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西利亚在哪方面十分注重城市布局的细节
形成因素:
首先推政策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政治因素,巴西利亚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1956年才开始建设的,在3年多的时间里建成的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他的城市形状是飞机形,很经典的城市布局,布局合理,绿化超好,世界上人均绿化面积最大的城市.
政府建设巴西利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以为前首都里约热内卢城市膨胀,而且位于海边,国防地位不佳.而其是一个明显的经济中心.如果再一直把政治只能加上去,整个城市压力更大.而且人口太多,现在有1000多万了.
其次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巴西北部的广大区域,里约热内卢在南面对北面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区缺少强有力的管理,
当然咯楼上说的气候啊地形也是考虑因素咯.因为必须有这些才能建成城市.如果是考试你都写上吧!但是第一个记得写政策因素,而且要记住,政策因素影响一个城市,巴西利亚是首位
优势:
巴西利亚是当今世界最年轻而漂亮的首都,模式与澳大利亚的新都堪培拉相似,都是从沿海大城市迁都到内陆草原,都是围绕人工湖展开的城市,都是园林化的绿色城市,都是职能单一的政治中心。
巴西利亚人特别重视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和保护。政府明文规定,只许建设无污染的小工业,住宅不许建在办公区内,大商场只能建在商业区,公寓楼不得超过6层,湖滨只许建两层以下的别墅式住宅。这些规定,贯彻始终,从而保持了城市风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全市60%的面积是绿地,城南6千米长的人工防护林带,新都土地虽属红色沙壤,旱风季节里也不见沙尘飞扬的现象。城建法律规定,没有绿化设计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围裸露的空地必须有绿色覆盖方能验收。因此,建筑物落成之日,草坪、花圃、树木已经出现在你面前。每个“方街”都由一条由灌木墙、小花园和草坪组成的绿化带环绕;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广场、建筑物门前、私人庭院,到处是花草树木。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园林。市政府有一支庞大的专业管理队伍,负责公共绿化的培植和浇灌,这方面的预算占市政开支的第一位。每年春天都开展全民植树活动,苗木由政府免费提供
劣势:
巴西利亚建成后,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争议一直存在。在巴西利亚街上的行人很少,最热闹的地方是公共汽车站。因城市尺度主要以车行尺度标准建立的。没有车,你就寸步难行,它似乎没有考虑太多人行的道路。由于过分强调功能分区,使得节假日里城市中的行政、商业、体育等功能区域过于冷清,城市给人感觉缺乏活力和生机,以至于巴西利亚的官员们和政治家们早期还试过一到周末便逃回里约热内卢或圣保罗度假。
如同同济大学张钦楠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巴西利亚的设计确实有些“好看不好用”。现代主义的城市设计与规划把人的活动需求过分简单化了。事实上,“功能分区”的理论在国际上许多城市的运用中极少出现“纯粹实现”的,然而正是这种“不纯粹”才使得城市规划得以生存下来。毕竟,在现有的成熟的城市模式中,功能分区只能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在某一个区域里可能某一项功能比较突出,但是往往必须兼顾其他功能(特别是有人居住),城市功能始终要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这就如同符合大众口味的香浓咖啡少不了加点伴侣和糖一般,总是需要些调和才能可口,否则过于生涩。
② 巴西利亚在城市规划和布局有什么成功经验 初一社会
一、巴西利亚的定位不包括商业之都,所以看不到商铺,只有专门规划的超市区,没有喧嚣和豪华的消费场所。
二、住宅只限七层以下的低楼,而且底层不做居住用,供儿童下雨时继续玩耍,楼房之间距离比较大,谁也挡不着谁的视野。
三、绿化到位,每个“方街”都由一条由灌木墙、小花园和草坪组成的绿化带环绕;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广场、建筑物门前、私人庭院,到处是花草树木。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园林。
四、工业区以无污染的轻工业为主,服装、食品、电力、电子、汽车、印刷、建筑材料等工业发展较快。以工业区为核心,如飞鸟展翅的两翼,是两侧各长达5公里的城市居住区,居住区是由一连串统一而稍有变化的街坊组成。
五、巴西利亚的规划,用地分工明确,功能清楚,布局合理,接近自然,也便于组织居民生活,形成一个以人的生活环境。
在城市建设中的缺陷:
一、在巴西利亚街上的行人很少,最热闹的地方是公共汽车站。因城市尺度主要以车型尺度标准建立的。没有车,你就寸步难行,他似乎没有考虑太多人行的道路。
二、巴西利亚就像世界上其他城市一样,不可避免的每天堵车,缺乏停车场,同时成为世界上行人安全最不受保障的城市。
三、由于过分强调功能分区,使得节假日里城市中的行政、商业、体育等功能区域过于冷清,城市给人的感觉缺乏活力和生机。
四、单纯追求纪念性,忽视了功能,其结果为“好看而不好用”,低收入户被赶到城外的贫民区,高收入户责另在郊外风景区建造小别墅,超级小区的巨户多数是中间偏上的“精英”阶层。
③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巴西利亚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左)和巴西主要城市分布图(右)。
