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西夏文物在哪個博物館

俄羅斯西夏文物在哪個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3-03-21 08:20:05

1.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取景地,原來在這里!

《鬼吹燈》系列網劇的第四部《龍嶺迷窟》終於上線,目前豆瓣打分達到8.2分。本周將要解鎖新劇情,搬山道人鷓鴣哨將要出場,與了塵大師一起解鎖西夏黑水城探尋雮塵珠。

小說中的出現的黑水城曾經是西夏王朝的邊防要塞,位於額濟納河的下游北岸的荒漠上,距離現在的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鎮政府達來庫布鎮25公里。

黑水城之所以被稱作「黑水」,是因為這里屬於黑水河流域,黑水河在這里形成了著名的內陸湖居延海。從漢朝開始,這里就開始駐軍。西夏王朝在黑水城這里設置了「黑水鎮燕軍司」,是當時西夏在西部地區重要的農牧業基地和邊防要塞。到了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開始擴充黑水城,並設置了「亦集乃路總管府」。

但是從1350年左右,巨大的風沙掩蓋了這里的曾經輝煌,綠洲變成了沙漠,曾經龐大的黑水城也就成為了一片廢墟。直到上世紀初,才有俄國軍人科茲洛夫和英國人斯坦因在這里發現了曾經的西夏史料,才讓這座沉沒的黑水城重見天日。

說到這里就不能不提神秘的西夏王朝,因為元朝的屠城導致只有不到200年的西夏王朝變得越發神秘,至今屬於西夏的東西少之又少,無論是建築還是文字,當然也因為西夏文字太難認了,建築也只留下銀川附近的酷似金字塔樣子的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於銀川市西部,依靠著賀蘭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去西夏王陵景區,推薦寧夏旅遊景區直通車,工作人員都穿黃色的小馬甲,一個個小黃人熱情好客,乘車點有兩個新城火車站旅遊集散中心,老城的新月廣場,附近住宿方便,有很都酒店,交通便利。距離民航大巴也不遠,無論是坐火車還是飛機都很方便。景區直通車到西夏王陵、鎮北堡影視城、賀蘭山岩畫、水洞溝、沙湖的單程車費是15元/人,和門票更實惠方便。

在如今的西夏王陵景區內,共保存有9座帝王陵墓,200餘座王侯勛戚的陪葬墓,規模宏偉,布局嚴整。這些王陵全部坐北朝南,規模可以與著名的明十三陵媲美,加上融合了漢唐以及鏈肢佛教的精華,形成了「東方金字塔」的造型。

如今一般參觀的人群是從東南門進入西夏陵景區,最開始見到的是西夏博物館,這是中國第一座以西夏王陵為背景,比較全面系統反映西夏歷史的專題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參觀對於接下來的西夏王陵游覽有非常大的幫助,特別是二層的西夏王陵展區,否則接下來的游覽握襪會是處於蒙圈的狀態。

在目前西夏王陵開放的3個王陵遺址內,3號陵位於最顯著的位置,也最為宏大,被推測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泰陵。陵園坐北朝南,地面建築有陵台、墓室、碑亭、月城、角台等,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建築痕跡清晰可見,醒目的塔狀陵台由黃土夯築而成,高達二十多米,背靠龍脈賀蘭山,氣勢磅礴。從3號陵出來,乘坐電瓶車在荒野上行駛15分鍾才能到達1、2號陵。其中1號陵為夏太祖李繼遷「裕陵」,2號陵為夏太宗李德明「嘉陵」。

相對於中國其他的王朝來說,西夏王朝是短暫的而又是神秘的,當年的黨項人在屠城中大部分早已失去了姓名,也許還有少部分後代還分散在各地,但是具體誰是或者有棚皮世什麼資料來證明,迄今為止確實未曾發現。

明天讓我們等待鷓鴣哨出場,一探曾經輝煌的黑水城,也可以感觸一下當年西夏曾經的輝煌。

值得一提的還有新建的西夏博物館,西夏博物館位於西夏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中國第一座以西夏陵園為背景,全面介紹西夏歷史文化及西夏陵傳承保護歷程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總建築面積9000㎡,展覽面積5400平米,公共服務區、文物庫房及技術辦公區共3600平米。西夏博物館基本陳列由西夏史、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西夏社會經濟、西夏陵、保護與傳承、海外藏西夏文物文獻以及西夏研究成果展8個部分組成。館藏文物近萬件,包括西夏建築構件、西夏石器石刻、磚瓦、西夏瓷器、西夏錢幣、銅鐵、繪畫、雕塑造像等,薈萃了西夏歷史文化遺存中的精品。

2. 《神秘的西夏》重現被歷史遺忘的民族

       一個民族在無數英雄的奉獻中走向偉大,這是一個被遺忘的傳奇,這是一個絢爛而悲壯的中國故事——《神秘的西夏》。

       2015年央視大型記錄片10集《神秘的西夏》,是以電視紀錄片的形式對西夏文化最全面、最綜合的一次展現。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由黨項人(一支來自於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在西北地區建立的少數民族的封建王朝。公元1038年,元昊在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建國,國名大夏,意譯為大白高國,稱為西夏。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滅,西夏歷經有十個皇帝,西夏王朝總共存在189年。

