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的金矿主要分布在哪里

澳大利亚的金矿主要分布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9-28 19:22:26

Ⅰ 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Olympic Dam) 铜-铀-金矿床

奥林匹克坝矿床发现于 1975 年。根据已披露材料,矿床拥有至少 3200 万吨铜、120万吨铀和 1200 吨金。矿石总储量达 20 亿吨,而且还可能继续扩大。实际上它除了铜、铀、金矿床以外,还含有大量稀土和铁,还有银、钴也可以综合回收。正是由于这个聚集了多种成矿元素的庞然大物和另外一个加拿大超大型金矿床在很短一段时间内的发现极大地引发了人们对超大型矿床寻找和研究的关注。

奥林匹克坝矿床位于南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北北西约 650 km 的安达莫卡草原内。矿床所在地属于南澳的斯图尔特陆棚与阿德雷德地槽的分界线附近,其间有南北向的托仑斯断裂带把它们分开,矿床分布在断裂带附近并属于斯图尔特陆棚区的范围内 ( 图 10-8) 。陆棚区内的地层包括产状近水平、厚度350 m 的寒武系、上古生界沉积岩及其覆盖之下由中元古界及更古老的变形花岗岩、变质岩组成的克拉通基底岩系,其年代不老于1580 Ma。奥林匹克坝矿床是产在基底岩石中的盲矿。

矿床实际上是产在一个巨大的角砾杂岩体内 ( 图 10-9) ,角砾岩碎屑有单矿物的,有多矿物集合体的,成分主要为花岗岩质的、赤铁矿的、火山岩的和长石砂岩的。矿化富集部分主要分布在一个由断裂围限的地堑内,延长方向为 NW 向,长度超过 17 km,宽度大于 4 km ( 图 10-10) ,钻孔已打到 1000 m 深度,尚未穿透角砾岩的底界。矿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层控型,另一种是贯入型或脉型。层控型矿体产状较平缓,解释为早先断陷盆地内的沉积物中心部分可能因塌陷下降到较低部位保存下来的。脉型矿化稍晚些,是沿角砾岩筒周边断裂形成的,倾向有陡有缓,显示向岩筒中央倾斜。矿体总体形态应为两种矿化形式的复杂组合体,是在较长时间内多次形成和改造的结果 ( 图 10-10) 。层控型包括重要的铜、铀、金、稀土矿化。层控型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分布广,在构造穹隆顶部厚度达到 305 m。层控型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矿化产于三个富赤铁矿的角砾岩段内。辉铜矿-斑铜矿矿化形成较晚,以交错脉和不规则透镜状产出。矿石中铀矿物有沥青铀矿、铀石,多与硫化物、赤铁矿、萤石、绢云母密切共生,少见钛铀矿。稀土矿物为氟碳铈矿和氟铝铈矿,也与绢云母赤铁矿共生,分布在铜铀矿化的角砾岩胶结物中。自然金与铜硫化物共生,在层控型矿化中含量低,在辉铜矿斑铜矿脉状矿化中以细粒包裹在硫化物赤铁矿及胶结物中。脉状矿化还有萤石重晶石菱铁矿脉、萤石脉、重晶石脉及产于花岗岩角砾中的赤铁矿细脉。这个矿床矿石品位 Cu 为 1. 6%、U2O3为 0. 06%、Au 为 0. 6 g/t。

图10-8 奥林匹克坝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 转引自 《国外地质》,1993,本书简化)

图10-9 通过奥林匹克坝矿体的地质剖面( 转引自 《国外地质》,1993,本书简化)

角砾岩的成因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开始认为是沉积成因的角砾岩,曾把地堑内的角砾岩划分为上下两个组和岩石成分矿化蚀变不同的八个段的层序,并依据岩性段的空间分布确定角砾岩体内上述层序曾发生过上拱和塌陷。随后的研究提出了角砾岩是多种作用的产物,包括岩浆蒸气和热液爆发、与断裂有关的扩容和碎裂以及沉积和化学溶解引起的崩落。有人归结其发展过程包括: ① 1590 Ma 花岗岩侵位后遭受抬升和剥蚀; ② 1590 ~1400 Ma 期间张性断裂活动引起的喷发、岩墙的侵位和热液作用,火山碎屑则保存在断陷盆地内; ③大约在 1400 Ma,沿张性断裂热液上涌形成奥林匹克坝角砾岩和伴生的铜-铀-金矿床。总之,奥林匹克坝有关的角砾岩主体最可能是陆棚环境中的泥石流、泥流、火山泥流和岩崩作用沿活动断裂边缘沉积而成,但也不排除有水热引爆的产物。各种金属元素和硫化物集中在富含赤铁矿的岩石中也表明层控型矿化是在高能环境中产生的。早期的层控型矿化可能是同生或准同生的,沉积了赤铁矿、铜铁硫化物、铀和稀土矿物,萤石和重晶石是与岩浆作用有关热流体的产物。较晚形成的辉铜矿斑铜矿和金矿化及共生的铀稀土矿化可能是在早期矿化即将结束的时候形成的。与此同时形成的还有萤石、重晶石、菱铁矿和赤铁矿脉。近期研究中,也倾向于双流体模式,即认为流体的混合导致硫化物、磁铁矿、赤铁矿等的形成。迁移 Cu、U、Au 和大量 S 的是地下水,而带来大部分 Fe、F、Ba及 CO2的是深源偏还原流体。也有人认为内生成因流体提供了 Fe、Cu、U 的初步富集,而导致 Cu、U 矿化叠加最终成矿的是与角砾岩上隆、顶蚀及表层风化的结果。

