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鋼鐵工業沿什麼

澳大利亞鋼鐵工業沿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28 22:44:21

① 澳大利亞有色冶金工業分布特點

1、澳大利亞的有色冶金工業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的東南沿海地區。
2、澳大利亞有色冶金工業分布在人口稠密的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因:氣候溫暖濕潤,沿海交通便利;這里農牧業發達,歐洲殖民者在這里開發最早。
3、澳大利亞領土面積7,686,850萬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② 澳大利亞鋼鐵工業主要在煤礦產區而不在鐵礦區的原因是

澳大利亞鋼鐵工業主要在煤礦產區而不在鐵礦區的原因:
(1)利亞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沙漠地區,人煙稀少,淡水短缺,發展鋼鐵工業的條件較差;
(2)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氣候濕潤,淡水資源豐富;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工業發達,市場廣闊;有鐵路經過,多海港,交通便利,利於鋼鐵工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儲量3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2\3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③ 簡明扼要的說一下澳洲發展史

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的建立標志著澳大利亞民族國家的形成。這是澳大利亞長期以來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尤其是自1851年「淘金熱」以來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澳大利亞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時在世界歷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它表明資本主義制度作為當時的一種先進的社會制度,由北半球擴展到了南半球。

澳大利亞民族的形成開始於1851年的震驚世界的「淘金熱」(Gold Rush)。「淘金熱」的出現加速了澳大利亞社會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的全方位的發展,掀起了澳大利亞歷史上的第二次經濟起飛,造成了民族和國家形成的所必需的一切前提條件。一言以蔽之,「淘金熱」使澳大利亞進入了一個完全嶄新的歷史時期——民族形成時期。

進入19世紀50年代後,澳大利亞已完全由流犯殖民地轉變為公民殖民地,英國基本停止了向這里流放犯人,自由移民已超過了各種犯人移民。從1851年5月-1852年6月,先後在新南威爾士的巴瑟斯特和維多利亞的亞歷山大山和奔地戈地區發現了蘊藏量極豐富的金礦。這些就成了19世紀50-60年代澳大利亞出現「淘金熱」的重要因素。

184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轟動了世界,出現了世界第一次大「淘金熱」,中國人稱之為「舊金山」。1851年哈格里夫斯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發現了金礦,再一次轟動了全世界,這樣又出現了一次世界性的「淘金熱」,中國人稱之為「新金山」。無論是「舊金山」還是「新金山」都以萬盎司計的黃金投入了資本主義世界,為資本主義世界在19世紀50-60年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大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礦場上,每天都有挖出金塊的消息。口頭宣傳,報紙宣傳,電報又把渲染的消息傳到其他殖民區和其他國家。這樣又有大批人從世界各地蜂踴而至,尤其是1851年8月希斯考克在維多利亞的巴拉臘特發現了神話般的金礦後,外來的採金人就更多了,「淘金熱」被推上一個新的狂潮。各種文字的報刊大肆宣傳,自然迅速地傳遍了全世界,都以為澳大利亞大地上布滿了無窮無盡的黃金,從挪威到中國,從美洲到歐亞都傳播著這樣的神話,因而擁有各種膚色,操著各種語言的移民從世界的各地湧向澳大利亞。巴瑟斯特、巴拉臘特和奔地戈金礦區當時是世界上各種人種混合一起最多的地方,僅中國人一度高達4萬人之多(1857年)。第二次世界性「淘金熱」達到了高潮。

農牧業經濟的新發展

19世紀50年代開始的「淘金熱」,使澳大利亞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開始了第二次起飛,並通過這次經濟起飛從根本上改變著它的殖民地面貌,更進一步向著獨立方向前進。它吸引了大批移民,其中有不少人是企業家、銀行家、工程師、熟練技術工人、農業家、牧業家、教育工作者和各種知識分子、專門人才。這樣就把英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又一次帶到了澳大利亞,與此同時也把巨額資本帶了進來。

1. 畜牧業 到19世紀下半葉,畜牧業已經發展成為澳大利亞經濟的支柱之一,因此,它的發展狀況,對澳大利亞今後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關系,尤其對其他經濟部門影響更大。這一歷史時期,綿羊頭數迅猛增長,例如1861年已達2098多萬只;1881年升至6509萬只,比1861年增長兩倍多;1891年突破1億大關(實數為106421068隻)。羊毛產量也逐漸增多,1861年產羊毛6700.4萬磅,1871年則上升為20822.5萬磅,而1881年為31964.9萬磅,1891年高達63404.6萬磅。1891年羊毛產量比1861年增長8倍多。在這一時期養牛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1884年存欄頭數達756.9萬頭,1894年高達1167.7萬頭。畜牧業產品(包括乳產品)產值1881年達2953.8萬英鎊,1891年則為3925.6萬英鎊。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還表現在它在對外貿易中所佔份額方面。請參閱下表:

