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把什麼作為高貧困縣

澳大利亞把什麼作為高貧困縣

發布時間:2022-10-04 01:37:58

㈠ 小孩子問我澳大利亞、紐西蘭怎麼樣讓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如何回答比較好

沒有所謂的貧困縣
應該是以家庭為單位的
收入少於一定標准
視為貧困家庭
有福利接濟啊
社會福利是不錯的
不管你有多貧困
不會讓你吃不上飯
也不會讓你看不起病
所以
部分人有惰性
不太勤勞

㈡ 澳總理莫里森稱贊中國,他所誇贊的是什麼事情

莫里森稱贊中國,他說:“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讓這么多人脫貧。”就在貴州省政府宣布全省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之際,莫里森在一場智庫會議上稱贊起中國的脫貧工作。莫里森還表示,澳大利亞的行動並不是“試圖遏制中的戰略行動”的一部分。 表面是誇贊中不知道背地裡又打著什麼算盤呢!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澳方應當正視兩國關系受挫的症結,認真對待中方關切,採取實際行動糾正錯誤做法。我還要強調,相互尊重是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們堅決反對打著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旗號損害他國利益,以維護自身價值觀為借口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所以表面是莫里森誇贊中,其實有嫉妒與排擠的含義,我們強大了自身,就不會受他太大的影響。

㈢ 澳大利亞高貧困線是多少

家庭同等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的50%作為低貧困線。

以下是貧困線的相關介紹:

貧困線,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和社會發展階段的條件下,維持人們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費的物品和服務的最低費用,貧困線又叫貧困標准。

世界銀行2015年10月初宣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將國際貧困線標准從此前的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調至1.9美元。此次大幅上調意味著全球貧困人口數量大量增加。

貧困線是指國家為救濟社會成員因自然、社會、經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收入減少或中斷難以維持基本生活而制定的社會救濟標准。根據這一標准給予經濟或實物方面的救濟使其能維持基本生活的制度即貧困線救濟制度。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貧困線

㈣ 世界上的貧困地區有哪些

一) 中國貧困地區的特徵
從自然條件、生態環境和社會基礎方面分析,中國貧困地區具有如下共同特徵:

1、 自然條件惡劣 導致中國貧困地區貧窮落後的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諸多方面。我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亞歐大陸,地勢西高東低,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氣候復雜多變。西部乾旱少雨,南北氣溫和溫度相差較大,跨越熱帶、亞熱帶和寒溫帶三個氣候帶。近海大陸多台風,內陸多寒潮,西北、華北多沙漠。南方雨多泥石流多,河流雨季洪水多。全國災害氣候多,旱、澇、凍、風、沙等災害頻繁不斷。貧困地區多處於條件差的區域,主要在西北、西南,呈塊狀、片狀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喀斯特等地區。這些地區或是乾旱嚴重,降水量小又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是地表水源不能利用,喀斯特地形地表水滲透嚴重;或是高寒陰冷,有效積溫嚴重不足,不適合第一產業農業的耕作;或是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災害頻繁。大多數地區降自然條件外,都較為偏僻,遠離經濟中心地區,交通受阻,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如果按發達地區的自然條件衡量,相當多地區都被認為是處於人婁不適合生存的環境。

2、 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薄弱

--水資源短缺。中國貧困地區大多缺水嚴重。80年代中期,全國農村有2.4億人(占農村人口的27%)、1.5億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其中有8000多萬人、6000多萬頭牲畜常年缺水,分布在貧困地區的就有70%。
--電力供應不足。1992年,全國有195年縣的戶通電率小於50%,有1389個縣(佔全國總縣數的58%)戶通電率低於95%,有28個無電縣,有1453個無電鄉、63120個無電村、1.2億農村人口沒有用上電。28個無電縣中,西藏21個、新疆6個、青海1個。1.2億無電人口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陝甘寧、豫東皖西、本峽、貴州、滇桂、川青、西藏等。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貧困地區。

--交通不便。貧困地區多數處於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我國最為落後的西部地區,雖然土地面積佔全國的2/3以上,但鐵路里程還不到全國的1/4。西藏至今還沒有鐵路,雲南每平方公里只有鐵路4.5米,公路170米。廣大邊遠貧困山區,尚有一半至2/3以上的鄉村不通公路,物資交流和商品輸出十分困難。

3、 人口增長過快,教育、衛生等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太低

--與經濟落後、增長緩慢相反,中國貧困地區是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據統計,貴州自1949年至1987年的人口平均增長水平比全國高16.7%。河北省貧困山區1949年到1988年的人口增長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3%。由於人地矛盾突出,基本生存條件惡化,無法保證正常的營養供給,貧困地區群眾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加上一些地區近親結婚和水土條件造成的地方病,人體健康受到嚴重損害。

--文化教育落後。貧困人口大多數居住分散、偏僻,辦學條件差,教育設施落後,加之貧困戶生活困難,無力支持子女上學,適齡兒童失、輟 學率較高,青、壯年文盲比例偏大。據1997年的統計,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指數僅達小學文化程度6.12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勞動者比重高達21.9%,雙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高1倍以上。

--衛生保健水平低。按UNDP1994年統計,我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在全世界108位。最能反映衛生保健社會服務水平的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指標,前者全國平均水平比發達國家高出6-8倍,貧困地區則比發達地區高出20-30倍。後者中國平均水平比發達國家高出6-8倍,貧困地區則比發達國家高出20倍以上。

