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NSYS为什么加载角位移时,结果都是直线位移
在求解完成之后,进入通用后处理器,--plot
results---contour
solu--nodal
solu
然后打开面板
查看位移的话,只需要查看节点的变形量或者位移就可以,点nodal
solution--dof
solution
后面的三项就是查看绕x
y
z
三周的扭转位移的选项。
❷ 传动轴静扭试验断裂扭转角度是什么意思
断裂时,主动侧旋转的角度就是断裂扭转角。
比如,输入端(主动侧,或者叫电机侧)初始角度为0°,输出端(被动测,或者叫固定侧)是固定不动的,试验过程就是输入端加载开始旋转,直至发生断裂,断裂时输入端较起始位所旋转的角度,就是断裂扭转角。
注意,初始角度为了排除掉系统间隙,需要选择最开始产生扭力的点作为原点。
❸ 地应力资料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地应力资料对地质工程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对地下工程来说,必须考虑地应力。
对于地应力资料在地质工程中怎样应用的问题,还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以隧道工程为例,只把隧道衬砌看成是工程,而把隧道上覆岩体自重看作是作用于围岩上的荷载,或把围岩看成是在自重作用下冒落作用于衬砌上的荷载,这是一套荷载支护体系观点。隧道工程实际上是以地质体做环境,以地质体做材料,以地质体做结构的一项特殊工程。它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环境应力及岩体特性,环境应力是主要作用力,洞体围岩是抵抗地应力的基本结构和材料。地质体是有自稳能力的,当洞壁应力差大于围岩强度时,就会出现变形和破坏。为保证洞体稳定,可采用地质体改造的办法提高洞体稳定性。这是一种地质工程观点。在这一观点指导下进行地下洞室设计时,必须有地应力资料和岩体强度资料。作为一种最简单例子,现在取均匀地应力场圆形洞室洞壁围岩稳定性判据来说明:
地质工程学原理
式中:K为稳定性系数;σc为岩体抗压强度;P0为地应力值。
式(5-1)表明,洞壁围岩稳定性系数大小主要决定于岩体抗压强度及地应力P0。当岩体强度太低或地应力太高时洞体首先从洞壁开始破坏,从而导致洞体失稳。根据这一观点,当岩体强度不足以抵抗地应力作用时,可以采取加固围岩、采用支护提高σ3或采取弱化洞壁围岩中应力等岩体改造的办法来提高围岩稳定性。而对于荷载支护观点来说,当支护强度不够时维护支护稳定性的办法,则要增加支护厚度和提高支护强度等,这完全是两条路子。上述表明,地应力是地下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资料。正确的地下工程设计必须有地应力资料。
地应力对地质工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先从总的轮廓上讨论一下,即地应力的力学效应。前面讨论了岩体结构力学效应,现在讨论地应力的力学效应。地应力的力学效应总的来说有如表5-4所示的一些内容。下面简单展开地谈一下。
表5-4 地应力的力学效应(地应力由低到高)
第一,对完整结构岩体来说,地应力可以改变岩体破坏机制。脆性岩体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塑性,而且其破坏强度随着地应力增高而增高,但它不是无限制地增大,达到塑性状态以后,它将保持一个稳定值。有一些岩石在高压下还可以转变为流体,其强度不仅不增高,而且还降低。这在比较高的压力条件下的地球深部和核爆炸的爆炸腔里可以看到。地下核爆炸腔周围的最外部成弹性变形,往里变为脆性破坏,再往里有一圈致密的,实际上是塑性化圈,在爆心里面呈流体状态。在陨石坑里也可以看到岩石呈流体状态,陨石坑里的岩石都呈玻璃质状态,其摩擦角接近于零,内聚力也很低,这是一种特殊状况。一般的地质工程中见不到。变形模量也存在这种现象,随着地应力增高变形模量增大。完整岩体里或多或少都存在有裂隙,这样岩体在低围压条件下的变形是结构面变形为主,即结构面变形为岩体变形的主要部分;随着围压增高结构面变形逐渐减小,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大约为8MPa,结构面就全部闭合了。压力再增高时岩体变形则为岩石材料变形,但随压力增高弹性模量就接近于一个常数,而不变。这些现象表明,测量岩体力学性质时必须考虑环境应力水平。现在有些规程、规范规定试验加载到多少多少,实际上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工程作用的最大应力水平确定最大试验压力,一般来说,试验压力应该高于工程作用压力,这对于试验成果分析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对碎裂结构岩体来讲,地应力力学效应可以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
(1)碎裂结构岩体内结构面在低地应力条件下起作用,而随着地应力增高,结构面的作用逐渐减弱,而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结构面便不起作用了,这个应力条件大体上是8MPa。
(2)在低地应力条件下,碎裂结构岩体力学性质的结构应十分显着,而随着地应力水平逐渐增高,力学性质的结构效应逐渐消失,这个条件大体上为岩体抗压强度的1/2。
(3)随着地应力增高,岩体破坏机制由受结构面控制逐渐转变为受岩块控制,即变为受结构体控制。
(4)随着地应力增高,岩体破坏强度的结构效应逐渐消失,图5-14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左图是在单轴压(无围压)条件下用劈裂法(巴西法)作的石灰岩岩块劈裂强度与试块尺寸关系,右图为高围压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无围压时试验块力学性质具有明显尺寸效应,而在高围压条件下尺寸效应消失了。
图5-14 不同围压条件下巴西法试块试验结果
(5)随着地应力增高,岩体弹性模量的尺寸效应也逐渐消失。
