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有哪些汉学家

澳大利亚有哪些汉学家

发布时间:2022-05-23 16:18:11

① 郑和到达过澳洲和美洲吗

由于记载郑和航海的记录都被烧了,很难说有没有发现,有这样的假说。郑和发现美洲说是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提出的一种学说,该学说称中国明代郑和船队可能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先于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2002年3月4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向世界公布了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的研究报告,3月15日,孟席斯在英国伦敦举行了首次学术报告会,向公众介绍他的新发现。当年10月、12月,孟席斯在中国南京、昆明、北京先后举行的四场学术报告会,向中国的郑和研究者和公众介绍他的研究成果。这一年的10月,孟席斯在英国出版了他的研究专着《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 孟席斯的郑和发现美洲说引起了世人关注,世界许多媒体竞相报导。郑和船队到达过美洲吗?郑和船队进行过环球航行吗?究竟是谁最先到达美洲大陆?这些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其实,在孟席斯之前,早就有人议论过这些问题,也有人论证过郑和船队在除了七下西洋到达过的亚非各地外,还曾经到达过日本和澳洲,并有考古发现。 最先提出中国人最早到达美洲的外国学者是法国汉学家歧尼,他在1761年首先提出中国人最早到达美洲。这个结论是在他研究了《梁书》中记载的僧人慧深在公元5世纪到扶桑国这一历史事实得出的。歧尼的这一观点也曾经引起当时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二个多世纪过去了,“谁最先到达美洲”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孟席斯的“郑和发现美洲说”理所当然地引起世人关注,不仅有海内外专家、学者关注孟席斯的“新发现”,纷纷发表论文,提出各自的见解,有赞同的、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质疑的,基本上形成了支持、赞同和否定、质疑两种不同观点,也有部分同意、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观点。 孟席斯郑和发现美洲说根据有: 一是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孟席斯在威尼斯发现一张绘制于1459年的地球平面图,上面绘有南非和好望角,旁边还画着一艘中国帆船。好望角是在1479年被达·伽马发现的,为此,孟席斯推断欧洲的航海图可能来自中国。郑和及队人员曾根据自己的航海经验绘制了24幅航海地图,着有《郑和航海图》及《星槎胜览》等图书。欧洲航海家正是手持郑和的航海地图进行航海探险活动。 二是在美洲加勒比海海底发现了中国古船的残骸、石锚、渔具等遗物。孟席斯运用自己掌握的关于风向和潮汐方面知识,推断出在1421年12月,郑和船队中有9艘远洋帆船在加勒比海海底沉没。而在加勒比海海底发现的古代沉船残骸及散落在海底的石块,其材质、形状与在菲律宾海域打捞起来的中国古船是一致的。这表明郑和船队的海船曾到过、并沉没在那里。 三是中国明代造船业、航海业发达,当时中国东南沿海有许多船厂能建造远洋帆船。从1405年6月起,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郑和乘坐的宝船,船长可达150米,航海性能优良,具有远航能力,能环球航行,并最先到达美洲 孟席斯的惊世之说,引起了海内外各种新闻媒体、相关学术刊物的关注,并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 有学者认为,孟席斯搜集、掌握了大量的欧洲人文献资料和考古证据,具结论具有说服力。明初国力强盛,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郑和船队阵容庞大、海船性能优良,具备远航美洲能力。而且,在中国的一些古藉上提到郑和船队曾到达“去中国绝远”的地方,这些地方有可能指的是美洲。也有学者认为,郑和船队的海船具备了到达美洲的条件,但是不是有意识去航海探险,很可能是郑和船队的一支分船队在航行中遇到风暴,被吹刮到美洲,部分海船沉没在美洲加勒比海海底。 也有学者不同意孟席斯的观点,认为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明初社会形态来看,郑和下西洋不带有航海探险的性质,也没有航海探险的要求。从现有的史料和文献资料,特别是从参于下西洋活动随员的记载来看,没有郑和船队到过美洲的明确记载。孟席斯断言郑和船队到过美洲证据不足,只能说是一种推测。 虽然,争论还在继续,尚未取得一致,但是,加文·孟席斯收集和运用了许多外国文献资料,应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知识,并应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拓宽了郑和研究的领域,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肯定和赞扬。在郑和航海图的绘制之前,中国人就把澳大利亚称为小爪哇,而马可·波罗也称之为小爪哇。即使在明初郑和绘出澳大利亚地图之前,在明初王泮1584年所绘的中国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32]中也已经绘出澳大利亚,名为小爪哇。更令人惊奇的是:《山海舆地全图》中的小爪哇和《马可·波罗游记》的描述一样,在爪哇岛以南很遥远的地方。

