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零售额多少

巴西零售额多少

发布时间:2022-05-01 22:33:23

㈠ 近几年全球的经济增长gdp情况

回顾2013年,全球工业生产和贸易疲弱,价格水平回落,国际金融市场持续波动,世界经济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其中,发达国家增长动力略有增强,发展中国家困难增多。预计2014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会继续分化,欧洲和亚洲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增长动力不足;尽管世界经济整体增速将略有提高,但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

一、2013年世界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世界经济增速回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月份估计,按照购买力平价法GDP汇总,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0%,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2014年1月份估计,按汇率法GDP汇总,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2.4%,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1.9%,比上年放缓0.9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1.6%,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英国共识公司2014年1月份预计,2013年欧元区经济下降0.4%,降幅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经济增长1.6%、4.7%和1.9%,增速分别比上年放缓1.9、0.3和0.6个百分点;巴西经济增长2.4%,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



二、2013年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世界经济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一是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首超发达国家。IMF最新估计,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13年发展中国家GDP占全球的50.4%(汇率法为39.4%),历史上首次超过发达国家,预计2018年将提高到53.9%。二是发展中国家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2012年下半年高达91.9%,2013年上半年降至82.4%,预计2013年下半年降至74.6%。

(二)主要经济体形势继续分化。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分化主要表现为新兴经济体和美国强、欧日弱;2013年则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发展中国家内部分化扩大:发达国家内部继续分化,美国继续温和复苏、进入持续复苏轨道,量化宽松政策(QE)迎来转折点;日本货币和财政刺激“猛药”起效,经济复苏加快;欧元区艰难摆脱衰退,但全年仍为负增长;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而脆弱五国(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南非)受制于内、外经济失衡,加上资本外流的冲击,经济发展较为困难。

(三)贸易保护加剧。2013年,不仅诸如保障、双反、进口关税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以及政府采购、自动配额等新型贸易保护措施有增无减,主要经济体还竞相组织排它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并力争主导权成为贸易保护的新手段。从2008年以来,美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为代表的“东线”,以TTIP(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为代表的“西线”和以TISA(Trade in Services Agreement,服务贸易协定)谈判为代表的“中枢”。从截至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TPP有望于2014年上半年率先达成,TTIP和TISA谈判也在积极进行中,美国主导的新型贸易规则的影响力已经初步形成。以GDP占全球份额衡量,TPP、TTIP和TISA分别高达40%、50%和65%,其对于全球贸易的影响巨大。

(四)发达国家去杠杆化取得进展,发展中国家进展迟缓。“过度的杠杆化”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发达国家家庭、企业、金融业、政府部门“去杠杆化”均取得不程度的进展。其中,美国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负担已降至长期水平之下,政府财政赤字已从2009财年10.1%的二战后峰值降至2013财年的4.1%。欧盟通过严厉的财政紧缩措施遏止了财政赤字上升势头,通过财政联盟、银行业联盟以及欧洲稳定机制等措施打破了主权债务危机-银行业危机的传播链条。欧元区15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从2009年的6.4%降至2013年的2.9%。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前几年的杠杆刺激后,正在逐步转变宏观策略,朝着去杠杆化的方向发展,但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才刚起步。

(五)发达国家政策调整是导致世界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一是美国政策调整牵动国际金融市场。2013年初,美国政府面临“财政悬崖”,2013财年后7个月850亿美元的“预算自动削减措施”于3月1日正式生效。2013年5月下旬美联储释放可能提前削减购债规模(即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信号,由此至8月份,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逐步退出QE的预期导致发达国家长期利率上升,促使国际投资者对于资产重新估价并调整资产组合,国际资本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脆弱五国流出。由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未能在9月30日的最后期限前就政府预算方案达成妥协,陷入国债上限僵局,美国联邦政府被迫在10月1日-16日关门16天,这是17年以来的首次停摆。10月1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为政府拨款”的议案,该协议将美国举债能力延长到今年2月7日,并为政府机构提供资金到今年1月15日。12月17日,美联储决定从2014年1月起,将月度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减少到750亿美元。二是日本激进措施和欧元区稳定经济措施起效。“安倍经济学”政策已经实施一年,其内容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三支箭,其中前两支箭效果显着,推动日元快速贬值(以带动出口增长)、价格稳定上涨进而提振民众信心。欧元区实施稳定经济的各项措施,包括放宽对部分成员国财政紧缩的要求,于5月3日和11月7日将主要政策利率(再融资利率)分别下调25个基点至目前的0.25%,7月5日欧洲央行承诺在较长期内维持超低政策利率的前瞻性指导;年末欧元区推出将银行业纳入统一监管的计划。三是美国政策动向对发展中国家外溢效应巨大。美联储提前削减QE的预期已使国际资本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脆弱五国”撤出,造成相关国家本币大幅贬值、输入型通胀压力上升,五国央行在经济疲弱的情况下被迫连续升息来加以应对。其中,巴西在5月30日起的半年内5次升息,累计升息250个基点;印度在9、10月份两次升息,累计升息50个基点。

三、对2014年世界经济的初步判断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增长动力略有增强。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发展将有所加快。

(一)经济增速将略高于上年。按照汇率法计算,世界银行1月份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英国共识公司2月份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份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7%,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二)全球贸易增长将有所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份预测,2014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4.5%,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世界银行1月份预测,2014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6%,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

(三)全球通货膨胀水平略有上升,但初级产品价格低位徘徊。英国共识公司2月份预测,2014年全球消费价格将上涨3.0%,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1月份预测,2014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将下降0.6%,非能源价格将下跌2.6%。

(四)美国和日本失业问题将继续缓解。英国共识公司2月份预测,2014年,美国失业率为6.5%,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日本为3.8%,降低0.2个百分点;欧元区为12.1%,与上年持平。

