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荐几部巴西电影
喂,楼上的别忽悠了,摩托日记是墨西哥的吧
给你推荐一个巴西导演吧 你自己找找他们的片去
/ 马里奥·皮索托(Mario Peixoto,1910-1992)- 默片时代的天才
马里奥·皮索托是巴西默片时代最具天才的电影人,他一生只拍摄了一部影片就是《界限》(1931,无声),但却成为巴西影史上所公认的伟大杰作。那是一部艺术性极高带有实验性电影语言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两男一女在一条救生船上漂流求生的故事,皮索托用精湛的摄影,剪辑和蒙太奇把戏剧化情节和人物内心思想的矛盾和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象当时的皮索托只有二十一岁,当时影片完成后,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在看过后大为惊叹,并称它是“电影纯语言”的典范之作。然而正是这样一部独树一帜的电影,却整整半个世纪被埋藏于地下不为人知,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被人重新发现并修复,一九八四年它作为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震惊了全世界,一九八八年和一九九六年,《界限》被巴西电影协会和影评人协会两次评为世纪最佳巴西电影,二零零零年,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在里约热内卢发现了《界限》剧本的最初手稿,并决定拍摄一部关于皮索托的纪录片,这就是后来那部由他监制,塞吉奥·马查多(Sergio Machado)导演的《在世界的尽头》(2001)。
2/ 温贝托·莫罗(Humberto Mauro,1897-1983)- 巴西电影之父
把温贝托·莫罗称为“巴西电影之父”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从 1926年拍摄第一部短片《瓦拉达奥火山》开始,莫罗的影片就展现出与同时代其他导演所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的电影讲究摄影和构图,讲究用诗意的影像来反映人民的普通生活,有点类似同时期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风格,在他的影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巴西优美的景色和传统民族风俗,也能感受到剧中人物身上的一种强烈的力量,那是对生活和自然的抗争。他的《索达德之歌》(1952),《纲伽布鲁塔》(1933)等都是巴西影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品,同时他不仅是一位剧情片导演,一位编剧,摄影师和演员,更是一位出色的纪录片导演,他一生中一共创作了近两百部纪录短片,其中很多都已成为研究巴西各个时期历史和民俗的重要影像资料而珍藏了下来。
3/ 纳尔逊·佩雷拉·多斯·桑托斯(Nelson Pereira dos Santos,1928- )- 新浪潮最早的实践者
N. P. 多斯桑托斯是对巴西电影贡献巨大的一位导演,同时他也是新浪潮运动最早的实践者,早在一九五五年那部新现实主义风格的《里约四十度》就已经成为影响众多青年电影人的经典了,而后来拍摄于六三年的《贫瘠的土地》更是成为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多斯桑托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电影导演,在他青年时代曾学习法律并当过记者,热衷于参加各种政治和文化活动,并喜欢电影和巴西文学,五十年代初进入影界,开始几年的助理导演生涯为他获得了不少电影制作的实践经验,随后在一九五五年独立拍摄了第一部影片《里约四十度》,1963年的《贫瘠的土地》描述一个穷困的巴西家庭与社会和自然的艰苦抗争,成为影响深远的里程碑之作,其中的手提摄影风格更是被后来很多新浪潮电影人所效仿。七十年代初他逐渐放弃了早期那种朴素的写实主义风格,转向一种更艺术化的寓言体影片的创作,比如他在巴西之外最着名的作品《我小小的法国佬真好吃》(1971),其中结合了超现实主义和神秘的宗教仪式,以一种荒诞的黑色喜剧风格来讽刺欧洲殖民主义对巴西古老文明的侵蚀,被称为巴西“剥削电影”的第一作。
4/ 约奎姆·佩德罗·德·安德拉德(Joaquim Pedro de Andrade,1932-1988)- 新浪潮的理论之父
多斯桑托斯是巴西新浪潮实践的第一人,然而最早提出新浪潮概念的并不是他,而是这位长相英俊的安德拉德先生,所以他才是理论意义上的“巴西新浪潮之父”。早在一九六零年拍摄纪录片的时候,安德拉德就提出青年电影人应该把镜头对准普通民众去展现他们的生活的主张,而后在一九六四年的《牧师与女孩》中实践了他的这种创作理念,影片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在新浪潮的最初几年,他一直默默无闻低调拍片,但却支持很多自己的好友像格劳贝尔·罗查(Glauber Rocha),大卫·内维斯(David Neves),莱昂·希斯曼(Leon Hirszman)等人的创作和电影宣传,直到一九六九年,一部结合神秘的宗教文化和怪诞的超现实主义的《Macunaima》使他一举成名,这部疯狂的影片改编自安德拉德的父亲马里奥·安德拉德的同名小说,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和想象力,成为新浪潮时代的又一杰作,并入选《电影作为颠覆性艺术》一书。安德拉德不仅是一位有原创精神的作者电影导演(他的所有电影都是亲自写剧本并担任制片),也是一位出色的纪录片导演,他的《新浪潮》(1967)用黑白的胶片记录下好友格劳贝尔·罗查拍摄《痛苦的大地》时的幕后场景,完全展现出新浪潮电影独特的拍摄方法,也成为一部纪录经典。
5/ 格劳贝尔·罗查(Glauber Rocha,1939-1981)- 永不凋谢的新浪潮奇葩
格劳贝尔·罗查无疑是巴西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巴西导演之一,很多懂行的人一谈起巴西新浪潮首先就会想到罗查。他的影片结合巴西古老的民间传说,寓言,宗教仪式和政治元素于一身,同时在电影语言上大胆而创新,无疑是新浪潮中最独特的奇葩。而与前辈多斯桑托斯一样,格劳贝尔·罗查也没有专门学过电影,早年他曾经做过律师,后来很快便弃法从影加入了一个小的团体做电影评论家同时开始独立拍片,一九六四年巴西军事政变之后,他曾短暂离开过祖国,但几个月又回来帮助巴西重建民主政治制度并拍摄影片。他最着名的作品是《太阳帝国里的上帝与魔鬼》(1964),《痛苦的大地》(1967)和《无法饶恕的安东尼奥》(1969),这三部影片被后人看成是罗查的电影三部曲,其中结合神秘主义,民间神话和激进政治主张的风格使得它们在国际影坛上倍受称赞。一九八一年,格劳贝尔·罗查因为重症肺炎不治在里约热内卢一家小医院里去世,年仅四十二岁。
6/ 阿纳尔多·加伯(Arnaldo Jabor,1940- )- 最受欢迎的新浪潮电影导演
阿纳尔多·加伯同样是新浪潮运动的主要人物,他一九六七年的黑白纪录片《公共观点》是新浪潮中最优秀的纪录电影之一。同时,一九七三年的《一丝不挂要受罚》成为后新浪潮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影片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之后的《婚姻》(1976)《我爱你》(1981)《永远爱我或永不爱我》(1986)等都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与罗查和安德拉德等人所不同的是,加伯的作品中对政治和宗教等方面并不着力,他善于描写男女主人公纠缠善变的情感游戏和从中反映出来的复杂人性,以悲喜剧的形式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这使得在巴西国内他的电影比其他新浪潮导演的电影要受欢迎得多,《一丝不挂要受罚》至今依然是观看人次最多的巴西本土电影之一,被誉为最能反映出巴西人独特性格的电影之一。同时在电影之外,阿纳尔多·加伯还是一位倍受尊敬的新闻记者。
7/ 鲁伊·古雷拉(Ruy Guerra,1931- )- 学院派出身的新浪潮实践者
巴西导演鲁伊·古雷拉是新浪潮的另一位早期实践者,他出生于当时还属于葡萄牙殖民地的莫桑比克,后加入巴西国籍。古雷拉从小就对电影感兴趣,青年时曾经发表过不少剧本,散文和电影评论,并使用八毫米胶片拍摄短片,十九岁时加入左翼激进组织,参加过反种族主义和独立运动。一九五一年古雷拉离开莫桑比克前往巴黎学习电影,并在那做了几年助理摄影师,他也是巴西新浪潮中少见的学院派出身的导演。一九六二年在巴西拍摄了《不道德的人》,这部影片成为当时少有的凭借独立制作而获得主流商业成功的电影之一,然而却因为其中不少图解式的暴力画面而在巴西国内争议不断,一九六四年的《步枪》成为新浪潮的又一重要作品,这部震撼人心的描写家庭成员由于贫困和食物缺乏而自相残杀的影片不仅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银熊奖,而且被很多人认为是六十年代巴西最好的电影之一。八十年代,古雷拉转变风格开始尝试创作结合超现实和神秘主义元素的作品,两部改编自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电影《爱伦蒂娜》(1983)和《美丽养鸽人的寓言》(1988)就是此类风格的代表。鲁伊·古雷拉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剪辑师,摄影师,制片人甚至演员,他曾在德国导演荷索的名作《阿奎尔,上帝的愤怒》(1972)中有出色表演。七十年代末当莫桑比克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后,他曾经短暂回到祖国帮助建立电影协会,并在那完成了纪录片《莫达,记忆与大屠杀》(1980),它莫桑比克历史上的第一部电影。
