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大豆有什么期货市场指标

巴西大豆有什么期货市场指标

发布时间:2022-05-23 20:05:22

㈠ 大豆期货的标准合约

交易品种 黄大豆 交易单位 10吨/手 报价单位 人民币 最小变动价位 1元/吨 涨跌停板幅度 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4% 合约交割月份 1,3,5,7,9,11 交易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 最后交易日 合约交割月份的第十个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最后交易日后七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交割等级 具体内容见附件 交割地点 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交易保证金 合约价值的5% 交易手续费 4元/手 交割方式 集中交割 交易代码 A 黄大豆一号 B 黄大豆二号 上市交易所 大连商品交易所 注:目前黄大豆1号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暂按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5%执行
附表1:黄大豆1号品质技术要求
交割等级 纯粮率最低指标% 种 皮 杂 质% 水份% 气味色泽升水(人民币元/吨) 贴水(人民币元/吨)
标准品 三等黄大豆 91.0 黄色混有异色粒 限度为5.0% 1.0 13.0 正常 - -
替代品一等黄大豆 96.0 30 -
二等黄大豆 93.5 10 -
四等黄大豆 88.5 - 30
[注] 1、黄大豆:种皮为黄色,脐色为黄褐、淡褐、深褐、黑色或其它颜色,粒形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
⒉转基因大豆不得以标准品或替代品交割;
⒊标准品交割价=交割结算价;
⒋替代品交割价=交割结算价+替代品升贴水+质量差异升扣价;
⒌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按照GB5490~553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执行;
⒍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⒎水份、杂质允许范围见附表2;
⒏包装物具体要求详见交易所交割的有关规定;
⒐入库指标:粗脂肪酸价≤3.5、蛋白质溶解比率≥75;出库指标:粗脂肪酸价≤5、蛋白质溶解比率≥60。
附表2:黄大豆1号质量差异升扣价
质量差异升扣价项目质量标准% 允许范围% 质量差异%(高+;低-) 升扣价(元/吨) 备 注
水分 13.0 11,1,3合约月份<15.0 5,7,9合约月份≤13.5 -1.0 +20 1.升水升至水份含量12.0%2.低于或高于标准不足1.0%不计算升扣价
+1.0 -55
杂质 1.0 <2.0 -0.5 +10 低于或高于标准不足0.5% 不计算升扣价
+0.5 -30
注:质量差异升扣价=水份升扣价+杂质升扣价
交易品种 黄大豆2号
交易单位 10吨/手
报价单位元(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 1元/吨
涨跌停板幅度 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
合约交割月份1、3、5、7、9、11月
交易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 9:00-11:30下午 13:30-15:00
最后交易日合约月份第10个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最后交易日后第3个交易日
交割等级符合《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2号交割质量标准(FB/DCE D001-2005)》
交割地点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最低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5%
交易手续费不超过4元/手
交割方式实物交割
交易代码 B
上市交易所 大连商品交易所
黄大豆2号与1号期货合约交割质量标准差异
黄大豆2号与1号期货合约交割质量标准对比
合约名称 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
合约定位 榨油用品质 食用品质
可交割商品 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 非转基因大豆
参考标准 大豆国家标准和进出口粮油检验标准 现行大豆国家标准
核心定等指标 粗脂肪含量(含油率) 纯粮率
水分要求 ≤13.5 (11、1、3月合约交割的国产包粮大豆≤14.5) ≤13.0(11、1、3月合约<15.0,5、7、9月合约<13.5%,有升扣价)
杂质要求 ≤2.0%(无升扣价) ≤1.0%(<2.0%允许交割,有升扣价)
不完善粒要求 有 无

㈡ 豆油期货的国际供求

根据美国农业部2012年2月8日公布的全球油籽供求预测,全球12/13年度油籽产量预测为4.669亿吨,较上月预测增加110万吨。全球大豆产量预计2.695亿吨,略微上调10万吨,其中巴西大豆产量上调量略超过阿根廷产量下调量。
因巴西中西部适宜的气候,预测巴西大豆产量增加100万吨至纪录水平8350万吨。由于近几周持续干旱,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300万吨,较上月预测减少近100万吨。
预计美国12/13年大豆压榨量上调1000万蒲式耳,达到16.15亿蒲式耳。由于大豆压榨量上升,豆油产量上调,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1.25亿蒲式耳,下调1000万蒲式耳。
由于销售好于预期,美国豆油出口量较上月上调1.5亿磅,预计美国12/13年度豆油出口量为23亿磅。用于甲基脂的豆油消费量没有变化,尽管市场年度第一季度用量相对较低,未来几个月使用量会扩大。美国豆油期末库存上调1.25亿磅,预计为16.65亿磅。
下面图表是USDA2007-2012年度全球豆油供需报告图表(单位:百万吨)。从图表中可以看到,豆油产量与消费量自2008年以来一直在上升,豆油产量与消费量大致相同,但全球豆油总供给超过消费量。预计12/13年度全球豆油产量为4341万吨,较上月预测下调1万吨。预计消费量为4362万吨,较上月预测下调5万吨。预计期末库存为332万吨,较上月预测上调6万吨。上年度全球豆油期末库存382万吨,是近五年最高的,预计全球豆油供给超过需求。