(6)随着地应力增高,岩体力学介质类型也在发生变化。低地应力条件下呈碎裂介质;高地应力条件下则转化为连续介质,也就是说结构面不起作用了,起始转化的应力条件大约为岩块抗压强度的1/2。
第三,块裂结构岩体随着地应力增高,其地应力效应反映在岩体力学性质和破坏机制的改变上。这就是随着法向应力增加,其强度增大,结构面由滑动破坏转化为啃断破坏。但是作为一种力学介质来说,在工程所及的地应力条件下,其介质类型一般不会产生变化。
上述事实表明,我们在作岩体力学研究时,不要把岩体看成是孤立的,不变的。而它是随着环境应力改变而不断的变化着。特别是岩体内存在坚硬结构面时,这种变化十分明显,也可以说岩体力学与其他连续介质力学的不同就在于岩体内存在有结构面。岩体力学规律所以千变万化,就是因为岩体内存在有大量结构面。岩体的变形规律、破坏机制及力学性质与其他材料的区别,就在于岩体内有结构面作用。随此,便产生了地应力的力学效应。所以我们把岩体结构力学效应与岩体力学基本规律等同看待。
第四,板裂结构岩体的板裂体实际上都属于碎裂结构,随地应力增高,切割板裂体的结构面力学作用消失,转化为完整结构岩体;分割板裂体的软弱结构面的力学作用很难消失,只是结构面强度逐渐增加,起伏的结构面则由爬坡转化为啃断。
下面进一步来讨论地应力与地下工程的关系。很多人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地应力测了很多,在地下工程中怎么用?实际上它与地下工程建筑观点有关。早期的地下工程建筑观点是荷载支护体系,这个观念认为地下工程中的围岩破坏塌落下来的地质体是作用于衬砌上的荷载,维护地下工程稳定的措施是衬砌。那么作用于衬砌上的荷载怎么求?基本的概念是围岩不能自稳,在自重作用下是要塌落的,想方设法要找到塌落体高度,把塌落体的自重作为作用于衬砌上的荷载,来设计衬砌。这就是地下工程建筑早期的荷载支护体系观念,统治隧道设计理论达半个世纪以上的普氏理论是这一观念的代表性观点。随着隧道建筑经验的不断增加,许多人提出了异议,看出了普氏理论在地下工程中应用的不合理性。我国20世纪70年代曾出现过批判普氏理论的潮流,可是由于没有找到合理的理论取代它,批判归批判,使用归使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应当指出,普氏理论对土体力学还是适用的,对于岩体力学就不适用了。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厚壁圆筒理论在地下工程建筑中的应用,逐渐地取代了普氏理论。应当指出厚壁圆筒理论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并非是从80年代开始的,钱令希教授在40年代就提出了厚壁圆筒理论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问题,不过当时是将自重作为岩体中的应力而应用,因此效果不好。80年以来采用了实测地应力作为环境应力,从而建立起了新的理论体系,今天已经取代了普氏理论。厚壁圆筒理论的基本点如下。
首先我们知道地下洞室围岩中的应力与地应力大小有关,与围岩的力学介质无关。不管是弹性的还是塑性的,其应力分布规律都具有下面公式所表达的形式:
地质工程学原理
式中符号示于图5-15。地应力方向和大小对围岩内应力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就拿洞壁应力状态来说,在均匀应力场条件下,洞壁应力分别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式中P0为地应力大小。在双向应力不等的条件下洞壁处应力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图5-15 各向不等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内应力分析计算草图
与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成处洞壁切向应力最大,径向应力最小,即
地质工程学原理
式中:σH为地应力的最大主应力分量;σh为地应力的最小主应力分量。
地质工程学原理
这里可以明显看出,洞壁围岩内应力分布是与地应力状态有关。这就是说,地下工程建筑中必须有地应力的资料。如果岩体是脆性破坏,则其破坏判据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式中K为稳定性系数。当K=1时,岩体抗压强度如小于(3-λ)倍地应力值时岩体就要产生破坏,如地应力场是均匀的,即λ=1,则岩体强度小于两倍地应力值时,岩体就要产生破坏。现在再来看,如果围岩为塑性介质时,岩体的破坏判据应用下式表达
地质工程学原理
它的破坏点也应该发生在洞壁处。这时σ3=σr=0,则破坏判据变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洞壁稳定条件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这也表明洞壁稳定性既与岩体强度有关,也与岩体内地应力大小有关。提出地应力在地下工程中有什么用的同志可能忽略一个问题,他在用评价洞室稳定性的公式中,没有直接出现地应力P0这个参数,因为过去在这些公式中没有实测的地应力值,而是用自重(γ)乘上埋深(H)来代替地应力。这实际上也是考虑了地应力,只是由于没有实测的地应力资料,不得已而用自重代替罢了。现在我们进行了地应力测量,有了实测资料,如上面所介绍的那样,实际上地应力并不等于γH,有时甚至大于γH的两倍或三倍。特别是在地下不深处有一个水平地应力集中带,地应力就更比γH高了。而我们所修建的地下洞室要经常通过地应力集中带,显然不能用γH来代替。有一种情况可以用γH来代替,这就是地下洞室所通过的地区位于地应力松弛带内,因为构造作用产生的水平地应力已经都卸除了,剩下的只是自重应力,在这种情况下用γH替代地应力是完全正确的。在中国来说,水平地应力多半是大于自重应力。如北京郊区大灰厂地下12m深度处,测得的最大水平主应力高达8MPa。二滩电站的水平地应力也远远大于自重应力。金川二矿区测得的水平地应力也远大于自重应力。这样的实例很多。这充分说明,在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中,不能简单地一律采用γH来代替地应力。