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西有什么着名特产
巴西烤肉:巴西烤肉是巴西的国家招牌菜,在巴西的每个角落,烤肉都是能登大雅之堂的风味菜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巴西发达的畜牧业,肉多菜少,也是巴西饮食的一大特色。巴西人民惯常喜爱猪牛肉。
巴西咖啡:巴西咖啡用它优秀的品质、浓郁的香味、绝佳的口感而备受世界人民青睐。其中,罗百氏咖啡是出口贸易中最受欢迎的。巴西咖啡因含有较低的酸味,因而别具风味。淡淡的青草香,糅合着这酸味和咖啡的甘甜苦味,使巴西咖啡口感顺滑。
卡沙萨酒:卡沙萨酒(Cachaca)是巴西的国酒,以甘蔗为基本原料,其酿造有500多年的历史,年产量13亿升,是世界五大名酒之一。其种类很多,有白色的、金黄色的陈年酒,有大型酒厂生产的,也有家庭酿制的。巴西全国共有4000多个品牌的卡沙萨酒。
巴西是欧亚非三洲移民集聚之地,因此饮食上深受移民国的影响。融合了各个移民国的饮食习惯,又带有浓浓的巴西风味,使巴西美食成为独一无二的奇迹。
巴西南部土地肥沃,草木生长繁盛,有众多的牧场安置在这里,由此,烤肉就成为该国最常见的大菜;而东北地区则主要以木薯粉和黑豆为食;其他地区也分别已大米豆类为主食。美食分区明显也成为巴西美食的一大特色。
B. 巴西猪肉四号肉160和784有什么区别
好,首先这个型号不一样的情况下应该是肉质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可能瘦肉的区别比较大。
C. 浙江一菜市场猪肉核酸检测阳性,为什么非要进口猪肉呢
猪肉一直是国人消费量最大的肉类品种,但国内的猪肉供应的确跟不上,除了餐桌食用外,还有肉制品加工企业生产需要,另外还有价格因素,各方面的压力都要求进口适量的猪肉。
但是面对疫情的新情况,进口猪肉还是要加大控制和减少进口量的。
一、浙江玉环市菜市场猪肉检出阳性样本据“浙江发布”的消息,12月2日晚间,浙江玉环市在城关中心菜市场猪肉摊位对冷链食品进行日常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一份来自于巴西的冷冻猪后腿肉核酸结果是阳性。
据有关数据统计,10月份猪肉进口量为33万吨,环比已经下降了将近14%,但同比还是增长了将近86%。10月份猪肉进口量较此前几个月下降了很多,除了1和2月份,目前是最低点。
由此可见,疫情对于进口猪肉的影响巨大,冷链食品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热议,市场销路也在受阻,家庭购买的可能性变小,都去菜市场买鲜猪肉,冷冻猪肉主要还是饭店使用量大。所以后续猪肉进口量进一步减少的可能性在增加,但停止的可能性不大。
你会在菜市场买冷冻猪肉吗?欢迎留言分享!
