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很多人說,提拔普京是俄羅斯葉利欽總統在任期內做過最正確的事
這是因為在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任期間,俄羅斯的經濟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並且老百姓的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國內的社會治安問題也非常的糟糕。這也使得當時俄羅斯老百姓的生活出現了很大程度的下滑,並且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也漸漸的淪為了一個二流國家。所以這也造成了當時俄羅斯老百姓的強烈不滿。
所以提拔普京確實是葉利欽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如果沒有現在的俄羅斯總統的話,將會使得俄羅斯可能會面臨再度解體的風險,這樣就會使得俄羅斯這樣一個國家永遠消失在歷史舞台上。當然現在俄羅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2. 已經給普京20年了,俄羅斯變得更強大了嗎
如果跟二十年前的自己相比,俄羅斯的確是強大了,但若跟其他強國對比,俄羅斯是遠遠落後了
普京作為國內最受歡迎的外國領導人,經常被網友冠以“大帝”稱號,很多人認為正是普京拯救了俄羅斯。甚至有人認定,如果沒有普京,俄羅斯將一文不值。
不可否認,英雄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俄羅斯歷史上出現過許多雄主,如伊凡大帝、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正是由於這幾位沙皇的高瞻遠矚才奠定了今天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如今很多人也將普京譽為彼得大帝那樣的人物,希望他能夠復興俄羅斯。
以軍用晶元為例,在2014年之前俄羅斯的軍用晶元主要來自歐美,而在2014年之後由於美國對俄進行全面制裁,俄羅斯的軍用晶元則幾乎都由我國提供。別的不說,這跟當年蘇聯比起來真是差遠了。
如今對於普京的執政各方褒貶不一,如果拿20年前的自己作對比,俄羅斯的確強大了,但若跟其他強國對比,俄羅斯是遠遠落後了。
3. 上天給普京20年,為何沒還強大俄羅斯
普京曾說「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誠然,普京的政治手腕強悍,也有雄心壯志,但是二十年之約將近,俄羅斯雖然某些方面很強,比如軍事方面,但是俄羅斯總體上並不稱得上「強大」二字。真正的強國是要在政治、經濟、科技等綜合實力超強的國家。這二十年來,俄羅斯的進步並沒有特別明顯。這是為什麼呢?
再有就是,我認為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即俄羅斯所處的緯度較高,大部分地區處在較為寒冷的地方,這樣的氣候條件也限制了不少外國投資方的腳步。這一點屬於硬傷,畢竟普京也改變不了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由此也可以看出讓俄羅斯強大,還需要普京在內的俄領導人思索出路。
4. 為什麼說普京將俄羅斯的利益與蘇聯過去的利益連在了一起
印度軍隊80%的裝備來自俄羅斯。普京還對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持積極態度。通過採取這些舉措,普京將俄羅斯的利益與蘇聯過去的利益連在了一起。
5. 為什麼在俄羅斯人心中普京就是精神上的沙皇
普京是特種兵出身,所以他的性格特點就是鐵血,有勇有謀,他對俄羅斯影響很大,他曾經說過給我十年,我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在國際方面,他是唯一敢當面實際行動叫板美國的領導人。成就及榮譽:2000年3月26日,普京當選為俄聯邦總統,同年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職。2004年3月,普京贏得大選勝利,連任總統,同年5月宣誓就任。2008年5月8日,普京出任俄聯邦政府總理。2011年11月,福布斯2011年權力人物榜名列第二。2012年3月5日,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同年5月7日,宣誓就職。2012年12月6日,福布斯2012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名列第三。2013年10月30日,普京登上《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首位。2013年11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榮獲全世界俄羅斯人民大會首次頒發的捍衛俄羅斯大國地位獎。