        1908年,俄羅斯人科茲洛夫在中國西北的黑水城(今內蒙古額濟納)尋得10箱文物運往俄羅斯,從此打開了一個神秘王朝的大門,這里簡直就是一座埋藏了八百年之久的地下圖書館。 陌生的文字,精美的佛像,絢麗的繪畫,不計其數的典籍文獻。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漢學家發現這些文獻出自古代中國一個叫西夏的王朝。 無數神秘的符號各種奇特的形象,一本帶有西夏文和漢文互照的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一本法令文書《天盛律令》,一個來自中古時代——西夏文明,這個古老的文明吸引著全世界的關注。

     一個德國飛行員飛過賀蘭山下,拍下了矗立著很多的白色大土堆,這就是西夏王陵。

      現存的《鴟chi 吻》如此巨大的物件,王陵的地面建築瘰是多麼的輝煌?《銅牛》 讓人驚嘆西夏冶煉技術之發達,為什麼這個曾經強盛繁榮文明的民族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呢?被蒙古人滅亡的唐古特就是西夏,在元朝曾幫遼宋金修史,中國人有作史的傳統,但是泱泱二十四史中,唯獨沒有西夏史的任何記載,蒙古與西夏又存在怎樣的深仇大恨呢?

        現今在四川甘孜州丹巴縣、康定等聳立著數以百計的碉樓,被譽為世界建築奇跡,在青藏高原的東南,四川省甘孜地區,生活著一群自稱為「木雅」的人。他們住著高大直立的碉樓,穿著獨一無二的服裝,說著別人聽不懂的木雅語。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木雅」被稱為 「彌葯」。唐代的史料記載,彌葯人就是黨項人。一千多年前, 黨項人 在最輝煌的時候,曾經建立過一個將近兩百年的國家,史稱 西夏 。

     在青藏高原的漠水白河上是黨項人的族源之地,神聖的白色是高原的主色調,後由鮮卑人建立了吐谷渾王國,黨項人不得不面臨一次大遷徒,最大的拓跋部落遷徒到河曲,吐番人又在青藏高原上盛及一時,黨項人在夾縫中生存。

      公元618年,大唐統一了經歷四百年戰亂的中國,唐太宗李世民以"自古皆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夷夏一家,在中國歷史上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統治理念,黨項人積極主動的歸附大唐,唐太宗以開放包容平等的 羈縻政策 接納這些游牧民族,並封拓跋赤辭為都督,賜」李「姓,並效忠大唐,第二次大遷徙,唐帝國給予他們新的家園——黃土高原,一塊孕育了西夏文明的神奇的土地。在隨後兩百年的時間里,向中原文明學習,大唐給給予了生存空間和以博大的文明滋養著這個民族,黨項人也從游牧走向文明的台階。

       起義的黃巢攻陷長安,帝國危在旦夕,黨項道領拓跋思恭感恩大唐,救之,最終恢復長安,唐僖宗封他為北疆四州節度使——夏州。此後唐帝國滅亡,宋帝國建立,宋帝國想收歸夏州管理權,讓黨項人遷都汴梁。

     拓跋大首領堂弟李繼遷,他說」虎不可離於山,魚不可脫於淵「,不願遷徙,逃至地斤澤,一直不被宋帝國接受,他開始聚攏人心,積蓄力量,反判朝廷。

    15年的時間李繼遷卧薪嘗膽多次跟宋帝國發生戰爭,恢復了祖先的基業,拿下靈州建立西平府,開始向河西走廊擴張,攻戰涼州時,被詐降的部落殺死,兒子李德明即位,李德明善文,韜光養晦之策略,與宋遼交好進行貿易,各種風俗文明在這里碰撞。兒子」李元昊「出生,這一年宋遼兩國達成和解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李元昊將是未來不可多得的西夏王。

       公元1032年,黨項人的領袖李德明離世,兒子元昊繼承國王之位。新國王元昊下令,所有黨項人必須禿發,而且拋棄絲綢衣服改穿皮毛,還戴巨大耳環,拓跋氏在唐代被賜皇姓」李「,在宋代姓」趙「,拓跋氏從此改姓"嵬" 他本人叫兀卒。  

       而後他自製蕃書和野利仁榮(黨項貴族重臣,學識淵博,熟悉歷史)用短短4年時間以漢字為基礎創造文字達6千字(匯編12卷),並創建了很多典章制度,創建蕃學院推廣文字、學習教育,翻譯典籍(漢文、佛經、儒家典籍等)。

     在聖彼得堡《東方文獻研究所》保留著一份珍貴古代文獻《文海》黨項人的文字字典,被稱為西夏文或蕃文,文字形體方正、筆畫繁冗、結構仿漢字,但又有特點,不拘一格,是一種表義文字,分單體字和合體字。

     李元昊在興州(今銀川)找畫師去唐長安和宋汴梁繪制建築風格,以唐宋風格為基礎融合黨項人傳統建築風格,以唐玄宗建造的興慶宮而得名, 興建一座興慶府 ,這是除長安城以外西北地區最大的城池。

      後李元昊攻戰控制河西走廊恢復昔日寧靜。 李元昊擴建文字、修建都城、興修水利、攻佔河西走廊,他用6年時間完成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國家工程。公元1038年-1227年34歲的他身穿白袍稱帝, 國號 "大白高國",統一了四分五裂的西北地區,仿宋朝設立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吧等官僚機構。

