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奥运村设施怎么样
男乒队员无奈变身“装修工” 体操队自带蚊帐防“寨卡”
里约奥运会将在北京时间本周六早上正式开幕,在此前各方的描述中,这届奥运会在各项准备工作上都不完善,甚至被一些媒体冠以“史上最不靠谱”的头衔。目前外界抨击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安保以及奥运村设施这两点上,尤其是奥运村设施的质量问题,更是让已经入住的几乎所有代表团都叫苦不迭。中国代表团当然也不例外……
本组稿件由 成都商报记者 何鹏楠 撰写
设施坏了?咱自己安装
卫生间“脏乱差”, 男乒被迫干起装修活
上月24日,奥运村开门首日,澳大利亚代表团就吵着要搬家。因为他们满心欢喜地一进门,发现房间厕所堵了、管道裂了、地板脏了、电线还露在外面、甚至楼道都没有灯。不仅是澳大利亚人,第一批入住奥运村的多个代表队都对奥运村住处条件表达了不满,白俄罗斯人抱怨房间条件,墨西哥人和阿根廷人抱怨漏水,肯尼亚一名队员在墙上留言,要求修理浴室。美国和意大利自掏腰包找了一些电工、水管工和泥瓦匠来。
中国代表团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7月28日下午,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国乒队一行抵达里约,结果一入住奥运村,就被来了个下马威。央视乒乓球专项记者在微博中写道:“中国乒乓球队今天顺利进入奥运村。不过,一进入房间后,队员们顿时有些失望了。”从现场拍摄的照片来看,房间内部的卫生间像是被洗劫过一样,马桶盖与马桶分了家,淋浴杆掉落,地上也到处是遗留的工业垃圾,看上去杂乱不堪。对于比赛压力颇大的中国乒乓球队而言,这样的住宿条件显然不能让人满意。不过与吵吵闹闹束手无策的欧美同行相比,中国乒乓球队的小伙子们就要淡定不少,房间浴室的浴帘掉了,张继科、马龙、许昕这几个世界冠军纷纷亲自上阵修浴帘。在将浴帘搭上后,没过几秒,浴帘突然掉了下来,吓了几名国手一跳,只能重新安装。而主教练刘国梁也表示:“相信(问题)会慢慢完善。来里约之前我们都有思想准备,参加过这么多届奥运,每一次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完美,这些不会影响到我们,我们把心态调整好就好。”
蚊子太多?咱自带蚊帐
害怕寨卡病毒,体操队绞尽脑汁战蚊子
本届奥运会前,寨卡病毒一度肆虐巴西,这一由伊蚊传播的病毒危害性极大,而巴西国内的气候和卫生情况,又有利于蚊虫的繁殖。这一情况也一度引起了各国运动员的担忧,在职业化程度最高的网球和高尔夫球这两个项目上,众多高手都退出了本届奥运会,理由之一,就是担心感染寨卡病毒。而日本等代表团则紧急订购了一批驱蚊环,以避免运动员被蚊虫叮咬。
在组委会和各代表团都在为如何驱蚊避蚊绞尽脑汁时,中国代表团祭出了“杀手锏”,那就是蚊帐……中国体操队一行20人与乒乓球队同一天入住里约奥运村,队员的公寓在二楼,尽管没有乒乓球队入住时的尴尬局面,大家普遍对环境感到满意。但由于楼层较低,蚊子实在太多,队员们只得自备防蚊用品,与蚊子“大战三百回合”。机智的女队队员从国内带了蚊帐过去,姑娘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睡了一个好觉;而没带蚊帐的男队员们就比较辛苦,他们把房间贴满了防蚊贴、点起了蚊香,蚊子是没有了,人也熏得够呛。教练们则是跟蚊子大战了一个晚上,早上起来个个双眼红肿。尽管如此,体操队上下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总教练黄玉斌介绍说,现在全队队员的状态都不错,从精神状态、身体情况、技术情况,都达到了全队预期的目的。谈及征战奥运会的信心,黄玉斌表示,必须充满100%的信心,99%都不可以!对于目前面对的困难,黄玉斌也看得很淡:“在遇到困难后,我们队要有应对的方法和措施,要用我们的智慧战胜困难”
在圣保罗富人区建训练营
中国军团备战奥运有一套
4年前,中国代表团为更好地备战伦敦奥运会,首次在利兹设立训练营,让参赛队伍提前适应时差与气候。这次也不例外,由于夏季奥运会首次在南美洲举行,里约与北京的时差达到11小时,而且气候和环境也有天壤之别,中国军团继伦敦奥运后再次在海外设立训练营,选定了离里约大约一小时飞行距离的圣保罗。包括乒乓球、体操、游泳、羽毛球、网球、排球、击剑、田径、拳击、女足等15个项目都是先在训练营备战。
安保