2014年3月,普京被提名為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2014年3月18日,普京閃電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發表演講稱克里米亞公投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國際法。在俄羅斯人心目中,克里米亞過去及現在都是俄「不可分割的」部分。「2014年11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連續第二年登上《福布斯》權力人物排行榜榜首,同時也是第二次戰勝美國總統奧巴馬登頂。2014年12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的編輯本周一確定了「2014年度人物」的8位最終候選人,俄羅斯總統榜上有名。《時代》周刊「2014年度人物」的最終人選結果將於2014年12月10日早間公布。2015年4月,普京獲得6.9%投票,領銜美國《時代》周刊「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人物影響:普京在俄羅斯國內幾乎變成了人民的偶像式人物,變成了年輕人心目中的「變形金剛」――符合各種人的胃口和嗜好。普京作為「007」式的傳奇人物,已經開始被拍攝成驚險的偵探片,神勇無敵,所向披靡。普京形象已經被譜寫成流行歌曲廣為傳唱。俄羅斯有一個著名的三人合聲組合「共唱一首歌」,錄制過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做人要做普京這樣的人」。(歌詞:要像普京那樣精力充沛;要像普京那樣不嗜煙酒;要像普京那樣不說臟話;要像普京那樣毫不退縮。一句話,普京是姑娘們心中的白馬王子,是所有俄羅斯人的希望。)當年普京在聖彼得堡生活和工作過的老房子,如今已經變成了旅遊熱線;當年普京在德國德累斯頓市住過的地方,同時也變成了德國人賺錢的旅遊勝地。普京的形象已經被畫成了套娃,變成俄羅斯最炙手可熱的紀念品;普京的照片也已製作成掛歷,變成了所有官員最為自豪的收藏品。
6. 深刻,終於講清楚了,普京為什麼不能讓俄羅斯重新強大
普京無法讓俄羅斯在二十年的時間內重新強大,俄羅斯到現在還是一個主要靠自然資源和蘇聯老本生存的國家,這樣的俄羅斯怎麼能夠參與世界的頂級競爭?而且蘇聯的軍事工業老本還能吃幾年呢?吃完了之後怎麼辦?變成一個大號的沙特嗎?今年年初,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在往返敘利亞的過程中被拍下了「黑煙滾滾」的照片,讓俄羅斯的能力受到世界質疑。
接近二十年的時間,普京為什麼不在工業化方面做點打基礎的工作?從普京對「十月革命」的態度,就能看出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普京對十月革命態度是否定大於肯定,普京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但不是一個共產主義者,他對蘇聯的某些懷戀是站在民族主義的角度,所以他說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最嚴重的地緣政治災難」,而不是社會主義的角度肯定蘇聯。就跟有一篇文章說的那樣:普京對列寧和十月革命的立場和評價反映了普京的民族主義價值觀、歷史觀和執政理念。
2013年3月14日,在會見俄羅斯軍事歷史協會成立大會與會者時,普京多次使用過「十月政變」這個名稱用來指十月革命。從普京對於十月革命的稱謂,不難看出他本人對十月革命的態度。早在2006年,在紀念俄國議會(國家杜馬)成立100周年招待會上講話時,普京說1906年成立的第一屆國家杜馬的活動是「俄羅斯追求民主」的「鮮明例證」。他認為是「1917年革命終止了經選舉合法產生的代表機構的活動。對此我們不應當忘記。我們不應當忘記政治極端主義可能給我們國家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2017年,普京質問:「不通過革命,而是沿著演變的道路——不付出國家遭到毀壞、千百萬人命運受到殘忍損害的代價,沿著漸進的持續前進的道路,難道就不能發展了嗎?」從這些話里話外,普京對於十月革命的態度很清楚了。
普京對於蘇聯計劃經濟的評價也是矛盾的。他說:「計劃經濟有一定的優勢,它可以集中全國的資源來執行最重要的任務。醫療保健問題就是這樣解決的...。教育問題就是這樣解決的...。國防領域的工業化問題就是這樣解決的。我認為,如果不是集中全國的資源,蘇聯是無法准備同納粹德國戰爭的。失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對於我們國家、俄羅斯民族和蘇聯其他民族來說,失敗的後果是災難性的。所以,這是絕對的優點。
但是,對變化、技術革命和新技術制度的遲鈍最終導致經濟的崩潰」。蘇聯的崩潰是因為蘇聯的計劃經濟嗎?前蘇聯的工業體系倒是被自由市場經濟一夜摧毀的。如果普京認為自由市場經濟能夠「對變化、技術革命和新技術制度」不再遲鈍,那俄羅斯在他領導下二十年怎麼沒有站在新技術的高點呢?告別了計劃經濟的俄羅斯在新技術方面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嗎?
