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如何認識俄羅斯的歐洲情節

如何認識俄羅斯的歐洲情節

發布時間:2022-05-02 12:53:57

『壹』 俄羅斯人和俄羅斯西邊歐洲的西方人思想觀念有什麼不同

俄羅斯人對原則要剛性的多,一是一,二是二。
西方人則是利益至上,別的都可以商量
舉兩個例子
英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斷頭台,別的國家都不當回事,只有俄國堅決反對,因為他們覺得王權至上是原則,所以立即和英國斷交,驅逐了幾乎所有英國商人,並援助流亡的英國王室。
奧匈帝國發生了革命,別的國家都是看熱鬧,唯有俄國自帶干糧出兵,幫著奧地利打仗

『貳』 「回歸歐洲」:俄羅斯有幾道難過的關

一、普京為俄羅斯定位
四年前普京剛剛上任不久,一次在回答記者提問「我們要不要為俄羅斯重新尋找一條 特殊的道路」時,普京堅定地回答說:「什麼都不需要尋找,一切都已經找到。……俄 羅斯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但我們是西歐文化的一部分。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價值。 無論我們的人在哪裡生活,無論是在遠東,還是在南方,我們都是歐洲人。」普京特別 強調:「我們將積極保持在我們的地理和精神存在的地方,如果有人要把我們從那裡排 擠出來,我們將尋找盟友來強化自己。否則怎麼辦?這是必需的。」(註: )
後來普京又多次明確表示,俄羅斯「是歐洲文明的一部分」,「我們始終是歐洲人」 ,「我們的理念是歐洲的」,「從地理、文化和經濟統一的觀點來說,俄羅斯與以往一 樣是歐洲的一員。」尤其是在2002年1月出訪之前,普京在接受波蘭記者采訪時又一次 明確表示,就地理角度而言,俄羅斯是個歐亞國家,「但從文明角度而言,俄羅斯是一 個擁有歐洲文明的國家」。他就此認為,界定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和一個民族的屬性, 文明是首要因素。「盡管俄羅斯東西部之間物質生活水平不盡相同,但俄羅斯人民是同 一文化下的人民。從這種意義上講,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國家,因為它具有歐洲特徵,這 是毫無疑問的。」(註:夏亮:「普京和西方說理」,載《環球時報》2002年1月21日。 )2002年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再次強調:「我們的重點絕對是歐洲。」年底的一次民意調 查結果顯示,有52%的俄羅斯人認為俄羅斯最終應該加入歐盟。俄羅斯這種加速「回歸 歐洲」,形成統一「大歐洲」的願望在「9·11」之後,隨著2003年4月波蘭、匈牙利、 捷克等10個中東歐國家簽約,並於2004年5月成為歐盟的正式成員國後而日趨強烈。
二、伊拉克戰爭為俄羅斯提供機遇
「9·11」事件發生後,俄羅斯與歐洲的合作也加快了步伐,伊拉克戰爭的爆發更加推 動了這一進程。這一進程顯示了以下幾個特點:
1.合作領域不斷擴大
俄羅斯在與美國密切合作的同時,把擴大發展與歐洲的關系作為主要戰略目標,與德 、法、英之間的關系迅速升溫,與義大利的關系進一步加強,尤其是與法國的關系有了 明顯改善。面對北約和歐盟的快速東擴,俄羅斯一反激烈對抗的態度,採取了積極合作 的姿態,從而在許多場合占據了主動。
在俄羅斯的積極倡導下,2003年5月底,歐盟和俄羅斯首腦在聖彼得堡首次聚會,討論 了建立歐洲共同經濟區和創建所謂「無裂痕」的大歐洲問題。在這次會上,雙方還簽署 了一個《聯合聲明》,提出為了提高雙邊合作的有效性,決定將現有的雙邊「合作委員 會」改建為俄歐「常設夥伴關系委員會」。
另一個明顯的標志,就是在2003年11月份普京在義大利羅馬會晤了歐盟現任輪值主席 國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雙方領導人簽署了一個《聯合聲明 》和關於在科技領域如何促進歐洲刑警組織與俄羅斯警方合作的重要協議,決定致力於 實現在經濟、安全和文化等領域內的「全球戰略」。普京在會晤後表示,歐盟與俄羅斯 將加強「戰略性夥伴關系」,以實現歐洲大陸的穩定、安全和繁榮。普京特別強調,歐 盟與俄羅斯必須在各個層次上進行「實質性的、靈活性的、有效的對話」,以解決一些 妨礙雙邊合作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繼續加強合作。(註:《解放 日報》2003年11月8日。)
