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还有多少油田需要fpso

巴西还有多少油田需要fpso

发布时间:2022-04-22 19:41:06

❶  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FPSO是Floating Proction,Storage and Offload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意为浮式生产储油装置。这种装置是集油气处理、储油与卸油、生活、发电等为一体的海上油气开采装置。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大规模发展于90年代。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近80条FPSO在服役,它们主要分布在北海、巴西沿岸、西非沿岸、东南亚和中国。由于FP-SO具有海域适应性强、经济性好、可靠性高和可重复再利用等特点,它已被石油界广泛地用于海上油气田开发。

中国海油经过20多年的大力发展,FPSO已成为海上油田开发的关键设施之一。目前有11条FPSO在服役,还有2条FPSO正在建造之中,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大量使用FPSO的国家。11条FPSO分布于渤海和南海,作业海域的水深从20~330m不等;FPSO的载重吨位从5万吨级至25万吨级,总载重吨位已达到140×104t。FPSO根据不同海域的环境要求,有抗冰型、浅吃水型和抗台风型;根据不同油田的使用要求,FPSO采用了新建、改造和租用的方案。现有新建FPSO的设计寿命都在20~30年以上,并能做到在20~30年的海上作业期间不解脱进坞维护,可以做到长期连续安全生产。

中国海油自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于1987年为渤海BZ28-1油田建造了5万吨级的“渤海友谊”号FPSO(图13-1);为渤海BZ34油田建造了“渤海长青”号FPSO;在南海W10-3油田上,将18万吨级旧油轮改造成了“南海希望”号FPSO,该FPSO于1998年退役;为惠州油田群改造了25万吨级“南海发现”号FPSO。在90年代中期,渤海与南海各油田上相继投产了另外5条FPSO,它们是“渤海明珠”(图13-2)、“南海盛开”、“南海开拓”(图13-3)、“南海胜利”(图13-4)和“睦宁”。“渤海明珠”FPSO是国内第一次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按国际标准设计建造的58000t的FPSO,用于自营油田开发,它具有冰区作业功能,设计寿命达20年,该FPSO设计建造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从1999年起,中国海油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独立规划设计,国内船厂建造的高标准16万吨级和2条15万吨级大型FPSO,它们是“渤海世纪”(图13-5)、“南海奋进”和“海洋石油111”(图13-6)。这3条FPSO均用于中外合作油田开发上,受到油田合作伙伴的高度评价,开创了FPSO新的里程碑。

在20多年时间内,中国海油走过了由国外规划设计FPSO到完全由国内设计建造的过程。中国海油对FPSO规划、设计、建造、操作等已积累了相当长期的实践经验,可以根据不同油田开发的使用要求和经济效益选择新建、改造和租用FPSO的方案。目前,FPSO已成为中国海油一个新兴产业,我们将以合理价格、安全可靠、优质服务向外方提供油田开发的FPSO设施。随着中小油田及边际油田开发的需求,中国海油将会出现多种多样和全新概念的FPSO。

一、浮式生产系统分类

从海上油气田开发应用方面,浮式生产系统可分为以下3种基本类型。

a.油田开发系统:油田开发系统的用途是为了经济地开采储层流体直到经济的耗损点为止,其使用期限一般都超过5年。

b.早期的、试验性的或前期油田开采系统:该系统的用途是生产储层流体,为预测油藏长期产能和最终采收率提供可靠的生产经验及数据。而这种分类的初衷并不是开采到油层枯竭,其使用期限一般为60天到2年不等,通常不超过5年。

c.钻杆测试系统及油井或油藏的延长测试系统:该系统的用途是收集关于油井产能、介质特性、油层生产特征、油藏大小及动力、生产问题、油层连续性、油井的维护以及短期油藏维护的数据,使用期限一般测试达120天。

二、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功能

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主甲板以下的舱室主要储存生产的原油,主甲板以上的生产甲板主要布置生产处理设施、公用设施和生活模块。

1.原油和生产污水的处理

在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主甲板以上,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设置生产甲板。生产甲板就相当于一座陆地处理厂,在生产甲板上设置油气生产和污水处理所不可缺少的设备,如加热器、分离器、冷却器、污水脱油装置、压缩机、输送泵、安全放空装置等和生产需要的其他配套设施。处理合格的原油进舱储存;处理达标的生产污水直接排海或作为油田注水的水源;分离出来的天然气作为发电机和加热锅炉的燃料,或输送到陆地供客户使用。

2.供电和供热

开发一个油田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而要维持这些设备和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转,离了电和热是不行的。FPSO利用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废气作为燃料进行发电和加热锅炉,锅炉产生的热量供生产流程加热,而所发的电力除供给FPSO本身生产和照明用电外,还可通过海底电缆输送到各井口平台,向井口平台提供电力所需。这样,可以减少井口平台上的设备和重量,简化井口平台的布置,节约工程费用和操作费用。

3.生活基地和生产指挥中心

在FPSO上除了布置生产设施以外,还布置有供生产操作人员生活和休息的住房。FPSO主尺度较大,为布置住房提供了有利条件,住房定员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住房内除设置卧室和餐厅外,还配备了专门的会议室、娱乐室、办公室、报房和中央控制室,不但为FPSO上的操作人员提供宽敞、舒适的生活和休息环境,还可以监控整个生产流程的运转情况,为附近平台提供支援和服务,成为油田名副其实的生产指挥中心。生活住房作为单独的一个模块,可以布置在FPSO的艏部,也可以布置在FPSO的艉部。在住房模块顶部设立直升机甲板,供倒班和应急情况时使用。

4.储存合格的原油

FPSO主甲板下面的舱室,除压载水舱、燃油舱、淡水舱、机泵舱和部分工艺舱室之外,绝大部分舱室都是用来储存处理合格的原油的,其储油量从几万吨到几十万吨,相当于一座海上大油库,与其他只能储存1万~2万吨的全海式开发方案相比,具有独特而明显的优势。FPSO的设计吨位和原油储存能力视油田海域的水深和油田的产能而定,一般应能储存油田10d以上的产量,否则,需要穿梭油轮频繁地停靠外输,受气候影响较大。