②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历史上比较着名的作家和文学作品有哪些

澳大利亚作家也许不如本国运动员那样出名,但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毫不逊色。从国际畅销书作者毛里斯·威斯特、科林·麦卡罗、布拉斯·科特奈,到布克奖得主彼得·加雷和国际着名诗人莱斯·摩雷,澳大利亚作家为理解和定义本国文化作出了主要贡献。

澳大利亚出了大量诗人和小说家,如亨利·劳森,A.B.(“班卓”)佩特森、A.D.霍普、克莉丝婷娜·斯黛德和女王诗歌金奖(1992年)第一位澳大利亚获得者朱蒂丝·怀特。然而直到70年代,澳大利亚仍存在作为殖民地市场的问题,那就是文学输入远远多于文学输出。

也许受帕特里克·怀特197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的鼓舞,在过去30年里澳大利亚出版界出书不断增多,至今价值超过10亿澳元,其中50%以上的书籍为澳大利亚作家所着。

在过去20年里,许多澳大利亚散文作家在国际上建立了自己的声誉,如提姆·温顿、凯特·格伦维尔、珍尼特·特纳·霍斯皮托和大卫·马洛夫等。儿童文学也很繁荣,如图画书作者-插图作家阿里森·莱斯特和巴美拉·艾伦在他们的作品里描绘了澳大利亚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地形地貌。澳大利亚作家在世界学术界亦不乏举足轻重的人物。最着名的有批评家哲迈内·格里尔、学者德尔·斯宾德和历史学家英格·克兰丁南。

作家奥杰鲁·努纳科尔和萨莉·摩根等则为非土着澳大利亚人异常清晰地描绘了土着人的生活画面。

澳大利亚电影业取得如此卓着的国际声誉,应感谢澳大利亚的作家们。仅举一例,斯皮尔伯格的票房重磅炸弹《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以托马斯·肯尼利的布克奖获奖小说《辛德勒的方舟》为脚本。同时,在利用新型传播媒介如因特网和多媒体进行创作方面,澳大利亚作家亦走在前列。

诺埃尔·希利亚德(1929—)新西兰作家,曾就学于惠灵顿维多
利亚大学和师范学院,先后当过“南方十字架”劳动党报的记者、教师和“新西
兰听众”杂志的副编辑。1971年获奥塔戈大学罗伯特一伯恩斯奖金。他早期创作
以短篇小说为主,六十年代开始转向长篇,主要的长篇作品有《毛利姑娘》(1960)
《欢乐的权力》(1966)《绿河之夜》(1969)《毛利妇女》(1974)和《光荣
与梦想》(1978)。他的作品大多描写了毛利人,反映他们的痛苦和愿望,他们
的所思和所想,涉及了新西兰社会突出的种族歧视问题,很具有现实意义,在国
内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他的这种创作思想和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他从小生
长在毛利人集居的吉斯伯思,和毛利人有过广泛的接触,耳闻目睹的桩桩事实唤
起了他对毛利人的同情,加深了对他们的理解,也触发了他的文思。作为一个白
人作家,他能站在毛利人一边,用文学的形式为他们伸张正义,揭露、谴责社会
对毛利人的世俗偏见和种族歧视,表达了“肤色不同,人格平等”的进步观念,
这确实是一难能可贵之举,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白人作家能如此打破禁忌,大胆
地描写这一令人敏感的题材。这也是小说发表后引起轰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
评论家赞誉小说是“一部”新西兰的生活曲,……一部敏感的,有思想性的作品。

着名新西兰华裔作家:邓荣进博士

1944年生于南京市,是一位生在南京长在台湾的中国人,先后曾在“空中大学”、“实践大学”、“崇右技术学院”、“明新技术学院”等所学校担任过讲师及副教授。旅居纽西兰之后,先后出版了“轻描淡写纽西兰”、“纽西兰奇异奇案录”、“奇异纽西兰”、“千禧年的纽西兰”、“纽西兰社会传真”上集与下集、“南京人写纽西兰”、及“印象之旅”“蓝天白云下的小故事”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纽西兰时论”“纽西兰扎记”“大选年的纽西兰”等书。