普京的局限性就在於他對自由市場經濟的迷戀。在俄羅斯遭受西方經濟制裁,而資本大規模撤出俄羅斯帶來盧布匯率的劇烈震盪時,俄羅斯是用自由市場經濟的那套手段應對金融攻擊的。最近二十多年,俄羅斯的貨幣體系已經多次受到攻擊,但俄羅斯沒有修正對自由市場經濟的篤信。正是自由市場經濟讓俄羅斯的工業體系消失,金融自由化讓俄羅斯的金融體系飽受攻擊,但俄羅斯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依靠俄羅斯現有的經濟體制,俄羅斯重新工業化無望。不能工業化,俄羅斯的強國夢想就建立在沙灘上。
普京和斯大林的差距就在於,一個不認同社會主義,一個認同社會主義。道路迥異,結果也迥異。俄羅斯先是通過全面的私有化和市場化,把工業體系搞成一個個孤立的個體對抗西方工業體系的沖擊,後又被金融自由化引來的金融攻擊,把原有的工業體系摧毀大半。俄羅斯在自由市場經濟和金融自由化方面,吃了如此大虧,都沒有認真的檢討,反而把問題推給了十月革命的道路。
我們不是說蘇聯的體制就沒有問題,客觀上不存在沒有問題的體制,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也應該與時俱進,但不是全盤否定。就是站在民族主義的角度,蘇聯沿著十月革命的道路,讓蘇聯成為世界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而俄羅斯否定了十月革命道路之後,以為這下可以融入美歐的所謂世界主流文明了,卻迅速下滑為成為二流國家,成為一個主要靠資源出口為生的國家。
這個教訓,足夠給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以提示,為什麼說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為什麼我們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看的那麼重,為什麼對經濟私有化和經濟自由化那麼警惕,道路之爭絕對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問題。
7. 普京執政給俄羅斯帶來了哪些變化
葉利欽時代,俄羅斯輕信了美國的承諾,啟動了經濟「休克療法」,一夜之間俄羅斯經濟全面崩潰,飢民四散,中國東北出現了大量俄羅斯飢民。
那時候的俄羅斯如同地獄一般,人民開始不答應了,要求重返蘇聯時代,但是葉利欽卻動用坦克炮彈結束了這一切。
休克療法帶來的結果就是貧窮和寡頭政治。
普京執政以來,國際油價一路飆升,俄羅斯乘風而起,經濟一路高歌猛進,到了2014年,俄羅斯的外匯儲備達到了數千億美元,就業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普京執政以來,一反葉利欽的軟弱作風,發動了第二次血腥的車臣戰爭,徹底終結了俄羅斯眾叛親離,面臨解體的的危局。
普京破除寡頭政治,用鐵手腕打擊腐敗……
普京這個做事潑辣彪悍,看起來幾乎毫無風度的俄國熊,能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是有著深厚的政績基礎的。
8. 如何評價普京這幾十年給俄羅斯帶來的變化
想要知道普京這幾十年來給俄羅斯帶來什麼變化,那就要清楚了解,普京在上台之前接手的是怎樣一個俄羅斯。當時俄羅斯已經到了什麼樣的程度,現如今又被改變成了什麼樣?
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俄羅斯如此巨大面積的一個國家,外匯已經花完,處在內憂外患的狀態,支離破碎的情況。
以石油為主要出產國的俄羅斯,石油價格被中東地區拖到了三十幾美元,這不就是活活的想要拖死俄羅斯嗎?俄羅斯想要賺取外匯用什麼賺?只有拿自己的石油。
而這時候卻有人扼住俄羅斯的頸項,想要俄羅斯死,難道俄羅斯就要坐以待斃嗎?