图13-1“渤海友谊”号52000tFPSO

图13-2“渤海明珠”号58000tFPSO

图13-4“南海胜利”号144000tFPSO

图13-5“渤海世纪”号160000tFPSO

图13-6“海洋石油111”号150000tFPSO

5.外输合格原油

FPSO还可兼做海上输油码头,供穿梭油轮停靠,通过输油泵、计量系统和输油软管将合格的原油输送到穿梭油轮上外运销售。穿梭油轮可以侧靠也可以串靠 FPSO,选用哪一种方式,取决于油田的环境条件和操作要求。侧靠对穿梭油轮的吨位和环境条件有较大的限制,因此,在无冰海区,采用串靠输油比较灵活。串靠输油时,需配备几百米长的输油软管和相应的一些机械设备。

三、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生产系统的特点

从水深几百米、风大浪高的南海到最大水深只有30多米、冬季有海冰作用的渤海,中国海油广泛地使用了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开发海上油田,采用FPSO生产的原油产量,目前已占到中国海油国内原油产量的一大半,充分显示了这种开发装置具有诱人的特点和优势。

1.对水深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强

从水深几十米到几百米,甚至更深都可以使用这种生产系统。水浅的海域,采用固定式的结构比较经济,水深的海域采用更具灵活性的悬链式系泊结构。不论是渤海高纬度海冰地区,还是夏季受台风袭击、波涛汹涌的南海都已得到成功的应用。

2.具有风飘作用,受力条件最佳

由于浮式生产储油装置采用旋转部件与单点系泊系统相连,FPSO基本处于自由漂浮状态,不但可以自由地纵横摇摆和升沉起伏,还可以在风、浪、流、冰等环境力的共同作用下,绕单点作360°的自由旋转,使FPSO处于受力面积最小的最佳受力状态,使单点结构设计最为经济。

3.具有充裕的面积和空间

在浮式储油装置的主甲板上加设生产甲板,使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所有面积和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储存原油、布置生产处理设施和公用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住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外,还兼做海上输油码头,供穿梭油轮系泊和停靠,成为一座集生产、生活、储油和运油多功能为一体的海上综合基地。工程费用相对较低。

4.灵活机动

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常通过一些特殊部件与单点相连,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从这些连接部件方便地解脱。渤海绥中36-1油田试验区的抗冰单点,在遇到严重冰情时,可以在数小时之内完成FPSO的计划解脱,将FPSO拖到安全地点。根据环境状况和生产需要,也可以将FP-SO设计成能抵抗百年一遇最恶劣的环境条件,永不解脱。

5.可重复利用

可重复利用是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另一大特点。这一特点特别适用于开发期较短的边际油田。当一个油田开发完成后,可以针对下一个油田的要求,对生产设施进行适当的改造和维修即可再次使用。由于改造的工作量相对较少,不但可以争取油田尽快投产,还可大大减少油田的一次性投入,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渤海绥中36-1油田试验区的明珠号经改造又用到了蓬莱19-3油田,而BZ28-1油田的友谊号曾搬迁到CFD1-6油田服役,目前又在进行设备的维修和局部改造,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位置,为渤南油田群的开发继续使用20年。

6.施工周期较短

通过10多年的工程实践,有关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设计和建造,国内已有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建造一座10多万吨的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一般只需1~1.5年的时间,与一座大型组块的施工周期差不多。另外,由于对FPSO的船型没有其他额外的要求,在油田急需投产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合适的旧油轮进行改造,在其甲板上增加生产工艺模块,然后与单点系泊系统相连,即可投入使用,这样,施工周期可以更短一些。像南海几个油田,旧油轮的改造时间大都在1年之内即可完成。

❷ 我国海洋石油储运技术是什么

一、海底管道

在我国近40年海上油气田开发中,从最初的油气田内部短距离海底管道发展到各类长距离平台至陆地海底管道,海底管道设计、施工技术都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海上油气田的开发工程模式也本上是全海式与半海半陆式。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中,海洋石油人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通过对外合作,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在渤海、东海、南海发现并开发了30多个油气田,年产油气当量已超过5000万吨。伴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海洋油气储运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多年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我国渤海、东海以及南海先后建设了各类平台60余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11艘,海底管道2000多千米,陆上油气处理终端6座。可以说,经过20多年来的引进、学习与实践,目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已基本掌握了百米水深以内的海洋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并且形成了一些有中国近海特色的专有技术与能力。但是,尽管我国海上已铺设了两千余千米海底管道,但国内设计、施工能力及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设计方面,国外公司已形成水深近3000米,恶劣海况与复杂海底地貌及地质情况下的设计技术;而国内设计单位仅能涉足百米水深、常规环境下的海管设计;工程施工方面,国内只有两条铺管船,铺设水深百米以内,工程检测与维修方面更是相形见绌。

我国第一条海底输油管道是中日合作开发的埕北油田内部海管。该海管为保温双重管,内管直径6分米,外管直径12分米,长1.6千米。该管道由新日铁公司设计,采用漂浮法施工,1985年建成投产,至今仍在生产。我国第一条长距离油气混输海底管道是1992年建成投产的锦州20-2天然气凝析油混输管道;该管道直径12分米,长48.6千米。这是国内第一条由国内铺管船铺设的海底管道。我国迄今为止最长的海底管道是1995年底建成投产的由南海崖13-1气田至香港的海底输气管道,管道直径28分米,长度787千米,年输气量29亿立方米。由美国JPKenny公司设计,意大利Seipem公司铺设。我国第一条长距离稠油输送海底管道是2001年建成投产的绥中36-1油田中心平台至绥中陆上终端海底管道,该管道长70千米,为双重保温管,内管直径20英寸,外管直径26英寸,年输油量500万吨;所输原油密度0.96克/立方厘米。该管道完全由海总工程公司设计并铺设。它是在总结绥中36-1试验区海管输送的经验基础上建设的。在1987年发现该油田后,在进行油田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中曾探讨铺设50千米海底管道将海上原油输送上岸。最后经过国内权威专家及国外公司研究评估认为,该油田所产原油密度高、黏度高,且当时国内外尚无长距离海底管道输送稠油的先例,技术风险大。特别是油田处在辽东湾,冬季气温低,停输再启动风险更大。随即启动了试验区方案,通过1993—1998近5年的生产试验,认为采用双层保温管长距离输送高黏原油是可行的。该长输管道自2001年油田投产以来系统运转正常。可以说,绥中长距离海底输油管道填补了国内外海底长距离输送高黏原油的空白。目前我国海上开发的天然气田,均采用了半海半陆式模式。东海的平湖气田以及南海的崖13-1气田、东方1-1气田等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在海上平台完成气液分离及天然气脱水后,均通过长输海底管道输送到陆上油气终端进行处理后销给陆上用户(或工业用或民用)。渤海以及南海开发的大部分油田基本上用了全海式工程模式,如渤海的秦皇岛32-6油田、南海的惠州油气田等。在平台生产的油气通过海底管道混输到海式生产储油装置上进行处理、储存、外销。近年来渤海及北部湾油田群的开发也开始采用半海半陆式形式,如渤海的绥中36-1油田、南海的涠洲油田。这些油田生产的油气在平台上进行油气分离及脱水后,通过长距离海管将原油输送到陆上终端处理、储存,并通过码头或单点外销。