侨居纽西兰之后,曾任纽西兰“中文一族”的专栏作家;“进报”及“纽西兰周报”的社务顾问及专栏作家、“东方时报”的社长兼总编辑等职。

现任“中文先驱报”“新西兰镜报”专栏作家,每日为纽西兰各大媒体及网络撰写“邓博士谈时事”、“鹬鸵新闻”、“白云故乡的岁月”等专栏。

2003年、2004年均被纽西兰的网络媒体评为:“新西兰十大风云人物”之一,是“新西兰最有名望的的时事评论家及作家”。

邓荣进博士热衷宣扬中华文化,乐于助人,经常协助许多侨胞了解及适应新西兰的生存环境,并代为解决许多难题,亦参与大量的社区工作,极获大众及社区的推崇。

③ 着名汉学家马悦然去世,他生前有哪些成就

2019年11月17日着名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去世,享年95岁。这位着名的汉学家是瑞典人,中文名马悦然。他的生前成就有很多,其中就有一个身份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即为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


1988年任欧洲汉学协会会长,1985年入选瑞典学院,为院中唯一的汉学家院士,而且拥有了诺贝尔奖投票权。到了90年代,就一直在英国,澳大利亚,瑞典各地从事我们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工作。马悦然的生前成就实在太多了,主要翻译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学,近代文学,包括古典诗词等等。

④ 着名汉学家有哪些

林语堂
钱德明
前苏联着名汉学家H·T·费德林
冯秉正,
宋君荣
美国汉学家詹姆土·R·海陶玮、劳伦斯·A·施奈德
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思
法国汉学家戴密微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
德国汉学家顾路柏(顾威廉,Wilhelm Grube)
日本汉学家羽田亨博土
法国汉学家伯希
日本汉学家 木村英雄
日本汉学家 仓石武四郎
日本汉学家清水安三
日本汉学家石井勋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
日本汉学家小川环树
日本汉学家近藤西涯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先生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
德国汉学家何可思(Eard Erkes)
德国汉学家卫德明
德国 汉学家弗·库恩根
德国汉学家威尔翰(Richard Wilhelm)
德国汉学家郭实腊

⑤ 国外汉学家有哪些

一、蒂丽亚
二、费维恺
三、科大卫
四、龙夫威
五、司徒琳
六、魏格林
七、黎志刚
八、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九、施耐德
十、莫罗尼
十一、白永瑞
十二、杜润特
十三、麦大维
十四、傅熊(Bernhard Fuehrer )
十五、佛朗西斯.沃德
十六、佛郎克.派克
十七、李提摩太
十九、傅路德
二十、李润和
二十一、费约翰
二十二、嵇辽拉
二十三、曾小萍
二十四、盖博坚
二十五、泰维斯
二十六、傅敏怡
二十七、泷川龟太郎
二十八、本杰明·艾尔曼
二十九、杜维明
三十、费正清
三十一、内藤湖南、
三十二、卫礼贤