顯而易見,俄羅斯對目前回歸歐洲的速度和現狀是不滿意的。但這並沒有妨礙俄歐之 間進一步加強發展經濟往來,擴大合作領域。近年來雙邊的貿易額逐步擴大,歐盟對俄 的投資不斷增加,俄對歐的能源出口也日愈增多。除此以外,俄羅斯與歐洲合作還表現 在軍事層面:高層互訪頻繁,聯合軍事演習大幅度增加,軍事技術合作加強。(註:200 2年9月25日,俄與北約軍隊在莫斯科以東的一個軍事基地舉行了為期3天的聯合軍事演 習,俄、北約及歐洲—大西洋夥伴關系委員會的30多個國家的1200多名軍人和觀察員參 加了演習;2003年6月,俄羅斯首次派軍艦參加了北約代號為「波羅的海行動——2003 」的海軍聯合演習;7月,俄還第一次派兵參加了北約在烏克蘭境內舉行的「和平盾牌 —2003」多國軍事演習;8月,俄在遠東地區和太平洋海域舉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據 報道,2004年,俄羅斯和北約軍隊還將舉行21次戰術聯合演習,其中在俄羅斯境內8次 ,在北約國家境內13次。如此頻繁的軍事演習,自蘇聯解體以來還是第一次。)
2.「20國機制」逐步完善
「20國機制」的建立標志著俄羅斯與北約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002年5月的羅 馬峰會取代了1997年成立的俄羅斯—北約常設聯合理事會,該機制的建立使俄羅斯和北 約在打擊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軍備控制、處理地區危機、海上救護以及參加國際維 和行動等9個領域均可以平等的身份進行合作。伊拉克戰爭剛剛開打不久,普京就任命 了經驗豐富、威望較高的大將銜高層專家康·托茨基為常駐北約代表,足見俄羅斯對加 強與北約關系的重視程度。俄羅斯的目的是,通過改善與北約的關系,提升自己在國際 舞台,尤其是在歐洲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力圖首先通過靠近北約來達到吸引歐洲國家 對俄的經濟援助,早日實現回歸歐洲的夢想。
3.歐盟態度積極、主動
普羅迪在與普京會晤時明確表示,歐盟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其他國家加強合作愈 顯重要。歐洲的一體化進程正在逐步對整個歐洲的政治和經濟產生影響。因此普羅迪在 解釋歐盟2002年底提交的題為《塑造一個新歐洲》的工作報告時表示:「一體化是新領 域,是司法和內政、共同物價和安全政策、防務合作和基本政治價值等關鍵問題。這些 問題涉及國家主權的核心,需要比80年代、90年代更高的政治協調。」(註:參閱邵進 :「從中東看歐盟東擴的前途」,載《世界形勢研究》2003年10月15日。)
歐盟要與美國競爭和抗衡,強化司法、安全等領域,沒有俄羅斯的支持與合作終究是 難圓的夢。無論是從地緣、政治、經濟還是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不僅中東歐國家,而且 西歐國家也都同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歐盟要順利實現東擴,繞不開俄羅斯的利 益。因此只有在同俄進行戰略合作,雙方都做出一定讓步的情況下,才能達到雙贏的目 的。歐洲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穩定的俄羅斯。
4.法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得到改善
法國與俄羅斯在車臣問題上一直齟齬不斷。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宮里,很長時間沒能理 順同希拉克的關系,因車臣問題兩國爭吵得相當激烈。直到後來普京在日本與希拉克會 見過後,兩國關系才有所改善。但在2002年初普京和希拉克又發生了一場面對面的「論 戰」,使兩國關系罩上了一層陰影。美國執意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為兩國改善關系提供了 機遇,戰爭初期,法、德、俄三國並沒有聯合意向,直到法國威脅要使用否決權。先是 三國外長發表了聯合聲明,然後三國元首又聚會彼得堡,進一步協調了立場。雖然三國 投了對美國的贊成票,但發出的信號才是更加重要的,即今後在其他重大國際問題上, 法國、德國和俄羅斯仍將共同磋商,協調立場。從此,法國與俄羅斯的關系有了一個巨大的進展,有學者樂觀地把它概括為「巴黎—柏林—莫斯科軸心」,法國將起核心作 用。(註:參閱郭京花:「獨立務實的法國外交」,載《世界形勢研究》2003年7月9日 。)