此外,中国近海铺设了多条长距离海底管道,如表37-1所示。

表37-2主要长距离管道

此外,我国海底管道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许多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方面尤以海底管道多相混输等新技术的研究特别突出,相信在未来的世界海洋石油储运中,我国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多相混输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制约多相混输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体现在技术本身的不完善和适用程度。我国石油工业迫切需要一整套完善的、适用性强的长距离多相混输技术,以提高海洋油田、滩海油田、沙漠油田和边远外围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从而为石油工业实施低成本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二、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自1986年第一艘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希望号在南海涠10-3投入使用至今,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先后有11条各类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投入使用;1989年在渤海BZ28-1由田投入使用的友谊号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是国内设计、建造的第一条海上储油装置。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由单点系统系泊在海上,它是在油轮基础上演变过来的。井口平台生产的油气由海底管道输送到单点装置后进入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处理并定期外销。渤海使用的四条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均为国内设计、建造;1989—1992年投产的3条装置储油量在5万~7万吨,2002年秦皇岛油田投产的世纪号储油量达到15万吨。渤海地区应用的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系泊装置均为软刚臂系泊系统,这种设计主要是针对渤海海域水浅,冬季海面有流冰的特殊情况。而南海使用的六条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中有五条是由外国公司由旧油轮改造而成的;2002年南海文昌油田投入使用的南海奋进号是由国内设计、建造的15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装置,该装置系泊采用了内转塔式系统,南海使用的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基本上采用了类似的系泊装置: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海上装置,它集油气处理、成品油储存外输、人员生活居住为一体;1997年投产的陆丰油田采用水下井口系统与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组合,实现了一条船开发油田的设想。

2009年6月,我国最大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洋石油117号”在蓬莱19-3油田投产。该装置又名“渤海蓬勃号”,船体尺寸为323米×63米×32.5米,是全球最大的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之一。

三、油轮

在国家能源运输安全战略导向之下,到2010年实现中国油轮船队承运中国年进口原油量50%的目标,中国油轮船队运力需从目前的约900万载重吨迅速扩充到1600万载重吨,因此建造中国自己的远洋运油船队乃至“超级船队”势在必行。

分析师认为,一个国家打造一支自己的超级油轮船队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工程,须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政策引导,同时需要航运、石化、造船、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协作配合。目前,国内几大航运巨头基本都与中国石化集团、中化集团等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商之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签订了长期运输合同。

中国共有七家油运企业,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长江航运集团是“国家五巨头”,民营企业有两家,河北远洋和大连海昌集团。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是泰山石化,该公司属于内地起家、境外注册的民营企业。

油轮的建设更涉及我国深水油气田的开发。

深水油气田的开发正在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主要增长点和世界科技创新的热点,是世界海洋石油的发展趋势,世界上钻井水深已达2967米,海管铺设水深已达2150米,油田作业水深已达1853米;据有关资料介绍,2000—2004年,世界上新建114座深水设施,深水钻完井1400口;安装水下采油装置1000多套,铺设深水海底管道与立管12000千米;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对深水油田勘探开发的投入达566亿美元,深水产能提高1倍。严格说,我国尚不具备独立自主开发深水油田的能力。20多年来,我国通过对外合作已基本掌握了开发200米水深以内各类油气田的工程技术。我国最深的海上油田流花油田水深为330米,是1996年由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开发的。该生产系统由一艘半潜式生产平台与一艘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组成,采用了许多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组合。世界目光已转向深海,西非、巴西外海及墨西哥湾已开始采油,中国油气前景亦寄希望于深水。我国南海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预计的南海大气田区水深范围在200~300米,海洋石油对外招标区块水深均在300~3000米,因此,走向深水既是世界海洋石油发展趋势,也是中国海洋石油战略目标所在。深水开发不同于浅海,需要更多先进的技术与技术组合;常规的平台及浮式装置深水海管铺设无论技术上还是经济上均已不再适应新的环境,过去的海上作业装置与技术需要更先进的动力定位、ROV等先进装备配合才能完成。

我国大型油轮船队经营正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船公司目前主要致力于加快船队规模的发展,而在安全管理方面,与国际知名公司相比,则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对单壳油轮航行,我国海域未做出明确的限制性规定,而我国目前还没有限制单壳船进港,这无疑增加了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的隐患,使我国沿海海域面临更大的油污风险。

对于管道和管线系统,水越深,水压越大,立管系统响应越大;而水压越大,海底管道屈曲传播加剧。更严重的是,深水的海管和立管比浅水的重得多,其连接、牵引和安装比浅水域困难得多。

深水温度比较低(3~4℃),油气管道容易形成钠化物结晶和水合物,给管道流动保障带来严重挑战;而高温输送带来的热应力是管道整体屈曲(主要是侧向的蛇形屈曲)的主要原因。

四、发展趋势

国内海上油田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向偏远边际小油田发展,二是向更深的水域发展。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将在开发偏远边际油田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些新技术代表了海上油田技术发展的趋势。

(1)研究和推广多相流技术。利用多相泵和多相混输,可以扩大集输半径,使边际油田纳入已建的集输系统,充分利用现有已建设施来减少投资和操作费用,使边际小油田开发变得经济有效。目前多相泵在陆地应用已逐步推广,但还未应用于滩海油田建设中。随着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分离计量装置将会逐渐被不分离计量装置所替代。目前,国外已有几十套商业性产品应用于海上油田,而我国在此方面目前正处于研制和试验阶段。

(2)研制轻小高效型设备。由于受海上平台面积和质量的限制,一些轻小高效型设备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海上油田。虽然我国在液液旋流设备研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外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轻小高效型设备的研制仍是海上油田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3)平台结构多样化和轻小型化。平台建造在海上油田开发中占有相当大的投资比重,国内外都在致力于开发轻型平台技术以降低投资费用,这是平台建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4)海底管道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海底管道敷设技术和单壁管输送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立管技术、水下回接技术、安全与环保等配套技术等是未来降低海上油田开发成本的技术发展趋势。

