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尼泊爾有多少人在澳大利亞

尼泊爾有多少人在澳大利亞

發布時間:2023-08-24 13:09:09

① 2017年全球有多少人口

2017年世界人口已達75億。根據聯合國最新估計,2017世界上人口的各個國家排名如下:

知識拓展:

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時刻的人口總和。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估計,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億;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則顯示全球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達到70億,2014年達到71億。2016年,世界人口達到了7,262,306,342人(72億6231萬人)。

世界人口在13世紀50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飢荒時期後就不斷地增長,當時的世界約有3.7億人。隨後由於戰爭等因素,增長速度時快時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1950年代起,由於導致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如戰爭和飢荒)的減少,世界人口增長速率明顯加快——每年超過1.8%。這一狀態持續到1970年。1963年世界人口增長了2.2%,達到了歷史峰值。隨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育觀發生改變,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2011年,世界人口增長率約為1.1%。預計2040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

② 客家人分布在世界的多少個國家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占漢族人口的5%。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000萬之眾。

客家人
客家人,又稱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為身在異鄉,對於故鄉河洛(以洛陽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區的眷戀,自稱「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勛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後,兩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當地,成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遷是在東晉「五胡亂華」時期。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

第三次南遷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先是唐朝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迫使大量中原漢人南逃。唐末黃巢起義,又有大批中原漢人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致使閩贛邊一帶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遷是宋南渡及宋末時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後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其時,生活在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處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這次大規模的遷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稱作「西進運動」。四川的客家基本上來源於這次「西進運動」。當時四川人口因戰亂、瘟疫及自然災害銳減,清政府特別鼓勵移民由「湖廣填四川」。

第六次南遷是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有一部分客家人遷徙到南亞,有的被誘為契約勞工,被押往馬來西亞、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規模的南遷外,中原漢人也有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遷者,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游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的,但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人都成為客家人,他們中只有閩粵贛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被稱為客家人。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占漢族人口的5%。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000萬之眾。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後來搬遷到江南,分住贛、粵、閩、湘、台、瓊諸省,並逐漸散及國外,漫布全球。贛南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數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客家」這一稱謂的來歷是與客家先民的遷徙相關聯的。對其居住地而言,這些人是從別處搬遷過來的「客」,可以說,離開了遷徙就不會有「客家」這一稱謂。

客家人遷徙的原因多種多樣。早期則主要是源於災害的脅迫。諸如殘酷的戰爭、水、旱、蟲等特大自然災害的打擊及瘟疫的流行。中國歷史上每次大規模的戰亂,幾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遷徙。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就有過客家先民的大遷徙。試想,在漫長的歲月里,「五胡十六國」,戰火不斷,哀鴻遍野,不逃離能活命嗎?據說我們陳氏先祖就是在那個時期離開豫西故土輾轉來到江西最後定居贛縣的。「月是故鄉明」啊,開始,先民們也許只想暫時客住一段時間,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於是建造房舍,開墾田地,畜養豬牛,長久地居住下去。由暫時的客住到長久的家居。就這樣,也就永遠的「客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特殊方式的遷徙。據說秦始皇為了建造阿房宮,驅趕數萬「木客」往贛南興國伐木,沒累死的後來就留在了當地,這大概便是贛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遷徙的過程肯定是艱險的。扶老攜幼,跋山涉水,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安家過日子。客家先民披荊斬棘,排除險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他們終於挺過來了,形成今天這樣一支有著數千萬人丁的興旺發達的民系群體。

遷徙的最後一道程序是建房造屋安下家來。一位客屬長者說:「安家最重要的是定屋場的位置。怎麼定呢?要看風水。這個風水,不是地理先生講迷信的那個風水。主要是采陽光,看風向,近水源,傍硬山,擇高地。而坐北朝南、向陽背風、柴近水便、視野開闊則是理想的選擇。」

人們常常贊嘆客家人的勤勞、勇敢、堅毅和機智。客家作為一個民系群體,由於先民數代屢次長途的遷徙,它自然比其他群體更多樣更深層次地體驗了社會實際和生產實際,它也就必然受到了更多的錘煉和滋養,積累了更多的處理與自然界關系及社會人際關系的經驗。因此,客家群體中出現過大批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企業家……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嘉應州、贛州、汀州。

