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和什么
印度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1、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地区以及沿海地区;水稻的分布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有关,因为水稻需要较多的水分来维持生长,而当地为平原地区且降水充足。
2、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以及恒河上游地区;小麦和棉花的分布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有关,因为小麦和棉花的耐旱能力较强,且棉花在生长后期需要晴朗的天气,而当地的地形较平缓,且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❷ 印度都有什么特产
印度的特产有很多,以下举一些例子供参考:
1.印度香米
“印度拉茶”也叫“香料印度茶”,主要是因为它里面放有马萨拉调料(MASALA)。“印度拉茶”的制作方法是:先把水烧热,加入立顿红茶和姜烧开,再加奶烧开,最后放入马萨拉调料。厨师如果想“作秀”,还可以将茶水在两只茶杯间来回倾倒,展示“拉茶”的制作。
“印度拉茶”冬夏皆宜,冬天饭后热饮,更有助于暖身。
❸ 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奥大利亚的农业,工业分布及亚洲地形气候特点
美国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2009年共有农场220万个,耕地面积9.2亿英亩。2010年美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6.5%。2011财年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374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美国农产品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接近200亿美元,出口产品包括大豆、棉花、坚果和毛皮等。2011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农、林、渔等部门就业人数约占总就业人口的0.7%。2011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率约为4.1%,占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9.2%。工业就业人数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0.3%。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产值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是美国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美国产业转型加快,制造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被淘汰或转移到国外。与此同时,信息、生物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也取得新进展。美国主要工业产品有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电子和通讯设备、钢铁、石油产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闻纸、机械等。
印度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工业以纺织和采矿为主。独立以后,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等工业都有所发展,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印度的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工业发展迅速。印度拥有两大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和马亨德拉,其中塔塔汽车于2008年收购積架路虎,马亨德拉则于2010年收购双龙汽车。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据欧盟报告:印度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因为印度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西南季风很不稳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巴西工业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政府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巴西的农牧业发达,是世界蔗糖、咖啡、柑橘、玉米、鸡肉、牛肉、烟草、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巴西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巴西又是是全球最大的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第二大大豆生产和出口国、第三大玉米生产国,玉米出口位居世界前五,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鸡肉出口国。可耕地面积约1.525亿公顷,已耕地4660万公顷,牧场1.77亿公顷,2012农牧业产值同比下降2.3%,粮食总产量1.66亿吨。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分布东南沿海一带。
俄罗斯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业产值为112090亿卢布 ,同比增长6.1%。工业从业人口2055.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6732.2万)的30.5%。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业人口668.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9.9%。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规范化。
澳大利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为主。2009/2010年度,制造业产值为1108亿澳元,占GDP的8.7%。建筑业和矿业产值分别为900亿澳元和1210亿澳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7.2%和9.5%。悉尼是其工业中心。
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农牧业用地4.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7。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澳大利亚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2009/2010年度,农牧业产值274亿澳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1%。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油菜籽、棉花、蔗糖和水果。2009至2010年财政年度,小麦产值48亿澳元,大麦14亿澳元,羊毛19亿澳元是现代混合农业——水稻绵羊业。
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东部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平原占总面积的1/4,计1000多万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主要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托罗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等。在以上主干山脉之间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
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脉和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又有世界上着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洼地(死海)。
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着。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
伊拉克巴士拉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8.8℃,为世界最热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悬殊,主趋势是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赤道带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430毫米,为世界最多雨的地区之一。西南亚和中亚为终年少雨区,广大地区年降水多在150~200毫米以下。9、10月间,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冷空气(寒潮)南下,东亚的大部分地区易遭侵袭。发生于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风,5~10月袭击东亚和东南亚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于孟加拉湾的飓风,5~10月袭击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常造成严重灾害。