畜牧業的發展還表現在澳大利亞的屠宰業上。1861年屠宰業產值為270萬英鎊,1870年上升為340萬英鎊,1880年為520萬英鎊,1890年為600萬英鎊,1900年逾千萬英鎊大關,達1030萬英鎊。這樣,澳大利亞的畜牧業有兩大宗收入,即羊毛和肉產品。這兩大收入從1861年的640萬英鎊上升到1890年的3210萬英鎊,增長了4倍。

牧場管理水平亦大大地提高了,牧場主普遍用了鐵絲網作牧羊場的柵欄,建立了定期的剪毛制度和剪毛合同工制度。畜牧業的大發展使它仍然保持著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澳大利亞這時仍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2. 農業 1860-1861年,全澳大利亞已有耕地1173628英畝,而1900-1901年,高達8813666英畝,和1861年相比,幾乎翻了三番。關於歷年耕地面積擴大情況詳見下表:

播種面積的日益擴大還反映到農業產值的增長上。1861年農業產值為610萬英鎊, 1871年為640萬英鎊, 1881年亦逾千萬英鎊大關,為1020萬英鎊,1891年為1050萬英鎊。到19世紀70-80年代,澳大利亞形成了兩大穀物生產基地,即南澳大利亞和維多利亞,此外還形成了甘蔗生產基地——昆士蘭。到90年代糧食不但自給,且有一定數量的出口,如1891年出口小麥近41萬誇特,1900年出口68萬多誇特。

促使農牧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有下列因素:

第一,人口猛烈的增長。澳大利亞的人口從1850年的40多萬,猛增至1900年的376.5萬,其中城市人口增長尤為迅速,例如1891年大城市人口已達114萬多人,佔全國總人口的35.27%。解決376.5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發展農業和牧業。因為澳大利亞四周是茫茫的大海而又遠在南半球,不大力發展農業就無飯可吃,不大力發展牧業就換不回來生活必需用品,並且由此使澳大利亞社會頻於崩潰。

第二,澳大利亞羊毛經過多次改良成為優質毛,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早在1850年澳毛在英國市場上已壓倒西班牙和德國的羊毛。澳毛幾乎為英國所包銷,市場寬闊是其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農業也有這樣的問題。澳大利亞糧食銷售市場越來越寬廣。在技術上對畜牧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是 19世紀80年代引進冷藏設備的成功。冷藏設備是使肉類與乳酪出口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1880年,澳大利亞用設有冷凍設備的「斯特拉斯萊文號」船第一次把冷凍肉成功地運到了英國。這在英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從此它成了澳大利亞冷凍牛羊肉的重要市場。這必然反過來又刺激了澳洲畜牧業的大發展。

第三,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伴隨著農業生產的增長,其生產技術也發展起來。19世紀70年代,麥克凱發明脫粒收割機,斯密士發明墾荒用的圓盤犁,威廉·法瑞爾培育出適應澳大利亞環境的抗銹病品種的小麥,還建立了農學院,培養農業技術專家,他們在土壤、小麥品種、農業機械、農田水利諸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總之,澳大利亞開始了綠色革命。

第四,交通運輸系統的建立,較為合理地解決了農牧爭地的矛盾,新殖民地的建立,等等。

工礦業與交通、通訊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農牧業經濟是其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伴隨著農牧業的發展,澳大利亞的基礎工業也發展起來。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澳大利亞也像歐洲和北美許多國家一樣經歷著工業革命,即開始了蒸氣化和機械化的進程。到19世紀末,澳大利亞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基礎工業。但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工業依然是澳大利亞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

1. 采礦業 為了培養采礦人才,於1893年建立了第一所高等礦業學校——礦業工程學院。開采最早的是煤礦。19世紀40年代在紐卡斯爾利用犯人採煤。煤的開采量成倍的增長是50年代以後,1884年全澳產量已達288萬噸,1894年上升至414.5萬噸,1900年高達638.5萬噸。這一時期是以開採金礦和鐵礦為重點。由於較前大規模地開采,采礦產值迅速增加,如1861年為1010萬英鎊, 1891年升至1130萬英鎊,1900年高達2010萬英鎊。