三、俄羅斯回歸歐洲的幾道難關
歐盟和俄羅斯的積極合作絕不表明俄羅斯已經得到歐洲的認同,而是恰恰相反,有幾 道難關:
1.難關之一:難以屈人之下
首先,「回歸歐洲」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除了涵蓋西方化的內容外,還包括在國際 行為以及一系列全球和地區重大問題上以西方集團的利益為重點,與歐洲國家保持統一 ,至少是沒有原則性的分歧。如果在這一意義上用「回歸歐洲」的概念來衡量,俄羅斯 不僅現在沒有回歸歐洲或者西方,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也不可能做到「回歸」。
俄羅斯所追求的「回歸」,主要是指地緣政治以及文明、文化的歐洲定位。自從出現 國家的那一天起,俄羅斯大致經過了基輔羅斯、韃靼人統治下的羅斯、莫斯科公國、沙 皇俄國、蘇維埃俄國和當代俄羅斯六個歷史階段。其間,俄羅斯經歷了五次主要的社會 文化轉型:接受拜占庭文化、韃靼文化的鍥入、彼得大帝向西方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傳 入以及當代俄羅斯對社會文化取向的再定位。可以說「西化」一直是俄羅斯社會發展的 一條主線,「俄羅斯一直在追求與西歐的融合。」(註:馮玉軍:「西方威嚇排斥俄羅 斯」,載《環球時報》2002年8月29日。)
從俄羅斯獨立後十幾年來所經歷的變化看,俄羅斯政府在政治和經濟制度轉軌的基本 取向上是一直以西化為目標的,但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特別是作為這種關系標志的俄 美關系卻一直處於動盪狀態,甚至在科索沃事件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處於僵化的狀態。因 此,決定俄羅斯是否能夠成為西方的一員,關鍵因素並不在於政治、經濟制度和意識形 態是否西方化,也不是東正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差異。最主要的問題是,俄羅斯根本 就不願意放棄在國際政治權力體系中大國的自我定位,不願意屈人之下。
其次要解決的是俄羅斯自古以來長期形成的安全觀。俄羅斯民族國家在長期對外交往 的歷史中,形成了一個較為獨特的安全概念,即本國的國家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在 周邊地區是否存在著安全緩沖地帶或對該國友好的國家群。美國一位歷史學家在談到這 一思想的來源時曾經認為:「既然莫斯科國沒有防禦的天然疆界使它能夠得到合理的安 全,既然莫斯科國同它的鄰國有不能和解的緊張狀態,那麼,它在為政治生存而斗爭的 少數選擇中,就選定了在它和它的敵人之間保持盡量大的距離。」為了尋求安全,「莫 斯科國向南擴張,伸張到捷斯納河和上頓涅茨新月形一帶,結果在伊凡三世統治結束時 ,莫斯科國的版圖伸展到具有戰略意義的草原,使它比較容易地防禦來自克里米亞的攻 擊。」(註:[美]亨利·赫坦巴哈等:《俄羅斯帝國主義》,三聯書店,1978年8月,第 232頁。)從那時起,尋找天然疆界以抵禦外部進襲的安全理念,就成為歷代沙皇瘋狂對 外領土擴張的重要動機之一。這種安全理念在近現代民族國家基本形成,國家疆界基本 固定的條件下,進一步衍化為在鄰國扶植對本國友好的政府和建立安全帶的思想。
十月革命勝利之初,布爾什維克領導人認為蘇俄政權面臨的安全形勢「最主要特徵是 孤立無援」,指望喚起和推動世界革命以確保本國安全。斯大林執政時,蘇德簽訂互不 侵犯條約,蘇聯趁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之機,迅速出兵波蘭,然後又相繼出兵羅 馬尼亞、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建立了圍繞整個西部邊界的安全帶。根據這一安全理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先後在東歐建立了共產黨情報局和華沙條約組織以對抗 西方。
