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為什麼換總理

澳大利亞為什麼換總理

發布時間:2022-05-14 05:36:58

① 澳大利亞為什麼沒有總統

澳大利亞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其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不過由於女王住在英國,所以澳大利亞國家元首的職務一般由女王委派的總督擔任,因此不需要總統。

澳大利亞屬於英聯邦成員,也就是說,澳大利亞名義上的最高領袖應該還是英國女王。當然,現在的澳大利亞人肯定不會讓英國人來管理他們的內政,於是在澳大利亞獨立之時,澳大利亞人民與英國女王協商制定了一下方法。

按照現行的澳大利亞和英國法律,澳大利亞為英聯邦王國成員,英國君主兼任澳大利亞君主。因此,澳大利亞總督在一般情況下行使著國家元首的職務。也就是說,澳大利亞總督就代表著澳大利亞的總統。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澳大利亞法律,總督由總理提名,而由君主任命,實際上自1930後英國君主沒有一次拒絕過澳大利亞總理的提名,所以實際上澳大利亞的總督任命權掌握在總理手中,這既是為什麼澳大利亞總理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原因了。

②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為何宣布辭職

2018年8月24日消息,澳大利亞財政部長莫里森贏得黨團會議投票,成為自由黨黨首,將成為澳大利亞新任總理。

23日,特恩布爾再遭「逼宮」,被視為強硬保守派的達頓透露,他有信心已爭取到足夠的支持可推翻立場溫和的特恩布爾。

莫里森(ScottMorrison)於2007年進入澳聯邦議會。在2014年的內閣改組中,他被任命為社會服務部長。當特恩布爾於2015年取代阿博特擔任澳大利亞總理時,莫里森被任命為財政部長。莫里森一直是削減澳大利亞大公司稅收的極力主張者,稱若不減稅「澳將在全球落後」。

至此,這個在過去3年裡把澳大利亞對華關系搞得一團亂,讓澳大利亞恐華和排華的情緒空前高漲的政客,終於下台了。

③ 為什澳大利亞出席各種場合都是總理,權力好像都在他身上,到底有沒有總統。印度好象也是這樣!

澳大利亞屬於英聯邦國家,
也就是從法律角度說,澳大利亞的最高權力還是在英國女皇那裡
所以澳大利亞最高的權力代表是總理

但是這個只是形式上的,實際上的聯邦體中,最高領導依舊是總理
現在澳大利亞總理是KEVIN RUDD 陸克文(曾被派駐北京研究中國政治和經濟)

除非澳洲要改憲法或者要分割領土什麼的,其他的法律上的事情已經和女皇不搭界了~~~~~

澳大利亞在幾年前曾經有過一次全民公投要求退出英聯邦最後沒有成功獨立
所以還是英聯邦國家

④ 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為什麼能取代前總理托尼·阿博特

在不到兩年任期里, 因其獨特性格、口無遮攔,屢遭非議,最近民調顯示其支持率一直落後於工黨黨魁肖頓,這是他下台的重要原因。新黨魁將在議會向總督宣誓後即可上任。預計澳政府內閣也將於近期改組。以保2016年大選別輸給工黨。

阿博特素以「政治粗漢」形象示人,數次因失言招致非議,他的「政治導師」、前總理約翰·霍華德曾說他「不可能選得上」。一些媒體批評他公開發言用語粗俗,不少民眾覺得他「不是總理那塊料」。
阿博特的一系列言行對於內政外交都起到了負面影響。
澳大利亞媒體稱 ,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是第一位在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上發表講話的外國領導人。有專家警告說,阿博特這個象徵性姿態可能激怒北京。
阿博特政府曾與中國發生沖突,報道說,澳大利亞外長朱莉·畢曉普因批評中國在偏遠島嶼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區而受到公開指責。
澳大利亞《時代報》2014年7月8日文章稱:我們應成為日本的反華同盟嗎?安倍想拉澳大利亞與日本發展更緊密的防務戰略夥伴關系。
對澳來說,一個大問題是我們是否應贊同。阿博特似乎認為我們應該,但他很可能錯了。
如今安倍正尋找可與日並肩作戰的盟友。他已找到了共同的敵人--對集體自衛權採取極具爭議的舉動,並非是為促進維和或救災,而是為應對中國崛起。中國國力上升,對日本變得越來越具威脅,而美國似乎不太願意為日本而對抗中國。

島嶼危機就清楚表明了這點。於是,安倍想爭取新夥伴協助。顯而易見,在外交辭令背後,其本周之行的意圖就是要澳成為日本的反華同盟。
阿博特熱情支持安倍,表明他想要的是一樣的。對於他的言行,北京、東京和華盛頓肯定會這樣解讀。阿博特說,戰爭已過去70年,沒理由害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盡管安倍想掩飾過去的惡行。但其中存在兩大問題。