⑥ 澳大利亚的名人简介,中英文对照

希望可以帮到你各种语言中的形式
英语:Elisabeth 或 Elizabeth
德语:Elisabeth
俄语:Елизаве�0�7та
意大利语:Elisabetta
罗马尼亚语:Elisabeta
匈牙利语:Erzsébet
主要变体
伊莎贝拉
着名人士
君主和贵族:
伊丽莎白一世,英格兰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
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又昵称为茜茜(Sissi),巴伐利亚女公爵与公主,后来成为奥地利皇后与匈牙利王后,一般称作茜茜公主。
其他: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美国女演员。
伊丽莎白·赫利(Elizabeth Hurley),英国女演员,模特儿,电影制作人与设计师。
伊丽莎白·史特凡 (Elizabeth Stefan) [编辑本段]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Gloriana)、“英明女王”(Good Queen Bess)。在她之前的都铎王朝君主顺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和她的异母姊玛莉一世。
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许多着名的人物,包括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克利斯托弗·马洛和班祖明·约翰逊;桂冠诗人爱德蒙·史宾沙将《仙后》献给她;法兰西斯·德瑞克爵士在其任内成为第一个环航地球的英国人;弗兰西斯·培根爵士发表了他对哲学与政治的观点;华达·罗利爵士和韩弗理·吉伯特爵士在北美建立了英国殖民地。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伊丽莎白为人谨慎,她的座右铭是“明察无言”(video et taceo,拉丁文,直译为“我观看,而且我沉默”)。慎于荣誉的颁发和显职的授与也是她在位期间的特征。在将近四十五年里,在英格兰只授与了八个贵族头衔:一个伯爵爵位、七个男爵爵位;在爱尔兰只授与一个男爵爵位。她并将枢密院的成员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后来再降至十四人。
维吉尼亚州(原来的英国殖民地现为美国的一个州)是以她“童贞女王”的称号来命名的。
童年
伊丽莎白诞生于伦敦的普雷森希宫,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规结婚的,天主教认为她是一个私生女。她出生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成为她的女侍官。伊丽莎白三岁时,她的母亲被判叛逆罪处死,一年后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王后简·西摩就生了一个男孩:爱德华。伊丽莎白和玛丽都成了爱德华的佣人。
亨利后来的王后们对这两个被褫夺公主衔头的继女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经常关注她们的成长,她们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龄的伴侣。1547年亨利死后,他最后的那位王后凯瑟琳·帕尔和她的新丈夫托马斯·西摩(他是简·西摩的兄弟和新国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养护伊丽莎白。西摩被年轻的伊丽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后,他本来打算娶她为妇,但他和他的兄弟爱德华·西摩后来都在一系列权利斗争中被处死了。
伊丽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着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她受到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在她统治期间她可以说和写六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在凯瑟琳·帕尔和她的其他教师的影响下伊丽莎白成为了一个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较稳定,但爱德华1553年就因肺结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琴·格蕾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党推翻,并被其后上台的玛丽处死。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丽莎白改信天主教。伊丽莎白表面上虽然昄依,但内心仍然是一个新教徒。玛丽对此非常不满。有一小段时间里伊丽莎白甚至被关入伦敦塔。有人认为她是在这里认识了她后来的爱人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在童年时代就相识了。
伊丽莎白保了命,但玛丽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婚礼使得英格兰重归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对此英格兰人民及贵族都很不满。1558年玛丽一世无子而亡,伊丽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继承人。英国国会重申了亨利八世国王规定伊丽莎白作为继承人的安排。
加冕
