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被称为什么派

法国被称为什么派

发布时间:2022-08-08 23:49:44

Ⅰ 法国有多少党派

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为法国第十六部宪法,1958年由戴高乐负责起草,同年9月28日公民投票通过,10月4日生效。后经5次修改 。宪法规定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7年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可超越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总统离职期间,由参议院议长暂代行总统职权。法国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订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 。 国民议会共有577个议席,任期5年 ,通过普选直接选举产生 。1993年选出的国民议会 , 议长为P.塞甘。参议院共有321席 ;参议员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以省为单位 , 由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1992年9月选出的参议院 ,议长R.莫诺里。

法国总统
France,President of
法国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 7 年,可连选连任。1958年制定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的职权主要有:任免总理、政府成员和其他重要官员;主持内阁会议,签署会议的决定和法令;签署和颁布法律;担任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主持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决定动用法国的战略核力量;担任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决定外交政策;委派驻外使节并接受外国使节;批准国际条约 ;行使赦免权;在同总理和两院议长磋商后,有权解散国民议会,重新选举;根据政府或议会两院的建议,将某些重要法律草案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形势需要时,与总理、两院议长和宪法委员会磋商后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总统出缺时 ,由参议院议长代理。新总统的选举应在50天内举行。

法国议会
France,Parliament of
法国最高立法机关。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国民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 5 年;参议院议员由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议会两院拥有立法、监督政府、审批国家预算等项权力,但其权力受到总统和政府的制约。两院以公开投票方式并由议会组成人员的绝对多数作出相同表决时,可以对总统的叛国罪提出控告。国民议会的权力大于参议院。财政法案只能由国民议会提出。在两院对法案的审议发生意见分歧时,国民议会有权最后裁决 。国民议会还拥有对政府的弹劾权。但弹劾案至少须有 1/1的议员署名,提出48小时后方能表决,并且必须得到国民议会的绝对多数才能通过。

法国政府
France,Government of
法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国务部长、部长、国务秘书等成员组成。总理由总统任免,政府其他成员由总统根据总理建议任免。政府成员不得兼任议会议员。政府对议会负责,除拥有决定和指导国家政策、掌管行政机构和武装力量、推行内外政策等权力外,还拥有警察权和行政处置权条例制定权和命令发布权。总理是政府首脑,领导政府的活动,负责国防,以政府的名义宣布戒严令,行使制定条例权,任命文武官员,并代表政府享有立法创议权和修改宪法的建议权。总统在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或决定行使非常权力前,必须与总理磋商。当国民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或不同意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总政策说明时,必须由总理向总统提出政府辞职。由于总理由总统任免,所以事实上总理的职责名不副实,须听命于总统,只能起辅佐总统的作用。

法国保卫共和联盟
Rassemblement pour la République, Francais
法国政党。又称戴高乐党。前身是1947年戴高乐创立的法兰西人民联盟,1953年解散,其成员分为 3 个组织。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后,这三派于10月合并为保卫新共和联盟,尔后长期执政。1974年和1976年先后失去总统和总理职位 。其组织几经分合,党名几经改易 ,1976 年 12 月起称现名 。1981年6月立法选举后成为在野党 。1986 年3月 ,与法国民主联盟再度构成议会多数派,其主席J.希拉克再度出任政府总理至1988年6 月。1995 年5月 ,希拉克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五任总统,该党代理主席阿兰 ?朱佩出任总理。以保卫共和联盟为首的右翼政党在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中占绝大多数。该党奉行戴高乐主义,主张维护第五共和国的制度 ,捍卫法国的民族独立 。80 年 代后努力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1988 年有党员约35万人 。1976 年起希拉克任主席。1995年10月朱佩当选主席。

法国工人党
法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有J.盖德、P.拉法格、G.德维尔等,又称盖德派。1879年 10月成立 ,1880 年盖德、拉法格共同制订并在勒阿弗尔党代表大会上通过党的纲领,纲领的理论部分由K.马克思口授。1882年 9 月,以盖德为首的盖德派与以P.布鲁斯为首的可能派公开分裂,可能派改名为法国社会主义工人联合会。盖德派保留工人党的名称。1901年,工人党与布朗基派等组成法兰西社会党。1905年又与法国社会党合并为统一社会党,即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法国共产党
Parti Communiste Francais
法国政党。1920年12月29日成立,由社会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分裂而来。1935年 7月,参与创建反法西斯人民阵线,1939年 9月被宣布为非法。1941年起进行反法西斯武装斗争。法共领导人进行英勇的抵抗运动,组织二三十万人的游击队在敌占区开展地下斗争,有 7.5 万党员在斗争中牺牲。1944年 9月起连续参加五届联合政府。1946年大选后成为法国第一大党。1947年 5月被排除出政府。60~70年代逐步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个提法,提出建设法 国色 彩的 社会主义的 思想,属 欧洲共 产主义 范畴 。1981 ~ 1984 年参加左翼联合政府。1984 年7月退出政府 。1985年二十五大赞扬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重申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没有模式 、中心和向导党 。1987 年党员约33万人,工人居多 。1972年起 G.马歇任总书记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高 ,1990 年 12 月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认为资本主义正在东欧复辟,强调法共不会变成社会民主党,坚持共产党名称和社会主义目标不变。批评欧洲防务建设会使法国失去进行防御的手段。

