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的四大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形成大陆架。
大陆架尤其是近陆浅海,在那里从海面到海底都有较为充分的阳光透射,还有从大陆径流带来和从外海层运来的各种营养物质,是鱼、虾、贝类等经济动物的繁殖、索饵和越冬的良好场所,各种捕捞对象在这些海域洄游集群。
大陆架渔场形成的条件主要有:
1、江河输入大量营养物质。
2、水域浅,在风浪、潮汐和对流等作用下,水体混合充分,底层补充到上层,整个水体营养好。
3、光合作用充分,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4、水域浅,因此物质循环快,初级生产力高。
5、由于饵料生物丰富,大陆架一般都为产卵场,海湾也是鱼类的肥育场所。
6、大陆架的水深适宜,海底较为平坦,适合于渔具作业。
7、大陆架边缘,由于上层流的离岸作用,外海下层水被引入,产生上升流。
8、在大陆架边缘附近海域,沿岸水系和外海水系产生沿岸锋面。
(1)巴西渔场是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渔场的分类:
由于渔场形成是海洋环境与鱼类生物学特性之间对立统一的结果,同时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所以人们根据实际生产与管理的需要划分渔场。渔场划分的类型多种多样。一般,根据渔场离渔业基地的远近和渔业水深、地理位置、环境因素、鱼类不同生活阶段的栖息分布、作业方式及捕捞对象等的不同划分。
1、根据离渔业基地的远近和渔场水深划分。
2、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划分。
3、根据海洋学条件的不同划分
4、根据鱼类生活阶段的不同划分。
5、根据作业方式的不同划分
6、根据捕捞对象的不同划分
7、根据作业海域、捕捞对象和作业方式等分类
㈡ 南美洲都有什么自然的资源
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纬10°至南纬20°之 间,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主要有热带雨林 和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1 000毫米以上。渔业资源富饶,智利北部沿 海和巴西东南部沿海盛产金枪鱼,秘鲁沿海 盛产鳗鱼,智利沿海盛产沙丁鱼、鳕和鲸。 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还盛产鲈、鲻、 鳗、鲭、鳕等鱼类。秘鲁沿海、巴西沿海为 南美洲两大渔场。秘鲁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 之一。浅海石油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主 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安第斯山低纬山麓, 占全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森林总 面积的23%,盛产红木、檀香木、铁树、木 棉树、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贵重林 木,是橡胶、金鸡纳树的原产地。草原面积 约44 000万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 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强。南美洲由13个国家和地区组成,分为三大地理区:南美 西部,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爾尔尔、玻利维 亚、委内瑞拉、秘鲁和智利6国;南美东北 部,包括圭亚那、苏里南、巴西和法属圭亚 那3个国家1个地区;南美东南部,包括阿 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3个国家。
㈢ 南部沿海渔场有那些鱼类
我国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
舟山渔场(舟山群岛附近),
南部沿海渔场,(分布在广东沿海),
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海域)
大陆架尤其是近陆浅海,在那里从海面到海底都有较为充分的阳光透射,还有从大陆径流带来和从外海层运来的各种营养物质,是鱼、虾、贝类等经济动物的繁殖、索饵和越冬的良好场所,各种捕捞对象在这些海域洄游集群。
大陆架渔场形成的条件主要有:①江河输入大量营养物质;②水域浅,在风浪、潮汐和对流等作用下,水体混合充分,底层补充到上层,整个水体营养好;③光合作用充分,浮游植物大量繁殖;④水域浅,因此物质循环快,初级生产力高;⑤由于饵料生物丰富,大陆架一般都为产卵场,海湾也是鱼类的肥育场所;⑥大陆架的水深适宜,海底较为平坦,适合于渔具作业;⑦在大陆架边缘,由于上层流的离岸作用,外海下层水被引入,产生上升流;⑧在大陆架边缘附近海域,沿岸水系和外海水系产生沿岸锋面。