㈡ 世界上第一家超市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据说世界上第一家超市于1952年首先在美国诞生。开张那天人们尚不知超市为何物,纷纷抱着好奇的心态前往光顾,并把逛超市作为一种时尚。但过不多久,人们逐渐尝到了超市便利的甜头,上超市购物又成为人们日常的一种需要。于是乎,超市像雨后春笋似地布遍世界各地。 智利是较早出现超市的拉美国家之一。1957年, 在圣地亚哥目前的老富人区PROVIDENCIA 和RICARDO LEON两条大街的交汇处出现了智利首家超市"ALMAC", 这家所谓的超市,以现代人的目光看来, 只不过是一家店面既小商品也不丰富的原始超市而已。现而今,智利已有大小超市668家。其中占地10000平方米左右的大超市有36家,建筑总面积32.4万平方米。首都大区占了21家(LIDER 11家,JUMBO 5家,CARREFOUR 5家), 其他大区15家; 小于10000平方米的有632家,建筑总面积80.88万平方米。 首都大区占有178家, 其他大区454家。 2002年超市销售总额为43.44亿美元, 为当年全国GDP的7%, 占了全国零售额的60%。 像其他国家一样,智利的超市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演变、发展过程。具体说来,1960年至1070年间为演变期。在这时期,零星、单个的超市逐渐向合作、连锁的方向发展,在首都圣地亚哥的一些超市还开始进行初步的改造。与此同时,在圣市出现了第一家大型超市-JUMB; 1980年-1990年为发展期,超市开始向各大区发展; 90年代为巩固期。在这时期,智利超市业趁国家经济发展之际,获到巨大发展,超市年均增长 20.42%,实际增长10.86%(减去倒闭超市后的净增长)。大型超市也随之迅速增加,并且向阿根廷、秘鲁、乌拉圭等周边国家进军。与此同时,各大区超市业的发展态势也十分强劲; 进入21世纪后,智利的超市业方兴未艾,一是每年都在增加投资建新店,2001年新增投资3亿美元,2002年4.2亿美元, 今年估计为2.5亿美元。二是超市越建越大,为数不少的超市"巨无霸"正在圣地亚哥周围拔起。现有超市的兼并风也在暗地里进行着。因此,大超市在全国零售业中的占有率正在逐年扩大:2002年为 72.11%, 今年首季增加到了74.78%,预计2003年超市实际增长率将为6%-7%。 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在拉美国家中超市正在占据越来越多的零售业市场。2002年,智利超市销售占全国零售额的比例高达59%(预计2003年将超过60%),与阿根廷并驾齐驱,居拉美各国之首,墨西哥次之,为49%,巴西和哥伦比亚位居第三,为46%。在激烈的竞争中,传统的百货商店正在逐年丢失市场份额:1994年,百货商店和售货亭占全国零售业销售总额的百分比还高达33%,到2002年已猛跌至22%。饭店、酒吧、冷饮店和食品店的销售比例从1997年的14%降到了2002年的9%。只有药店的销售比例有所增长,从1997年占6%提高到了2002年的10%。 智利很大一部分的超市、特别是大型超市的业主为外国跨国公司,D&S、LIDER、JUMBO、CARREFOUR等世界大型超市连锁店集团在智各地均有分连锁店,并且在智超市中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智利对外洽签越来越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为这类超市集团在智业务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消费习惯方面,79%的智利居民日常主要到超市进行采购。逛超市的主要是妇女,占了60%,与其他地方一样,往往问得多,实际购买的少。超市促销产品特别受消费者光顾。越来越多的顾客喜欢用现金购买,用信用卡的正在减少,近年来用信用卡到超市购物的顾客人数减少了30%。智利人购物虽然也看重品牌,但更看重价格。在购买品牌商品时,大多专注一种自己喜欢和用惯了的品牌,很少有变动。 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智利超市中进口货也在逐年增多,15年前进口货所占比例仅为0.75%, 目前已增加到10%。 在智利超市的货架上不乏中国商品,其中纺纺织品、服装、五金、厨房用具、鞋类、箱包占了很大份额。虽然大多商品为外国品牌的定牌货,但令人高兴的是,像"海尔"这样的家电名牌产品已在近年进入智利超市和大百货店。相信随着我价廉质优的品牌商品越来越多地被智利人民所了解,将有更多的中国名牌商品出现在智利超市的货架上。

㈢ 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是

沃尔玛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十六个国家开设了超过6500多家商场,员工总数160多万,分布在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加拿大、阿根廷、巴西、中国、韩国、德国和英国16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近一亿四千万人次。

2004年沃尔玛全球的销售额达到2852亿美元,连续多年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和“最受尊敬企业”排行榜。同时,沃尔玛在全球多个国家被评为“最受赞赏的企业”和“最适合工作的企业”之一。2004年沃尔玛被《中国经营报》评为中国市场优势企业品牌人气指数商贸旅游类第一名,并作为唯一一家上榜的零售企业;同年8月,在《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八。

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设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包括深圳、昆明、福州、大连、厦门、汕头、东莞、哈尔滨、长春、沈阳、长沙、北京、南昌、济南、青岛、天津、南京、南宁、武汉、贵阳、太原和重庆在内的30个城市开设了59家商场,包括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沃尔玛社区店等三种业态。其中沃尔玛购物广场54家、山姆会员商店3家,社区店2家。沃尔玛在中国现有员工超过2.3万人。沃尔玛至今在华的总投资额达16亿元人民币,创造了超过2.5万个就业机会,累计纳税逾14亿元人民币。作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公民,沃尔玛自进入中国就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慈善公益活动,八年多累计向慈善、公益团体捐献超过1974万元的物资。2004年6月,沃尔玛中国获得由光明日报社颁发的光明公益奖(跨国公司)的最佳社区奖。

㈣ 宏观经济形势背景

全球经济在新世纪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之后,遭遇百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10年,全球经济在艰难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复苏尚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全球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双速”现象,传统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经济增长疲软,并存在下行的风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欧美持续较高的失业率等加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表现抢眼,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增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资源性产品需求在短期内由缓渐强,价格在震荡中不断爬升,部分矿产品的价格已经逼近甚至超过经济危机之前的最高水平,持续高涨的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也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世界经济发展加快复苏步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在亚洲经济体强劲表现以及其他地区出现稳定或适度复苏的带动下,全球经济似乎再次呈现扩张势头。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5%(按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增长率为3.9%),其中发达经济体为3.0%,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为7.1%。从国家或地区来看,美国增长2.8%,日本增长4.3%,欧元区增长1.8%,发展势头不错。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保持持续较高增长速度,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中国增长10.3%,印度增长9.7%,巴西增长7.5%。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保增长、保稳定”,有力维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四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取得良好效果,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平衡发展,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显示出较强的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凸显了在当前世界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万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万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万亿元,增长9.5%。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通胀管理压力加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与国土资源有关的矿产品价格震荡上行,始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务院及时出台和实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实施多项拉动内需的激励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工程等,拉动内需的措施取得显着成效。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4.5%,回落5.9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回落7.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1.4%,中部地区增长26.2%,西部地区增长24.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增长33.2%。

