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打过什么战争

巴西打过什么战争

发布时间:2022-05-11 01:57:33

‘壹’ 二战时期,巴西在干什末

巴西是盟军的一员,早在二战初期就被美国争取,加入了盟军并获取大量的军事援助.巴西陆军在意大利有出色战绩,巴西远征军第一师在1945年7月6日回国前,在远离故土的战场,巴西远征军奋战了239天,陆军部队一共俘获了敌方将军2名、军官892名和士兵19679名,其代价是阵亡13名军官444名士兵,2064名战伤,658名事故受伤,被俘1名军官34名士兵,失踪16人。空军部队共有48名飞行员执行了445次战斗任务,出击2546架次共计5465飞行小时,投弹约1010吨,击毁了1304辆汽车、12列火车、8台装甲车辆、25座铁路公里桥梁和31个燃料库和弹药库。大队的损失是,飞机被击落22架,飞行员当中5名在防空炮火下阵亡,3名在事故中丧生,3名被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西除了派遣远征军直接赴欧作战,还在空运中转以及大西洋船队的护航中也作出了贡献。虽然没有远征军那么引人注目,但是这些贡献对于保护大西洋航线的畅通、巴拿马运河的防卫、加勒比、南大西洋的反潜作战以及补给运输交通线路的巩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远赴重洋的那支远征军部队,虽然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在最早的战斗中发挥不佳,但是在紧张的战斗中他们也学会了本领,逐渐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可以说,对于在意大利的战斗,任何远征军将士都为此感到光荣。尽管从组织上看来,远征军是隶属于美军门下,从补给到作战几乎都听任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雇佣兵的色彩,但是他们的英勇行为以及从作战的历史来看,直到现在,巴西人还是以此为荣,并对远征意大利的行动进行着高度的评价。
虽然到了最后,几乎所有的南美国家都象征性地对轴心国宣战,但是只有巴西,才是对战争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通过与美国的深入合作,在巴西国内,瓦加斯总统所期待的经济军事各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参战以前所兴建的钢铁厂就是巴西的工业化所迈出的第一步,这以后,由于美国在巴西军事基地的建设,从客观上,巴西的铁道、机场、道路等交通设施比起战前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同样,由于远征军获得的现代化武器以及在实战中取得的现在作战的经验,巴西的国防力量比起南美各国也有了巨大的差异。无形中,巴西在南美各国中的威望也上升到了不可动摇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远征军的士兵还在另一个意义上改变了巴西自身。由于巴西在战前和别的南美国家一样,还是一个独裁气息严重,等级差别森严的国家,这一次大规模的远征欧陆,所招募的士兵大多来自社会的底层,然而到了意大利,隶属在美军这么一支民主气息相对浓厚的军队下,平等的思想在他们身上扎下了根,也为他们培养了一种自信和自尊以及对个性的认识。他们回到了国家以后,很快便成为了推动巴西民主化的先锋力量。战后的巴西在一定程度上和别的以军人当政的南美军事独裁国家有着不同,在国内动乱政变不绝的那些国家中,唯有巴西保持着一种相对而言安定和发展的状态,这一切,和那239天的远征都应该有着一定的联系。而新一代巴西总统中甚至也有原来远征军的成员。由此可见,那一支规模不大的远征军,对于战后所巴西起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

‘贰’ 葡萄牙巴西二战属何阵营,有无参加战争

葡萄牙二战中是中立国家。

二战期间,葡萄牙当时的统治者萨拉查顶住了德英两个的压力,宣布中立。

但是在立场上很暧昧,更偏向于同盟国一方,为盟国提供了很多资源,这与葡萄牙与英国的历史关系有关。

(2)巴西打过什么战争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30-40年代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叁’ 巴西有没有经历过战争

有,19世纪时,巴拉圭,巴西,阿根廷这几个过曾发生过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代理人战斗,这场战争中,巴拉圭差点被灭国。