8/ 路易斯·塞尔吉奥·帕尔逊(Luis Sergio Person,1936-1976)- 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电影人
在一百多年的巴西电影史中,路易斯·塞尔吉奥·帕尔逊这个人就像彗星一样昙花一现,然而他所留下的几部电影却远不会像他本人那样烟消云散,而是成为了永远的经典。帕尔逊是一位横跨电影和戏剧两界的全能创作者,他既是导演,制片,又是编剧和演员,他一生只拍摄了五部长片,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一九六五年的《圣保罗S/A》,其中从一个普通人的奇妙遭遇一针见血地展示出六十年代巴西工业化进程与新崛起的中产阶级生活观念之间的碰撞冲突,这部影片除了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之外,在摄影上也是极为优秀的,它是巴西摄影史上十部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两年后的《纳维斯兄弟的案件》是针对当时巴西军事独裁专政最勇敢的抗议之声。同时,为了扩大本土的电影市场,帕尔逊先后建立了巴西独立制片人联盟(IRP)和圣保罗奥古斯塔剧院,寻求主动合作电影的模式,这些组织日后都成为了圣保罗乃至整个巴西电影创作的中心。一九七六年,帕尔逊不幸死于一场车祸。从实质上来说虽然帕尔逊并不属于新浪潮,但他却以短暂的生命为巴西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 卡洛斯·迭戈(Carlos Diegues,1940-)- 把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巴西导演
卡洛斯·迭戈同样也是巴西新浪潮中的重要一员,但他的名气也许还不如罗查等人,因为他最着名的作品《再见巴西》拍摄于七十年代末,而他直到八十年代才在国际上小有名气,所以很多人把他把归为后新浪潮时期或者根本不属于新浪潮,然而其实在《再见巴西》之前,他已经导演了《继承人》(1970)《当狂欢来临时》(1972)《茜卡》(1976)《夏日阵雨》(1978)等很多优秀影片,这些作品在巴西国内都很受评论界称赞,在票房上也非常不错,只不过没有在国际上宣传而已。卡洛斯·迭戈早年也是学法律出身,起初对社会改革和学院政治感兴趣,后来开始迷上写电影评论和诗歌,一九六零开始拍摄短片,四年后一部批判殖民地奴隶买卖暴行的长片处女作《Ganga Zumba》(1964)获得了小范围的成功并把他推上了新电影运动的前沿,随后的几部影片也大获成功,在巴西国内获奖颇丰,一九七九年的《再见巴西》成为他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品,在当年嘎纳电影节上获奖,被称为最能表现七十年代巴西民族风情的电影之一,随后的《Quilombo》(1984,国内已出DVD)为他再次获得嘎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后来卡洛斯·迭戈又拍摄了像《星光地铁》(1987)《更美好的生活在前面》(1989)《里约情歌》(1994)《特蕾塔》(1996)等片,在艺术和商业上都获得了成功,他也是少数能把艺术和商业结合得比较完美的巴西导演之一。
10/ 沃尔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1956- )- 九十年代新巴西电影的奠基者
这位就不用多说了,网路上的介绍太多。沃尔特·塞勒斯是目前巴西电影界最知名的导演之一,他为九十年代新巴西电影的重生作出了很大贡献。虽然卡穆拉蒂的《巴西公主》打破了巴西电影的沉闷局面,但如果没有塞勒斯的《中央车站》(1998)的大获成功,巴西电影不可能在随后几年发展得如此顺利,也不可能出现后面的《上帝之城》《卡兰德鲁》等片的享誉世界,可以说《中央车站》为新巴西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也是新电影的代表作了,而且大家还别忘了,塞勒斯还有九六年的《异国他乡》被誉为巴西影史上最优秀的合拍片,还有二零零四年同样出色的《摩托日记》等等不少好作品呢。
此外还要附带提到布鲁诺·巴雷托(Bruno Barreto)这个名字,同样是一个很不错的导演,他最着名的作品是七六年改编自巴西着名作家阿曼多(Jorge Amado)的《唐娜·弗诺和她的两个丈夫》,这部获得金球奖提名的影片虽然属于喜剧风格,但也颇有点新浪潮的遗风,而论年纪当年只有二十岁出头的巴雷托显然不属于新浪潮的一员,但可以说他的作品脱胎于新浪潮,是其在八十年代的一种继承和延伸。
当然,在巴西电影的黄金年代里还有很多优秀的电影人,比如Hector Babenco, Marcel Camus, Alberto Cavalcanti, Leon Hirszman,Anselmo Duarte, Oswaldo Sampaio, Roberto Farias, Eardo Coutinho等等,还有“Cinema Marginal”那一群闹独立的家伙们,但他们有的只是偶尔在巴西拍片,有的精品不算多,有的时间短暂,谈不上对巴西电影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就不多写了。
2. 求助!一个恐怖片的名字!
中文名: 宠物坟场
英文名:Pet Sematary
更多中文片名:宠物墓地 夜半仔敲门 禁入坟场
导演:玛丽·莱姆伯特Mary Lambert
编剧:斯蒂芬·金Stephen King
影片类型:恐怖
片长:103 min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制作成本:,500,000 (estimated)
演员:
Dale Midkiff .....Louis Creed
Fred Gwynne .....Jud Crandall
Denise Crosby .....Rachel Creed
Brad Greenquist .....Victor Pascow
Michael Lombard .....Irwin Goldman
Miko Hughes .....Gage Creed
Blaze Berdahl .....Ellie Creed
Susan Blommaert .....Missy Dandridge
Mara Clark .....Marcy Charlton
Kavi Raz .....Steve Masterton
Mary Louise Wilson .....Dory Goldman
Andrew Hubatsek .....Zelda
Liz Davies .....Girl at infirmary
Kara Dalke .....Candystriper
Matthew August Ferrell .....Jud as a child
Lisa Stathoplos .....Jud's mother
斯蒂芬·金 Stephen King .....Minister
Elizabeth Ureneck .....Rachel as a child
Chuck Courtney .....Bill Baterman
Peter Stader .....Timmy Baterman
Richard Collier .....Young Jud
Chuck Shaw .....Cop
Dorothy McCabe .....Seatmate #1
Mary R. Hughes .....Seatmate #2
Eleanor Grace Courtemanche .....Logan gate agent
Donnie Greene .....Orinco driver
Lila Duffy .....Budget clerk
John David Moore .....Hitchhike driver
Beau Berdahl .....Ellie Creed II
制作人:
Mitchell Galin .....co-procer
Richard P. Rubinstein .....procer
Ralph S. Singleton .....associate procer
Tim Zinnemann .....executive procer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细节)
美国
USA
1989年4月21日
制作公司:
Laurel Proctions
派拉蒙影业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美国]
内容简介:
这块土地里,埋藏着小朋友破碎的梦,隐匿着印第安酋长诅咒,也具有着复活死人的神力,一家四口既然搬到这片坟场隔壁,那么离奇的好戏便有得瞧了。美国最畅销的恐怖小说家史蒂芬金的作品曾多次搬上大银幕,包括“鬼店”、“魔女嘉莉”、“猫眼看人”,因为他所设计的情节充满曲折诡异的电影感。这回将带领观众进入地狱之门,见识一下生不如死的感觉。本片的女导演玛丽兰伯特,对视觉与音效节奏,控制极佳,使本片看来尤为过瘾,惊心动魄。
路易斯·克里兹(戴尔·米凯夫饰)带着一家人从城市迁居到缅因州的乡间小镇,不料厄运接二连三地降临家中。
原来因为家门前的道路经常有卡车呼啸而过,先是家人的爱猫被卡车辗毙,路易斯和邻居贾德(佛瑞德·葛维尼饰)把猫葬在屋后树林中的印第安墓园内,因为当地车祸很多,该处就成了宠物坟场。
但令人惊骇的是,路易斯竟发现埋在那儿的宠物会起死回生。不久同样的悲剧再度发生,家中两岁的儿子盖吉也惨死车轮之下,路易斯在极度悲恸之中,也把爱子埋在宠物坟场,殊不知爱儿的亡魂竟起死回生成为恐怖的杀人魔 ,寂静的新英格兰小镇,受到两岁的嗜血恶魔侵扰,镇上的人能幸免于难吗?