❹ 巴西.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经济(工业农业)特点.主要气候类型与特点
巴西(Brazil):亚马逊(孙)平原与亚马孙(逊)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国家,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亚马逊平原部分约占全境的1/3,其余部分基本上属巴西高原。这里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林中幽暗湿润,人烟稀少,通行苦难。亚马逊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河海”。 发展迅速的经济: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巴西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序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的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国内供电量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人口与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总人口达1.70亿人。巴西的最大城市圣保罗城市。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牛奶、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全国耕地面积约1. 6亿公顷,人均0. 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印度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印度的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行业。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印度目前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1卢比=100派士。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着。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和英国之间爆发了普拉西大战,印度因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侵占印度全境。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分治后实现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巴冲突的由来
❺ 主要的四大农作物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七十四条第三项规定:主要农作物是指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自确定的其他1~2种农作物。
除《种子法》规定的5种主要农作物外,农业部确定油菜、马铃薯为主要农作物。另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1~2种农作物为主要农作物,予以公布并报农业部备案。如北京市确定大白菜和西瓜为本市的主要农作物,四川省确定甘薯为本省的主要农作物。
❻ 印度盛产什么农作物
印度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等。
印度农业生产的布局,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尽相同,降水状况相差尤大,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稻谷主要分布在常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以上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小麦主要种植在国土的北部地区,那里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生长;高粱、谷子、玉米等杂粮作物则种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黄麻集中分布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上这里就是黄麻集中产区;茶园大多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气候湿润、排水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此外,印度的各种热带作物,如橡胶、咖啡、腰果、胡椒、豆蔻、椰子等,几乎都集中在印度唯一的一块热带雨林气候区,即半岛西南部地区。
❼ 印度的重要农产品
印度农产品主要有黄麻,棉花,茶叶,水稻,小麦。黄麻,棉花,茶叶农作物主要供出口,水稻,小麦主要满足印度人们生活需要。希望能帮助你。
❽ 新加坡,埃及,德国,饿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的主要农作物,资源 及分布
新加坡以进口加工业,金融业,海上操作平台制造为主,农业几乎没有靠进口的多,旅游资源丰富,称做“花园城市”;埃及以长绒棉为主要作物,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德国以工业为主,鲁尔区的煤炭生产,使鲁尔区成为世界着名的工业区;俄国以高寒作物为主,像:青稞。也种植小麦,甜菜,玉米。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和中西伯利亚平原一带,山区有经济树木;美国有棉花、大豆以及一些谷物、玉米、小麦等,分布在中部平原一带;巴西以牧场放牧业为主,生产牛肉,羊肉等;澳大利亚种植小麦,燕麦和羊毛等以混合农业为主;印尼以热带作物为主,有天然橡胶,椰子,蕉麻等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岛和一些小岛屿上。
❾ 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请简要分析该地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巴西以咖啡质优、味浓而驰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727年传入巴西。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咖啡,加之劳动力廉价,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19世纪,巴西的咖啡种植几乎遍及全国,随后又形成持续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咖啡繁荣期”。咖啡大面积种植,给巴西带来了财富和繁荣。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从而赢得了“咖啡王国”的美称。咖啡是巴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种植园50万个,种植面积约220万公顷,从业人口达600多万,年产咖啡200万吨左右,年出口创汇近20亿美元。近年来,由于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咖啡市场不景气,巴西咖啡生产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爱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费量达5.8公斤。近二十年来,随着其它饮料的出现,巴西人均咖啡消费量仍超过3公斤。在巴西,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各式各样的咖啡屋随处可见。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喝到浓郁芳香的热咖啡。
❿ 巴西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
巴西的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木薯、柑桔、烟叶、芸豆、香蕉、小麦、马铃薯、西红柿、葡萄。
巴西农业部和巴西地理统计局统计的巴西主要农作物信息:
巴西是农牧业大国,农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巴西以国土面积、可耕地资源、气候特点等优势以及世界对农产品需求增长为依据,确定“以农立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巴西有优质高产良田3.88亿公顷,其中的9000万公顷尚未被利用;2.2亿公顷的牧场。2004年的农牧业产值180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农村劳动力177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37%;农产品出口值390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0%,农业被视为拉动巴西国民经济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