这样我们在具体的地下工程设计中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1)洞轴线选择时不要垂直于最大主应力,如果许可的话最好平行于最大主应力,避免洞壁受最大主应力作用。地下洞室不仅怕地应力大,而更怕应力差大。如果我们避开最大主应力,这就使得洞室受的应力差小些,对洞室稳定性有利。在高边墙大型地下洞室建筑中,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2)我们习惯设计地下洞室形状是圆形、圆拱直墙或马蹄型的,总是长轴方向是垂直的,短轴方向水平,好像这是一种习惯,很少考虑地应力状况。我们在金川遇到一个问题,二矿区的一个巷道,几乎是没有不破坏的,经过采用很多办法来支护,但仍然破坏,这是为什么?着者认为是与地应力状态有关。金川的水平地应力比垂直地应力大2~3倍,在这种情况下洞室的短轴方向受到大的地应力作用,而长轴方向受到小的地应力作用,这是最容易破坏的,从结构设计来讲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在1977年我们到现场工作时,曾向他们建议巷道长轴应放躺下,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洞子的截面形状,即洞的长轴与短轴之比应该与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匹配。这一点在地下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所以出现上述不合理的情况,与长期以来把垂直应力看作是最大主应力有关,而过去我们也没有接触过这么多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的情况。还应该指出,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的分布并不是垂直的或水平的,而是与水平面成一个角度,这种情况下洞子应该怎么放?如果是一个单个洞子恐怕要从结构上想办法,即开挖洞形与使用洞形不一定一样。开挖洞形剖面可以是倾斜的、椭圆形的洞形,而使用的洞形应在里面加一衬砌层作成所需要的洞形。如果是洞室群,像电站地下厂房那样。洞室群总体排列应该与地应力分布相适应,洞室群长轴方向应该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短轴方向应该与最小主应力方向平行,它所形成的整体形状应该与地应力的三个分量的比值相匹配。这样可以避免掉地应力造成的麻烦,其内部的个体建筑才能比较稳定。这也是一种优化设计方案。
上述的地应力与地下工程的理论,不仅适用于与平卧的地下洞室,也适用于直立的竖井和钻孔设计中的稳定性检核。在高地应力地带的竖井和钻孔在围岩强度不高,应力差过大时,或者出现缩径变形,或者出现井壁和孔壁破裂,导致竖井和钻孔破坏,不能正常应用,这种事故在矿山和采油井、采气井、采水井等地质工程中经常见到,为了避免事故,应在设计中进行井壁和孔壁稳定性检查。
❹ 加载中是什么意思
是指系统在缓冲,数据正在加载,正在读取数据;
出现这个情况,建议先清除一下电脑中的垃圾与浏览器的缓存;
在电脑屏幕的左下角按"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
把下面的文字复制进去(黑色【 】部分,全部),
点"文件--另存为",路径选"桌面",
保存类型为"全部文件**",文件名为"清除系统LJ.bat",就完成了。
记住后缀名一定要是.bat。ok!
你的垃圾清除器就这样制作成功了!
❺ 最大正应变理论与岩石抗拉强度
根据正应变理论,岩石发生张性破裂的原因,是受拉伸应力作用,产生延伸应变ε达到了一定的极限应变ε0,其所需的拉伸力强度,称为抗拉强度,在简单直接拉升实验测试中抗拉强度σt(MPa)为: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P为总的拉伸力(N);A为受力面积(m2)。
依据式(1.27)E=σt/-ε0(GPa)、σt=-ε0E由直接拉伸实验可确定拉张状态下的弹性模量值。
抗拉强度又可由室内间接试验法求得。计有劈裂法,亦称线荷载试验法,或称巴西试验;点荷载抗拉试验法;柱状试件弯曲法;抗压试验中的压致张裂破坏。
线荷载试验:在压力机的承压板上,通过横卧圆柱体或立方体试样的轴对称面,将其上下放置垫条,使所加压力变成线布荷载,使试样中产生垂直于荷载作用面的拉应力,其抗拉强度,可按下列弹性理论公式计算
对于圆柱体试样:
对于立方体试样:
式中:Pt为试样破坏时的竖向总压力(N);π为圆周率;D为圆柱体试样的直径(m);l为圆柱体试样长度、立方体试样的边长(m)。
点荷载抗拉试验法,是赖奇米尤治(D.R.Reichmuth)1962年提出,该方法有二,其一,将长度大于直径的圆柱体横卧于压力机的承压板上,在柱状试样垂向的轴面上下,垂直轴面方向,各放一淬硬钢棍,形成点荷载。试样的抗拉强度,按赖奇米尤治所建立的下述经验公式求算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其二,采用圆盘形试样,其直径约0.05m,厚0.02~0.03m,将其平放在试验机的垫板上,上下为半球形装置,对试样圆心,施加点荷载,按赖氏下属经验公式求算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t为试样厚度。目前我国尚无圆盘点荷载抗拉的成果报道。
弯曲法抗拉试验,即为材料力学中通用的弯曲梁试验方法。试件为0.05m×0.05m×0.30m的柱状体,可用中点加载,又可用三分点加载。由于加载方式和断裂位置不同,按照材料力学中梁的弯曲理论求解,计算式规定如下
中点加载,在梁中点断裂时
不在梁中点断裂时
三点加载,在梁中段三分之一内断裂时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断裂在两个着力点外侧
式中:l为两支点之间的距离(m);b为梁宽(m);h为梁高(m);x、y为断裂线至最近支点的距离(m)。
弯曲抗拉试验法的两种加载方法比较,中点加载法比三点加载法所得的成果数值大。由于岩石存在有成岩造成的缺陷或构造性的隐微损伤,并非假设的均质各向同性体,在中点加载时最大应力局限于紧靠加载点以下很小的区域,三分点加载是最大应力作用范围增加,使岩样中薄弱部位受临界应力作用的几率增大的反映。