‘肆’ 巴西帝国的历史

19世纪初,整个欧洲经历了拿破仑战争。葡萄牙更在1808年被法国所占领。因此,葡萄牙的布拉干萨王朝(Dinastia de Bragança)逃亡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1809年更迁都里约热内卢。1815年,巴西得以成为王国,国家改称“葡萄牙、巴西和阿尔加维联合王国”(Reino Unido de Portugal, Brasile Algarves)。不久后,拿破仑战争结束,葡萄牙王室返回里斯本,并派摄政王佩德罗王子继续管治巴西。佩德罗于是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革,废除王室颁布的盐税,又重整政府机关,更放宽人民的自由。此外,他更派出代表到葡萄牙议会参与政事,这使巴西的经济及文化都有很大的改善。可是,奴隶买卖仍然存在。
1821年9月,葡萄牙议会表决,废除巴西王国的名衔,所有位于里约热内卢的王室机关将被废除,并宣告巴西各省受里斯本管辖。因此,葡萄牙政府派遣军队到巴西驻兵,并把巴西的武装力量置于葡军的控制下,以加强对巴西的控制。后来在伯南布哥、巴伊亚等地,葡军和当地的武装分子发生武装冲突。1822年1月,议会要求佩德罗立刻返回里斯本,佩德罗拒绝,并宣告将留在巴西,不久后建立由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席尔瓦(José Bonifacio de Andrada e Silva)为首的新政府,更要求葡萄牙驻军撤出巴西。
同年2月,葡萄牙驻巴西的军队开始打击巴西境内的分离活动。佩德罗于是撤销葡军指挥官的职务,并向葡军下达后退的指令。一个月后,葡萄牙增援部队到达里约热内卢外海,但被佩德罗拒绝入港,到达里约热内卢增援的葡军及驻巴西葡军在补给后返回葡萄牙。然而,在伯南布哥省、巴伊亚省却开始出现了流血事件,当地武装分子向驻军发动攻击,双方出现流血冲突。5月,佩德罗宣告自己成为“巴西的保护者”。
8月,葡萄牙议会决议,废除佩德罗的摄政王职务,并组织讨伐军讨伐巴西。1822年9月,到达圣保罗市的佩德罗,得悉本国将要派出讨伐军后,便到附近的伊皮兰加河(Rio Ipiranga)脱下军服上的葡萄牙徽章,拔剑宣誓“不独立,毋宁死!”(Independência ou Morte!),正式宣告巴西独立。1822年10月12日,佩德罗宣告自己成为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并在12月1日加冕,建立巴西帝国,由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出任帝国的首相。
佩德罗一世统治时期(1822-1831)
自佩德罗成为巴西皇帝后,便继续驱逐葡萄牙殖民者。他向英国聘请海军军官汤马士·科克伦将军(Admiral ThomasCochrane)及法国的皮埃尔·拉巴杜(Pierre Labatut)助战。他们率领巴西军在巴伊亚、马腊尼昂、帕拉等地击退葡萄牙殖民军,并重新控制这些地区。翌年,驱逐所有葡萄牙军,巴西帝国成功解除了葡萄牙的威胁。1824年,英国调停葡萄牙及巴西的纷争,1825年,双方达成协议,英葡承认巴西独立。
1823年,巴西帝国议会起草宪法,由三权分立作为基础的宪法主张剥夺葡萄牙人的被选举权,并限制皇帝的权利。佩德罗一世不满这部宪法,于是派军队到场解散议会,并把首相席尔瓦流放。同年6月,佩德罗打算改写宪法,以维护葡萄牙贵族及自身皇权作为方针。1824年,宪法出台,此部经修改的宪法比本来议会制定的宪法较能集中皇帝的权力。
在1824年中期,东北六省的共和派不满专制的统治,因此发起了叛乱,宣布各省脱离巴西独立。以伯南布哥省为中心的叛乱者组成了“赤道邦联”(Confederação do Equador),并在伯南布哥首府累西腓组织临时政府,欲脱离巴西帝国独立。佩德罗于是派兵镇压叛乱,翌年3月处死叛乱的策动者。
然而,葡萄牙殖民者离开以后,巴西却要面对邻国阿根廷的影响。1825年10月,巴西南部的西斯普拉丁省(Provincia Cisplatina)宣布脱离巴西并并入阿根廷,改称乌拉圭,巴西只得向阿根廷宣战。可是巴西未能取得任何突破,而阿根廷国内出现分离主义者的运动,双方只好在1827年中期签署草约,宣布乌拉圭仍为巴西领土。不久后,阿根廷再次对巴西用兵,翌年,巴西军被驱逐,双方于是签署和约,承认乌拉圭为独立国家。
在面对阿根廷的战争期间,葡萄牙的若昂六世驾崩。作为长子的佩德罗一世便继承其王位。可是,国内的人都不认同他两国君主之身份,他只好把葡萄牙王位让给自己的长女玛丽亚,由弟弟米格尔摄政。1828年,米格尔篡位成为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一世继续管治巴西。同年,乌拉圭得以独立,而战争亦使得国内的经济开始下滑,人民对佩德罗抱有怨言,巴西黑人亦开始爆发不同的起义。1831年,人们在首都里约热内卢爆发示威,紧接各地也出现不同的暴动。不久后,佩德罗一世被逼让位于儿子佩德罗二世,返回葡萄牙。
摄政时期(1831-1840)