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渔场大都分布在大陆架上,其中较着名的渔场有:中国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域的底层鱼类、虾蟹类及中上层鱼类的渔场;欧洲的北海、挪威近海、巴伦支海是鲆鲽、鳕鱼、沙丁鱼和鲐鱼等的渔场;南美洲东南岸的巴西至阿根廷近海等海域的鳕鱼类、金枪鱼类、沙丁鱼和鱿鱼、蟹等渔场;西非几内亚沿海等底层鱼类、虾蟹类及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的渔场;印度、阿拉伯、伊朗近海等的底层鱼类、虾类和沙丁鱼等鱼类的渔场;澳洲近海的底层鱼类、金枪鱼、鱿鱼等渔场;美国阿拉斯加到加拿大沿海的底层鱼类渔场;加拿大大西洋海岸至纽芬兰附近一带的鳕鱼、鲱鱼、比目鱼及鲑鱼等鱼类的渔场。
㈣ 巴西渔场是什么 极其成因
不好意思是不是你弄错了,巴西渔业资源较丰富但并没有什么大渔场。
不过在南美洲大陆另一侧有秘鲁渔场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不知道说的是不是这个。它是因为秘鲁寒流涌升搅动饵料吸引大量鱼类产生的。
㈤ 高中地理问题
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讲,世界上有四大渔场:
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
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
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综合考虑,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它们是鱼类的饵料,一般温带海区较多。
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着,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另外寒暖流交汇和冷海水上泛处,饵料也很丰富。
从这几方面综合考虑,世界有五大渔场:
1、北太平洋渔场:是包括北海道渔场、我国舟山渔场、北美洲西海岸众多渔场在内的广阔区域;
2、东南太平洋渔场:是包括秘鲁渔场在内的广阔区域;
3、西北大西洋渔场:是包括纽芬兰渔场在内的广阔区域;
4、东北大西洋渔场:是包括北海渔场在内的广阔区域;
5、东南大西洋渔场:是包括非洲西南部沿海渔场在内的广阔区域。
㈥ 拉丁美洲和巴西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南美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特点: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终年高温多雨。
南美巴西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节交替明显。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河流:亚马孙河
一.政区和自然环境
1.范围:美国以南地区和国家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1)北部:黑西哥高原.
中美洲(中美地峡)
西印度群岛
(2)南部:南美洲
2.政区:33个国家.巴西.
墨西哥.阿根廷等
面积较大人口较多.3.地形:(1)北部和南部:多岛屿
古巴岛北部最大.火地岛南部最大.
(2)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3)南美洲大陆东部
高原平原南北相间排列
圭亚那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4.河流
(1)亚马孙河
(2)拉普拉塔河
(3).巴拿马运河5.气候:(1)特点:湿热为主的气候.
(2)气候类型:多样.
热带雨林气候:最广.
热带草原气候:较广.
热带沙漠气候:西岸.
地中海气候: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岸.
高山气候:安第斯山区.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5.气候:(3)受地形影响显着:
热带平原都很湿热.
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
高山地区垂直变化明显.
南纬40度以南:
西侧迎风坡多雨.
东侧背风坡少雨.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湿热。
主要成因:
(1)纬度因素:拉丁美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
五带中的热带,气温全年高温;
(2)海陆因素:周围有广阔的海洋,海洋对气候的明显影响。
(3)地形因素:影响显着,表现为:
A、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海拔低)
B、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海拔较高)
C、高山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D、400S以南的安第斯山西侧多雨
(属西风带,西风来自海洋,湿润),
东侧干燥少雨(背风坡,风来自大陆)
6.自然资源丰富
(1)矿产丰富: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石油
墨西哥高原:银矿.
巴西高原:铁矿.
智利和秘鲁:铜矿.
(2)水力资源丰富:
主要分布在
巴西高原的河流上
(3)着名渔场:秘鲁渔场.
(4)热带雨林宝库:有红木.