抗压试验中压致张裂破坏的抗拉强度。在岩石抗压强度试验中,采用单轴或三轴试验法,均出现了岩样平行最大作用力方向的压致张裂破坏,注意和取得了这种破坏形式的抗压强度比其他破坏形式的抗压强度低,没有利用此资料进行抗拉强度研究。在抗压实验中,已进行了岩样垂向和侧向变形资料的搜索。依据最大正应变理论,发生张破裂,是压致产生侧向负性应变-ε3达到了极限ε0所致。张应变控制下的张破裂力学强度判据,可根据广义虎克定理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ν为泊松比,岩石发生破坏时侧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
因为σt=ε0E
所以σt=σ3-ν(σ1+σ2)
则以│σ3-ν(σ1+σ2)│≥σt为判据,满足这一条件,岩石发生张破裂。这一判据对研究水库诱发地震和地下工程中的岩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岩石样品的抗拉强度可采用多种试验方法测定,其强度随着测试条件和试样形态等因素影响而变化,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其内部因素、是岩石成分与组织结构上的缺陷、列次构造运动中遭受的损伤以及其展布与作用力矢量关系等情况而变的。故其测试强度,只能说采用某种测试工艺对某种态势特征试样所测得的成果,其出现差异是正常现象,在运用试验成果时,应详细剖析试验所反映的信息。为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河海大学与长沙矿冶研究院作出系统试验比较如表2.1。
表2.1 不同试验方法测定的抗拉强度值(MPa)
石膏材料和岩块的试验成果均显示着弯曲法测定的抗拉强度最大,劈裂法成果最小,直接拉伸法介于两者之间。石膏材料制成的试样具较好的均一性,各种测试方法所得成果具有可比性。与其抗压强度比较,劈裂法测定的抗拉强度接近于理论关系。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用同一样品分开,分别作对应的轴向拉伸法抗拉试验和劈裂法抗拉试验以进行比较,所得成果列表2.2。
表2.2 直接拉伸法与劈裂法抗拉强度对比试验成果
表中成果有近似相等,又有相互间有大有小的差异,说明测试方法不同的影响,不及试样本身所存显与隐微缺陷所造成影响那样明显。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科技试验人员在进行抗拉强度不同试验方法比较试验研究时,在对轴向直接拉伸法试验过程仔细观测研究中,取得如下非常宝贵的难得成果,在作白云质灰岩轴向拉伸法平行试验时,其第八组岩样中的1-24(2)样品存有垂直轴面的横向隐微裂隙,测得的抗拉强度为3.233MPa。第11组岩样中,5-17(1)样品,亦存在有横向微纹裂隙,其抗拉强度为0.051MPa。5-25(2)样品,为平行轴面的纵向缝,其抗拉强度为4.213MPa。横向隐微裂隙,具鱼鳞状构造特征,属受构造作用力产生蠕变所致,其鳞片末端,为联接锁闭桥端突起部位,具一定抗拉强度值,而鳞片面仅为微弱的范德华尔斯力,所以,总的等效性抗拉强度低。由于岩体中存有原生或后期构造作用所形成的缺陷,对抗拉强度的影响特别敏感。作用力与弱面的关系,决定于岩石抗拉强度不均一的各向异性,使抗拉试验成果分散性大,没有一致的规律。一般情况,拉力垂直于软弱面,抗拉强度最低;平行于软弱面,抗拉强度最高;与软弱面斜交,则其强度介于两者之间。成果如表2.3。现摘李铁汉、潘别桐先生《岩体力学》书中有关资料如表2.3。
表2.3 几种岩块抗拉强度的各向异性
变质岩的片理是在一定高的温压条件下,形成新的结晶矿物,并富集成定向线型排列的面状分布,成为软弱结构面,在此面上既有分子结晶面的黏接,又有晶粒的嵌接,所以垂直软弱面拉伸,仍可测得较高的抗拉强度值,由于软弱面上矿物成分有软硬差异及其随机分布多少不同的特性,所以,成果的分散性和差异性大。拉伸力与软弱面交角关系的不同,在宏观上仍反映其一定的规律性。
岩体受历次构造运动作用产生破裂损伤后,其裂隙节理面不能传递拉力。节理裂隙处的抗拉强度为零,这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也为前述拉伸试验成果所佐证。因而,岩体中存有与拉应力方向垂直和斜交的断裂结构面,其所在部分面积的抗拉强度为零,仅未受损伤面影响的部分存有抗拉强度,成为整个岩体抗拉强度所需最小能量定理的真正症结。总体的抗拉强度实为等效强度值。一般而言,岩体中的节理是随机性的,抗拉强度试验成果分散性显着,从微观试验成果描述宏观岩体抗拉强度特性值是不可能的。以简单的试验资料,去判别大比例尺、大非连续体抗拉特性的方法不可能,这是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研究微宏转换不可能定理。某种岩石某一自然背景条件下的岩样拉伸试验成果,只适用于其所反映的特定条件,并在试验工作中,对试验断裂面进行详细描绘统计,厘出其有效的抗拉面积,求出该岩体在该背景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值。对所面临的工程岩体,须进行工程地质的系统工程研究,研究成岩建造所铸成的缺陷,历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损伤,每期运动的主应力场方向、主应力转换情况、现代的主应力场、目前的应力状态、反应力活动特性及其强度的大小;进行区内节理断裂的详细统计与作赤平投影等密度图,了解节理发育的组数与其展布特性,据以进行节理的配套组合,掌握各组节理发育强度,可能隐存的微细结构面。进行节理追踪性的连贯率调查统计,以及垂直与斜交拉力方向节理连贯及搭配情况的测量统计,确定宏观拉应力场中具有抗拉强度那部分岩体所占的百分比,采用该情况下岩样测试中此岩体所处状态下的岩石抗拉强度值,即可求出该岩体中具有抗拉强度那部分岩石所形成的总的抗拉强度值,此值经总拉伸面均分处理,即可得精确的等效抗拉强度值。以精确的等效抗拉强度值求出抗拉阻力与拉力之比,所得的强度系数基本可信,据以作出稳定情况判断的评价是可靠的。在反应力应变研究中,抗拉强度系数,是设计与工程实施中的基础。但面对这一力学问题,如果不采用上述对岩体的统计描述法求解岩体的等效抗拉强度指标,仅着重于试验和对岩体复杂情况的描述与计算,将遭遇大偏差而陷入失望。
❻ 请问英雄联盟熟练度那个标志,就是加载框框左上角的那个标志怎么得!