(5)海洋平台振动及安全分析研究。这也是轻型平台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理论研究。

(6)深海油田开发工程配套技术研究。水下连接技术、多相流技术等是深海油田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7)深海油田越来越多地采用FPSO进行海上油田开发。在海上油田偏远的较深水域内采用FPSO进行油田开发,可能是将来开发边际油田的一种选项和趋势。

我国与国外合作开发的油田技术起点高,处于同期国外先进水平。但从整体上来讲,由于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深海油田的水下处理技术及设备(如立管技术、水下生产设施)主要依赖进口,设备的高效化、小型化、橇装化与国外相比仍需做进一步的改进,在平台结构形式多样化、简易平台技术发展上还不成熟等,这些都是今后科研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在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新技术开发应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有所为就是开发一些投入小、效益高、现场较为急需的项目,如轻型平台技术,小型化、高效化和撬装化设备的研制,多相流技术等:有所不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一些投入高、风险大,且国外发展较成熟,技术水平领先的技术,如水下回接技术、水下生产设施、多管径智能清管器技术、腐蚀监控技术、井下分离回注技术等,可以走通过项目引进与合作开发的路子,缩短研制周期,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如我国的FPSO制造技术,就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为己所用,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典型例子。

从技术发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要求出发,现阶段的技术发展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1)在海上边际油田和已建油田的集输流程改造中,积极推广应用混输泵技术,提高海上油田的集输半径,将一些边际油田纳入已建的集输系统,使边际油田得以经济有效地开发。

(2)加速多相流混相输送和不分离计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试验,尽早在海上油田建设中得到应用。

(3)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储油能力的小型钢筋混凝土平台和可重复利用桶形基础平台。

(4)参考国外在轻小型平台开发边际油田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情况开发研究适合我国海上油田建设条件的轻小型平台,包括:开展轻型平台风险评估的研究,编制与轻型平台设计相适合的设计规范,提高设计人员素质。

(5)借鉴国外工艺设备轻小型化、一体化特点,进一步开发研制更适合我国海上油田建设特点的轻小型化、一体化高效设备。

❸ 什么是世界海洋石油储运技术

一、海上油气集输系统

油气集输是继地质勘探、油田开发、钻井采油之后的油田生产阶段。这阶段的任务是从油井井口开始,将油井的产出物在油田集中、油气分离、计量、净化处理、必要的初加工,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油、气及副产品,而后输送给用户。

海上油气集输系统包括海上油气生产设备系统以及为其提供生产场地、支撑结构的工程设施。海上油气集输包括了整个油田生产设备及其工程设施。这些工程设施有井口平台、生产平台、生活平台、储油平台、储油轮、储油罐、单点系泊、输油码头等。根据所开发油田的生产能力、油田面积、地理位置、工程技术水平及投资条件,可分别组成不同的油气集输系统。

随着海上油田开发工程由近海向远海发展,海上油气集输形成了以下三种类型。

1.全陆式集输系统

海上油田开发初期,是在离岸不远的地方修筑人工岛,建木质或混凝土井口保护架(平台)打井采油。油井的产出物靠油井的压力经出油管线上岸集油、分离、计量、处理、储存及外输。这种把全部的集输设施放在陆上的生产系统称为全陆式集输系统。

该系统的海上工程设施一般为:(1)井口保护架(平台)通过海底出油管上岸;(2)井口保护架(平台)通过栈桥与陆地相连;(3)人工岛通过路堤与陆地相连。

全陆式生产系统在海上只设井口保护架(平台)和出油管线,大大减少了海上工程量,便于生产管理。陆地生产操作费用比较低,而且受气候影响小,与同等生产规模的海上生产系统相比,其经济效益好。该系统一般适用于浅水、离岸近、油层压力高的油田。我国滩海油田开发多采用这一集输方式。

2.半海半陆式集输系统

随着油田开发地点水深的增加、离岸距离加大、钢导管架平台的发展和应用,全陆式集输系统已不能适用。为了解决油气长距离混输上岸效率低及油层压力不足的问题,逐步把油气分离及部分处理设备放在海上。油井开采出来的油气在海上经过分离初处理后,再将原油加压管输上岸处理、储存及外输。如伴生气的量小,除作平台燃料外,其余在海上放空烧掉;如天然气量较大,则油、气在海上分离后,分输上岸再处理。这种在海上仅进行油气初处理,而把主要的油气集输设备及储存、外输工作放在陆上的油气集输系统,称为半海半陆式集输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离岸不远、油田面积大、产量高、海底适合铺设管线以及陆上有可利用的油气生产基地或输油码头条件的油田,尤其适用于气田的集输。因为在海上不易解决天然气的储存和加工问题,所以一般气田采用半海半陆式的集输系统,如我国渤海湾锦州20-2气田就采用半海半陆式集输系统。

3.全海式集输系统

随着世界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简化海上生产的原油上岸后再通过海运外输的环节,凭借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在海上建储油罐和输油码头,使油气直接从海上外运。这种将油气的集中、处理、储存和外输工作全部放在海上,从而形成了全海式集输系统。由此也使海洋油田的开发向远海、深海和自然条件恶劣的极地发展。全海式的集输系统可以是固定式,也可以是浮动式;井口生产系统可以在水上,也可以在水下。这种集输生产系统既适合小油田、边际油田,也适合大油田;既适合油田的常规开发,也适合油田的早期开发。这是当今世界适应性最强、应用最广的一种集输生产系统。

综上所述,海上油气集输系统是从全陆式发展到半海半陆式,又从半海半陆式发展到全海式。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集输的生产处理设施是放在海上还是陆上,如全部的油气集输生产设施放在陆上,则称为全防式;如全部设施放在海上,称为全海式;如部分设施放在陆上、部分设施放在海上,称为半海半陆式。

二、海上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因为全海式油气集输系统可实现全部油气集输任务,本节就以全海式生产平台为例,介绍油气集输主要工艺流程及设备。出油气集输生产包括油气水分离、原油处理、天然气处理、污水处理等主要生产项目。

1.油气计量及油气生产处理流程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地层里油、气、水是共生的,又由于油气生成条件各异,各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的组分是不同的。此外,油中还含少量氧、磷、硫及砂粒等杂质。油气生产处理的任务就是将油井液经过分离净化处理,能给用户提供合格的商品油气。由于各油田生产出来的油气组分和物性不同,生产处理流程也不完全相同,如我国海上生产的原油普遍不含硫和盐,因此就没有脱盐处理的环节。有的油田生产的原油不含水,就没有脱水环节。海上原油处理包括油气计量、油气分离、原油脱水及原油稳定几部分。由于海上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增补能量的开采方法,因此原油脱水是原油处理的主要环节之一。