法国人民阵线
Front Populaire,France
1935~1938年法国左翼各党派和群众团体为反击法西斯势力 、实行社会经济改革而组成的统 一 战线 。20 世纪30年代上半期 ,法国内受经济危机困扰 ,外 受法西 斯 战 争威胁,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向两极分化。1934年 2 月,法兰西行动党、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挑起反政府暴动,企图夺取政权。左翼党派和团体联合起来反击右派势力的进攻,逐步增强团结。1935年 7 月14日,法国社会党、法国激进社会党、法国共产党和各大工会组织全国规模的反法西斯示威,并决定起草统一左翼各党派行动的共同纲领,人民阵线遂宣告诞生。
1936年 1 月,公布人民阵线纲领,主要内容为:取缔法西斯组织,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将法兰西银行和军事工业收归国有,提高工人工资,设立国家失业基金,对富人增税 ,
在国际上建立集体安全制度。5 月,人民阵线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社会党人L.布鲁姆组织首届人民阵线政府,共产党表示支持,但未入阁。1937年 2 月政府迫于大资产阶级的抵制和反抗,宣布暂停实施人民阵线纲领,布鲁姆于 6 月辞职,激进党人C.肖当 、 达拉第先后组阁 。1938 年10 月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人民阵线公开分裂,此后名存实亡。

法国社会党
Parti Socialiste,France法国政党。1905年由J.盖德领导的法国社会党和J.饶勒斯领导的法兰西社会党合并而成,当时名为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1920 年12月在图尔代表大会上发生分裂 ,多数派另组法国共产党。1936年社会党参与创建的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社会党领袖L.布鲁姆出任政府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党 一 度瓦解 。1943 年重建 ,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第四共和国时期始终参加联合政府,对法国的国有化和欧洲共同体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1959年起在野,组织日趋分裂,党员减少。1965年与激进社会党等几个党派合组为民主和社会主义左翼联盟。1968年联盟破裂。1969年组成新社会党。1971年 6 月与F.M.M.密特朗参与创建的共和体制协议会合并,称现名,密特朗任第一书记。1972年与共产党结为左翼联盟 。70 年代后期 ,共产党退出左翼联盟 。1981年 5月,密特朗当选总统; 6 月成为议会多数派,获得总理职位。1986年 3月立法选举后仍为议会第一大党,但失去议会多数派地位和总理职位。1988年 6月议会改选后,再次组阁执政 。1993 年在议会大选中失去多数派地位 。1995年 5 月,法国保卫共和联盟等右翼政党推举的候选人J.希拉克击败社会党候选人,当选法国总统。该党对内强调团结 ,执行温和、求实政策。对外反对种族主义,主张建设强大的欧洲,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在1991年全国代表大会上公开提出干涉他国内政的所谓“ 人道主义干涉义务 ”和以是否“民主化 ”作为发展国际关系的主张 。1987 年有党员约21万 。历任总书记为 P.莫鲁瓦、L.法比尤斯。
参考资料:http://www.sinofrance.org/site/politique/

Ⅱ 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存在着哪些”不同的政治派别”

当时有两大政治派别

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一个漫长、艰难而曲折的过程,法国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即革命与反革命)、共和派与帝制派进行了反复、长期的较量,政权在两者间反复易手,最终资产阶级革命的力量彻底战胜了反革命的封建势力,共和派战胜了帝制派。1875年共和派通过微弱的一票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而且宪法的制定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因此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利都很大。由于法国的国情导致他的政体带有特殊性,形成了一种不伦不类的政体,我们不能给他固定的说法。我们只能界定为他是共和政体。

当然法国也实行过议会制共和制。1879年初共和派赢得总统大选,掌握法国全部关键权力部门,最终完全确立了共和制政体,之后总统的权力实际上日渐削弱,在政治生活中已不占重要地位,国家权力明显转到议会和内阁手中,使法国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法国投降,存在了七十年的第三共和国解体,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和维希傀儡政权统治。二战结束后,法国进入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1946—1958年),法国议会的权力达到巅峰,拥有选举总统、决定政府组成、任免总理和批准政府施政纲领等权力,此时的法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为了克服第四共和国时期党派纷争、议会滥用权力而导致政局不稳、政府无能的弊端,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宣告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此后,权力中心逐渐由议会转移到总统,但又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这表明法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制国家。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近现代法国政体如何变化,其实质基本上不变,还是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只是对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权力关系进行了重新调整,从而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制)的不同形式而已。

