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西主要位于什么温度带,区大力呀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
巴西主要位于热带,巴西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分布于亚马孙平原——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小部分分布于东南沿海——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巴西高原,受赤道低压与低纬信风的交替控制,干湿季分明。
3、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巴西东南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雨热同期。
(1)巴西什么时候分布最广扩展阅读
在南美洲巴西境内,有块面积占巴西国土一半以上的大高原,叫巴西高原。巴西高原的面积有500多万平方千米,除了南极洲的冰雪大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和寒冷的西藏高原不同。它的地势南高北低,山丘、土岗、高台地之间起伏平缓,大多在海拔600—800米之间,称为“桌状高地”。在南纬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地面上覆盖着大面积熔岩。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雨季,草原上一片葱绿,杂草丛生,是良好的天然牧场。
一年中有四五个月是旱季。在干旱较严重的地方,生长着一种南美洲特有的植物——巴萨尔木。这种树中间粗、两头细,像纺锤一样,因此叫“纺锤树”。它特别轻,有抗干旱的本领,一棵10米高的纺锤树只要一个人就能举起来。
‘贰’ 地理巴西的资料 急!!!!!!!!!!!!!!!!!!!!!!!!!!
巴西联邦共和国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积居世界第五。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七,位列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人 口
按照2010年的数据,巴西人口中47.3%的为白种人,43.1%为混血种人,7.6%为黑人,2.1%为亚洲人,其余则为少数印第安人。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葡语: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国家格言:Ordem e Progresso(葡萄牙语,秩序和进步) 国花为毛蟹爪兰。
国旗
为绿色长方形中央为黄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蓝色圆形天球仪。圆形白色绶带上,书以葡萄牙文“秩序与进步”。圆形上有白色五角星,象征国家的26个行政区,而且那些星星的位置是1889年11月15日8点50分,新政府当天,里约热内卢星星排列的位置(巴西的首都原是里约热内卢,后来迁到巴西利亚)。绿色和黄色是巴西的国色,绿色象征森林,黄色象征矿藏和资源。
国徽
图案中间突出一颗大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独立和团结。大五角星内的蓝色圆面上有五个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圆环中有27个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联邦区。大五角星周围环绕着用咖啡叶和烟草叶编织的花环,背后竖立一把剑,剑柄在五角星下端。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巴西联邦共和国”,“1889年11月15日” (共和国成立日)。
国歌
Hino Nacional Brasileilo 巴西独立后的第一首国歌,是由颇有音乐才华的佩德罗一 巴西国徽
世亲自创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独立的当天,他创作了《啊祖国,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并亲自在当晚圣保罗的爱国集会上演唱,由合唱队伴唱,这首歌成为巴西的第一首国歌。佩德罗一世退位后,里约热内卢国立音乐学院的创办者,着名音乐家弗朗西斯科·达席尔瓦谱写出一首后来成为巴西国歌的歌曲。1909年着名诗人奥里索·杜克·埃斯特拉达重新填词,经专家委员会审查,1922年被定为巴西国歌。国歌《听伊皮兰加的呼声》回顾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罗一世在圣保罗郊外伊皮兰加河畔发出“不独立,毋宁死!”呼声的情景,歌颂祖国获得了独立,充满着巴西人民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重要节日
日期固定的节假日 1月1日 元旦日 1月6日 主显节 毛蟹爪兰
4月21日 独立英雄纪念日 5月1日 劳动节 9月7日 国庆日(独立日、1822) 10月12日 圣母日 10月12日 儿童节 10月13日 教师节 11月2日 亡灵日 11月15日 共和国成立日 11月20日 神诞节 12月25日 圣诞节 日期不固定的节假日 复活节:春分(3月21日±)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2天,一定是周五 巴西狂欢节:复活节前47天, 一定是周二 基督圣体节:复活节后60天,一定是周四(圣三一主日后的星期四) 【注,粗体为全国性法定假日,放假一天。狂欢节实际也是一天,但是各地为了狂欢气氛,实际假日有一周之久。】
编辑本段地理
自然地理
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巴西在历史上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长达300年之久。在16世纪,殖民者登上巴西时,发现这里有一种名贵的树木,从中可提取欧洲难得的红色染料,遂将此木称为“红木”后演变成国名。巴西全国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 经纬度坐标:南纬 15°45', 西经 47°57' ,所处时区UTC/GMT -3 小时 (西三区) ,和北京时差比中国北京时间晚11 个小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圣保罗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资源地理
已探明铁矿砂储量3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3.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29种矿物储量丰富,镍储量达世界总储量98%,锰、铝矾土、铅、锡等多种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以上。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按当前消费量够全球使用800年。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黄金矿和石棉矿。煤矿探明储量101亿吨,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相继发现大油气田,预计石油储量将超过500亿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石油国之列。森林覆盖率达57%。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拥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年。
人文地理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简称地狭人稠)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
