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亚马孙河 特点 成因
亚马孙河流的特点:
1、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
2、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
3、流域面积广(位于亚马孙平原)
4、河流含沙量小(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好)
5、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地和平原地区,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
6、无结冰期,无凌汛现象(地处热带,河流不结冰)
亚马孙河的成因:
1、地形原因:亚马孙平原北部为圭亚那高原,南部为巴西高原,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形成了一个向东敞开的漏斗形地形,来自大西洋的东北和东南信风遇地形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降水丰富。平原地形,利于水的汇集。
2、地理位置原因:赤道穿过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充足。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
(1)巴西亚马逊河属于什么生态系统扩展阅读:
亚马逊河流域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上游源头为安第斯山脉及太平洋沿海冲积系统,海拔在3000米以上;干流两岸多为200米以下的安第斯山冲积层和内陆冲积层。
往北为圭亚那高原(海拔300~400米),往南则为巴西高原(海拔300~1500米)。亚马逊河流域是一个巨大的洼地,在新生代以前为一下陷的深海槽,后来被大量的沉积物充填。这块在亚马逊河上游作裙形展开的巨大面积的洼地。
位于两个古老而不太高的结晶质高原之间∶北面是崎岖的圭亚那高原,南面是较低的巴西高原。在上新世亚马逊河流域为一巨大的淡水湖,在更新世某个时期向大西洋决口,大河及其支流深深揳入上新世的湖底。
②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地区概况
于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占地550万平方公里。雨林横越了8个国家:巴西(占森林60%面积)、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爾尔尔、玻利维亚、圭亚那、苏里南,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亚马逊热带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
雨林出现在热带,靠赤道很近。丰富的雨量使森林生长得特别茂盛。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大半位于巴西。这里雨量充沛,加上安第斯山脉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每年有大部分时间为洪水淹没。雨林几乎全年闷热潮湿,日间气温约33°C,夜间气温约23°C。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有700万平方千米。它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
亚马逊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片森林对世界气候有很大影响,树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大量存在使地球变暖,以至极地冰盖融化,引起洪水泛滥。
亚马逊雨林作用:
经济效益:
1、提供大量的珍贵的药材。
2、提供大量木材。
3、提供大量生物资源。
4、亚马孙热带雨林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环境效益:
1、调节气候。
2、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3、保护土壤保护生态环境。
4、亚马孙热带雨林素有地球之肺之称,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对世界环境,气候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亚马孙热带雨林
③ 亚马逊河中心保护区的基本简介
亚马逊河中心保护区占地超过600万公顷,是亚马逊盆地中最大的保护区,同时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完整的地区。保护区内不仅有平坦耕地生态系统、洪泛森林生态系统,还有无数湖泊和河流,这些水域以不同的形式相互演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发电鱼类种群提供了栖息地。保护区为许多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保护,例如巨骨舌鱼、亚马逊海牛、黑凯门鳄和两种淡水豚类。
保育区内包含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及洪泛森林,湖泊及水道则不断进行各类型的生物演化,其中拥有的电鱼种类冠居世界。该区亦庇护了面临生存威胁的重要物种,包括巨型象鱼、亚马逊海牛、黑凯门鳄及两种河豚类。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洪泛森林、湖泊、河道及岛屿共同造就该地区的实体环境与生物型态,并展现出陆地与淡水生态系统发展中持续演进的生态过程。区内有不断改变演化的河道、湖泊及地貌。漂浮于平原湿地河道中的植物不断移动变化,其中包括许多当地原生物种,例如种类居世界之冠的电鱼。阿纳维阿那斯(Anavilhanas)则拥有巴西亚马逊流域第二大的内河岛屿。
④ 亚马逊河到底有多么神秘为何这里不建桥呢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公开资料显示,整条河由1万5千条支流组成,直接横跨南美洲大部分地区,总长至今无法得出结论。现在比较普遍的说法达6400公里。那条河一年四季都水流湍急,不仅让人很害怕,而且到现在还没有一座桥可以越过那条河。根据当今人类的技术,可以在大山上建大桥,在海底建隧道。当然,主要原因肯定在这条河上。如果满足基础条件,亚马逊河今天不会横跨任何桥梁,能穿过整个亚马逊河的船只也不会很多。过去也只是在支流活动,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架桥不是技术、资金等问题。亚马逊河最可怕的肯定是水生生物。
除了亚马逊河恐怖生物外,亚马逊河及其支流还有巨大的浸水山谷,可见亚马逊河周围的大部分都是“沙”地质条件。建桥肯定不稳定。同时,由于季节性降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泛滥,雨季平均深度达40米,平均跨度达38公里。谁有这个能力面对恐怖水域建桥?所以亚马逊河随着气候变化非常强大,不适合建桥。这种地区更不用说了,走路的人根本不可能。所以亚马逊河的地质条件也决定亚马逊河流域是否干脆建桥。这也可能是今天桥不敢过桥的原因之一。综合来看,亚马逊河所在的地区属于人类禁区,如果没有办法越过,我们就不用越过。同时,亚马逊河的地质条件也决定不能建桥,这就是我们解释的亚马逊河恐怖,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过桥,确实这个地区不适合建。
⑤ 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生态平衡是怎么回事
亚马逊河两岸密林莽莽。充沛的雨水、湿热的气候和长时间的强烈日照,给亚马逊河流域地区的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森林面积为3亿公顷,占世界现存热带雨林的1/3,其中87%%在巴西境内。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有“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誉。 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毫无节制的开发已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随着巴西本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移民涌入亚马逊雨林边缘地带。为了向大自然要地要粮,人们使尽了各种手段和各种工具,夺林造田。随着公路和铁路干线的不断延伸,农民更易深入原始密林中砍烧垦殖。在垦荒过程中,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森林,将树木砍倒,再放火焚烧。林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大多数养分并不在土壤里,而是储存于活着的植物中。森林烧光后,大部分养料就随风散去。在清理出来的土地上耕种,过一两季后,土壤不是耗尽肥力就是被雨水冲走,剩下的就是寸草不生的一片砂砾。跨国大企业则是看中当地丰富的铁、铜、铝土和其它矿产资源,不惜投入重金,大肆开采。 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亚马逊地区每年遭到破坏的雨林面积达2万3000平方公里。在过去30年中,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区的1/6已遭到严重破坏。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专家指出,热带雨林的减少不仅意味着森林资源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如果亚马逊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 滥伐亚马逊的森林,并没有给巴西人带来更多的财富。他们只是填饱了肚子,带来的却是对大自然永远的创伤和难以弥补的伤害。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蚀、土质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巴西东北部帕拉州、阿玛帕州的一些地区由于林木被砍伐,生态被破坏,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 亚马逊热带雨林植被丰富,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多达1200种。然而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数年后,至少有50万至80万种动植物种灭绝,雨林基因库的丧失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损失之一。 对此,巴西政府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先后制定了多项环保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林区环境的保护与监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的优先目标之一。 巴西政府先后颁布了全国环境法和亚马逊地区生态保护法。在1988年所颁布的新宪法中,加入了有关环境问题的条文,规定亚马逊地区是国家遗产,国家负责为该地区的持续发展寻求出路。同时出台了保护生态平衡的相关细则,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巴西国家林业发展局也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对毁林烧荒给亚马逊森林造成严重灾害的个人或机构,将以破坏生态环境罪予以起诉,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和巨额罚款。与此同时,巴西政府加大了相关资金投入。1991年—2002年,政府为保护亚马逊地区生态和自然资源,累计投资近1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