4、 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礎投入嚴重不足

--農業生產條件較差。1993年國定貧困縣人均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0%;在耕地中機耕面積僅佔36%,有效灌溉面積31%,分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8個和20個百分點;旱澇保收耕地面積則更少,1993年人均僅0.36畝,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4.5%。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民還使用竹竿、木犁和簡陋的鐵制農具進行勞動、耕作,廣種薄收,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沿襲"刀耕火種"的古老生產方式。

--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嚴重不足。1997年全國貧困縣人均財政收入105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30%;國定貧困縣累計財政補貼101億元,縣均1706萬元。由於長期處於赤字狀態,貧困縣無力增加投入以改善貧困社區的公共設施、基礎社會服務的低水平狀態,形成惡性循環。

(二) 貧困標准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不發達,農村尤其不發達。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目前和較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的貧困標准還只能是一個低水平的貧困標准。

中國貧困標準的計算方法

1、 綜合國際和國內最低限度的營養標准,中國採用2100大卡熱量作為農村人口貧困的必須營養標准。

2、 用最低收入農戶的食品消費清單和食品價格確定達到人體最低營養標准所需的最低食物支出,作為食物貧困線。

3、 假設靠犧牲基本食物需求獲得的非食品需求是維持生存和正常活動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少的。並根據回歸方法計算出收入正好等於食品貧困線的人口的非食物支出(包括最低的衣著、住房、燃料、交通等必需的非食品支出費用),作為非食品貧困線。

4、 用食品貧困線(約60%)與非食品貧困線(40%)相加得到貧困人口的扶持標准。

中國現行的農村貧困人口的標准,是1986年由國家統計局在對6.7萬戶農村居民家庭消費支出調查的基礎上計算得出的。經測算算,1985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扶持標准206元,此後根據物價指數變動逐年調整。到1990年這一標准相當於300元,1999年為625元。

中國的貧困標準是一個能夠維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費用標准,雖然這一標准與國際上通用的每人每天1美元的消費支出貧困標准有很大的差異。但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實事求是、可以幫助絕大數貧困人口在2000年底達到的解決最基本生存的標准。

㈤ 我國糖類作物發展概況

一、蔗糖業在農村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國糖料播種面積165.4萬公頃,糖料總產8656萬噸,面積比1991年減少了29萬公頃,而總產卻增加了238萬噸;2001/02榨季食糖總產820萬噸,同比增加29萬噸,其中蔗糖所佔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總產居巴西、印度之後位列世界第三大生產國。

蔗糖業已成為南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2001年全國製糖行業總產值約250多億元,其中糖料產值約170億元。廣西近年來蔗糖工業總產值達110億元以上(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2.09%、占輕工業產值的28.49%,年上繳稅收12億元,農民甘蔗收入近60億元,涉及農村人口2600萬人,有28個國家級貧困縣的450萬人通過種蔗脫貧。雲南每年蔗糖產值40多億元,農民甘蔗收入25億元,涉及600餘萬蔗農,「八五」以來,全省73個貧困縣中有24個縣的200萬貧困人口靠發展蔗糖生產脫貧致富。甘蔗主產縣(市)國民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中,有30%-70%來源於蔗糖業。因此,甘蔗生產對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貧困人口、穩定地方政權、促進民族團結、鞏固祖國邊疆、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蔗糖業生產現狀

(一)產區布局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東南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農業結構調整,我國甘蔗生產布局逐漸向西部地區轉移(表1)。2001年廣西、雲南、雷州半島等西部蔗區甘蔗種植面積佔全國的糖料面積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其蔗糖產量1991年佔全國的47.3%,1996年上升至62.2%,2001年達到79.3%。我國最大的蔗糖基地廣西甘蔗年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公頃以上,蔗糖產量佔全國的40%以上。

(二)品種生產水平

建國以來,我國甘蔗生產經歷了三次品種更新,國家和各省共審定了百餘個甘蔗品種。「六五」以來審定了約60個品種,其中桂糖11、粵糖63-237、粵糖57-423、贛蔗8、川蔗8、閩糖70-611等20多個品種先後成為我國的主栽品種,累計推廣5000多萬畝,取得了上百億的經濟效益。但自育品種在綜合性狀方面始終未能取代引進品種,六、七十年代的F134、Nco310、Co740、CP49-50,八、九十年代的ROC10、F172、ROC16等都在國內大面積推廣,年種植面積有的達到百萬畝甚至幾百萬畝,已逐漸成為各地主栽品種。

我國甘蔗平均單產已從1995年的58.5噸/公頃增加到2001年的63.5噸/公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60噸/公頃);單產水平在地區間分布不平衡,福建、廣東單產超過75噸/公頃,廣西63噸/公頃,雲南56噸/公頃,而海南只有45噸/公頃。廣東遂溪縣已連續十年平均單產超75噸/公頃,甘蔗蔗糖份達13.5%,面積、單產、總產、產糖量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縣級同類型蔗區之首;廣西平均單產63噸/公頃,比1990年的47.5噸/公頃提高了33.7%,而滇西南蔗區平均單產60噸/公頃以下,占總面積80%的旱地平均僅52.5噸/公頃,乾旱是影響我國主產區糖料生產的主要限制因子。此外,我國各主產區品種單一化、熟期單一化十分嚴重,加之長期連作,甘蔗黑穗病、花葉病和宿根矮化病已成為我國蔗區危害最嚴重、最普遍的病害。據調查,華南各地尤其是廣西旱地甘蔗的黑穗病發病率普遍達到20%,花葉病的發病株率達到30%以上,每年造成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