D. 巴西人为什么不吃 猪肉
巴西的猪都是没有阉割过的,所以味道特别的不好吃。在巴西吃猪肉的人极少,并且好多巴西的人吃猪肉过敏,他们好多人到中国来第一次吃猪肉都会有恶心或者难受症状。
E. 那个国家的猪肉出口量占世界第一!!另有"欧洲食品库"之称!!
1.欧盟欧盟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生产地区、第一大猪肉出口国和进口地。因此,欧盟在世界猪肉贸易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1980年起成为猪肉净出口地。丹麦、荷兰、比利时是欧盟内部三个主要猪肉出口国,猪肉自给率分别占500%、250%和200%以上。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欧盟内部疯牛病和口蹄疫等动物疾病的暴发,对猪肉出口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欧盟在世界猪肉出口中所占比重下降近10%左右,目前欧盟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不足30%。欧盟猪肉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日本、美国和一些东欧国家以及韩国。其中俄罗斯市场和日本市场出口量占欧盟猪肉总出口量的40%以上。美国也是欧盟重要的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量的7%~8%。近年来,欧盟的猪肉出口市场也趋向多元化,亚洲市场在欧盟的猪肉出口导向中占据战略地位,尤其对日本、韩国、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的出口更是如此。就出口猪肉结构而言,欧盟的猪肉出口由四部分组成:即鲜肉和冷却肉、冻猪肉、加工品和下水。就鲜猪肉而言,欧盟的出口市场主要在东欧,仅出口到欧盟10个新成员国(2004年5月1日前)的猪肉就占总出口量的一半左右,2002年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三国的鲜猪肉进口占欧盟鲜猪肉总出口量的62%。冻猪肉市场的出口则集中在日本、俄罗斯、韩国和美国等。2002年对日、俄、韩、美四国的冻猪肉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66%,猪肉加工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2002年以来出口到这两个市场的份额从1998年的54%降到30%左右,可见欧盟猪肉出口市场逐渐走向多元化,猪下水的出口市场没有数据资料来源,但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华人聚集地是欧盟猪下水出口的主要市场。欧盟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得益于欧盟猪肉安全标准一般高于国际标准,且有严格的执行和保障系统,这也是欧盟的优势所在。
2.美国美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国,第二大猪肉出口国。40年来,尽管美国在世界猪肉生产中的地位在下降,从1962年占20%的比重降至目前占不到10%,但其猪肉外贸的作用却在不断增强,猪肉外贸在生产中所占比重从1962年的3%左右上升到目前近15%。40年来,美国的猪肉进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猪肉净进口国转变为猪肉净出口国,1995年是转折点。1995年后,美国猪肉进口份额不断下降,而猪肉出口在世界的地位不断突出。2006年,美国猪肉出口量占世界的25%,主要出口到日本、中国香港、墨西哥、俄罗斯和中国内地市场。美国成为猪肉净出口国主要得益于国内严格的生猪卫生监控和猪肉安全控制正好迎合了国际市场上对安全优质猪肉的需求。同时,美国人对猪肉的消费基本趋于稳定和饱和,而国内优质的饲料资源为大量剩余猪肉的出口提供保证。
3.加拿大就生产而言,加拿大是猪肉生产小国,只占世界总生产量的2%左右,猪肉产量几乎与世界猪肉产量同步增长;而猪肉外贸在生产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从20世纪60年代猪肉出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10%攀升到目前的45%左右。加拿大是一个猪肉净出口国,其猪肉出口从1962年只占世界的3%上升到占世界20%以上的份额,是世界第三大猪肉出口国。加拿大猪肉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美国市场占加拿大猪肉总出口量的55%~60%。日本市场占加拿大出口总量的20%左右,另外,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其他国家占加拿大猪肉总出口量的20%,今后一段时间,这种出口格局变化不大。
4.巴西巴西也是一个猪肉出口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在世界猪肉出口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02年巴西的猪肉出口量已占世界猪肉总出口量(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近16%。巴西猪肉的传统市场是中国香港和阿根廷,而2000年以来,巴西在保证猪肉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猪肉的低价格,成功地开拓了俄罗斯市场,2002年以来,巴西对俄罗斯的猪肉出口量已占巴西猪肉总出口量的绝大部分。巴西的猪肉出口虽采取低价格策略,但由于口蹄疫的困扰,巴西猪肉无法出口到欧美和日本市场,只能出口到第二类市场或第三类市场。