图10-10 奥林匹克坝矿床、重力和磁力等值线分布、矿化范围及 1982 年以前钻孔见矿情况( 转引自裴荣富等,1998,本书简化)

关于奥林匹克坝矿床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的主要特点,涂光炽也指出: ①矿床内层控型和贯入型两种矿化共存,表明同生成矿作用和后生成矿作用都十分显着,同生成矿的层控矿化中除同生沉积作用外,改造成矿也有一定意义; 贯入型矿化应是在层控矿化基础上稍晚发生的。②矿化所在的角砾岩是受断裂控制的产物,但它已经过一定的移位成为沉积角砾岩,此种角砾岩形成时的沉积作用很可能是干旱气候下受活动断层影响产生快速堆积的的泥石流,代表剧烈的高能环境; 但由于沉积速率快,可能也导致局部还原环境的出现。③大量赤铁矿和大量硫化物共生,是基本同时形成的,有时表现有韵律性和顺序性,说明了当时环境下二氧化铁的氧化与硫酸盐的还原、低价铁的氧化与六价铀的还原都能大致同时发生。④矿石中 Fe、REE、Cu、U、Au、F、Ba 等元素的高含量在其他矿床中少见,但白云鄂博矿床中有部分相似元素的矿化出现,说明这些元素富集成矿在早元古代出现应有时控意义。

从奥林匹克坝地区花岗岩、火山岩及蚀变矿物与沥青铀矿取样用各种方法测得集中在1590 ~ 1400 Ma 的年龄数据,说明花岗岩侵入、结晶、角砾化与矿化蚀变之间的时间间隔都较小,也说明花岗岩可能是高位侵入产物,因而会发生接近地表环境的角砾岩化和成矿作用。前面所讨论的成矿作用和成矿环境特点正是这种背景条件的体现。

奥林匹克坝矿床的勘查是从预测元古代地层中的层状铜矿开始的,根据本区情况选择了可能提供铜源的蚀变玄武岩为标志,在没有任何显示、有数百米厚度沉积层覆盖的地区开展了重力和磁力测量,随后在异常分析基础上进行钻探,在第一批钻孔中即有两个孔见矿,开始揭开了矿床的真面貌。尽管引起异常的原因和所见的矿床类型与预测都不尽相同,但无论就理论模式运用、方法选择、特别是在 3 ~4 年中坚持工作,不断认识和应对新情况,都表明这次勘查工作是十分成功的。

Ⅱ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有什么好处

相对集中,方便开采,运输便利,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有利于矿产的海陆运输和出口。

澳大利亚主要矿产资源有煤(东南沿海)、铁(西部)、铝土矿(东北部)。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储量35%。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

(2)澳大利亚的金矿主要分布在哪里扩展阅读

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

已探明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蕴藏量:铝矾土约31亿吨,铁矿砂153亿吨,烟煤5110亿吨,褐煤4110亿吨,铅1720万吨,镍900万吨,银40600吨,钽18000吨,锌3400万吨,铀61万吨,黄金4404吨。澳原油储量2400亿公升,天然气储量13600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量1740亿公升。

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的20%,天然森林面积约1.55亿公顷(2/3为桉树),用材林面积122万公顷。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Ⅲ 澳大利亚金矿