3. 狂蟒之灾1是什么时候拍的
1997年
《狂蟒之灾》(Anaconda)
中文名称:狂蟒之灾
英文名称:Anaconda
别名:Anaconda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97年
电影导演:路易斯·罗萨 Luis Llosa
电影演员:珍妮弗·洛佩斯 Jennifer Lopez
埃里克·斯托尔兹 Eric Stoltz
乔恩·沃伊特 Jon Voight
艾斯·古巴 Ice Cube
丹尼·特乔 Danny Trejo
凯莉·沃洛尔 Kari Wuhrer
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Vincent Castellanos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狂蟒之灾 Anaconda (1997)
导 演: 路易斯·罗萨 Luis Llosa
主 演: 珍妮弗·洛佩斯 Jennifer Lopez
埃里克·斯托尔兹 Eric Stoltz
乔恩·沃伊特 Jon Voight
艾斯·古巴 Ice Cube
丹尼·特乔 Danny Trejo
凯莉·沃洛尔 Kari Wuhrer
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Vincent Castellanos
上 映: 1997年04月11日 ( 美国 )
地 区: 美国 巴西 秘鲁 ( 拍摄地 )
对 白: 英语
字 幕: 外挂中文
感谢论坛的minzhuzhu为本片制作了srt字幕。
喜欢srt字幕的朋友可点击这里下载: 点击下载!
评 分: 4.1/10( 8690票 )
颜 色: 彩色
时 长: 89 分钟
类 型: 恐怖 惊秫
分 级: 瑞典:15 英国:15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葡萄牙:M/12 德国:16
澳大利亚:M 美国:PG-13 挪威:15 芬兰:K-14
剧情简介:
神秘的亚马逊原始森林,主要由纪录片摄制人员组成的一队人马正披荆斩棘,向林莽深处进发。途中遇到已在森林里生活了多年的保罗.萨龙。他听说摄制组要寻访神秘的希里莎纳部落,便说他可以带路。但实际上萨龙心怀鬼胎。出于私欲,他一直在追踪一条长达40英尺的巨蟒,它的种种故事在亚马逊广泛流传,但很少有人见过它的真面目,只听说它残忍、凶猛而且狡猾。就这样,摄制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陷入了极度危险中......
演员表:
珍妮弗·洛佩斯 Jennifer Lopez .... Terri Flores
埃里克·斯托尔兹 Eric Stoltz .... Dr. Steven Cale
乔恩·沃伊特 Jon Voight .... Paul Sarone
艾斯·古巴 Ice Cube .... Danny Rich
丹尼·特乔 Danny Trejo .... Poacher
凯莉·沃洛尔 Kari Wuhrer .... Denise Kalberg
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 Gary Dixon
Vincent Castellanos .... Mateo
乔纳森·海德 Jonathan Hyde .... Warren Westridge
弗兰克·维尔克 Frank Welker .... Voice of Anaconda (voice)
外文别名:
Anaconda(1997) (Peru)
4. 找电影,请教名字
中文片名
末路狂花
英文片名
Thelma & Louise
更多中文片名
上错惊魂路
更多外文片名
Thelma and Louise .....(USA) (alternative spelling)
影片类型
动作 / 惊悚 / 剧情 / 冒险 / 犯罪
片长
129 分钟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SR
级别
Australia:M Germany:16 Netherlands:12 Norway:15 Sweden:15 UK:15 France:U Spain:13 USA:R South Korea:18 Chile:18 Peru:18 Argentina:16 Finland:K-14 Singapore:M18 Portugal:M/16
制作成本
,5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Pathe Entertainment, Inc.
首映日期
1991年5月24日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Ridley Scott
编剧
Callie Khouri .....(written by)
演员
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 .....Louise Elizabeth Sawyer
吉娜·戴维斯 Geena Davis .....Thelma Yvonne Dickinson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J.D.
哈威·凯特尔 Harvey Keitel .....Investigator Hal Slocumb
迈克尔·马德森 Michael Madsen .....Jimmy Lennox
克里斯托弗·麦克唐纳 Christopher McDonald .....Darryl Dickinson
制作人
Mimi Polk Gitlin .....procer (as Mimi Polk)
Callie Khouri .....co-procer
Dean O'Brien .....co-procer
雷德利·斯科特 Ridley Scott .....procer
[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洗印厂
DeLuxe
摄制格式
35 mm
制作处理方法
Panavision (anamorphic)
洗印格式
35 mm
胶片长度
3544 m (Sweden)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制作公司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 [美国]
Pathé Entertainment
Percy Main
发行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20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巴西] ..... (Brazil) (DVD)
Alamode Film [德国] ..... (2003) (Germany) (theatrical) (re-release)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Columbia Home Video [美国] ..... (USA) (VHS)
Columbus Film AG [瑞士] ..... (Switzerland) (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美国] ..... (worldwide) (DVD)
米高梅联美家庭娱乐 MGM/UA Home Entertainment [美国] ..... (USA) (laserdisc)
Tobis Filmkunst [德国] ..... (1991) (Germany)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阿根廷] ..... (2006) (Argentina)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y Cía. S.R.C. [西班牙] ..... (Spain)
华纳家庭视频公司 Warner Home Video [美国] ..... (laserdisc)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其它公司
Gala Catering Inc. [美国] ..... catering
Lillie Yard Studios ..... music recorded at
MCA Records [美国] ..... soundtrack
Pacific Title [美国] ..... titles and opticals
The Casting Group ..... extras casting
Warner Hollywood Studios [美国] ..... additional re-recording at
上映日期
法国
France
1991年5月 ..... (Cannes Film Festival)
美国
USA
1991年5月24日
法国
France
1991年5月29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1991年8月22日
香港
Hong Kong
1991年9月19日
西班牙
Spain
1991年10月 .....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德国
Germany
1991年10月24日
荷兰
Netherlands
1991年10月25日
芬兰
Finland
1991年11月1日
瑞典
Sweden
1991年11月15日
西班牙
Spain
1991年11月2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2年2月20日
秘鲁
Peru
1992年2月27日
德国
Germany
2003年6月12日 ..... (re-release)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塞尔玛和路易斯是一对闺中密友,塞尔玛是个小女人,平凡的家庭主妇,路易斯则是个长相普通,有些男子气概的餐厅女侍,两人相偕开车出游。这原本应是一次简单而愉快的旅行,但最后却成为两个女人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奋斗。
在一间酒吧里一个男人与塞尔玛搭讪,原本只是单纯的应酬,但是那男人却进一步企图强暴她。情急之时路易斯赶到开枪将男人打死。原本这是单纯的自卫杀人,但是现场没有其他证人,在恐惧证据不足会被判重罪下,两人展开逃亡的旅程。
在逃亡的过程中社会对他们的压迫一一展现开来:塞尔玛的丈夫除了在电话中大声吼叫要她回来以外,什么忙也帮不上。警察不断尾随追逐她们,进一步把她们逼上梁山而不考虑自卫杀人的可能性。唯一相信她们清白的检察官,却因为好几次阴错阳差而始终连络不上她们。连途中碰到和塞尔玛发生一夜风流的情人,到头来也不过是偷人钱的骗子坏蛋。换言之,她们唯一能靠的就是自己。然而她们却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与男性社会对抗的女战士,要比当一个小女人要适合得多。她们抢劫,把性骚扰她们的司机的卡车打烂,并且抢夺警察的配枪。这些举动也把她们逼向无路可走的地步。最后她们在新墨西哥州被警察重重包围之下,宁死不屈地开车冲入万丈峡谷之中。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导演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为公路电影开启了新的方向——成功地引介女性主义到这个一向为男性阳刚意识型态所主宰的文类。Thelma和Louise是一对闺中密友,Thelma是一个小女人,平凡的家庭主妇,Louise则是个长相普通(甚至有些丑陋),有些男子气概的餐厅女侍,两人相偕开车出游。这原本应是一次简单而愉快的旅行,但最后却成为两个女人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奋斗。
《末路狂花》所描绘的旅途,无疑的是两个女人对抗整个父权社会的过程。沿途所发生的事物或遇到的人,对她们来说大多是危险的,充满敌意的。这程环境下只有自己的伙伴是能倚靠的对象。Thelma与Louise两人间的情感,是同志间相依为命的革命情感,但亦不能否认其中包含了同性恋的成分。这在以往的公路电影是看不到的。传统的公路电影,结伴而行的多半是一男一女的情侣,要不然就是气味相投的哥儿俩,因为只有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男人之间的友情被允许出现在这种阳刚味重的,以冒险为主题,以男性观众为主要对向的影片中。然而本片的出现,肯定了电影中“另类”旅行拍档的可能性。《末路狂花》之后,各种组合在公路电影中纷纷出现:同性恋、艾滋病患者、少数族裔、残障或智障。这些人的旅行经验提供了不同的世界观,也丰富了公路电影的多样性。
《末》片除了捧红了两位女主角外,而且还令观众领略到另外一颗影坛新星的精彩演技,而他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布拉德·皮特。片中,皮特饰演一个先勾引女主角后又抢走她6000美元的搭车青年,热辣辣的激情戏在他的手中可谓驾轻就熟。而该片的导演便是大名鼎鼎的雷德利·斯考特,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科幻巨片《银翼杀手》,到这两年的几部最火爆大片(例如《角斗士》、《黑鹰降落》等)都是出自他手。当年,《末》片的成功让他得以接手另一部史诗巨片的拍摄,那便是描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1492:征服天堂》。而从《末》片之后,斯考特的影坛道路更是一帆风顺。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戈蒂尔·霍恩和梅里尔·斯特里普看完剧本后本来想出演此片,但她们最终还是决定一起出演《飞越长生》。
