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巴西要从里约迁到巴西利亚作为首都
因为如果有敌人进攻就会抵挡不住,所以决定把首都迁移到巴西利亚。
1955年,终于在如今温度适宜的巴西利亚得以解决。但是,当时的巴西利亚是一个完全具备资本能力的城市,类似于美国的华盛顿和印度的新德里。巴西利亚市的规模主要容纳各种管理部门,居民不多,只有10万。随着经济的发展,巴西利亚不仅是纯粹的首都,而且是可以带动西部大开发的节点城市。如果比较全国的城市,巴西利亚有点像西安。最后教科文组织认为,巴西利亚符合人类文化遗产的甄选标准。在当时的所有人类文化遗产中,没有比巴西利亚年轻的了。
2. "首都"一词的由来
首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
一些国家有超过一个的首都;例如南非共和国,其行政首都在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在开普敦,司法首都在布隆方丹,这是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时妥协的结果。
其他方面,有时实际的首都和官方的首都由于某些原因并不在同一个城市。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官方的首都,虽然荷兰政府和最高法院都位于海牙。
苏克雷是玻利维亚宪法上的首都,但事实上大部份的政府部门都在拉巴斯。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一般认为行政首都是该国的"国家首都"。
迁都
政治、经济、文化的会聚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旧的首都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例如经济)而逐渐丧失其重要性。朝代的交替也可能代表首都的迁移,例如中国古代的迁都。也有按照领土变更或扩大而迁移首都的例子,例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安卡拉)或东西统一后的德国(波恩—柏林)。或是像巴西或澳大利亚等重新建造城市移转首都的例子。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是全国政治和科学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的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它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的北端。城市西边和北边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属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边和南边是缓缓倾向渤海的大平原。
北京全市面积1680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3.5米,人口约1200万。城市的行政区分为10个区8个县,其中二环路以内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近年来,内城区的东北部发展较快,西南部保留了较多的旧日风貌。
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有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一月份平均气温-4℃,七月份平均气温26℃。最好的旅游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北京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作为城市的经历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燕国就在北京地区建立都城,名称叫“蓟”。
秦、汉和三国时期北京地区是中国北方的重镇。西汉末年王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大燕国,北京的别称“燕京”由此而来。南宋时期的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金正式建都于北京。
从此以后的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共有34位皇帝在此发号施令统治全国。
悠久的历史给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宏伟的万里长城和规模巨大的紫禁城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颐和园、北海、香山、天坛等皇家园林的优美景致和瑰丽建筑使游人流连忘返。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各项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有了长足进展。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北京的面貌一直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在,各种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对外交往不断扩大。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北京正在大踏步地进入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3. 巴西为什么要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的巴西利亚
巴西:从里约热内卢到巴西利亚
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历史上南富北穷,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议把首都从南部滨海的繁华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内地。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一片荒原上选中新都地址,定名为巴西利亚。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迁往巴西利亚。迁都后,巴西以首都为基地,探索出一条在稀树草原上科技兴农的新路子,不仅改变了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促进了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巴西利亚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余万居民的世界名城。
巴西的旧都里约热内卢是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也是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但其位置偏居东南一隅。1950年前后,巴西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集中在里约热内卢周围不到全国11%的地域内,而广阔的中西部和北部亚马逊地区发展长期滞后,虽然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这样就有所谓“两个巴西”的存在:一个是先进的沿海巴西,集中在东南部的狭长地带,其现代化程度堪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一个是荒凉落后的内陆巴西,是全国的“低谷地带”。
1956年上台的库比契克政府雄心勃勃,决心完成迁都的“百年大计”,以尽快克服容易引起国家分裂的严重失衡状态。在不到4
年的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和多方压力,在人迹罕至的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新都,1960年4
月21日举行了举世瞩目的迁都大典。随后几十年间,巨大的区域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弱。仅巴西利亚至贝伦的公路开通以后,沿线即由10万人猛增至200
万人,巴西政府从1940年就倡导的“西进”运动,直到实施迁都战略后才真正发生了效应。迁都后,原首都里约热内卢“文化之都”的形象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现在,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三地分别承担巴西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中心职能,各司其职,各具特色。
一句话政治原因
4. 巴西为何要把首都从繁华都市迁至内陆高原
巴西之所以会迁首都,那是因为原来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它的城市化水平过高,造成了人口压力太多,因此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比如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民生问题。因此为了能够缓解这种城市压力,巴西政府决定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搬往巴斯利亚。后来的事实证明,巴西当时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样做一来可以缓解了巴西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内陆经济的一种发展,也让巴西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一种改善。