2.天然气处理

经油、气分离的天然气,在高温下仍带有未被分离的轻质油、饱和水、二氧化碳及粉尘等物质,这些物质如不处理,一则浪费,二则会造成管路系统的堵塞和腐蚀。天然气处理主要指脱水、脱硫及凝析油回收,有的天然气还要脱除二氧化碳。一般海上平台天然气处理是将由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和各级闪蒸出来的气体分别进入相应的气体洗涤器,以除去气体携带的液体,再进入不同压力等级的压缩机,分段加压,达到设计压力,一个典型四级分离的气体压缩和凝析油回收系统。由各级气体洗涤器收集的凝析油分别进入各级闪蒸罐的原油管线中。为防止管线被天然气水化物堵塞,采用甘醇-气体接触器,吸收天然气的水分。

由于天然气处理压缩系统投资较高、质量大、占用空间面积大,有的平台由于生产的伴生气较少,往往将生产分离出来的天然气不经处理,一部分作平台燃料,一部分送火炬放空烧掉。如果气量大,可管输上岸再处理。如何处理天然气要经综合评价后做出选择。经气体压缩和凝析回收后出来的气体,一般仍需进一步脱水、脱硫和凝析油回收。脱水主要采用自然冷却法、甘醇化学吸收法、压缩冷却法等,脱水的同时可以脱出轻质油。对含硫的天然气还需要脱硫,同时可以回收硫。海上天然气加工生产系统和陆上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3.含油污水的处理

随着世界工业的迅速发展,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严重地影响了生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目前世界环境保护机构规定:油田所有的含油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水中含油量低于15~50毫克/升才能排放。故海上采油平台原油脱水出来的污水及生产中产生的含油污水,都必须经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4.海上油气集输生产流程及设备的选型

油气集输生产流程的设计及主要设备的选型,不像钻井工艺及钻机设备那样有定型生产流程及系列的钻机设备,它往往是根据油田产出物的组分、物理性质、产量及油田的开发方式、油气集输系统的选择等条件进行设计制作。如一离岸较远、含气量较高的油田,选用半海半陆式集输系统,油气长距离混输上岸,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为此采用油、气分输上岸流程,即在海上平台进行油、气分离初处理,油、气上岸后再分别进行全面的处理;如采用全海式集输系统,油气处理及其储运设备全部放在海上,那么其具体工艺流程及设备的型号显然是与前者不同的。每个油田根据设计的生产流程、主要设备、工程结构选型及尺度,分别设计安装在模块上,一般都按生产的内容设计,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

(1)井口模块模块。上面设置井口采油树、测试分离器、管汇、换热器等。

(2)油气处理模块。一般设置生产分离器组、电脱水器、原油稳定装置及其配套的管路、仪表、罐、换热器等。

(3)天然气处理模块。一般设置有分离器、洗涤器、压缩机、轻质油回收装置等。

(4)污水处理模块。有隔油浮选、沉降分离、过滤器及其加压的水泵与其辅助设备等。

此外,还有发电配电模块、生活模块、注水模块、压缩模块等。这些模块的设计要求自成系统,同时考虑与其他系统的连接配套。部分生产模块的设备在陆上安装好可进行试车,当在平台吊装就位,连接好水、电、管路系统就可全面试运转,以减少海上工程量,便于生产管理。在设计模块规模时,还要考虑平台面积、施工起吊能力及生产安全要求等。

三、海洋集输平台设施

当人们航行在茫茫大海中,有时会突然发现远方有一些建筑群时隐时现,你一定会欣喜万分,以为看到了海市蜃楼。轮船靠近后才看清这是一些钢铁制造的庞然大物高高地矗立在海面上,不管是台风袭击还是海浪拍打,它都像一个忠实的哨兵守卫在辽阔的海疆。这些钢铁建筑物就是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先建平台后打井、采油,这是海上石油和陆上石油的主要差别。通俗地说平台就是给人们在海上生活、生产提供的固定场所。

最初人们在海洋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只能在近海,用木料搭制一个作业平台,进行钻井、采油。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平台更安全、更坚固耐用,并能适用于环境恶劣的深海条件,逐渐改为使用混凝土或钢铁建造作业平台。再后来发明了自升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这两种装备实际上都是船,前者没有自航能力,要靠其他船只拖曳,后者具备自航能力。钻完井后,钻井平台或钻井船驶往新井场。目前海上见到的平台大多是油气生产平台,这些平台上设施的内涵与陆地油田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更精良、更安全可靠。图37-1所示是所有设施全部设置在海上的情况,其中中心处理平台把周边各井的油气通过海底管道集中并计量,同时配备安全装置,然后将油气水分离净化,合格的原油输送到储油平台,处理过的水再经过井口平台回注或排放,天然气一般放空烧掉;储油平台主要功能是存放原油并通过穿梭油轮定期运送给用户;动力平台主要是柴油发电机组、天然气透平发电机组、供热锅炉等提供动力的设备;生活平台提供工作人员休息、生活;各平台间有供工作人员行走的栈桥,另外淡水、蒸汽、燃料等管道及电缆也附设其上。当然,根据油田在海洋的地理位置,各种设施并非要全部建在海上。如果距离陆地较近,油气水处理平台、储油平台则建在陆上。即便全部建立在海上,也可根据情况将某些设施适当地组合在一座平台上。井口平台实际就相当于陆上油田计量站,负责单井的集油、油气日产量的计量和注水。浮式生产储油轮相当于陆上油田的联合站,负责油气水分离净化、储油。其动力、生活系统也在船上。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海上固定平台,降低了投资。如果油田迅速降产或失去生产价值,浮式生产储油轮还可以转移到其他油田继续使用。

图37-2FPSO工作示意图

静态来看,截至2008年2月,FPSO现役数量为139艘,其中,新建数量为54艘,占比为38.85%,改造数量为85艘,占比为61.15%;订单32艘,其中11艘为新建,21艘为改造,占比分别为34.38%和65.63%。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均经历了两次高峰:1997—1999年、2003年至现在。现役FPSO基本上是在2000年以后建造的,80%左右的船龄在10年以内,大多还可以应用至少10年左右的时间,更新需求动力相对较小。在现役的FPSO中,分布较多的国家有巴西、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尼日尔爾利亚、安哥拉等国,数量分别为22艘、15艘、13艘、12艘、12艘、11艘。在FPSO订单中,巴西依然是拥有量最多的,为9艘,其次较多的分别为英国、印度和尼日尔爾利亚,其数量分别为5艘、4艘和3艘。