1831年至1840年间,巴西帝国由三人摄政委员会理政,包括已回国的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以辅佐年幼的佩德罗二世。在这几年间,巴西境内开始出现不同的骚动及暴乱,如1832年在东北部的帕拉伊巴省及伯南布哥省就出现了示威的浪潮。其后数年,国内的形势更加纷乱。1834年,安德拉达独自摄政,但无法控制各省的混乱事件,因此,国家放宽各省自治权,令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幅削减。
破衫汉战争在摄政委员会执政的年代,国内出现骚乱根本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当中比较着名的有1835年1月,帕拉首府贝伦(Belém)出现大规模暴动,政府军派出军舰镇压。九个月后,在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首府阿雷格里港中爆发叛乱,领导者成功取得城市的控制权,反对帝制统治,打算建立一个行联邦制的共和政体。政府军只好再派军队到当地扫荡,展开为期十年的“破衫汉战争”(Guerra dos Farrapos)。翌年,南里奥格兰德脱离巴西独立,建立共和国。另外,在1837年,巴伊亚首府萨尔瓦多亦出现伊斯兰教黑人起义,欲建立一个巴伊亚人的独立国家。再加上1839年马腊尼昂的市民起义,都令政府军措手不及。然而,这些动荡不安显示出各省对祖国的不满及对立,这个现象更一直延续到下一个世纪。
即使政府对各省的叛乱加以镇压,但政府却无力进一步加强对各省的控制。为了挽回局势,在1840年间,帝国议会漠视摄政委员会的休会法令,再次召开议会,并咨询小佩德罗登基的意愿。其后,小佩德罗同意登基,并于次年7月18日即位,恢复皇帝的统治,以回复国家的统一、和平及繁荣。
佩德罗二世统治时期(1840年-1889年)
佩德罗二世登基后,立刻废除联邦制度,再次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加强对各省的控制。起初的几年间,共和主义者反对帝制,再次发起暴动,但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不久后,佩德罗加速集权,他运用宪法赋予的权力,解散自由派占多数的下院,并重新甄选出保守派的议员,以压制自由派的势力。此外,他又赦免各省叛乱者的刑罚,但同时把他们驱逐出境,解决国内的反对声音。
1850年,巴西进行土地改革,推行新的土地法,取缔以往非法占据的土地,并制定土地买卖的限额。同年,佩德罗二世开始着手废除在在巴西几百年之久的奴隶制度。在英国及本土部分人士的施压下,巴西政府首先宣布非洲奴隶的买卖为非法行径。不久后,英国对这个借口感到厌烦,便宣布奴隶买卖的行径与海盗无异,并派战舰到巴西海岸袭击这些奴隶运输船。在英国的武力干预下,巴西政府只好驱逐当地的葡萄牙奴隶贩子,并要求各省长官加以取缔。其后,更禁止外国向巴西输入奴隶。最后一艘的奴隶走私船自1855年后到达巴西后,巴西的奴隶买卖完全中止。
其后,巴西开始加强本土咖啡产业的发展,并加速进行工业化。在1871年至1880年间,本土的咖啡出口占总出口量的六成,比以往三十年增加一成之多。此外,巴西的棉花、烟草、可可豆、橡胶及巴拉圭冬青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直至今天,巴西仍然是部分作物的主要出口国,也是奠基于此时的发展。随着巴西咖啡产业的急速增长,吸引了英国投资者的到来进行投资。在19世纪下半叶,巴西的铁道、航运及道路网开始加速发展,能够快捷方便的进出沿海及内陆,为巴西的运输网络带来正面影响。亦因如此,巴西的工业得以发展,加速巴西的工业化。
随着1864年爆发巴拉圭战争,巴西在战争中得以加速军需工业的发展。战争为巴西带来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亦令巴西军队得以进行现代化。不过,巴西在这场战争中亦付出很大的人命代价,换来的是巴拉圭的领土。此外,战争亦加强了道路网的建设及部分产业的发展,亦使得巴西开始走向现代化。当时欧洲的不稳局势为巴西带来欧洲的新移民,亦有助于巴西的发展。
废奴隶制
1870年代以后,废奴主义的呼声愈来愈大。1879年,主张废奴的人士开展了废奴运动,各省议员随即开展了省议会,投票表决废奴运动。1883年,“废奴联盟”成立,废奴运动蔓延全国。次年,六十五岁以上的奴隶得到解放,各省纷纷宣告废除奴隶的宣言。1888年5月,身处欧洲的佩德罗二世支援女儿伊莎贝拉公主签署废奴法令。5月13日,议会表决“黄金法”(Lei Áurea),宣告废除奴隶制度,而巴西奴隶制终于在此时走向灭亡。
正式瓦解
但是,自废奴运动后,共和派人士也希望能够打倒帝政,实现共和,令共和主义的呼声高涨。1887年,军官德奥多罗·达·丰塞卡组织军事俱乐部,开始策划政变。1889年11月15日,德奥多罗·达·丰塞卡与另一位军官弗洛里亚诺·阿劳霍·佩绍托联合共和派人士发动军事政变,成功包围内阁会议厅,抢夺政府控制权。丰塞卡宣告废除帝政,改行共和制,建立临时政府,而本来支持帝政的农场主及地主却因为佩德罗二世支持废奴制度而倒戈。两日后,佩德罗二世逃亡至法国,巴西帝国正式瓦解。