澳大利亚金矿勘查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取得了突出成果。20年里发现8000吨金,90年代新发现了一些重要金矿床。最近几年金矿勘查仍在积极进行,项目多,也有不少发现。工作最多的是在西澳太古宙耶尔冈地块,卡尔古利、沃拉顿、里奥诺腊、杨达尔、散德斯通、南克罗斯、维卢纳附近仍不断有绿岩带金矿发现。卡尔古利金矿田自1897年发现以来已采出5000万盎司以上的黄金,早期生产在1903年达到高峰。50年代在高品位井采矿资源枯竭后生产几乎停息。随着金价上涨,80年代矿区复活,这时主要是合理化的大规模露采和先进的选矿技术的生产应用。在卡尔古利沿着“金英里”以前井采的一些矿床建成了“超大金坑”露采矿山。1989年开始开采,采坑最终长要达3.8公里,宽1.35公里,深逾500米。2004年该矿山产金27.6吨,还有剩余储量约1040万盎司(金品位2.2克/吨),至少可采13年。此外还有大量金资源。卡尔古利区金已采至深达1220米处,采的是“金英里”粗玄岩中的高品位矿体和旁侧的浸染状矿化。卡尔古利东南卡姆巴尔达附近St Ives矿山通过最近两三年勘查,导致发现200万盎司金。2004年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拟开发大的低品位资源。卡尔古利附近Kunanalling矿地的Picante探区钻探发现了新的金矿带,4孔结果见矿2~24米,含金4.1~13.6克/吨。在散德斯通绿岩带东南角默奇逊矿田新发现了Lord Henry和Lord Nelson矿床,已有金资源约32万盎司。在一些老采坑底下、深部、旁侧也在钻探。如在里奥诺腊附近的Gwalia Deep项目,目前已有推测资源720万吨,含金7.4克/吨。其北约35公里的Tarmoola现露采坑西侧,要进行4万米钻探更好圈定花岗岩中金矿化(目前资源为5590万吨,含金1.2克/吨)。维卢纳金矿项目2004年初还幸运地偶然发现了Calais富矿体。维卢纳矿山已开采100多年,采出440万盎司金。矿山有些大而分散的矿体,包括2个3.5公里长的大矿体,各有100万盎司金。多年来有一种假设,认为东部断层带不可能有金矿体,所以一直未真正钻探。2003年才收购此矿山的公司,在钻探时偶然发现该带一富矿体(18米,含26.9克/吨金),现已打到一2公里长矿体,资源可达50万盎司。公司计划该项目金资源要从现有100万盎司增至400万盎司。南克罗斯绿岩带的Nevoria金矿属矽卡岩型,实际包含20多个金矿山(金资源分别有2~41吨),1887~2001年累计产金超过260吨。矿床特征是有高温脉石(富辉石、角闪石和磁黄铁矿),与该克拉通其他地方的含黄铁矿碳酸盐-黑云母、绢云母矿体明显不同,为变质后与花岗岩-伟晶岩侵入体有空间关系的矽卡岩金矿。西澳大利亚黑德兰港东南400多公里的特尔弗(Telfer)大金矿床项目建设在进行。金(铜)矿化产在元古宙变质粉砂岩、砂岩及白云质大理岩中,呈层状、网状和脉状(含石英硫化物脉),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黄铜矿。主穹窿构造中的矿化已查明至1.3公里深,西穹窿深至600米。至2003年6月底露采区有确定资源1.7亿吨,含金1.3克/吨、铜0.17%;包括井采资源和卫星矿床在内的推定资源有2.5亿吨,含金1.9克/吨、铜0.2%;还有推测资源1.1亿吨,含金1.2克/吨、铜0.15%。总共有2660万盎司(827吨)金、96万吨铜,矿山寿命20年。该矿床原已知存在,主要矿量是在1998年发现的(近1800万盎司金)。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西北历史悠久的本迪戈矿区,奥陶-泥盆纪浊积岩型金矿开采几十年后于20世纪50年代关闭。80年代起重新评价。据2004年报道,新本迪戈项目已有资源3360万吨,可年采160万吨矿石,准备2005年底投产,入选品位12克/吨,可采收金1270万盎司以上。墨尔本西面的东巴拉腊特项目现也有310万吨推测资源,含金11克/吨。该州中部Perseverance租地的Fosterville金矿山现有储量700万吨,含金4.5克/吨;资源2070万吨,含金3.7克/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奥兰治附近的卡迪亚Cadia地区,在1851年前已有铜、铁、金矿开采,包括大、小卡迪亚矽卡岩铁铜金矿床,以及在斑岩体周边的高品位脉中采少量金,断续进入到20世纪。该区的斑岩金铜矿远景是90年代初以来才充分认识的。二战以后一些公司就在此区勘查,但收效不大。90年代初Newcrest公司的勘查最初也集中在大卡迪亚矿床,在发现于一微弱钾长石化二长岩侵入体中的石英脉伴生的金铜矿化后,很快转至卡迪亚山。于1991~1992年发现了大型的卡迪亚山斑岩型金铜矿化。矿化产在石英二长斑岩中,主要为席状脉,有矿石3.52亿吨,金平均0.63克/吨,含铜0.16%。1992~1993年发现了卡迪亚坑斑岩型矿床。1994年在卡迪亚山矿山旁断层东侧较深处发现了卡迪亚东大型矿床。沿北西向矿化带继续勘查导致在1996年又发现了大型的卡迪亚远东矿床和里奇韦矿床(我们在过去曾对里奇韦矿床的发现做过专门介绍),围岩均为古生代(晚奥陶—早志留世)石英二长斑岩及相邻的火山岩。矿化为脉系、网脉和浸染状矿化。在高品位带,自然金、黄铜矿和斑铜矿是主要矿石矿物。卡迪亚东和卡迪亚远东矿床经最近几年继续勘查,资源翻番,合计有推定的井采资源2亿吨,含金1.1克/吨、铜0.37%;推测资源9000万吨,含金0.85克/吨、铜0.33%;另有可露采的推测资源3亿吨,含金0.46克/吨、铜0.37%。此两矿床总资源有金435吨、铜210万吨。此外,巴里克公司在新南威尔士州的Cowal湖项目(主要是E42矿床),2002年有储量5640万吨,含金1.52克/吨(86吨)。在该州北部的Tooloom矿地的Phoenix项目,进一步钻探证实发现一新区中的露头矿。金矿化产在角砾岩筒内,激发极化测量表明岩筒为一大系统的一部分。所列4孔结果钻到42~63米矿化段,含金1.28~1.58克/吨,并且认为“在澳大利亚所有露头矿床都已发现”的观点是不可接受的。