5.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近一半,猪肉是传统出口创汇商品,出口地比较集中。活猪出口主要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冻猪肉的市场主要是俄罗斯和中国香港等地,猪肉加工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东盟国家。主要出口品种是冻猪肉和猪肉加工品,鲜猪肉出口很少。
F. 巴西农业特点
巴西农业特点: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着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国家可耕地总面积为2.8亿公顷。
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5亩)。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政府鼓励生产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减少对咖啡、可可等传统出口作物的过分依赖。农业仍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之一。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全国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他们经营现代化的商业性农场,以生产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农产品为主。
另一方面,占农场总数85%的是自给性小农,以生产木薯、黑豆等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还有无地的农民1200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半仍处于赤贫状态。
(6)巴西猪是怎么生产的扩展阅读:
巴西农业政策
1、结构政策,土地改革计划的目的是吸引农民到内陆的中西部开发后备耕地资源,通过大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家庭农业支持计划则专门针对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小农,通过该计划使小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以防止破产的小农向大城市过快流动而带来社会不稳定,最终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
2、巴西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开发,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区的农民到这些地区从事农业。促进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征用(land confiscation),征用之后分给农民(如早期时为每个农场提供300公顷),使得45401个家庭得以在农村定居下来;
另一项措施是于1999年成立“土地银行”,由联邦政府向农民提供信贷用于购买农村地产,从而推动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这类信贷额高达2.67亿雷亚尔,1.56万家庭从27.6万公顷土地中受益。
3、对农民只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亚尔以下的免征所得税。如果亏损,三年之内可以在税前所得中抵扣。
G. 巴西。阿根廷,智利,圭亚那,墨西哥的主要农矿产品分别是什么(请这样回答:巴西:x 阿根廷:x)
巴西:咖啡、蔗糖、香蕉、剑麻
阿根廷:农牧业发达,为世界主要的农牧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牧场和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5%,耕地占12.7%。畜牧业有牛、羊、猪、马;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大麦、棉花、亚麻籽等。羊、牛的头数和小麦、玉米、大豆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工业产值超过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工业部门齐全。有食品、纺织、皮革等农牧产品加工工业,近年来钢铁、汽车、化工、石油开采和提炼、电子、电力等部门发展甚速。交通发达,铁路全长约4.4万公里,公路105万公里。出口以农牧产品为主,其中肉类、小麦、玉米、大豆、亚麻籽、羊毛等占出口总值的75-80%,近年来工业品出口亦有大幅度增长。进口多为机器设备、工业原料、化学品等。