(1)政治中心 (2)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避免里约热内卢出现过度的城市化现象;开发巴西内陆,推动巴西高原地区的发展 (3)靠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位于巴西高原,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工业区处于东南信风的下风向,对市区影响小 (4)巴两利亚的各功能区功能清楚,布局力求完整连片;亲近自然,注意环境保护;各功能区之间联系方便,且避免相互干扰;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充分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形成有各色的“十’字形空间结构形态。 |
④ 高中地理巴西利亚的城市职能是什麽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原因
行政职能 ;原因(1)里越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 但由于版图原因座落于巴西最南端 不利于“政治辐射”不利管理(2)巴西北部资源丰富利于经济发展 跟我国西部大开发差不多 只不过首都 都迁移了 !故 首都北迁 。懂了不 兄弟
⑤ 巴西利亚的城市职能是什么
巴西迁都原因:促进该国内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便于对内地的管理和开发;分散城市职能;高原上气候四季如春,适宜人类居住;国防安全 巴西利亚
【英文名称】Brasilia
【类别】世界遗产
【批准年号】1987年
【遗产原属】巴西利亚是1965年在巴西中部平地上规划新建的首都
【遗产现状】巴西新兴城市
巴西首都,现代化新兴城市 。 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海拔1100米,东南距里约热内卢900千米,南距圣保罗865千米。连周围8个卫星城镇的联邦区 ,面积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万。地处高原 ,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 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于10月~翌年4月。 巴西首都原为里约热内卢。为了国防安全及内地的发展,很早就有迁都内地的设想。1891年巴西第一部宪法就规定在内地兴建新都。直至1956 年选定现址。由巴西设计师L.科斯塔设计,1956年11月动工兴建,1960年4月21日,巴西宣布首都及大部分政府机构迁至该城。起初人口不足20万,随后大量外州移民涌入,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全国最大城市之一。
该城坐落于人工湖帕拉诺阿湖半岛上,形如一架朝向东方的飞机。“机头”为突出于半岛尖端的三权广场,周围建有总统府、最高法院和议会大厦 。“机身”为一条长8千米、宽250米的东西向大道 。“前舱”是政府各部大厦、广场和大教堂;“后舱”是文教区、体育城、电视塔等;“机尾”是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 机翼 ”为住宅区 ,设有托儿所、学校、运动场、影剧院、医院、商场、餐馆等。“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为中央商业区,设有超级商场、银行、邮电大厦、国家剧院、大饭店等商业服务设施。人工湖面积44平方千米 ,蓄水 5亿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动物园和植物园。湖滨为使馆区和私人住宅区,湖中岛上是称作水晶宫的外交部。绿地面积占市区面积的60%。市区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有传统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欧洲巴洛克式建筑,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工业以无污染的轻工业为主,服装、食品、电力、电子、汽车、印刷 、建筑材料等工业发展较快 。为全国交通中心,公路呈放射状通各州首府和沿海各大城市。铁路通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等城市。南郊设有国际机场,郊区各城镇主要分布在人工湖以北。郊外有1970年修建的回音壁,每年 8月在此地举行阅兵式。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第三个首都。历史上,巴西曾经定都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临海城市。1956年,总统库比契克做出迁都巴西利亚的决定以加快内地开发。1957年巴西利亚开始兴建,于1960年4月21日最终建成。
巴西利业别具一格的建筑有伊塔玛拉蒂宫、巴西利亚大教堂、电视塔等。
伊塔玛拉蒂宫为外交部所在地,整座大楼是玻璃外结构。大楼四周水池环绕,白云、蓝天、水、高楼群构成—幅美丽非凡的图景。
巴西利亚大教堂的建筑风格超群。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在地下,露出地面的是一只状若荆冠、覆盖玻璃的金属顶盖。顶盖下是悬在空中的神像。基督和圣徒们犹如身在蓝天白云中。
电视塔高218米,是巴西利亚的最高点。登塔俯瞰,飞机型都市尽收眼底。
⑥ 巴西利亚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巴西利亚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首都。
⑦ 巴西利亚展示出城市规划布局的特点是什么西利亚城市因此获得了什么美誉
巴西利亚建城于1956年至1960年,以新市镇、城市规划方式规划兴建,其也以大胆设计的建筑物及快速增长的人口而着名,1960年4月21日,巴西为了加快内陆的开发,因此将当时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巴西利亚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巴西利亚是全世界最大的20世纪以后建成的城市。