那个是荣誉评价系统的显示标志……就是每局对手或队友给的评价(给力的队友、可敬的对手等)
绿色的缎带获得方式是40的荣誉值
蓝色的是50的荣誉值
黄色的是70的荣誉值
红色当然是100的荣誉值
---------------------------------------------------------------------------------------
初步估计算法应该是每天的前3-5次赞不扣你本身的荣誉值.跟局数挂钩.分别为4种 每一种都有固定次数
以外的就要扣0.5 队友获得0.5
给对手的自己扣0.5 对手获得荣誉值为1
如果给同一个对手或者队友扣的不变 而队友或者对手获得的会变低
没懂的同学我举个简单的列子 比如获得的条件是2 那么1-1+1=多少呢. 1-1-1-1+1=又是多少呢.你们总是给予你们又能获得多少?
着就是你们100多个赞却没有荣誉缎带的原因
❼ X射线衍射谱中高角区衍射峰常出现劈裂,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这个还不算是很高角度。高角度衍射峰出现劈裂大概有两个大方面的原因:1.测试的仪器造成。我们知道X射线是阴极轰击阳极靶材后产生的,这其中我们想要利用的是Kα1线,但是大多仪器未加单色器等的限制,导致会有Kα2或Kβ线没有被过滤到,也会照射到被测物质中,从而产生相应的衍射图,几种光伏波长不一但相近,所以会看到劈裂的情况。2.物质本身物相成分造成。之前接触过的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假设你是想要合成物相A,但是由于合成条件控制不够严密,导致会产生多种物相,假定为A1和A2。A1和A2分属不同物相,但各晶胞参数在数值上差异较小,那么其衍射峰也会出现劈裂现象,所看到的衍射峰现象可能是A2和A1在衍射过程中的叠加效果。
❽ 加载宏是什么意思
加载宏又被称为扩展宏,是通过增加自定义命令和专用功能来扩展 Microsoft 系列办公软件功能的补充程序,满足用户自身需求,或作为商品向公众发售,它是Microsoft Office 办公软件的一项重要功能,属于办公件自身功能之一,不需要另行安装软件。在 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Outlook、InfoPath、Publisher 七件套中,除InfoPath都能自定义加载宏,可从 Microsoft Office 网站或第三方供应商获得加载宏,也可使用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编写自己的自定义加载宏程序,用户制作的宏文件可以像Office制作的普通文档一样进行保存、打开、复制、与他人分享等。加载宏对于专业从事办公软件操作的人员非常重要,熟练掌握加载宏,可以让操作人员从繁重的数据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加载宏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加载宏的分类
1、按扩展名分类:加载宏文件可以是软件自带的,即自带加载宏,例如Excel中的查询向导,分析工具库等。与自带加载宏对应的则是自定义加载宏,即用户自已利用办公软件或其他工具软件编辑的宏。自定义加载宏泛指一类宏,由制作软件的不同带有不同的扩展名,例如Excel的宏文件2003版以前的后缀为.xla,2007版后的后缀为.xlam,Word的宏文件后缀为.docm,PowerPoint的为.ppa等。
2、按编辑位置不同的分类:Office办公软件中,编辑宏使用的软件简称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快捷键ALT+F11,可以通过快捷键直接由办公软件界面切换到编程界面)。按编辑位置来说,以Excel可供编写程序的位置种类最齐全,Excel可以在表页(sheet)上添加宏,也可以在工作薄(Workbook)上添加宏。这两个地方的宏都是随事件起动宏,且称为事件宏。
二、加载方式
用Office办公软件上的VBA设置的加载宏与普通文件很相似,不同之处就是多了一个加载过程。有宏没加载的文件叫带宏文件,不是加载宏。加载方式大同小异,除InfoPath外,都有大致相同的步骤:先编制命令加载过程,再添加子程序,设置工程属性,将页保存为宏文件,在软件中调用。完成了以上五步,以后在打开软件时,宏就自动随软件一起启动了。
1、编制命令加载过程
加载过程是将命令添加到菜单,工具栏或快捷菜单的程序。加载可以是往菜单中添加,也可以往工具栏或快捷菜单中添加,添加的可以是已有的菜单也可以是新建的自定义菜单。添加内容包括命令名称,命令代表的功能宏,命令提示,命令图标,菜单分隔线,命令快捷键。添加加载过程的程序编辑位置,通用方式是将菜单加载放入能自动运行的子程序Sub auto_open()中,这也是许多病毒的起动方式。对Excel和Word又多了一个选择,可以放在事件中。Excel可以在ThisWorkbook 的Private Sub Workbook_Open()事件中添加加载。在Private SubWorkbook_BeforeClose(Cancel As Boolean)事件中添加卸载。Word可以在ThisDocument的Private Sub Document_Open()中添加加载。在Private Sub Document_Close()中添加卸载。加载过程除单菜命令外,还包括环境判断,条件限制,装载提示,容错处理,联机帮助等。联机帮助需要用专门的软件先制作chm或hlp文件,在加载过程序中设置关联即可使用。加载宏有了加载过程就可以与软件自带的菜单不仅使用一样,看上去也一样。初初一看还以为是Office自带的菜单。宏用起来是否方便,加载过程很重要。
2007版前的Office需要自已设置各种菜单命令,2007版开始可以通过“Excel 自定义.exportedUI”文件来添加命令到工作区。为了兼容各不同的版本,加上版本自动选择语句就行了。
2、添加子程序