一、日本通過構築地區反華同盟尋求安全的做法是否明智?可能並不明智:將亞洲分化為互相對立的武裝集團,很難看出對日本來說這是建立穩定未來的最佳方式。
二、即便這對日有利,安倍為澳大利亞考慮過嗎?一個明顯問題是,它將損害我們與中國的關系,不是可輕率為之的。
阿博特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也會受到了中國、韓國、俄羅斯的反對,而會影響到澳大利亞與這些國家的關系。
不過,擔心惹惱北京並非我們應謹慎的唯一原因。還有必要問問:若在戰略上與日本更親密,日中關系惡化,澳大利亞會更安全嗎?我們如何肯定今後幾十年與日本的利益總是一致--特別是若日美同盟關系越來越弱?
目前並無跡象表明,阿博特考慮過這些問題。 一個原因可能是,他根本不理解當前亞洲發生了什麼,所以並不真正理解安倍想要什麼。
另一個可能是,他只是假裝不懂。他明白亞洲當前的事態,但他決定,隨著地區戰略對抗升級,澳最佳之舉是加以刺激--不僅通過加強對美同盟,還要通過成為日本的反華盟國。
這不禁讓人質疑,他是否真想過這在現實中意味著什麼。

萬一中日發生沖突,澳將作何反應?連最冷靜的分析家都認為沖突隨時可能爆發,美國將馬上被拖進去,而澳會很快收到華盛頓和東京的求援。
安倍當然希望澳大利亞說是。但阿博特就為保護日本對那些岩礁的要求而願意把澳大利亞拖入對華戰爭嗎?若他並不願意,而言行給人的印象是願意,這明智嗎?
由此可見,阿博特與日本的關系處理不當,將影響與中國的關系,這不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而受到了澳大利亞輿論的質疑和尖銳批評。

現在,阿博特被自由黨趕下台其目的,也是為了2016年的大選不要輸給工黨而做出的斷然措施。
現在,加強與中國的關系,成了一些國家非常重要的一種政策,因為作為世界上第二的經濟實體,巨大的市場,以及一帶一路、以中國為主導的亞投行的影響力,對很多國家來說是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與中國的交好對他們國家是有利的。
因此,當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與此背道而馳,對他們國家的經濟和安全都帶來了不利影響,而且,對他們這個執政黨的地位將形成威脅的時候,他被趕下台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澳大利亞前通信部部長 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14日晚贏得執政黨自由黨黨首投票,將取代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擔任澳大利亞總理。
特恩布爾在黨首投票選舉中以54比44擊敗阿博特。副黨首、外長畢曉普(Julie Bishop)以70比30的票數擊敗安德魯斯(Kevin Andrews)成為連任副黨首。
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周一宣布辭去澳大利亞通信部長職務,挑戰阿博特的自由黨黨首職務。當天在堪培拉舉行的緊急新聞發布會上,特恩布爾說:「 我要求總理盡快安排黨內會議,對黨首人選進行投票。在此我宣布辭去通信部長職務。」

阿博特和特恩布爾在議會中
特恩布爾也曾擔任過自由黨黨首,他表示, 阿博特在經濟等方面無法提供國家所需要的領導力。如果阿博特繼續擔任自由黨黨首職務,則聯合政府(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下一次澳大利亞選舉中無法戰勝工黨。
特恩布爾的支持者認為他已獲得足夠支持,副黨首、外長畢曉普均表示支持。如挑戰成功,按法律規定,特恩布爾將成為新總理。

工黨執政時陸克文和吉拉德互相挑戰的「旋轉門」式總理更迭
阿博特今天曾回應說, 澳大利亞人需要有力而穩定的政府,他將不惜代價避免在自由黨內出現工黨執政時陸克文和吉拉德互相挑戰的「旋轉門」式總理更迭,自己有信心勝選。