‘伍’ 第二次世界大战巴西有没有参战

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重新瓜分和争霸世界,多次发动局部战争,逐渐演进为人类历史上极为野蛮、极为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民族奴役、恐怖统治和种族灭绝威胁强加于世界众多国家和人民。然而,二战中的南美洲似乎成了一片没有硝烟的乐土。珍珠港事变后,当时乌拉圭国家党领导人的讲话最能代表南美洲国家的心声,他说:“这场战争应该由金黄头发的人和黄种人自己解决。反正这是狮子与狮子为争夺猎物的斗争。”几乎所有南美洲人也抱着这样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因此,绝大数南美洲国家都没有卷入战争。但在所有南美洲国家之中,巴西是个例外。巴西是惟一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南美洲国家。二战全面爆发前,巴西与纳粹德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主要是巴西向德国出口商品,德国给巴西提供军火。战争爆发前一年,德国25%的进口来自巴西。同一年,巴西开始从德国大量进口武器。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后,美国一边观望“不出手”,一边又督促南美洲各国加入盟国阵营。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美国向巴西提供了为数不少的军事、技术和财政援助。1941年2月,巴西总统瓦加斯向美国保证,如果美国受到别国攻击,巴西将全力支持美国。同一年,美国便开始支持巴西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建造大型炼钢厂,这座炼钢厂建成后就成了巴西工业化的象征。巴西在美国的支援下,很快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成为南美洲举足轻重的国家。有历史学家说:“战争期间,美国把对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军事投资给了巴西。依靠美国的财政和技术援助,巴西在拉丁美洲加强了自己的优势地位,超越了阿根廷。”为了阻止巴西与美国的交往,1942年2月至8月,德国击沉了近20艘巴西商船,巴西于8月28日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1944年6月30日,一支由美国训练和装备的26000名巴西远征军陆军部队加入美军第五师,投入意大利战场。据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巴西空军共执行了2550次飞行任务,有1889名巴西人阵亡,在前线阵亡的约有650人。