(三)加工能力及水平

2000年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對我國糖業進行史無前例的結構調整,國家拿出120多億資金關閉破產150家製糖企業,全國糖廠由539家減少到359家,保留製糖能力780萬噸,其中甘蔗和甜菜糖廠分別為340家和19家、製糖能力分別為695萬噸和85萬噸,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海南、新疆、內蒙和黑龍江等省區。2000/2001製糖期全國開工糖廠數為330家,其中甘蔗糖廠282家,甜菜糖廠48家,廣西、雲南、廣東居前三位,分別有98、84、45家開工製糖。

(四)發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

一是生產條件較差。我國甘蔗生產的自然環境較惡劣,基礎設施條件差,多種植在乾旱、瘠薄的「望田天」,甚至是30o的坡地,旱災為害突出。廣西蔗區有效灌溉面積60萬畝,還占不到8%,雲南有水利灌溉的高產蔗區約50萬畝左右,僅占總面積的14.4%,相比之下泰國有灌溉條件的蔗田佔45%,巴西佔50%,澳大利亞昆士蘭為55%。

二是生產規模較小。我國戶均甘蔗種植面積0.4公頃,澳大利亞農場規模大多在30-250公頃,平均80公頃,泰國每戶蔗農的種植面積達25公頃,巴西戶均40公頃。我國糖廠甘蔗平均日處理量為1300噸,僅是國外一般規模的1/8-1/5,其中日處理量超過4000噸以上的糖廠不到30家,而國外糖廠一般都在8000噸以上。

三是技術落後、生產效率低。我國甘蔗平均蔗糖分13.12%、平均產糖率10.5%、噸糖耗蔗量9.35噸,而澳大利亞平均蔗糖分15.43%、平均產糖率13.58%、噸糖耗蔗量6.8-7.2噸,我國甘蔗單位面積產糖量僅為巴西、美國的76%、澳大利亞的56%。我國糖廠設備陳舊,工藝落後,出糖率低,含糖率為13%的甘蔗,加工的出糖率僅為10%多一點,即使是規模大、設備相對先進的企業出糖率也只有11.7%;我國日榨3000噸甘蔗規模的糖廠職工平均達600人以上,是國外同規模廠的3-10倍;工人人均年產糖10-20噸,與國外的200噸/年?人相差10-20倍;製糖煤耗是發達國家的兩倍以上,製糖耗水量是發達國家的5-10倍;澳大利亞從1979年開始就實現了收獲機械化,巴西、古巴的機械化收獲率分別達到50%和72%,而我國仍處於手工收獲階段,噸蔗收獲費用35-40元,占甘蔗售價的1/4,收獲支出是實行機械化收獲的6.7倍,甘蔗成本占製糖總成本的比例高達75%,比其他主產國高出10個百分點。

四是企業的財務費用過高。我國80年代後期建的糖廠,由於資本金不足,基本上是靠銀行貸款修建,負債率一般都在80%以上。至1998年底,製糖行業資產負債率達87.84%,其中資產負債率高於80%的企業佔46%,高於120%的佔14%,而國外糖廠均在50%以下。因此,我國許多糖廠平均噸糖的財務費用在200元以上,1995-1999年製糖企業累計虧損額近100億元,此後經結構調整,行業總體效益有所回升,2000/01榨季全國食糖企業實現利潤19億元。

由於以上原因造成我國製糖成本偏高。巴西、澳大利亞和泰國是世界上三大蔗糖出口國,原糖成本分別為6.5美分/磅、7美分/磅、8.5美分/磅,摺合為白糖為人民幣1264-1652元/噸。而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製糖成本在2700元/噸左右(甜菜糖在3000元左右)。

三、蔗糖業發展的市場前景

(一)國內市場需求

食糖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既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我國現為世界第五大食糖消費國,但人均消費水平僅6.7公斤,相比之下,世界平均水平為21.66公斤,亞洲為24公斤,發達國家甚至高達50-60公斤。食糖消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圍的濫用。據統計,我國糖精年內銷量達到1萬噸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當量計算,相當於400-500萬噸食糖。如果加上1995-1999年年均770萬噸食糖產量,「九五」期間我國糖的年消費量相當於1170-1270萬噸,人均消費甜味品實際已達到10公斤。200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我國人均年食糖攝入量為9公斤,加上工業用糖,全年食糖消費總量預計為1400萬噸,若進口承諾195萬噸成為現實的進口量,則國內食糖產量應達到1200萬噸以上。因此,今後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則我國食糖生產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國際市場供需關系

據國際有關糖業機構預測,2001/2002年度世界食糖產量為1.319億噸,較2000/2001的1.293億噸增加260萬噸;消費量為1.325億噸,同比增210萬噸;預計庫存量5990萬噸,同比增40萬噸,為歷史最高記錄,庫存/消費比為46%,遠大於27%的正常水平。國際糖價在2001/02榨季糖價下跌27%的基礎上,預計2002/03年將繼續下跌7%,國際原糖價格可能在每磅6美分左右。按照20%配額內關稅(到2004年降至15%),當國際市場原糖價格8美分/磅時,每噸原糖進口加工為白糖的生產成本摺合人民幣約為3000元(17%的增值稅、運距最短的泰國到我國每噸糖運費17美元、7%的損耗、貸款利息、裝卸費等),價格每上漲或下降1美分,每噸進口糖生產成本變化300元。因此,在國際原糖價格6美分/磅時,每噸進口原糖加工為白糖後的生產成本為2400元,比國內價格低200-300元,預計配額內食糖數量可能變為現實的進口量,約占我國食糖消費總量的15%。