智利:农业以畜牧、粮食为主,其南端出产橄榄、柠檬和葡萄等,数量不多。中央谷地雨量和温度低于沿海,且温差较大;农业以粮食、畜牧、传统农业主要有:小麦、大麦、燕麦、水稻、玉米、甜菜、豆类、向日葵和油菜子等14种供国内消费的农作物。现代出口农业主要有lo水果、蔬菜、花卉等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的农作物。目前传统农业占可耕地的38%和农业劳动力的64%,但仅提供26%的农产品。
圭亚那:盛产大米、蔗糖、椰子等,主要种植水稻和甘蔗,还有椰子、水果、蔬菜、烟草等。农林渔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一半。2005年,由于受水灾和欧盟糖业改革政策等影响,主要农作物产量有所下降。糖产量24.61万吨,同比下降24.4%;稻米产量27.75万吨,同比下降14.1%。
墨西哥: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高粱、大豆,水稻、棉花、咖啡、可可等。
H. 巴西的猪肉消费量为什么较低
自然条件与历史是分不开的。在巴西殖民期间(1530-1880),葡国人已发现巴西南方大草原很适合牧放牛。今日,牛肉已成为巴西主要出口品之一、产量较高,价格比猪肉便宜。并砍伐森林以便于牧牛。牛多吃草,在吃些补充的饲料,那肉当然好吃。巴西饲养的猪肋也与中国的不同。巴西那儿是饲养俗称瘦猪。品味大大不同。
那文化习俗现象就由此原因,加上从早期移民(只吃猪肉)和目前价值观来说,吃牛肉显示阶级分别。
宗教信仰的因素,我认为影响不大,因为90%的人民是天主教,而没有任何限制。
政府近几年下了些功夫,鼓励人民吃猪肉,营养学家也劝说猪肉脂肪并不如人们所说的那么高。尽管如此,影响力并不大。
I. 母猪是怎么生产的
1、严格分阶段饲养。母猪在情期内的正常排卵数为15-30个左右。母猪配种后,初产母猪一般大约有25个,经产母猪大约有30个受精卵。但由于母猪体况太肥或太瘦和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的作用,使母猪在配种后的前25天内,大约有30%—45%的受精卵死亡或被吸收;在妊娠中期(5-16周)大约有10%的...受精卵死亡。饲养妊娠母猪的任务是保证胎儿在母体内顺利着床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确保每窝都能生产尽可能多、健壮、生活力强和初生重大的仔猪,并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为哺乳期储备泌乳所需的营养物质。第一阶段为配种前20天,根据母猪体况,在维持营养的基础上增加10%~20%的营养。第二阶段为配种至配种后20天。严格限制饲喂量,降低营养供应量,营养需要可控制在略低于维持需要的水平。第三阶段为配种后21~90天,按常规饲养,供给母猪维持需要的营养。第四阶段为配种后91天至配种后114天(分娩),供给高营养水平。第五阶段为哺乳母猪,高营养水平饲养(提高营养浓度和采食量),在第四阶段的基础上,增加10%左右的营养供应。初产母猪高营养水平饲喂的时间适当延长。对于体况较差的母猪,则要注意多投料,以使母猪保持七八成的膘情。 2、 缩短空怀期。母猪的空怀期与膘情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母猪越瘦,空怀期越长。对青年母猪在配种前7天左右要实行短期优饲,供给足量的优质饲料让母猪自由采食。对膘情较好,断奶后7天还不发情的母猪,用生殖激素、维生素e和公猪诱情等方式催情,通过公猪分泌的外激素气味和接触刺激,引起母猪脑下垂体分泌促卵泡素,促使母猪发情和排卵。另外,还可以通过注射性激素如孕马血清来诱导母猪发情。要注意初产母猪的适配月龄。后备母猪要求生长发育良好,不应过肥,体重达到75千克以后,就应限制精饲料的采食。一般引进瘦肉型品种后备母猪的初配月龄为8—9月龄,体重100—120千克;地方良种猪为5—6月龄,体重不低于70—75千克初配,瘦肉型品种与地方品种的杂种后备母猪年龄不早于6—7月龄,体重80千克左右初配。 3、把握时机,适时配种。由于母猪品种、年龄及排卵时间的差异,在确定配种时间时应灵活掌握。待母猪发情征状明显之后12小时是最佳配种时间,配种8~12小时后再复配1次,一般都会取得较好配种效果和获得较高产仔数。从品种来看,我国地方猪种发情持续时间较短,排卵较早,可在发情后第2天配种;引入品种发情持续时间较长,排卵较晚,可在发情后第3~4天配种;杂种猪可在发情后第2天下午或第3天配种。如果配种前,用促排3号处理母猪,配种效果则更佳,因为促排3号能促进卵子成熟和集中排出,从而提高受胎率,增加产仔数。 4、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监护。防止母猪难产、缩短产程,是减少仔猪不必要的死亡,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监护,在母猪分娩前3—5天,将分娩舍消毒冲洗,使产舍干燥、卫生和保温,或把母猪赶入专门的分娩舍,使母猪习惯新的环境。注意在产前一周应减少饲料的饲喂量,以防母猪胃肠内容物过多而压迫子宫引起早产、难产,可饲料中适当添加0.75%左右的轻泻剂,以防止母猪分娩期便秘。准备好人工接产的所需的碘酊、抹布、催产素及产后仔猪的保温设备等物品的准备工作,防止母猪难产和产程延长。母猪分娩后,当天肌注氯前列烯醇,促使子宫内胎衣碎片的彻底排出,同时也利于母猪断奶后再发情。在产后3天内,每天肌注抗生素预防母猪子宫炎的发生。 5、缩短哺乳期。较短的哺乳期能提高年产仔窝数和仔猪总数。