‘陆’ 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大吗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后,巴西政府立即于第二天召开了政府特别会议,通过了声援美国的宣言,宣布要加强巴西与美国之间的“团结”。一个月后,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举行了美洲国家外长非常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巴西积极支持美国的反法西斯立场,并于会议结束之际即1942年1月27日宣布同轴心国断绝外交和经济关系,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1942年8月22日,在德国潜艇于巴西沿海击沉了五艘巴西船只,造成六百多人死亡的事件以后,巴西政府便向德国、意大利正式宣战,成为南美洲国家中唯一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的国家。在1942年9月7日巴西独立日的当天,瓦加斯发表讲话,宣称“民众进行愤怒的抗议,而民众表达感情的每一种方式都表明,政府应该向侵略者宣战,这应当立即被付诸实施”[6]67。 V RU A < x
一旦决心已下,巴西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的洪流中,担当了美洲国家反轴心联合阵线的主角,积极配合盟军的行动,并于1945年4月2日同参战的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1945年6月6日向日本宣战。在国内,巴西于1942年参战以后,积极打击国内的法西斯势力,亲轴心国的报纸和新闻机构受到监督、检查或封闭,外国的法西斯主义俱乐部也被封闭。此后,瓦加斯政府还对纳粹的第五纵队和巴西国内的法西斯分子采取了打击和压制行动,并努力消除轴心国设在巴西的间谍网。巴西政府的打击活动使得纳粹分子在巴西无处藏身,纷纷逃离,有力地配合了巴西在国际上的反法西斯斗争。1944年7月2日,巴西政府所装备的第一支远征军乘美船“曼恩将军号”开赴欧洲反法西斯战场。这支远征军由一个步兵师和一个空军中队所组成,共计2.5万人,由马斯卡雷尼亚斯·德·莫赖斯将军指挥,并于1944年7月在意大利登陆。此后,巴西又派遣了几支分遣队,使巴西派往欧洲参战的总兵力达到五万余人,他们一起都被编入克拉克将军所统率的第5集团军第5军。巴西总统瓦加斯的长子曾在柏林学医,战争期间也随远征军一起参加战斗,被编入美国第350战斗中队,担任其医疗分队的陆军中尉。 4ZB]n, pfT
希特勒曾断言巴西军队决不可能出国作战,除非蛇能抽烟。为了回击希特勒的嘲笑,巴西远征军在所佩戴的臂章上,特别在“巴西”字的下方,画着一条正在抽烟的眼镜蛇。巴西军队作战勇敢,他们参加了攻打德军在意大利重兵布防的“哥特防线”的战斗,又参加了二战中最着名的攻打卡斯泰洛山的战斗,为打开盟军北进的“大门”、消灭法西斯主力部队铺平了道路。接着,巴西远征军又攻克了卡斯泰尔诺沃、佐卡等地,共俘虏德意官兵2万多人。在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蕴藏着巴西远征军的沉重付出。其中,首批派遣到意大利的2.5万人远征军中,在前线作战的15000人中就有450人牺牲[5]111。巴西远征军的功绩和牺牲精神得到了拉美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一致称赞,提高了巴西民族的自信心,使国际社会对巴西肃然起敬。1945年4月,巴西远征军将领马斯卡雷尼亚斯·德·莫赖斯将军在意大利北部接受了德军第148师投降,为巴西和拉丁美洲国家赢得了荣誉。 2- ^ [ 'R
巴西除了派兵开赴欧洲战场外,还利用有限的海军和空军力量,从1944年10月起接管了原由美国负责的整个大西洋南部海上交通线的巡逻任务,为保卫南美洲海面的和平尽心尽力,积极为同盟国船只护航,并击沉了十多艘轴心国潜艇。出色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赢得了南美民众的高度称赞,以至于当时人们在巴西所流行的谚语“上帝是一个巴西人”之后又加上一句“他的儿子则是一名海军军官”[6]巴西政府在直接派兵作战的同时,它还同意盟军在其国土建立军事基地,便于盟军开展军事行动。1942年1月,巴西政府同意将其东北部的纳塔尔和贝伦二市的基地交给美国使用。巴西东北部地理位置特殊,其凸出部分是美洲同非洲距离最近的地方,纳塔尔市正好位于这块突出地区的边缘,从非洲的达喀尔到巴西的纳塔尔,按当时飞机的航速,只需7小时便可到达。因此,美国在纳塔尔修建了巨大的军用机场,修筑了一个能停泊巨大货轮和军舰的港口。在很短的时间内,巴西东北部变成了美国庞大的军事基地,共驻扎约有十万美军。美国充分利用巴西东北部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盟军攻入非洲的一个桥头堡,或如罗斯福所称的“通向胜利的走廊”。从1942年起,美国空军通过巴西东北部,将大批军队、装备、弹药、粮食和战略原料源源不断地空运到北非、欧洲、中东、苏联、印度、中国,乃至西南太平洋地区。巴西东北角成为美国同东半球之间空中运输的中继站,而纳塔尔市则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空中运输中继站,佛罗里达—巴西东北角—西非航线一度被称为同盟国空军的“生命线”,对同盟国在非洲和地中海的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国务卿赫尔在他的回忆录里写到,没有巴西的空军基地,美国就不可能对在埃及的英国人提供那么多的援助。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巴西总统瓦加斯说:“历史一定会记载,欧洲战场的转折是同贵国政府提供基地和设备的行动同时发生的。” 美国国务卿赫尔曾生动地描述到,在1942年联合国家的军事处境十分不利之时,拉丁美洲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仍有勇气同联合国家合作;在世界大战最黑暗的时刻,拉丁美洲国家“为我们的船只开放港口,欢迎我们的部队在他们的土地上驻扎,他们在矿山、森林和田地上紧张地进行军事战略物资生产,他们兜捕了轴心国的间谍和破坏者,停止了对轴心国……的贸易,他们为巴拿马运河的防务和抑制潜艇威胁提供了合作。他们做了这一切,以及更多的事情,为胜利做出了贡献”[8]155。赫尔的生动描述既是对拉美国家所做贡献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也恰好是巴西这个南美大国在二战期间所发挥 的作用的一个真实且生动写照。