·拍摄一共使用了5部同样的1966年产的雷鸟。一部“领衔主演”、一部放摄影机、一部备用、还有两部作为特技车。
·那时还在为自己的演艺事业苦苦挣扎的乔治·克鲁尼曾先后五次来试镜,但是J.D.这个角色最终还是落在了布拉德·皮特身上。
·拍摄一些吉娜·戴维斯和布拉德·皮特之间的情欲场面时,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曾考虑为吉娜准备个替身,并开始试镜选演员,当吉娜知道了导演的这一意图时她坚决表示没有必要用替身。
·切尔曾被邀请出演路易斯一角,但她拒绝了。
·在油库卡车被击中并且爆炸的这段戏中,苏桑·萨兰登和吉娜·戴维斯的反应实际上是真实的。没有把反应镜头分开拍摄,导演瑞德里·斯科特暗自在电影拍摄期间把油库车引爆,就是想从这两位主演的脸上得到最真实的震惊之情。然而,她们太惊讶了,只是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忘了还要表演什么的。斯科特只好重新拍摄了她们的反应。
·原定萨尔玛和路易丝由米歇尔·菲弗和朱迪·福斯特出演,瑞德里·斯科特是制片人,同时卡里·考里(编剧)将是导演。最后,准备时间持续太久,菲弗和福斯特都没有时间再等下去。于是斯科特被人说服,由他自己来导演。
·寻找路易丝的角色,让制片方花费了不少时间,以至于吉娜·戴维斯要求签署一项合同,说制片方同意她扮演任何一个角色,只要她愿意。
·当达里结束工作工作走的时候,在食物储藏间滑到并且摔下来的这段场景,剧本中是没有的。实际上是克力斯托弗·麦克唐纳真的失足摔跤。虽然他还在演戏途中走进汽车然后开走,但还是忍不住冲工作人员喊叫。瑞德里·斯科特显然很喜欢这个结局,所有把它保留在影片中。
·瑞德里·斯科特太喜欢汉斯·齐默的音乐了,以至于他另外制作了一个主要的字幕顺序表(贯穿着齐默的音乐)而不是像刚开始设计的那样在放在片尾演员字幕表中。
·瑞德里·斯科特拍摄了一个更长的结局(可以在特别版本的DVD中看到),就在我们看到汽车冲进山谷的时候,B.B.金的歌曲回荡在背景音乐中。取而代之的是他选择了一个更加乐观的结局,汽车静止在了上坡路上,然后是汉斯·齐默的音乐响起。
·瑞德里·斯科特很善于从影片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中获取灵感。就在制作期间就采用了很多苏桑·萨兰登的建议。其中一些她的建议是电影最后的剪辑:画面上路易丝正在往她的塑料袋里装鞋子同时在作妇女周末爬山活动的最后热身锻炼;路易丝把她的珠宝和老人交换帽子的场景;路易丝在夜晚的沙漠中拦下一辆车并且一个人注视着星空同时萨尔玛睡在车上。萨兰登和她的丈夫蒂姆·罗宾斯,重新改编了路易丝和她的女友吉米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对话。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Louise Sawyer: Certain words and phrases just keep drifting through my mind, things like, incarceration, cavity search, death by electrocution, life in prison, shit like that, know what I'm sayin', so do I want to come out alive...
路易丝·萨维尔:很多词汇和话语不断涌现在我的头脑中,就像是禁闭、通缉、电刑、终身监禁,就像这些狗屎。知道我现在想说什么吗?我只想从生活中逃亡...
-------------------------------------------------------------------------------
Louise Sawyer: Where do you get off behaving that way with women you don't even know, huh? How'd you feel if someone did that to your mother or your sister or your wife?
路易丝·萨维尔:你从哪里养成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女人,你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啊?要是有人也这么对待你的母亲你的妹妹你的妻子,你会使什么样的感觉?
-------------------------------------------------------------------------------
Louise: Remember when we first met?
路易丝:记得我们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面吗?
Jimmy: Yeah.
吉米:是的。
Louise: What happened? Tell me what you said.
路易丝:发生了什么?告诉我你说过的话。
Jimmy: I said you had a nice pair of eyes.
吉米:我说你有一双漂亮的眼睛。
Louise: And what did I say? You remember?
路易丝:然后我说了什么?还记得吗?
Jimmy: Yeah, you shut 'em. Asked me if I knew what color they were?
吉米:是的,你闭上了眼睛,问我还记得它们是什么颜色吗?
Louise: And what's you say?
路易丝:然后你怎么说的?
Jimmy: I didn't know.
吉米:我不知道。
Louise: [She covers his eyes] Jimmy, what color are my eyes?
路易丝:(她闭上眼睛)吉米,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Jimmy: They're brown.
吉米:棕色的。
--------------------------------------------------------------------------------
Thelma: Louise, no matter what happens, I'm glad I came with you.
萨尔玛:路易丝,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很喜欢和你在一起。
我们现在是逃犯,要象个逃犯的样子
We’re fugitives now,let’s start behavin’ like that.
我的丈夫就对我不好,你看看我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My husband wasn’t sweet to me, look now I turned out.
没有人会相信我们
Nobody believe us
有些东西掠过我的心头,但是我不能回去,我的意思是,我不能再象那样生活。
Something’s like crossed over in me,but I can’t go back.I mean,I just couldn’t live
让我们往前……
Let’s keep going.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事实错误:子弹以一定角度射击金属薄片中,留下的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的洞。此外,它们还会使得被子弹射中的金属会向外突出来而不是正对着它。
·连贯性:就在萨尔玛遇见J.D.后,有个老人坐了下来,在他后面有粘着一张上面写着加拿大Victorville, CA。此时萨尔玛和路易丝应该是在俄克拉荷马州的。
·当他们在等待火车穿过的时候,可以在路易丝的太阳镜上看到摄制组的灯光发射在上面的影子。
·连贯性:当路易丝正在落实她去墨西哥的计划时,在萨尔玛嘴唇上几个小时前受的伤没有了。当她碰到J.D.,他为此抱怨,那时候萨尔玛坐在车上,伤口还在嘴唇。
·连贯性:在路易丝开枪打死强暴萨尔玛的男人时,她的脸上很干净。当她后来在镜子上看着自己的时候,她注意到在脸上有些男人的血迹。
·发现错误:当哈尔在阿肯色州警察局数据库看着雷鸟主人的名单时,每一位车主的名字按照字幕顺序排列着,同时还有汽车的年份/颜色都是按照顺序列下的,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
·连贯性:萨尔玛和路易丝与警察之间的追逐发生在正午时分,然而当镜头拍到萨尔玛或者路易丝的时候,太阳都是在她们身后,光线是深橘红色,暗示当时是黄昏。
·连贯性:快要结束时,从前面看档风玻璃,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擦拭后留下的线条,但从驾驶者的座位上看,档风玻璃是干净的。
·
[编辑本段]获奖记录
1992年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着剧本(卡利·库利)
[编辑本段]原声大碟(OST)
<末路狂花>发行过原声大碟(OST),收录影片曲目11首:
1 | Part of Me, Part of You - Glenn Frey
2 | Badlands - Charlie Sexton
3 | House of Hope - Toni Childs
4 | I Can't Untie You from Me - Grayson Hugh
5 | Better Not Look Down - BB King
6 | Little Honey - Kelly Willis
7 | Kick the Stones - Chris Whitley
8 | Wild Nights - Martha Reeves
9 | Tennessee Plates - Charlie Sexton
10 | Ballad of Lucy Jordan - Marianne Faithfull
11 | Thunderbird - Hans Zimmer
在这里可以试听:
http://www.haopop.com/album/?id=9832
或者
http://www.amazon.com/gp/proct/B000002OGB/sr=8-2/qid=1143203055/ref=pd_bbs_2/104-2805882-5731934?%5Fencoding=UTF8
楼主提到的“她们两个驾车在夜里时候的那首歌”,是这首:
The Ballad Of Lucy Jordan
(Marianne Faithfull)
The morning sun touched lightly on the eyes of Lucy Jordan
In her white suburban bedroom, in a white suburban town
As she lay there 'neath the covers, dreaming of a thousand lovers
'Til the world turned to orange and the room went spinning round
At the age of 37, she realised she'd never ride through Paris
In a sports car, with the warm wind in her hair
And she let the phone keep ringin' as she sat there softly singing
Pretty nursery rhymes she'd memorised in her daddy's easy chair
Her husband was off to work, and the kids were off to school
And there were oh so many ways for her to spend her day
She could clean the house for hours, or rearrange the flowers
Or run naked down the shady street screaming all the way
At the age of 37, she realised she'd never ride through Paris
In a sports car, with the warm wind in her hair
And she let the phone keep ringing as she sat there softly singing
Pretty nursery rhymes she'd memorised in her daddy's easy chair
The evening sun touched gently on the eyes of Lucy Jordan
On the rooftop where she'd climbed when the laughter grew too loud
And she bowed and curtseyed to the man, who reached and offered her his hand
And led her down to the long white car that waited past the crowd
At the age of 37, she knew she'd found forever as they rode along through Paris
With the warm wind in her hair.