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9653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整体投资增速远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平均水平。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3770亿元,同比增长23.3%,增幅比上年降低2.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2893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066亿元,同比增长26.4%,增幅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010亿元,同比增长21.7%,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采选业投资880亿元,同比增长49.5%,增幅比上年降低9.3个百分点(图1)。从全年变化情况来看,除了1~2月份增幅较低外,其他月份变化不大。

在冶炼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3465亿元,增长6.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2924亿元,增长35.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7556亿元,增长28.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2076亿元,增长12.9%。从全年的变化趋势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又出现加快趋势。

地质勘查业有关产业(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固定资产投资1288亿元,同比增长18.8 %。

图 1 2010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变化情况

总体上看,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是矿业周期长、对经济复苏反映滞后的表现,从矿业的上游、中游、下游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看,下游的冶炼加工业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又出现增速加快的趋势(图2),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地质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是比较少而慢的。

图 3 2010年房地产业投资与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变化情况

㈤ 全球汽车市场2020年5月销量速览:中韩增长,美日欧多国继续暴跌

北美洲

美国新车销量105.0万辆,同比下降33.0%

据考克斯汽车公司发布的预测数据,5月,美国轻型汽车销量预计将接近105.0万辆,同比下降33.0%,出现缓慢复苏迹象。考虑季节性调整之后,其预计美国全年汽车销量将接近1,140万辆。

在美国车市整体复苏之下,各车企的销量也在逐步回弹。据悉,现代汽车5月在美国的整体销售额下降了13.0%,零售额5月增长了5.0%。

起亚汽车5月在美国销售共计4.6万辆,同比跌23.7%,相对于4月份的销量,环比增长44.5%,虽然没有同集团的现代品牌强劲,但是复苏迹象明显。2020年1~5月,起亚汽车在美国累计销量为21.5万辆,同比下降13.1%。

丰田汽车5月在美国销量超过16.5万辆,超出其内部预期的12.5万辆,同比下降约26.0%,但零售需求出现大幅反弹,恢复至2019年5月的86.0%。

考克斯汽车资深经济学家查理?切斯布罗格分析认为,美国汽车市场销售在4月触底,5月开始缓慢而稳定地恢复。过去的几周里,经销店和各州的重新恢复营业极大促进了汽车销售的上升趋势。不过,切斯布罗格也表示了对未来市场的担心,认为销售增长的回暖趋势是否会持续至6月还充满不确定性。

亚洲

中国新车销量219.4万辆,同比增长14.5%

中汽协发布5月中国汽车产销量数据。2020年5月,国内抗击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实现复工复产复市,稳岗就业扎实推进,同时伴随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拉动,消费信心得到提升,部分消费者被抑制的需求也加快释放,汽车市场逐步恢复。

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8.7万辆和21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4.5%,增幅比上个月分别扩大15.9和10.1个百分点。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78.7万辆和795.7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4.1%和22.6%。

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6.0万辆和16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7.0%,增速已由负转正。1-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95.5万辆和610.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9.1%和27.4%。

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7万辆和5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7%和48.0%。1-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3.2万辆和184.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和1.0%。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8%和23.5%。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5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9.7%和38.7%。

日本新车销量21.8万辆,同比下降44.9%

据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注册数据显示。5月,日本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4.9%至约21.8万辆,这已经是日本汽车销量连续第8个月出现下滑下降。历史上,5月最大降幅为石油危机影响下的1974年的40.7%,最低销量则发生东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的23.7万辆。

2020年1~5个月,日本汽车销量约为186.0万辆,同比下降19.2%。

进入5月后,日本汽车市场局面出现进一步恶化。其中,微型汽车5月份销量约为7.0万辆,同比下降52.7%,创下自1968年以来最大的同比降幅。

汽车、卡车和公共汽车的5月销量约为14.8万辆,同比下降40.2%。其中,丰田汽车(除雷克萨斯外)销量下滑33.9%,本田减少42.5%,日产汽车大减52.0%;斯巴鲁和三零汽车降幅均超70.0%。

韩国新车销量14.6万辆,同比增长9.3%

根据韩国五大整车厂商所公布的数据,5月韩国国内汽车销量为146,130辆,同比增加9.3%。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拉动汽车消费,韩国曾下调特别消费税,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韩国本土汽车销量的增长。五大整车厂商中,现代、起亚、雷诺三星本土销量实现同比增加,韩国通用和双龙汽车未能止跌。

其中,现代汽车本土销量为7.1万辆,同比增长4.5%,雅尊连续7个月创下本土销量最高记录;起亚汽车本土销量5.1万辆,增加了19.0%;雷诺三星得益于新车XM3畅销,本土销量大幅增加72.4%。

印度新车销量3.7万辆,同比下降84.5%

根据印度汽车网站Autopunditz的数据,5月份,印度主要车企共售出36,576辆新车,同比下跌84.5%。

今年以来印度车市已连续走跌5个月,1~5个月印度汽车市场的乘用车销量仅为69.0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近乎腰斩。

汽车经销商协会联合会主席AshishKale表示,尽管5月部分市场已经重新放开,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交付量都是全国封锁前的订单,真正的新订单非常少。

欧洲

德国新车销量16.8万辆,同比下降49.5%

根据德国机动车管理局(KBA)的数据,5月份德国新车销量为168,148辆,同比下降49.5%,为1968年以来德国车市同期最低销量。

但是,德国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同比上涨,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2,333辆,同比上涨了56.0%。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销量的同比增幅达到了107.0%。

5月新能源车销量在德国汽车总销量中占比为7.3%,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为3.3%。2020年1~5月,新能源汽车的累计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6%,其中纯电动汽车累计市场占有率为3.7%。

德国国际机动车制造商协会(VDIK)主席ReinhardZirpel表示,“5月份的销量数据显示,4月底重启汽车经销商运营对汽车需求并未起到积极的影响。汽车行业现在寄希望于德国政府宣布的激励计划能有助于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而使下半年的汽车销量有所改善。”

意大利新车销量10.0万辆,同比下降50.0%

意大利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意大利的新车销量为99,711辆,同比下降50.0%。

品牌方面,5月意大利市场上唯一一个销量有所提升的品牌为法拉利。市场研究机构Dataforce的数据显示,法拉利的销量提升了50.0%,从40辆提升至59辆。宝马销量下降了31.0%,梅赛德斯和保时捷的销量均下降了41.0%,奥迪的跌幅为43.0%,DS销量跌幅为19.0%。

特斯拉销量跌幅为50.0%,丰田的销量下降了52.0%,日产跌幅为59.0%。现代销量减少50.0%,起亚的跌幅为40.0%,福特销量下降43.0%,雷诺下降52.0%。

