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巴西 混血儿多
从历史上看,巴西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现在官方语言也是葡萄牙语,后来有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其他地区的移民,多民族文化不断融合,所以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这也是这个国家混血人种比较多的主要原因。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殖民者卡布拉尔一行登上了巴西土地,在沿海地区考察了9天,随后留下2名死囚便离开了巴西。这2名死囚与当地印第安人结合,形成了巴西最早的混血种人。
经过几个世纪的种族融合,现在几乎每个巴西人的血管中都流有有色人种的血。尽管这种说法似乎过于夸张,但至少反映了混血在巴西的普遍程度。
从实际情况看,巴西的混血种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从1950年的27%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37%。
巴西的混血种人有5种类型:一是黑人、白人混血儿,称为穆拉托人;二是白人、印第安人混血儿,称为卡博克洛人;三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人,称为卡富佐人;四是白人、日本人的混血儿,称为艾诺科人;五是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混血儿,称为儒萨拉人。
B. 南美洲第一大国巴西,为何就是无法崛起呢
巴西地大物博,物产丰盈,要领土面积有领土面积(850万平方公里),有人口有人口(2亿多),要资源有资源。巴西人民从来不知饥寒交迫为何物,首先他们是热带国家,不知道什么是冷,其次他们日照充足,摘果子都能吃个饱,另外巴西美食可是一绝。
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西只有两大势力,一派是大地主,一派是贫民,能够接受良好教育,给社会注入理性和活力的中产阶级还孕育在襁褓之中。这就导致了巴西独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要么是代表“大地主阶级”的军政府上台,要么就是代表平民的民粹势力上台,这些人能搞好经济吗?另外一些国家也不愿意往这里投资,因为巴西太偏了,它在南美洲,无论距离东亚还是西欧,都太远了。他们倒是离美国挺近的,但是美国怎么可能是一个好邻居,一直在明里暗里的压制他们。
C. 为什么巴西遍地混血儿居多,阿根廷却以白人为主
在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具有先发优势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全球占据了大量殖民地,被称为新大陆的美洲自然也不例外。当时,葡萄牙占据了整个巴西地区,而西班牙则将整个巴西以外的南美洲吞入腹中。
19世纪前半叶,民族觉醒的巴西和阿根廷先后脱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宣布了独立。这两个国家曾经都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但是,当两个国家各自独立以后,他们的民族成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阿根廷成为了南美以白人为主的国家,而巴西则被称之为“多彩民族神话”。明明曾经都是殖民地,巴西却成为了一个混血民族,而阿根廷则保留了相对纯正的白人血统,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两个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民族成分差异如此之大呢?
在巴西这个国家还有一点与阿根廷全然不同,巴西虽然未曾彻底摆脱种族主义,但是近百年来,从未出现过类似于欧洲、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即为类似的种族歧视和矛盾。因此无论是混血儿、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的人,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然生存,所以,巴西还被称之为“种族天堂”。当阿根廷还在坚持白人高高在上的所谓“高贵”血统之时,巴西这个桑巴之国已经铸造了一部多彩民族神话,各个肤色的人们都能够在这里享受到平等对待。
D. 阿根廷与巴西原来都是欧洲殖民地,为何巴西多混血而阿根廷却以白人为主
同是为欧洲掌控,巴西混血多而阿根廷白人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阿根廷最原本的土着居民少,而巴西则非常多土着居民。第二,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原因,两国的农业发展不同,阿根廷发展畜牧业,而巴西发展种植园业,所以人种随着劳动产业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肤色文化,于是巴西便被冠以“人种熔炉”的称号。所以两个国家虽然殖民者一样,但由于不同生存环境和气候,管理者需要对不同的地区作出不同的政策,以谋求最好的发展,否则管理不好便会被其他殖民者所取代。政策的改变自然就影响到人口的发展。
E. 英国为什么能成为殖民地最多的国家
作为老牌帝国主义,英国和西班牙在世界上都曾有过大量殖民地。不过,他们的结局却不太一样。就英国而言,英国的殖民地最多时曾是其本土面积的110倍,殖民地人口数是本土人口的8倍。到一战前夕,英国控制的势力范围达到全世界面积的1/4。二战以后,这些殖民地纷纷独立,目前,英国的“原殖民地”主要有三大类:王室领土、海外领地和英联邦国家。虽然独立者众多,但留在英联邦内的国家,许多都还赫赫有名。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是英国的三大孝子,养育了大量的英国后裔。是英国最成功的殖民地。这三个国家与英国相对最具有类似性,人口组成类似,(加拿大有大量法国后裔,以英国后裔为主。)文化类似,社会制度类似,等等还有其它的众多类似。比如,都是沿海或岛屿国家,拥有便利的海运。英国,面积24 .42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5850万。人口密度为240人每平方公里。 2004年人均GDP 2835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9。加拿大,面积997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2973万。人口密度为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2393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18。澳大利亚,面积768 .2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1810万。人口密度为2 .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2165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19。新西兰,面积27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364万。人口密度为13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 15870美圆。200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25。可以说,英国殖民地相当成功——即使它放弃殖民地也是因为投入和产出的利益计算而主动采取的措施,而不是逼迫放弃。
再看看西班牙。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是美洲殖民地(西属美洲),指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西班牙在美洲拥有的殖民地的统称。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在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陆续爆发了独立运动,西班牙因此丢失了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的失利,更使其丢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并最终结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那些由原西班牙殖民地转化而成的新国家基本上都继承了西班牙的语言和宗教,并成为了现在拉丁美洲的一部分(拉美还包括有巴西等原葡属地区)。可以说,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一个大获全胜,一个溃不成军,那么,都是殖民统治,为什么会有这天悬地隔的差距呢?这原因首先当然是英国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如印度的海得拉巴国、克什米尔国,非洲的布干达王国、巴苏陀王国、桑给巴尔苏丹国,中东及东南亚的一些酋长国和苏丹国)。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英国征服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之后,保留了两国原来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以作为对两国原来的布尔人统治集团的让步),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传授。