5. 请问一部老电影的名字
《美人计》英格丽褒曼和嘉利格兰特主演的,不过她父亲的确犯了叛国罪
【片名】Notorious
【译名】美人计
【年代】1946
【国家】美国
【片长】102Mins
【类别】爱情/惊悚
【语言】英语
【字幕】外挂中(简繁)
【评分】8.3/10 (14,302 votes) top 250: #103
【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38787/
【格式】XviD + MP3
【尺寸】576x432
【大小】1CD 50 X 15M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演员表】
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 Alicia Huberman
卡里·格兰特 Cary Grant .... T.R. Devlin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 Man Drinking Champagne at Party (uncredited)
克劳德·雷恩斯 Claude Rains .... Alexander 'Alex' Sebastian
Fay Baker .... Ethel
Bernice Barrett .... File Clerk (uncredited)
Bea Benaderet .... File Clerk (uncredited)
Candido Bonsato .... Waiter (uncredited)
Charles D. Brown .... Judge (uncredited)
Wally Brown .... Mr. Hopkins
Eddie Bruce .... Reporter (uncredited)
Paul Bryan .... Photographer (uncredited)
路易斯·卡尔亨 Louis Calhern .... Captain Paul Prescott
Aileen Carlyle .... Woman at Party (uncredited)
Beulah Christian .... Woman (uncredited)
【简介】
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法庭审判了一名纳粹间谍分子并判处他二十年徒刑。他的女儿艾丽茜娅因此而消沉,自暴自弃。她在自己家中举办大型的家庭舞会上,认识了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德夫林,为了侦察纳粹分子在巴西的一个巢穴,他们结伴同赴里约热内卢。为了完成使命,艾丽茜娅忍痛割断与德夫林的爱情,嫁给了当地的重要纳粹分子亚历山大,塞巴斯蒂安。开始了她的美人计计划……
1946年4月,佛罗里达法庭判德国间谍约翰·赫伯曼20年徒刑。约翰开朗、热情、迷人的女儿莉亚·赫伯曼对父亲的罪恶既反感又痛苦,从法庭回家后找来朋友以小型舞会驱除烦恼,一个陌生的不速之客出现了。凌晨,所有人都醉倒以后,醉酒的莉亚拉着这个陌生人开车兜风,在警察拦截之后才发现这个陌生人是为美国情报部门工作的官员迪普。
早晨,莉亚醒来,在迪普的说服下,答应为国家效力。两人来到纳粹余孽聚集的巴西里约,在那里得到了约翰在狱中自杀身亡的消息。很快,迪普和莉亚共坠爱河。就在此时,迪普接到命令,莉亚要诱惑纳粹首脑亚历克斯·契巴斯以取得情报。迪普以国家利益为重,让莉亚去执行任务,莉亚却以为迪普并不爱她。
聪明机警的莉亚利用父亲的老关系很快得到契巴斯的信任和爱情,在对迪普的失望和上级的指示下,莉亚答应了契巴斯的求婚。婚后的莉亚为情报部门探听出不少重要情报,并感到家中的酒窖很可疑。迪普借莉亚开舞会的机会来到契巴斯家,莉亚为他弄到酒窖的钥匙,他们查出酒窖中有装有矿石的红酒。契巴斯察觉了莉亚偷了自己的钥匙,明白了莉亚的身份和企图,十分愤怒。
为了不被纳粹同伙知道自己曾泄漏了机密,契巴斯在母亲的授意下给莉亚服用了慢性毒药,企图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死去。莉亚后来虽然察觉了这个秘密,但连逃出的力气都没有。
迪普发觉情形不对,来到契巴斯家探听情况,并利用契巴斯母子不能向纳粹同伙泄漏秘密的弱点,成功把莉亚救了出来。莉亚还带出纳粹集团采掘铀矿的秘密,而契巴斯母子则要接受纳粹分子严厉的制裁。
国家大事与儿女私情,这是很多描写国家非常时期的影片中最常见的主题。在那个战争还未完全结束的年代里,国家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在这一点上影片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同那个年代的很多同类影片,在为国家奉献一切之后不圆满的爱情大大激发了观众的同情心。这部希区柯克作品,虽然有相当的篇幅充满了惊险和悬念,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一部爱情片。片中爱情所占的比重,甚至可以说是希区柯克作品中最大的一部。
影片以爱情与家国的矛盾冲突为血肉,以悬念惊险为形式,两大特色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堪称最能体现希区柯克风格的佳作之一。而舞会酒窖一段、结尾救出莉亚一段,则是二者结合最为完美的经典段落。
评论: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比较偏爱,由希区考克所执导的影片,但若以每部影片受欢迎的程度加以统计的话,“美人计”的排名经常都可保持在前四名以内,很多时候更是高居第一。希区考克穷其一生数十年的影艺生涯,成就的影片不胜枚举,而“美人计”能如此广受青睐,甚至独占鳌头,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所代表的意义也更见非凡。
在一次访谈中,法兰奇.塔拉法特(Francois Truffant)曾对希区考克说过一段话:“根据我个人浅薄的见解,在您所有的大作中,“美人计”应该是一部在萤幕总体的表现上,最能达成您心中愿景的影片...无论是品质或整部影片卓越的成就,它也许是最能忠实呈现您个人独特风格的旷世之作。”
独特的制作风格,绝对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本片中,您将可欣赏到希区考克颇为着名的精心杰作,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升降镜头拍摄技巧的实际应用;安置在起重机上的摄影机,由上往下拍摄宏伟盛大的宴会场景,再利用起重机流畅地摆动,镜头迅速推移,直到焦点停留在褒曼握着酒窖钥匙的手部特写为止,毫无中断,一气呵成。紧接着是凯利和英格丽出现在酒窖中的镜头,他们赫然发现酒桶中并非装着葡萄美酒,而是...
在那一刹那,整出戏在巧妙的构思下,加上镜头灵活地上下交替拍摄,更添紧张悬疑的气氛。
本片虽已年代久远,但仍广受瞩目,其艺术成就和巧妙构思下充满罗曼蒂克的故事情节,至今仍时为民众所津津乐道。无论从希区考克一生中任何一段时期的作品来看,它都是一部最佳的影片,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6/08/30/0000118081.html
直接复制以下连接,用迅雷下
http://202.195.186.5/rm2/movie/剧情片/美人计.rm
http://10.4.0.12:82/-=RMVB鐢靛奖=-/[娆х编鐢靛奖]/M%20[缇嶿缇庝汉璁
Bt下载
http://dl1.www2.btchina.net/download.php?s=36d6d5a7f2aa674a&attachmentid=941268
6. <高分悬赏>看过一部外国科幻电影的片段,应该很有名的.哪位高手能告诉我这是哪部电影
美亿万富翁投资推出魔幻新片《纳尼亚传奇》
纳尼亚王国的子民们
狮王阿斯兰:
纳尼亚魔法王国的创造者,是充满智能、仁爱、荣耀、正义与力量的狮王,率领孩子们对抗邪恶势力,保卫纳尼亚魔法王国!