說到客家最著名的就是他們的土樓了,如果你在網上搜索客家,會同時出現很多關於土樓的條目。如果你是集郵愛好者的話,你應該注意到了中國民居郵票里的福建民居之中有張便是客家的土樓。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像土樓似的「抵禦性」城堡式建築住宅。在福建,土樓分方形土樓和圓形土樓兩種,而圓樓相對少見。

關於土樓的一個笑話估計大家還有印象:據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間諜衛星對中國進行拍照偵察,驚訝地發現在我國福建省的山區里分布著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築,或圓或方,經過分析認為是「導彈發射基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可小覷。直到中美建交後,美國人才知道那些所謂的「導彈發射基地」實際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樓。

當然客家的豆腐同樣也是很有名的:客家釀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後兩個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把豆腐上升為大菜、主菜。甚至他們鬧新房的歌曲里都有豆腐,例如有一首這樣唱道:
新買磨石圓叮當,
一心買來磨豆漿,
三更半夜磨豆腐,
呀呀嚙嚙到天光。

一:客家淵源

客家是中國漢族的一個龐大的民系共同體,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根據資料顯示,客家人現有總人數5500萬,其中中國約4500萬,在海外客家人當中,大多數居住在亞洲的一些國家,其中馬來西亞約125萬、印度尼西亞約400萬、泰國約50萬、越南約30萬、新加坡20萬、緬甸10萬……其他分布在美洲、歐洲、澳洲等地。

客家先民,系來自中原。是歷代因戰亂從中原大規模直接遷徙而至,或輾轉遷入,或官宦、貶謫、經商等原因而落居。其先民遷徙有以下幾個時期:

(一)秦漢統一中國,中原移民開始南下。
1、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六十萬滅楚「南征 百越之君」,集結余干之水的秦軍,於公元前221年置閩中郡後,即分兵南下,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一百五十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
2、秦始皇三十三年,五十萬人守五嶺,即趙佗「將卒以戍越」。由是觀之,閩粵贛邊有兩支秦軍屯戍,一戍南野之界,一戍揭嶺。
3、秦始皇三十四年,趙佗又在隔河二里築城以控武水,築萬人城於中宿湞山。趙佗又在龍川築城居之。這批築城者人數不詳,但同期徙往北方邊郡築城可考者,少者三萬戶,多者五萬戶。
4、秦始皇三十六年,估計秦駐閩粵贛邊之戍徙民約占當地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5、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5年),又大批中原士卒南戍嶺南,分駐於郡縣及軍事要沖。
6、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閩中及揭陽(潮、梅古為閩越地)的閩越人都搬走了,是地只留下秦中縣徙民的後裔。這說明自此起,閩粵贛邊居民是以中原移民為主體。

(二)漢末建安至東晉永嘉之際,中原人民避難,有一部分人遷入閩粵贛邊區。
東漢末年,中原人民避難入交州,曾掀起一次高潮,南遷主要由海道而來。
南北朝時,南北對峙,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規模南遷,遷移人口約96萬,大部分穩定在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入江西贛南,部分又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邊州縣。
永嘉之際,中原士族流入福建者眾。

(三)唐代安史之亂,戰禍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中原人民大量南逃。

(四)唐末黃巢起義,中原人民避難者又大批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唐末至宋、閩贛邊人口激增。

(五)宋南渡與宋末再有大批中原人民逃難至粵中與閩粵贛邊地區。
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杭、秀、蘇、常、湖、即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隨隆 皇太沿走洪、吉、虔州,皇太回臨安。這些士民沒有隨太後的條件,又勢不能北返,因而一部分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一部分由虔州入汀州。一部分滯留贛南各縣。
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江浙及江西大量宋民,一路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六)除以上所述因戰亂大規模南遷外,中原人民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來,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游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者。

從以上史料看,客家先民主要來自中原漢族。而客家民系形成的過程中,又不斷融化吸收畲、瑤、蛋、木客等南方少數族群壯大了客家隊伍。

二:客家禮儀,習俗

(一)傳統婚嫁習俗

說媒 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歲以後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看妹子」。

寫庚帖 雙方同意後,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後,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剋,就寫出庚貼(俗名婚單),各置於香案之上,如三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貼送還女家)。