Ⅳ 澳大利亚基兹顿金矿床

1.地质背景

基兹顿(Kidston)金矿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北部低山绵延起伏的地区,在汤斯维尔城西北260km处。该矿床产在石炭纪岩浆热液角砾岩筒中,横跨前寒武纪变质岩和侵入岩接触带。流纹岩岩墙有角砾化前的,也有角砾化后的。复合的流纹斑岩岩株含斑岩型钼矿,被角砾岩筒切穿,但在深部主要产在岩筒的旁边。岩筒含流纹岩和围岩碎屑,地表面积1300×900m2(图13-10),向下延伸至少500m。

金矿在岩筒边缘周围最为发育,尤其是在南端和北端(图13-10),产在角砾岩基质以及岩筒中和岩筒外沿的同心的、被石英充填的席状裂隙中。金矿带及与其伴生的席状裂隙在浅部变平,呈茶盘状。金与黄铁矿、磁黄铁矿和少量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毒砂和辉铋矿共生,与绢云母-碳酸盐蚀变相伴。早期的蚀变-矿化作用,包括钾硅酸盐蚀变,也很明显,但大部分被金矿形成阶段的蚀变掩盖。表生氧化作用下延的深度约25m。

图13-10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基兹顿金矿床的老窿、平硐、早期岩心钻孔和矿体的平面图

(引自R.W.Lewis,1990)

20世纪早期进行的开采和勘查工作表明,主要资源集中在西南部,即角砾岩筒的威斯山部分。埃尔德里奇矿体是新发现的

基兹顿矿床的产量加储量共计9400万t,平均品位为 Au 1.48×10-6,即含金139t。

2.勘查与发现

基兹顿区的采金记录始自1907年晚期。此后3年,从流经角砾岩筒的三个冲沟中共采集砂金约20000盎司(0.622t)。后来开始注意到岩筒边缘周围被石英充填的席状裂隙,从1915年到1921年挖了许多浅坑(图13-10)开采。到1949年停产为止,一共开采了大约20.09万t矿石,平均品位为Au 6.5×10-6

1910年,一位政府助理地质师发现基兹顿区有可以大规模露采的潜力,但直到澳大利亚金矿公司在30年代初对老窿和三个新建的平硐进行刻槽取样前并没有进行评价。当时估算的可能资源量为1000万t,平均品位为Au 3×10-6

直至1965年安纳康达公司购买这块矿地前,实际上无人开采。1965~1967年,安纳康达公司进行了地质填图、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取样和土壤取样、航空和地面磁测/放射性测量、VLF(甚低频)电磁测量及梯度排列和偶极-偶极排列激发极化测量。结果显示,角砾岩筒造成河流沉积物和土壤中的贵金属和贱金属异常,也造成不同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异常。后来打了14个岩心钻孔,其中11个是在威斯山地区的一些地点打的,之所以在这些地点打岩心钻孔,是因为这些地点有1934年得到的有利的地下取样结果。安纳康达公司的工作确定了基兹顿金矿是与古生代流纹岩侵入活动有关的角砾岩筒的一部分,但结论却说,可露采的概略资源量仅为280万t(品位为Au 3.77×10-6),是无经济价值的。安纳康达公司于1967年放弃了矿地购买权,但于1974~1977年又购买了这块矿地,并在这段期间进行了进一步的地面勘查,对早期的钻探结果进行了重新评价。虽说暂定的资源量增至400万t(品位为Au 3.4×10-6),而且认识到威斯山还有潜力,但以当时的金价看,基兹顿矿地仍没有经济价值。

20世纪70年代早期,普莱瑟公司开始对基兹顿矿地感兴趣,但并没接受安纳康达公司主张同它联营的出价,因为当时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的外国公司之间联营的投资政策没有吸引力。因此,普莱瑟公司一直等到1978年才购买了这块矿地,并着手执行地质填图和岩心钻探计划。以前挖的浅井、平硐和钻孔清楚地表明金矿沿威斯山上的岩筒边缘最为发育,因此无需再进行物化探工作。于是在威斯山地区打了17个钻孔(总进尺5109m),钻孔布置与安纳康达公司一样,有倾斜式的,也有辐射式的,结果扩大了金的资源量,同时也证实安纳康达公司打的钻孔求出的金品位是连续的。1979年中期,共求出金矿石资源量为2500万t(品位为Au 2.3×10-6),其中包括品位较高(Au 3.4×10-6)的矿石1100万t,如果金价上涨,显然值得做进一步工作。

后来又制定了一项大计划,一直执行到1980年底。除在岩筒北缘周围进行地面和地下更详细的地形和地质填图,打螺旋钻和用挖土机挖探槽外,还打了岩心钻。1981年完成了得到肯定的可行性研究,但法律要求将项目中的外国股权降到55%这点很难做到,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澳大利亚普遍认为像这样低品位的金矿只有美国能进行商业开发。于是决定先开采品位较高的氧化矿石,进一步圈定氧化带。到1983年底,共打了145个岩心钻孔(总进尺22000m),水平间距约50m。到1984年底,当地投资者纷至沓来,最后决定用露天开采,用氧化处理。1985年初开始建设矿山。