乌木.纺锤树等珍贵树种.
(5)独特动物: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等.纺锤树二居民和经济
1.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
有的印欧混血.
有的黑白混血.
2.语言:大多通用西班牙语.
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3.人口的分布:密度较小的洲.
(1)人口稠密区:经济较发达
气候较好.
西印度群岛
巴西东南部和阿根廷沿海
(2)人口稀疏区:气候较差.雨林区内陆高原区沙漠区4.人口增长速度率很快.
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
5.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居民和经济
(1)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2)矿业:智利的铜和硝石.
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石油.
巴西的铁矿.
(3)努力发展现代工业:
石油.钢铁.肉类加工等.
(4)农业: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
热带经济作物:咖啡.香蕉.
甘蔗.剑麻产量居首位.
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食.
另有小麦和水稻.
(1)工农业发展迅速
A热带农业B.工业:部门:钢铁.汽车.
造船.飞机居前.
分布:重工业多分布在
东南部近铁矿和
海运便利的圣堡罗
.里约热内卢地区.
(2)城市:首都巴西利亚
㈦ 七大洲四大洋的具体位置
七大洲:
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世界第一大洲.东起白令海峡同北美相望,西至地中海滨.北临北冰洋,南滨印度洋。
非洲:北濒临地中海,东北是红海东部是印度洋,西部是大西洋.赤道穿过其大陆中部。
欧洲:位于亚洲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滨地中海.东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爱琴海与亚洲的分界。
北美洲:西半球的北部,西濒太平洋,北靠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部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南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分界。
南美洲:西半球南部,西、北、东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大西洋.南隔德雷克海峡同南极洲相望,西北以巴拿马运河与北美分界。
大洋洲: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对.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绝大部分在南极圈内,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所包围。
四大洋:
太平洋:第一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东经苏伊士运河沟通印度洋,西通过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相通。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
(7)巴西渔场是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1.64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10.3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5.28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
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9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补充:因为北极没有陆地,所以不能算洲。
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称为“高原大陆”。
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过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南北美洲:地形由山地,高原和平原三大地形区组成。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有广阔的平原,东部是高原。
大洋洲:大洋洲的地形也是由三大地形区组成,西部是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亚洲:亚洲的地形比较复杂,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地区。
