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这是什么花
这个是 紫苏。
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㈡ 巴西野牡丹与白脉椒草的区别
角茎野牡丹和巴西野牡丹的区别
摘要叶子区别:角茎野牡丹叶子是单叶对生,呈绿色;巴西野牡丹,叶子革质,呈披针状卵形,顶端尖锐,基部楔形。花朵区别:角茎野牡丹聚伞状花序,花朵紫红色;巴西野牡丹是伞形花序,花瓣紫色,顶端圆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花网络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㈢ 请问这是什么花
巴西野牡丹巴西野牡丹,常绿灌木,株高约60公分。枝条红褐色,可采扦插法繁殖,春、秋两季为适期。性喜高温,较耐旱耐寒,耐修剪,花多且密,适于盆栽或庭园花坛混合种植。观花植物。中文学名巴西野牡丹拉丁学名 Tibouchina semidecandra 别 称紫花野牡丹、艳紫野牡丹界植物界科野牡丹科属蒂牡花属种巴西野牡丹分布区域巴西生长习性编辑产于低海拔山区及平地。性喜高温,极耐旱和耐寒,花期长,大都集中在夏季。形态特征:常绿灌木,常绿小灌木株高约60公分。枝条红褐色,叶对生,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两面具细茸毛,全缘,3~5出分脉。花顶生,花大型,5 瓣,浓紫蓝色,中心的雄蕊白色且上曲。刚开的花呈现深紫色,开了一段时间的则呈现紫红色,两者相映成趣,其中的花蕊白色,小巧别致。在枝条上,生长着叶的地方,有环形的向外凸出的节。在广州以南的暖热地区,花期近乎全年。不耐寒,低于3°C有冻害。 3养护管理编辑水肥管理: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旱,稍耐瘠,栽培管理粗放,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后进行培土。温度管理:性喜高温,极耐寒,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光照管理:阳性植物,须种在向阳的地方,给予充足的光照。 4繁殖方法编辑主要的繁殖方法是采用扦插繁殖。以生长健壮的顶芽扦插于苗床之中,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春季扦插效果最好,成活率最高。选择微酸性土壤制作苗床,广东常使用红土。在扦插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巴西野牡丹幼苗的水分供应。从扦插开始一个月之内,每天都要灌水两三次,确保根系吸水。同时,使用小拱棚对其进行保护,用遮阴网遮挡阳光,提高小环境内的空气湿度。干旱将大幅降低扦插成活率。水源的选择也很重要,必须没有污染,否则也会对幼苗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繁殖巴西野牡丹时灌溉用水最好要来自无污染的水库。“地下水也可以,但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见光成为地表水才能使用。在上述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的情况下,巴西野牡丹的嫩枝扦插成活率可以达到80%至90%。一个月之后扦插苗即可生根,此后浇水可直接使用自来水。 5病虫害防治编辑抗逆性强,较少感染病害,因此在生长期,每月喷洒一次杀菌剂即可对病害起到预防作用。 6主要价值编辑观花植物,可孤植或片植、或丛植布置园林。 根(野牡丹根)、果实(野牡丹子)可药用,有以下功效:消积利湿、清热解毒、主食积等。盆栽阳台观赏或庭园花坛种植。 7相关对比编辑同科不同属的品种比较 Tibouchina semidecandra (雄蕊白色)巴西野牡丹,蒂牡花,蒂牡丹 Tibouchina urvilleana (雄蕊紫色)艳紫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m D. Don (雄蕊金黄色)野牡丹 8相关信息编辑传说中紫色是最高贵的颜色,那么有着艳丽“皇家”紫色花朵的巴西野牡丹 巴西野牡丹(6张) (Tibouchina semidecandraCogn.),则是名副其实的公主花(Princess flower)。它还有着另一个头衔:荣耀灌木(Glory bush)。这个活泼娇小的“公主”,来自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的绵毛木属。巴西野牡丹株高0.6~1.5m,是蓬蓬勃勃的常绿小灌木,枝条红褐色。叶对生,长椭圆至披针形,表面光滑,背面被细柔毛,深绿色,3~5出分脉。花顶生,花大型,5瓣,刚开的花呈现深紫色,开了一段时间的则呈紫红色,相映成趣,中心的雄蕊白色且上曲,小巧别致,雄蕊明显比雌蕊伸长膨大。蒴果坛状球形。巴西野牡丹几乎全年开花,每年5月至次年1月为盛花期。巴西野牡丹原产于巴西低海拔山区及平地。在光照良好的地方,花开艳丽, 巴西野牡丹(6张) 可稍耐荫,但长势差。可采扦插法繁殖,春、秋两季为适期。性喜高温,较耐旱耐寒,耐修剪,花多且密,单朵花期4—7天,适于盆栽或庭园花坛混合种植,若多个品种混合栽种可产生对比强烈的层次不同的紫色。她和她的远房“皇亲国戚”――白花印度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var.alba),一白一紫两“公主”漂洋过海来到我国南方,正在华南植物园的奇异植物温室里盛放,在岭南郊野山花区里也可看见她们的风采。野牡丹家族有3个常见相似伙伴,巴西野牡丹雄蕊白色,艳紫野牡丹(蒂牡花)(Tibouchina urvilleanaCogn.)雄蕊紫色,野牡丹(Melastoma candimD. Don)则雄蕊金黄色。
㈣ 谁知道这是什么花了开花是五瓣紫色的,谢谢!