(三)我國蔗糖業發展潛力

從我國甘蔗生產和其他農產品的競爭力比較來看,1991-1997年甘蔗的比較優勢度穩定在0.84-0.91之間,比其他農產品生產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同時資源配置效率有所上升,生產的社會凈效益從1991年的0.34元/公斤增加到1997年的0.86元/公斤。從有效保護率看,中國農產品的有效保護率1993年得到普遍提高,到1997年多數處於正保護狀態,但甘蔗仍處於負保護,有效保護率一般為-71%--88%,意味著甘蔗的潛在國際競爭力將隨著有效保護的提高而增強,甘蔗與其他農產品相比具有較明顯的優勢。

我國甘蔗生產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應用優良品種,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製糖企業通過體制改革,減員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國在2010年甘蔗單產達到每公頃75噸以上,產糖率達到13.3-14.0%,噸糖耗蔗量下降到7.5噸,則保持現有栽培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年產蔗糖可達1034萬噸,加上甜菜糖150-170萬噸,則可滿足國內需求。我國原料蔗收購費用占噸糖成本的70%以上,每噸甘蔗的農業成本為140至150元(包括蔗種、種植、肥料、砍蔗人工費等),每噸甜菜的農業成本為元。如果甘蔗單產能夠提高到75噸/公頃,每噸蔗的農業成本可以降到117至125元,農民承受甘蔗降價的能力將大大增強,甘蔗收購價格可以降至每噸150元左右,食糖含稅生產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噸2500-2600元,則通過發展國內生產替代進口的可能性增大,我國食糖供求的迴旋空間就更大。所以從動態看,我國糖業正處於一個復甦和即將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由於糖業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我國糖業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與傳統發達國家相比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四、蔗糖業發展策略

(一)加強甘蔗優勢區域規劃和建設

優勢產區規劃和建設的總體思路是深化體制改革、調整糖業結構和優化糖料生產布局,改善生產條件,以企業為龍頭,以科技為動力,加快良種培育和技術引進步伐,提高糖料種植的科技含量和產業化水平,推進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完善質量標准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和配套保障職能,利用WTO的有利規則,增強我國食糖的競爭力。

優勢產區的選建原則是形成相對穩定的連片規模化生產帶,在今後十年仍是我國糖料生產的主產區,並成為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優勢產區中的製糖企業經過了改組改制,今後五年有可能通過兼並形成大的企業集團;製糖企業布局合理,原料生產、收獲、加工、銷售各環節有機銜接、功能完備、運行高效;區域內以縣為單位近四年來甘蔗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甘蔗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大於3。

根據以上原則,國家初步選定桂中南、滇西南和粵西為全國的甘蔗優勢區域,涉及甘蔗總面積約1000萬畝,佔全國甘蔗面積的55%左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建設內容,一是改水治旱:加強原料區治旱工程建設,主要是田間溝渠配套、節水灌溉設施;二是良種工程建設:主要是國家、地方的育種基地、示範工程、質量標准、良種繁育、產業化建設,形成育、繁、推、銷一體化的良種體系和質量標准體系;三是發展中介組織,提高服務功能:主要是發展農、工、貿、信息服務的各種中介組織,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農技、土肥、植保和農機等社會化服務體系。

通過優勢產區的建設和帶動作用,到2007年,全國甘蔗平均畝產由4噸提高到4.5噸,含糖份由13.3%提高到14%;項目區內90年代新育成(引進)良種覆蓋率達到80%以上;甘蔗生產成本減少10%,從而提高我國蔗糖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有關政策建議

1、深化體制改革

鼓勵以大型製糖企業為骨幹,以資產為紐帶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共同發展,平等競爭,鼓勵和吸引外資以租賃、承包、參股乃至兼並等形式參與糖業生產,促進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引入現代企業制度,減員增效、節能降耗,依靠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糖廠要在製糖、造紙、制酒精等傳統產品基礎上,積極開發新產品,大力發展糖基化工業,如開發可降解的塑料建材和薄膜以及糖基表面活化劑等,以提高綜合利用率。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逐步取消農業特產稅及村提留、鄉統籌費,逐步改農業稅為所得稅,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外支出。建議比照棉花加工企業,將糖廠收購糖料的增值稅進項抵扣率從現在的10%增至13%。

2、加強宏觀調控

甘蔗是一次種植、多年(至少3年)穩定收獲的農作物,其種植面積不可能隨市場供求瞬息變化而及時調整,而且食糖是季節生產,全年均衡銷售,生產期需要大量資金集中支付。這些都需要一個平衡的供求關系和相對穩定的價格環境。國家應加強對糖料面積、價格體系(蔗價和糖價)、配額制度、貿易控制、儲存機制等的宏觀管理,通過配額生產、控制進口、貸款貼息及補貼等來進行有效干預,控制總量,穩定價格。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標准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食糖安全、衛生監測體系。建立種苗及其繁殖、產地環境、農葯化肥殘留、病害、重金屬、有害微生物等相關的產品標准和檢測方法,增加檢疫項目,增大檢疫力度,增加檢疫費用,構築我國食糖進口管理的技術壁壘,抵禦外來沖擊。