白女王在纳尼亚最大的对手是阿斯兰,这头智慧而威严的狮子是纳尼亚的缔造者和曾经的最高君王。为了塑造这个受到万人敬仰的伟大英雄角色,亚当森动用了两件法宝:一是电脑合成动画技术专家,二是获得过奥斯卡奖提名的着名演员利亚姆·尼森。利亚姆·尼森利用自己的声音塑造了阿斯兰那魅力超凡的角色特征。“阿斯兰是全能全知者,但同时也兼有人类的脆弱。”安德鲁·亚当森评论说。“我认为C·S·刘易斯以狮子作为阿斯兰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令人敬畏的化身,也是力量和权势的化身,但同时他并非完美无缺,也是有血有肉的生灵,这对于我们的创作理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电影制片家们来说,塑造阿斯兰的关键是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使他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形象,而是一头真正的森林之王,能够发出雷鸣般的咆哮,尽管他长着像人类一样友善而睿智的眼睛。“我们希望阿斯兰成为电影史上迄今为止具有最高相片质量真实感的电脑生成角色,”制片人马克·约翰逊说。“我们要让观众感到惊奇,这种危险的动物竟然可以和小演员们进行如此美妙的互动。”
特技监督莱特拍摄了大约700多个不同的特技镜头并且用了2年的时间才赋予了阿斯兰以生命力,从而为《纳尼亚传奇》增添了光彩。他为他忙得不可开交。“创作动物角色并且让他讲话并与人类交往时,存在着一条很细的界线。莱特坦承道,“我们绝不能跨越那条细线,那会使影片带上卡通味道。我们所说的相片质量真实感和动作必须具有超真实感,使阿斯兰的表演既像狮子,同时又远远超出狮子的表现范围,那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莱特的工作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使阿斯兰能够自然得体地讲话,这就要求把他讲话的动作映射到全身的肌肉,而不仅仅是嘴部,由此创造出的真实感可以使近期影片中使“婴儿”和动物讲话的动画技术上升到新的高度。亚当森评价道:“关键是不要让这部影片中的动画漫画化。当露西偎依在阿斯兰身边时,我希望会让观众感到惊奇,‘噢,天哪,那小姑娘竟然和真的狮子躺在一起。’它应该具有普通动画片所没有的那种沉重感和可信度。我们很幸运,因为技术发展正好达到了能够实现这一切的程度。”
为了给这头威猛的狮子寻找配音,亚当森开始把目光投向当红影星利亚姆·尼森。用他的话讲,原因在于“里亚姆声音的低音部和共鸣声非常优美。他的声音可以散发出巨大的热情和怜悯,同时又具有无比的震慑力。他非常崇敬那个角色,他的表演成为了赋予狮子生命力的点睛之笔。”
打造阿斯兰形象的工作主要由电脑合成特技技术完成。除此之外,亚当森还依靠KNB公司的霍华德·伯杰为一些关键镜头提供了3种真狮子尺寸的动画模型狮子。“其中一种是全尺寸的阿斯兰,用来代替角色站好位置,以便使迪恩的数字工作人员在现场拍摄时具有特定的参考点。”伯杰解释道。“接着我们又为拍摄石台镜头制作了一个全尺寸的阿斯兰,是一个8英尺长的木偶狮子,那简直是一件杰作,头部可以用无线电进行控制。它可以呼吸,可以做所有这些惊人的动作。最后我们制作了一头用来骑的狮子,供苏珊和露西骑着在绿幕前表演。这个又重又大的狮子模型足有500磅重。”
在制作这些体形庞大的木偶狮子时,伯杰同样也把真实感作为首要目标。他的最后检验是观察这些狮子木偶能否让小演员们感到震惊。“我真的不想让女演员们觉得那只不过是个木偶,我也不想让她们感到那只是道具或者化装效果,我希望她们把它当成是刚刚从动物园里跑出来的狮子,”伯杰说道。“当我们真的看到那种情形时,简直太棒了。亚当森想象中的纳尼亚一贯如此,那是一个和伦敦一样真实的地方,但是更富于魔力。”
白女巫贾迪丝:
拥有一身邪恶魔法,在《魔法师的外甥》、《狮子、女巫、魔衣橱》里出现,曾在纳尼亚王国里为非作歹,但最后还是败给狮王亚斯蓝和正义大军之下。
纳尼亚最大的坏蛋是贾迪丝,那个似乎不可一世的白女王用诅语让曾经像天堂一样的纳尼亚经历着永无尽头的严冬。制片家们采纳了执行制片人佩里·穆尔的建议,让欧洲影坛大腕苏格兰资深女演员蒂尔达·斯温顿扮演这个阴险而冷酷的角色。
与她的大部分演出搭挡不同,斯温顿完全不了解这个故事。“英国长大的人在小时候几乎都读过有关纳尼亚的小说,但我是一个例外,” 斯温顿坦承道。“所以说,我参加这部影片的拍摄完全是因为安德鲁·亚当森的邀请。后来我给自己6岁的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我想拿他们做个试验。当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时,我才开始认为考虑这部影片。当然了,扮演这个邪恶的化身并不容易,在我的后半生里孩子们可能都会躲我远远的。”
斯温顿开始积极参与白女王形象的创作,这对她的角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考虑使她的服装成为一种情绪温度计,它会随着她的情绪发生变化。她从来没有换过服装,但她衣服的形状和颜色会随着她身边事态的发展而改变。当她在冰雪城堡的家中时,她的衣服会像舞服那样变得很蓬松;当形势比较不利时,她的衣服会绷得很紧,色调也会发暗;当她在影片中的情况变得一团糟时,衣服会变成纯黑色。”
在设计服装时,为斯温顿所扮演角色的衣服加用了许多手工花边。服装设计师艾希斯·马森登“为蒂尔达设想了7种不同的服装变化,以便真实地表现出她那不断减弱的魔力。当春天降临纳尼亚后,冰消雪化,白女王牢牢控制的严寒也随之消失。”
露西:
在《狮子、女巫、魔衣橱》里,因为玩捉迷藏躲在衣橱里,因此发现纳尼亚魔法王国的秘密,是个可爱、心地善良的小女孩。
彼得:
是露西、爱德蒙、苏珊的兄长,在《狮子、女巫、魔衣橱》里面对白女巫的攻击时,表现得十分优异、勇敢,在之后的故事里,彼得长大了,当上了纳尼亚王国的大帝,管理众生!
爱德蒙:
因为贪心与好吃,在《狮子、女巫、魔衣橱》里出卖了自己的手足,投靠白女巫,不过最后发现白女巫的真面目,认罪回到纳尼亚王国正义的一方,在争战中也有杰出的表现!在之后的故事里,摇身一变成了爱德蒙大帝,与其兄彼得共同管理纳尼亚王国!
苏珊:
是露西、爱德蒙的姐姐,有智能和仁爱的心,在《狮子、女巫、魔衣橱》里表现不凡,让兄弟姊妹们彼此团结。在《奇幻马和传说》中,因为不愿下嫁给太息邦的王子,而引发了太息邦与纳尼亚王国的大战,率领众百姓对抗大军入侵,誓死捍卫纳尼亚王国!
人羊杜纳:
首先挑选的“非人类”角色是杜纳先生,他是已经引退的农牧神半人半羊兽,生性非常腼腆,他成了露西的好朋友,但又被迫为白女王的邪恶计划服务。这位农牧神为C·S·刘易斯创造纳尼亚带来了最初的灵感,刘易斯曾经说过“这个故事起源于农牧神拿着伞和包袱在雪后林中的一幅画。”所以制片家们都明白这个角色对于生动表现纳尼亚至关重要。他们发现正在窜红的苏格兰演员詹姆斯·麦卡沃身上具有他们寻找的那种飘逸气质。
从一个26岁的现代青年变成足有一千多岁的神话角色,麦卡沃将要接受严峻的考验,他每天要在好莱坞最资深化装魔术师霍华德·伯杰手中经历3个多小时的煎熬。霍华德·伯杰也是KNM特技公司的合作创始人。“他们录用了詹姆斯后,我们马上让他从英格兰飞来做人体灌模(life-casting),”伯杰解释道。“安德鲁心里对杜纳先生的形象已经有了特定的考虑。他想重新塑造一个从孩提时代就已经印在心中的杜纳先生,我认为我们做得非常成功。”
伯杰接着说道:“我们为詹姆斯雕塑了一个头形,上面带有在无线电控制下能够进行活动的小耳朵,还有附着在头套上的角,接下来还有鼻子、额头和假毛发,包括假头发、胡须、眉毛以及体毛。我们每天需要两个人和3小时时间才能为詹坶斯准备停当,工作强度非常大。”
杜纳这个角色从腰部往下都是利用电脑合成动画技术制作出来的,不过为了完美模仿半人半羊兽走路的姿势,麦卡沃学会了在拍摄时利用脚尖走路。“那可以使我不像正常人那样走路,因为当我用两条羊后腿走路时上身会显得很特别,”他说道。“所以我必须先用上百万种的姿势走路,然后再从计算机上确定哪种姿势效果最好!”
为了完成影片所要求的从人到农牧神的转变,亚当森需要依靠由特技监督迪恩·莱特领导的一些视觉特技行家。莱特所说的“易腿术”最早曾在罗伯特·泽梅基斯 1994年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使用过,使用者是由加里·西尼塞扮演的越战伤残老兵丹中士。为了创造出羊的两条腿效果,莱特为麦卡沃使用了最新开发也更为复杂的计算机软件和“绿幕裤子”,使电脑合成的动作同麦卡沃的步态实现了匹配。
尽管为表现杜纳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但导演亚当森仍然把农牧神这个角色当成上花轿前的新娘那样贡着,坚持不让女演员乔基·汉莉一睹其芳容,所以当乔基最后终于看到了农牧神的真面目时,不由得从心里感到万分惊奇和兴奋。“亚当森一直想给我一个惊喜,所以他始终不肯让我看到农牧神和白女王的真面目,所以我的反映的确是发自内心的,”亨利说,“他成功了!”
沙斯塔:
原是半月国的王子,流落到太息邦变成渔夫家的小孩,遇到能言马噗哩,于是决定逃回北方纳尼亚王国,一路上历经官兵的捉拿、沙漠的吞噬、野兽的突击,但身负狮王亚斯蓝的嘱托,而勇敢地完成了传递大军入侵的消息,并且在后来的战役中,也表现得十分勇猛!