俄羅斯反對北約東擴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歐安組織的框架下,由俄羅斯和北約共同維 護中東歐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使該地區成為屏障和緩沖帶。因而,在2002年5月14日建 立俄羅斯—北約「20國機制」的會議上,俄外長仍然表示反對北約東擴。俄羅斯仍將北 約視為潛在的安全威脅,也是這種思想的反映。此外,在對等裁軍和核安全觀念上,俄 羅斯與歐洲國家的差別也很大。
2.難關之二:歐洲不認同俄羅斯
俄羅斯人始終難以理解的是,自從戈爾巴喬夫主動拉開「鐵幕」以來,至今已經過去 十幾個年頭,為什麼歐洲的大門不但沒有朝烏拉爾的方向打開,反而偏向了安卡拉。
對於普京總統提出的俄羅斯加入歐盟的問題,歐委會主席普羅迪的回答常常是含含糊 糊的,要麼說「對於我們來說你們太龐大了」,或者是直接了當地加以拒絕。在一次記 者招待會上他毫不客氣地說:「認為自己是歐洲人的人很多,如亞美尼亞或者紐西蘭, 但這不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吸收進歐盟的理由。」(註:,俄羅斯《新時代》雜 志2002年12月29日,第16頁。)由此可見,俄羅斯國家的大小並非是被排斥在歐盟之外 的正當理由。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歐洲人不但根本就沒有把俄羅斯劃入西方文明之列(盡管俄羅斯主動結束了冷戰並不斷 加快西化的速度),而且還認為俄羅斯的所謂回歸根本是不可能的。英國前首相撒切爾 夫人在不久前剛剛出版的新作《國家戰略:應對變化中的世界》中就徹底否定了這種可 能。她認為:「盡管許多年後俄可能最終成為一個穩定、繁榮、自由和民主的國家,但 它由地理、種族、文化、宗教等因素所決定的,既屬歐洲又屬亞洲、既屬東方也屬西方 的特性決不會改變,俄羅斯決不可能完全成為西方國家。」(註:轉引自馮玉軍:《西 方為何排斥俄羅斯》,載《環球時報》2002年8月29日。)這位鐵娘子的話反映了歐洲人 的心理。
俄羅斯不為西方所認同的主要原因應該從歷史和文化的根源上尋找,主要有三個因素 :
第一,歐洲自古以來就有排斥俄羅斯的情結。對不同文明的認同與否首先取決於對不 同文明的界定。美國學者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雖然同意「俄羅斯人是歐洲的一個民族」 的說法,然而他對俄羅斯文化的歐洲定位卻持反對意見。他認為:「俄國位於歐洲的邊 緣,由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一大塊緩沖地帶構成。由於這一位置的緣故,俄羅斯人的歷史 經歷完全不同於其它歐洲人,他們所發展起來的文化也相應地不同。」(註:[美]斯塔 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吳象嬰、梁赤民譯,上海社會科學院 出版社,1999年版,第374頁。)塞繆爾·亨廷頓則是毫不客氣地把俄羅斯排斥在西方文 明的門檻之外。他認為,俄羅斯沒有或很少經歷過那些界定西方文明的歷史現象,「西 方文明八個特徵之中的七個——宗教、語言、政教分離、法治、社會多元化、代議制機 構、個人主義——幾乎完全與俄羅斯的經歷無緣」,他據此斷定:「俄羅斯文明是基輔 羅斯和莫斯科公國本土的根,加上拜占庭的強大影響及蒙古長期統治的產物。」(註:[ 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 年3月,第184頁。)這些影響造成一種社會和文化,它們與西歐社會和文化幾乎沒有共 同之處。(註:[美]亨利·赫坦巴哈等:《俄羅斯帝國主義》,三聯書店,1978年8月, 第4頁。)