2. 冶金業 從史料上看,澳大利亞的冶金業始於1833年。1833年在悉尼建立的鋼鐵鑄造廠是澳大利亞早期的工廠之一,也是第一個冶煉鑄造廠。像采礦業一樣,冶金業大規模發展也在19世紀70-80年代。這一歷史時期,澳大利亞冶金業的主體是冶鐵業。據統計從1850年到1884年累計共生產鐵24543噸。此外還用國產鐵加工出一系列產品,如1876年生產鐵軌與鐵條4820噸, 1879年又生產這樣產品1000噸, 1881年產3351噸, 1882年為2139噸。1881年用國產鐵加工各種鑄件220噸,1882年又加工出這種產品2139噸。1881年還加工螺母螺栓50餘噸。一言以蔽之,到這時澳大利亞已有了自己的鋼鐵工業。

其他工業部門在采礦業和冶金業的推動下也迅速發展起來,到19 世紀90年代,民族工業體系已初具規模。但從整個澳大利亞經濟結構看,畜牧業和采礦業(主要是採金業)是澳大利亞民族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兩大支柱,也是出口貿易的兩大支柱。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20世紀上半葉。

3. 交通運輸業 澳大利亞的交通運輸一向很糟。最初,殖民當局曾利用犯人修築了一些公路,但均系土路。內河運輸能力也十分差,海洋運輸完全靠英國。1850年以後這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特點是開始了交通運輸業的近代化過程。這主要表現在鐵路網的建立上。

澳大利亞是從1850年開始修築鐵路的。建築的第一條鐵路是悉尼——巴拉臘特鐵路線,全長僅14英里。1853年又建築紐卡斯爾至麥特蘭的鐵路,全長20 英里。接著又建造了墨爾本——季隆鐵路線,為50英里。19世紀70-90 年代是澳大利亞大規模建築鐵路時期,這是與澳大利亞當時社會經濟大發展相適應的。1861年擁有鐵路243英里,1870年猛增至950英里,1881年達2800英里,到1891年,澳大利亞擁有10024英里的鐵路。1891年比1861年鐵路長度增長了39倍多!到1901年基本上建成了全澳鐵路網。但是,在海洋運輸上十分落後,仍依賴英國。

澳大利亞鐵路網存在著許多缺點,有些缺點是嚴重的。首先,各殖民區的鐵路軌距不同,特別是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兩殖民區,極大地降低了鐵路網運輸能力的發揮。其次,鐵路網主要集中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在內陸、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區幾乎沒有鐵路。澳大利亞鐵路網最大優點是經濟發達區域,以及重要城市都有鐵路相通。

4. 通訊業 為了適應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的需要,澳大利亞在19世紀下半葉還大力發展通訊事業,到70年代末,各大城市間都互通電報:1858年7月墨爾本和阿得雷德間;同年10月悉尼和墨爾本間;1861年悉尼和布里斯班間;1867年悉尼和阿得雷德間。隆塞斯頓和墨爾本間臨時性互通電報是1859年,永久性的是1869年;奧古斯塔和達爾文港間通電報在1872年,而阿得雷德和佩思間在1877年。各殖民區首府都設立了電報局:墨爾本於1878年,布里斯班1880年,悉尼1881年,阿得雷德和赫巴特均於1883年,佩思1887年。到19世紀90年代形成了以悉尼和墨爾本為中心的全澳電訊網,並統一了各殖民區的郵電業務的管理。

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經濟的特點

第一,澳大利亞經濟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更沒有簡單協作階段,而是通過自由移民和資本的流入把資本主義制度從英國移植進來。1830-1850年間,主要引入的是資本主義的農牧業經濟體制,在19世紀下半葉主要引入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體制。當然這種移植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把一般資本主義原則同澳大利亞具體情況結合起來,換言之,使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澳大利亞化,或者說使澳大利亞經濟體制資本主義化,從而形成了具有澳大利亞特色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第二,澳大利亞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通過合法斗爭迫使英國政府改變對澳大利亞的殖民政策來完成的。這種斗爭是爭取改革的斗爭,不是暴力革命。換句話說,澳大利亞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形成是漸進式的,而不像西歐那樣是突變式的,因而社會沒有發生大動盪,社會生產力沒有遭到巨大的破壞。