伊丽莎白于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被加冕为女王,当时她的地位很不稳定。她加冕的日子是当时英国着名的数学家和占星士约翰·迪伊挑选的,据说它特别吉利。给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当时在教会界能找到的最高的承认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已经签署了结束意大利战争的卡多-坎陪吉条约。
政治
伊丽莎白44年的统治期间英国宗教分歧的斗争非常强烈。1530年代里亨利八世与天主教决裂,圣公会建立。爱德华六世的短暂统治期间圣公会的教义日益完善。玛丽一世统治期间圣公会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伊丽莎白恢复了圣公会的地位。在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初两年间她就发布了至尊法和单一法令,规定国王同时是教会的最高领导人。
虽然她试图在宗教极端派之间寻找一条折衷的路来走,但她本人无疑是一个新教徒。尤其在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认为是异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尔是她政治上最亲密的顾问,为塞西尔她特地创立了柏利勋爵这个爵位。1598年塞西尔死后,他的儿子罗伯特·塞西尔成为伊丽莎白最亲密的顾问,但罗伯特远远不能达到其父亲的能力。她的管理机构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弗兰西斯·华兴汉爵士。华兴汉在整个欧洲建立了一个间谍网。他可以保证所有对女王的阴谋都被他所知。
继承人问题
对伊丽莎白最大的批评是她没有提供一个继承人。别人一直以为她会结婚生子,有许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以及她的宠臣莱斯特伯爵。许多人认为莱斯特伯爵是她的爱人。伊丽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们。几年后,当她的统治得到巩固后,人们越来越明显地看到她不会结婚生子了。
当别人质问她为什么她不结婚时,她提到她姐姐统治时期她的处境。当时她不但是玛丽最忌讳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马斯·怀特爵士还利用她的名义。因此她明智地认识到假如她指定一个继承人的话,她的地位会被削弱,而且这一举可以给她的敌人提供一个刺激,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继承人来反对她。但没有继承人英格兰就不会在她去逝前的情况下陷入内战。这一点在1562年她患天花几乎丧生时这一点变得非常明显。在一段时间裏伊丽莎白曾严肃地考虑过结婚生子。但一个天主教的丈夫是显而易见不可能的,而一个新教的丈夫如莱斯特伯爵会立刻加剧宫廷内的宗派斗争。无论她选中谁都不会有好结果。不论她个人的倾向如何,她当时的处境使任何传宗的考虑不能得以实现。
她当时是有一些可能的继承人的,但伊丽莎白对他们都不予考虑。她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玛莉·斯图亚特是一个天主教徒。在她从苏格兰出逃前,甚至此后她一直是一个非常可能的继承人。玛丽被逐后伊丽莎白虽然接纳了她,但她将玛丽囚禁起来以保障玛丽无法威胁她的地位。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当时还是一个孩子,在他未被考验之前他还不会被考虑到。其他人选也不太可能。伊丽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凯瑟琳·格蕾夫人因为违背伊丽莎白意愿而结婚触怒了伊丽莎白。凯瑟琳·格蕾的妹妹玛丽·格蕾是一个驮背矮子。伊丽莎白当时一直希望苏格兰的玛丽一世会昄依新教并找一个伊丽莎白认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玛丽在英格兰被囚期间将她的继承人的问题一推再推。
与此同时她还是继续有结婚的可能性。她曾考虑过在法国的众多王子中找一个丈夫。第一个建议是比她小20岁的奥尔良公爵亨利(后来的亨利三世),当时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当这个建议被拒绝后她还考虑过法王更年轻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这个计划也破产了。
1568年最后一个有资格做她的继承人的英格兰人,凯瑟琳·格蕾夫人,死了。伊丽莎白被迫再次考虑苏格兰女王玛丽。伊丽莎白建议玛丽与莱斯特伯爵结婚,但玛丽拒绝了这个建议。不过这时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已经受到了新教的教育。1570年法王说服伊丽莎白让玛丽重返苏格兰。但伊丽莎白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让詹姆士留在英格兰。虽然如此她的谋士塞西尔还是继续设法帮助玛丽回苏格兰。但苏格兰人拒绝接受这位女王,因此未遂。
伊丽莎白的婚姻和个人生活历来是人们的话题。被称为“童贞女王”并不意味着她终生没有性生活。她在世时就有很多私生子传闻,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等被普遍认为是她的情夫。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传闻说她终身未婚是因为不能生育,甚至有可能因为她有某种性功能上的缺陷。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利顿·斯特莱切即抱持这一观点。
宗教宽容的结束
正当此时新教皇庇护五世1570年2月25日革除伊丽莎白的教籍。这使伊丽莎白无法继续她的宗教宽容的政策。
同时她的敌人对她的阴谋也使她非常震怒。20年来玛丽一直试图不向伊丽莎白挑战。但这时她陷入了她的天主教同情者的阴谋中。这些阴谋的主谋是安东尼·巴宾顿,其目的是营救玛丽使她取伊丽莎白而代之。对伊丽莎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消除这个大敌人的机会。1587年她处死了玛丽(据说她并不情愿下这条命令)。