噗哩:
是一只聪明、会说话的马,被骗到南方国家,成为马奴,遇到小男孩沙斯塔后,提议一起逃回北方纳尼亚王国,在一路上曾历经经胆怯逃跑,但最后受到沙斯塔的激励,成为骁勇善战的战马!
艾拉薇:
在《奇幻马和传说》里,同样也拥有一只能言马的女大公,因为不满家人的安排,不愿嫁给相亲的人,因此逃离家中,在路上遇到沙斯塔和噗哩,约定好一起逃到纳尼亚王国,在沙漠逃亡中,遭到狮子的攻击,身负重伤,但勇敢的她并不惊恐,堪称女中豪杰!
这个冬季,着名导演安德鲁·亚当森带着C.S.·路易斯封闭了55年的魔幻故事强力挑战《指环王》。
剧情简介:幕幕精彩
故事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饱受战火灼烧的英伦本土,四个可怜的孩子无奈之下离
开城里的学校,被父母送到郊区的一所大房子里躲避战争的魔爪。房子的主人是个古怪的老教授,
一切奇异的故事都从他那空旷的大房子里同样大大的衣橱开始……
一
这段魔幻故事的一开始,便是由我们这位可爱的小女孩露茜将我们引入另一个世界的,“误闯”入人家的衣橱,并穿过件件皮衣来到了陌生而又浓密的森林。而在这个冰天雪地的纳尼亚王国里初次与与小女孩相识的竟是一只半人半羊的家伙“图姆纳斯”。
初次见到人类露茜的半人羊图姆纳斯质问道,“你是哪里来的小矮人?”
“我不是矮人,我是个小姑娘。我还是班里最高的呢!”
“你说什么?你是夏娃的女儿?”图姆纳斯惊讶道。
“我妈妈叫海伦……”
二
影片中,埃德蒙(斯坎达·基奈斯),露茜的坏蛋哥哥,对他的同胞哥哥彼得(威廉·莫斯利)心怀怨恨和妒忌。因此,他的行为和他本身也成为了人们厌恶的对象。而纳尼亚中其他人物的个性则与众不同、各具特色,就像雷·温斯顿扮演的那个小人物海狸先生。
“谁是亚斯兰?”埃德蒙问道。
“哈哈,谁是亚斯兰?你可真是个厚脸皮的笨蛋……竟然不知道亚斯兰为何人?你怎么会?”海狸先生反问道。
“哦,是我们很久没到这里来的缘故。”
“亚斯兰可是整个森林惟一的至尊之王,纳尼亚真正的国君。”海里先生腰板溜直。
的确,亚斯兰是影片中真正的英雄,一个高深莫测的人物,不为人知又惹人喜爱,令人畏惧又不失温柔。当JRR·托尔金忙于他的着作《指环王》的时候,C.S.·路易斯已经将基督教中众多的元素融入了他这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奇异世界中去了。在很多人心中,似乎已经为这部《纳尼亚传奇》的首部曲贴上了“小孩版的《耶稣受难记》”的标签。因为,影片中充当救世主角色的狮王亚斯兰亦如同耶稣一般经受着各种考验。
而根据路易斯的文字,我们却可以理解出他是想以童话、寓言的方式向人们讲述天上的神是以何种方式降临到我们这个地球上的,并创造了与我们平行的另一个神秘世界。
三
当狮王亚斯兰勇敢地如约来到石桌前,面对四周怪兽们丑陋无比的面孔、犬牙呲户的嘴脸,以及邪恶的白女巫的狂妄和她手中明晃晃的匕首时。亚斯兰如同迎接涅?的火凤凰般毫无畏惧。
“故事中这段情节的描写对观者心灵的冲击完全要超越任何恐怖和惊悚场面。”亚当森提到,“我不会把恐怖气氛完全灌输到电影中的各个角落,我更感兴趣的则是亚斯兰那时的思想,以及他与小姑娘露茜的种种联系。”蒂尔达·斯文顿在片中将白女巫的阴森、险恶表现得淋漓尽致、相当到位,且毫无做作与卖弄之嫌。她将这个角色塑造成“万种邪恶的根本”,而且附和着象征寒冷的冰雪,甚至在她的眼中也看不到丝毫的暖意。
“我对你们这些囚犯毫无兴趣,杀了他们,把他们全部杀掉!”白女巫穷凶极恶地命令着手下的魔鬼怪兽。
“为了纳尼亚,为了亚斯兰,冲啊!”彼得怒吼着。
最后决战的时刻到了,正邪两分的纳尼亚王国终于迎来了决定命运的一刻。这也意味着对影片场面是否宏大壮观的严峻考验。影片中潘(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模样的角色完全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加以渲染,还有数量更加庞大的参战武士都离不开电脑特技功劳,因为参与这场决战的士兵何止千人。
在这场战争中,彼得带领5000人组成的正义之师将迎战三倍于他们的白女巫的邪恶军队。两军相接、混战一处、喊杀声冲天、空中挥舞着的长剑如牛毛般密集,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就像神话世界中的动物王国之间的争斗一般,人身牛头怪、人首马身怪、狮身鹫首怪……鲁格/文
这部影片根据着名作家C.S.刘易斯所着的享誉世界,经久不衰的伟大传奇历险故事所改编。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跟随四个从伦敦到郊区古怪教授家里避难的兄弟姊妹,一起从魔幻的衣橱一脚踏入神秘的纳尼亚国度。原本祥和和宁静的纳尼亚国度居住着许多神话里才会出现的生物:会说话的野兽、矮人、人羊、人马还有巨人;但是这个国度却遭到邪恶的白女王下了毒咒,成为永远冰天雪地的冰封世界。四个人类的孩子将在伟大崇高的万兽之王:阿斯兰的带领下与邪恶的白女王展开一场大战,破除冰封咒语,解救纳尼亚王国,恢复四季如春的世界。
《纳尼亚传奇》是导演—安德鲁·亚当森所执导的第一部真人演出的电影作品。这位新西兰出生的知名导演曾经以《怪物史瑞克》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并且二度以《怪物史瑞克2》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提名。安德鲁·亚当森同时与艾美奖最佳编剧得主—安·皮考克一起负责剧本改编工作。本片的制片人是奥斯卡金像奖得主马克·约翰森。
为了让自己儿时最喜爱的奇幻文学作品《纳尼亚传奇》真实的呈现在观众面前,亚当森不惜巨资请来许多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幕后工作团队来协助电影的拍摄。 其中就有《指环王》的特效制作公司—维塔公司,它倾力打造了《纳尼亚传奇》中几场波澜壮阔,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效场面。
《纳尼亚传奇》自2005年12月9日在全球上映以来,在全球掀起了观影狂潮, 截止到2006年1月9日其全球票房已经达到了5亿美元, 压倒了同期上映的《金刚》等大片,并在世界许多国家打破了迪士尼影片在当地的票房纪录。 本片最终票房将有望达到惊人的6.5亿美元。
《纳尼亚传奇》将于2006年3月10 日在中国上映,将会带给中国观众一次无比美妙的视听享受。 英国着名学者、文学家C.S.路易斯早在50年前就曾向世人贡献出了一本杰出的巨着《纳尼亚王国传奇》系列。1898年,路易斯诞生于北爱尔兰的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便沉浸在父母的藏书堆中,汲取了丰厚的知识养份,也因大量阅读神话传奇故事,而培养出对奇幻文学的莫大兴趣。十岁那年,路易斯的母亲过世,原本平静详和的家庭立即分崩离兮。他遂
离开爱尔兰,渡海到英格兰读书。异乡平原灰黯的景色、多雾多雨的天气、集中营式的学校生活、暴戾教师和稀松枯燥的课业,重重压抑着他的胸臆。为了寻求蔽荫,早熟的路易斯开始故事创作,并埋首研究哲学思想。这时期的经历不但磨炼了他的写作技巧,也埋下他日后思想转向基督教教义的种子。
1921年,路易斯考入牛津大学,但没多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被征召入英国军队,开拔到法国战场的壕沟中作战。他在战斗中中弹负伤,返回伦敦休养。痊愈后他继续完成学业,并在26岁取得牛津大学的教职工作。此后的路易斯一个人拥有了三种身份:第一,他是牛津和剑桥大学着名的文学学者和批评家;第二,他是广受好评的奇幻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家;第三,他是知名的基督教神学作家和宣道家。路易斯最早成型的是科幻故事,193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太空科幻小说《Out of the Silent Plant》。这本小说的主角艾德温·伦森,是以他在牛津大学的同窗挚友《魔戒》的作者托尔金为原型取材的。
1950年,路易斯发表奇幻小说《狮子、女巫、魔衣橱》。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后,他在六年间,又以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为主题,完成了另外六部,共组成奇幻文学巨着《纳尼亚王国》系列故事。最后一部《最后的战役》一书,为他赢得英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卡内基文学奖”。C.S路易斯一生的着作包括了诗集、小说、童话、文学批评,以及阐明基督教精义的作品,不下50多本。这些作品在他于1963年逝世后,仍持续再版发行,盛况至今不缀。他被当代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也是二十世纪最具领导地位的作家兼思想家。
《纳尼亚王国传奇》的原书名为《The Chronicles of Narnia》,Chronicles译成中文为“编年史”或“年代记”,单从这一点来看,路易丝用他洋洋数十万字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怎样庞大的魔幻世界啊。《指环王》讲述了人与魔残酷征战的浩大战役,《哈利·波特》不过,是描述了一个小小的魔法学校,但长篇巨着《纳尼亚王国传奇》却整整虚构了一个庞大王国的兴衰史。需要提及的是,C.S.路易斯还有一位名叫J.R.R.托尔金的挚友,他就是在世界上拥有数千万追随者的长篇幻想小说《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一个“第二世界”的理论,即第一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那个世界。而人们不满足第一世界的束缚,用“幻想”去创造一个想象的第二世界。这个第二世界,所有的一切则都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真实”形象建构起来的。作为托尔金的同行,路易斯是“第二世界”理论的积极的支持者和追随者,可以这样说,《纳尼亚王国传奇》是路易斯对托尔金“第二世界”理论的一次伟大实践。