FCA旗下菲亚特和蓝旗亚的跌幅都达到了60.0%。阿尔法?罗密欧的销量下降了50.0%,Jeep的销量跌幅为46.0%。大众品牌的销量下降了53.0%。在大众集团旗下其他品牌中,西亚特的销量下降了44.0%,斯柯达下降了34.0%。PSA集团旗下标致的销量下降39.0%,雪铁龙下降45.0%,欧宝跌幅达到了63.0%。

5月,意大利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包括轻混车辆)增长了18.0%至12,618辆。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加了36.0%至1,06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提升了145.0%至1,176辆。

法国新车销量9.6万辆,同比下降50.0%

法国汽车制造商委员会(CCFA)的数据显示,5月法国的新车销量为96,310辆,同比下降50.0%。

从品牌来看,沃尔沃同比下降28.0%、现代同比下降30.0%、起亚同比下降35.0%、丰田同比下降31.0%。宝马集团的Mini销量上涨了9.8%,成为唯一一个销量提升的品牌。

5月,法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量为7,167辆,同比增长77.0%。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的销量增长了134.0%,纯电动车型(BEV)销量增长了50.0%。

5月新能源车销量在法国新车总销量中占比为7.4%,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为4.3%。2020年1~5月,新能源车型的累计市场份额为9.2%,纯电动车累计市场份额为6.5%。

俄罗斯新车销量6.3万辆,同比下降52.0%

5月份,俄罗斯新车(包括轻型商用车)销量为63,033辆,同比下跌52.0%。1~5月,俄罗斯汽车累计销量达478,135辆,同比下降26.0%。

欧洲企业协会(AEB)的数据显示,5月份在俄罗斯实现销量增长的汽车品牌只有菲亚特、五十铃、哈弗、长安和一汽。

5月份,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AutoVAZ旗下拉达是最畅销汽车品牌,共售出15,580辆汽车,同比下降46.0%;起亚汽车排名第二,销量为8,008辆,同比下降59.0%;现代汽车排名第三,共售出6,477辆汽车,同比下降57.0%;雷诺和丰田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福特仅售出4辆汽车,1~5月也只售出66辆汽车。

AEB汽车制造商委员会主席ThomasStaertzel表示,“有迹象表明,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我们希望,随着6月份大多数地区解除封锁限制,汽车销量能有所改善,这也有助于汽车经销商网络的可持续性发展。”Staertzel还补充称,政府的激励措施应有助于市场在下半年缓慢复苏。

英国新车销量2.0万辆,同比下降89.0%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的数据显示,5月英国新车销量为20,247辆,同比下跌89.0%。SMMT表示,这是自1952年以来英国销量最为疲软的5月份。1~5月,英国汽车销量下降51.4%。

就车型来看,特斯拉Model3是英国5月最畅销的汽车,共售出852辆,其次是沃克斯豪尔Corsa和福特Fiesta,分别售出790辆和760辆。

SMMT首席执行官MikeHawe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两个月的暂停运营不可避免地对市场造成毁灭性影响,重启经销商的运营对整个汽车行业以及成千上万的员工来说都很关键。市场初步报告显示,在当前的环境下,经销商重启运营后的业务表现良好,不过现在判断未来几周和几个月的需求情况还为时过早。”

随着英国政府放宽疫情封锁措施,6月1日,英国的汽车经销商已经获准重启运营,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会对英国汽车市场带来利好。

南美洲

巴西新车销量6.2万辆,同比下降74.7%

巴西汽车销售商联合会(Fenabrave)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巴西汽车销售量为6.2万辆,环比增长11.6%,同比下降74.7%。

数据显示,5月,巴西轿车和轻型商用车销售量为5.7万辆,同比下降75.8%。卡车销售量为4,736辆,同比下降48.5%。大客车销售量为822辆,同比下降60.8%。

2020年1~5月,巴西汽车销售量为67.6万辆,同比下降37.7%。其中,巴西轿车和轻型商用车销售量为64.1万辆,同比下降38.1%。卡车销售量为2.9万辆,同比下降26.1%。大客车销售量为6,576辆,同比下降37.0%。

巴西汽车销售商联合会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5月份巴西汽车销售实体店约有一半关闭,对汽车销售造成影响。不过,经销商积极采取网络方式进行销售,加上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使得汽车销量比4月有较大增长。从6月初起,全国各地将放宽社会隔离等限制措施,汽车销售实体店也将陆续恢复营业,预计未来几个月巴西汽车销售行业将逐步恢复正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高分请问最新全球零售100强企业排名

您有强调是“全球零售百强”,作如下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排名 零售商名称

1 沃尔玛(Wal-MartStores,Inc.)

2 家乐福(CarrefourS.A.)

3 麦德龙(MetroAG)

4 乐购(Tescoplc)

5 德国施瓦茨集团(SchwarzUnternehmensTreuhandKG)

6 美国克罗格公司(TheKrogerCo.)

7 美国好市多公司(CostcoWholesaleCorp.)

8 德国阿尔迪南北商业集团联盟(AldiEinkaufGmbH&Co.oHG)

9 美国家得宝公司(TheHomeDepot,Inc.)

10 美国塔吉特公司(TargetCorp.)

11 美国沃尔格林公司(WalgreenCo.)

12 德国REWE公司 (Rewe-ZentralAG)

13 美国CVSCaremark公司(CVSCaremarkCorp.)

14 德国艾德卡公司(EdekaZentraleAG&Co.KG)

15 法国欧尚集团(GroupeAuchanSA)

16 日本Seven&i公司(Seven&iHoldingsCo.,Ltd.)

17 百思买(BestBuyCo.,Inc.)

18 日本永旺集团(AeonCo.,Ltd.)

19 美国劳氏公司(Lowe'sCompanies,Inc.)

20 澳大利亚伍尔沃斯公司(WoolworthsLimited)

21 美国西尔斯公司(SearsHoldingsCorp.)

22 法国勒克莱尔公司(CentresDistributeursE.Leclerc)

23 澳大利亚西农集团(WesfarmersLimited)

24 美国西夫韦公司(SafewayInc.)

25 荷兰阿霍德集团(KoninklijkeAholdN.V)

26 法国卡西诺公司(CasinoGuichard-PerrachonS.A.)

27 法国ITM集团(ITMDéveloppementInternational)

28 英国桑斯博里公司(JSainsburyplc)

29 美国超价商店公司(SuperValuInc.)

30 瑞典宜家家居公司(TheIKEAGroup)

31 美国来德爱公司(RiteAidCorporation)

32 比利时德尔海兹集团(DelhaizeGroup)

33 美国大众超级市场公司(PublixSuperMarkets,Inc.)