⑦ 澳大利亚的名人有哪些

澳大利亚的名人有:

一、亨利·劳森

亨利·劳森(1867年6月17日- 9月2日1922)
是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的着名诗人和散文作家,生于工人家庭。他从十七岁从事劳动,同时酷爱文学艺术。

他学习刻苦,写作勤奋,着有《亨利·劳森诗集》、《通俗诗和幽默诗》、《在路上》、《乔·威尔逊和他的伙伴们》、《丛林儿童》、《把帽子传一传》等诗和散文集十四部。劳森的作品题材广泛,充满爱国主义激情,表达了澳大利亚人民要求独立反对压迫的愿望,情节动人,语言平易、通俗、幽默,生活气息浓厚。

二、玛丽·吉尔摩

玛丽·吉尔摩(Mary
Gilmore1865-1962),澳大利亚早期着名女诗人。她因为引用澳大利亚土着人话语来表现他们的生活而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出版有《结婚和其他》、《热情的心》、《战场》等多部诗集。

她的诗洋溢着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散发着澳大利亚丛林的芬芳和泥土气息。想象丰富,风格质朴、率直、热烈,用词简洁明了。

三、迈尔斯·弗兰克林

弗兰克林生于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场主家庭,最初在家里接受教育,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尝试写作。青年时代以自由新闻记者为职业,1906年移居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奔赴英国,在苏格兰妇女医院和军队内任职。

1933年在离开故土三十年后重返澳大利亚定居,从事专业写作。她书中的女主人公大都机巧敏慧,意志坚定,流露出作者本人的女权主义倾向。迈尔斯·弗克克林一生共写过十二部小说,但《我的光辉生涯》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和文学价值。

四、班卓·帕特森

提起班卓·帕特森的名字,澳大利亚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一八九五年创作的“马蒂尔达”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一百多年来一直得到广泛的流传,被公认是澳大利亚的非正式的国歌。

二零零零年的悉尼奥运盛会就是以班卓·帕特森的长诗“雪河男子汉”中描述的骑士形象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这届奥运会的闭幕式又是以他的短诗“马蒂尔达”写成的歌曲而告终,尽显了真正澳大利亚的风味。