七、发展趋势

挪威专家Einar Holmefjord先生在题为《挪威边际油田开发研究活动现状——DEMO2000》的演讲中指出,“昨天,我们采用重力基础的平台进行钻井和生产,今天,我们采用浮式生产系统和水下设施,明天,我们将井流物从海底直接输送上岸处理,不需要任何海上设施”。Einar Holmefjord先生的话简明地概括了国外海上石油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开发边际油田,国外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浮式生产设施和水下回接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的配套技术,如水下混输技术、深水大排量混输泵、水下供配电系统、水下作业机器人、水下卧式采油树、水下管汇和水下多相计量技术等。上部设施包括油气集输和水处理设施的新工艺、新设备也不断出现,如多相透平技术、海水脱氧技术等。这些技术已得到应用,且有些技术已趋于成熟。深水和超深水域油田的开发是国外海上油田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某些地区,如Ormen Lange、Voring plateau、At1antic Margin的水深在600~1400米,而Angola、Gom、New Foundland、Brazil的水深更是达1500~3000米。深水具有低温、超高静压、温压变化引起立管内介质物性复杂等特点,容易引发立管段塞流、结蜡、水合物等问题,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为解决深水水域介质在管道内的流动安全问题,近年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流动安全学。目前国外公司开展的深水技术研究包括立管内多相流研究、SPAR模型平台、深水系泊系统、轻型组合立管、电加热管技术、水合物抑制技术(动力学抑制剂的研制)等。解决深水油田开发的技术问题是国外海上石油技术发展的趋势。

❹ 中国最大油船是多少吨

中国日报网消息:昨日,世界上日处理燃气能力最强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被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命名为“斯达帝德·桑托斯MV20”。这是世界上日处理燃气能力最强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不久,它将成为前往巴西某大油田进行采气采油工作的第一艘FPSO。“斯达帝德·桑托斯MV20”轮船东为全球最大FPSO运营商——日本MODEC公司,租家为巴西石油公司,两方均对此次改装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大连中远船务成功改装的第四艘FPSO,大连中远船务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大FPSO改装企业”。MODEC公司会长山田健司,巴西石油桑托斯盆地总经理约瑟·路易斯·马库索和普斯盆地总经理约瑟·爱尔顿·马丁斯,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兴如;市长助理刘岩出席命名仪式。“斯达帝德·桑托斯MV20”轮由超大型油轮(VLCC)改装而成,长334米、宽51米,日产油量约为3.5万桶,同时可储存约70万桶油,设计日处理燃气能力1千万立方米/天,相当于10个中等发达城市一天的燃气用量,其采集的天然气将通过18英寸的管路输送到170公里以外的陆地。该轮装备的设备压缩机组和燃气透平发电机组是世界上海工项目所使用的处理气体能力最强的机组,其日发电量可满足我国一座普通县级城市的全部用电量。自2007年3月以来,MODEC公司先后同大连中远船务签订了5艘FPSO改装合同。与此前完工的前三艘同类型FPSO相比,“斯达帝德·桑托斯MV20”轮增加了压缩机、采气设备等系统,船载设备更加复杂,涉及多项世界先进技术,改装工程难度之大、复杂程度之深,远远超过前三艘。大连中远船务为此组成了最强的生产、质量、技术和管理项目组,高标准、严要求,从组织、人员、物资、设备等诸多方面确保了整个项目的精准施工和圆满完成。在日前船舶修造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工程总价近1亿美金的第五艘FPSO“旭日东升”轮的改装工程正在大连中远船务紧张进行。