子程序有Private Sub和Public Sub两种类型,一般需要给其他程序调用的都设置成Public Sub,Private Sub不能被其他子程序调用,只能被命令支配。在菜单中命令对应的就是实现各种作用功能的子程序。接下来就是编辑子程序,最简单的编辑子程序就是打开录制宏,然后在办公软件上操作。录制的宏就是一个子程序。为了方便使用,子程序除了分模快,还要分菜单。将对Excel本身功能扩展的子程序,集合成通用菜单,放在工具栏或快捷菜单中。通用菜单,是对所有Excel表都可以使用的。将只用于特定工作的子程序,集合成专用菜单,放在菜单栏中。专用菜单,最能体现宏的强大,高效。但它只能对放在指定位置的特定的表进行操作,有时只能用在某台电脑上或者只有特定的登录用户才能使用。区分通用与专用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要用专用宏就要看说明书,或向宏设计人学习用法,了解文件存放路径等。专用宏除了分模块,分菜单,甚至还要分文件。加载宏,就是一个文件,是要占内存的,若要节省内存并加快 Excel的运行速度,卸载不常用的加载宏就很重要,分文件的意义就在这里。在编辑子程序时要注意称谓的变化。
3、工程设置
工程中要设置的内容具体如下:
(1)加载属性设置包括:设置工作表,工作簿属性,VBAProject的属性。Office各软件之间会有些不同。例如Excel需要设置带宏的表不可见,否则可见到表,PowerPoint保存成宏就不可见,Word则设置了密码,不仅表不可见连工程都不可见。这些特点是编程人员需要注意的。
(2)设置工程密码,对Excel很方便下次想改程序,双击就会提示密码输入 ,就可以修改。同样的做法Word会显示工程不可见,因此想下次修改程序,就不能设置。如果想保密让Excel工程不可见,可以用二进制编辑器对加载宏文件进行修改,让工程不可见
(3)引用是扩展插件的,如2003excel的spreadsheet是11.0版的,不能切换显示三个sheet表,而12.0版可以,如需要这个功能就在引用中调整。
(4)数字签名:就是添加数字证书
4、保存为专门的宏文件
加载宏实现了宏与数据的分离,将只能用于某个表的宏,变成了对所有表格都可以使用的宏。身份也由带宏文件变成了加载宏。在Microsoft 系列办公软件中加载宏文件与普通文件比较只是多了VBA编辑的宏,但文件后缀是不同的。如Excel的宏文件后缀为.xla,Word的宏文件后缀为.docm,PowerPoint的为.ppa等。在资源管理器中,可以看到这类文件的图标右上角会有个红立方。在编好宏后将它放在自已指定的文件夹,注意在使用别人的宏时,系统会建议存放位置,但最好放在自已指定的位置,理由有三条:一系统文件夹不好找,二防止系统重装丢失宏文件,三方便修改文件。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有菜单上有“保存”命令,用来保存编制的宏文件。
5、在软件中调用宏
保存的宏就可以调用了,不过Office 办公软件七套件之间都有些许差异。例如:2003版Excel进入菜单/工具/加载宏/浏览,点击浏览,找到宏存放位置,点宏文件,确定,菜单就显示出来,下次打开EXCLE时,宏菜单会自动加载。要去掉宏菜单,进入Excel进入菜单/工具/加载宏,去掉列表中的钩就可以了。如果加载宏设置了卸载,菜单马上就会消失。如果没有设置,菜单仍然显示,但不能用,关闭软件再打开菜单就消失。下次想用,打上钩就又出现了。2003版PowerPoint要先进入注册表注册DebugAddins,再调用。具体操作如下: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确定;进入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Office\11.0\PowerPoint\Options,11.0是ppt2003的版本号,PPT2010的版本值是14.0;选中Options,右击:新建\DWORD值,命名为“DebugAddins”,双击新建的DebugAddins,出现编辑双字节值(DWORD)的窗口,设置数值数据为1,关闭注册表。注意,以上操作都是在ppt关闭时进行;打开PowerPoint,进入VBA窗口工程资源管理器,就可以看到编辑界面了,剩下的就是编代码了;宏编好后,设置属性,添加数字签名(不添加打不开),将文件保存为ppa,然后进加载项添加。(ppt的加载宏无法修改保存,每次修改都要再起个名字保存,如果不想弄乱名字,就需要关掉ppt后,再删除原宏,将新保存的宏改名再调用。最佳的方法是挂个专用宏,专用宏将修改的过程导入,然后新开一个ppt文件,导入过程,去掉加载,新ppt覆盖原宏,重新加载。)2003版PowerPoint加载过程,只能用Sub auto_open(),去掉宏菜单需要去掉加载,重新打开PowerPoint。2003版Word以模板的形式存在,将加载宏设置成共用模板及加载项即可。
6、证书问题
数字证书有两种,一种是用Office自带工具制作的证书,一种找专业网站买的证书。无论哪种证书安装之后,就可以在宏安全性“高”的情况下也能打开加载宏,没有证书就只能选择“低”。用别人编的加载宏有个安装证书的问题。在遇到有证书的宏时电脑会提示安装,标题叫“安全警告”,点击:详细信息/查看证书/安装证书/是/确定,注意在“安全警告”中把“总是相信....”的小框钩上。证书每个人都可以制作,进入Office工具,打开“VBA项目的数字证书”,填个名字就行了。证书也是一个文件可以从系统中导出,扩展名为.cer。安装证书很简单:进入VBA,点击菜单/工具/数字签名/选择(在这里就可以看到“hhch”证书)/确定/确定。其实不带宏的普通办公文件,建议也添加数字签名,可以防止病毒感染。
7、版本与兼容性问题
版本问题是加载宏共享要注意的首要问题。例如:同样是2003版的Excel在模块中加入了窗体,窗体采用了spreedsheet电子表。当在其他电脑上加载时就出现了无法装载对象的提示,这都需要考虑兼容性。Office 97-2003同一软件的加载宏,都基本相似。Excel 2007之后就有了变化。如果将功能区看成是加载命令的又一种新方式,则一切都变得很简单。
Excel 2007之后,加载项是作为可选项由用户自已决定是否添加,要使用加载宏必须先进入自定义功能区的主选项卡中加上加载项和开发工具。具体操作2007和2010等各版本稍有不同。并对执行外部命令作了一些限制,语法要求更严格一点,但大多数加载宏子程序不用修改就可以使用。此外加载宏是独立的工能区“加载宏”主选项卡,且以前版本的菜单仍然以菜单的形式显式,显得与功能区其他命令格格不入。工具栏则以组的形式显示在“自定义工具栏”,当打开其他选项卡后则看不到了。完全失去了老版本中随时可见的便捷性。