但断奶过早,仔猪的成活率受到影响,母猪的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受胎率降低。因此,哺乳期的长短应由母猪和仔猪的情况综合决定,母猪的泌乳量从产仔后逐渐上升,在21天前后达到高峰,之后则分泌量下降,在泌乳量较大的时候,母体中的雌激素量很少,母猪不会发情。而仔猪在21日龄以前,生活力较弱,营养补充主要靠母乳,在通常生产条件下是无法替代的,21日龄以后,仔猪所需营养已超出母乳量,这时的仔猪就需采食一些干饲料。综合考虑,仔猪适宜的断奶时间应该在21日龄以后,大多数猪场的经验是在 28-35日龄时断奶 6、提供足够的纤维性饲料与预防便秘:足够的纤维有利于维持母猪消化系统健康,刺激肠道蠕动,食糜以正常速度通过消化道,可减少母猪恶癖(啃栏、异食、空咀嚼、过量饮水、不安静等),有利于哺乳期提高采食量,防止母猪便秘,可使用"人工盐",减少便秘现象。及时鉴别诊断疾病引起的便秘,采取有效措施。 7、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营养浓度、哺乳母猪应自由采食,每天饲喂不少于3次,定时饲喂,自由饮水。如采食量不足,可饲喂颗粒饲料或者湿拌料,增加饲喂次数,还可以定期投喂健胃助消化的药物来调节生理代谢,高母猪的泌乳力。禁止饲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的饲料。同时饲料要相对稳定,不宜变换频繁。保持一个清洁干燥、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好、日光充足的环境,尽量减少高温、低温和疾病的不良作用,使母猪尽可能生活在16—22℃,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中。在夏季,热应激对初产猪的影响比对经产猪的影响更大,母猪不能及时发情,断奶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延长,发情配种不容易受胎,产仔率低,窝产仔数少,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热应激的vc、碳酸氢钠等物质来缓解热应激对母猪产生的影响。母猪产后2-3天,到舍外适当活动,既锻炼了母猪的体质,又有利于提高泌乳量。 8、调整优化饲养母猪的胎次结构,建立高产母猪群。母猪胎次不同,产仔率有明显差异。第一、二胎产仔数较少,第三至六胎产仔数较多,第七后产仔数逐渐减少。猪群中合理的母猪胎次结构以一至二胎的母猪占母猪群的30—35%,三至六胎占60%,七胎以上占5—10%为宜。但应根据品种繁殖性能、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如品种繁殖力强的母猪,高胎母猪可留得多些。 9、做好消毒工作。凡进入猪场的人员,一律先经过猪场大门口进行脚踏池(垫)、消毒液洗手、紫外线照射15分钟后方可入内。对每批母猪转走后要对产房进行彻底的消毒,空栏5—7天后再转入下一批母猪。全场大消毒每周进行1次,遇到疫情时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母猪生产期间应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次。带猪喷雾消毒要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如百毒杀、碘制剂),并轮换交替使用消毒药,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时间应选择在傍晚,光线较暗时,喷雾时喷头向上,雾粒在80—120μm之间,过大下落太快起不到消毒作用,过小容易吸入肺部,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喷雾量按15ml/m3,在发生呼吸道病或免疫前后三天暂停消毒。 10、强化免疫工作,预防疾病。根据品种、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宜的综合防治方案,实施程序化的防治技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预防,防治结合",避免有病再治。预防母猪发生繁殖性疾病。受感染的种猪场母猪流产、早产、死胎率可达20%以上,新生仔猪和断奶母猪发病率可达80%。由于prrs 病毒感染后可致免疫抑制,以及prrs 病毒感染致使肺中巨噬细胞数目减少,抵抗力降低而导致继发感染,建议采取防止继发感染和对症治疗的防治方法。同时也可考虑注射疫苗,临床上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各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打疫苗。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妊娠母猪可见流产、死胎,育肥猪可见呼吸困难,仔猪以神经症状为主,还伴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可供选择使用。净化猪场伪狂犬病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方法。细小病毒病临床特征为被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胎、木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