第三,澳大利亞經濟體制保留了濃厚的殖民地殘余,這既在經濟上又在政治上反映出來。從經濟上說,澳大利亞19世紀的資本主義經濟結構不是以工業為主,而是以農牧業和礦業為主;出口貿易不是以工業品為主,而是以畜牧產品(主要是羊毛)和礦產品(主要是黃金)為主;而進口貿易卻以工業品為主。西歐北美那些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恰恰與此相反。從政治上說,由於澳大利亞人口主要是英國移民及其後裔,這樣不僅移植進來人口和經濟關系,而且還移植進來英國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政治的、文化的以至道德、倫理、宗教、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澳大利亞社會實質上是英國社會的擴大。在澳大利亞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形成過程中,很大一部分資金是從英國引進的,引進資金的同時,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及高級人才也同時被引進,例如1861年通過各種渠道從英國引進資金140萬英鎊。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擴大,特別是工業和鐵路建設規模的擴大,引進的數額也就越來越多,如1862年為240萬英鎊,1870年480萬英鎊,1885年高達2040萬英鎊。從1861年到1900年,英國向澳大利亞投資累計近3億英鎊(29970萬英鎊)。從澳大利亞經濟史看,它的經濟建設的規模和速度,是和引進外資的數額成正比例的。例如,1882-1891年這十年內,英國共向澳大利亞投資18190萬英鎊,佔40年(1861-1900)投資總額的60%以上,而這十年(1882-1891)又恰恰是澳國經濟大發展的十年。可以斷言,澳大利亞是一個因引進大批英國資金而使自己的經濟迅速發展的國家。

第四,澳大利亞在發展民族經濟的全過程中始終把自己的經濟納入世界市場,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其經濟是典型的開放(外向)型經濟,這是它得以迅速發展,能及時使其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的發展相協調,起碼不致於落後世界經濟發展勢頭的根本原因。例如,1881-1890年,這一時期年平均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894萬英鎊,而1886-1890這三年年度國民收入分別為5100萬英鎊,5500萬英鎊和6400萬英鎊。

第五,澳大利亞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主要通過兩次經濟起飛而形成。一次是1831年土地改革所引起的經濟起飛;第二次是1851年發生淘金熱而引起的經濟起飛。澳大利亞人及時地抓住了歷史提供的良機,毫不遲疑地全力和全方位地發展經濟,從而使自己擺脫了落後,進入世界先進的行列。

④ 澳大利亞鋼鐵工業規模小生產能力較低的主要原因

世界性鋼鐵過剩
資源出口性經濟具有資本密集的屬性,勞動力主要在服務業就業。 一者吸收資本一者推高勞動力成本,帶來製造業成本過高的弊端。且伴隨礦產出口的高額貿易盈餘,外匯往往幣值走高波動也大,進一步壓縮營收。兩頭擠壓下,製造業死亡是幾乎不可避免的結局。因此資源富集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兩級分化非常嚴重:雖有高福利民主體制如挪威澳洲加拿大,更多的是中東蒙古俄羅斯乃至巴布亞紐幾內亞這樣的高失業高基尼系數高腐敗的案例。

具體到鋼鐵,鋼鐵有很多種,被出口的較多的是粗鋼。鐵礦石出口距離不是問題,但鋼加工的越精細,定製的程度越大,越趨近於買方驅動,越需要離市場近。中國作為世界第一鋼鐵出口國,2/3的鋼材出口集中在韓國和東盟。世界主要鋼鐵生產區和鋼鐵消費區都相距很近。所以澳洲作為地廣人稀的國家,鋼鐵消費能力很有限,即使發展出口,總產能也是很有限的,何況粗鋼的附加值有限。因此即使賣鋼比賣鐵礦利潤高些,鋼材市場限制也不足以培育出大規模鋼鐵工業。而且同汽車一樣,鋼鐵製造業也是規模經濟,贏家通吃。固然澳洲的單位投入品成本低,但中日韓的鋼鐵市場遠遠大於澳洲,隨著產量提高,澳洲鋼鐵的單位產出成本就不佔優勢了。

2011年博思格(BlueScope Steel)關閉了一半產能,基本停止了他們公司的本土鋼鐵出口。媒體當時有一場大討論,許多人認為中國是搶走澳洲鋼鐵就業的元兇。在他們看來,中國的競爭優勢來自惡劣工作環境,忽視環境成本和操縱人民幣匯率。雖然這些指責並非虛構,但是澳洲公眾沒有看到問題的根源:澳洲製造業的死穴在於荷蘭病。嚴謹地看,澳洲的鋼鐵製造是逐漸萎縮的,但是從本世紀起澳洲鋼鐵製造業和其他製造業衰退地格外厲害。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使得澳元非常昂貴,且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使得本來不那麼關鍵的人工成本對利潤率格外重要--澳洲的人力成本是世界最高之一。荷蘭病從成本和價格兩邊擠得澳洲製造業瀕臨死亡。澳洲的經濟特點決定了澳洲製造業必然夭折,非理性地指責中國反而會蒙蔽自己。

而中國當時沒有意識到的是,這成績斐然的中國出口"戰略",其實是中國自己的死穴:過去一年裡的產能過剩危機和全國性霧霾,算是中國病的症狀一二了吧!