可見,西方人不僅僅對俄羅斯文化持否定態度,從未把俄羅斯視為自己的同宗兄弟, 而且從古至今在骨子裡對俄羅斯抱有一種深深的歧視。顯然,地理因素和文化、歷史發 展的不同是西方排斥俄羅斯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歐洲在文化上有超過俄羅斯的優越感。在18世紀以前,歐洲無論是在經濟上還 是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比俄羅斯先進得多,歐洲對俄羅斯的影響也遠比俄羅斯對歐洲的 影響大得多。因而歐洲人在俄羅斯人面前一直有著一種天生的優越感,俄羅斯的所謂「 西化」也被歐洲人視為是一個「怪胎」。在西方人看來,彼得一世的改革一方面在俄國 開創了現代化和西方化,但是另一方面又鞏固了專制體制、強化了俄羅斯的「亞洲特性 」。不僅如此,西方人還認為,無論是葉卡捷琳娜二世還是亞歷山大二世,乃至蘇聯的 歷代領導人遵循的都是彼得一世的模式:在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俄國西方化和現代化的 同時,也在加強自己的獨裁權力。《歐洲的沒落》一書的作者霍洛伯恩·哈傑甚至認為 「西方與俄國的文化差異並沒有因『俄國的西化』而消除。」(註:參閱馮玉軍:「西 方為何排斥俄羅斯」,載《環球時報》2002年8月29日。)
這種差異隨著俄羅斯向西方的不斷靠近能否最終消除,現在還是未知數。從蘇聯解體 十幾年以來俄羅斯發展的情況來看,也許根本就不可能消除。
第三,歐洲人對俄羅斯在心理上存有恐懼感。對俄羅斯崛起的擔心與恐懼首先表現於 對俄羅斯擴張野心的誇大,似乎俄羅斯不折不扣地就是歐洲安全和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 。這種心理偏向源於西方人對俄羅斯歷史的恐懼。的確,且不談沙皇俄國侵略擴張的歷 史老賬,僅僅翻開20世紀的世界史,俄羅斯幾乎與周邊所有的近鄰都打過仗,盡管有幾 次是被動的。
從俄羅斯的鄰國由西向東算起:俄羅斯與芬蘭發生過2次戰爭;1940年蘇聯紅軍佔領了 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托維亞;和波蘭的第一次沖突發生在1920年,但那時蘇聯紅軍並 沒有佔領波蘭。20年過後,蘇聯和第三帝國一起瓜分了它的領土;後來德國重復了1914 年的歷史,成為蘇聯的近鄰,然後又轉變成敵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和當時 的奧匈帝國以及土耳其都打過仗;和捷克之間雖然沒有發生過戰爭,但在1968年蘇聯卻 派兵佔領了這個國家,並更換了它的黨政領導人;1941年斯洛伐克加入了納粹聯盟並向 蘇聯宣戰;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和匈牙利、羅馬尼亞以及保加利亞都打過仗,盡管 蘇聯和保加利亞對陣時沒有放過一槍。
再往東看,蘇聯和伊朗之間並沒有開過戰,但是與英國一起曾經在1914年佔領過它; 與下一個鄰國阿富汗似乎並未打過仗,但在1979年到1988年期間蘇聯在其領土上採取過 不少軍事行動;中國在1901年「義和團」短暫的起義期間曾與沙皇俄國打過仗;1929年 蘇聯和中國在遠東鐵路問題上又發生沖突。40年之後的1969年在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再 次大動干戈;蘇聯和朝鮮之間倒是從未有過齟齬,僅僅是在1950—1953年間在它的領土 上與美國人打過一仗;和日本之間則是沖突不斷;1904—1905年的俄日戰爭,1938年在 哈桑湖上再次交手,1939年在哈拉哈河開仗;1945年在滿洲里又一次打仗;……。總之 ,俄羅斯與鄰國幾乎都是不打不成交。在20世紀的對外戰爭中俄蘇共損失了950多萬人 。(註:資料來源:[俄]《事實與論據報》2002年6月,第26期。)
由於這些歷史原因,一些西方人毫不掩飾地說:「我們只能把俄國人的過去看作是一 條色彩深重、血污斑斑、亂七八糟的掛毯,在它的圖案中,成功與失敗、勝利與慘敗、 佔領者的勝利與流血割地的痛楚,錯雜地交織在一起……這些事實使俄國人不會相信世 界的政治秩序在本質上是大慈大悲的,而是認為沖突是家常便飯,秩序是不穩定的。」 (註:轉引自馮玉軍:「西方為何排斥俄羅斯」,載《環球時報》2002年8月29日。)
西方對俄羅斯的恐懼在二戰後達到頂點,喬治·凱南強調「不能靠零零星星的舉措而 只能靠睿智的長期政策對蘇聯予以有效反擊。」(註:轉引自馮玉軍:「西方為何排斥 俄羅斯」,載《環球時報》2002年8月29日。)丘吉爾的「富爾敦演說」,所謂「杜魯門 主義」,乃至冷戰的爆發,可以說,都是懼怕俄羅斯的產物。由此西方得出的結論是: 對俄羅斯必須採取遏制的政策。