24小时保安人员巡逻
酒店到训练营有班车接送
中国在圣保罗的训练营选在当地南部富人区的皮涅鲁斯体育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占地17万平方米,采取会员制,非会员并不能随便进入。除了足球、游泳、体操等设施是现成的外,俱乐部为接待中国代表团还特地改建出临时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俱乐部外24小时安排保安人员巡逻,附近更有军队驻扎,确保中国健儿在圣保罗期间的人身安全。
离俱乐部500米之遥的五星级丽笙酒店已被中国代表团包下,有近200个房间的该酒店在这段时间不会接待任何外来住客。尽管酒店与俱乐部之间的步行时间不超过5分钟,但是,中国代表团还是安排了每15分钟一趟的班车接送运动员往返两地。无论是俱乐部还是酒店,但凡没有得到中国奥委会许可的人士,一律被保安人员拒之门外。
伙食
每餐提供10多道凉菜与热菜
曾服务于世界杯VIP包厢的名厨掌勺
伙食方面,尽管这次没有配备随团大厨,但在圣保罗训练营里负责掌勺的是曾服务于巴西世界杯VIP包厢的名厨。此外,代表团还在当地请来两位中国厨师担任助手。
训练营餐厅设在俱乐部2层,可同时容纳200多人就餐。每餐提供10多道凉菜与热菜,炖鸡腿、红烧肉最受中国健儿欢迎,主食方面,除了米饭外,运动员们还可以吃上馒头与春卷。当然,在中国代表团入住里约奥运村后,一日三餐必须适应村内餐厅提供的国际化口味。不过,这也难不倒中国的体育健儿们,他们从国内带来了不少的方便面、香辣酱,在嘴馋的时候安慰自己的味蕾……
⑵ 欧美地区为什么没有蚊帐
中国有蚊帐这种东西的存在,而在西方社会国家则大多没有,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并且有足够的原材料,制作一些轻薄的丝织物,有了这些东西的存在,自然就会想到应用在生活之中,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于是蚊帐就在我国出现了。
中国社会和欧美社会因为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各自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很多人在中国人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到了欧美就不会被人所接受,这就会形成思维盲区和思维定式,强大的社会文化影响力,让人们看不到很多实用的技巧,也不会往这方面去想。所以欧美人没能发明蚊帐这纯属是灯下黑,单纯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制作一个蚊帐并没有任何难度,他们只是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⑶ 出国去巴西都应该带什么用品急!谢谢
以下资料由(南美映墨盟拓)提供:
电子:巴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电脑普及率不高,且价格高昂,手机、随身听等日常用品性能较差,其他电子商品,诸如U盘、手机、电子辞典和相机等,也推荐在国内购置,因为巴西此类商品不但价格高昂,并且很多都是中国制造的老款。
墨镜:巴西阳光十分充足,并且毗邻臭氧层空洞,因此出门需要带太阳镜。巴西国内的太阳镜或者价格高昂,或者质量不好,所以推荐前往巴西的人们,在国内购置400uv标准的太阳镜或相应级别的近视眼镜。
书籍:巴西没有中文图书出售,也较少看到英文或者其他外文的刊物,因此字典等工具书是必备的物品。目前中国国内有葡汉的电子辞典可供选择,虽然词汇量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初学葡语来说,还是很适用的。
药品:巴西属热带雨林气候,蚊虫多,易感染登革热,需要备足花露水。而其他日常药品也是必须的,因为在刚到巴西的一段时间内,到药店购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说明书都是葡语,很难看懂,而且药的品种也不齐全。
衣物:对于较瘦的人来说,备足衣裤也是必要的,因为巴西人身体高大,小号的衣裤不好买。另外,最好也携带蚊帐、运动鞋等。
⑷ 里约奥运会的黑科技,你看懂了吗