自从开采以来,又打了530个钻孔,总进尺130000m,结果使可采矿石储量大增,到1994年底,从3700万t(Au 1.86×10-6)增至9400万t(Au 1.48×10-6)。储量最后一次大的增长是在1994年初,即在发现了埃尔德里奇矿体(储量2800万t,金品位1.25×10-6)时宣布的。这个矿体由位于岩筒东北部一个大断块周围下面150m处的5个连在一起的扁豆体组成(图13-10)。这次发现是由于认识到高品位的金矿多产在席状石英脉的“膝折处”。

3.小结

基兹顿露采矿山是在首次认识到它有巨大的潜力后约73年开发的。这个事实说明并不是什么创新的地质思想使矿地变为矿山。反之,基兹顿矿地成为一个成功的矿山,是因为当时世界市场的金价上涨,加之具备了开发大吨位低品位矿石所需要的工程技术和经验。

然而,虽说基兹顿角砾岩型矿床经过了漫长的勘查史,但有决定性意义的埃尔德里奇矿体只是在1994年,即在普莱瑟和基兹顿金矿公司勘查和开采了16年后才发现的。

基兹顿矿地的早期开采和后来的勘查活动导致可靠地圈出威斯山矿化带,这意味着虽然物化探在勘查史上未起到突出的作用,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基兹顿矿地是有效的。

从确定了基兹顿矿地有大吨位低品位矿石到矿山投产只用了5年时间,而矿山建设本身只用了1年时间。

Ⅳ 澳大利亚古努姆布拉铜金矿床

1.地质背景

古努姆布拉(Goonumbla)斑岩型铜金矿床和矿点群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南威尔士州中西部帕克斯西北28km处。矿群由4个主要矿床(E26N、E22、E27和E48)和8个矿点组成(图8-3)。该区是拉克伦褶皱带奥陶纪岛弧地体的一部分。区内分布的粗面安山质和粗面质火山岩围岩、闪长岩到二长岩侵入体及石英二长岩斑岩小岩株,全部具有橄榄玄粗岩的岩石化学特点,斑岩小岩株是主要含矿岩体。几个矿床,包括E26N、E27和E48都沿着北北西向因代沃(Endeavour)线型构造分布。

铜金矿化与富含钾长石的钾质硅酸盐蚀变有关。最高的铜和金含量往往在石英细脉型的网脉中,后者斑铜矿/黄铜矿的比值很高。在富含金的矿床(如E26 N、E22和E27)中,金和斑铜矿有紧密的联系。绢云母蚀变以叠覆型式出现,特别是断层带上。表生富集有限,部分原因是总体缺少黄铁矿。

E22和E27矿床含有可供露采的储量3180万t,Cu品位为0.7%,Au品位为0.7×10-6,Cu的边界品位为0.6%。E26N和E48含有可供地下开采储量6090万t,平均含Cu 1.6%,含Au 0.6×10-6,铜的边界品位用的是1.2%。氧化物质中还有矿石360万t,它们含Cu 1%,含Au 1.4×10-6

2.勘查与发现

19世纪末期,在帕克斯地区就已知有铜矿点,但在古努姆布拉地区并不清楚。1964~1965年,安纳康达公司进行的斑岩型铜矿勘探计划包括帕克斯地区,但在古努姆布拉的露头少,也没有找到铜矿化。在对该区矿产潜力得到有利的评价之后,吉奥佩科(Geopeko)着手对拉克伦褶皱带的古生代火山岩带进行勘探。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局出版的航磁图被用于这次勘探的区域评价。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主要的目标。最初的踏勘地质填图导致1974年发现了E7夕卡岩型铅锌矿点(图8-3),虽然它在当时被认为是代表变质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化。

E7的发现,促进了对其北部露头稀少的广阔地区的进一步工作。沿着当地许多农用道路和小道,以1km 的间隔进行螺旋钻进,获得了地质和地球化学信息。1977年初,其中一个钻孔遇到了可见的铜矿化,铜含量高达2500×10-6。在基岩打加密螺旋钻探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铜地球化学异常(E22,图8-3),同年稍晚些时候,打在异常中部的一个岩心钻孔导致发现了细脉型和浸染型的铜金矿化,矿化全长319m。至此,人们才认识到古努姆布拉矿化属于斑岩型。E22矿床共打了23个倾斜的深岩心钻孔,总进尺9030m;113个垂直反循环、空气岩心和岩心浅钻孔,总进尺4450m。E22钻孔的地质剖面揭示出氧化带中有明显的金矿化,用空气岩心钻探对矿化作了估算。

更广泛的密间距钻探,导致了其他的斑岩型铜矿的发现,例如E20、E26、E27、E28和E31(图8-3)。1979年,发现了E26N,这是古努姆布拉的矿床中最大的,评价使用了40个倾斜的深岩心钻孔(深达900m),总长25000m;23个较浅的反循环钻孔和岩心钻孔,总进尺2750m。不久,用26个倾斜的深岩心钻孔(8800m)和214个浅的垂直反循环、空气岩心和岩心钻孔(7560m)发现和评价了第三个矿床——E27。

图8-3 澳大利亚古努姆布拉地区斑岩型铜金矿床和矿点与地球化学异常关系

(引自P.S.Heitherasy等,1990)

对E22矿床进行的网格磁测,揭示出一个难以解释的磁力低异常。为此,进行了一项区域性的地面磁测,借助于螺旋岩心钻探检查了综合异常。总体来说,结果使人失望,但是钻探发现了E34探区。