34 英国威廉莫里斯超市连锁公司(WMMorrisonSupermarketsPlc)

35 亚马逊(Amazon.com,Inc.)

36 美国梅西百货公司(Macy's,Inc.)

37 日本山田电机(YamadaDenkiCo.,Ltd.)

38 美国TJX公司(TheTJXCompanies,Inc.)

39 西班牙梅尔卡多那超市零售集团(Mercadona,S.A.)

40 加拿大罗布劳零售公司(LoblawCompaniesLimited)

41 瑞士Migros公司(Migros-GenossenschaftsBund)

42 法国U氏连锁商场集团(SystèmeU,CentraleNationale)

43 西班牙英国宫百货公司(ElCorteInglésInglés,S.A.)

44 法国巴黎春天百货集团(PPRS.A.)

45 美国彭尼公司(J.C.PenneyCompany,Inc.)

46 美国柯尔百货公司(Kohl'sCorporation)

47 意大利科波集团(CoopItalia)

48 加拿大库世塔德公司(AlimentationCouche-TardInc.)

49 Coop集团(CoopGroup)

50 西班牙Inditex集团(InditexS.A.)

51 比利时路易—德尔海兹集团(LouisDelhaizeS.A.)

52 英国翠丰集团(Kingfisherplc)

53 英国马克斯思班塞公司(Marks&SpencerGroupPlc)

54 美国希百特连锁超市(H.E.ButtGroceryCompany)

55 屈臣氏集团(ASWatson&Company,Ltd.)

56 美国梅耶尔公司(Meijer,Inc.)

57 美国史泰博公司(Staples,Inc.)

58 加拿大帝国公司(EmpireCompanyLimited)

59 美国盖普公司(TheGap,Inc.)

60 法国安达屋集团(GroupeAdeoSA)

61 日本三越伊势丹控股公司(IsetanMitsukoshiHoldingsLtd.)

62 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Toys"R"Us,Inc.)

63 英国DSG国际(DSGInternationalplc)

64 瑞典H&M公司(H&MHennes&MauritzAB)

65 英国高品公司(Co-operativeGroupLtd.)

66 意大利Conad连锁超市公司(ConadConsorzioNazionale,DettagliantiSoc.Coop.a.r.l.)

67 法国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MoëtHennessy-LouisVuitton)

68 芬兰S集团(SGroup)

69 德国奥托集团(OttoGmbH&CoKG)

70 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BailianGroup)

71 ICA连锁集团(ICAAB)

72 奥地利SPAR公司(SPARÖsterreichischeWarenhandels-AG)

73 戴尔公司(DellInc.)

74 英国联合博姿公司(AllianceBootsGmbH)

75 巴西Pão deAçúcar集团(GrupoPãodeAçúcar)

76 美国达乐公司(DollarGeneralCorp.)

77 日本生活创库百货公司(UNYCo.,Ltd.)

78 德国廷格尔曼集团()

79 丹麦超市公司(DanskSupermarkedA/S)

80 英国约翰·路易斯百货公司(JohnLewisPartnershipplc)

81 西班牙埃洛斯基集团(GrupoEroski)

82 芬兰科斯考集团(KeskoCorporation)

83 日本大荣公司(TheDaiei,Inc.)

84 美国BJ零售公司(BJ'sWholesaleClub,Inc.)

85 西班牙热劳尼姆斯·马尔丁斯公司(JerónimoMartins,SGPSSA)

86 国美电器(GomeHomeApplianceGroup)

87 加拿大Metro公司(MetroInc.)

88 英国房屋零售集团(HomeRetailGroupplc)

89 日本阵线零售公司(J.FrontRetailingCo.,Ltd.)

90 智利桑科萨集团(CencosudS.A.)

91 韩国新世界集团(ShinsegaeCo.,Ltd.)

92 美国GameStop公司(GameStopCorp.)

93 挪威Reitanggruppen公司(ReitangruppenAS)

94 德国C&A服装公司(C&AEurope)

95 南非莱特购控股公司(ShopriteHoldingsLtd.)

96 韩国乐天百货公司(LotteShoppingCo.,Ltd.)

97 美国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TheGreatAtlantic&PacificTeaCompany,Inc.)

98 日本高岛屋百货百货公司(TakashimayaCompany,Limited)

99 加拿大启康药业连锁(ShoppersDrugMartCorporation)

100 俄罗斯X5零售集团(X5RetailGroupN.V.)

㈦ 大潮退去看谁在裸泳,最新2013年世界经济总量15强

根据联合国统计司发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GDP前15强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4.6%,2013年GDP前15强美元名义GDP增长1.16万亿美元,同比2.1%。

回顾2013年,全球工业生产和贸易疲弱,价格水平回落,国际金融市场持续波动,世界经济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其中,发达国家增长动力略有增强,发展中国家困难增多。预计2014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会继续分化,欧洲和亚洲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增长动力不足;尽管世界经济整体增速将略有提高,但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月份估计,按照购买力平价法GDP汇总,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0%,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2014年1月份估计,按汇率法GDP汇总,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2.4%,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

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1.9%,比上年放缓0.9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1.6%,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英国经济增长1.8%,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2013年欧元区经济下降0.4%,降幅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经济增长1.3%、3.9%和1.9%,增速分别比上年放缓2.2、1.1和0.6个百分点;巴西经济增长2.3%,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

世界工业生产低速增长。20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2.7%,比上年放缓0.6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增长0%,放缓1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增长5.9%,放缓0.1个百分点。

世界贸易持续低迷。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估计,包括货物和服务在内,2013年世界贸易量增长2.7%,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发达国家进口量增长1.4%,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进口量增长5.3%,放缓0.4个百分点。

三大经济体中美国、欧元区居民消费略有起色。2013年,美国零售额增长4.4%,连续4年实现增长。欧元区零售量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0.8个百分点。中国零售额增长13.1%,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全球价格水平走低,但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加大。2013年,世界消费价格(CPI)上涨3.2%,涨幅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发达国家CPI上涨1.6%,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CPI上涨5.8%,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和俄罗斯CPI分别上涨2.6%、10.1%、7.0%、6.2%和6.8%,涨幅比上年扩大0、0.3、2.7、0.4和1.7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市场继续波动。发达国家股市回升,而发展中国家股市停滞甚至下跌。汇市明显波动。与年初相比,2013年底美元兑欧元贬值4.2%,兑英镑贬值2.3%,兑日元升值22.1%。2013年5月下旬至年底,印度、印尼、巴西、南非及土耳其等“脆弱五国”(Fragile Five,简称BIITS)货币兑美元分别贬值了13.6%、25.5%、15.4%、10.7%和15.1%。