⑤ 澳大利亞的工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澳大利亞的經濟是由農業、旅遊業、教育業、采礦業、能源建設及製造業等行業組成。為不斷吸引國外投資,澳大利亞政府制定了許多鼓勵政策。除了與國家利益相沖突的項目,澳大利亞對外國投資項目的批准都非常及時。 據「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項目推介會」組委會提供的信息,目前澳大利亞對外國投資的限制領域只有航空工業、宣傳傳媒領域、銀行界、鈾礦開采業及某些地方的地產開發。可投資的主要工業行業情況如下:
--加工製造業。澳大利亞的加工製造業在1997-1998年間的工業總產值相當於人民幣3178億元(616億澳元),所創造產值相當於澳大利亞全國總產值(GDP)的13.8%,僱傭全國就業人數的13.5%。
--化工與塑料工業。其產品系列非常廣泛,包括石油化工產品、塑料產品、農用化學產品、葯品、肥皂、橡膠製品、水泥製品及玻璃製品。這些工業擁有4000多家企業,僱傭約11.5萬人。該行業創造的年總產值相當於人民幣1500億元。化工與塑料工業在過去幾年年增長速度約為10%,由於製造加工的需要,該行業出口與進口的原材料分別為人民幣120億元及420億元。
--航天工業。澳州的航天工業既可為世界上其它先進的航天企業生產高難度的宇航部件,又可以為本國及其它國家的航空公司維護與保養商業用途的飛機。另外,澳大利亞的航天工業還為各大航空公司負責培訓飛行駕駛人員。該工業年出口額相當於人民幣24億元,創造的產值相當於60億人民幣。航天工業所僱傭的人員為14萬左右。
--電子與電器工業。澳大利亞電器工業能夠生產范圍廣泛的產品系列,包括電動機、變壓器、家用電器、配電設備及電線電纜,該行業所生產的產品絕大多數在澳大利亞國內市場銷售。另外,該行業也生產高科技及國防所需要的尖端產品,以及微型計算機、計算機終端產品及家庭用影視設備。全行業僱傭的人數為6萬人左右。
--信息技術。澳大利亞信息技術是國民經濟中增長速度最快的產業,該產業年產值相當於人民幣1380億元。澳通訊系統的產品出口最近幾年增長很快。
--工程設備。澳大利亞可生產安裝多種重工業產品與設備,包括鑽井平台、發電廠及采礦設備等。輕型產品包括加工機械設備、工業用機器人、鑄模件、鍛造件以及多種度量與記錄設備。近幾年,該行業採用了許多新的技術並且在施工工程中逐漸發展成熟了現氏項目管理方法。
--造船業。該行業可以生產豪華的遊艇、中小型的商船、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海軍使用的艦艇及特殊用途的艦船等。如高速渡輪、雙體船、捕魚船、海上平台供給船、拖輪及挖泥船。造船業近年來也以高速度發展,年出口額高達18億元人民幣。
--食品工業。澳大利亞無污染的環境以及成熟的加工技術保證了澳大利亞在食品加工業方面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該行業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工業,佔全國工業的20%,直接雇傭人16萬左右,並且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年出口額為204億人民幣。
--汽車製造業。由澳大利亞生產出口的汽車與零配件每年高達人民幣90億元。1998年澳大利亞年汽車銷售量為轎車327180輛、小卡車48204輛、小貨車13846輛、大卡車11653輛及2121輛公共汽車。該行業目前呈現復甦跡象,雇傭人員4.3萬人左右。
--鋼鐵工業。澳大利亞的原鋼產量在1997-1998年間為800萬噸。澳大利亞國內最大的公司是BHP鋼鐵公司,同時亦是澳大利亞國內用鋼的主要生產公司。BHP公司生產幾乎所有的鋼鐵產品,包括鋼板、鋼坯、結構鋼、鋼軌、盤條、鋼絲、鍍層或非鍍層鋼板及馬口鐵。
--造紙、伐木及森林工業。1997-1998年間,澳大利亞共出口木材760萬噸。主要的出口國家為日本。其它出口材料包括紙張、紙板及新聞用紙,出口量達230萬噸。出口數量佔澳大利亞國內消費總量的74%。