巴西全国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东南地区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区,根据IBGE 2004年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约有7800多万,相当于巴西人口总数的42%。该地区拥有巴西三个人口最多的州(圣保罗,7000万人口,、米纳斯吉拉斯,1900万,里约热内卢,1500万)和两个最大的城市(里约和圣保罗)。在圣保罗和里约的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圣保罗、里约为支柱的商业地带,该地区聚集了约23%的巴西人口,成为该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民族和移民 巴西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南部居民多有欧洲血统,可溯源到19世纪初来自意大利、德国、波兰、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等国的移民。而北部和东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着,部分具有欧洲或非洲血统。东南地区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区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后裔和意大利后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亚洲和印第安人后代。 在整个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频繁混血。19世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化开始受到刺激,德国人开始在1818年来到这里,1875年,意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纪初,日本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开始相继来到这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南地区发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为这次移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那个时候开始了奴隶解放运动,当时种植园以及刚刚兴起的巴西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巴西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仅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多人,主要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和阿拉伯国家。黄种人多来自日本、朝鲜和中国。巴西有130万日本人,25万华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人口种族构成 由于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按照2010年的数据,巴西人口中47.3%的为白种人,43.1%为混血种人,7.6%为黑人,2.1%为亚洲人,其余则为少数印第安人。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混血人口及黑人人口增长较快。在巴西,不同种族,多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进入到巴西。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兴起和矿区的开采,从1532年起,葡萄牙开始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到巴西。19世纪以后,又有一些中国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因此巴西有人种大熔炉之称。
历史地理
古代巴西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红木”(Brasil)一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译为“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其后整个殖民地在葡萄牙统治下,顺着大西洋沿岸结成一体。1555年法国入侵,占领了相当于今天的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设立一个法属殖民地的据点。然而由于法国人无法自欧洲吸引殖民者前来,所以终于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约。两年之后,葡萄牙人创建了里约城。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统治权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临挑战。 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迁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接着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帝国时期(1822~1889) 巴西帝国成立后,布拉干萨王朝的体制和葡萄牙贵族势力原封未动,大庄园制和奴隶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依附于英国。佩德罗一世实行专制统治,1823年强行解散议会,接着又用武力镇压了东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义。 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1964年巴军人政变上台,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1989年11月15日,巴举行了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费尔南多·科洛尔当选总统。1992年12月29日,科洛尔总统因涉嫌受贿被迫宣布辞职,副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即日接任总统。1994年10月3日,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国大选中获胜,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总统。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当选。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总统,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政区地理
全国共分为26个州和1个联邦区(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全国共有5562个市。各州名称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亚马孙、阿马帕、巴伊亚、塞阿拉、圣埃斯皮里图、戈亚斯、马拉尼昂、马托格罗索、南马托格罗索、米纳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奥伊、北里奥格兰德、南里奥格兰德、里约热内卢、朗多尼亚、罗赖马、圣卡塔琳、圣保罗、塞尔希培、托坎廷斯。 【历史新发现】今日巴西科学家们根据卫星图 发现亚马孙平原里有一个未知文明的遗迹这些遗迹呈长方形或圆形 据分析可能是古代传说中用黄金砌成的国度。这些遗迹大多在巴西与玻利维亚边境地带。
主要城市
首都:巴西利亚(Brasília) 巴西利亚地处巴西高原中部,气候分为干湿两季,湿季从9月至4月,干季从每年5月至8月。干湿两季分别明显,早晚温差也较大,年平均气温19度。人口210万。巴西利亚是上世纪50年代末在巴西内地戈亚斯州境内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兴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1960年,首都正式由旧都里约热内卢迁移至此。 为了开发北部广大地区,使内陆和沿海均衡发展,1956年,巴西将首都从大西洋沿岸的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高原中部的巴西利亚。建设者们考虑到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宜人的特点,设计了一座建筑独特、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设计者还巧妙地在流经巴西利亚的两条小溪上筑坝断流,形成一个环抱市区,面积达46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用于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只用了大约3年时间,巴西利亚这座绿色的花园城市,就奇迹般的出现在原本荒凉的红土高原上。 巴西利亚是南美洲建都时间最短的城市。1987年12月17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该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城市按照巴西着名建筑师卢西奥科斯培的“飞机型总体规划图”建设。
编辑本段政治
政体