     黨項人起源於青藏高原,在黃土高原崛起壯大,經過300多年,終於完成了中國的局部統一,建立自己的國家,被稱為「西夏」。

     在黨項民族的一首史詩中,歌頌了一位神勇的帝王, 他帶領無敵的軍隊,開疆拓土。史詩中描繪的這個帝王是否有跡可尋,他究竟是誰呢?  黨項人崛起的秘決」審時度勢,以攻制敵「。

     元昊稱帝必須得到宋遼兩國的承認,只能以武力取勝,才被認可。他的的謀士張元(宋人)為施展才能,助元昊實現心願。宋夏之戰,然宋朝重文輕武,將軍以文人擔任,而元昊善長游擊戰,可隨機應變,他是一個軍事天才,共發生三次大戰,在「三川口」「好水川」伏擊戰大敗宋軍,宋軍從此兵力損失慘重,再無力跟西夏抗衡,元昊以武力取勝宋遼兩國,從此宋遼夏三國鼎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西夏帝國,在元昊(為女人被太子所殺)之後,有幾十年的時間被女人統治著。在中國歷史上,這是極其罕見的現象。西夏的女人擁有與男人一樣的天空。《天盛律令》法律賦於西夏女人主宰自我命運自由的權利,戀愛自由。

      先後皇帝諒祚(沒藏太後掌權)主持建立《承天寺塔》——諒祚妻子梁氏(第二任太後,膽識過人統領軍隊大敗宋神宗的五路伐夏軍隊,尊黨項文化)梁氏兄弟掌權——兒子秉常與梁氏侄女結婚小梁氏(掌權13年 個性跋扈 好戰)秉常尊儒家文化——兒子乾順 —— 李仁孝在位54年,西夏達到鼎盛時期,羅皇後入住後宮,佛教徒精通漢文化,翻譯佛經《譯經圖》—— 兒子純佑被母親羅太後和侄子李安全策劃所殺(成為史上一大迷案)

       今武威(涼州)西夏博物館內,有個鎮館之寶《感通塔碑》,正反面用漢文和西夏文記錄了大梁太後重修涼州感通塔的盛況,在張掖市有座西夏小梁太後修建的大型寺廟——大佛寺,見證了河西走廊數千年的風雨,卧佛依然身軀偉岸。

      唐卡是一種在絲綢上進行的佛教繪畫創作的藝術,即是藝術品也是信仰在俗事的一種寄託。

       李仁孝在位54年的文化建設,見證並推動西夏文化變革的斡首沖(熟讀五經、精通蕃漢文化、畢生致力於西夏與漢文化的交流融合,儒學大師),仁孝大力推廣儒家文化,推行科舉制度,封孔字為文宣帝,西夏開創了尊孔為帝的先河,建造武威文廟,一部西夏法典《天盛改舊定新律令》(《天盛律令》)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第用少數民族文化刊行的王朝法典。

        一本帶有西夏文和漢文互照的字典工具書《 番漢合時掌中珠》 收集了天文地理、社會風俗 、日常生活等九大類詞彙,僅有的一部保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源自中原王朝的印刷術是推廣西夏文化的重要手段,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木活字印本,最早的木活字和泥活字印本都出現在西夏, 再次確認了中國作為活字印刷術的最早發明權 , 西夏一個將近一千年前的王朝捍衛了中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在印刷領域西夏人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在今寧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鎏金銅牛》重達188公斤銅牛,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更是西夏從游牧文化走向農耕文化的標志。西夏文書法、西夏文瓷器、西夏文泥版畫、西夏文銅象棋、《犁耕圖》《踏碓圖》糧食加工場景,釀酒蒸餾器,鍛鐵圖中的雙木扇風箱,足以說明西夏的農耕文化的繁榮。

        西夏僅僅用了150多年的時間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在河西走廊上,黨項人、漢人、吐蕃人、回鶻人、契丹人各民族在文化上彼此影響、相互吸收,最終形成了多來源、多層次的西夏文化。在不斷在與漢文化的學習中,最終融入了中華文明的大家庭。

      公元1162年, 蒙古高原上各個游牧部族之間征戰不休, 一個前所未有的征服者出現在蒙古高原上:鐵木真(成吉思汗),在當時的西夏,貴族和官員們普遍奢靡成風,這些縱情聲色的精英們根本想不到,遠在漠北草原,成吉思汗將會決定整個國家未來的命運。

       成吉思汗從未停止過西征的腳步,他希望西夏成為戰爭的一部分,但為一件事兩國結下恩怨。成吉思汗之前西征時曾向西夏借兵,黨頂人拒絕了成吉思汗的要求並飢笑侮辱使者和大汗,不再遵守與蒙古的約定,開始與金國攻打蒙古。

         這次成吉思汗恨黨頂人背信棄義,他以復仇而來,直接攻擊西北重鎮黑水城,抵達最後一道防線靈州,包圍西夏都城。然而這是一個充滿血性的民族,他們選擇了最後的抗爭,年邁的國相高良惠新自領兵,全民作戰,然而即使留下最後一滴血,上天也沒有幫助在死亡掙扎的黨項人,這時中興府突然地震,災難讓西夏徹底陷入絕境。