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总称。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公里,太平洋占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
世界海洋面积太平洋占将近一半,其他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占一半。由于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五大洋。但在学术界依旧有人认为依据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
其中,海洋3611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2/3以上达71%分为四大洋;陆地1489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29.2%不到1/3,分为七大洲。南极洲1400万平方公里无人居住。人类居住的陆地面积实际为135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26.47%,四分之一多一点。约相当于13个中国国土的面积。
㈧ 世界上着名的三大渔场都与“流隔”有关吗
太平洋西北渔场,是世界着名大渔场。它从日本近海,经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一直延伸到阿留申群岛近海。这里是世界第二大暖流——黑潮与“千岛寒流”、亲潮交汇的地方,因而形成了盛产鳕鱼、鲱鱼、秋刀鱼和金枪鱼的渔场,产量始终名列世界前茅。1970年以来,年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而且稳步上升。
大西洋东北海域,从冰岛到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从北爱尔兰到挪威近海,是世界第一大暖流——湾流延续支脉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以及挪威暖流与北极寒流的交汇区。结果,这一带也形成了一个着名的渔场——大西洋东北渔场。这里盛产鳍鱼、鲱鱼等鱼类,年捕获量也超过1000万吨,产量也有上升的趋势。
着名的北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是湾流和拉布拉多寒流汇合的地方,以产鳍鱼为主,年产量为400万吨。不过,这个渔场近年渔业产量有下降趋势。
除了上述三大渔场外,还有许多较小的渔场也与“流隔”有密切关系。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部近海盛产金枪鱼的渔场,就与东澳大利亚海流和西风漂流之间的“流隔”一致;印度洋南部亚古尔哈斯暖流和西风漂流的汇合;南大西洋巴西暖流与福克兰寒流的汇合,也都形成了渔场。
中国舟山群岛外海也是一个很好的渔场,这里盛产大小黄鱼、带鱼、鳗鱼等。这个渔场的形成也与两股水流交汇有关。当黑潮暖流在台湾转向流入东海后,在台湾东北角分出一股支流,缓慢地向长江口一带流去。它和从长江入海以后沿着浙江沿海流动的海流,正好在浙江舟山群岛一带相遇。于是,这里就形成了渔场。
“流隔”的位置是经常变化的,要掌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通过研究海流的路径、强弱变化的规律,对“流隔”作出预测;也可以根据各种海洋要素如温度、盐度等变化情况来推断。如在大西洋场流与拉布拉多寒流间的“流隔”,温度相差很大,有时一条船的船头和船尾竟相差好几度。
㈨ 有谁知道这条是什么鱼
清道夫鱼
清道夫鱼属于鲇鱼科,又叫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几乎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它们经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里最好的清道夫。由于是外来物种,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天敌,在江河中很容易大量繁殖,会威胁本地鱼类的生存,破坏生态链。
目 录
1简介
2价格
3习性
4饲养
5繁殖
6忠告
7食物
8有关新闻
1简介
属于鲇鱼科,又叫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原产于南美洲各地的河流中。几乎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它们
清道夫鱼
经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里最好的清道夫。清道夫鱼成年后食量巨大,除吃青苔等藻类之外,还经常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鱼卵,也能大量吞食鱼苗。而且,由于是外来物种,目在国内还没有天敌,在江河中很容易大量繁殖,会威胁本地鱼类的生存,破坏生态链。
形态
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体表粗糙有盾鳞,头
清道夫鱼
部扁平,背鳍高耸,尾部侧扁,吻圆钝,口下位,有丰富的吸盘,须1对,胸腹棘刺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 鱼体呈半圆筒形,侧宽,尾鳍呈浅叉形。口下位。背绪宽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从腹面看,很像一个小琵琶,故又称为琵琶鱼。鱼体呈暗褐色,体上布满黑色斑点。体长可达250毫米。