卢拉政府注重淡化意识形态,平衡政党利益,扩大执政基础;执行兼顾发展、稳定和社会公正的经济政策,推进财税和社会福利等多项改革,加大社会投入,致力于解决贫困、就业等问题。巴西民主体制巩固,经济持续增长,社会贫富差距缩小,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显着提高。
宪 法
第一部帝国宪法于1882年产生。1988年10月5日颁布巴西历史上第八部宪法,规定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取消总统直接颁布法令的权力。在公民权力方面,宪法保障人身自由,废除刑罚,取消新闻检查,规定罢工合法,16岁以上公民有选举权等。1994年和1997年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总统任期缩短为四年,总统和各州、市长均可连选连任。
议会
称国会,有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土着后裔酋长、土生白人贵族后裔或葡萄牙贵族后裔,以及有战功的将军、卸任的政府官员和当地重要领袖等组成。众议院由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及小资本家市民阶级组成。巴西的国会起源于巴西帝国时期,100年来几乎没有大的变化。
政 党
截至2009年6月,在巴西高等选举法院登记的合法政党有27个,主要有: (1)劳工党(Partido dos Trabalhadores—PT):主要执政党。1979年成立,主要由城乡劳动者、工会领导人和知识分子组成,是巴西最大左翼政党,现有党员80多万人。该党政治上主张实行改革,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经济上主张公平分配社会财富;对外主张各国相互尊重、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主席鲁伊·法尔康(Rui Falcão)。 (2)巴西民主运动党(Partido do Movimento Democrático Brasileiro—PMDB):执政联盟成员。1980年1月成立。其前身为1965年成立的巴西民主运动,在军政府时期长期为唯一合法的反对党。对内主张实行土改和保护民族工业,全面恢复民主制度。对外主张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尊重各国自决权。主席瓦尔迪尔(Valdir Raupp)。 (3)巴西工党(Partido Trabalhista Brasileiro—PTB):执政联盟成员。1945年成立。1964年军人政变后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重新组建。主席罗伯托·杰弗逊(Roberto Jefferson)。
政 府
本届联邦政府于2011年1月1日成立,共设24个部。现内阁成员如下:国防部长内尔松·若宾(Nelson Jobim),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帕特里奥塔(Antônio Patriota),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发展、工业和贸易部长费尔南多·皮门特尔(Fernando Pimentel),计划、预算和管理部长米丽娅姆·贝尔肖尔(Miriam Belchior),卫生部长亚历山大·帕迪利亚(Alexandre Padilha),教育部长费尔南多·阿达德(Fernando Haddad),农牧业和供给部长瓦格纳·罗西(Wagner Rossi),文化部长安娜·德奥兰达(Ana da Hollanda),科技部长阿洛伊西奥·梅尔卡丹特(Aloizio Mercadante),体育部长奥兰多·席尔瓦(Orlando Silva),旅游部长佩德罗·诺瓦伊斯(Pedro Novais),矿能部长爱迪生·洛邦(Edison Lobão)。[1]
政要
迪尔玛·罗塞芙(Dilma Rousseff),1947年12月14日生。毕业于巴西南里约格朗德联邦大学经济系。上世纪60年代加入左翼武装组织,反对巴西军政府的独裁统治。1970年被判入狱,3年后出狱。1980年进入南里约格朗德州议会工作。1985年起历任州首府阿雷格里港市财政局长、州经济与统计基金会主席、州矿能交通厅长。2001年加入劳工党。2002年出任矿能部部长,2005年出任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成为巴西第一位女性内阁首席部长。2010年10月31日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56.01%的得票率当选总统。2011年1月1日就职,任期四年。曾于2004年以能矿部长身份两度访华。 米歇尔·特梅尔(Michel Temer),1940年9月23日生。圣保罗天主教大学法律博士。律师、教授。民主运动党人。1983年起,历任圣保罗州检察官、检察长、州政府公共安全局长。1987年至今连任联邦众议员,任期至2011年。曾任众议院多个常设委员会主席、委员。1997-2000年连续担任众议长。2009年2月,第三次就任众议长,任期至2011年2月。2010年10月作为劳工党总统候选人罗塞芙的搭档参加大选获胜,当选副总统,将于2011年1月1日就职,任期四年。
编辑本段经济
总量
巴西货币——雷亚尔
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1994年7月1日废除原货币名称克鲁赛罗雷亚尔(废除时1美元兑2750克鲁赛罗雷亚尔),同时命名新货币名称为雷亚尔(1美元兑1雷亚尔)。2009年4月5日汇率1美元兑2.2095雷亚尔。2009年GDP为15740.39亿美元,2009年的人均GDP达到8220美元。
工业
巴西工业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农业
咖啡、蔗糖、柑橘、可可、生产、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大豆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粮食基本自给,但需进口一小部分小麦。畜牧业发达。
‘叁’ 搜索巴西的地理资料,包括人文,环境,生产
人 口按照2010年的数据,巴西人口中47.3%的为白种人,43.1%为混血种人,7.6%为黑人,2.1%为亚洲人,其余则为少数印第安人。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巴西在历史上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长达300年之久。在16世纪,殖民者登上巴西时,发现这里有一种名贵的树木---------巴西木,从中可提取欧洲难得的红色染料,遂将此木称为“红木”后演变成国名。巴西全国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
巴西所跨经纬度:西经35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东临南大西洋,北面和南面与其他南美国家接壤(除智利和厄瓜多爾尔尔外,与其他全部南美洲国家接壤)。
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所处时区UTC/GMT -3 小时 (西三区) ,和北京时差比中国北京时间晚11 个小时。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圣保罗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已探明铁矿砂储量3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3.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29种矿物储量丰富,镍储量达世界总储量98%,锰、铝矾土、铅、锡等多种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以上。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按当前消费量够全球使用800年。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黄金矿和石棉矿。煤矿探明储量101亿吨,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相继发现大油气田,预计石油储量将超过500亿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石油国之列。森林覆盖率达57%。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拥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年。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简称地狭人稠)
