheroic cinema and his next two movies - a Romeo and Juliet set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musical extravaganza of fin-de-siècle Paris, Moulin Rouge - took him into worlds of artifice far removed from everyday life. But Australia isn't really taking up the themes that once made Australian cinema so vital. It's imposing Hollywood styles and forms on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and it falls into two distinct parts, the first a western, the second a war movie.

Australian film historian Brian McFarlane coined the term "wallaby western" to describe Outback adventures inspired by the Hollywood horse operas that have been a regular feature of cinema Down Under since the silent days. In Luhrmann's film, Nicole Kidman plays Lady Sarah Ashley, a parodic British aristocrat who flies in September 1939 to Australia, where her errant husband runs a cattle station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Meeting her in Darwin to escort her to the farm is "the Drover" (Hugh Jackman), a tough, independent wrangler.

They correspond exactly to the haughty East Coast sophisticate arriving on the American frontier with her fancy city ways and the plainspoken cowboy at home on the range, so often played by Maureen O'Hara and John Wayne. Initially hostile to each other, the pair develop a mutual respect and romance inevitably follows. This occurs when Lady Ashley's husband is found dead (murdered by thugs employed by a rival cattle baron) and to save the station's fortunes, she and the Drover must take a herd hundreds of miles to be shipped out of Darwin.

Two major Wayne westerns are here brought together - Red River and The Cowboys - and in an exciting, melodramatic manner the cattle drive takes place over awesome terrain to music that echoes familiar scores by Dmitri Tiomkin and Elmer Bernstein. A subplot centres on Lady Ashley's protective relationship to the narrator Nullah (affectingly played by Brandon Walters), a half-Aboriginal boy. She attempts to save him from being sent by law to a mission school and raised as a déraciné white child. This parallels the half-Indians torn between conflicting cultures in the western.

The war movie genre forms the second half of Australia. The escalation of hostilities following Pearl Harbor coincides with the deep-dyed villain conspiring to have Nullah taken into custody. As European children are sent south from Darwin for safety, Nullah and other half-Aboriginal orphans are dispatched to a mission island near Darwin that puts them directly in harm's way.

Fortunately, Lady Ashley, having separated, à la Scarlett and Rhett, from the Drover, has left her equivalent of Tara to do her bit for the war effort in Darwin. While they rush around trying to save Nullah, one mini-climax follows another as the Japanese air force attacks the city and their army lands on the orphans' island. At this point, Luhrmann evokes From Here to Eternity, Pearl Harbor, Gone With the Wind (the burning of Atlanta and its aftermath) and wartime anti-Japanese action movies.

It is all absurd, and yet absurdly entertaining, the stylised special effects adding to the weirdly unreal feeling. But you don't go to Baz Luhrmann expecting to find Patrick White, any more than you buy a ticket for South Pacific expecting to experience The Naked and the Dead. Meanwhile, the numinous presence of the Aboriginal shaman, Nullah's grandfather King George (David Gulpilil), and the movie of The Wizard of Oz hover over the picture. Lady Ashley cheers up Nullah on the cattle drive by telling him the story of Dorothy's quest and singing a half-remembered version of Over the Rainbow; later, Nullah sees the movie at an open-air cinema. As Baum's Oz meets Baz's Oz, "dream time" merges into the Hollywood cliche of "living your dream".

The movie ends with Nimrod from Elgar's Enigma Variations accompanying Nullah on walkabout with King George. The world is at war, but Europe and Australia, city and country, past and future are at peace as the Drover and Lady Ashley embrace in their outback paradise. When they marry, will she be called Lady Drover?