⑥ 澳大利亞二戰後發展的工業

製造業:1946 年,製造業凈產值達 70465 萬澳元,1951 年高達 168770 萬澳元,僅僅五年, 產值提高了 138%。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形成了自己的鋼鐵工業體系。到 1947 年,澳產鐵達 114.3 萬噸,鋼年產量達 131.2 萬噸;並形成了肯布拉、紐斯卡爾和懷阿拉三大鋼鐵中心。這是澳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大力發展水電事業:戰後初年,澳大利亞經濟恢復與發展中最宏偉的壯舉是制定與實施斯諾伊方案,亦稱雪山方案。多年以來,澳大利亞人曾夢想,甚至寫成書,希望改變河水東流入太平洋的流向,使之西流入墨累河——達令河河系或流入埃爾湖。早在 1884 年,新南威爾士總檢查員 P.F.阿達姆斯、小說家埃德利斯等人都談論過這一改變河水流向方案。所謂斯諾伊方案是引斯諾伊河的水來灌溉新南威爾士州南部平原,並利用位於新南威爾士州東南的阿爾卑斯山上的積雪融化流下來的水的水力來發電。根據這一方案可發電 172 萬度,並將該電力輸送到墨爾本和悉尼等城市。同時通過隧道把發電後的水引過山嶺引入屬墨爾本河——達令河水系的圖姆特河,用來灌溉平原的乾旱土地,使之種植水稻、水果和制酒的葡萄,等等。這是一個完整的農業和水、電綜合發展規劃。政府還可收水費和電費,以積累資金。奇夫利政府從 1949 年開始腳踏實地執行斯諾伊雪山方案,同美、法、意、挪、日等國工程公司、電力公司、隧道公司和堤壩公司談判,並簽訂了合同,用移民做勞動力。該工程於 1972 年竣工,電站每年可提供 400 萬度電,向墨爾本、堪培拉、悉尼以及其他城市和農村供給了大批電力,使澳大利亞總電量增加 12%;供給灌區的水增加了約 1/3。

⑦ 分析澳大利亞鋼鐵工業工業中心分布在煤礦產區而不是非鐵礦產區的原因

主要原因:澳大利亞的煤炭主要是褐煤。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礦產煤。一種介於泥炭與瀝青煤之間的棕黑色、無光澤的低級煤。化學反應性強,在空氣中容易風化,不易儲存和遠運,燃燒時對空氣污染嚴重。褐煤水分大(15-60%),揮發成分高(>40%),含游離腐植酸。空氣中易風化碎裂,燃點低(270°左右)。儲存超過兩個月就易發火自燃,堆放高度不應超過兩米。褐煤這樣的特徵導致其運輸和儲存不便,車間里運輸褐煤成本較高。而澳大利亞的鐵礦是優質的富礦,容易運輸。

⑧ 簡述澳大利亞工業中心多分布在沿海地區的原因

澳大利亞工業區多分布於沿海地區,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主要原因有:澳大利亞沿海地區,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稠密,資源開發比較早,發展工業的基礎條件比較好;澳大利亞沿海地區多港口,對外交通便利,有利於礦產資源和工業產品出口;同時沿海地區國內市場比較廣闊,工業接近消費地可以降低運輸成本。

⑨ 澳大利亞工業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從圖示信息來看,澳大利亞工業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因是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港口眾多,交通便利;,此外,這里農牧業發達,歐洲殖民者在這里開發最早,根據題意和選項.
故選:B.

⑩ 澳大利亞三大鐵礦位置

澳大利亞鐵礦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的沿海地區。
澳大利亞(Australia)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炭,可以通過海運把鐵礦運輸到東部沿海煤礦附近,發展鋼鐵工業。澳大利亞鐵礦和煤炭分布在沿海地區,既有利於本國發展鋼鐵工業,也有利於礦產出口。西部鐵礦產地距離我國比較近,我國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就是從澳大利亞大量進口鐵礦的。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儲量3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美稱。
澳大利亞還有豐富生物資源。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主要的物種有袋鼠、樹袋熊、鴨嘴獸、鴯鶓等。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萬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由於環境穩定,所以特有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它們雖顯得原始,卻成為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鋼鐵工業沿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9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2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5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8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7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2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3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6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5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8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7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8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0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70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2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3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8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