景气指标总体向好。据OECD统计,12月份,以长期趋势为100,OECD国家整体先行指数达100.9,连续12个月上升,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达101.0、101.1和101.4,均呈上升趋势,表明今后半年左右时间内发达国家经济前景看好。第四季度,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及其中的新订单指数和出口新订单指数均有所回升,新兴市场制造业这三个指标均重回景气区间;全球服务业PMI受美国服务业PMI大幅下降的拖累比第三季度有所回落,但仍处于景气区间且显着高于上半年。1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升至53.3的近32个月最高水平,已连续第13个月高于50的临界点。

㈧ 速卖通哪些国家销售额最高

俄罗斯最高 俄罗斯 西班牙 美国 巴西 英国 法国

㈨ 举办巴西世界杯对里月约热内卢的社会经济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世界杯能让一些部门受益,但示威游行、城市交通混乱以及价格高企等也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受惠行业

在世界杯期间旅游业应是最大受益者。旅游部门预计,将有370万本国和外国游客在世界杯举办期间穿梭于巴西各城市,给旅游业带来67亿雷亚尔(约合29.9亿美元)收益。

城建行业也是受益者。调查显示,30%的受访者认为世界杯将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只有9%的企业认为遭受负面影响,而52%的企业认为没有太大影响。

就业方面,官方预计世界杯将创造17.5万个就业岗位,部分岗位世界杯后依然存在。安保、赛场内接待以及旅游部门接待等岗位将激增。巴西全国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联合会预计,住宿、餐饮、交通、旅行社和文化服务等行业会扩大就业,2014年4月至6月增加近4.8万个职位。

受损行业

巴西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世界杯会带来一些益处,但影响短暂且限于部分经济部门。比如,世界杯可以推动电视机销售,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会对行业有整体影响,因为很可能在世界杯之后的几个月内电视机销量将锐减。

对一些部门来说赛事可能还有负面影响。世界杯期间过多的假期将造成经济停滞。麦肯锡大学的学者就预计,在比赛日,日零售额可能会下降近5%。整个6、7月,零售额可能会减少15亿雷亚尔(约合6.69亿美元)。

此外,世界杯期间还可能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研究人员表示,游行对巴西整个国家都有影响。去年联合会杯期间的游行给巴西经济造成很大伤害,特别是游行造成大量公共和私人财产损坏。

总体影响

一家名为“趋势”的咨询公司表示,大家期望世界杯能给经济活动带来影响,但对全年经济来说影响非常小。圣埃斯皮里图投资银行高级经济师塞拉诺认为,世界杯对经济的影响“几乎为零”。他说:“一般来说,5月份工业生产应最高,到6、7月将几乎陷于停滞。目前具体影响不得而知,但增长肯定有限。”

穆迪报告说,世界杯基础设施——足球场、机场、港口和城市交通升级换代投资约为260亿雷亚尔(约合116.03亿美元),在巴西2010至2014年投资计划中的占比很低。

巴西实用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阿尔梅达说:“最直接的影响是体育场馆。其他基础设施也在建设,但无论是否举办世界杯,巴西也会改善这些设施。所谓世界杯遗产,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在巴西确实非常小。”