⑤ 澳大利亞換總理對中國而言意味著什麼澳大利亞新總理是誰

9月14日晚,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以10票優勢贏得自由黨黨首投票,將取代阿博特擔任澳大利亞新一任總理。
《環球時報》的社論稱,特恩布爾在對華外交上表現出嚴謹。他近來強調二戰時期中國是西方一個很重要的盟友,甚至認為澳因為中國的抵抗而轉危為安。他被認為是在中國話題上思考深、說話也有水平,表現出熟稔中國近代史的人物。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特恩布爾會推行更加友好的對華政策,是不太確定的。事實上中澳之間沒有什麼大的沖突,阿博特顯得在政治上親美,但他後來意識到必須同中國保持密切關系,從而加快了中澳自貿協定談判,最終簽署協議。但另一方面,美國的影子長期存在於中澳之間,澳在中美之間擺動的基本邏輯很難改動。」
這篇社論認為,特恩布爾大概會在避免言語冒犯中國方面做得比阿博特好,因為此前他表現了對華說話禮貌的意願和水平。但是他估計不會在加強美澳軍事合作方面往回縮,華盛頓一直通過加強這種合作增加對中國的心理壓力,而澳也一直給予了配合。因此特恩布爾有可能成為中國與之打交道感覺「相對舒服些」的澳總理。
《環球時報》認為:「必須看到這不是澳大利亞政權一次意義非凡的易主,它所能對應的實質變化,包括中澳關系的實際利好,或許都將有限。

⑥ 澳大利亞總理如何產生

澳大利亞總理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首腦,由澳大利亞總督代表英國君主任命。

澳大利亞憲法沒有提到總理一職,因此總理的存在和職權皆由慣例來確定。按照西敏制的慣例,澳大利亞總督作為象徵性的元首代理人不幹預行政,所以總理是實際決策者和最高行政長官。同樣根據西敏制的法律結構,總理由於下議院(眾議院)掌握多數席次的黨派來推舉,並被視為該黨派的實際領袖。總理通常必須是聯邦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MP)。澳大利亞政治史上,唯一以上議員身份出任總理的是約翰·戈頓。

澳大利亞總督任命總理的法理依據是《憲法》64條。此條賦予總督任命大臣(Ministers of the Crown,即部長)的權利,並規定被任命者必須是聯邦議員,或在接受任命後三個月以內當選聯邦議員。所有大臣在宣誓就職之前,必須加入聯邦行政會議。按照慣例,由行政會議的一級成員組成聯邦內閣「The Cabinet」。《憲法》64條同時規定,總理和其他部長的任期由總督裁奪。但實際上,總督一般會遵循總理的建議。而總督的任命,一般也是由總理向君主直接提名。君主自1930年代確認英帝國自治領的獨立地位以來,也一直尊重澳大利亞總理的提名任命總督。

除了每三年舉行的選舉,總理按照慣例,在無法使預算案在下議院審議通過,或下議院決議不支持總理的情況下,應該提出辭職。

雖然法律上總督有罷免總理的權利,但實際上總督一般不會干預。聯邦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總督將總理罷免的先例是發生在1975年的憲政危機。當時的總理惠特蘭無法使預算案在上議院通過。總督科爾在未尋求總理意見的情況下,召見了總理並免除了他的職務,同時任命反對黨領袖福瑞澤為總理。此決定在當時以至現在都頗受爭議。

同樣,雖然法律上總督是由君主任命,而且按照慣例,總督的任命和免職都由總理通過對君主的建議來決定,但在英國的君主自1930年代以來也從不幹預澳大利亞的憲政。即便於1975年的憲政危機中,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仍然決定不予干涉,理由是澳大利亞自從1942年接受西敏寺法令以後已經是獨立國家。

⑦ 澳大利亞現任總理

澳大利亞總理是澳大利亞政府首腦,由澳大利亞總督代表英國女王任命的。澳大利亞憲法沒有提到總理一職,因此總理的存在和職權皆由慣例來確定。按照威斯敏斯特體系的慣例,澳大利亞總督作為象徵性的元首代理人不幹預行政,所以總理是實際決策者和最高行政長官。同樣根據威斯敏斯特體系的法律結構,總理由下議院(眾議院)掌握多數席次的黨派來推舉,並被視為該黨派的實際領袖。總理通常必須是聯邦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MP)。現任總理是斯科特·莫里森。