2007之后,加载过程可以用自定义功能区的方式加载。方法有两种:在不考虑与07以前的版本兼容的情况下,07之后的版本,是不会编辑加载过程的菜鸟的福音。进入EXCEL选项卡/从下列位置择命令/点击下拉菜单,选择宏,在VBA工程未锁定的情况下,有宏子程序存在,下面的大框中就会出现命令的名字。点击新建选项,再新建选项组,选中宏子程序名,选择添加(A)>>。一个自已的宏就添加到功能区了。在考虑与老版本兼容的加载方式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加载宏需要既用于07版之前,又用于07版之后,直接在加载过程中添加如下语句“If Application.Version = 14# Then End”(14#是2010的版本值),则新版本就会自动去掉加载过程。有了这个语句就不用看到难看的老版本菜单了,接下来就是动手建立自定义功能区来代替原菜单了。这里有一个小技巧,2003版之前的自定义工具栏是随时可见的,到了07之后的版本被放在加载宏主选项卡,当选择其他选项卡时就看不到了,失去了便利性。07之后的版本有快速访问工具栏,可以将以前放入自定义工具栏的命令放到这里,然后设置成“在功能区下方显示快速访问工具栏”,便利性就又回来了。自定义的功能区可以导入导出。导出文件名:Excel 自定义.exportedUI当其他电脑也是07以上版本时只需要导入这个文件就可以了,不必再新建自定义功能区。最后再自定义工作区中的菜单会根据菜单自动调整排列方式和图标大小。
8、加载宏的卸载问题
若要节省内存并加快 Office的运行速度,卸载不常用的加载宏是一个好办法。卸载加载宏之后,其功能和命令都将从 Office 中删除,但加载宏文件本身仍保留在计算机上以待重新加载。组件对象模型(COM)加载项,它在多种编程语言(包括 Visual Basic 、Visual C++ 和 Visual J++)中提供了附加功能。作为开发者,您可以在 Microsoft Visual Basic 帮助中查找有关设计 COM 加载宏的信息。开发和测试时,可以在使用加载宏的安装程序之前在 Office 中加载或卸载 COM加载项。加载宏文件一般并不大,以Excel2010为例子空白表也就8KB,附加在表上的宏程序是以无格式文本存在,因此500KB的加载宏几乎可以完成一个财务人员的所有需求。对于1GB以上内存的电脑没有丝毫负担。并且对打开Office也没有什么明显影响。
❾ 圆盘试样的巴西劈裂试验
圆盘试样对径受压的劈裂试验(图8-1),亦称巴西试验(Brazilian test),是典型的确定岩石抗拉强度的间接方法,也是岩石力学试验规程推荐的抗拉强度测试方法[11,12]。
图8-1 圆盘试样受集中载荷的劈裂试验
圆盘试样受集中载荷P,内部应力作为平面应力的弹性解是存在的[13],在载荷作用的直径上,
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力学性质
图8-1b给出了具体计算结果。这里以及后面的有限元计算均以拉应力为正,但有关试验结果仍以压应力为正。基于岩石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的认识,利用刚性细圆柱压条对圆盘试样加载,使之沿直径方向劈裂。利用其破坏过程中的最大载荷由公式(8.1)计算岩石的抗拉强度。不过压条与试样接触处的压应力极高,引起该处岩石的屈服碎裂。即试样不是由中心起始的张拉破裂,与试验原理不符。当然,利用平面或圆弧压板代替圆柱压条,可以改善加载处的应力状态,不过试样产生局部的塑性变形仍是不可避免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巴西劈裂试验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与一般测试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三点弯曲、水压致裂以及Griffith准则等,都是假设试样断裂时的载荷标志着承载能力最弱的局部达到承载极限。而圆盘试样对径受压时,直径上各点垂直于载荷方向的拉应力相同,而载荷作用方向的压应力以圆盘中心为最小(图8-1);而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都表明,岩石在压拉应力作用下,其抗拉强度随压应力增加而降低。这就是说,圆盘中心点是最不容易破坏的,因而巴西劈裂强度可能低于岩石实际的抗拉强度。文献[1]指出,对压拉强度比较低的材料,由于试样并不从中心破裂,巴西劈裂强度会偏低。
文献[14]利用刚性伺服试验机进行巴西劈裂试验以避免试样的突然破坏。试验结果表明,圆盘试样首先在接触点因压应力集中而破坏,即使载荷在10°区域内分布加载也是如此,巴西试验不能作为确定岩石抗拉强度的试验方法;进而认为由于不同试验方法确定的岩石抗拉强度不同,因而不能认为“抗拉强度”是一个“岩石力学性质”的参数。文献[14]建议:If the tensile strength is required for some engineering or experimental purpose,the authors recommend that it should be measured with the same specimen geometry and loading conditions for which it is required.The value of the maximum stress may not be relevant because it is not the direct cause of failure.The value may have been miscalculated because of a disparity between failure initiation and total structural collapse or because linear elasticity theory was used.The value indicates,however,in terms of the apparent maximum tensile stress when failure will occur again in the same situation.If the test specimen must be on a reced scale,all dimensions should be equally reced and an estimate of the volume effect obtained.