㈢ 期货基本面分析

基本分析法是根据商品的产量、消费量和库存量(或者供需缺口),即通过分析期货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来解释和预测期货价格变化趋势的方法。基本面分析主要分析的是期货市场的中长期价格走势,即所谓大势,并以此为依据中长期持有合约,不太注意日常价格的反复波动而频繁地改变持仓方向。 经济学的名言是:从长期看,商品的价格最终反映的必然是供求双方力量均衡点的价格。所以,商品供求状况对商品期货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基本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关系。商品供求状况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商品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商品价格变化,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受供给和需求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这种供求与价格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复杂化,即不仅要考虑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还要考虑价格变化对供求的反作用。 在现实市场中,期货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而且还受其他许多非供求因素的影响。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货币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投机因素、心理预期等。因此,期货价格走势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期货商品供给分析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和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或卖者愿意并可能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决定一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技术水平、其他商品的价格水平、生产成本、市场预期等等。 商品市场的供给量则主要由期初库存量、本期产量和本期进口量三部分构成。 1、期初库存量 期初库存量是指上年度或上季度积存下来可供社会继续消费的商品实物量。根据存货所有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供应者存货、经营商存货和政府储备。前两种存货可根据价格变化随时上市供给,可视为市场商品可供量的实际组成部分。而政府储备的目的在于为全社会整体利益而储备,不会因一般的价格变动而轻易投放市场。但当市场供给出现严重短缺,价格猛涨时,政府可能动用它来平抑物价,则将对市场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2、本期产量 本期产量是指本年度或本季度的商品生产量。它是市场商品供给量的主体,其影响因素也甚为复杂。从短期看,它主要受生产能力的制约,资源和自然条件、生产成本及政府政策的影响。不同商品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可能相差很大,必须对具体商品生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可能的变动。 3、本期进口量 本期进口量是对国内生产量的补充,通常会随着国内市场供求平衡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进口量还会受到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差、汇率、国家进出口政策以及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二)期货商品需求分析 商品市场的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和某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所愿意并有能力购买数量。决定一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消费者预期的影响等等。 商品市场的需求量通常由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和期末商品结存量三部分构成。 1、国内消费量 国内消费量主要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或购买能力、消费者人数、消费结构变化、商品新用途发现、替代品的价格及获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对期货商品需求及价格的影响往往大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2、出口量 稳定的进口量虽然量值大但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甚小,不稳定的进口量虽然量值小,但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很大。出口量是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国外市场的数量,它是影响国内需求总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变化应综合考虑影响出口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如国际、国内市场供求状况,内销和外销价格比,本国出口政策和进口国进口政策变化,关税和汇率变化等。例如,我国是玉米出口国之一,玉米出口量是影响玉米期货价格的重要因素。 3、期末商品结存量 期末结存量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商品需求的组成部分,是正常的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短期供求的作用。当本期商品供不应求时,期末结存将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因此,分析本期期末存量的实际变动情况,即可从商品实物运动的角度看出本期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对下期商品供求状况和价格的影响。 (三)经济波动周期 商品市场波动通常与经济波动周期紧密相关。期货价格也不例外。由于期货市场是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的开放市场,因此,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不仅受国内经济波动周期的影响,而且还受世界经济的景气状况影响。 