8. 關於澳洲土著電影

看看電影 《澳大利亞》,這個電影的背景在二戰時期日本襲擊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軍港。 土著在那個年代被歧視被遺棄,白人如何殘暴對待他們。 這個非常好的電影。 我現在身在澳大利亞,土著文化在澳大利亞現在得到比較完美的保存,很多土著一直沒有受白人的生活文化影響,一直過著他們獨有的土著生活。

9. 跪求電影澳大利亞的劇情介紹

◎譯 名 澳大利亞/澳洲亂世情
◎片 名 Australia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澳大利亞
◎類 別 劇情/戰爭/冒險/西部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英雙字
◎IMDB評分 7.2/10 (11,983 votes)
◎文件格式 BD-RMVB
◎視頻尺寸 1024 x 560
◎文件大小 1CD
◎片 長 165 Mins
◎導 演 巴茲·魯爾曼 Baz Luhrmann
◎主 演 休·傑克曼 Hugh Jackman ....Drover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Lady Sarah Ashley
大衛·文翰 David Wenham ....Neil Fletcher
布萊恩·布朗 Bryan Brown ....King Carney
傑克·湯普森 Jack Thompson ....Kipling Flynn
伊斯·戴維斯 Essie Davis ....Cath Carney
比爾·亨特 Bill Hunter ....Skipper (Qantas Sloop)
Jarwyn Irvin-Collins ....Mission Boy
Robert Jago ....Military Police
約翰·賈瑞特 John Jarratt ....Sergeant
Eugene Kang ....Waiter
傑克·科曼 Jacek Koman ....Ivan
Adam McMongial ....Darwin Policeman
本·門德爾森 Ben Mendelsohn ....Captain Dutton
布魯斯·斯賓斯 Bruce Spence ....Dr. Barker
元華 Wah Yuen ....Sing Song
布蘭登·沃特斯 Brandon Walters ....Nullah

故事發生在二次大戰前夕的澳洲,優雅的英國貴族莎拉,為了保護她所繼承的土地,千里迢迢的來到地球另一端的蠻荒之地——澳洲。當她抵達這片一望無際的土地時,她發現除了必須克服陌生環境所帶來的重重挑戰外,還必須和當地粗野不羈的放牧人共同合作,一起橫越北澳洲大陸。在這趟艱辛的路程中,他們二人一路扶攜相隨,穿越了大半個澳大利亞,領略了迥然不同的壯麗景觀,結識了眾多豪放熱情的居民和當地土著人。同時,他們也開始感受到彼此內心沖突的轉變,一股莫名的奇妙感覺不住湧上心頭。正當他們到達目的地,打算開始一番轟轟烈烈的新生活時,戰爭卻轟然而至。1942年,日軍轟炸澳大利亞達爾文港,莎拉的豪宅被火光吞噬,他們該如何面對接二連三的艱險考驗與戰爭的威脅?這場可歌可泣的愛情與家園保護之旅能否繼續下去呢?

一名英國女貴族,千里跋涉到遙遠的國度,遇到粗獷不羈的當地放牧人,她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同意與他協力拯救她所繼承的土地。他們一同展開這場讓他們脫胎換骨的旅程,橫越數百英里這世上最壯麗卻也最驚心動魄的窮山惡水,並被迫面對日軍無情轟炸……

下載地址http://www.dygod.net/html/gndy/jddy/20090319/17539.html

10. 澳洲留學電影專業好不好

申請要求
本科生:雅思成績6-6.5分,高中平均分80分以上;
研究生:雅思成績7.0分,單項不低於6分,大學本科學歷及學士學位,大學平均分70分以上;
澳洲電影專業學費
澳洲電影專業的學費每年大概在15000-30000澳幣,根據具體專業方向劃分學費。
澳洲電影專業學校推薦
1、悉尼科技大學
2、昆士蘭大學
3、格里菲斯大學
4、莫納什大學
5、皇家墨爾本大學
6、麥考瑞大學
7、堪培拉大學
就業前景
隨著澳洲電影行業的發展,對於電影專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斷擴大,澳洲的電影行業在全球的電影行業中也是很有影響力的。我們所熟知的亞太電影大獎便是由澳洲昆士蘭州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電影製作者聯盟共同舉辦的亞洲電影盛會,其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所以澳洲留學電影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閱讀全文

與電影澳大利亞怎麼樣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6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6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2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10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4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89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96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29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18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1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0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2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5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6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2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