而巴西利亚相对于里约热内卢来说,它位于巴西的内陆地区,虽然说位于高原上,但是它的整个地形地势都是比较平坦的,这有利于建造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巴西利亚附近水陆资源非常的丰富,无论是降水还是其他的,自然资源都比较充足,这有利于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大量的物质保障,因此在前往巴西利亚之后,巴西的经济又更上了一层楼。
5. 巴西为什么迁都
1.避免里约热内卢出现过度的城市化现象 2.开发巴西内陆,推动巴西高原地区的发展 3.里约热内卢气候湿热,巴西利亚气候凉爽 巴西:从里约热内卢到巴西利亚 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历史上南富北穷,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议把首都从南部滨海的繁华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内地。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一片荒原上选中新都地址,定名为巴西利亚。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迁往巴西利亚。迁都后,巴西以首都为基地,探索出一条在稀树草原上科技兴农的新路子,不仅改变了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促进了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巴西利亚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余万居民的世界名城。 巴西的旧都里约热内卢是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也是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但其位置偏居东南一隅。1950年前后,巴西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集中在里约热内卢周围不到全国11%的地域内,而广阔的中西部和北部亚马逊地区发展长期滞后,虽然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这样就有所谓“两个巴西”的存在:一个是先进的沿海巴西,集中在东南部的狭长地带,其现代化程度堪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一个是荒凉落后的内陆巴西,是全国的“低谷地带”。 http://news.163.com/40707/5/0QLPVEU300011211.html 1956年上台的库比契克政府雄心勃勃,决心完成迁都的“百年大计”,以尽快克服容易引起国家分裂的严重失衡状态。在不到4 年的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和多方压力,在人迹罕至的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新都,1960年4 月21日举行了举世瞩目的迁都大典。随后几十年间,巨大的区域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弱。仅巴西利亚至贝伦的公路开通以后,沿线即由10万人猛增至200 万人,巴西政府从1940年就倡导的“西进”运动,直到实施迁都战略后才真正发生了效应。迁都后,原首都里约热内卢“文化之都”的形象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现在,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三地分别承担巴西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中心职能,各司其职,各具特色。]
6. 巴西迁都的主要原因
位于南美洲的巴西,人口和国土面积均位于世界第五;也是美洲唯一一个金砖国家,颇具竞争力。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让世界人们重新认识了巴西这个神奇的南美桑巴国度。巴西东南海岸的里约热内卢有着热情洋溢的混血美女与沙滩足球,充分代表了巴西这个多元文化国家的包容力。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热情的里约现在已经不是巴西的首都。早在上个世纪,巴西人就把首都转移到了内陆高原上的巴西利亚。为什么巴西的首都要远离繁华走向荒芜呢?
于是,在地形相对平坦,气候相对干燥的高原地区建立新首都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1960年,经过数年的筹备后,一座全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同年,巴西人将首都从沿海的发达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这座内陆高原新城——巴西利亚。这个新的首都不仅增加了巴西政治中心的战略纵深空间,更有效发挥了产业集聚效应,为内陆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春天。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7. 巴西首都为什么由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
1、环境因素:原首都里约热内卢由于过度城市化,城市规模过大,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利于城市的继续发展。迁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里约热内卢的城市环境问题。
2、经济和政治因素:巴西的经济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迁都有利于促进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气候因素:原首都所在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热,巴西利亚地处巴西高原中部,气候分为干湿两季,湿季从9月至4月,干季从每年5月至8月。干湿两季分别明显,早晚温差也较大,年平均气温19度。
(7)巴西为什么改名首都扩展阅读:
巴西利亚是当今世界最年轻而漂亮的首都,模式与澳大利亚的新都堪培拉相似,都是从沿海大城市迁都到内陆草原,都是围绕人工湖展开的城市,都是园林化的绿色城市,都是职能单一的政治中心。
巴西利亚人特别重视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和保护。政府明文规定,只许建设无污染的小工业,住宅不许建在办公区内,大商场只能建在商业区,公寓楼不得超过6层,湖滨只许建两层以下的别墅式住宅。这些规定,贯彻始终,从而保持了城市风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全市60%的面积是绿地,城南6千米长的人工防护林带,新都土地虽属红色沙壤,旱风季节里也不见沙尘飞扬的现象。城建法律规定,没有绿化设计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围裸露的空地必须有绿色覆盖方能验收。
因此,建筑物落成之日,草坪、花圃、树木已经出现在你面前。每个“方街”都由一条由灌木墙、小花园和草坪组成的绿化带环绕;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广场、建筑物门前、私人庭院,到处是花草树木。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园林。
市政府有一支庞大的专业管理队伍,负责公共绿化的培植和浇灌,这方面的预算占市政开支的第一位。每年春天都开展全民植树活动,苗木由政府免费提供。
里约热内卢(葡萄牙语: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简称里约(Rio),曾经是巴西首都(1763-1960年),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东南濒临大西洋,海岸线长636公里。里约热内卢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巴西及南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枢纽和信息通讯、旅游、文化、金融和保险中心而闻名。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工业基地。市境内的里约热内卢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里约热内卢基督像是该市的标志,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里约热内卢也是巴西联邦共和国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圣保罗,又被称为巴西联邦共和国的第二首都,拥有全国最大进口港、是全国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中心。
背山面水,港湾优良。工业主要有纺织、印刷、汽车等,有七百多家银行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有世界最大的马拉卡纳球场。海滨风景优美,为南美洲着名旅游胜地。
巴西利亚 网络
里约热内卢 网络
8. 为何巴西把首都从里约迁到巴西利亚
为了促进内部发展,安全倒未必,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靠人力去征服了,巴西又是金砖四国之一,现在全是飞机大炮的,搬到哪都一样打你,主要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我们这里就很典型,为了促进新城区发展,市政府直接搬到新城区,对经济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军事和政治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