基岩地球化学取样对该区的斑岩型铜矿床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勘探工具,甚至很恰当地查明绿磐岩化晕圈中的铅、锌异常。所以,大多数有远景的地区用回转风动钻孔(RAB)都可以查明新的异常,钻孔打在中心400m的范围内,深度为30~50m。这个钻探计划导致发现了E37和E22矿床(图8-3)。

1989年,完成了RAB计划,在该区的中部作了低飞航磁调查。航磁测量的要求是,120m的测线间距、70m的离地高度。用计算机辅助解释,得出了30个磁异常。其异常特征与该区已知斑岩矿床上面的特征相类似。首批重点查证对象之一是中心磁力低周围磁力高的一个异常,它位于因代沃(Endeavour)线性构造上,数值接近于RAB钻孔中的铜和金的异常值。1992年后期,用4个冲击钻孔检查了该磁异常对象及其伴随的地球化学异常,而且第一个钻孔就打到了84m的明显的斑岩型矿化,含Cu 1.0%,含Au 0.15×10-6,从而发现了 E48矿床。然而,在1992年末,一个倾斜的岩心钻孔证实头一个冲击钻孔的结果之前曾打了7个无矿冲击钻孔。钻探矿体遇到的困难是由于一个低角度的成矿后断层使它的顶部发生了移位。到1993年中,12146m的钻探终于圈定了E48矿床。

在不同时期完成了广泛的区域激发极化法测量,但是结果却是很难解释,并缺乏说服力。问题可能是导电覆盖层、基岩深度变化不定,以及矿床中硫化物含量通常比较低。

北布罗肯希尔公司(现称北布有限公司)及其20%的合伙人——沙米托莫金属矿业公司和沙米托莫公司将古努姆布拉矿床在1994年年中作为单独的金生产矿山予以投产,名为 北帕克斯(NorthParkes)工程。E22和E27矿床的露采矿山投入了运营,为E26N矿块崩落法矿山打了斜坡道和竖井,E48地下矿山正在做矿山设计。1995年末着手进行含金的铜精矿的生产。

3.小结

古努姆布拉斑岩型铜金矿床是在执行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勘探计划中发现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是20世纪70年代在澳大利亚东部优先勘探的目标。为发现头一个矿床做了长达6年的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工作,而一些新的发现直到15年之后才获得。

古努姆布拉是澳大利亚东部至今所发现的惟一有商业价值的斑岩型铜矿床,尽管矿点很多。

最有效的勘探技术是对隐伏的基岩顶部进行地球化学取样。最初采用的是螺旋钻;后来采用了回转风动钻。连续的系统勘探及该区高质量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的搜集,导致随后E26 N、E27和E48矿床的发现。这些资料与低飞航磁调查的结果相结合,对最后发现E48是有帮助的。

Ⅵ 澳大利亚维克多-迪法恩斯金矿田

1.地质背景

维克多-迪法恩斯(Victory-Difiance)金矿田位于坎姆巴尔达(Kambalda)南南东20km处(图13-17),其金矿发现和采矿历史已有近百年。19世纪90年代末期的淘金热首先在此发现了金矿,开采持续了几十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矿床地质认识的深化和勘查手段的有效应用,相继取得了一些重要发现,使得原本不大重要的金矿点发展成为西澳的主要产金地之一。

2.勘查与发现

维克多地区最初的找金者是来自位于坎姆巴尔达以北50km的卡尔古利金矿田的掘金人。卡尔古利金矿田是1893年发现的,找矿人根据该矿田富矿床的某些特征,向外扩宽,1897年在维克多地区首次发现了金,在勒夫罗伊湖的西北岸发现了红山(Red Hill)矿床。这期间主要是靠手选进行采金。

1919年在维克多以南7km处发现了艾夫斯里沃德(Ives Reward)金矿后,当时掀起了一股采矿热潮。20世纪30年代艾夫斯里沃德金矿停产后,一直到60年代,该地区的勘探和采矿活动基本上处于“沉寂”状态。

1966年西部矿业公司(WMC)发现了坎姆巴尔达大型镍矿床之后,1967~1968年掀起了找镍的热潮,坎姆巴尔达与考恩湖之间的大片地区被圈为找镍的租地。1974~1975年,随着国际市场金价的上扬,对该区的找金前景进行了初步调查,对露头和矿山巷道的地表采样和钻孔岩心的分析表明,在一些狭窄的地段有异常金含量,但在维克多老矿山巷道区进行的土壤测量并未见到明显的砷异常。故据此推断,零星分布的高值金可能局限于近地表氧化岩石之中,到深处的新鲜基岩内,金品位可能降低到无经济价值。

图13-17 坎姆巴尔达至考恩湖的位置图

(引自P.K.Willia ms,1994)