巴西全国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东南地区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区,根据IBGE 2004年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约有7800多万,相当于巴西人口总数的42%。该地区拥有巴西三个人口最多的州(圣保罗,7000万人口,、米纳斯吉拉斯,1900万,里约热内卢,1500万)和两个最大的城市(里约和圣保罗)。在圣保罗和里约的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圣保罗、里约为支柱的商业地带,该地区聚集了约23%的巴西人口,成为该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民族和移民
巴西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南部居民多有欧洲血统,可溯源到19世纪初来自意大利、德国、波兰、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等国的移民。而北部和东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着,部分具有欧洲或非洲血统。东南地区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区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后裔和意大利后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亚洲和印第安人后代。
在整个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频繁混血。19世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化开始受到刺激,德国人开始在1818年来到这里,1875年,意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纪初,日本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开始相继来到这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南地区发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为这次移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那个时候开始了奴隶解放运动,当时种植园以及刚刚兴起的巴西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巴西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仅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多人,主要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和阿拉伯国家。黄种人多来自日本、朝鲜和中国。巴西有130万日本人,25万华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人口种族构成
由于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按照2010年的数据,巴西人口中47.3%的为白种人,43.1%为混血种人,7.6%为黑人,2.1%为亚洲人,其余则为少数印第安人。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混血人口及黑人人口增长较快。在巴西,不同种族,多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进入到巴西。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兴起和矿区的开采,从1532年起,葡萄牙开始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到巴西。19世纪以后,又有一些中国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因此巴西有人种大熔炉之称。
古代巴西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红木”(Brasil)一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译为“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其后整个殖民地在葡萄牙统治下,顺着大西洋沿岸结成一体。1555年法国入侵,占领了相当于今天的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设立一个法属殖民地的据点。然而由于法国人无法自欧洲吸引殖民者前来,所以终于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约。两年之后,葡萄牙人创建了里约城。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统治权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临挑战。
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迁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接着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帝国时期(1822~1889) 巴西帝国成立后,布拉干萨王朝的体制和葡萄牙贵族势力原封未动,大庄园制和奴隶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依附于英国。佩德罗一世实行专制统治,1823年强行解散议会,接着又用武力镇压了东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义。
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1964年巴军人政变上台,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1989年11月15日,巴举行了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费尔南多·科洛尔当选总统。1992年12月29日,科洛尔总统因涉嫌受贿被迫宣布辞职,副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即日接任总统。1994年10月3日,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国大选中获胜,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总统。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当选。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总统,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全国共分为26个州和1个联邦区(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全国共有5562个市。各州名称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亚马孙、阿马帕、巴伊亚、塞阿拉、圣埃斯皮里图、戈亚斯、马拉尼昂、马托格罗索、南马托格罗索、米纳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奥伊、北里奥格兰德、南里奥格兰德、里约热内卢、朗多尼亚、罗赖马、圣卡塔琳、圣保罗、塞尔希培、托坎廷斯。
【历史新发现】今日巴西科学家们根据卫星图 发现亚马孙平原里有一个未知文明的遗迹这些遗迹呈长方形或圆形 据分析可能是古代传说中用黄金砌成的国度。这些遗迹大多在巴西与玻利维亚边境地带。
首都:巴西利亚(Brasília)
巴西利亚地处巴西高原中部,气候分为干湿两季,湿季从9月至4月,干季从每年5月至8月。干湿两季分别明显,早晚温差也较大,年平均气温19度。人口210万。巴西利亚是上世纪50年代末在巴西内地戈亚斯州境内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兴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1960年,首都正式由旧都里约热内卢迁移至此。
为了开发北部广大地区,使内陆和沿海均衡发展,1956年,巴西将首都从大西洋沿岸的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高原中部的巴西利亚。建设者们考虑到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宜人的特点,设计了一座建筑独特、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设计者还巧妙地在流经巴西利亚的两条小溪上筑坝断流,形成一个环抱市区,面积达46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用于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只用了大约3年时间,巴西利亚这座绿色的花园城市,就奇迹般的出现在原本荒凉的红土高原上。