不过,文献[15]基于hoop拉伸试验和直接拉伸试验结果的比较,认为拉伸强度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参数。hoop 拉伸试验是在环状式样的内部放置两个半圆压板,千斤顶对这两个压板施加压缩,从而对试样产生拉伸。利用破裂载荷除以破断面积作为岩石的拉伸强度。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弹性力学的平面问题中,应力分布与材料的变形参数无关。但是,巴西劈裂试验中圆盘内部存在压拉应力两种状态,而岩石在拉伸、压缩状态下的变形特性并不完全相同,所得到的抗拉强度是一个偏大的估计。文献[16]利用有限元进行的平面弹性力学分析表明,巴西劈裂强度需要依据拉伸弹性模量ET和压缩弹性模量EC的比值进行修正;而泊松比系数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数值计算时,依据ISRM建议方式在中心角15°分布加载。在ET和EC的比值为0.1、0.25、0.5时,修正系数分别为0.60、0.76和0.89。笔者根据文献[16]中的图表数据,得到下面的修正公式:
岩石的力学性质
圆盘的对径压缩方法主要有3种(图8-2),也有用刃状压头代替刚性细圆柱的。由于在劈裂过程中岩石和压头都会产生变形,且岩石的刚度各不相同,因而加载接触处的曲率半径的差异直接影响接触应力和岩石的劈裂强度。分别叙述如下。
8.1.1 刚性细圆柱压裂
利用刚性细圆柱压裂圆盘试样,间接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是规程推荐的标准试验方法。图8-3是一组钾质花岗岩的试验曲线,使用直径为3mm的钢丝劈裂,都是沿中心线破裂,尽管破裂线未必平直。又规程[12]要求钢丝直径为1mm,在实际操作时略有困难。图8-3中的载荷与位移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岩石硬度及与钢丝的接触状态。在载荷较大时也显示了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相应于钢丝逐步压碎岩石的过程。
图8-2 圆盘试样巴西劈裂的3种方式
在利用钢丝劈裂时,两根钢丝能否与试样侧面很好地线接触,对试验结果影响巨大。文献[2]给出了113个花岗岩试样劈裂强度的离散性,不仅包含了岩石材料的差异,也包含了试验过程的误差。对图8-3中花岗岩共进行14个试样的劈裂试验,强度较低的5个试验结果为同一人操作所得。
图8-3 花岗岩试样巴西劈裂压缩变形与载荷的关系
大理岩硬度较低,钢丝有时会切入岩石,试验机因变形的突然增大而卸载,但试样没有整体劈裂破坏。出现这样的情况多是钢丝沿长度方向作用不均匀,或因试样侧面加工质量较差,或劈裂装置与试验机加载油缸之间的位置偏差。通常都是将试样旋转90°再进行一次试验。对大理岩9个试样的试验,3个试样初次劈裂强度分别为0.52MPa、0.65MPa和1.35MPa,没有发生破裂;旋转90°再次劈裂的强度分别为3.35MPa、2.64MPa和2.16MPa。另有2个试样劈裂强度各为0.84MPa和1.06MPa,因试样没有沿轴线破裂,作为无效数据。有效的强度数据共有7个,其中一个为1.35MPa,明显偏低。
图8-4是上述花岗岩和大理岩的所有强度数据。
8.1.2 平板压裂
对于软弱岩石通常利用平板代替钢丝进行劈裂,以避免钢丝直接切入岩石。对于花岗岩这样的硬脆岩石也完全可以利用平板进行劈裂,并具有更好的操作性。两种方式得到的强度已在图8-4中给出。由于减少了试验环节,平板劈裂的离散性显着减小。不过,对于花岗岩而言,平板劈裂时试样不是从中间分成两块,而是中间破裂成不规则的多个小块。
图8-4 花岗岩和大理岩不同劈裂方式的强度
8.1.3 圆弧压头压裂
利用圆弧形压头对圆盘试样进行压裂,固然可以改善加载局部的应力状态,但试样在整体破裂之前,与加载压头的接触部位仍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圆盘不再承受集中载荷,且内部应力分布复杂。文献[6]的试验结果表明,圆弧压头加载测得的抗拉强度最大,其次是平板压裂的方式,钢丝垫条压裂的强度最小。其中,砂质泥岩圆弧压裂测得的抗拉强度是平板压裂的1.06倍,是钢丝垫条压裂的2.07倍;中砂岩圆弧压裂的抗拉强度是平板压裂的1.28倍,是钢丝垫条压裂的1.86倍。文献[7]的试验结果与此相同。圆弧压裂得到的岩石抗拉强度与压条压裂的强度之比在1.47~2.29,差别显着。
❿ 什么是巴西劈裂
巴西劈裂,即劈裂试验,是在圆柱体试件的直径方向上放入上下两根垫条,施加相对的线性荷载,使之沿试件直径向破坏,测得试件的抗拉强度。
巴西劈裂试验是测量岩石抗拉强度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目前对岩体的巴西劈裂抗拉强度特性,主要从试验和数值两方面开展了力学参数和破坏方式随层理方向变化规律的研究。抗拉强度是影响压裂过程起裂压力的重要参数, 对其测试主要采用巴西劈裂试验进行。岩石抗拉强度的室内测定方法一般采用直接拉伸法和劈裂法。
(10)巴西劈裂加载角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巴西劈裂试验的岩石试件直接拉伸试验中, 由于夹持及保证拉伸荷载轴线与试样轴线重合具有一定困难, 采用直接拉伸方法进行岩石抗拉强度测试相对较少, 而更为普遍的是采用劈裂法 (即巴西试验法) 间接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
岩石试件直接拉伸试验中, 由于夹持及保证拉伸荷载轴线与试样轴线重合具有一定困难, 采用直接拉伸方法进行岩石抗拉强度测试相对较少, 而更为普遍的是采用劈裂法 (即巴西试验法) 间接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