1980年初,发生了一系列不相关的事件,从而导致在维克多-迪法恩斯地区开展新一轮的金矿勘查。首先,在该地区北北西 10km处的亨特(Hunt)镍矿区硫化物矿体的底板,识别出大量的近垂向含金石英脉,并且具相当的延伸。其次,在亨特和伦农(Lunnon)镍矿采矿作业时偶然发现含金富矿脉。再就是当时金价大幅度上扬。这一系列事件的巧合使勘查人员意识到,该地区找金的潜力以往可能被低估了,应该具有前景,故做出了开展新一轮金矿勘查的决定。勘查计划最初是在老的矿山或已知矿点进行金刚石钻探,以检验是否在深部还存在矿化以及能提供控矿因素的信息。当时认为,控矿构造可能是陡倾斜的,故需要把握好钻进的角度以达到有效的勘查。

钻探首先在维克多和艾夫斯里沃德开展。在艾夫斯里沃德矿山,计划中的第4个孔在变质镁铁质岩石中打到了脉矿,4.5m见矿孔段的金品位为17.4×10-6。维克多地区的第4个钻孔也成功地见到了沉积矿体,在28.2m的矿段上金品位为6.8×10-6。这一结果令人鼓舞,由此开展了更大规模的金刚石和冲击钻探计划,钻探集中在维克多沉积矿体分布区。1980年7月至1981年3月最初的钻孔计划,在维克多圈出了300万t矿石,可露采和地下开采。

继维克多矿床发现之后,该区金矿勘查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勘查人员认识到,在勒夫罗伊湖和考恩湖之间过去找镍的租地具有找金的远景。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勘查策略。首先,对以往勘查租地根据控制金矿床分布的地质条件重新进行评估,圈出了找金的勘查租地;其次,针对金矿选择有效的勘探手段。根据在维克多矿床上方做的磁法测量试验发现,维克多矿床容于变质沉积岩中,金与黄铁矿伴生,故磁法可以有效地追踪容矿岩层。在开展了较大范围的磁测之后,在维克多矿体以西圈出了一个环形异常。1982年布钻验证该异常,发现了迪法恩斯矿体,见矿孔段的金品位为:26m的4.2×10-6和27m的5.3×10-6。迪法恩斯矿床的发现一方面促进了磁测工作的开展,从圈出的许多磁异常中验证了其中的一个强磁异常,由此又发现了北奥尔钦矿体。另一方面,对迪法恩斯矿化的钻孔取样分析表明,容矿岩石为厚层分异粒玄岩,含花斑岩和磁铁矿。根据这个认识,1985年对位于勒夫罗伊湖的一个磁异常进行了评价,地质上认为该异常起因于含磁铁矿的粒玄岩,同时又靠近NNE向的大断层,处于构造有利的环境。对该异常的验证导致发现了里文吉盲矿床。

3.小结

从以上勘查和发现历史的介绍中不难看出,维克多-迪法恩斯金矿田中一个个金矿床的发现首先归功于地质人员对该区细致的地质分析,根据金矿床分布的地质条件,制定了相应的勘查策略,其次得益于有效的勘探手段,根据维克多矿床产于变质沉积岩中,金与黄铁矿伴生,通过磁法圈出了一个又一个磁异常,这些异常的圈定为迪法恩斯矿床和里文吉矿床的最终发现奠定了基础。

Ⅶ 澳大利亚水罐山金矿床

1.地质背景

水罐山(Water Tank Hill)矿床是位于西澳大利亚磁石山(Mt.Magnet)附近希尔-50金矿区的太古宙脉状金矿床。它是利用物化探方法在西澳耶尔冈地块发现隐伏金矿床的一个典型案例。它位于条带状含铁建造内,是一个与硫化物有关的矿床。

磁石山绿岩带是一个由熔岩、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的北北东向的地带。底部岩层为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顶部为基性凝灰岩和熔岩。岩层厚度约为3km,陡倾斜,倾角超过70°。绿岩带两侧为侵入花岗岩。磁石山的岩层内有许多含铁层组合,其中金局部富集,形成许多重要的金矿床。图13-18为磁石山地区的区域地质略图。图中示出一些主要的金矿床,其中希尔-50是最大的一个金矿床。希尔-50金矿床产于以断层为界的倒转的含铁组合地块内,倾角大于70°,倾向北东。

图13-18 磁石山地区的区域地质略图

(引自F.W.LindeMan,1984)

含矿岩层为20m厚的含铁层组合,位于300m宽的含铁层组合及互层的基性凝灰岩岩系的最上部。整个含铁层组合沿走向可追踪大约17km。希尔-50含铁层组合在3km长度内含大量的金。下伏的含铁层组合亦含异常的金,但厚度要薄得多。其他的一些规模较小的金矿床也产于与希尔50相当的岩层内。

矿石主要是由磁黄铁矿、菱铁矿、白云石、燧石、磁铁矿组成的,含少量的透闪石、绿泥石和黑云母。磁黄铁矿达到了块状规模。

2.勘查与发现

西部矿业公司(WMC)于20世纪70年代初作了两项地质调查。首先是对整个澳大利亚的黄金生产进行了调查,发现太古宙是金最重要的成矿地质年代,共产黄金2100t,而希尔-50矿床当时列第5大黄金产地;其次是对默奇森(Murchison)金矿田已知的矿床、矿点和地质资料作了研究,研究表明磁石山绿岩带是一个有利的远景区,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基于上述两项预研究,WMC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进了磁石山地区。该地区已知矿山外围的勘探程度较低,故他们希望能找到像希尔-50这种类型的矿床。即矿床产于含铁建造之内,与磁性矿物有关。