有意思的是,路易斯在写作《纳尼亚王国传奇》时,并不是按照现在的七本书的排列顺序完成的,(即《魔法师的外甥》、《狮王、女巫、魔衣橱》、《能言马和王子》、《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者”号远航》、《银椅》、《最后之战》)而是先写了《狮王、女巫、魔衣橱》(1950年),然后是《凯斯宾王子》(1951)、《“黎明踏浪者”号远航》(1952年)、《银椅》(1953年)、《能言马和王子》(1954年),最后,一直到了1955年,才倒回来写了现在的第一部《魔法师的外甥》,1956年完成最后一部《最后之战》。这是因为,路易斯在写《狮王、女巫、魔衣橱》时,并没有写续篇的打算,但没想到竟受到了读者们空前的喜爱,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竟写出了一部工程浩大的“纳尼亚王国”的编年史。所以,《纳尼亚王国传奇》七本书独立成章,你可以分开阅读,也可以合在一起读,如果合在一起读,就像有人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把七册并在一起读,就会感到这是一部一气呵成的故事。如同我们仰望天空,先是零零碎碎的一颗颗的星星,看着看着,就汇集成了一个星座的形状。纳尼亚王国有仅属于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虽然《纳尼亚王国传奇》全书透露出一种对基督教的虔诚,但毕竟还是被全世界的孩子们狂热地接受了,而且它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有评论家说它是:被唤作幻想小说的作品,在它前后都曾经出现过,但只有它和《指环王》成了幻想小说的里程碑似的作品。
创作纳尼亚最终不仅仅需要创造力,它还需要强大的计算机功能,需要全世界最富于创新精神的顶尖特技公司的努力,以便利用数字技术使另外一个世界的面貌和它的另类生物得到更好的表现。 “这是一个有着众多奇异生物的故事,”亚当森说,为了使最后决战显得场面宏大,一共出现了两万个动物角色。所有这些角色都由计算机完成,尽管它们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些动物始终采用电脑合成特技技术,有些是电脑合成加上真人实景。拿半人半马怪来说,它的上半部分是人身,下半部分是电脑生成的马的下肢;而水獭则完全由计
算机生成。最终目的是使所有元素有机地溶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世界,带给观众以百分之百的真实感。” “《纳尼亚传奇》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特技电影,”制片人马克·约翰逊补充道,“我们在创作它的过程中同时启用了世界上三家规模最大,创作能力最强的特技公司:节奏和色彩公司(Rhythm & Hues)、索尼影像工作室(Sony Pictures Imageworks)、工业光魔公司(ILM)。” 该片制作人最初请了几家特技公司“试听”不同的角色,就如同挑选演员一样。约翰逊解释道:“我们先提出一个角色,比如说水獭先生,然后要求5家不同的特技公司在没有任何标准可循的前提下试着做出角色的动画效果,我们就是这样为影片挑选最佳特技公司的。” 负责这项工作的是特技监督迪恩·莱特,他是参加过《指环王》二集和三集拍摄的专家。同莱特合作的还有节奏和色彩公司的比尔·威斯登霍夫、索尼的吉姆·伯内和工业光魔公司的斯科特·法拉尔,他们为影片创作了大约1000到1400个电脑合成动画镜头和影像。据导演亚当森讲,“实际上所有镜头和场景都经过视觉特技修饰。”最后大约有1000多人参加了特技拍摄工作,三家特技公司为影片拍摄了大量的特技资料。新近制作完成的图像资料可以由各家特技公司在布置音乐会时彼此共享,从而使其场景效果越来越丰富多彩。 索尼影像工作室负责利用电脑合成技术表现水獭先生并制作狼群,它们必须达到相片质量的真实感,能够在某些场景中和一些真正的动物天衣无缝地混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节奏和色彩公司正在精心构造阿斯兰那优美健壮的肌肉组织;而工业光魔公司则在调整半人半马怪走路的姿态。接下来各家公司可能会调换角色,为创作伟大的纳尼亚贡献各自的力量。“每个元素的制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使每一个动物角色和真人演员在一起时都绝对真实可信,”莱特总结道。 最后,包括从场景和设计直到常规特技和数字特技在内的所有电影元素都将合成到那个最具有挑战性的镜头中,也就是阿斯兰和白女王的军队为纳尼亚进行的决战。安德鲁·亚当森构思了一个场面宏大的场景,银幕上会同时出现两万个角色,这个场面主要是靠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小说中对这场战争的描写只用了一页半的篇幅。刘易斯的描述非常简单,只是一些‘你们应该在那里‘之类的话,但是在我的想象中这却是一场半人半牛怪、半人半马怪以及农牧神和森林之神之间的一场令人不可思议的大战。我们必须表现这场战争,表现这场举世无双前所未有的战争,“这位导演说道。 这些场景是在新西兰的羊群山车站(Flock Hill Station)拍摄的,它座落在一片崎岖的高原上,可以看到白雪覆盖的远方山景。影片中的演员以及数百名群众演员身穿维塔公司和KNB公司制作的奇异服饰,表演这场为纳尼来的未来所进行的战争。后来,为了把战斗者变成数十万之众并且能够分别控制每一个角色的移动和动作,节奏和色彩公司使用了曾经为《指环王》制作出宏大战争场景的全新软件,那种智能化软件被称作“巨型(Massive)”。“我们每次出现在银幕上的生物种类都有二三十种,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如何跳跃、跑动、走路、移动和打斗,”迪恩·莱特说道。“把它们做得逼真可信的确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但是通过计算机仿真,你完全有可能把它们做得要多像有像。” 最后决战结束之后,安德鲁·亚当森知道他的纳尼亚终于从孩子们的狂热想象中走上了银幕。“拍摄这部影片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过程,无论从各方面来讲都是如此,”亚当森最后总结道。“首先它在技术上难度很高,包括特技效果和数字创作;同时从制片角度讲难度也非常大,包括规模和设计;让4个孩子做主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我认为最不容易的是拍摄这个人见人爱的故事所要承担的责任。对纳尼亚抱有想象和憧憬的至少有三四代人,他们的数量更是无法计算,要把它展现出来的确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这正是我们决心要做的事情。
7. 有部鬼片里有个叫路易斯的鬼片叫什么
能说下具体情节么?
8. 讲述路易斯赞佩里尼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2014年圣诞节上映的《路易斯·赞佩里尼:受恩泽的人》(Louis Zamperini: Captured by Grace)讲述了奥运健将、二战英雄路易斯·赞佩里尼的传奇人生。巧合的是,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执导的关于赞佩里尼的传记故事片《坚不可摧》(Unbroken)也将在同一天上映。
比利·格拉汉姆福音协会(The 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于2014年12月15日通过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路易斯·赞佩里尼:受恩泽的人》圣诞上映的消息。这部纪录片再现了赞佩里尼从奥运赛跑运动员到二战幸存俘虏的不同寻常的人生。
赞佩里尼于2014年7月2日因肺炎去世,在他97年的人生当中,他经历过许多严峻考验,包括二战期间发生坠机后在太平洋漂流47天后生还,最终被日军俘虏。凭借自己坚定的信仰,这位重获新生的基督徒在战后克服了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宽恕了抓获自己的日本士兵。
赞佩里尼于1949年追随尊敬的福音传道者比利·格拉汉姆参加了一次布道大会。在纪录片中,赞佩里尼公开谈论了自己的信仰。“我在早晨离开帐篷,我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负罪感”,赞佩里尼在谈到1949年在洛杉矶华盛顿希尔大街的角落中开始的“格拉汉姆·比利布道大会”(Graham Crusade)时说道,“是的,我的人生中有许多伟大的时刻、许多美妙的经历、许多死里逃生,但是我一直不满意自己在二战后的人生。我活着回了家,上帝实现了他的承诺,但我却没有,于是我开始接受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