巴西政府在2014年预算中对经济增幅预期为2.5%,央行预测为2%,与2013年2.3%的经济增速相比变化不大。可见,政府也并未对世界杯抱有太大期望。

㈩ 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特点
今年以来,内需和外需增速均有所放慢,生产活跃度降低,产能利用率不足,经济运行延续回落态势,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特点。
(一)出口短期内大幅波动
上半年月份,出口增长速度不仅明显下滑,而且出现大幅波动。1月份出口负增长,2月份增速达到18.4%,4月回落至4.9%,五六月又有所回升,这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除了春节、劳动节、端午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外,还有以下原因:欧洲经济剧烈波动,国际经济复苏进程波折,市场预期不稳,我国出口呈现短单化倾向,一定程度上导致出口增长的起伏;光伏、化肥、新电子产品等出口受美国“双反”、市场投放节奏等特殊因素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成为外部世界判断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依据,内需收缩、进口增幅下降也间接拉低了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
(二)企业去库存、去杠杆并存
今年以来,生产侧的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品产量、发电量等增速的降幅,总体超过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的降幅。生产侧与需求侧的偏离,主要是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和价格持悲观预期,调减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降低产能利用率。在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下调之后,货币条件改善,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但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企业资产负债率也有所降低,表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去杠杆、去库存同时并存。
(三)产能过剩突出,经济效益滑坡
在传统产业中,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行业,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铜冶炼、纺织、化纤等行业。在新兴产业中,由于不少地区采用多种刺激政策推动投资,产能快速扩张,部分新兴产业,如碳纤维、风电、多晶硅、锂电池、光伏等,先后出现产能过剩。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经营模式表现出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1~5月份,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比下降2.4%,其中,国有企业同比下降1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78.2%,亏损面同比增长23.1%。
(四)地区经济运行分化明显
1~6月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10.6%、15.1%和15.5%。东部增速最慢,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中部增速延续下滑态势,已落后于西部。从近期召开的全国各省、区、市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形势座谈会反映的情况看,不同区域经济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出现明显分化。外向型产业集中的地区,由于出口增速回落,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大;资源型产业和重化工业占比较高的省份,经济增速和效益均出现明显滑坡;承接产业转移较为集中的地区,经济活力较强;产业转型升级进展较快的地区,虽面临一定困难,但仍可承受,前景较为乐观。
(五)房地产市场出现新变化,部分城市房价可能反弹
从全国看,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已连续25个月高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连续20个月高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增速,预计全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回落趋势。但近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6月份不少城市地价、房价出现上涨。贷款利率下调,在降低购房成本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房价预期。北京等部分热点城市随着成交量的明显回升,待售房面积不足的问题逐步凸显,加之后续供应量下降,房价反弹的风险不容忽视。
(六)就业约束有所缓解,财政金融风险约束上升
就业和通胀是宏观调控中两个重要的压力测试指标,就业状况明显恶化常常成为调整宏观政策的依据。在本轮持续较长的回调过程中,就业压力尚不突出。国家统计局调查失业率没有恶化,实际调研中也没有发现大量解雇职员的现象。就业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有所缓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但应注意就业指标是一个滞后指标,反映较为迟缓。如果短期内增长下滑过快,至少结构性就业压力仍会出现。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银行资产质量、企业资金链等方面的风险开始显现,经济增速下降使得这些风险点(环节)的脆弱性增加,可能引发局部甚至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
上述新情况、新特点,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范围看,欧盟作为最大的经济体,我国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其经济衰退和减速,导致内外经济传导途径更为复杂多样。总体看,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初步企稳迹象,短期内大幅下滑的风险明显减少。随着需求约束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加快,结构调整将会有所进展。
二、下半年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望增加
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处于轻度衰退状态,美、日经济温和复苏,新兴经济体下行趋势放缓,我国出口增长将有所回升;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望增加。
(一)欧元区经济轻度衰退,美、日有望温和复苏
欧债危机可能反复,但短期不会引发全球性风险。欧盟内部防火墙尚未有效建立,任何负面消息都可能引发市场波动,欧债危机可能多次反复。近期,欧洲央行和救援基金采取了一系列救援行动,对稳定金融市场、舒缓债务危机将产生积极作用。欧元解体也不符合欧元区国家利益,危机会倒逼各方让步和协作,短期不会出现全球系统性风险。同时也应看到,欧元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建立财政联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达成政治联盟,其过程更为复杂持久。预计2012年欧元区经济处于轻度衰退状态。
美、日经济保持温和复苏。6月份,美国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均与5月份持平,就业状况没有恶化。6月密西根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4.1,达到2008年以来的较高水平。房地产市场回升态势基本确立,4月新开工私人住宅同比增长26.5%,成屋销售库存连续14个月下降,中位价同比上涨4.8%。根据历史经验,美国大选年的宏观政策反应更加及时灵敏,货币政策仍有刺激空间。日本灾后重建效应继续显现,一季度GDP同比增长2.8%。5月份家庭实际支出增长达到4%,新屋开工明显加快。虽然出口增长乏力,近期PMI指数也有所回落,但总体不改温和增长态势。
新兴经济体下行有望放缓。在主要新兴经济体中,一季度GDP增速印度为5.6%,巴西为0.75%,俄罗斯为4.9%,土耳其为5.2%,除俄罗斯外其他国家都明显放缓。如果国际经济不再恶化,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企稳,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的改善,新兴经济体下行态势有望放缓。但对印度的“双赤字”、经济降幅偏大问题及后续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前6个月,我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2%和6.7%,较去年同期回落14.8和21个百分点;广交会订单成交金额360.3亿美元,同比下降2.3%;全年出口增速降幅明显。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对主要贸易目的地增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其总进口增速,说明在全球需求下行背景下,我国出口相对竞争力没有恶化;在出口占比中,对美、日和东盟均有所上升;随着进口价格指数回落,我国贸易条件有所改善;汇率升值预期明显降低,也有利于稳定出口。考虑到上半年各项“稳出口”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以及去年8月之后基数偏低,下半年出口增长将好于上半年。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10%左右的预期目标,进口增幅略低于出口,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
(二)内需增长降中趋稳,投资仍是稳定的中坚力量
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增长总体稳定。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府消费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受家电、汽车及石油制品等增速下降影响,居民消费增速略有下降。但考虑价格下降和居民收入增长,以及鼓励消费政策的实施,实际消费增速基本稳定。
内需短期内能否稳定关键在于投资。前6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4%,较前5月上升0.2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二季度实际增长比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制造业投资增长24.54%,略回升0.07个百分点,走势总体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6%,比前5月下降1.9个百分点,依然延续下行态势;基建投资(含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增长8.2%,较前5月上升3.6个百分点,回升比较明显。下半年,鉴于房地产库存较高和开发商资金偏紧,房地产投资增长动力仍显不足,但受目前市场销售回升的影响,加上保障房项目一定的补充作用,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仍可以达到14%左右。基建投资将维持回升态势,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影响。考虑到地区产业转移、机器替代劳动、地方政府换届效应等积极因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望达到18%左右。
当前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积极因素正在逐渐积累。首先,工业增加值增速初步企稳,房地产销量回升,汽车等重要工业品产量增速明显提高。其次,根据库存调整38~40个月的周期规律,本轮库存调整已经接近尾声。再次,欧债危机的处置出现积极变化,美、日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国际经济形势总体没有变得更坏,大宗商品价格有望逐步趋稳。另外,我国近期降准、降息、支持民间投资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对稳增长将发挥积极作用。总体看,需求侧降中趋稳,生产侧传递出积极信号,二者之间的偏离将会缩小。我中心经济形势分析小组编制的DRC先行周期指数和同步周期指数6月份均继续反弹,“中国经济时钟”也从衰退逐步走向复苏,给出了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初步信号。
综合判断,随着宏观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将初步企稳并可能有所回升,三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望略高于二季度,全年GDP增速可达到8%或略高一点。
但必须看到,目前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如果出现意外冲击,经济仍有可能重现下行态势。
三、注重增长阶段转换期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
(一)经济增长逐步从高速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
本轮经济持续回调,已经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商业周期,是多重周期因素叠加和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看,我国正处于商业去库存和经济刺激计划的拉动作用减弱时期,也处于国际主要经济体大选的政治周期和国内换届时期。从长期看,全球都处在金融危机后新技术和新产业寻求突破的时期,新的技术周期尚在孕育之中,全球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多重周期力量交织,使经济运行呈现十分复杂的局面。