     公元1227年,西夏末帝李現在投降後被殺,在中華大地上存在了190年的西夏滅亡。

        然而,西夏末帝李現願意投降,要求一個月的時間准備,今天沒有人知道黨頂人在這一個月時間里做了什麼?據考古學家推測保護黨頂王室血脈應該是最重要的事。

       就在蒙古大軍圍攻中興府的時間里,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成吉思汗突然駕崩了,最終死在了征服西夏的戰場上,這也是蒙古大軍對西夏深惡痛絕的原因之一,這無疑是對蒙古大軍巨大的打擊,成吉思汗留下遺言,把黨頂人全部消滅掉。然而黨項人有可能利用這最後的機會逃亡,在國相高良惠的主持下一部分黨頂精英逃出中興府。

        在北京居庸關是長城沿線的要塞,在居庸關雲台券洞的石壁上,刻有六種文字,其中一種就是西夏文,雲台券是元代建築,為什麼有西夏文呢?元史中記載,這項工程的主持者叫高智耀(高良惠孫子),原來西夏滅亡後,一部分黨項精英選擇了為元朝效力。

         歷史終究沒有忘記西夏王朝,他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這是西夏的榮耀,也是中華文明不能忘懷的榮耀。創造了燦爛文明的黨項人也未曾消失,他們以另一種形式融入到了中華的血脈之中,今天的中華大地上遍布他們的影子。

3. 俄羅斯冬宮保存著我國國寶「黑水城雙頭佛」,它是如何流失的有何價值

如今,每一個對西夏感興趣的中國人,要研究這個中國中古時期的西夏王朝,就必須去俄羅斯,因為黑水城出土的近萬件文物,如今全在俄羅斯。

對於每一個走進黑水城和研究西夏歷史的人、任何一個到俄羅斯參觀西夏遺物的中國人來說,黑水城都將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痛。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則刪)

4. 探訪神秘的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景區位於寧夏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想了解寧夏的 歷史 ,此處不可不來。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 歷史 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政權,建國時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因其勢力主要在黃河以西,故宋人稱之為"西夏"。西夏王陵位於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是歷代西夏帝王的陵墓。西夏王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

西夏王陵景區的大門由兩座西夏風格的闕樓構成,闕樓牆體上有四個粗看以為是漢字,細看卻不認識的西夏文字。導游介紹說,這四個字從右到左對應的漢字是「白大國遲侍高」,翻譯成漢文就是「大白高國」,即西夏國。大門前的廣場上,南北各立有一塊復制的殘碑。

南側一塊刻有西夏文,不知道是什麼內容。

北側的一塊為漢字,在網路上搜索其中容易識讀的「太後親征懷德軍」,得知這是一塊在編號為M182的陪葬墓旁出土的殘碑,上面記載了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北宋和西夏軍隊在平夏城(懷德軍)交戰的情況。碑文的相關內容在兩國的史書中都有記載,互為佐證。

西夏王陵景區內現存9座帝陵,即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庄陵、康陵。9座帝陵的排列按古代宗法制度昭穆宗廟次序,左為昭,右為穆,父曰昭,子曰穆,形成東西兩行。此外,陵區內還有254座陪葬墓。

現在對遊客開放的是1、2、3號陵。

進入景區游覽的第一個景點是「西夏博物館」。西夏博物館建成於1998年9月,基本陳列包括由西夏 歷史 、西夏王陵和西夏學術研究成果兩個部分。

序廳迎面這座白色大型人像碑座雕塑,是根據西夏陵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石雕人像碑座」製作而成。這塊碑座上的人物雙眉如角,雙目似鈴碼拿吵,鼻樑粗短,顴骨突起,獠牙外露,面相猙獰。特別是肥大的雙乳格外誇張,應該是有某種象徵意義。在中原文化中,馱碑的職責多由贔屓來完成,而黨項人卻要用人來擔此重任,讓人匪夷所思。這種人像碑座並非孤例,在陵區內先後發現過八九塊之多。

序廳之後,是疆域沙盤廳。這座西夏疆域沙盤以1:200000的比例製作,面積達到60平方米,是我國專題博物館中最大的沙盤模型之一。

在西夏 歷史 展覽中,有一塊「西夏文字創制規律例表」,大致介紹了西夏文字的創制規律。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屬表意文字,是漢藏語系的羌語支,與漢文關系密切。西夏文字由西夏大臣野利仁榮奉李元昊之命創制,共有5000餘字。據說,當時為了推廣西夏文,還曾編寫了字典。

展覽中有豐富的文物展出,只是時間有限,來不及細細品味。

展覽中有一個西夏陵墓規制模型,直觀地展示了黨項人王陵的布局形式和建築樣式,讓我這個以為西夏王陵就是夯土堆的人大跌眼鏡。原來當年在夯土堆外面是有磚木建築的,歲月的風雨和人為的破壞,才讓那些建築不見了蹤影,只留下這些夯土堆。

博物館北面不遠,是「西夏史話藝術館」。導游並沒有安排大家進去游覽,我迅速跑到院子里,左、中、右各拍了一張,轉身趕緊追趕隊伍。

從西夏史話藝術館稍向西行,再轉向北,遠遠的即可以看到整個陵區規模最大的陵墓「泰陵」。盡管沒有非常直接的證據,但從泰陵的超大規模和其在全陵區所處的突出地位來推斷,泰陵應該屬於西夏的開國皇帝李元昊。