西方對斯拉夫文明的歧視和對俄羅斯崛起的恐懼感,決定了他們必然要採取遏制政策 來對待俄羅斯。基辛格絲毫沒有掩飾這種情感:「俄羅斯是一支龐大可怕的力量——神 聖而深具侵略野心,令人生畏,必須以合作或對抗來加以遏制。」即使是在冷戰結束, 蘇聯解體之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這種擔憂也沒有消失。基辛格甚至建議美國要警惕 俄羅斯這一「式微中的帝國企圖在周邊國家鄰國重振權勢雄風」的野心。布熱津斯基則 大肆宣揚應當促進一個「民族和民主的俄羅斯」的出現,以消除對西方的「威脅」。而 其必要和公開的條件是:第一,俄羅斯要「明確、公開地拋棄俄帝國的過去,也就是接 受在前蘇聯范圍內已形成氣候的地緣政治多元性」;第二,俄要「對擴大的歐洲與美國 政治和安全關系不表示異議」,無權把「想加入跨大西洋共同體的歐洲民主國家排除在 外。」(註:轉引自馮玉軍:「西方為何排斥俄羅斯」,載《環球時報》2002年8月29日 。)
既使在冷戰結束後的今天,對俄羅斯的這種擔心仍然難以消除。不久前丹麥一位研究 俄羅斯問題的學者坦陳說:「冷戰時我們非常擔心蘇聯人,因為他們有華約,丹麥與蘇 聯只有一海之隔。冷戰結束了,我們還是擔心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的軍力全球第二。今 後俄羅斯走向何方,我們心中沒底。」一位前東歐國家的外交官說得更加直截了當:「 讓我們完全相信俄羅斯人恐怕還需要時間。」(註:南北:「歐俄互相不滿意」,載《 環球時報》2004年2月27日。)
3.難關之三:俄羅斯文化自身的矛盾性
俄羅斯社會發展的這種矛盾性早在彼得大帝時代就明顯地表露出來。彼得一世的改革 既是俄羅斯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同時也是分化最嚴重的時期。 開頭只是表現為宗教信仰上的分歧,後來逐步擴大到社會生活的其它領域並成為俄羅斯 社會發展的鮮明特點。俄國作家弗羅洛夫斯基曾經這樣描述道:「打從一個金屬的騎士 催馬沖向涅瓦河邊的芬蘭花崗石上那個不尋常的時刻起,俄羅斯就分化成兩半了,國家 的命運也分化成兩半。俄羅斯一直充滿了痛苦和悲傷。俄羅斯就像這匹烈馬,在黑暗中 空提起兩只前腿,兩只後蹄卻緊緊地抓住了花崗石的地基。」(註:)有一位學 者把這種欲行又止的俄羅斯解讀為矛盾的兩難抉擇。因為它既想學習西方,同時更想征 服西方,超越西方。
這種矛盾性通過它的雙頭鷹國徽也可以表現出來——顧左右不知所以。如果說,俄羅 斯的雙頭鷹國徽表示的是俄羅斯雄居歐亞大陸的地理特徵,或者是表示俄羅斯同時兼顧 東方和西方的全方位外交戰略的話,那麼,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把雙頭鷹解讀為左顧右 盼不知所以似乎也是恰如其分的。因為「在俄羅斯的歷史過程中有十分明顯的區別於西 歐各國歷史過程並使人想起偉大的東方專制制度的特點」,(註:[俄]德拉奇:「俄國 的文化學理論」,載《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7年第12期。)所以,俄羅斯幾 百年來一直「彷彿在東方和西方之間搖擺」不定,同時兼容了國家制度和無政府主義— —專制政治和自由性、殘忍和善良、尋神和咄咄逼人的無神論這一「高度兩極化的民族 」(註:[俄]別爾嘉耶夫:《俄羅斯思想》,三聯書店,1995年8月,第198頁。)特點, 使世界歷史的兩大主流——東方和西方在俄國發生沖撞和互動,由此派生出來的俄羅斯 文化產生出巨大的矛盾性和復雜性,從而具有了既不是純歐洲的,但也不是亞洲的,而 是結合了兩個世界的俄羅斯文化,是「巨大的東方—西方」。(註:[俄]德拉奇:「俄 國的文化學理論」,載《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7年第12期。)十年前俄羅斯 發生文明和文化的失落,除了國家解體等其他原因以外,俄羅斯文化的這種矛盾性也是 其中的原因之一。歐亞主義其實也是俄羅斯文化矛盾性的一種反映。
綜上所述,盡管回歸西方是俄羅斯主觀上強烈嚮往的夙願,但俄羅斯文明的特質和西 方文化對俄羅斯文明的歧視只能使俄羅斯處於一種「東西兩難」的境地,東方和西方這 兩種因素在俄羅斯的精神中還將長久相互角力。因此,回歸歐洲對於俄羅斯而言,將是 一條十分漫長的道路,也許永遠只是一個夢。