當前,要進一步控制和限製糖精生產與銷售,增加食糖消費空間。完善食糖國家和地方兩級儲備制度,建立宏觀調控的收儲機制,增加工業臨時儲備規模。

3、推進產業化經營

企業將糖料生產真正視為自己的「第一車間」,調動農民發展糖料生產的積極性,形成以規范化的股份制企業為龍頭、以現代企業管理和高技術含量為特徵、規模化高產高糖品種為原料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組建蔗農協會(組織),發揮服務和協調職能。

建立和完善糖料收購價和食糖銷售價的聯動機制,製糖企業對簽定糖料種植合同的農戶,要承諾一個最低收購保護價,並實行蔗糖價格掛鉤連動。使糖廠和基地的農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體。在此基礎上鼓勵符合公平交易的工農利益分配辦法,如「分糖制」,「糖廠加農戶」或「分階斷兌現收購款」等方法。例如美國蔗農與糖廠的利益分配一般是將蔗農交蔗所產糖的60%歸農民,40%給糖廠;泰國按食糖銷售的凈收入計算,農民佔70%,糖廠佔30%。

4、建立健全國家糖業保護資金和風險資金

按WTO農產品協議的規定,目前我國「黃箱」政策尚有較大扶持空間,可用以增加農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中央財政貼息支出,恢復政策性信貸,擴大支持生產的貼息貸款范圍,為生產者低價提供大宗農產品新品種的補貼,以及提供低價化肥、農葯、農膜、農用油、農業機械的補貼。還可應用農產品協議中規定的可免於減讓的國內支持措施對糖業進行保護。加大對農業研究、農作物蟲害和疾病控制、質量監測、技術咨詢和人員培訓的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原料基地建設,並提供營銷和促銷服務,提高產業化、市場化水平;擴大國家儲備庫容,提高調節能力。

建立、健全國家保護基金和糖業風險基金,建立以政策性糖業保險為導向、以農民合作保險為主要形式、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的糖業保險體系。

㈥ 澳總理微信發文被刪,華春瑩如何回應

莫里森稱贊中國,他說:“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讓這么多人脫貧。”就在貴州省政府宣布全省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之際,莫里森在一場智庫會議上稱贊起中國的脫貧工作。莫里森還表示,澳大利亞的行動並不是“試圖遏制中的戰略行動”的一部分。表面是誇贊中不知道背地裡又打著什麼算盤呢!



上面這些問題如果不和中國合作肯定是要面對的,因為短時間內澳洲絕對是不能找到能代替中國這樣的合作夥伴。真心希望澳洲總理多考慮考慮澳洲的人民和澳洲企業的發展,不要做這種損害發展的決定。而且可以看出和中國合作肯定是往前走的,而且疫情當下應該更多的考慮幫民眾公司度過難關,不要製造難關。

㈦ 澳大利亞兩條高貧困線標准

澳大利亞設置了兩條貧困線,將家庭同等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的50%作為低貧困線,()作為高貧困線,並度量處於貧困線以下的人口佔比。A、45% B、55% C、60% D、65%查看答