即便普京的手腕過於鐵腕了一些,但是他所帶給俄羅斯的變化是非常大的。
9. 如何評價普京對俄羅斯的影響
普京時代的政策和矛盾 市場轉型的失敗使得俄羅斯很不穩定,但是弗拉基米爾·普京直接使用武力(尤其是在車臣)以及通過強化的中央集權和鎮壓把它暫時聚攏到一起。而普京不能使用斯大林體制下那樣的鎮壓手段,這樣的手段不能無限期地用下去,但是毫無疑問,在資源高價格的幫助下,鎮壓和武力起作用了,並且形勢穩定了。但是,這只是短期或者中期內的穩定。 普京政府在經濟上所作的選擇是回到原有體制,即重新引入一些控制形式,同時財產更加國有化。在現實中,這些決定是普京周圍的一些精英們作出的。葉利欽模式的經濟轉型已經失敗了,金融資本家、市場人士和別列佐夫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等這類政治化的「寡頭」已經被趕跑了。寡頭們曾試圖對抗普京,後者對他們採取了強硬手段。 資本家精英們的致富過程被廣泛質疑。首先,他們很不得人心。其次,另一幫精英們對這些人非常不滿。再者,他們確實是通過腐敗和犯罪手段起家的,並且還與腐敗和犯罪保持著聯系。這兩種精英之間的任何斗爭都可能是慘烈的:葉利欽系的精英的基礎主要是黑幫勢力,而普京的精英們使用國家機器。 西方是與葉利欽的精英們聯合的。在葉利欽時代,許多西方公司在俄羅斯的自然資源公司中以大大低於可能的國際價格擁有股份。荷蘭皇家殼牌和英國石油公司就是這樣。 那些能夠控制自然資源工業的俄國人把產品出口到西方並把那些以西方貨幣支付的錢留在西方。近些年來,一些錢回到了俄羅斯,經常用於購買工業企業。 不難看出,任何一個在職總統要想為本國國家利益服務,都不得不反對金融資本、西方商業公司和西方銀行。此外,他還要面對保持俄羅斯統一的問題,面對潛在的分裂危險。人民對市場確立過程的公開不滿,使情況更加嚴重。 顯然,要部分解決問題需要把資源收益的大部分投入到已經破敗或者完全被破壞的製造工業和基礎設施上。但是,這不可能由市場做到,因為這樣的投入是個長期而不獲利的過程。 但即使對武器工業或原料工業的再投資,也都是有限的。出現這種短期行為的原因都與金融資本的實質及其統治地位有關。原則上來說,普京政府前進的方向是利用其能源收入投資工業。考慮到克里姆林宮的內斗還在繼續、西方的壓力和該體制的不穩定,是否能達到目的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普京政府與本國金融資本、西方金融資本、西方大石油公司之間以及西方的金融資本之間為什麼將持續發生沖突,就很容易明白了。而且,對前蘇聯的非俄羅斯部分的資源的開發將帶來更大的沖突。除了喬治亞,中亞和高加索的大部分地區仍然是俄羅斯的勢力范圍,而烏克蘭還在被爭奪之中。 烏克蘭本身沒什麼資源,還因為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災難而遭到嚴重損害。但是,其地理位置處在俄羅斯和黑海之間,對俄羅斯的經濟至關重要。由於烏克蘭貧窮,歐盟不願吸納它,而美國對這一地區也態度暖昧。西方的石油公司正試圖在中亞和高加索確立地位,美國在那裡已經建立了空軍基地。這激怒了俄羅斯的精英們。 對於石油和天然氣問題,西方媒體認為俄羅斯試圖建立對整個歐洲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氣的壟斷,並把這種壟斷作為一種勒索的手段。這是胡說。當俄羅斯天然氣壟斷公司——國家天然氣公司切斷烏克蘭的天然氣時,它所做的不過是任何拿不到錢的供應商都會做的。事實是,烏克蘭付的價錢還不到國際市場價的四分之一,並拒絕提高到四分之一。 我們應該想到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和美國公司在相同情況下作出的是相同的反應。如果西方的公司付錢了,它們不會有任何被切斷天然氣的危險。事實是,俄羅斯需要收回賣給西方天然氣的錢,當國內的天然氣價格極低時,國家天然氣公司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拿到錢了。 為了控制能源,俄羅斯精英們需要從西方夥伴們和與西方緊密相連的國內寡頭們手裡要回控制權。薩哈林天然氣項目就是這樣的,俄羅斯有效地擠走了皇家殼牌石油公司,使國家天然氣公司成為主要的合作夥伴,保證石油和天然氣的利潤留在國家控制的公司手裡。 現在的俄羅斯在工業方面遠落後於中國,只能通過能源、原材料和金屬出口方面以獲得足夠的順差來投資本國工業以在世界經濟中獲得競爭力。 俄羅斯可以被看作是帝國主義強國,但是其統治被削弱了。在與發達國家的關系中,俄羅斯處在一個模糊的位置上,它是一個有先進導彈技術的核大國,但是在工業和金融資本方面都不發達。 英國和美國輕易地拒絕了中國和俄羅斯購買它們公司的企圖,這一舉動表明,這些新人還沒有被准許進入帝國主義俱樂部,至少目前如此。這種拒絕促使俄羅斯利用其作為歐洲能源供應商的地位來迫使西方的資產階級給予其更好的待遇。對俄羅斯的統治集團來說,被命令接受世界貿易組織的條款、准許其輸油管里的油被賣到西方,但不許同樣地去購買西方的重要公司,這是很令人惱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