編紅單 也稱「開紅婚帖」,或叫講財禮。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紅單中有的還要寫上回婿禮品,如帽、銀花、衣服、鞋、襪等。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協商敲定。紅單開完後,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後男方來人在女家吃完中飯回去。

定親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後,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親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後,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一點,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擇定過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後歸門的時辰,此外女方裁紅衣、男方鋪床的日子也要同時擇定。

送菜和抬嫁妝 新娘過門前一、二天,男家要請宗親將紅單規定的聘禮和魚、肉、禽、面條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來時就把妝奩、傢俱等帶回男家。

迎親 也叫接親或過門。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親,有鼓手樂隊,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轎的,有燒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廟宇、社公燒香),一個挑擔的,一頭挑帶路雞(一公一母),另一頭是酒和松明,一個女的要帶上新娘穿的衣服,還有扛木篋的二人,要扛去魚、肉、酒、糕餅、香煙、鞭炮、蠟燭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轎,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權代表,隨帶紅包一、二十個。

接親的人到女家後,先吃點心,然後由女家二人帶著到祠堂燒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設宴請客。

新娘動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時或卯時,越走天越亮,象徵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門,也不會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親隊伍前面是打燈籠的,接著是吹鼓手,花轎在中間,後面是接親的人。

新娘到達男家,如還不到所規定的入門時辰,就要在大門口坪上或在門外旁邊房子等候。入門一般是早上七、八點或八、九點,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門時辰,新娘要踢轎門,由男方的伴娘將新娘牽出轎,然後在大門口「過火堆」,新娘從用杉樹枝燒起的火堆上跨過,才進大門。

拜堂 新娘在鼓樂聲中進到大廳以後,就開始拜堂。大廳擺設香案,東邊站父母、長輩,西邊站外戚,北邊站房親,南邊站小輩。拜堂前,外家要給新郎掛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紅五尺長,一心拿來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貴子,早生貴子中個狀元郎。」拜堂時,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禮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對拜。

最後是親戚見面,要給新娘紅包。拜堂畢,伴娘用紅羅將新娘牽進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聲中從房門口向大廳撒喜糖。然後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盤捧上一隻雞,邊端酒邊講:「團團圓圓,璧合珠聯」,「觀音送子,早生貴子」;「夫妻和好,白頭到老」。 (此禮儀在梅州地區亦已不常見,被現代婚禮模式取代)

中午辦酒席,吃婚宴,用高聲地炮邀客,每半小時放一次,酒席開始入席時放三響。接著由禮生報名單,一桌二個上席,按輩分和親疏,先安排上席就座,然後其他人隨便入席。男女賓客分開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鬧房 鬧房一種在大廳鬧,一種在新房鬧,也有先在大廳鬧,後到新房鬧。鬧房期間,鞭炮隔幾分鍾放一次,一直鬧到午夜方停。

回門 也叫「轉門」。一般是婚後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來請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罷午宴,當天回來。

送滿月 結婚後一個月,新娘娘家要來送滿月,同時送來小雞、蔬菜、種子、谷種、豆子等,示意五穀豐登,財丁興旺。

③ 澳洲現在有多少中國留學生

2016年,澳大利亞留學生人數是537,499人,比去年上升了12%;

新開始人數是384,375人,比去年上升了11%;

遞交學校申請人數683,034人,俾去年上升了12%。

其中,中國學生人數是151940人,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印度58103人。

從數據上看,來澳洲留學的學生前十位,是來自:

1 中國 151940人

2 印度 58103人

3 馬來西亞 23048人

4 越南 22177人

5 南韓 21381人

6 泰國 18513人

7 巴西 18262人

8 尼泊爾 17671人

9 印度尼西亞 14610人

10 香港 13787人

根據澳洲教育部發布的留學報告顯示澳洲教育部發布:2018留學生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5月,澳洲共有留學生人數556,987人。

相較於2017年,同比提高了11%,亞洲留學生成了留學群體的主流。

中國留學生是目前澳洲較大的留學群體,占據總留學生人數的31%,而這個數字依然在不斷上漲。

閱讀全文

與尼泊爾有多少人在澳大利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9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2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5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8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7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7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20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6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6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7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69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8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002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70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2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3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8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