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西农业条件是什么【分有利和不利】要简便
我们老师讲过的,我记笔记了。
有利:土地肥沃宽广地势平缓(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世界最大高原)
降水源丰富(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河 世界流量最大面积最广河流 地形雨)
日照充足(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不利:环境受破坏 不适合太多种类作物生存
2. 为什么巴西的热带雨林受到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的迁移农业
因为原始的迁移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没有固定的田地,农民把树木砍伐了,用火把干枯的树枝等焚烧,开辟出农田。当这片农田肥力下降后,就舍弃它,去开辟新的一片 ,这就叫做迁移农业。
所以巴西的热带雨林受到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的迁移农业。
3. 巴西农业特点
巴西农业特点: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着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国家可耕地总面积为2.8亿公顷。
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5亩)。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政府鼓励生产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减少对咖啡、可可等传统出口作物的过分依赖。农业仍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之一。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全国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他们经营现代化的商业性农场,以生产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农产品为主。
另一方面,占农场总数85%的是自给性小农,以生产木薯、黑豆等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还有无地的农民1200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半仍处于赤贫状态。
(3)巴西农业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巴西农业政策
1、结构政策,土地改革计划的目的是吸引农民到内陆的中西部开发后备耕地资源,通过大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家庭农业支持计划则专门针对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小农,通过该计划使小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以防止破产的小农向大城市过快流动而带来社会不稳定,最终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
2、巴西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开发,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区的农民到这些地区从事农业。促进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征用(land confiscation),征用之后分给农民(如早期时为每个农场提供300公顷),使得45401个家庭得以在农村定居下来;
另一项措施是于1999年成立“土地银行”,由联邦政府向农民提供信贷用于购买农村地产,从而推动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这类信贷额高达2.67亿雷亚尔,1.56万家庭从27.6万公顷土地中受益。
3、对农民只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亚尔以下的免征所得税。如果亏损,三年之内可以在税前所得中抵扣。
4. 巴西有哪些农业地域类型巴西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巴西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热带种植园农业。
巴西属于热带,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有河流水提供灌溉水源;巴西高原地形比较平坦,适宜耕作。
5. 欧洲西部和巴西农业部门有什么不同分析原因
那么这种情况它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自然气气候的制约,那么巴西的自然气候相当来说是湿润而且温度高的。
6. 关于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和生态环境问题
(1)气候类型分布: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区,为热带迁移农业;南部为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中的大牧场放牧业;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为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巴西大部分属热带,所以会局部发展咖啡可可热带种植园农业。
(2)生态环境问题:此地的亚马孙雨林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毁林或者护林都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再加之巴西的气候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很丰富,所以不可能出现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希望你明白了O(∩_∩)O~
7. 巴西农业导致的生态环境有哪些问题
巴西农业属于传统农业,大面积发展农业砍伐热带雨林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的肥力集中与热带雨林里),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变贫瘠
8. 巴西农业集中在东南沿海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东南沿海属热带草原气候,比较凉爽,较适合人类居住;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矿产、生物);临海交通便利;最早开发的地方,开发历史悠久。
9. 巴西的农业特色是什么
巴西盛产热带经济作物,所以某些温带寒带的经济作物需要进口,比如:麦类、玉米、水稻、肉类、温带水果(苹果、橘子、葡萄什么的)、蔬菜以及某些肥料、饲料也需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