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说巴西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巴西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历史上巴曾经一度是单一农业经济国家,蔗糖、咖啡等为其主要经济作物。20世纪初,巴西开始工业化进程。从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进口替代”经济模式,并依靠大量举借外债获得了经济腾飞,其中1967-1974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创造了“巴西奇迹”,并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后近20年的时间里,巴一直为外债和通货膨胀所困扰,经济发展陷于停顿。1994年7月巴西推出“雷亚尔计划”,成功控制了恶性通膨,使经济出现了稳定增长。但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问题却日益严重,对外资依赖急剧加深。在东南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冲击下,巴被迫于1999年初宣布采取浮动汇率制。雷亚尔兑美元大幅贬值。由于巴政府执行了严厉的财政调整措施,增收节支,巴经济迅速走上恢复之路,2000年经济增长达4.46%,通膨也基本得到了控制。2001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阿根廷经济危机和国内电力危机影响,巴经济增幅下降至2-2.5%左右。
㈡ 急~~~~~~ 巴西是如何因地制宜,成为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让学生了解巴西从一个深受殖民统治的贫困落后国家如何发展成为拉美经济最完善、最发达的国家、环境日益恶化;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所造成的城市化现象,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巴西建立了完善的工农业体系,成为拉美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巴西的居民主要有原殖民统治者(白人)、贩卖来的奴隶(黑人),所以说可以通过对巴西的分析。第三,“热带雨林的危机”和“城市化问题”,这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在摆脱殖民统治、研究,来认识、了解和掌握拉丁美洲的相关内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者为了获得大量的生产资料,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拉丁美洲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殖民地之一。因此。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二部分内容实质上是讲殖民统治对巴西文化、经济,“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有。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对巴西的学习不仅了解的是一个国家。随着巴西的独立,实际上也间接了解了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当地土着居民(印第安人)和他们相互通婚形成的混血儿: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巴西经济是以农矿产品的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破坏,巴西这个美洲主要国家的各项发展自始至终受到殖民统治的影响,不论是社会文化还是经济发展都深深带有殖民统治的烙印。所以本节内容有一根主要线索贯穿始终:殖民统治的影响。在巴西这节课中,首先介绍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其核心内容是,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巴西所面临的社会与环境问题、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状。巴西的居民和文化是长期受到殖民统治影响的结果。其次。
巴西(拉丁美洲)的发展是从“新大陆的发现”开始的,当时、社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先把握本节内容的脉络和结构,这使得巴西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控制,经济十分落后;第三、四部分内容实质上讲殖民地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㈢ 巴西什么时候成立
古代巴西为印地安人居住地。公元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到达巴西。随后,葡派远征军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开始长达约3个世纪的统治。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巴西帝国建立。1889年,帝制遭到废除,巴西合众国成立。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 视飞行为生命的杜蒙特