『叄』 俄羅斯的風土人情是怎麼樣的

1、俄羅斯人是非常注重禮儀的,比如:見面他們通常是用握手來表達的,但是如果帶了手套的話,在握手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先把手套脫下,這一點是非常重要。

俄羅斯的禮儀習俗中從很多方面都能看出對女性的尊重,比如:如果到俄羅斯當地的居民家中做客的時候,應先向女主人問好,然後才是向男主人及其他人問好。而且,男士如果要想吸煙的話,也要先徵求女士的意見。

2、俄羅斯人對自己的儀表以及服飾也是非常注重的。在俄羅斯的民間,結過婚的婦女必須要戴以白色為主的頭巾,而沒有結婚的姑娘大都喜歡戴一頂漂亮的帽子。

在城市中生活的俄羅斯人都是穿西裝、套裙。但要去拜訪俄羅斯人的時候,進門後為了表達禮貌我們應該自覺的摘下墨鏡,脫下帽子、手套以及外套。

簡介

俄羅斯人對酒懷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女士們一般喜歡喝香檳酒和果酒,而伏特加則是男士們的至愛。俄羅斯人喜歡喝純粹的白酒,並喜歡大杯大杯地豪飲下去。這是他們豪爽浪漫、不拘小節性格的反映。

俄羅斯有用麵包和鹽迎接貴客的習慣。一進酒店,就見兩個象從童話里走出來的盛裝俄羅斯姑娘款款走上前,她們親切地行禮,然後遞給你一塊圓麵包,麵包上邊放著一個小鹽缸。您撕下一小塊麵包,沾上鹽吃了。用麵包和鹽接待客人,是因為鹽在歷史上是很昂貴的,沿襲至今,表示對貴客的友好和尊重。

『肆』 論述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

自從俄羅斯以大國身份介入歐洲事務以來,一個反復出現的現象是:每一次俄羅斯與歐洲國家關系的重大調整,幾乎都導致了國際體系的重新構建。

19世紀初,俄與法、英、奧、普等國敵友關系的變換,導致拿破崙帝國垮台和維也納體系的確立;19世紀晚期,俄德關系蛻變、俄轉而接近英、法,在列強關系變幻的背景下,釀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二戰中蘇聯參加反法西斯聯盟更是成為二戰勝利和雅爾塔體系確立的關鍵因素;而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主動放棄與西方對抗,乃是國際社會進入後冷戰歷史階段的決定性前提。

事過境遷,歷史上由於俄歐關系變化所導致的國際格局更替不會再簡單地重演。但是,俄歐關系中合作與抗拒兩重性的交互作用,使得這對雙邊關系依然深刻作用於後冷戰時期世界秩序的重塑。

西方文明處於總體衰落但遠非終結的歷史階段,對民族國家和後民族國家的不同認同,地緣政治因素重上前台——這是影響當下俄歐關系的重要背景特徵。

(4)如何認識俄羅斯的歐洲情節擴展閱讀:

從俄羅斯的視角來看,普京在總統大選中的高票當選,聚斂了人氣,可以預料俄羅斯在未來內政外交中必有一番新的構想和作為。雖然俄國內經濟狀況還遠待改進,但這恰恰是俄歐合作的理由而不是阻力。

最近俄羅斯高官蘇爾科夫有關「百年孤獨」的文章,透露出俄羅斯精英的深層心態,表達出多年與東西方交往而無法得到應有承認的悲涼之感。但是,這篇文章更多地還是展現出俄羅斯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同時爭取與各方合作的態度走一條自己道路的信念。