李元昊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的後裔,其遠祖拓跋思恭在唐末為黨項族首領,因協助唐軍平定黃巢義軍有功,封夏國公,賜國姓李,拜夏州(今陝西橫山縣一帶)節度使。之後,這支黨項人的勢力逐漸擴大到以夏州為中心的夏、綏、宥、銀四州。李元昊繼夏國公位後,棄李姓,自稱嵬名氏,並於北宋仁敏塌宗寶元元年(1038年)登基稱帝。

泰陵並非純粹的正北正南,而是略微偏向西北,不知道是受地形制約,還是有意為之。

陵園最南端是左右兩座闕台,構成陵園的大門。是否有闕台,是帝陵與陪葬墓的重要區別之一。闕台由黃土夯築而成,平面呈圓形。從闕台表面殘存的一些痕跡來推斷,闕台表面原來是敷有紅色牆皮的。在闕台附近地表以下曾經發現的紅陶材質的嬪伽、摩羯、海獅及塔剎等裝飾構件,則暗示闕台應該是喇嘛式的佛塔建築。

闕台往北應該是碑亭的位置,現在只存有兩座磚砌的台基,上面的木結構亭類建築已經盪然無存。因為周圍圍著鐵柵欄,看不到檯面上的情況。但有資料介紹說,檯面上有一字排開的四尊石刻力士雕像,估計是用來馱碑的支座。博物館序廳正中的那尊雕像就是以這里的雕像為藍本的。

此外,據說在台基上還曾發現大量西夏文碑銘殘塊。

過碑亭,可見一夯土牆圍城的區域。在陵墓布局中,這個區域叫「月城」或「瓮城」,位於陵寢所在的「內城」前面。泰陵的月城呈東西長方形,東西長120米,南北長52米,牆基寬約2米,高0.7米,佔地約10畝,北與內城的南牆相連。和闕台一樣,當年月城的牆面上也敷有紅色的牆皮,牆頂也有出檐和覆瓦。按照以前各個朝代的慣例,月城御道兩側一般都立有石像生,也就是石獸、石人。

但四下觀瞧,並沒有石像生的影子。經導游提示,才在御道旁邊雜草中發現了幾塊石像生碎片。從這些碎片釋放的信息來看,這些碎片的形成不會是大自然的風銷雨蝕,顯然是人力所為。而這里所說的人力應該不是雞鳴狗盜之徒的零打碎敲,而是強大集團力量的有組織破壞。史載,西夏獻宗保義二年(1227年),西夏為蒙古所滅,西夏末主李晛投降,不久後被殺害,西夏王陵被蒙古軍隊嚴重破壞。對戰敗一方的祖陵進行破壞,是中國歷朝歷代的通行做法,但一般也只限於象徵性的破壞,泄泄勝利者心中的怒氣而已。而像蒙古人對西夏王陵的這種不僅把木結構完全燒毀,而且把石碑、石像生都砸碎的摧毀性破壞,亘古少見。蒙古人為什麼如此痛恨西夏人,這其中難道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翻開宋遼金 歷史 ,我們其實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縱觀西夏189年的 歷史 ,我們會發現,這個夾在蒙古、金、宋、吐蕃、西遼之間的小國,始終奉行的是見風使舵、反復無常的外交方針,力求在周邊強權中博取最大國家利益。這是小國、弱國的生存之道,本無可厚非。但在喜歡直來直去的蒙古人眼裡,首鼠兩端的西夏人卻是十足的小人,以致「惡其狡詐多變」。此外,成吉思汗駕崩於蒙古人征伐西夏的過程中,也讓蒙古人把這筆賬記在了西夏人的身上,以至於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被攻破後,發生了屠城、毀陵的極端事件。

過月城,即是陵園的核心部分「內城」。內城呈南北長方形,南北長180米,東西長160米。內城的城牆稱「神牆」,牆基寬約3米,以黃土分段夯築。

為使牆體更為穩固,牆基築成須彌座狀,因此把這種神牆又叫須彌座式神牆。

內城東西南北四面均辟有城門,建有門闕,每個門闕由三個圓錐形夯土基座組成;神牆四角還建有角台。

在內城四座城門中,以南門的等級最高,兩側原各有一座高台式塔形門闕,現在只能看到兩堆夯土。從南門台基上殘存的柱腳來推斷,原有的南門應該是一座面闊五楹、進深二楹的門樓。

進南門北行約25米,是用於祭祀的「獻殿」殘址。殘址為一座八角形磚砌台基,內為夯實的黃土,檯面上散落著數十塊鋪地花磚。旁邊的簡介說獻殿為「正方形9間開敞式殿堂」,我不以為然。因為從台基的形狀來看,獻殿應該是座八角形的亭類建築,而亭類建築何來「9間」之說?如果是9間的正方形建築,那該是何等的規模?要知道,北京故宮保和殿也不過是面闊9間,進深5間啊!