㈧ 在澳大利亞經濟發展方面,非洲有什麼需要學習的地方嗎 短小的要

雖然我十分欣賞澳國經濟的井然有序,但我更加喜愛家鄉的生氣勃勃。澳國的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社會穩定、國民文明、制度健全是舉世公認的,並被聯合國評定為世界第二個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但由於國情截然不同,文化差別很大,澳國的制度和政策並不一定適合照搬到中國。通過這次學習思考,觸動我至深的、收獲最大的是我在對比中的感想:發展民族經濟的根本在於制度創新。
一、關於政府服務制度創新
政府服務的主體是人,現在一般稱呼公務員。公務員一詞從英文譯用而來,即:Civil Servant,本意是讓人使用的人。從人本思想看待服務主體和從民本思想看待服務客體,已經客觀地存在一種服務制度體系,包括政府的服務理念、服務手段和服務行為。這種制度不僅沿襲了多少年,而且還存在計劃經濟濃厚的定勢,這種定勢在許多方面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更與WTO的游戲規則相差甚遠。所以說,入世後沖擊最大的不是企業而是政府。可見,政府服務制度創新的重要性,已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1、服務理念創新。核心是如何轉換角色,從現實中以使用他人為常見的思維模式,轉換為為他人使用的理念。服務制度的創新與觀念的更新緊密相連,只有得到社會和政府人員的普遍認同後,才有可能迎接創新的誕生。創新需要破除不相適應的東西,而要從現實中培育出一種新的服務制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省民族地區包括全省發展經濟環境為何得不到根本的好轉,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人們的思想立足點有問題,沒有完全形成適合社會主義現階段發展需要的新的服務制度。創新需要勇氣,需要冒風險,更需要膽量。創新一種服務制度關鍵在於是否敢於實事求是,真正敢於實事求是去解決客觀現狀,首先要從觀念突破。
2、服務手段創新。現在政府發展經濟的服務手段,主要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運用力量有限的財政、金融等經濟杠桿調節。政府服務指揮通常以開會和發文件為主要手段的表現形式,經常停留在成天的會議中,必然導致文山會海,其結果必然搞形式主義。形式主義與高效的服務制度不相庭徑,以開會、發文和談話等為主要手段的表現形式,缺乏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服務手段不與效益相銜接,其服務制度一定是落後的。一些落後的服務手段,已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制度,既沒有完全實行政企分開,又沒有實現科學管理,影響了政府職能的發揮。政府行政機關負責實施的法律約佔全部法律的80%左右,政府的經濟管理手段將逐步從以行政手段為主轉變到以經濟、法律手段為主,並通過制度和實施普遍適用的法律來進行宏觀調控,服務於經濟,規范引導企業行為。政府服務手段的轉變決定了依法的必然性。
3、服務行為創新。政府服務行為的目標是為人民服務,但在政府系統的具體行為過程中發生了一些變化,存在為自己服務的傾向。這就造成了政府服務目標與功能的行為異化,致使政府服務結構扭曲。比如,由於人事安排、歷史傳統、文化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政府行為就無法完全適應它的服務目標去建立其結構。又如,各級都在提生態農業經濟,但服務行為沒有跟上。澳國的環保部門是縱向的服務結構,我們是橫向的。環保部門的行為既要做環保,又要從地方的財政收入等方面著想,在地方保護主義的支持下,往往使環境保護成為一句空話。這是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此行為下,再談發展生態農業經濟顯然是脫節。土地管理部門也是這樣,為了地方利益造成許多的國土流失。政府行政行為都應有法律依據,雖然現在依據不少,但還有許多行為沒有法律依據,有些規定互相重復、混亂,甚至矛盾。一個《民法通則》對法人主體等作了統一的規定,但在政府服務行為方面,就缺乏一套統一的有關其成立、操作、運行及其許可權的法律,導致行政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某些無序、混亂、越權、失職、腐敗等現象。政府服務制度不創新,政府的大量行政行為不透明、不公開,這是產生錢權交易、腐敗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關於發展經濟制度創新
第一,經濟制度創新。講起經濟制度創新,很容易引到姓資、姓社的根本制度上。我們過去談論社會主義的時候,往往只講它在生產關系、上層建築方面的特徵,而忽略了它發展生產力的本質。小平同志三個有利於是判斷經濟制度正確與否的根本標准。對於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切反映現代化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形式和管理方法,都應當大膽吸收和借鑒。而一切違背這個標準的東西,都應當大膽加以革除。最終是有利於社會主義,有利於人民。首先,初級階段理論決定了創新的必然。經濟基礎決定相適應的經濟制度,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初級階段的客觀存在。我省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雖然縱向比較成績不小,但橫向相比差距繼續處於拉大的態勢。不同程度存在的經濟實力偏小、經濟運行質量不高、財政年年吃緊、投資環境差、城鎮化水平低、科技文化落後、人口素質低下等問題。以2001年為例,我省西部民族地區人平GDP290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元,均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工業總產值82.21億元,僅佔全省的0.62%;在硬環境上,基礎設施、交通、通訊、電力、郵電等,不僅影響吸引投資的數量,而且增加投資的成本,影響資本的效益。在軟環境上,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職能轉變艱難,市場秩序缺乏規范,企業產權界定不清,中介服務機構難以有效服務;僅湘西州52個建制鎮中,城鎮精品率只達20%;九五末期,文盲率、每萬人中大專生比例,以及人均身高和壽命等基本指標均在全國、全省之下。落後的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素質,嚴重影響了經濟層次、經濟效益的提升;除兩個縣市外,均為中扶縣和省扶縣。存在決定意識,其思想觀念的落後可想而知。可見,湖南西部少數民族弱勢地區的弱勢群體的經濟發展,簡單地從政策層面上傾斜已不是主要手段,必然要看經濟制度的創新。其次,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決定了創新的必然。湖南西部民族地區,目前有一個最令人頭痛的事,幹部職工不能正常發工資。從這個非主要矛盾可以引發對主要矛盾的深思。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解決貧困問題,既是客觀要求,也是制度權利。因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本身就蘊含著改善、提高各民族經濟生活質量的本質。隨著加入WTO,國家加快西部開發,湖南西部民族地區的希望在哪裡?希望就在於經濟制度的創新。從西部發展中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豐富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制度,豐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第二,經濟政策創新。政策創新是制度創新的有機組成部分,政策是制度的具體體現。國內外區域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一般來說要具備的基礎設施、寬松的經濟運行環境、合理的結構調整、較好的社會事業基礎和發展所需的人才群體。湖南西部民族地區恰恰在這些方面不能適應經濟的健康發展,亟需從經濟制度入手,實行政策創新:
在資本積累上,依據區域經濟十分薄弱、資本積累能力極差的實際情況,從經濟制度上保證國家資本投資的分年實施。在資本運作上,可採取股份制的商業化運營,可發行建設債券,維護投資經營者的積極性,採用一切有利經濟持續發展的方式,擴大資本積累的效益,以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同時建立扶貧資金的分類制度,加強對扶貧資金的分類管理,區分救濟與發展,無償與有償等不同資助類型,從制度上規范扶貧資助的方式。
在財政政策上,建立中長期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在一定的時間內取消上繳、上解、借款和配套資金制度。分稅制基礎上的財政制度,明顯具有保護地方既得利益的傾向。而西部民族地區市場發育低,提供公共服務的成本遠高於一般發達地區,加上現行轉移支付的專項撥款,附帶有嚴格的使用條件和隨意性,大項目難進國家籠子,小項目又達不到有關要求,加劇了財政收支矛盾。因而必須建立逐步消除歷史遺留負擔,包括豁免財政借款,幫助民族地區消滅歷史財政赤字;重新核定以實現收支平衡為目標的轉移支付基數;合理劃分與中央的事權和財權;建立公正、高效的專項撥款制度。
在稅收政策上,減輕經濟實體的稅費負擔,實行一定數年的免稅和低稅率制度,實行中央與地方共享稅90%的返還制度,並適當設立零稅區或保稅區,減少民族地區的行政收費項目,提高社會福利,藏富於民,建立無費區或少費區制度。
在金融和融資政策上,是否可以考慮建立西部開發金融機構,必須完全按商業化運作,按市場的內在規律運作,按國際慣例接軌運作。在此前提下,過渡階段可採取降低民族地區金融機構的設立標准,降低存款儲備金率,實行略高於其它地區的差別利率吸收存款,新增存款的70%自行放貸,並不抽走剩餘資金,逐年提高國家開發銀行新增貸款用於民族地區的比重,適當放寬放貸條件支持經濟產業結構的根本調整,建立鼓勵和支持靈活運用企業上市、發行地方債券等各種形式的融資手段吸收建設資金制度。
在社會事業上,根據社會事業不同方面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些單項法規和政策制度,將科技和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對民族貧困地區實行免費義務教育,以立法形式保護民族文化。我們學員感慨澳洲國民的守紀、職員的敬業、官員的精煉、商人的高效;一致認為中國人本質絕不比他們差,只是由於教育水平和制度規范管理的薄弱,造成國民文化素質差別。所以,制訂特殊人才政策制度,用新政策制度穩定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特別是懂資本經營和管理的企業人才經商辦企業,以保證發展經濟有足夠的人才群體參與