‘柒’ 想了解自近代以来南美洲共发生过多少次战争

维(百毒)基上的:

巴拉圭战争又称三国同盟战争,1864年-1870年,巴拉圭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同盟之间进行的战争。

大厦谷战争(西班牙文:Guerra del Chaco),又译为格兰查科战争、查科战争,1932年-1935年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两国为争夺格兰查科北部而进行的战争。

还有这个,所谓“南美太平洋战争”:

硝石战争(1879年-1883年),亦称太平洋战争。是次战争中,秘鲁和玻利维亚共同对抗智利。智利最终获胜,夺得原本属秘鲁的塔拉帕卡省和阿利卡省(Arica),以及玻利维亚的列图露省(Litoral)。自此之后,玻利维亚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
结果

巴拉圭战争是南美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次战争,通过这次战争巴西和阿根廷瓜分了巴拉圭约11万平方公里国土,而巴拉圭不仅失去了大片国土,其人口也从战前的52万多减少到不足22万,其中成年男子不到2.8万,战后的巴拉圭,满目疮痍,土地荒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种生产活动均由妇女承担,社会经济长期无法恢复。
太多了。比较着名的就是阿根廷和英国进行的马岛战争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这些国家在近代确实打了不少仗。
但因为一次数多,二影响不大,所以难以统计。
网络南美洲各个国家的条目里应该会涉及吧。

‘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哪些参战国

轴心国阵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罗地亚独立国(傀儡政府)。

同盟国阵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英属印度、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海地、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厄瓜多爾尔尔、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联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原本是法西斯轴心国阵营的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退出了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后也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

苏德战争:德军:1180万(死亡及失踪380万、被俘160万、伤病约700万)
苏联红军:2960万(死亡及失踪915万、被俘446万、伤病1832万)
另有约1740万苏联平民及220万德国平民死于战争

拓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苏德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

这场战争使苏联彻底摧毁了西部强大的纳粹德国。此后,联邦德国至苏联之间的东欧国家沦为苏联的傀儡国,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玖’ 巴西在二战中并没有被战争波及,为何它要主动请缨参战

很明显,巴西主动参战就是为了利益。当时德国是明明白白的马上要败了,巴西可是抓准了时机,准备进来混口饭吃。

可是还是逃不过那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二战前期巴西选择中立,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虽然法西斯国家开始占了上分,后来又被苏联方面反扑,而且美国也选择参加二战,让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而且美国还和巴西商量一起共谋大事,巴西这心里也痒啊,于是趁着希特勒发疯攻击巴西商船,于是巴西终于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参加战事了。