㈣ 巴西建国多少年
薄I鲜兰�80年代受高通货膨胀困扰,经济出现停滞甚至严重衰退。从90年代开始,巴西向外向型经济模式转轨。1994年政府实施了雷亚尔货币稳定计划,有效解决了高通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宏观经济结构改革,大力推进私有化。1997年后,由于受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巴经济发展受阻。1999年初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政府被迫放弃1994年以来实行的固定汇率制,货币大幅贬值,经济受到重创。其后受国内电力危机、大选因素和阿根廷经济危机影响,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加之国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巴经济增长速度缓慢,通膨率和失业率均有所上升。卢拉政府上台后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目前,巴金融形势稳定,外资流入增加,生产恢复增长,就业形势改善,经济实现温和增长。”
巴西1887年建国,至今一百多年,期间没有经历战争,国家本土一直很安宁,也没有经历大的天灾人祸和动乱,更没有被外国侵略,在外因上找不到落后的解释。
巴西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政治民主,制度优良,经济发展本有着得天独厚的好条件,除了人口较少这个不利因素之外,也还真找不到落后的内因。
㈤ 若昂三世的巴西开发
若昂三世在位期间,在海外发现方面有两件事情最为值得称道。一是葡萄牙人于1557年开始在澳门定居;另一件事就是巴西的殖民化。在曼努埃尔时期,巴西的主要作用就是里斯本派往印度的船队的中转站。还有就是向国内提供巴西木和珍禽野兽。直到1530年正式的殖民活动才开始。就在这一年,第一批甘蔗被种植在了巴西的沼泽地上;第一台榨糖机也被组装了起来。1534年,若昂三世将巴西沿海地区分割成许多块世袭封地,赐给一些在国内没有什么土地的小贵族,以此鼓励移民和垦荒活动。到1548年,巴西沿海已经建立起来了十六个葡萄牙人聚居的村镇。除了巴西木以外,这个时候的特产又多了糖、棉花和烟叶。随着巴西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1548年设立了总督制,第一任巴西总督托迈·德·索萨(Tomé de Sousa)于1549年带领着一千名移民和一批耶稣会教士来到了巴西。这批教士中有一个名叫曼努埃尔·德·诺布莱卡(Manuel de Nóbrega)的人在东南部的皮拉蒂宁卡村(aldeia de Piratininga)建立了圣保罗经院(Colégio de São Paulo),这就是后来的圣保罗市。但是当时巴西的中心不在东南而在东北。总督托迈·德·索萨将行政中心设在了东北部的沿海城市圣萨尔瓦多(São Salvador)。而经济中心则在邻近的伯南布哥(Pernambuco)地区。1584年有一位传教士曾经对伯南布哥的社会状况作了如下的描绘:“这里的人们富有,许多人有四万、五万甚至八万个克鲁扎多(cruzado,葡萄牙古货币单位;当时一个有钱人家的佣人每年才挣四个克鲁扎多)的家产;······ 这儿总共有十个到十二个糖厂老板,他们轮流设宴,每天聚在一起大吃大喝,挥霍钱财······ 总之,伯南布哥远比里斯本阔气。”
在远东的贸易日趋衰落的时候,巴西就这样开始靠着甘蔗和烟叶发展了起来。与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情况相反,在巴西没有任何既成的有组织的经济结构。于是以甘蔗种植园和榨糖厂为中心的大种植园经济便形成了。糖厂不仅是家庭、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中心,而且还把移民永久的维系在了这片新的土地之上。在印度葡萄牙人想的是发笔横财早点衣锦还乡;在巴西葡萄牙人把这片土地看做是自己的第二个祖国。许多移民都是孑然一身闯荡新大陆的,安顿下来之后便迎娶当地印第安人女子为妻,从而印第安人开始进入文明社会;由于制糖业的迅速发展,劳动力日见匮乏,而印第安人由于体质不强,无法胜任繁重的工作,于是从前只是小打小闹的黑奴贸易兴盛了起来,三角贸易的雏形在此时形成了。
㈥ 巴西的发展历史
移民国家
人口密度低
人均资源丰富
但是
腐败横行
政局动荡
国家无力 有效的开发自然资源
或是 培养核心的 国家级产业
民间财富比国家财富雄厚
财团横行 财富集中
造成 一般大众无法受高等教育
贫困者读不起书
没有受良好教育=没有好工作=没有稳定收入
然后下一代又同样的进入这种循环
造成 贫者越贫 富者越富
当然拉美人天性慵懒的性格也是原因之一
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
被多数经济学家看好
因为有地
就有自然资源
就有强有力的农业基础 (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
和丰富矿产
制造业也很厉害 乙纯引擎研发技术全球第一 (酒精车既环保又便宜)
医疗也强 心脏科强 (因为巴西人爱吃烤肉胆固醇高 所以久病良医吗? 哈)
用网络搜索一下会比我们的回答更详细
㈦ 巴西的足球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强盛的