與其它帝陵墓道深埋於地下,一般在地面不留痕跡不同,泰陵的墓道在地面上有用砂石填成的形似魚脊的隆起。用砂石來填充墓道,除了就地取材之外,主要還是利用了砂石的鬆散特性,以塌方來威脅盜墓者知難而退。這條墓道隆起為南窄北寬的梯形,自南而北呈二十幾度的緩坡,長約50米。

隆起的北端有一個直徑超過20米,深達5米的大坑。關於這個大坑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為盜坑,是盜墓者所留;一說是日寇轟炸所致。把這個大坑「歸功」於日本鬼子,其實是抬舉小日本了,因為能夠造成如此巨大彈坑的炸彈小日本在侵華期間可能還造不出來。如果說這真是一個盜坑,那麼這個「賊」肯定不是一般的盜墓者,而一定是類似「摸金校尉」那樣的有組織犯罪集團。新中國成立後,文物部門曾對泰陵進行物探,探查結果表明,泰陵的墓室並未遭到盜擾,那位「摸金校尉」並沒有成功。

有人可能會問,盜墓者為什麼不採取掏洞的形式,而要採用需要大量人力的全面開挖式?答案很簡單:一是人力對盜墓者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二是西夏帝陵的墓室並不在陵塔之下,而是在陵塔偏南的地下,即大坑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說,巨大的夯土陵塔其實並不具有封土的作用。

繞過盜坑,就是整個陵園的標志性建築陵塔。泰陵陵塔殘高達24米,狀如翻扣的「窩頭」,其表面可以看到多達七層的磚砌結構。一些學者由此猜測,最初的陵台應該是一座七層密檐實心佛塔式建築。經導游提醒我才發現,陵台原來並不在陵門、獻殿所在的中軸線上,而是稍稍偏西,這一點與中原帝陵有所不同。究其原因,有人說與黨項人篤信藏傳佛教有關,因為在藏傳佛教中只有佛祖才有坐北面南的待遇;也有人說是受「五音利姓」風水觀的影響。

可能是時間已經太晚的緣故,游覽完泰陵,電瓶車並沒有把我們載往1、2號陵遺址,甚至遠觀的機會都沒提供。大家心裡也明白,沒有了磚木結構建築和碑刻,所有的西夏皇帝陵墓都應該差不多。

5. 西夏王陵的歷史文物遺產在哪裡

銀川,石嘴山, 賀蘭山地區

6. 西夏文的造字起源

西夏文的創制參照了漢字的「六書」理論,採用合成法進行造字,即先創造了一些文字元素,即常說的字根或母字,然後再用合成法繁衍出更多的西夏字。
西夏文是方塊形的表意字,分單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單純字較少,合體字占絕大多數。合體字中,與漢字會意字類似的會意合成字和與漢字形聲字類似的音意合成字最多。比如用西夏文「水」和「土」的各一部分,合成西夏文「泥」字。反切上下字合成造字、互換字、對稱字很有特色,是西夏造字的特殊方法。
在西夏文中,除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直接採用文字元素創字外,絕大部分是合成造字。包括會意、音意、對稱、互換、反切、長音等六種合成法。如:
會意合成法:西夏文「水」字中的一部分+「土」字合成(泥)
音意合成法:讀音為「令」的西夏文的一部分+西夏文「絹」字的一部分,合成西夏文「 」
互換合成法:(指)——(趾)(逃)——(服)
對稱合成法:(雙)(明者唇)(中)(分)
反切合成法:讀音為「妻」的西夏字的一部分+讀音為「因」的西夏字的一部分,合成漢族「秦」姓的西夏字。
長音合成法:讀音為「阿」的西夏字的一部分+含意為「長」的西夏字的一部分,合成阿長音。
西夏文創制後,元昊即下令推行國中,詔令國民悉用蕃書。以法令的形式確立了西夏文的地位,並於建國初期設立「蕃字院」,選拔西夏貴族子弟加以教之,以期傳播。因此西夏文很快就在西夏國中通行。西夏滅亡後,西夏文一直到明代中期尚有少數黨項後裔還在使用。此後便被歷史所淹沒,變成了一種死亡的文字。1804年(清嘉慶九年),《重修涼州護國寺感通塔碑》被發現後,學者根據該碑上的漢字與西夏文對照及記年,才重新確認了這種文字即是衰亡已久的西夏文。 20世紀中國在歷史正鋒文獻方面有幾次重大發現,這些發現使人文科學很多重要領域有了重大突破,如殷墟甲骨、敦煌石室文書和大量簡牘的發現。然而還有一項重大發現應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那就是上世紀初在西夏黑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西夏文書。
1908年、1909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組織了兩次對黑水城的考古,發現了大量西夏相關的文物、文獻。俄藏黑水城文獻以西夏文獻為主,數量與完本比例很大,有8000多個編號,數千卷冊。黑水城西夏文獻有500多種,其中僅世俗文獻就有近百種。20世紀前,世上還見不到一部西夏文獻,進入21世紀,西夏文獻已佔中古時期文獻的很大比重。可以激清薯說,黑水城西夏文書的發現改變了中國古籍分布的格局。
著名探險家英國人斯坦因在1914年到黑水城尋找發掘,得到不少西夏遺物,藏於大英博物館。法國的伯希和瑞典的斯文赫定也得到了一些西夏文獻,分別藏於法國的巴黎圖書館和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民族學博物館。此外,印度、越南也都藏有一些自中國流失的西夏文獻。
1917年在靈武縣(今屬寧夏靈武)發現了不少西夏文佛經,大部分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一部分藏於寧夏、甘肅,一部分流失日本。這些文獻使中國國家圖書館成為國內入藏西夏文文獻最多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後,甘肅的天梯山、敦煌、武威,寧夏的銀川、賀蘭山,內蒙古的黑水城、綠城等地都發現了不少西夏文獻。形成了以俄羅斯所藏黑水城文獻為主要、國內外多處收藏的西夏文獻寶庫。這些文獻都是珍本、善本,學術價值極高。 西夏文作為打開西夏文化的鑰匙,完整破譯西夏文,對於有關西夏的研究至關重要。經過著名西夏學學者李範文整整25年潛心研究,1997年,國內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西夏文字典《夏漢字典》出版,這為破譯西夏文、打開西夏文獻寶庫提供了一把「金鑰匙」。2008年,在李範文主持下,《簡明夏漢字典》修訂出版。
2012年10月11日—12日,在銀川市舉行的西夏學學術研討會上,寧夏大學西夏學學者張迎勝認為,「幾代中外學者對西夏文與漢字的形體對應關系,西夏文字形、音、義的基本要素,西夏文的構造方式,西夏文的讀法,西夏文意義的解索,進行了廣泛、深入、細致的討論。目前西夏文的研究已經接近建立完整體系的階段。」
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院長杜建錄則說:「在21世紀,在西夏學研究中,數字化方法將得到廣泛應用,西夏文獻資料庫、西夏遺址資料庫、西夏文物資料庫、西夏研究資料庫等將建成並向學術界開放。」 北京市北郊著名的居庸關下,有一座用漢白玉石砌成的精美雲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台座下部有南北向拱券,門洞寬6米多,可通車馬。雲台門洞內壁也由巨石砌成,上鐫刻6種文字,布列兩壁,形態各異,書法不同。其中早已知曉的有梵文、漢文、藏文、八思巴文、回鶻文,還有一種是不為人知的文字。英國人偉烈在1870年考定這種文字是12世紀金朝創制的「女真文字」。12年後,法國學者德維利亞判定此種文字不是女真文,因為它與已知河南開封宴台碑的女真文不同,懷疑它可能是西夏文。又過了13年,他再次撰文論述這種文字為西夏文,但仍難決斷。為此英法學者打了近20多年的筆墨官司。
在此之前,清朝著名學者張澍於1804年(嘉慶甲子年)在家鄉武威養病。在游清應寺時拆開了寺內一座前後砌磚,封閉已久碑亭,拆開後,見一高碑,上面所刻文字體形方整,字體好像都能認識,然而仔細看卻無一字可識。碑的另一面刻有漢文,其中有建碑年款:天祐民安五年歲次甲戍十五年戊子建。天祐民安是西夏年號,張澍以此斷定碑前所刻不識文字為西夏國字。這通石碑就是有名的《重修涼州護國寺感通塔碑》。張澍的這一偶然發現不僅使這一重要文物重現於世,也使已死亡的西夏文再次為世人所知。張澍是第一個明確識別出西夏文的學者。他把這一重要發現記在《書西夏天祐民安碑後》一文中,於1837年收入《養素堂文集》中刊出。然而張澍的重要發現並未引起學術界的注意。英、法學者在反復討論時,早有張澍的現成答案。法國學者德維利亞直至1898年考證了《涼州碑》後,在《西夏國字研究》一文中,才確認這種文字就是西夏文。