‘拾’ 巴西历史

巴西历史
巴西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部。面积 8511965平方公里。人口 13556万(1986),白人约占54%,混血种人约占38%,其他为黑人、印第安人等。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首都巴西利亚。
葡萄牙人殖民统治时期(1500~1822) 巴西古代印第安人主要属于图皮-瓜拉尼、热斯、加勒比、努阿鲁亚克等 4个部落集团。16世纪以前,尚处于原始公社阶段。
1500年葡萄牙探险家P.┭.卡布拉尔率船队横渡大西洋,4月22日发现了这块陆地,并宣布为葡萄牙属地。当地盛产一种叫做“巴西木”的红木,从中可以提炼出当时被认为十分贵重的染料,所以欧洲人后来就以“巴西”称呼这一地区。1530年,葡萄牙王室派M.A.de索萨率领移民到巴西。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建立居留地,1534~1536年将巴西沿海至《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划定的界线以东地区,划分成14个“封地”,作为世袭领地分封给封建主统治。1549年王室委任T.de索萨为第一任总督,统一管辖各“封地”,并建萨尔瓦多城(又称巴伊亚)为首府。此后,葡萄牙移民逐渐增加。1580年,葡萄牙王位为西班牙王室继承,国土被合并于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在葡萄牙设立印度及海外领地事务院,负责管理巴西。1624年,荷兰人占领巴西东北部大片土地,一直统治到1654年。1640年葡萄牙恢复独立,另设海外事务院管理巴西。1763年葡萄牙政府把巴西总督首府从萨尔瓦多迁往里约热内卢。
在殖民统治初期,葡萄牙人为寻找黄金和捕捉印第安人为奴隶,不断扩张巴西疆土。封建领主把大批掠夺来的土地赏给有功的军官和移民,于是在巴西逐渐形成许多大庄园和大种植园。殖民者强迫捕捉来的印第安人从事奴役性的繁重劳动,大批印第安奴隶被残酷折磨而死,或是逃亡丛林地带。由于劳动力不足,1532年起殖民者开始从非洲运入黑奴,至1585年巴西已拥有 1.4万多黑奴,成为当地的主要生产者。殖民地经济以农业为主,咖啡、棉花和甘蔗种植业以及畜牧业都有较大发展。1694年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大金矿,1729年又发现丰富的金刚石矿,采矿业随之发展起来。
面对殖民者的压迫和奴役,巴西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1558年印第安艾莫雷人与邻近部落结成联盟,几乎把葡萄牙殖民者赶出两个“封地”。1572年,起义的印第安人曾占据 300多个村庄。1686年巴西东北地区爆发 1.5万多印第安人参加的暴动,最后迫使葡萄牙殖民者求和。1750~1756年,瓜拉尼部族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的战争,曾把耶稣会教士争取到自己一边。由于人民的反抗斗争,葡萄牙王室被迫于18世纪多次颁发禁止以印第安人为奴的敕令。与此同时,黑奴的斗争也十分激烈。1630~1697年,黑奴在伯南布哥举行起义,并按照非洲社会的组织形式成立了“帕尔马雷斯共和国”(见帕尔马雷斯起义)。巴西的土生白人不满宗主国的歧视,也不断举行起义。1660~1666年间,里约热内卢和累西腓的居民发动起义并夺取政权,最后遭到镇压。1684年,马拉尼昂的土生白人在贝克曼领导下,成立由贵族、僧侣和商人联合组成的洪达,逮捕地方当局代表。1710~1711年,伯南布哥地区的土生白人也举行过大起义。
18世纪末,随着种植园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巴西人民要求摆脱葡萄牙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1789年,蒂拉登特斯在米纳斯吉拉斯密谋组织武装暴动,要求建立共和国,因叛徒告密而失败。1798年,在巴伊亚又发生了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秘密活动,亦遭镇压。这些斗争推动了巴西独立运动的发展。
1807年,葡萄牙王室为躲避拿破仑一世入侵,逃往巴西里约热内卢。1815年12月,若昂亲王为缓和巴西人民的反抗情绪,宣布巴西与葡萄牙处于平等地位,成立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1816年,若昂亲王即位,任“联合王国”国王,称若昂六世。葡萄牙王室驻巴西期间,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如开放巴西港口,取消王室的垄断专营政策,出版报刊,建立剧院、图书馆、学校和医院等。但若昂六世的腐朽统治,引起人民不满。1817年伯南布哥人民起义,成立共和国,结果遭到镇压(见伯南布哥起义)。1820年葡萄牙本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21年若昂六世将王室迁回葡萄牙,并任命王子佩德罗为巴西摄政王。同年,葡萄牙议会向巴西下达各省直属里斯本的命令,并令佩德罗立即返回葡萄牙。这些命令激起了巴西人民的愤怒,独立运动席卷全国。佩德罗为保持布拉干萨王族的统治地位,于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独立,成立巴西帝国,接着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帝国时期(1822~1889) 巴西帝国成立后,布拉干萨王朝的体制和葡萄牙贵族势力原封未动,大庄园制和奴隶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依附于英国。佩德罗一世实行专制统治,1823年强行解散议会,接着又用武力镇压了东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义。1825~1828年巴西与阿根廷进行争夺乌拉圭的战争(见乌拉圭战争),以失败告终。专制统治引起人民群众广泛不满,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黑人也不断举行起义。1831年里约热内卢等地的居民发动起义,军队也加入起义者的行列,最后迫使佩德罗一世让位给他 5岁的儿子,即佩德罗二世。
佩德罗二世即位后, 由三人摄 政委员会主持政务。1833~1849年,巴拉、南里奥格兰德、巴伊亚、马拉尼昂和伯南布哥等省先后爆发大规模人民起义,基本目标是取消君主制、废除苛捐杂税、建立共和国和实行联邦制,最后均遭镇压。佩德罗二世于1840年 7月提前亲政。他利用30年代中期出现的两个重要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交替管理政务,自己则保持最后裁决权。执政期间,工农业有所发展,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橡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显着地位,资本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欧洲移民大量增加。但奴隶制度和专制统治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长年对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战争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70年代后,巴西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废奴与共和运动。1888年5月13日,帝国政府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1889年11月15日,军队与共和党人联合推翻帝国,组成以M.D.da丰塞卡为首的临时政府。