中文名:巴西野牡丹
别称:紫花野牡丹、艳紫野牡丹
拉丁学名:Tibouchina semidecandra
科属:野牡丹科蒂牡花属
产地分布:巴西
巴西野牡丹,常绿灌木,常绿小灌木株高约60公分。枝条红褐色,刚开的花呈现深紫色,开了一段时间的则呈现紫红色,两者相映成趣,其中的花蕊白色,小巧别致。在光照良好的地方,花开艳丽,可稍耐荫,但长势差。可采扦插法繁殖,春、秋两季为适期。性喜高温,较耐旱耐寒,耐修剪,花多且密,单朵花期4—7天,适于盆栽或庭园花坛混合种植,若多个品种混合栽种可产生对比强烈的层次不同的紫色。
㈤ 这是什么花
这是巴西野牡丹
巴西野牡丹日常养护
1、水肥
巴西野牡丹水肥管理应根据生长状况进行调整,施肥一般以采用少量多次施复合肥或其他有机肥为原则。
巴西野牡丹的适应性较强,栽培管理可较为粗放,栽植前施足基肥,即可满足生长期的需求。生长期和开花期,消耗的营养较多,要注意及时适当追肥,通常采用3%的“沃叶复合肥”,每月1-2次,冬季施磷钾肥能增强植株的抗性。
在高温炎热的夏季和天气干燥的秋、冬季,每天浇1-2 次水即可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2、修剪
巴西野牡丹应结合植株的生长状况,适时进行修剪,适当的修剪能促使植株保持紧凑的株形,使株型更加丰满美观。花后修剪可促进枝条萌发,促进下次开花量,同时可适度调整株形。
3、病虫害防治
室内通风不畅时, 易发生介壳虫危害,发现介壳虫危害时, 少量可人工剥离或用小刷刷除, 量多时用40%速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空气干燥时易生红蝴蛛, 发生初期用5% 噻蛸酮乳油1500倍液喷杀。
㈥ 请问这什么花
巴西野牡丹。
别称:紫花野牡丹、艳紫野牡丹
巴西野牡丹(拉丁学名:Tibouchina seecandra Cogn.)是野牡丹科常绿小灌木,株高0.5-1.5米。枝条红褐色;叶对生,椭圆形至披针形,两面具细茸毛;花顶生,大型、5 瓣,深紫蓝色;花萼五片,红色,披绒毛;蒴果坛状球形,一年可多次开花。原产巴西低海拔山区及平地,中国广东、海南等地有引种栽培。
它的植株清秀,花期长,花朵艳丽,非常适合庭园、绿地的绿化、美化。
㈦ 巴西野牡丹是完全花吗,花冠类型是什么,花被排列方式,雌蕊类型,花药着生的方式,子房的位置分别是什么
摘要 巴西野牡丹是野牡丹科常绿小灌木,株高0.5-1.5米。枝条红褐色;叶对生,椭圆形至披针形,两面具细茸毛;花顶生,大型、5瓣,深紫蓝色;花萼五片[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红色,披绒毛;蒴果坛状球形,一年可多次开花。原产巴西低海拔山区及平地,中国广东、海南等地有引种栽培。
㈧ 巴西野牡丹的介绍
巴西野牡丹(拉丁学名:Tibouchina seecandra Cogn.)是野牡丹科常绿小灌木,株高0.5-1.5米。枝条红褐色;叶对生,椭圆形至披针形,两面具细茸毛;花顶生,大型、5 瓣,深紫蓝色;花萼五片,红色,披绒毛;蒴果坛状球形,一年可多次开花。原产巴西低海拔山区及平地,中国广东、海南等地有引种栽培。它的植株清秀,花期长,花朵艳丽,非常适合庭园、绿地的绿化、美化。(概述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1)
㈨ 巴西野牡丹是什么花冠
巴西野牡丹是野牡丹科常绿小灌木,株高0.5-1.5米。枝条红褐色;叶对生,椭圆形至披针形,两面具细茸毛;花顶生,大型、5 瓣,深紫蓝色;花萼五片,红色,披绒毛;蒴果坛状球形,一年可多次开花。原产巴西低海拔山区及平地,中国广东、海南等地有引种栽培。
㈩ 请问,巴西野牡丹和大兴安岭野杜鹃有什么区别(图一是巴西野牡丹,
野牡丹先叶后花,而兴安杜鹃是先花后叶
野牡丹叶子坚纸质,兴安杜鹃叶子近革质
野牡丹叶子较大长4-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尖,离基三出脉;而兴安杜鹃叶子较小,长1-5厘米,宽1-1.5厘米,椭圆形,羽状网脉。
野牡丹花花瓣五,倒卵形,杜鹃花冠宽漏斗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