与西班牙的统治方式相比,英国的统治方法无疑更加有利于长久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并使其在独立之后仍愿意与英国保持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而西班采取的则是直接统治的方式,尽力将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结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以便同化尽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紧密产生密切的认同感。当地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几乎得不到保存,当地语言在教育系统中很少应用。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国家的受教育阶层(通常是当地的上等富有阶层)感到自己的命运与宗主国休戚相关,并摈弃土着生活方式。这种做法导致殖民地人民出现分化,独立后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稳定。
当然,二者殖民地所以有这样的不同结果,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政策是决策的自主性和交易的自愿性的完全市场经济政策;而西班牙对其统治的殖民地则是采取政府指导下的所谓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换言之:英国殖民政策是完全市场经济,而西班牙则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一是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强力干预和全面控制,二是把尽量多地积累货币财富作为国家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是放手让商人去操作,政府极少插手,经营方式也是公司制——譬如东印度公司。这里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早在1215年的《大宪章》中,英国已经开始对国王的征税权作出限制。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的垄断特权被国会立法所终止,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私有产权制度得以确立,英国政府逐渐减弱了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可以说是对重商主义最后的致命一击。《国富论》弘扬“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在资源有效配置中的作用,同时指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和宽松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有可能对经济造成破坏。” 由斯密《国富论》开创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正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18世纪产业革命的先声。因此,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叔父、老阿诺德·汤因比在1884年出版的《产业革命》一书中就已指出,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气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反观西班牙,16世纪初,它凭借从事航海活动的先发优势和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一度成为海上霸主和欧洲最大的殖民国家,并且在查理第五的统治下建立了横跨欧洲大陆的哈布斯堡王朝。但是重商主义政策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持久的经济繁荣和海上霸权。这是因为:第一,虽然西班牙政府在殖民活动中攫取了大量财富(据历史记载,1503~166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取得的财富多达白银18600吨和黄金200吨)。然而这些财富并没有被投入生产活动,相反,为了维持欧洲最庞大的军事力量,财政却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从1575年到1647年,西班牙皇室六次宣布破产(诺斯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第二,大量贵金属的流入一方面造成了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另一方面助长了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和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气,而农业生产一直停滞不前,制造业也没有能够发展起来。第三,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造成了普遍的寻租条件。由于“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重商主义时代乃是一种腐败的寻租社会”(布坎南等编:《关于寻租社会的理论》)。这样,西班牙经济在16世纪后期“马尔萨斯灾祸”再次袭来和经济衰退重现时一蹶不振。1588年“无敌舰队”大败于英国海军,更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1596年菲利普二世去世以后,西班牙沦落为二流国家。它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已是1975年独裁者弗朗哥去世以后的事情。14~18世纪的法国历史,也向我们讲述了相同的故事。
英国和西班牙殖民地不同结果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那就是:一些所谓“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以及它们所实行的“出口导向”政策,是无法长久的,这种体制和政策安排在发展初期是有效的,但是到了更高的发展阶段上,就必须及时进行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减少政府干预,实行进一步市场化,否则会引来种种恶果。
F. 巴西以什么人种为主老师说是白人,可有些资料说是混血人多,到底是哪个嘞!
白人和混血人的比例差不多,不过一直一来都是白种人所占比例稍多一些,巴西人口中47.3%的为白种人,43.1%为混血种人,7.6%为黑人,2.1%为亚洲人,其余则为少数印第安人。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G. 大英帝国鼎盛时期为什么不侵略占领巴西作为殖民地,难道不想巴西成为第二个澳大利亚吗也移民英籍白人。
巴西一开始是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是英国的传统盟友
巴西独立后同时和英国美国关系很好,维持南美稳定也是英国(以及后来的美国)的基本政策,英国犯不上去侵略巴西
H. 为什么巴西的混血人口比例这么高
因为巴西的移民来源众多,所以混血儿的比列才这么高。
巴西的移民来源,主要是意大利。巴西的土地总面积排名世界第五,除欧洲国家外,还接受了来自黎巴嫩,叙利亚,日本和中国的许多移民。目前有130万日本人和25万中国人,毫不奇怪,由于巴西的移民来源众多,到处都有种族混合。综上所述,当今欧洲大多数人不再是纯白色的血统。即使在北欧国家,例如丹麦和瑞典,也有许多黑人球员,更不用说法国队已无法将其与非洲队区分开。
I. 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人种最多的国家
据1977年普查,巴西有1亿1千万2百24万人。其中白人占62%,黑人占11%,其余为印欧混血种,黑白混血种,印黑混学种。此外,还有亚洲人(日本人和后裔70万,华侨约4万5千人,)亚洲人同白人、黑人及其它一些人种的混血种。所以,巴西是世界上公认的人种最复杂的国家。
J. 南美洲国家(巴西)为什么没北美洲国家(美国)强大
我觉得是人的素质决定的。移民北美的欧洲人以英国人德国人居多,他们本身就是因为喜欢冒险、创新被本国人视为异教徒而前往北美大陆。他们带来有着英国人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理念,并且作为英国殖民地输入大量英国技术,所以他们发展的起点就比较高,加上勤奋创新,发展就很迅速。南美主要是伊比利亚半岛的移民,有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但主要一掠夺殖民地自然资源为出发点,通过资源交换货物财富,而且他们的宗主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处于落后状态,所以没有北美人的工业革命理念,因此没有与北美人一样进行工业革命,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只满足于资源开发,所以一直落后与北美。
简单的道理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