7. 西夏博物館的珍貴藏品

該館珍藏著西夏文物3000多件,除了世缺舉世聞名的西夏碑外,還有反映當時高超建築水平的國寶級文物木緣塔;造型簡潔古雅,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西夏銅壺、金碗、金鏈;全國現存唯一的西夏容量器具金撮;記載西夏經濟發展狀況的西夏文書;反映西夏佛教發展的西夏泥活字版本佛經《搜蔽辯維摩詰所說經》及各類西夏文經卷;記載西夏商業活動情況的西夏卜辭;反映當時貴族生活的西夏木版畫;還有大量的西夏木器、瓷器、金屬器皿和西夏文書等等。它們無不體現出武威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反映了古代武威勞動人民高超的藝術成就和聰並信明才智。

8. 科茲洛夫挖走的西夏文物在哪裡

許多黑水城遺址的文悉坦明物都在俄羅斯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
還有信陸英國國家圖書館。我們要記住睜告這些強盜小偷。

9. 神秘的西夏引人遐想,來銀川別錯過這個博物館,鎮館之寶是頭牛

在我看來,寧夏就是一處寶藏之地。相比國內其他省份,她的存在感並沒有多強。

處於大西北腹地,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里的寧夏,被內蒙古、甘肅和陝西三省夾在其中,實在很不起眼。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寧夏,和初次見面一樣,依舊滿心歡喜。第一站還是直奔銀川,這是寧夏的省會城市,也是贏得我好感的西北之城。

銀川是一座有著悠久 歷史 的塞上名城,早在三四萬年前,境內的水洞溝遺址內就有過人類繁衍生息的痕跡。

不得不感慨生而為人的頑強,無論處於哪個時代,身在何種環境,都在努力創造著屬於他們的一片天地。

而對於迷戀西夏國 歷史 的我來說,銀川,也就是當年的興慶府,作為西夏王朝的國都,頗為神秘莫測。

要快速了解一個地方,靠雙腳去丈量固然不錯,終究過於耗費時間。而花上大半天時間,前往當地的博物館一探究竟,反而更能見到成效。

作為寧夏兩座國家一級博物館之一的寧夏博物館,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來遊客兄枝扮,都值得花點時間和心思去逛上一圈的。