㈨ 了解澳大利亞人文方面的相關知識。中國與悉尼氣候方面的差異

悉尼屬於副熱帶濕潤氣候,全年降雨。悉尼的天氣是由鄰近的海洋所調節,因此內陸的西部城區大陸性稍強。最暖的月份是1月,沿海地區的氣溫是18.6°C–25.8°C,年中平均有14.6日是30°C以上。錄得的最高溫度是45.3°C,1939年1月14日在維期4日的全國性的熱浪結束後錄得。夏天略微涼快,沿海地區的氣溫很少降至5°C以下。最冷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極端值是8.0°C–16.2°C。錄得的最低最小值是2.1°C。夏天和冬天的雨量相當平均,由於東風調節,上半年的雨量稍微高一點。平均全年雨量是1217.0毫米,適中且變化不大,年中平均有138.0日降雨。1830年曾在悉尼市地區發生過一次降雪。
雖然悉尼不會遇上氣旋或大地震,但聖嬰現象或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正影響悉尼的天氣狀況:一方面有乾旱和林區大火,另一方面是風暴和泛濫,與濤動相對的兩方面結合。悉尼有許多毗鄰森林的地區曾發生林區大火,尤其是1994年和2002年——林區大火傾向於春夏兩季發生。悉尼容易遭受罕見的雹暴和暴風的侵襲。

中國很大,氣候很復雜,在此選取北京,上海,海口作為對比:
北京的氣候:北京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風向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四季氣候特徵如下:

春季: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乾旱多風沙。春季隨著太陽高度角的逐漸增大,白晝時間加長,地面所得熱量超過支出,因而氣溫回升迅速,月平均溫可升高9—6℃,3月平均溫4.5℃,4月為13.1℃。白天氣溫高,而夜間輻射冷卻較強,氣溫低,是晝夜溫差最大的季節。一般氣溫日較差12—14℃,最大日較差達16.8℃。此外,春季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由於急劇降溫,出現「倒春寒」天氣,易形成晚霜凍。並多大風,8級以上大風日數佔全年總日數的40%。當大風出現時常伴隨浮塵、揚沙、沙暴天氣。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說。

夏季:酷暑炎熱,降水集中,形成雨熱同季。夏季除山區外,平原地區各月平均溫都在24℃以上。最熱月雖不是 6月份,但極端最高溫多出現在 6月份。進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熱月份,平均溫接近26℃,高溫持久穩定,晝夜溫差小。夏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 70%,並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因此,山區易出現山洪,平原造成洪澇,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災害之一。此外,山區熱對流作用較強,形成局部地區雷陣雨,並伴有冰雹,給農業造成一定損失。

秋季:天高氣爽,冷暖適宜,光照充足。入秋後,北方冷空氣開始入侵,降溫迅速。因此,初霜凍的過早來臨時有發生。

冬季:寒冷漫長。冬季長達5個月,若以平均溫0℃以下為嚴冬,則有3個月(12—2月)。隆冬1月份平原地區平均溫為-4℃以下,山區低於-8℃,極端最低氣溫平原為-27.4℃。冬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現連續一個月以上無降水(雪)記錄。冬季雖寒冷乾燥,但陽光卻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時以上,為開發利用太陽能創造了有利條件。

上海的氣候:上海地處江海交匯的長江三角洲東部,位於東亞季風盛行的北亞熱帶地區, 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上海受冬夏季風進退的影響,常年11月至翌年2月盛行冬季西北風,氣候寒冷乾燥,4~8月盛行夏季東南風, 暖熱濕潤,但7、8 月間在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直接控制下,有時出現西南風高溫乾燥天氣;3月和9月至10 月的前期是季風轉換的過渡季節,一般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 低溫陰雨天氣較多。

上海的主要氣候特徵:冬冷夏熱, 四季分明,但冬季常有寒流;雨熱同季, 降水充沛,但變率較大;光溫協調,日照較多, 但年際多變。據上海(1873~1994 )年氣象資料統計;全年平均氣溫15.5℃,以1月最冷,平均氣溫3.4℃;7月最熱,平均氣溫27.5℃。常年4月1日終霜,11月16日初霜, 平均無霜期228天,10℃以上活動積溫4934℃/日,僅次於四川盆地及杭州、安慶、武漢、 宜昌一線以南地區。全年降水總量平均為1149.8 毫米,降水日數131天。4月至9月平均各月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這6 個月的總雨量約佔全年總量的70%。6月和9 月是兩個明顯的多雨
月份,月雨量都達到150毫米以上,分別是由梅雨和秋雨(包括熱帶氣旋)造成的; 各月日照都在150小時以上,其中7、8兩月高溫伏旱期間的日照多,分別達251和260小時。 10月氣候涼爽,晴多雨少,晝夜溫差較大。