巴西利亚是南美洲建都时间最短的城市。1987年12月17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该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城市按照巴西着名建筑师卢西奥科斯培的“飞机型总体规划图”建设。
‘肆’ 分析巴西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
巴西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原因:东南部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历史悠久;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巴西的人口分布,地区差别很大。北部中部西部人很少
90%的人后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特别稠密,大城市也集中在这一带。这一带海上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和他们从非洲贩卖的黑人,首先到达这一带,种植甘蔗,咖啡和开采矿石。而且杂居通婚,人口大增。其他地方是森林荒原只有少数印第安人散布期间,很多地方还是无人区。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由于温度关系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平原地区
‘伍’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维度位置:主要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多是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是安第斯山脉。主要地形区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
‘陆’ 巴西的地理内容
巴西
1.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部,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西北角与中美地峡相连,南隔德雷克海峡同南极洲相望
2.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五大国。
3.巴西的土着居民是印第安人。居民是由白种人、黑白混血种人、黑种人构成。在这个民族的大熔炉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文化融合的例子:桑巴舞、足球、狂欢节)。巴西通用语言为葡萄牙语,其他的拉美国家通用西班牙语
4.巴西境内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5.主要地形区
主要地形区 面积占全国的比重 气候类型
巴西高原 2/3 热带草原气候
亚马孙平原 1/3 热带雨林气候 6.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东南部是铁矿石主要分布地区,伊塔比拉露天铁矿石巴西最大的铁矿山。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7.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资修建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水电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8.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
9.受破坏的原因:修路、砍伐优良木材、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垦荒。
10.带来的后果: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11.措施:巴西政府在1990年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
12.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并开始付诸实践
13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人口过渡集中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主要城市: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首都是巴西利亚;最大的
‘柒’ 什么气候在巴西分布最广
巴西主要位于热带,巴西的气候类型有两种: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和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其中热带雨林占1/3,热带草原气候占2/3
‘捌’ 巴西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巴西的地理位置及邻国
(1)地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广的国家,也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是领土和人口皆居世界第五位的着名大国。
(2)邻国:巴西的邻国众多,主要有北部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以及西部的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等,可以说,南美洲大部分国家是它的邻国。
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占国土面积1/3,南部为巴西高原,占国土面积2/3。
(2)气候: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湿热。巴西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l/3为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2/3为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旱季和雨季分明。
(3)河流:巴西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所有河流全部注入大西洋。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亚马孙河流域覆盖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之肺”。
(4)资源:①巴西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和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上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亚马孙平原内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动植物种类繁多,被称为“世界动植物王国”。
②巴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锰的储量也很大,是世界四大产锰国之一。但是煤、石油资源短缺。
③巴西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水力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90%以上。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人口:巴西人口数量大约1亿7千万,是世界人口数量第五大国,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这里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们居住;开发较早,经济发达。
(2)人种:巴西的土着居民印第安人是黄种人,随着黑人奴隶被贩卖到拉丁美洲。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通婚普遍,形成特殊的混血人种。在巴西,以自种人为主,占总人口一半以上;混血人种其次,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l%;黄种人最少,主要包括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以及独特的艺术文化。
在巴西这个民族的大熔炉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热情的桑巴舞、盛大的狂欢节以及世界一流的足球运动,无不透射着这个民族的活力与激情。