❺ 旋转防护桶设备

简介编辑 FPSO(Floating Pro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即浮式储油卸油装置,可对原油进行初步加工并储存,被称为"海上石油工厂"。[1] FPSO即Float Pro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中文是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是对开采的石油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动力发电、供热、原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集人员居住与生产指挥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大型海上石油生产基地。与其他形式石油生产平台相比,FPSO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转移、重复使用的优点,广泛适合于远离海岸的深海、浅海海域及边际油田的开发,已成为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主流生产方式。[2] 2作用编辑它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油气生产装置系统复杂程度和价格远远高出同吨位油船,FPSO装置作为海洋油气开发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与水下采油装置和穿梭油船组成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是目前海洋工程船舶中的高技术产品。同时它还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海洋工程特点。 FPSO俨然一座“海上油气加工厂”把来自油井的油气水等混合液经过加工处理成合格的原油或天然气,成品原油储存在货油舱,到一定储量时经过外输系统输送到穿梭油轮。FPSO系统----作为海上油气生产设施,FPSO系统主要由系泊系统、载体系统、生产工艺系统及外输系统组成,涵盖了数十个子系统。作为集油气生产、储存及外输功能于一身的FPSO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投入、高回报的综合性海洋工程特点。FPSO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及可以转移、重复使用等优点,广泛适合于远离海岸的深海、浅海海域及边际油田的开发。 FPSO是上安装了原油处理设备,有的FPSO有自航能力,有的则没有采用单点系泊模式在海面上固定。FPSO通常与钻油平台或海底采油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采油、原油处理、储油和卸油系统,其作业原理是﹕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接受从海底油井中采出的原油,并在船上进行处理,然后储存在货油舱内,最后通过卸载系统输往穿梭油轮(SHUTTLE TANKER)。 3技术结构编辑系泊系统主要将FPSO系泊于作业油田。FPSO在海域作业时系泊系统多采用一个或多个锚点、一根或多根立管、一个浮式或固定式浮筒、一座转塔或骨架。FPSO系泊方式有永久系泊和可解脱式系泊两种。 船体部分既可以按特定要求新建,也可以用油轮或驳船改装。 生产设备主要是采油和储油设备,以及油、气、水分离设备等。 卸载系统包括卷缆绞车、软管卷车等,用于连接和固定穿梭油轮,并将FPSO储存的原油卸入穿梭油轮。其作业原理是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把从海底开采出的原油传输到FPSO的船上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原油储存在货油舱内,最后通过卸载系统输往穿梭油轮。 配套系统在FPSO系统配置上,外输系统是其关键的配套系统。 4特点编辑FPSO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体型庞大,船体一般从5~30万吨,一艘30万吨的FPSO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二是功能较多,FPSO集合了各种油田设施,对油气水实施分离处理和原油储存,故被称为"海上工厂"、"油田心脏"。FPSO主要由船体、负责油气生产处理的上部模块和水下单点系泊系统三部分组成,一般适用于20~2000米不同水深和各种环境的海况,通过固定式单点或悬链式单点系泊系统固定在海上,可随风、浪和水流的作用进行360度全方位的自由旋转,规避风浪带来的破坏力。[2] (1)生产系统投产快,投资低,若采用油船改装成FPSO,优势更为显着。而且目前很容易找到船龄不高,工况适宜大型油船。 (2)甲板面积宽阔,承重能力与抗风浪环境能力强,便于生产设备布置; (3)储油能力大,船上原油可定期、安全、快速地通过卸油装置卸入穿梭油船中运输到岸上,穿梭油船不仅可与FPSO串联,也可傍靠FPSO系泊。最新FPSO还具备了海上天然气分离压缩罐装能力,提高了油田作业的经济性。 (4)FPSO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发展和海上作业难度加大,海洋油气开采工程装备正在向大型化、自动化、专用化方面发展,同时国际海事组织(IMO)对涉海船舶产品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5中国的发展编辑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以下简称708所)是中国进行FPSO设计的主要单位,建造FPSO的主要造船厂有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造船厂,大连新船重工船厂等。FPSO的自主化程度已经很高,压力容器、泵类、吊机、空压机、锅炉、应急/备用发电机、污水处理设备、消防救生设备、高低压盘、电缆、普通仪表、单点主体部分,已经全部实现自主化,主发电机、大型流量计、中央控制系统设备、惰气发生器、单点关键部件等仍依靠进口。 中国第一艘FPSO-52000吨"渤海友谊"号由708所设计、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于1989年7月完工并投入海上油田生产。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30万吨级FPSO"海洋石油117号",是中国承接吨位最大,造价最高,技术最新的FPSO,造价2.4亿美元,日加工原油19万桶、储油量200万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FPSO制造与应用国,所拥有的FPSO数量与总吨位均居世界首位。[2] 6技术发展编辑模块化发展,周期缩短早期建造FPSO基本上都是在船体结构建成后,在甲板上安装各种生产设备、主电站和热站等,建造一艘FPSO通常需要20个月或更长时间。目前,FPSO建造已开始采用了模块化生产工艺,船体结构和上部设施可以同时施工建造,使得FPSO建造周期可缩短至10-14个月。 系泊技术创新新一代FPSO装置的系泊多为转塔式多点辐射状系泊,有的还在艏艉配备多个侧向推进器。多点系泊采用锚链和钢缆相组合,也有采用高防腐蚀的高强度聚脂纤维和锚链相组合的方式;根据当前FPSO船体尺寸增大以及作业能力增强的特点,新建的FPSO也相应配备了强大的动力系统,并设计采用侧推螺旋桨技术以提高大尺寸船体在强风暴下的生存能力,确保正常航行时的快速性能。 降低油耗、循环利用过去FPSO生产的原油主要靠穿梭油船外输,油田中生产的天然气在不值得铺设海底管线的情况下,只能将价值昂贵的天然气经分离处理后通过FPSO的火炬将其烧掉;现在,FPSO具有将天然气处理并转换成压缩天然气外输能力,即将海上采集的天然气压缩后用罐装,后用船舶外输,或管道输运。 石油生产能力不断加强2003年据《maritime—reporter and engineering news》杂志报道,新加坡远东利文斯顿船厂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建造的”NORNE”号FPSO,原油日处理能力达到了3.5万立方米(计22万桶);2005年,大宇接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艘FPSO船订单,造价9.78亿美元,该船可以储存石油216万桶,将在水深1400米的深海区作业。 新概念船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FPSO系统的环保性能,世界上出现了LPGFPSO(浮式液化石油气生产储卸船)新概念船;如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艘LPGFPSO,一家瑞士公司已和日本三井重工及石川岛播磨重工签订了该船单点系泊技术、采购及建造服务合约。另外,近海油气工业界也在不断进行探索,试图把油气钻井设备并入FPSO,变为FDPSO。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世界各国石油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新一代FPSO技术将不断涌现。

❻  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系泊系统

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被系泊设施定位于某一海域,进行长期的油气开采作业。FPSO的定位不同于常规运输船舶的抛锚定位,它需要抵抗一定条件的环境力,海上定位时间长达十几至二十几年,而且需要与其他海上设施之间进行井流、电力和通讯等传输,保证一定海况条件下的连续安全生产。

系泊系统装置从型式上可划分为两大系列,即单点系泊系统和多点系泊系统。单点系泊系统是针对浮体而言的,即系泊连接点为一个点,适合长宽比较大的浮体(如油轮、FPSO、运输船舶等),突出特点是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可以使浮体围绕系泊点作360度旋转,使浮体总是处于受力最小的方向位置上;它的另一特点是使用旋转接头,能进行井流、电能和通讯等传输。单点系泊系统因具有很多优点而被石油工业界广泛采用,但它的工程投资也非常高,技术上被几家单点公司所垄断。多点系泊系统不同于单点系泊系统,浮体上有多个系泊连接点,没有风向标的功能,也不需要旋转接头,适合于浮体长宽尺度接近且海上环境条件平缓的工程中。动力定位也是浮体系泊的一种型式,它完全或部分借助浮体上的推进器和侧推器,由计算机统一管理和操纵,使浮体处在最小环境力方向上,并将浮体定位于某一定点海域。

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系泊系统型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从采用FPSO进行海上油气开发以来,就伴随着从国外引进系泊系统装置。主要型式有:塔架软刚臂单点系泊系统装置(亦称为Tower Soft Yoke Sing1e Mooring system)如图13-7所示,主要在渤海浅水海域使用,适用小于40m水深,具有抗冰与可解脱功能,目前已有4套该装置在使用;悬链式浮筒单点系泊系统装置(亦称为CALM系泊系统),见图13-8,在南海W12-1油田的原油外输终端上使用了这套系泊系统装置;内转塔式系泊系统装置(称为Internal Turret Mooring system),共7套该装置在南海油田上使用,适用50~400m水深,其中有5套装置在旧油轮改造的FPSO方案中使用,2套在新建FPSO中使用,如图13-9所示,该装置有解脱式与不解脱式之分,可以抵抗台风等恶劣的环境条件,图13-10为内转塔的旋转机构,世界上多数深水FPSO均采用这种系泊系统装置。