巴西的足球运动,渊源于英国。一八六三年,英国成立了足球协会。后来,巴西有个青年到英国学习,回国时带回来两个足球和一本守则。不久,足球运动便在巴西传开了。一九三三年,巴西开始成立专业足球队。一九三八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足球赛中,获得第三名,从而崭露头角。世界杯足球赛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止,直到一九五零年,才恢复了比赛,并推举巴西为东道国。巴西为主办第四届世界杯足球赛,特地在里约热内卢建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足球场即马拉卡纳体育场。马拉卡纳体育场的正式名称叫小马里奥体育场,是为纪念新闻工作者小马里奥而命名的,他曾经为体育场的兴建作出很大贡献。这个地方原叫马拉卡纳,体育场也因此而得名。当今世界十大足球场中,半数以上是在巴西。其中号称世界最大的马拉卡纳足球场,是一九五零年建成的。体育场为椭圆形,球场周长为九百四十米,看台高三十二米,共有一十五点五万个座位,另外还有包厢三百个,最多可容纳二十万人。据说,马拉卡纳球场初建时。没有现在大,一度被墨西哥足球场超过,巴西人不甘屈居第二,于是扩建球场,将“世界第一”这个荣誉重新夺了回来。马拉卡纳球场外表雄伟壮观,内部各种设备齐全。它有五个播音室,五个电视转播室,二百二十个扩音器,一百一十个电话分机,七十五个记时钟和七十个警报器。此外,还附设有四十六个小卖部,一个餐厅,以及运动员宿舍、更衣室、病房、按摩间和肌肉治疗、淋浴等设施,此外,还有几十个男女厕所。为了防止球迷过度热情或跑进场内闹事,在中间比赛场地周围有一条类似护城河的河沟,将球场和看台隔开。足球场外的大广场上,可停放六千多辆汽车,足球场正门入口处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刻有“马拉卡纳有史以来最漂亮的一球”。这是为了纪念球王贝利在一九六一年的一场比赛中,从本队禁区起却,带球穿过七名对手的层层阻截,直捣对方球门劲射入网而特地建造的。八年后,在这个体育场里,巴西队同南斯拉夫队比赛时,贝利踢进了他参加比赛以来的第一千个球。这在世界足球运动员中,是空前的记录。此后,他告别了巴西队。这个足球由贝利签名,并收藏在巴西的体育纪念馆内。一九八一年,这个球神秘地失踪,轰动了全国,警方四处侦查,终于在里约热内卢一个室内游泳池内找到。如今,参观者在这个足球场里,还可以看到当年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时穿的那双足球鞋以及贝利在中场休息时戴着氧气面具坐过的那把椅子。一九七零年,马拉卡纳体育场盛况空前。这一年,马拉卡纳体育场共举行了二百一十四场比赛,平均每周有四场之多。每蓬星期天,整个城市都装饰得五彩缤纷,一派节日气氛,车上、窗户上,啦啦队员的背上,大街上都用每个队的代表颜色加以点缀。比赛场上更是热闹非凡,啦啦队员不停地发出有节奏的呼喊,观众的热情也为比赛所牵动,时而挥舞彩旗,时而欢呼跳跃。比赛结束,人们跳起桑巴舞庆祝胜利。四十多年来,马拉卡纳体育场大大促进了巴西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从而使巴西在世界杯足球赛中,多次夺得冠军。 巴西是举世公认的足球王国。足球的辉煌和联赛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的是法律。巴西足球于1933年实现了职业化。目前,巴西在足球管理方面的直接领导机构是巴西全国足协(CBF)。此外,各州、市均设有地方足协。CBF负责巴西全国足球联赛和各级别国家队的管理,地方足协则负责地方级联赛的管理。巴西体育部虽对CBF有指导和建议权,但在足球领域的实际权力均掌握在CBF手上。巴西的足球俱乐部目前正在走市场化的道路,向“公司型俱乐部”转变。平时,俱乐部拥有对球员管理、门票出售、寻找赞助等事项的决定权,而在电视转播、赛程安排等方面则需与各级足协协商。拥有自身体育场的俱乐部还拥有球场管理的权利。巴西设有各级体育仲裁法院,负责对职业联赛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纠纷进行司法或行政判决,仲裁法院由5位资深法官组成,在法律上具有严肃性、独立性和权威性。 职业化70多年来,巴西国内足球管理上也存在问题,主要矛盾表现在俱乐部走向市场化尚不规范、各级足协官僚作风浓厚,政府、俱乐部与足协三者间关系不顺等。除少数大牌俱乐部外,多数巴西俱乐部均入不敷出,球员工资较低,俱乐部设施陈旧,优秀球员大量外流。不过,巴西体育部长助理尼顿先生对记者说,这些在足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正在体育部的领导和监管下逐步获得解决。
㈧ 巴西的发源时间
古代巴西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红木”(Brasil)一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译为“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其后整个殖民地在葡萄牙统治下,顺着大西洋沿岸结成一体。1555年法国入侵,占领了相当于今天的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设立一个法属殖民地的据点。然而由于法国人无法自欧洲吸引殖民者前来,所以终于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约。两年之后,葡萄牙人创建了里约城。 经过这次军事捍卫行动之后,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统治权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临挑战。当时,荷属西印度公司(DUTCH WEST INDIA COMPANY)派遣一只舰队征服了北方的帕南布科州,那儿也是蔗糖栽培的经济重地。葡萄牙人在1580年与西班牙帝国所缔结的联盟,正是导致这次入侵的直接原因。