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复苏阶段开始时是前一周期的最低点,产出和价格均处于最低水平。随着经济的复苏,生产的恢复和需求的增长,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的高峰阶段,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张超过了产出的增长,刺激价格迅速上涨到较高水平。衰退阶段出现在经济周期高峰过去后,经济开始滑坡,由于需求的萎缩,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价格迅速下跌。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的谷底,供给和需求均处于较低水平,价格停止下跌,处于低水平上。在整个经济周期演化过程中,价格波动略滞后于经济波动。这些是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一般特征。 比如,在本世纪 60 年代以前西方国家经济周期的特点是产出和价格的同向大幅波动。而 70 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先后进入所谓的"滞胀"时期,经济大幅度衰退,价格却仍然猛烈上涨,经济的停滞与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存。而 80-90 年代以来的经济波动幅度大大缩小,并且价格总水平只涨不跌,衰退和萧条期下降的只是价格上涨速度而非价格的绝对水平。当然,这种只涨不跌是指价格总水平而非所有的具体商品价格,具体商品价格仍然是有升有降。进入 90 年代中期以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韩国、东南亚国家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但是,全球经济并没有陷入全面的危机之中,欧美国家经济持续向好。因此,认真观测和分析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对于正确地把握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周期阶段可由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值的高低来判断,如 GDP 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汇率等。这些都是期货交易者应密切注意的。 (四)金融货币因素 商品期货交易与金融货币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率的高低、汇率的变动都直接影响商品期货价格变动。 1、利率 利率调整是政府紧缩或扩张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利率的变化对金融衍生品交易影响较大,而对商品期货的影响较小。如 1994 年开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提高中长期存款和国库券的保值贴补率,导致国债期货价格狂飙,1995 年 5 月18 日,国债期货被国务院命令暂停交易。 2、汇率 期货市场是一种开放性市场,期货价格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紧密相联。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比较必然涉及到各国货币的交换比值-汇率,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比率。当本币贬值时,即使外国商品价格不变,但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将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汇率的高低变化必然影响相应的期货价格变化。据测算,美元对日元贬值 10%,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的进口大豆价格会相应下降 10%左右。同样,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那么,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也会上涨。主要出口国的货币政策,如巴西在 1998 年其货币雷亚尔大幅贬值,使巴西大豆的出口竞争力大幅增强,相对而言,大豆供应量增加,对芝加哥大豆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五)政治、政策因素 期货市场价格对国际国内政治气候、相关政策的变化十分敏感。政治因素主要指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国际性政治事件的爆发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各种国际性经贸组织的建立及有关商品协议的达成、政府对经济干预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等。这些因素将会引起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在国际上,某种上市品种期货价格往往受到其相关的国家政策影响,这些政策包括:农业政策、贸易政策、食品政策、储备政策等,其中也包括国际经贸组织及其协定。在分析政治因素对期货价格影响时,应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如国际局势紧张时,对战略性物资价格的影响就比对其他商品的影响大。 (六)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条件、地理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粮食、金属、能源等商品,其生产和消费与自然条件因素密切相关。有时因为自然因素的变化,会对运输和仓储造成影响,从而也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例如,当自然条件不利时,农作物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供给趋紧,刺激期货价格上涨;反之,如气候适宜,又会使农作物增产,增加市场供给,促使期货价格下跌。因此,期货交易必须密切关注自然因素,提高对期货价格预测的准确性。 (七)投机和心理因素 在期货市场中有大量的投机者,他们参与交易的目的就是利用期货价格上下波动来获利。当价格看涨时,投机者会迅速买进合约,以期价格上升时抛出获利,而大量投机性的抢购,又会促进期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反之,当价格看跌时,投机者会迅速卖空,当价格下降时再补进平仓获利,而大量投机性的抛售,又会促使期货价格进一步下跌。 与投机因素相关的是心理因素,即投机者对市场的信心。当人们对市场信心十足时,即使没有什么利好消息,价格也可能上涨;反之,当人们对市场推动信心时,即使没有什么利空因素,价格也会下跌。