共和国建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889~1945) 1891年 2月24日,国会通过宪法,定国名为巴西合众国。25日举行选举,丰塞卡当选为首届总统。共和国成立后,大种植园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工农业生产有所增长。20世纪初,巴西咖啡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发展,但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未改善,工人罢工、农民夺地、士兵起义不断发生。1893~1897年,巴伊亚腹地发生卡努杜斯农民起义;1911~1916年,南部地区发生康特斯塔多农民战争。20世纪初,工人运动兴起。1922年巴西共产党成立。1924年,以“尉官派”为主的军人举行起义,而后称为“普雷斯特斯纵队”的起义部队转战 13州,行程2.5万多公里,坚持战斗到1927年,给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沉重打击。1929年,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巴西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之中。1930年10月,巴西几个州同时发生反政府武装暴动,以G.D.瓦加斯为首的自由主义者同盟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由派地主的联合政权。11月初,瓦加斯就任临时政府总统。1934年临时政府颁布新宪法。同年瓦加斯当选正式总统。他执政期间,宣布将地下资源收归国有,采取优先发展民族工业和实现农业经济多样化的方针,使经济有较大发展。1937年他解散所有立法机构和政党,进一步巩固了独裁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瓦加斯政府保持中立。1942年对德、意宣战。大战期间,巴西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速发展本国经济。1945年瓦加斯辞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西(1945~1985) 1951年,瓦加斯再次当选总统,进一步推行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抵制外资的措施,经济有较大的发展。1954年发生军事政变,瓦加斯自杀。1956年起,J.库比契克·德奥利韦拉、J.da S.夸德罗斯、J.B.古拉特先后任总统。他们基本上继承了瓦加斯的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1960年将首都迁到巴西利亚(见彩图)。1964年3月31日,军人发动政变,推翻古拉特政府,建立了以H.C.布朗库为总统的军人政权。此后,C.席尔瓦、E.G.梅迪西先后任总统。这 3届军政府在政治上取消民主制度,实行独裁统治;经济上鼓励利用外资,限制通货膨胀,对财政经济机构进行改组,促进了经济发展。1968~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10%以上。1969年 10月30日改国名为联邦共和国。1974~1979年E.盖泽尔任总统,提出逐步实行有控制的“民主开放”政策。1974年8月15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3月,J.B.de菲格雷多就任总统。他继续推行“民主开放”政策,采取了一些准备向文官执政过渡的措施,如实行大赦,恢复多党制和州长与联邦参议员直接选举制等;对外实行独立外交,宣称巴西属于第三世界。1974~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7.1%。1981~1983年经济衰退,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10.6%。1984年经济缓慢回升。目前巴西的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1985年巴西民主运动党和自由阵线党联合竞选获胜,由坦克雷多任总统。同年坦克雷多病逝,由副总统J.S.科斯塔接任总统。新政府把“和平、自主、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定为外交政策的最高原则。

阅读全文

与巴西打过什么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54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2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90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3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8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3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7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8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8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6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101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42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8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306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5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66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