由卢西奥·科斯塔教授规划设计,布局特点为功能理性主义,采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平面布局成飞机的形状。
"机头"为突出于半岛尖端的三权广场,周围建有总统府、最高法院和议会大厦 。
"机身"为一条长8千米、宽250米的东西向大道。
"前舱"是政府各部大厦、广场和大教堂;"后舱"是文教区、体育城、电视塔等;
"机尾"是火车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铁路。是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再向后是小型工厂。
" 机翼 "为住宅区 ,设有托儿所、学校、运动场、影剧院、医院、商场、餐馆等。
"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为中央商业区,设有超级商场、银行、邮电大厦、国家剧院、大饭店等商业服务设施。生活区之间隔着绿地,或者花圃和丛林,四季常青,使人感到虽身处高楼群内,却不乏大自然的情趣。
人工湖面积44平方千米 ,蓄水 5亿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动物园和植物园。湖滨为使馆区和私人住宅区,湖中岛上是称作水晶宫的外交部。绿地面积占市区面积的60%。市区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有传统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欧洲巴洛克式建筑,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⑧ 分析巴西利亚居住区分布特点,为什么要建设大面积的新卫星城
主要目的是分散职能,扩大城市规模,减少和避免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交通紧张、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卫星城镇作为一种积极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现,已经有80余年历史。世界各国建设的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_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等而建设的;
另一类是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的。它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
⑨ 巴西利亚规划的规划特色
巴西利亚规划特色颇具特色。城市布局骨架由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功能迥异的轴线相交构成。从空中鸟瞰,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像一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 东西向的主轴线长6公里,东段布置巴西中央政府各部的办公大楼,严整地排列在大道两侧。主轴线东端是三权广场广场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议会大厦、最高法院和总统府鼎足而立;在布局构图上、建筑空间上都是视线集中的地方。主轴线西段主要布置市政机关,西端是城市的铁路客运站。 南北向轴线呈弧形的翼状,两翼各长5公里许,有一条主干道贯穿其间,与公路连接。主干道两旁布置着长方形的居住街区。每一街区内有高层、多层的公寓以及商店等设施,布置格式基本统一。城市两条主轴线的交汇处,有一座 4层的大平台,在不同层次上形成立体交叉道口,以疏导各个方向的交通。在这里设立全市的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公共客运也大多在这里转站换乘。稍西有体育场。东西轴线的南北两片地段分设动物园和植物园。城市的北、东、南三面有人工湖围绕,人工湖附近散布着若干片独户住宅区。城市有少数小型工厂,布置在火车站的一侧。
⑩ 概括巴西利亚城市的特点
巴西利亚的设计灵感来自“科布森”(Corbusian)规则,城市的功能经过合理的组织与规划。整体形态由垂直交叉的两条轴线贯通整个城市,看上去就象一架飞机或者一只大鸟向着西南方向飞行。主轴线长六公里,宽350米,主要做行政用途;商业区与住宅区以教堂和学校为中心分布在四个扇型区里,沿着20公里长的横轴线拓展。两条轴线的交叉点宽度是其他地方的两倍以确保高效的交通管理。
巴西利亚包括新区、老区和工人“住宅区”三部分。位于人工湖半岛上风格独特的新区,酷似一只大鸟或一架喷气式飞机。“鸟头-飞机头” 是由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机构驻地组成的三权广场,是巴西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和国会政府政府首脑机关(政府各部大楼)所在地;“鸟身-飞机身”是城市的交通主轴,是一条长约8千米、宽250米的大道;大道上有乳白色的政府大楼、教堂、国家剧院、公园、会议中心、商业中心等建筑;向南北伸展长达16公里的“两翼”是平坦宽阔的立体公路,沿路排列着规划整齐的居民区、商业网点、旅馆区等;“机舱”后部是运动区、文化区;“机尾”是长途汽车站和仪器加工、汽车修配等工业区;“栅尾”是为首都服务的工业和印刷出版区。巴西利亚被建成飞机形状,是为了充分展现蓬勃发展的时代精神,隐喻着巴西正在起飞——飞速朝前发展。老区最着名的建筑是位于卫星城的普拉纳尔迪纳历史中心,它是联邦区内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群。
主轴线东端是三权广场,广场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议会大厦、最高法院和总统府鼎足而立;在布局构图上、建筑空间上都是视线集中的地方。主轴线西段主要布置市政机关,西端是城市的铁路客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