概括地講:上海地區的氣候具有三個特徵。

一、冬冷夏熱、四季分明,但寒流常有

二、雨熱同季、降水充沛,但變率較大

三、光熱協調、日照較多,但年際多變

海口氣候的:海口市位於北緯19°57′04〃-20°05′11〃,東經110°10′18〃-110°23′05〃,地處海南島的北部。北瀕瓊州海峽,隔18海里與大陸相望,東南與瓊山市接壤,西鄰澄邁縣。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季風性熱氣候區。海口市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0,最低平均氣溫18.8。年無霜期346天,終年無冰雪。年平均日照時數2225.2小時。

澳大利亞人文:【風土人情】民俗風情: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沖浪、帆板、賽馬、釣魚、地滾球運動、澳式橄欖球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

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土著人(也稱原住民),仍然保護著自己的風俗習慣。他們以狩獵為生,「飛去來器」是他們獨特的狩獵武器。他們很多仍居住在用樹枝和泥土搭成的窩棚里,圍一塊布或用袋鼠皮蔽體,並喜歡紋身或在身上塗抹各種顏色。平時僅在頰、肩和胸部塗上一些黃白顏色,節慶儀式或節日歌舞時彩繪全身。紋身多為粗線條,有的像雨點,有的似波紋,對經過成年禮的土著人來說紋身不僅是裝飾,而且還用以吸引異性的愛慕。在狂歡舞會上,人們頭戴五彩裝飾,身畫彩紋、圍著篝火跳集體舞。舞蹈純朴,多反映狩獵生活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土著居民漸漸離開部落,搬遷到城市居住。澳大利亞有優惠土著居民的各種政策,包括在房屋、就業、福利各方面為他們投入現代生活提供各種必要的協助。在旅遊區,土著居民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是世界各地遊客搜羅購買的物品之一,這都是土著居民的收入來源。

澳大利亞有特別濃厚的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氣氛。人們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稱呼名,不稱呼姓),老闆和員工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如是。在兩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見穿筆挺西服的白領人士或白領麗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築物門前的台階上吃簡單的午餐,如三文治或熱狗,白領人士坐在街上吃便當,同樣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同樣的場面在東京或香港這樣的地方是難以想像的。

澳大利亞人文明有禮,樂於助人。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的話,人們即使互不相識也會打招呼和問候。如果手拿一袋水果在街上行走,袋子不巧破了,水果滾在地上,周圍的人會馬上幫忙撿起來,送還你的手上,還會有人給你找來一個好的袋子或者盒子或者什麼可以救急的替代品,這就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生活特色】在澳大利亞工作,工資一般是每周發一次(公務員或者大機構是每兩周發一次),發工資的日子通常是逢星期四或星期五。因此,澳大利亞的餐館、酒吧、百貨公司每周的星期五、六是生意特別好的日子。近年一些大型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都有逢星期四晚延長營業時間的做法(Night Shopping),迎合逢星期四領工資的人士。一些不注意安排花錢的人,就會有周末富貴,周初貧窮的現象。這都沒有關系,因為多過幾天,又是快樂的周末了。
【文 化】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文化的必然特性。移民和多元文化為這個國家注入了活力。澳大利亞政府鼓勵不同種族或民族的澳大利亞人,包括土著人,在家裡或公共場合象使用英語一樣地使用他們的母語,也鼓勵任何背景和任何民族的人們保留他們自己的文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甚至提供各種援助和津貼,去獎勵發展多元文化的人士、團體和組織。

從主流文化角度而言,澳大利亞屬西方文化;它的生活方式與西歐和北美相似。澳大利亞的生活大多是輕松而友善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大都喜歡這里充滿機會的生活。

盡管澳大利亞常常被描繪成一個以農村為主的國家,事實上,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市區的文化和大都會的生活方式,包括可以享受到的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

澳大利亞人喜歡喝啤酒,閑暇時光尤其是周末,許多人喜歡聯朋約友到酒吧飲酒談天、欣賞音樂,或者到公園燒烤游樂。澳大利亞的城市都給人開闊的感覺,有很多開闊的公園和綠地點綴其間。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的公園是免費的,公園連圍牆也沒有,四面八方都是進出公園的小徑。便利的交通也可以毫不費力地將人們帶入城市近郊的國家公園。

㈩ 澳大利亞是貧窮國家嗎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
65477美元,排名世界第6,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一,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主要英語國家。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
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
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澳大利亞「The lucky
country」,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個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
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農牧業、采礦業為
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
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當前已達到70%左右。黃金業發達,已經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金大國。澳大利亞郵政是世界上少見的賺錢而不需
要政府補貼的郵政系統。

澳大利亞主要的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488,2億美元(2011年度),世界排名13

人均生產總值:65477美元(2011年度),世界排名第6

全年國民總收入:12917.82億澳元(2010年度)

生產總值增長率:3.7% (2011年度)

失業率:5.2% (2012年3月)

貨幣匯率

1澳元=0.96美元(2013年6月)

1澳元=5.86人民幣元(2013年6月)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把什麼作為高貧困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