現在的省博物館,是位於金鳳區的新館,作為獻給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大禮,寧夏博物館繼往開來,以全新的面貌書寫一段新的 歷史 。

自2008年新館正式對外開放以來,便成了來銀川不可錯過的必打卡景點。

寧夏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總數超過5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150餘件,價值不菲。

還沒進到館內,寧夏博物館恢弘的外形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方方正正的構造,「回」字型的精妙設計,無一不透露著建造者的誠意與用心。

參觀博物館前,記得提前在網上預約,簡單的一個登記流程和測溫後,就能入內啦。

博物館共有三層,每層都有不同的主題展覽。

游博物館,本來就是一項極為主觀的活動,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把精力放在哪些展廳或者展品上。

畢竟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現實的。

除此之外搭仿,還可以留意當地獨特的一個屬性。比如說起寧夏,我會首先想到西夏,然後會聯想起承載著中西方交流的古絲綢之路。

寧夏地區作為北朝至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重鎮,中西方的貿易往來,斷然是不能被忽略的。

館中對此也有一個獨立的展廳,為大家展示考古發掘出的有關絲綢之路的一些文物載體。

從一些出土的人像陶俑中也能看出,當時的人員往來非常頻繁的,因為有著不同的人種,他們形態不一、栩栩如生。

在玩味古人的精細製作的同時,也為這些小物件穿越 歷史 ,打破時空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而感嘆。

武士俑、天王俑等造像也是神態各異,十分生動。記得從前在某博物館參觀類似的陶俑時,簡直就是看到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情包大賽,很是有趣。

記得留意一下你看過的陶俑的表情,絕對會有意外的驚喜哦。

早些年,知名羨灶導演金鐵木曾經執導過一部關於西夏王國的紀錄片,名為《神秘的西夏》。集數不多,寥寥十集,可內容包羅萬有,無比精彩。

在這里,我也想要安利一下這部紀錄片,建議大家在前往寧夏前,可以先了解一下曾經誕生於這片土地上的一個神秘王國,一定會大有所獲。

博物館中也專門開辟有一個關於西夏的「大夏尋蹤」展廳,是我比較感興趣的一部分。

門口立有一尊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策馬殺敵的雕像,威風凜凜地開啟了一段長達189年,卻不為太多人所知曉的 歷史 。

博物館有一鎮館之寶,出土於西夏王陵,也有著「西夏第一牛」之美譽,這就是有著國寶地位的鎏金銅牛。

鎏金技術是一門極為古老的工藝,把金和汞混合,均勻塗抹在金屬製品,比如銅的表面。再通過加熱的手段,讓汞蒸發掉,剩下來的金子便會緊緊附著在金屬表面。

乍一聽,這種鎏金工藝和現代看來要簡單得多的鍍金很相似。

其實大同小異,只不過電鍍技術不過百來年的 歷史 ,在古人看來,未掌握該技術時,能想到如此迂迴卻實用的方法,也足以讓人嘆服。

關於鎏金的 歷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博物館中的鎏金銅牛,雖說表面金子早已脫落,可也能從中窺見當年工匠了不得的技術。畢竟,以汞作引,難免受到有毒元素的侵害。

西夏除了具備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從出土的眾多鐵劍等鐵器來看,他們所具備的鑄鐵工藝也是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程度。

從寥寥的一些記載中,心裡浮想聯翩,那是一個怎樣的國度呀。

除了關於西夏的一些展品,西夏的文字同樣格外有趣。

西夏文字和漢字一樣,都是方塊字,只不過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加以重新創編。在展廳中,有一個關於西夏文的構造舉例,能讓人有所悟。

不過,一般人是不可能說出個所以然的。畢竟那麼多大家來研究這個字體,單單看個博物館就能讀懂了其中奧秘,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過,有一點共性倒是可以與你們分享一下。

仔細看來不難發現,西夏文和漢字最明顯的一個差異就在於,漢字筆劃參差不齊,而西夏文字整體比較均勻和統一,故而顯得更加飽滿和瑰麗。

無論是漢字,還是西夏文字,都是中華文化中的一筆珍貴的財富呀。

給各位透露一個小秘密,西夏文可是有自己字典的呢。相信部分讀者會對這方面很感興趣吧,那就自行查閱啦。

西夏國遺存下來的建築,基本都化為了塵土或土堆遺址。對於那個年代的想像,只能通過一些殘垣斷壁來推斷了。

鴟(chī)吻本是屋宇正脊兩段上的裝飾物,單獨拿下來擺放在展櫃中,得以湊近觀賞,不得不說,龍頭魚身子的造型真的很酷。

連裝飾物都這么大,可想而知當年的宮殿,是如何的恢弘大氣呀。

偶然發現有一條展示古代壁畫的觀光長廊,彷彿置身於時空隧道中,來一次古今的對話。對於美的賞別,從來如此。

如果你恰好在銀川市內休整,甭管那麼多,給自己安排至少半天的博物館之旅吧。不為別的,古物不語,已是千年。

小花絮: 博物館旁邊還有兩座辨識度很高的建築,分別是寧夏圖書館和寧夏大劇院。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西夏文物在哪個博物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6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6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2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10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4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89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96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29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18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1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0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2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5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6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2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