由于海上石油开发的需要,曾出现几十种系泊系统的设计方案,但真正被实际应用的仅十几种。自世界上出现FPSO以来,各相关公司就致力于研究开发各种型式的系泊系统装置,目的就是针对不同海域、不同使用周期、不同功能及降低工程投资等进行广泛研究。目前,单点系泊系统装置的技术被几个单点制造商所垄断。最近几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不断从国际上引进先进的单点系泊系统,以适合抗强台风、永久系泊、降低工程投资等要求。

图13-12“睦宁”号FPSO内转塔系泊与辅助动力定位系统

2.系泊头

系泊头指将军柱上的旋转机构向上,随FPSO可自由转动的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固定旋转轴承的转盘、油气水旋转密封通道和跨接软管支撑结构。转盘是一个铸钢件,在系泊头转盘的侧面设置连接机构,作为软刚臂和系泊头的连接支撑,当软刚臂在海上与单点连接完之后,来传递FPSO引起的系泊力。系泊头的顶部为一个钢支架,作为跨接软管的支撑结构,通过立柱与转盘连接在一起,使跨接软管支架与转盘一起转动。

3.A字形连接软刚臂(YOKE)

A字形连接软刚臂是FPSO与单点的主要连接部件,一般由大直径的圆管组成。其顶部通过万向转动接头与系泊头转盘相连,底部两侧通过万向联轴节吊挂在系泊腿上与FPSO上的系泊支架相连。尽管其结构本身是一个钢结构,但通过旋转机构和系泊腿一起组成一套柔性系泊系统,它可以不受限制地适应FPSO各种运动状态,因此又将这一部分称为软刚臂。软刚臂在海上与单点系泊头转盘连接,在FPSO尚未就位或解脱时,可下放到海面自由运动,承受海上的环境力。在软刚臂的底部设有压载舱,内部注入适量的防冻液,用以改善和调节整个系统的运动状态。

4.系泊腿

系泊腿是FPSO和YOKE的连接部件,共有2根,分设在FPSO系泊支架的两侧,系泊腿上端与FPSO上的系泊支架相连,下端与软刚臂相连,两端均有旋转机构,以适应FPSO的运动。一般情况下,先将系泊腿与FPSO系泊支架在陆地上连接好,待FPSO拖到油田现场后,将软刚臂底端吊起与系泊腿下端连接起来,完成整个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系泊系统的最后一道工序。如果FPSO需要解脱时,也通过这一部分机构的逆向操作,将FPSO从单点解开。这部分连接机构的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FPS0海上连接和解脱所需的时间。系泊腿和软刚臂是整个系泊系统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件。

5.管线系统

为了将井口平台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或根据生产需要实现流体或气体反向输送,则需要通过海底管线、旋转密封滑环和FPSO与单点之间的跨接软管以及相应的配套管线来完成。跨接软管和密封通道的尺寸和数量依据生产需要而定。为实现海底管线的清管作业,在单点上需布置清管球发射和接收装置。

由于单点系泊系统各部件受力的复杂性,从FPSO系泊支架开始,连同整个系泊系统的设计,目前大都由国外专门的公司来承担。各部分的旋转部件也都由国外公司作为专利件供货。但其中的钢结构部分,如导管架、系泊头、系泊支架和软刚臂的施工建造,从一开始就是全部由中国海油承担的。

❼ FPSO主要包括那些系统国内及国际现在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样的

系泊系统主要将FPSO系泊于作业油田。FPSO在海域作业时系泊系统多采用一个或多个锚点、一根或多根立管、一个浮式或固定式浮筒、一座转塔或骨架。FPSO系泊方式有永久系泊和可解脱式系泊两种。
船体部分既可以按特定要求新建,也可以用油轮或驳船改装。
生产设备主要是采油和储油设备,以及油、气、水分离设备等。
卸载系统包括卷缆绞车、软管卷车等,用于连接和固定穿梭油轮,并将FPSO储存的原油卸入穿梭油轮。其作业原理是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把从海底开采出的原油传输到FPSO的船上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原油储存在货油舱内,最后通过卸载系统输往穿梭油轮。
配套系统在FPSO系统配置上,外输系统是其关键的配套系统。

http://wenku..com/view/6257edbf960590c69ec37679.html

❽ FPSO的主要系统有哪些

系泊系统
主要将FPSO系泊于作业油田。FPSO在海域作业时系泊系统多采用一个或多个锚点、一根或多根立管、一个浮式或固定式浮筒、一座转塔或骨架。FPSO系泊方式有永久系泊和可解脱式系泊两种。
卸载系统
包括卷缆绞车、软管卷车等,用于连接和固定穿梭油轮,并将FPSO储存的原油卸入穿梭油轮。其作业原理是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把从海底开采出的原油传输到FPSO的船上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原油储存在货油舱内,最后通过卸载系统输往穿梭油轮。
配套系统
在FPSO系统配置上,外输系统是其关键的配套系统。
FPSO作为海洋油气开发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与水下采油装置和穿梭油船组成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是目前海洋工程船舶中的高技术产品。作为海上油气生产设施,FPSO系统主要由系泊系统、载体系统、生产工艺系统及外输系统组成,涵盖了数十个子系统。FPSO集油气生产、储存及外输功能于一身,可以说能建造FPSO的工程企业,也拥有制造各类大型海油工程装置的能力如惠生集团旗下的海工,其专业制造和服务涵盖各类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生产及储存装置,包括固定式平台、张力腿平台(TLP)和深水浮筒平台(Spar)、FLNG、半潜式平台(Semi)和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海洋工程支持船舶等,并可提供大型港口及海洋起重设备的定制服务。

❾ 中海油能源发展采油服务分公司那个 合作油田服务 待遇怎么样我是出海的 在112号FPSO,刚签 石油工程本科

简称中海油服,主要是出海工作的,是乙方公司,待遇相对中海油下地四大子公司(甲方)待遇当然会差一点。但是都是本科生,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各分公司基本工资都是按照总公司的规定一致的3000元每月(转正之后的),至于奖金就看公司效益和自己的能力了。发展前景不错,尽量先混个小队长再说后话吧。一般是工作28天,休息28天,很自由,想去哪去哪,没人管,不相一般单位都是一周上班五天,周末时间又短,行动不方便,这要看自己的生活习惯。好像不提供陆上住宿,回家路费报销,那是必须的。不知道答案你觉得怎么样,希望得分啊,如果还有问题,我会尽量帮忙回答的

阅读全文

与巴西还有多少油田需要fpso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78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5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9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40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93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3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85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49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8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102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4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9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3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5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