在这届的里约奥运上,将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转播。简单的来讲,观众除了可以实时观看VR转播之外,还可以下载下来,在非比赛的时间观看,当然前提是没有人告你你比赛结果,你懂的……观众只要通过一个兼容的头显,可以实现身临奥运会现场的梦想。这对于很多连飞机票都买不起的民众来讲,无疑是最大的馈赠。
抗寨卡病毒队服,跟细菌说拜拜
蚊虫的肆虐也是里约奥运会的槽点之一,咱中国队的队员还自带了蚊帐。对于参加今年里约奥运会水上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充足的的前期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除了要面对竞赛对手之外,还要对付空气及水中的小虫及细菌。
美国奥运赛艇队也做了一些准备,据说在在费城大学的帮助下设计了一款新型抗菌竞赛服,以此抵御被污染的竞赛水域中的潜在威胁。这种衣服可以说说是完全无缝,衣服材料中还融入了抗菌材料,确实能对运动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不过运动员的手臂、头部背部就无法保证了。只能说,巴西的蚊虫太强悍了。
VISA移动支付戒指,动动手指就可购物
作为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伙伴,VISA是奥运会赛场和奥运村唯一的支付服务供应商。为此,当然要拿出一款上得了台面的黑科技了。VISA专门开发了一种移动支付戒指,只要带上这款戒指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在奥运村里挥一挥手就可以付款了,连手机都不用带了。不过小编还是得为VISA鼓掌,不仅运动员们的购物欲望,还装满了自己的腰包。要是这款戒指被带回国内,估计要找马云PK了,这才是真真的剁手啊。望采纳
⑸ 中国运动员坐飞机去巴西需要中转吗
北京有直飞里约的航班
⑹ 里约奥运会各国运动员使用了什么来防蚊虫
蚊子太多?咱自带蚊帐
据西班牙媒体《阿斯报》消息,中国体操队为了防蚊,使出了“国家法宝”——蚊帐,使之与外界完全隔离。这种无毒无味、环保清新的中国传统防蚊方法令老外十分惊叹。
本届奥运会前,寨卡病毒一度肆虐巴西,这一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危害性极大,而巴西国内的气候和卫生情况,又有利于蚊虫的繁殖。这一情况也一度引起了各国运动员的担忧,在职业化程度最高的网球和高尔夫球这两个项目上,众多高手都退出了本届奥运会,理由之一,就是担心感染寨卡病毒。而日本等代表团则紧急订购了一批驱蚊环,以避免运动员被蚊虫叮咬。
在组委会和各代表团都在为如何驱蚊避蚊绞尽脑汁时,中国代表团祭出了“撒手锏”,那就是蚊帐……中国体操队一行20人与乒乓球队同一天入住里约奥运村,队员的公寓在二楼,尽管没有乒乓球队入住时的尴尬局面,大家普遍对环境感到满意。但由于楼层较低,蚊子实在太多,队员们只得自备防蚊用品,与蚊子“大战三百回合”。
机智的女队队员从国内带了蚊帐过去,姑娘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睡了一个好觉;而没带蚊帐的男队员们就比较辛苦,他们把房间贴满了防蚊贴、点起了蚊香,蚊子是没有了,人也熏得够呛。教练们则是跟蚊子大战了一个晚上,早上起来个个双眼红肿。尽管如此,体操队上下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总教练黄玉斌称,现在全队队员的状态都不错,从精神状态、身体情况、技术情况,都达到了预期目的。
⑺ 真人肉测!床头放只鸡就能防蚊子是真的么
夏天永恒的主题就是热和蚊子!不光我们怕蚊子,老外也怕蚊子,巴西的蚊子能传播寨卡病毒,各国运动员都很慌,唯独我们中国运动员拿出神器 ——“蚊帐”,搞得好多老外都是羡慕嫉妒恨啊。看起来养鸡防蚊的故事,也就是故事罢了。
⑻ 为什么中国制造会成为里约奥运会上
本届奥运会前,寨卡病毒一度肆虐巴西,这一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危害性极大,而巴西国内的气候和卫生情况又有利于蚊虫繁殖。该情况一度引起了各国运动员的担忧,在职业化程度最高的网球和高尔夫球这两个项目上,众多高手因此退出了本届奥运会。各国代表团则各显神通,韩国走科技路线,运动员所穿服装都添加了可驱赶蚊虫的化学物品。日本等代表团紧急订购了一批驱蚊环。中国代表团的队员们则从国内带去蚊帐,中国蚊帐就此走红奥运村,被称为“国家法宝”,多位世界名将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蚊帐的照片,中国体操运动员坐在蚊帐内的图片在外国媒体上广为流传。