㈣ 豆粕期货2101、2103、2105代表什么

豆粕期货:以豆粕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合约,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豆粕期货与实物豆粕不同,豆粕交易是实物交易,豆粕期货则是一种投资手段,投资者可在期货市场交易各种期货产品。
豆粕期货2101、2103、2105属于交易代码。
应答时间:2021-01-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㈤ 期货中的 大豆1大豆2是 什么意思

1号黄大豆指的是非转基因大豆,主要代表的是国内的大豆价格。

2号黄大豆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作榨油,如超市里卖的植物油标明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1号黄大豆和2号黄大豆,两者均是在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期货品种。

2002年3月,由于国家转基因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进口大豆暂时无法参与期货交割,为此,大商所对大豆合约进行拆分,把合约拆分为以食用品质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和以榨油品质转基因、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

(5)巴西大豆有什么期货市场指标扩展阅读:

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合约临近交割期时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为:

1、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一个交易日:合约价值的10%;

2、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六个交易日:合约价值的15%;

3、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十一个交易日:合约价值的20%;

4、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十六个交易日:合约价值的25%;

5、交割月份第一个交易日:合约价值的30%。

㈥ 影响大豆期货,豆粕期货价格的因素都有哪些

豆粕期货价格由四个因素决定,分别是(一)豆粕供应情况;(二)豆粕消费情况;(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四) 相关的农业、贸易、食品政策。
(一) 豆粕供应情况
1. 大豆供应量
豆粕作为大豆加工的副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豆粕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粕供应量的增加。大豆的来源主要有两块,一是国产大豆,二是进口大豆。我国的东北及黄淮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近几年,我国大豆年总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徘徊,其中商品大豆量约为600万吨。我国2008/09年进口大豆超过4,000万吨。
2. 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粕生产的成本,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进口大豆价格对我国豆粕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
3. 豆粕产量
豆粕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豆粕产量与豆粕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豆粕产量越大,价格相对较低;相反,豆粕产量减少,豆粕价格则上涨。
4. 豆粕库存
豆粕库存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则价格上涨,供应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豆粕具有不易保存的特点,一旦豆粕库存增加,豆粕的价格往往会调低。
(二) 豆粕消费情况
我国是豆粕消费大国,近几年,豆粕消费保持了13%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豆粕在饲料业中家禽的使用量占52%,所以牲畜、家禽价格的影响直接构成对饲料需求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牲畜、家禽的价格与豆粕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统计显示,90%以上的豆粕消费是用于各类饲料,所以饲料行业景气度状况对豆粕需求的影响非常明显。
(三) 相关商品、替代商品价格的影响
1. 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0.18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粕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会停产,从而减少豆粕的市场供应量。
2. 豆粕替代品价格的影响
除了大豆、豆油等相关商品对豆粕价格影响外,棉籽粕、花生粕、菜粕等豆粕的替代品对豆粕价格也有一定影响,如果豆粕价格高企,饲料企业往往会考虑增加使用菜粕等替代品。
(四) 相关的农业、贸易、食品政策
近几年,禽流感、疯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继发生以及出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新的食品政策。这些新食品政策的实施,对养殖业及豆粕的需求影响都是直接的。

㈦ 巴西大豆玉米 基差坚挺,什么是期货中所讲的基差

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在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之差,即:基差=现货价格一期货价格。简单地说就是期现价差。

㈧ 大豆期货的国际状况

根据美国农业部1月11日公布的全球油籽供求预测,全球12/13年度油籽产量预测为4.658亿吨,较上月预测增加280万吨。全球大豆产量预计2.694亿吨,上调170万吨,其中美国和巴西产量增加仅部分被阿根廷产量下调抵消。
因巴西种植面积和亩产增加,预测巴西大豆产量增加150万吨至纪录水平8250万吨。由于中部种植区雨水过多,亩产下调,预测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400万吨,较上月预测减少100万吨。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持平于13.45亿蒲式耳,12/13年大豆期末库存预计在1.35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增加500万蒲式耳。
下面图表是USDA2006-2012年度全球大豆供需报告图表(单位:百万吨)。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大豆产量与消费量自2008年以来总体在上升,大豆产量与消费量呈交替超越格局,需求量上升较为平稳。预计12/1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6941万吨,高于消费量。预计期末库存为5946万吨,较去年有所上升。预计全球大豆供给超过需求。从国际需求供给状况来看,不支持大豆价格大幅上涨。

㈨ 巴西和阿根廷在大豆市场正在提升存在感吗

日媒称,巴西和阿根廷在大豆市场正在提升存在感。两国的产量比10年前增加5成。尤其是巴西,其产量可匹敌世界最大生产国美国。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南美产的大豆被视为替代美国产的供应来源,正成为期货市场的交易对象。

据报道,成为大豆国际价格指标的美国芝加哥市场期货价格在中国时间3月29日晚间的盘前盘后交易中,降至1蒲式耳10.18美元。比月初下降5%。背景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的钢铁和铝的进口限制措施。

其实,在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前,就出现了显示南美存在感的事件。2月,大豆行情在1个月时间里上涨6%。

报道称,往年被称为大豆的“二月小息”,经常呈现价格下跌趋势。这是由于冬季补贴结束,同时美国农户为了确保资金而出售手头的谷物而容易造成的影响。

不过,今年则基本呈现单边上涨态势。主要是因为阿根廷的减产。此前预计产量达到5400万吨,但有预测认为,由于生长期的干燥气候,将降至4700万吨。

日本Green County公司的代表大本尚之表示,“即使是美国产大豆生长期之外的时期,影响南美产大豆收成的气候也不容忽视”。美国产收获之后的11月至第二年3月成为气候影响行情的新的时期的可能性正在提高。

报道称,日本企业也将推动供应企业的多样化。日本大陆稻米公司的代表茅野信行表示,“油分增加,品质也保持稳定。已开始选择比美国产更低廉的产品”。或许有必要从扩大原料采购渠道这一角度重新思考南美大豆的增产。

阅读全文

与巴西大豆有什么期货市场指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74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5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88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3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2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8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8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6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79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101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41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30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5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66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