五、克里斯托弗·布伦南

他是个学者,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因患癌症而亡。他的诗精致、纤巧、朦胧,爱用隐喻,较多地表现出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特别是马拉美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诗集:1913》。他在生前几乎不被重视,五六十年代以来评价日高,被认为是澳大利亚现代屈指可数的重要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澳大利亚文学

⑧ 国外着名的汉学家有哪些呢

姓名 中文译名 国籍 生卒年月 研究领域
Ferdinand Verbiest 南怀仁,字敦伯,又字勋卿 比利时 1623-1688 西学东渐(天文历法、铸炮等)
Philippe Couplet 柏应理 比利时 1623-1693 中国经典思想译介
Michel Boym 卜弥格 波兰 1612—1659 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
Herbert Franke 福赫伯 德国 1914- 中国古代史,重点是宋元史和蒙古史,兼及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边疆民族史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汤若望,字道未 德国 1592-1666 西学东渐——天文历算
Otto Franke 奥托·福兰阁 德国 1863-1946 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出版了巨着《中国通史》。
Richard Wilhelm 卫礼贤 德国 1873—1930 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Wilhelm Grube 顾路柏(又译顾威廉) 德国 1855-1908 中国文化与文学
Wolfgang Bauer 鲍吾刚 德国 1930.2.23-1997.1.14 中国哲学史、思想史
Wolfgang Franke 傅吾康 德国 1912— 明清史;中国近代史;近代东南亚华人碑刻史籍
Алексей Леонтьевич Леонтиев 阿列克谢·列昂季耶维奇·列昂季耶夫 俄国 1716-1786 汉语
Василий Павлович Васильев 瓦西里·巴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王西里,魏西里夫) 俄国 1818.2-1900.4 佛教,中国历史、地理、语言、文学
Илларион Калинович Разсохин (Россохин,Рассохин) 伊拉里昂·卡利诺维奇·罗索欣 俄国 1707-1761 汉语
Константин Андрионович Скачков 康斯坦丁·安德列亚诺维奇·斯卡奇科夫(孙琪庭,孔气,孔琪) 俄国 1821-1883 收藏,天文、气象,农业、手工业
Никита Яковлевич Бичурин(Пичуринский) 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比丘林(法号雅金夫,亚金甫) 俄国 1777.8-1853.5 汉语、中国边疆民族史地、中国传统文化
Павел Иванович Каменский 巴维尔·伊万诺维奇·卡缅斯基 俄国 1765-1845 满学,汉语
Павел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пов(Мао Линь) 巴维尔·斯捷巴诺维奇·波波夫(柏百福,茂陵) 俄国 1842.8-1913.12 汉语、中国政治
Петр Иванович Кафароф 彼得·伊万诺维奇·卡法罗夫(法号鲍乃迪,巴拉第) 俄国 1817.9-1878.12 宗教、汉语、中国边疆史地
Серг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Георгиевский 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格奥尔基耶夫斯基 俄国 1851.10-1893.7 汉语,中国古代史
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 鲍利斯·李沃维奇·里弗京(李福清) 俄罗斯 1932.9- 中国文学
Владими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Мясников 弗拉基米尔·斯捷潘诺维奇·米亚斯尼科夫 俄罗斯 1931.5- 俄罗斯汉学史,俄中关系史
Владислав Федо ович Сорокин 弗拉季斯拉夫·费德罗维奇·索罗金 俄罗斯 1927- 中国文学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еньшиков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缅希科夫(孟列夫) 俄罗斯 1926.2-2005.10 中国古典文学,敦煌写本
Леонард Сергеевич Переломов 列奥纳德·谢尔盖耶维奇·贝列罗莫夫(嵇辽拉) 俄罗斯 1928.12- 中国古代政治史,儒学
Михаил Леонтьевич Титаренко 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 俄罗斯 1934.4- 中国哲学、中国政治
Николай Трофимович Федоренко 尼古拉·特拉菲莫维奇·费德林 俄罗斯 1912.10-2000.10 中国文学
Рудольф Всеволодович Вяткин 鲁道夫·弗谢沃洛多维奇·维亚特金 俄罗斯 1910.3-1998.9 中国历史
Сергей Леонидович Тихвинский 谢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齐赫文) 俄罗斯 1918.9- 中国近代现代史、俄中关系、苏中关系、日本近现代史
Donald Holzman 侯思孟 法国 1926- 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等许多方面,文学方面尤其以中国魏晋南北朝诗与乐府最为突出,同时对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Edouard Chavannes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法国 1865-1918 沙畹一生治学谨严,涉猎广泛,研究中国佛教,考察文物、碑帖,钻研古文字、西域史、突厥史、中国地理、道教、中外关系史等诸多方面。
Grosier 格鲁贤 法国
中国的历史、美术和文学。
Henri Maspero 马伯乐 法国 1883—1945 中国古代史、中国佛教史、道教史、安南语、安南史。
Jacques Gernet 谢和耐 法国 1921- 中国社会和文化史研究
Jean Francoise Foucquet 让·弗朗索瓦·富凯 法国 1665-1741 傅圣泽在中国22—1721),可谓博览群籍,儒、道、诸子,古代经典,近人注疏,都有研究,尤其是协助白晋对《易经》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 雷慕沙 法国 1788—1832 对古代中国的哲学理论、汉语语言、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小说领域,成就更为突出。
Joachim Bouvet 白晋 法国 1656-1730 白晋是一位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对中国《易经》的系统研究。
Joseph de Premare 马若瑟 法国 1666-1736 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学。
Joseph-Francois –Marie-Anne de Moyriac de Mailla 冯秉正 法国 1669-1748 精通满、汉语言,主要研究中国历史、文学,《中国通史》就是其在历史研究方面的成果。
Marcel Granet 葛兰言 法国 1884-1940 葛兰言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礼俗,而且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宗教的研究。
Nicolas Trigault 金尼阁 法国 1577-1629 涉及中国政治、历史、教育、宗教、汉语语音等方面。
Paul Demiéville 戴密微 法国 1894—1979 戴密微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兴趣广泛,在佛教、道教、敦煌学、语言学、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他从研究敦煌经卷始,继之及于禅宗、禅意诗、文人诗。尤其是评介中国古典诗歌深入细致,推动了法国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