⑧ 澳大利亞又換總理了,意味著什麼

這就是世界這就是政治這就是利益,澳大利亞又換將了,陸克文還是敗給了自己曾經的女戰友吉拉德,事實再一次無可雄辨地證明了一件事,在政治領域沒有永遠的戰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在曾經陸克文剛上台時多少中國人為澳大利亞有一個中國通上檯面欣喜,但是我們得知道,作為一個法制、制度健全國家的第一把手,作為一個澳大利亞人民選出來的總理,當然他可能是從自己的情感上會對中國人有許些好感,但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只可能從本國利益上出發。這一點在講求民主選舉的資本主義國家一向如此,不然就不可能執政太多,我們看到在礦產資源問題上還是中國與力拓斗爭還得繼續。但是陸克文的增加礦產行業的稅的問題,最後還是觸動了掌握著國家的資金的部分人的利益,而我們都知道雖然說投票是全民的,但是政治其實永遠都不可能與經濟集團脫鉤。
其實陸克文在有些政策上還是可以說有國際主義思想的,象在反對日本捕鯨等將問題提上國際法庭上等,但是有些象在移民等問題上,想法雖好但是不太現實。這就是政治,你不可能只有國際主義思想,你得想一想自己的國民會有什麼想法,一個國際主義者是不可能承擔一個單獨國家的領導人的。國際主義者只適合於做一個國際事務工作者,其實在真正觸接到自己的根本利益的時候,不可能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放棄自己的利益,就不可能把選票投給一個國際主義者。
陸克文就這樣帶著滿腔的理想與夢想離開了這個職位,後來連議會都沒有進入,看來吉拉德是看到不可能再有陸克文政策了。而一個移民女總理上台,首先從礦產行業和移民政策等致使執政黨支持率低下的問題上著手了,一是對礦產行業讓步,二是從移民政策上實行緊縮,就算自己是移民也只得如此,這就是政治。下一步會怎麼處理國內國家際問題,我們也只有拭目以待了,但是可能對美國繼續靠攏,對華繼續強硬的態度可能還會繼續。

⑨ 特恩布爾辭職誰將成澳大利亞新總理

特恩布爾辭職,莫里森將成澳大利亞新總理。

據英國廣播公司最新消息,澳大利亞財政部長莫里森贏得黨團會議投票,成為自由黨黨首,將成為澳大利亞新任總理。

21日,特恩布爾才在自由黨的內部表決中,以48票對35票擊敗挑戰其領導地位的前內政部長達頓,留任黨首和總理。

23日,特恩布爾再遭「逼宮」,被視為強硬保守派的達頓透露,他有信心已爭取到足夠的支持可推翻立場溫和的特恩布爾。

來源:鳳凰網資訊

⑩ 澳大利亞三月仨總理 中澳關系如何演變

澳大利亞大選,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領袖阿博特擊敗陸克文,出任新一任政府總理。至此,澳工黨6年執政期終結,反對派改寫歷史。值得注意的是,短短三個月內,澳大利亞總理已換了三人,從「鐵娘子」吉拉德,到「知華派」陸克文,再到如今的「政治粗漢」阿博特,澳大利亞領導人頻繁更迭,中澳關系又將如何演變? 關於對華政策,吉拉德在任時期,她緊隨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特別把中國和網路攻擊作為澳大利亞國家安全的主要擔憂,並與美國緊密軍事互動,矛頭直指中國,這一偏向美國的政策遭到了澳國內學者的批評。事實上,吉拉德隨後也微調了對華政策,將「中國威脅」淡化成「一定程度的競爭」,並有意提升中澳戰略合作,「修補」中澳關系。 而陸克文時期,對中國貌似友好,但態度實則搖擺不定。他是西方第一位會講流利華語的領導人,但這個所謂的中國通「知華」卻不「親華」,據爆料,他甚至一度建議美國「在必要時對華動武」。然而,他又時不時對中國示好,就拿TPP協議來說,該協議是美國維護霸權對付中國的一個手段,而陸克文則想讓中國入伙,明顯拉攏中國。總而言之,在對華政策上,陸克文是一位現實主義者,這一點他自己也承認。 從上兩任政府可見,澳大利亞對中國外交政策的總體基調是溫和,盡管不能否認一些宣揚「中國威脅論」的鷹派作為等,雖然在政治上「拋棄」中國,但在經濟上澳大利亞對中國卻十分依賴,尤其是鐵礦石,農產品和其他資源。而在當下,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輪番沖擊,中國經濟卻能保持增長,澳大利亞經濟比以往更需要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對華政策當然不能偏鷹派。 澳大利亞新一任總理阿博特改寫歷史,中澳關系似乎也將改寫。總總跡象似乎表明,中澳關系或將開啟新篇章。在競選之際,阿博特就與陸克文不約而同的打出了「對華經濟牌」。阿博特也表示,亞洲是他上台的主要外交政策重點,他將把與亞洲的關系放在第一位。而在上台後,他的首次外訪將選擇印尼、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而非傳統盟友英國和美國。 可見,阿博特的外交政策是「亞洲第一」,而經濟利益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則必然成為阿博特的重要目標。而他似乎也非常看好中國,在吉拉德大談「中國威脅」之際,阿博特就曾直言反駁,中國不是澳最大威脅,相反,中國崛起對澳大利亞來說極其有利。而阿博特的青睞似乎也揭示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阿博特上台,與英美的傳統盟友關系預計不會改變,但相比前任的對華現實主義,阿博特貌似更為友好,中澳關系或將突破溫和狀態,開啟更為友好的新篇章。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為什麼換總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6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6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2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10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4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89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96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29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18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1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0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2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5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6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2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