由卡拉加諾夫提出,被普京所接受的「大歐亞夥伴關系」理念雖然主要側重於面向周邊和亞洲,但也對發展與歐洲關系寄予厚望。

在這樣的總體背景下,有理由期待俄歐關系能夠在未來的某一時刻逐漸走出困境,或許三四年之後才能達到合作強於紛爭的狀態,但這毫無疑問將是一個相當艱難而充滿變數的過程。

『伍』 怎麼看待俄羅斯和歐洲的關系

歐洲對俄羅斯充滿懷疑和恐懼。
因為歐洲被兩次世界大戰弄怕了,俄羅斯的好戰行為,給歐洲帶來的是恐懼。

『陸』 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有怎麼樣的新特點

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無論從歷史還從現在來看,都不是很融洽。因為俄羅斯歷來都不被認為是正統的歐洲國家。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考察歐洲對俄羅斯的影響似乎有悖常理,因為俄羅斯畢竟是歐洲的一部分,而且俄羅斯人也是歐洲的一個民族但是,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俄羅斯位於歐洲的邊緣,由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一大塊緩沖地帶構成——俄羅斯人的歷史經歷完全不同於歐洲人,從而他們所發展起來的文化也相應的有很大不同。因此,一代代俄羅斯思想家都受到了民族方向和民族目標之一基本問題的折磨。」
「俄羅斯同西方的關系通常一直都被動的接受的關系。只是過去的一個半世紀里俄羅斯才能報答西方:先是報以俄羅斯偉大的作家和作曲家的作品,隨後又報以布爾什維克革命所產生的推動社會進步的手段。但是在20世紀以前,歐洲對俄羅斯的影響要比俄羅斯對歐洲的影響大得多,而且這種影響一直是俄羅斯方戰中的一個主要因素。」
古代俄羅斯在歷史上一直處於異族統治和分裂狀態,其中有蒙古和韃靼入侵和統治。雖然處於這種狀態,但其權力中心卻一直處於東方,並且由於地理上的因素,實質上與正統的歐洲處於隔絕的狀態。因此歐洲的外交家一致認為俄羅斯是「野蠻部落」。如果不是由於歐洲面臨宗教改革的浪潮,可能早就對這個與外界隔絕、閉目塞聽的莫斯科遺忘。另外俄羅斯人也把歐洲看作一塊神秘莫測和不屑一顧的土地。
「兩個決定性的時間合起來孤立了俄羅斯。一件是公元990年前後弗拉基米爾大公決定接受基督教的拜占庭東正教,而不接受羅馬天主教。」「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俄羅斯成為東正教唯一獨立的堡壘。這些事件使得俄羅斯人變得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自我孤立,他們對正在改變歐洲其餘地區的偉大變革不屑一顧」。「切斷俄羅斯與西方聯系的另一件事是1237年蒙古人的入侵。」「蒙古人還給俄羅斯社會留下了他們自己的印記,」「在俄羅斯人於15世紀擺脫蒙古人同時出現的俄羅斯文明完全不同於西歐的文明。」

『柒』 西方人是怎麼看俄羅斯的俄羅斯人是歐洲人嗎

西方人,尤其是西歐人,看待俄羅斯大都是不怎麼友好的,其評價基本上都和石油、粗魯、封閉、腐敗、危險等負面詞彙有關。如一位英國記者就說,俄羅斯是一個擁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的暴徒。當然,暴徒是重點。試問,負面評價都給了,怎麼還會承認你是歐洲人呢?

『捌』 為什麼說俄羅斯傳統上是個歐洲國家

一、俄羅斯是歐洲國家的原因:
俄羅斯地跨兩洲,占據歐洲的東部和亞洲的北部、中部,面積2,24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5%,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在俄羅斯的領土中,亞洲部分約佔四分之三,但它是世界上公認的歐洲國家,其主要原因是:
(1)其歐洲部分是俄羅斯興起的核心,從公元九世紀它作為國家出現以來,這里一直是俄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它向外擴張的大本營;
(2)十月革命勝利後,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蘇聯的生產力布局盡管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亞洲部分出現了一系列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和新的工業中心,但歐洲部分的傳統核心地位並沒有改變,至今仍然是俄羅斯經營的重點;
(3)歐洲部分是俄羅斯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它擁有全國四分之三的人口、工農業總產值和交通線路,消耗全國五分之四的能源等;
(4)首都莫斯科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中心。因此,無論從歷史、地理或者文化現狀來看,俄羅斯都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國家,而不是亞洲國家。這一點已被世界所公認。
二、簡介: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聯邦或俄羅斯,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以俄羅斯人為主體民族,由193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俄羅斯人占總人口的81%。

『玖』 俄羅斯為什麼屬於歐洲

首都莫斯科在歐洲

閱讀全文

與如何認識俄羅斯的歐洲情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8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1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4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7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6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6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9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4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2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5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4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6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6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7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9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9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1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7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