Paul Pelliot 保罗·伯希和 法国 1878—1945 伯希和精通汉、满、蒙、藏、阿拉伯、伊朗语和其他东方语言,主要研究方面为中亚史、蒙古史、中西交通史尤其是明末清初西洋文化东渐史等方面。
René Etiemble 艾田蒲 法国 1909- 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
Rolf Alfred Stein 石泰安 法国 1911-1999 不仅包括西藏学,而且还包括汉学与东方学各个方面。他在西藏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涉及民间文学、宗教、语言、历史、文化、地理、民族、社会、艺术、建筑、神话和风俗等。
Stanislas Julien 儒莲(茹理安) 法国 1797-1873 研究范围很广泛,他还介绍了有关中国农业、蚕桑、陶瓷方面的汉学书籍,并把一些中国小说、戏曲等译成了法文。
车柱环 车柱环 韩国 1920- 中国古典文学及道教
Robert Hans VAN GULIK 高罗佩 荷兰 1910-1967 中国古代侦探小说创作;中国琴艺与书法;文物收藏与鉴赏
Jaroslav Prusek 雅罗斯拉夫·普实克 捷克斯洛伐克伐克 1906-1980 普实克对汉学的研究涉猎很广,他从一般地对文学材料和文学史的研究,到对一些问题的归纳与提出,涉及到了文学最本质的东西;他能够从亚洲的主流甚至世界的主流看中国文学;他对现代文学的主体性和个性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对传统的叙事性文学的艺术性与读者的关系问题
Benjamin I. Schwartz 史华兹 美国 1916-1999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先秦思想史
Ezra Vogel 傅高义 美国 1930- 当代中国、日本
John King Fairbank 费正清 美国 1907—1991 近现代中国问题研究,涉及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外交史及美国的对华政策等
Lawrence J. Lau 刘遵义 美国 1944- 经济学
Patrick Hanan 韩南 美国 1927- 中国古代文学
Paul A. Cohen 柯文 美国 1934- 中国近代史
Philip Alden Kuhn 孔飞力 美国 1933- 晚清中国近代史、海外华人移民史
Robert G. Henricks 韩禄伯 美国 1943- 中国宗教与思想文化
Samuel Wells Williams 卫三畏 美国 1812—1884 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宗教、经济、文学、文字等诸多领域)
Sarah Allan 艾兰 美国 1945- 中国神话,思想史及考古文化
TuWeiming 杜维明 美国 1940- 中国历史、哲学与儒家研究
波多野太郎 波多野太郎 日本 1912- 中国哲学、语言、文学、戏曲。
仓石武四郎 仓石武四郎 日本 1897-1975 汉语研究、汉语教育及辞典编纂
赤冢忠 赤冢忠 日本 1913- 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哲学
渡辺欣 渡边欣雄 日本 1947- 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风水学
福井康顺 福井康顺 日本 1898-1991 中国哲学思想史
荒川清秀 荒川清秀 日本 1949- 汉语言学
吉川幸次郎 吉川幸次郎 日本 1904-1980 中国文学、历史
井上靖 井上靖 日本 1907-1991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
鹿地亘 鹿地亘 日本 1903-1982 中国近现代政治、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翻译。
内藤湖南 内藤湖南 日本 1866-1934 内藤湖南在中国学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对中国稀见古籍史料的搜求、考证、编辑、出版,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划分,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论证,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分析、评论,以及在中国史学史、美术史、目录学史、敦煌学、满蒙史地等领域,也都卓有建树。
青木正儿 青木正儿 日本 1887-1964 中国文学、中国戏曲、中国风俗
狩野直喜 狩野直喜 日本 1868-1947 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戏曲
松枝茂夫 松枝茂夫 日本 1905-1995 中国文学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学翻译
藤堂明保 藤堂明保 日本 1915- 中国语学研究、汉语教育
田中谦二 田中谦二 日本 1911- 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戏曲
武内义雄 武内义雄 日本 1886—1966 中国古代哲学
新岛淳良 新岛淳良 日本 1928- 中国现代史
盐谷温 盐谷温 日本 1878-1962 中国文学、中国戏曲。
伊藤漱平 伊藤漱平 日本 1925- 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翻译与研究
竹内好 竹内好 日本 1908—1977 中国现代文学、鲁迅研究
Goran Malmqvist 马悦然 瑞典 1924- 马悦然在中国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从古汉语语法和音韵分析到四川方言调查,从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到当代朦胧诗的译介,他的学术研究涉猎了中国语言学与中国文学的众多领域。
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高本汉 瑞典 1889—1978 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
Torbjorn Loden 罗多弼 瑞典 1947- 侧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国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他又专攻朱熹和戴震哲学。
Алексей Петрович Рогачев 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罗加乔夫(罗高寿) 苏联 1900.1-1981.4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
Васи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Алексеев 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阿列克谢耶夫(阿理克) 苏联 1881.1-1951.5 中国文学(文学翻译和文学史),中国民间文化(书法、年画、古币、民俗等),汉语(研究与教学)
Francois Xavier 方济各·沙勿略 西班牙 1506-1552 沙勿略作为“教皇特使”前往东方传教,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在东方的宣教活动能使“适应”策略系统化并突出其可实施性。而沙勿略的历史功绩也就在于为“适应”策略确立了一系列的原则。
Mendoza Juan Gonzalez De 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 西班牙 1545-1618 中国文化史
Harold Zvi-Schifferin 哈罗德·史扶邻 以色列 1922- 史扶邻教授的专业兴趣始终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他主要通过研究孙中山来研究中国的政治、民主制度发展之路和治国的经验。
Giuseppe Castiglione 郎世宁 意大利 1688-1766 西洋绘画
Martino Martini 卫匡国 意大利 1614—1661 中国历史、地理和文化
Matteo Ricci 利玛窦 意大利 1552—1610 中西文化交流,主要涉及数学、地理学、天文学、语言学等
Michele Ruggleri 罗明坚 意大利 1543-1607 传教士汉学
Paolo Santangelo 史华罗 意大利 1943- 史华罗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明清史的研究,他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进入明清文学史领域,但并不仅仅从经济基础研究中国,而是从“情感”变化研究入手,进入上层建筑的核心“文化”意识,力求论证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意识的变化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Alexander Wylie 伟烈亚力 英国 1815-1887 向西方介绍中国历史、文化与科技;将西方近代高等数学等科学知识传入中国。
Arthur David Waley 阿瑟·戴维·韦利 英国 1889-1966 中国历史文化翻译与研究
David Hawkes 戴维·霍克思 英国 1923- 中国古典文学译介
David N. Keightley 吉德炜 英国 1932- 中国古代史研究
Herbert Allen Giles 翟理思 英国 1845-1935 中国语言、文化、文学研究及翻译
James Legge 理雅格 英国 1815-1897 中国历史与文化,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经典着作的翻译
Joseph Needham 李约瑟 英国 1900—1995 中国科学文化史
Robert Morrison 马礼逊 英国 1782—1834 汉语研究及辞书编纂

阅读全文

与澳大利亚有哪些汉学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58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91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74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7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15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264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196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04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02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453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24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16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06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66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99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694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0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81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57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