2价格
7
清道夫鱼
普遍价格都是比较便宜的,根据不同地方,几块钱到十几块钱都可以买到。
3习性
原产地:巴西、委内瑞拉
食性: 杂食,清道夫长大以后食量很大,经常吞食落在缸底的鱼食,鱼虫,更会吞食鱼卵。
4饲养
本种鱼的饲养很简单,几乎只要是水就能养活它们。但是要养好它们最好还是给予它们弱酸性软水或者中性水质的水为佳。适宜水温20℃以上。
经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同类之间有时发生争斗,可与大型热带鱼混养。雌雄鉴别困难,性成熟的雌鱼腹部比雄鱼略膨胀。
5繁殖
卵生,繁殖困难。清道夫的雌雄鉴别不易,人工繁殖同样很难。家庭养殖几乎无法完成繁殖活动。渔场里据称是通过大水流模拟自然溪流的水文状态完成繁殖的。
6忠告
实际上这种鱼合适当作清道夫,因为它们习性是吸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所以要将它们当清道夫饲养还是要安全得多。而且在夜间会保护其他鱼类。但是如果大量生产的话,也有可能会破坏许多鱼卵,导致其它鱼的繁殖过慢。在中国还没有天敌,所以要谨慎对待。
7食物
清道夫是杂食鱼类,吸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也
大型清道夫鱼
能大量吞食鱼卵和鱼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上稳定身体和吸食藻类,也寻觅底栖动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实的“清洁工”。属夜行性鱼类,可与健康的品种鱼混养。清道夫喜食饲料,特别是沉性小颗粒饲料,便于吸盘吸入,对于浮在水面上的小颗粒饲料,会采用肚皮倒贴水面的方式吸食。尽管如此,清道夫还是可以清洁鱼缸的壁面。它擦过的地方都特别的干净。清道夫的嘴像吸尘器一样,把鱼粪、绿色的植物统统吸到了肚子里。它嘴里还含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里是氧气,这样就可以使它在水里的时间变长,让它可以吃到更多的“食物”了。清道夫以鱼苗、海藻、细菌、饲料为主要食物饥饿难耐时也会吃少量鱼类排泄物,这也成为了它名字的由来。
8有关新闻
2010年10月6日上午,南京下关的市民孟先生从长江里抓到了一条怪鱼,浑身长刺,
南京发现清道夫鱼流入长江
奇怪的是鱼小嘴巴长在肚子下方,身上带有斑点。为此,他还特地开着面包车,沿着长江边询问多个江边的老渔人,结果没有一人能识此鱼。经过一名做水产的专家确认,这应该是一条名叫“清道夫”的鱼,是淡水鱼的杀手。据推测,这种鱼可能是被人放生在长江之中的。
㈩ 有一种和清道夫很像的鱼是什么鱼
清道夫
鱼类清道夫
简介:“清道夫”原产拉丁美洲,属鲇鱼科,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琵琶鼠鱼,体大,头部扁平,背鳍高耸,尾部侧扁,口唇发达如吸盘。全身被盾鳞,体表粗糙。体灰黑色或淡褐色,体表有黑白色花纹。体格健壮,易饲养。饲养水温22~28℃,水质弱碱性硬水。饵料以藻类为主,也要投喂活食。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上稳定身体和吸食藻类,也寻觅底栖动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实的“清洁工”。属夜行性鱼类,可与健康的品种鱼混养。在水族箱中繁殖困难。“清道夫”是杂食鱼类,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鱼卵,也能大量吞食鱼苗,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而且目前“清道夫”在江河中没有天敌。
价格:1--10元一条。
产地:
巴西、委内瑞拉
食性:
杂。清道夫长大以后食量很大,经常吞食落在缸底的鱼食,鱼虫,更会吞食鱼卵,甚至吸咬七彩,需要注意。
外形:鱼体呈半圆筒形,侧宽,尾鳍呈浅叉形。口下位。背绪宽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从腹面看,很像一个小琵琶,故又称为琵琶鱼。鱼体呈暗褐色,体上布满黑色斑点。体长可达250毫米。
饲养:本种鱼的饲养很简单,几乎只要是水就能养活它们。但是要养好它们最好还是给予它们弱酸性软水或者中性水质的水为佳。适宜水温20℃以上。
习性:经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里最好的“清道夫”,同类之间有时发生争斗,可与大型热带鱼混养。雌雄鉴别困难,性成熟的雌鱼腹部比雄鱼略膨胀。
繁殖:
卵生,繁殖困难。清道夫的雌雄鉴别不易,人工繁殖同样很难。家庭养殖几乎无法完成繁殖活动。渔场里据称是通过大水流模拟自然溪流的水文状态完成繁殖的。
其他:
大家饲养它们当然是为了它们能将水族箱里的残饵、污物消灭掉。但是实际情况是不是能让大家满意呢?
对不起答案是否定的。它们绝对不是吃眼前亏的家伙。当有营养而且美味的汉堡、鱼虫放到它们眼前的时候,它们是绝对不会看上那些残饵污物的,哪怕只一眼。同时,作为清道夫它们绝对不能说是很好地品种。它们会啃咬水草,它会将它们咬得象渔网一样。
另外,它们会袭击其它鱼儿,尤其是七彩。它们会附在七彩的身体上啃咬它们的鳞片
清道夫也经常用于比喻一些清洁卫生的动物或者人,比如就有人就把屎壳郎称为清道夫。
忠告:实际上这种鱼并不合适当作清道夫,虽然它们叫清道夫。所以不要将它们当清道夫饲养还是要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