这项持续到1640年的联盟,同时也为巴西带来了炮火的洗礼,使巴频频遭受西班牙的攻伐。荷兰人在帕南布科建立了运作良好的殖民地,一直统治到1654年,才在一场暴动后被赶离该地。这场暴动主要是由当地人民领导及策动,葡萄牙人仅从旁给予十分有限的协助。 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迁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接着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帝国时期(1822~1889) 巴西帝国成立后,布拉干萨王朝的体制和葡萄牙贵族势力原封未动,大庄园制和奴隶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依附于英国。佩德罗一世实行专制统治,1823年强行解散议会,接着又用武力镇压了东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义。1825~1828年巴西与阿根廷进行争夺乌拉圭的战争以失败告终。专制统治引起人民群众广泛不满,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黑人也不断举行起义。1831年里约热内卢等地的居民发动起义,军队也加入起义者的行列,最后迫使佩德罗一世让位给他5岁的儿子,即佩德罗二世。 佩德罗二世即位后, 由三人摄政委员会主持政务。1833~1849年,巴拉、南里奥格兰德、巴伊亚、马拉尼昂和伯南布哥等省先后爆发大规模人民起义,基本目标是取消君主制、废除苛捐杂税、建立共和国和实行联邦制,最后均遭镇压。佩德罗二世于1840年7月提前亲政。他利用30年代中期出现的两个重要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交替管理政务,自己则保持最后裁决权。执政期间,工农业有所发展,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橡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显着地位,资本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欧洲移民大量增加。但奴隶制度和专制统治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长年对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战争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70年代后,巴西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废奴与共和运动。1888年5月13日,帝国政府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1964年巴军人政变上台,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1989年11月15日,巴举行了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费尔南多?科洛尔当选总统。1992年12月29日,科洛尔总统因涉嫌受贿被迫宣布辞职,副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即日接任总统。1994年10月3日,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国大选中获胜,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总统。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当选。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总统,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2002年10月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获胜,当选巴西第40任总统,2003年1月1日任职,任期4年。他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2006年10月再次当选巴西总统,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二位通过直接选举获得连任的总统。
㈨ 巴西是如何崛起的
巴西是金砖五国成员之一。而这5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金砖五国覆盖了亚、欧、非、美4大洲。这5个国家都是新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体量较大,那么巴西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农业优势
在90年代中期,巴西的汽车市场完全开放,并已成为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国。而在巴西空中客机和波音公司,巴西航空公司是全世界民用飞机制造商。
总体来看巴西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的出口,巴西经济如果是要长期发展,不仅是要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结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