由于条带状含铁层组合(BIF)往往含有大量的磁铁矿,磁测理所当然地成为WMC公司勘查的首选方法。他们采用半区域性航磁(线距800m,飞行高度90m)和摄影地质对该区的BIF进行了填图,由此大致圈出了BIF的范围。值得指出的是,BIF往往被覆盖,故磁测对圈定BIF具有其优越性。图13-19示出了BIF的分布范围。下一步的勘查集中到BIF分布区。希尔-50矿床的金往往与含铁硫化物密切伴生,电磁法是探测硫化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故WMC公司采用了普查性瞬变电磁(TEM)方法。WC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初从前苏联进口MPPO-1和MPPO-3 TEM电磁仪。经过数月的工作,TEM覆盖了较大的区域,采用200m的回线。普查性TEM测量识别出几个异常区,接着在异常区内又开展了100m或50m回线TEM、频率域激发极化(偶极-偶极排列,50m偶极距)和详细的地面磁测(线距100m,点距50m),以追踪和评价异常。图13-19示出了水罐山地区的地质和物探测量结果。图13-19A为地质略图,MMD-55为发现孔。图13-19B为详测TEM6ms的等值线图,图13-19C为详细的磁测等值线图。TEM数据反映出一明显的异常。磁测数据也显示出一椭圆形异常,长轴近500m,峰值超过背景值7000nT。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的异常源为一向西倾、倾角约为70°的磁性良导体。

图13-19 水罐山矿床的地质图(A)和物探图(B、C)

(引自F.W.Lindeman,1984)

A—地质图,MMD 55为发现孔,F为断层;B—与A图同一区域的TEM等值线图,等值线间距单位为mV/A;C—与A图同一区域的地面磁测等值线图,等值线间距单位为nT

图13-20为穿过水罐山矿体的76400 N测线地质断面图和物探剖面图。激发极化法测量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图13-20C中的视电阻率高异常与BIF有关。百分频率响应(PFE)反映出高达4.4%的异常值,其位置大体与TEM异常相一致。

图13-20 水罐山矿床76400N断面的地面

物探和地质示意图

(引自F.W.Lindeman,1984)

A—TEM数据;B—地质;C—视电阻率(Ω·m);D—百分频率响应(PFE)

在开展物探测量的同时,还做了地表岩屑采样工作。分析表明,金异常值达2×10-6。异常部位与物探异常也基本吻合。基于物探测量、解释以及地表采样结果,提出了用钻孔验证物探异常的建议。MMD55孔在BIF内打到了35.6m厚的矿层,品位为7.0×10-6,矿化与含铁硫化物有关。

需指出的是,在磁石山地区开展普查性TEM测量,圈出了若干个异常,水罐山异常是其中的一个,而其他的一些异常经验证后并不代表真正的基岩良导体。一些异常则反映了矿化。按照在水罐山使用的勘探方法组合,在该地区又圈出了几个与硫化物有关的金矿带。

3.小结

水罐山金矿床产于条带状含铁建造中,由于条带状含铁建造含有大量磁铁矿,故首选航空磁测加上航空摄影地质大致圈出了条带状含铁建造分布的范围。鉴于金与含铁硫化物紧密伴生,采用探测硫化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的瞬变电磁法识别出了异常区。在异常区内通过频率域激发极化和详细地面磁测,以追踪和评价异常。在开展物探测量的同时,还做了地表岩屑采样工作。根据物探测量、解释和地表采样结果,提出用钻探验证物探异常的建议,钻探顺利地打到了与含铁硫化物有关的矿层。这是一个采用物化探方法发现隐伏金矿床的典型案例。

Ⅷ 认真读图,说一说澳大利亚两种着名矿产的分布情况。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占地250万平方公里的西澳大利亚,那里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储量排在世界前列的有铁矿、氧化铝、黄金、镍、铀、钻石、钛铁矿、天然气等。其中氧化铝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一位,钛铁矿和镍、钻石排第二位,铁矿石产量排第三位。

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矿业和能源也成为西澳大利亚最主要的出口产业,而对华出口更是从2003年的42亿澳元增加到2007年的143亿澳元。对华出口的主要矿产品包括铁矿、氧化铝、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镍、黄金、铜、铅和盐等。其中,中国是西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氧化铝和镍出口市场。
珀斯是位于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的一个城市,拥有250万人口,只有澳大利亚商业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一半,三年来,这里的房价却上涨了一倍,超越墨尔本,成为继悉尼之后房价第二高的城市。
在最近三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来到了珀斯,开发珀斯以北西澳大利亚土地上丰富的矿产。如今,珀斯居住的居民有70%从事着与矿业有关的工作。中国企业在这里购买资源的同时,也深深地改变了当地的经济。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占地250万平方公里的西澳大利亚,那里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储量排在世界前列的有铁矿、氧化铝、黄金、镍、铀、钻石、钛铁矿、天然气等。其中氧化铝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一位,钛铁矿和镍、钻石排第二位,铁矿石产量排第三位
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或西部);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阅读全文

与澳大利亚的金矿主要分布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591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92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756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78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17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2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2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0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03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46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25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18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069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68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00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70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02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83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584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