(3)居民语寿:通用葡萄牙语。
(4)居民宗教:多信奉天主教。
(1)二战以前,由于受殖民地主义的长期统治,巴西经济落后,以单一出口农矿产品经济为主,殖民初期出口木材,l6世纪种植甘蔗,17世纪出口矿石,l9世纪种植、出口咖啡等。成为世界上的“咖啡王国”。
二战结束后,巴西发展了多种经济结构,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仍是巴西重要的基础部门。
(2)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巴西铁矿储存量大,质地优,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是铁、锰、金、钨等;巴西水力资源丰富,能源矿短缺,为弥补煤和石油的不足,巴西和巴拉圭合作,在西南边境的巴拉那河上修建了着名的伊泰普水电站,年发电量达800亿千瓦时。
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化工等。其中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之列,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它们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邻近铁矿区的地区。
(3)巴西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咖啡、甘蔗、剑麻、香蕉、大豆等。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成为巴西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热带雨林的危机
(1)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湿热
(2)亚马孙河流域——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60%在巴西境内。
热带雨林的作用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保护热带雨林: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
巴西政府已经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城市化问题
(1)分布:巴西的人口9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
(2)城市:人口超过l 000万的特大城市有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圣保罗是巴西最大城市和工业中。里约热内卢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新建首部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
(3)城市化问题:巴西城市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4。人口高度集中,城市化速度过快,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污染严重等。
(4)解决措施:巴西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城市化问题,如把首都迁到巴西利亚,一方面加强了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城市规模过大所造成的城市化问题。
‘玖’ 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以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为中心)。原因:
欧洲殖民者最早在巴西的东南海岸登陆,该地区得到较好的开发;
地处沿海,海运十分便利,利于市场的扩大;
城市较为密集;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城市,交通便利;
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更适宜人类居住;
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适宜种植农作物;
不过随着巴西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后,巴西高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也有大批人口迁往内陆高原居住。但总的来说,东南沿海地区是巴西人口最为稠密,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拾’ 简述巴西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巴西高原(葡萄牙语:PlanaltoBrasileiro)是南美洲东部位于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一大的高原。
地形地势
巴西高原位于南美大陆东部,介于南纬5°~30°之间,北邻亚马孙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东临大西洋。巴西高原为一古老高原,发育于巴西陆台,古老的基底岩系由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地表起伏比较平缓,地势向北和西北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准平原特征,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
地质地貌
由于各部分构造的具体情况、升隆程度及岩性等不同,在地形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东部(圣弗朗西斯科河以东)属大西洋地盾,曾经受元古代的褶皱运动及新第三纪的断裂上升作用。经过长期的侵蚀和准平原化过程,形成了现今的波状起伏高原。
气候
高原南跨亚热带,接近地球赤道,所以气候热,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且量大,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生长着热带稀树草原植物,是南美洲杉的盛产地域。
巴西高原分布最广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次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小的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巴西高原东部有高高的脊状山岭,在里约热内卢到圣多斯一带,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大峭壁背负高原,面对大洋,从大西洋中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铜墙铁壁屹立在大洋彼岸。由于各部分构造的具体情况、升隆程度及岩性等不同,在地形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东部(圣弗朗西斯科河以东)属大西洋地盾,曾经受元古代的褶皱运动及新第三纪的断裂上升作用。经过长期的侵蚀和准平原化过程,形成了现今的波状起伏高原。
气候
高原南跨亚热带,接近地球赤道,所以气候热,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且量大,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生长着热带稀树草原植物,是南美洲杉的盛产地域。
巴西高原分布最广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次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小的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巴西高原东部有高高的脊状山岭,在里约热内卢到圣多斯一带,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大峭壁背负高原,面对大洋,从大西洋中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铜墙铁壁屹立在大洋彼岸。
矿产资源
巴西高原不仅是巴西的农牧业重要产地,铁、锰、金刚石等矿藏也很丰富。高原上的矿产资源尤为丰富,含有铁、锰、铅、锌、铬、镍、锡、石英晶、云母等多种矿藏。其中以伊塔比拉为中心的“铁矿四角地区”是世界着名的优质大铁矿区。南纬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的高原地面上覆有大面积的熔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