中国制造大放异彩
如果说作为蚊帐的走红只是一个插曲的话,大量中国制造进入本届奥运会则是实打实的事。中国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的金牌数创下了多届以来的新低,但中国制造却在本届奥运会上大放异彩:连接里约市中心与奥运村的地铁四号线上,运行着中国北车长春客车公司制造的列车;进入场馆时,安检设备是来自中国的同方威视;奥运村和比赛场馆里,格力等中国品牌的空调在调温换气;场馆内的奥运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很多穿的是361°品牌的服装;全球最大电视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奥运频道赛事直播,选择的是中国制造的利亚德小间距高清LED显示屏;奥运赛场上的垫子、乒乓球桌、排球等形形色色的比赛器材,大多来自于中国的泰山体育和金陵体育;在全世界售卖的奥运吉祥物和公仔,来自浙江义乌的华江文化;观众手里挥舞的各国国旗,同样来自于浙江的一家企业;中国产“面包山”号渡轮,正巡航瓜纳巴拉湾;
不仅覆盖面广,此次进入奥运会的产品,在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方面也都有了大幅的提升,它们不再是隐身于“Made in China”背后、叫不出名字的代工者,而是一个个急于打出自有品牌、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企业。据新华网数据,上届伦敦奥运会的所有授权商品中,“中国制造”占比65%。但当时,“中国制造”的量虽然多,却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不高。此次里约奥运,中国制造不仅占比得到提升,产品的档次、品牌和附加值也和上届不可同日而语。白岩松在评点此次奥运的种种不尽人意之处时说,本次奥运唯一靠谱的就是中国制造,这虽然是一句戏言,却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事实。
中国制造在里约的成功,首先是中国制造本身转型升级的结果。近年来,中国制造正致力于从低附加值、粗加工的低价产品,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精细制造的高性价比产品的跃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环节。靠着低成本产品打开世界市场的中国生产商,开始关注技术创新和品牌,因而能生产出一些最先进、尖端和高质量的产品。比如这次为奥运服务的地铁列车,比赛场馆的安检和对讲,保障奥运会运转的全程供电系统,场馆和运动村的空调设施,比赛器材等等。
⑼ 去非洲国家需要带蚊帐吗
具体看要去的地方是哪里的,非洲北部 沙漠以北相对于来说还是比较发达的,疟疾疾病传染也相对好很多,如果是沙漠以南的话是一定要带一定蚊帐的,用来预防蚊虫叮咬以及疟疾疾病的传播,有效的防蚊有以下措施望采纳:
1、在非洲尽量避免在河边或者森林逗留;
2、可以适当使用杀虫剂(但是使用杀虫剂会破坏生态环境和增强蚊虫的抗药性);
3、穿浅色长袖衣服劲量避免皮肤外漏;
4、使用蚊帐蚊香,浸泡过杀虫剂的蚊帐效果最好;
5、使用驱蚊水,涂抹在外漏皮肤上;
6、在墙壁上喷洒灭虫剂。
⑽ 中国运动员在巴西被抢引发吐槽,一起来看看巴西到底有多乱
没你想象的那么乱,我就在巴西的贝伦呆过一年半,你只要住在富人区,晚上别出门,出门的时候别露富,走路的时候别拿着手机,一般没什么事,我呆了一年多,只被抢过五次,见过一次街头杀人,被讹诈过三次,还有一次要不是老子跑的快,差点被黑人绑架走爆了菊,不过其实也没什么,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不过你要在巴西生活,必须是胆大,心细,身体强壮,反应敏捷,重点是必须跑得快,只要出门就得高度警惕,随时注意周围的人,回到中国半年了我才适应回来,记得刚从巴西回国后半个月,一次和同事上街,后面有个自行车胎爆了,哥瞬间就趴地下抱住头了,其余几个同事顿时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