经济增长既受宏观政策和短期需求变化的影响,更取决于特定发展阶段的潜在增长水平。近年来,我中心开展了关于中长期经济增长国际经验等课题的研究。二战后实现成功追赶的经济体,如日本、韩国、德国等,都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在人均GDP达11000国际元(购买力平价)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经济增长下台阶的情况,降幅达到30%以上。其中,日本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韩国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德国发生在6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路径,与这些成功追赶型经济体比较接近或相似。
2011年,我国在人均GDP接近9000国际元。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今后一两年,将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此外,我们分别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电力、汽车、钢铁等重要工业品产量的峰值进行了测算。上述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在“十二五”后期,我国经济增长将从高速转入中速增长阶段,潜在增长率将下一个台阶,降幅可能达到30%左右。
近期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有很大可能性已经开始。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明显缩小。2010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明显回落,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近十年来的接近30%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二是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回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去年以来工业生产、投资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些地区经济总量接近全国经济总量的一半。这些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增速下降的时间窗口,增长阶段率先转换是符合逻辑的。三是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风险明显增加。人们对这些领域投资回报率的担忧,实质上是对其增长潜力的担忧。
另外,城市化尚有较大空间,但由于我国经济规模大幅提升的基数效应,即便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明显降低。这些都可能预示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也预示着本轮经济调整不同于以往的短周期调整。即便下半年出现回升,经济增速不大可能也不宜回到原有高增轨道。在增长阶段转换期,GDP增速维持在7%~8%是比较适宜的。实际上,从全球范围看这一速度并不低。
(二)宏观调控要避免两种倾向
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期的到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至为关键。特别要警惕并努力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试图回到以往高增长轨道的倾向。长期以来,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适应或习惯于高速增长的宏观环境,短期内难以接受增速的趋势性下降。增速一旦回落,容易出现不顾潜在增长率下降的事实,试图通过政策刺激使经济回到高增长轨道的倾向,结果不但不能恢复高增长,反而推高通胀和资产价格,形成泡沫经济,引发更大的风险。二是放任经济自行下滑的倾向。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后,由于原有预期被打破,新的稳定预期尚未形成,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明显增加。一旦遇到大的冲击,很可能短期内出现增长的大幅下滑或波动。对这种特点认识和重视不够,抱着对经济下滑不用过多担心的态度,忽视市场主体对经济减速需要逐步调整和适应的事实,政策应对不力,就可能由于经济增长短期过度下滑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经济增长转换期,也是市场主体逐步调整经营模式,市场、制度等风险逐步暴露和修复的过程。短期宏观政策的重点是处理好经济趋势性下降中的周期波动问题,既要防止过度刺激,使经济泡沫化;又要防止经济短期内大幅下滑,风险和问题骤然集中爆发。从当前的情况看,重点要防止第一种倾向。由于本轮经济回调期较长,在政策逐步放松的过程中,要防止层层加码、过度刺激的风险。
同时,经济运行短期大幅下滑的风险也需要高度警惕。1996年以来,经济增速最低的四个季度分别为1998年一二季度、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GDP平均增长6.9%,财政收入增长2.4%,税收收入零增长,工业企业利润负增长34%,亏损额增长82.5%。由此可见,当经济增速降低到7%或更低水平时,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将大幅度提高,财政收支压力明显增强,经济稳定的基础十行脆弱。因此,需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速与结构调整的关系,避免将速度和结构调整对立起来,忽视速度与效益、速度与风险之间的转化关系。速度下降本身会倒逼市场主体调整结构,但当增速短期过快下滑时,经济关系绷得很紧,风险陡增,也就失去了调结构的有利时机。特别是在速度效益型赢利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适当的经济增速显然是必要的。
还应看到,当前经济增速趋势下行,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现有体制机制框架内,资源优化配置受到限制,增长潜力难以有效释放的结果。因此,短期政策应与中长期政策有效衔接,着力深化体制改革,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激活增长潜力。
四、“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并举,促进增长阶段平稳转换
当前经济运行呈触底企稳迹象,但国际、国内支撑回升的力量仍然脆弱。宏观调控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并举,切实抓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积极谋划、启动中期改革,促进增长阶段平稳转换。稳增长,重点是保持经济增速处在与增长阶段转换相适应的合理区间,避免过度刺激和过快下滑两种倾向;防风险,重点是着力稳定市场预期,防范化解经济下行中显露的各种风险,防止部分热点城市房价明显反弹,防止资产质量差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一步增加;调结构,核心在于转动力,着力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改革导向的供给政策,加快基础产业改革,破除资源优化配置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我国规模依然可观的增长潜力,促进增长阶段的平稳转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坚持货币政策稳健基调,发挥积极财税政策作用
适度放宽贷款额度、存贷比等行政性控制措施,逐步取消贷款规模控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跟踪外汇占款变动,适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确保银行流动性平稳。支持信贷合理增长,实行中性的住房信贷政策。利用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的时机,引导汇率双向浮动,并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避免因财税收入增幅下降而引起的征收力度加大、非税负担加重等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推行加速折旧,鼓励企业技术设备升级。调整、完善“营改增”试点方案,加大减税力度,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营业税,切实减轻税负。适当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
(二)维护真实住房需求,防范一线城市房价反弹
继续严格控制投机、投资等不合理买房需求,限购政策不能放松,还需要根据情况变化加以完善。在按揭贷款利率下调,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多种误读时,要加强正面宣传,稳定预期,引导刚性、改善型买房需求平稳释放。实行首付与利率反向调整政策,即在贷款利率下调时,适当提高首付比例,使购房人的支付能力不因利率政策的变化而变化,防止短期内支付能力变化引发需求大幅波动。着力防止北京等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反弹,加大商品房建设的土地供应,增加住房供给,改善市场供求矛盾。
(三)保持基建投资合理增长
全面核查各级政府的在建项目,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经济社会效益优良的项目,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大基建等重大项目储备工作,按轻重缓急完善可行性研究,以备意外冲击之需。鼓励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分类评估,对资产负债优良的平台,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加强国土资源远景规划工作,对新城、新区建设给予指导。科学规划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城市排水体系、地下管廊体系、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基建投资增速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
(四)加快推进石油、铁道、电力、金融等基础行业改革
适当放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准入限制,优先放开边际油田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准入。按照“缩短调价周期、加快价格调整频率”的思路,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适当放宽对进口油源的限制,加强石油炼制环节和终端批发零售环节的竞争。进一步放宽新建铁路的市场准入和运营管理体制改革。适时调整电价并尽快改革电价形成机制。探索建立省级电力交易平台,打破省间壁垒。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利率衍生产品,改革股票发行体制,完善场外交易市场。
(五)积极做好欧债危机应对预案
密切关注欧债危机演变动向,动态评估对我国贸易、资本流动和储备损益的直接冲击和影响,以及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和信心渠道的间接影响,并做好必要的应对预案。鼓励企业调整出口结构,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拓展欧盟之外市场。密切关注香港市场的异常情况,防止因资本大幅撤离造成汇率及价格的大幅波动,及可能引发的市场恐慌。利用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有利时机和外汇储备充足的优势,适时增加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利用危机中估值偏低和进入壁垒降低的时机,鼓励我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积极并购欧元区优质企业和资产。
(六)支持产业升级和制造业发展
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施技改贴息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升级和制造业投资增长。鼓励产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支持银行发放兼并重组贷款和企业发行重组债券。
积极推动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完善软硬件环境,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措施,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防范各类虚拟经济泡沫化苗头,引导资源要素流向制造业、实体经济领域。积极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住房和城市建设标准,推动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建设。

阅读全文

与巴西零售额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56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2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9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3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91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3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7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8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4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8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6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102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42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89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307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5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6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