Ⅲ 法国大革命中是怎样划分左派、右派的

在现代政治术语中,“左派” 往往是“激进派”或“革命派”的同义词。而“右派”则往往是“保守派”、“旗固派”、“温和派”或“反革命派”的代称。但是,你知道吗,左派和右派的划分还是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呢!

1792年9月22日,法国宣布废除王政,实行共和,并实施法国革命“共和公历”,这一年为共和元年,是历史上法兰西共和国的开始。从此以后,国民公会成为全国最高的领导机关。每当举行大会时,国民公会会场内不同的政治派别,分别坐在不同的席位上。右边坐的是执政党,这一派代表着法国的工商资产阶级,由于他们出身多来自于吉伦特郡,因此称之为吉伦特派。左边坐的是在野党,这一派由于经常在雅各宾修道院进行政治集会和议事,所以人们称他们为雅各宾派。

革命家马拉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左派要求国民公会宣布路易十六为法国的卖国贼、人类的罪人,立即以革命的名义判处死刑,最后投票表决。表决;进行了两天两夜,投票人为721人,结果以超过绝对多数票26票宣判路易十六死刑。1793年 1月21日,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同年10月16日, 王后也被处死。从此法国革命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也是从这时开始,“左”、“中”、“右”的概念被广泛地使用到政治势力的划分中。

Ⅳ 法国有多少党派法国还有没有贵族存在

法国党派太多是目前党派最多的国家,主要有:
①共和党。俗称吉斯卡尔派。1977年成立。前身是吉斯卡尔·德斯坦1966年创建的独立共和人士全国联合会(简称独立共和党)。1974年吉斯卡尔·德斯坦当选总统后,成为主要执政党。1977年5月,同其他吉斯卡尔派组织合并,称共和党。该党主张进行没有风险的改革,推崇法国式民主,赞成西欧联合,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1987年有党员约19万人,多为工商企业主、高级职员和自由职业者。②社会民主人士中心。1976年 5月由原“民主中心”、“进步与民主中心”和“新民主俱乐部”等组织合并而成。1988年有党员约4.3万人,多为工商企业主、农场主。③激进社会党。法国最早的政党之一。1901年成立。1924年与社会党组成左翼联盟,多次参加政府。1935年参与创建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1936年成为主要执政党之一,执政期间对外奉行绥靖政策,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使人民阵线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党一度瓦解。1944年重建。第四共和国时期仍为执政党之一,但影响不大。第五共和国时期为反对党。60年代起不断与其他党派结成联盟,1965年参加民主和社会主义左翼联盟。1971年该党开始分裂,其右翼与民主中心合作;左翼与共产党、社会党结成联盟,并于1973年另组左翼激进主义者运动。党员很少,多是地方势力代表人物。④社会民主党。1973年12月成立,原称社会民主运动,1982年10月改现称。1987年有党员约1.1万人,多是脱离社会党的人士。
~ 4 / 5 ~
国民阵线又译民族阵线。法国极右政党之一。1972年10月成立。前身是被取缔的法西斯组织“新秩序党”。80年代以来,该党在欧洲议会和法国各级议会选举中,得票率有所上升。1986年 3月同法共取得相等的国民议会席位,在1988年6月的立法选举中只获1个议席。其创始人和主席 J.-M.勒庞在1974、1988年两次竞选总统失败。国民阵线主张民族主义、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在失业青年中有些影响。1988年有党员约5万人。 法国实行中央集权制,长期不允许地方自治,禁止地区性政党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布列塔尼、科西嘉等地区出现了一些要求给地方某些自治权的政党,但它们对法国政局影响甚微。
法国已经没有被封为真正的贵族存在

Ⅳ 法国 在历史上 分为三个等级 神职人员 贵族 平民

18世纪的法国,大概分为三个等级.国王和教士为第一登级,贵族为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贫民为第三等级别.
1.督政府在法国执政时期,法国社会极不稳定,王党叛乱时有发生,各种政治俱乐部纷纷出现,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市场萧条,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农民出身的格拉古.巴贝夫创办《出版自由》(后改为《人民保民官》,他因攻击热月党人而被捕。在狱中,其共产主义理论形成,开始了平等派密谋活动。1795年10月出狱后,他便组织起平等派。
2. 无套裤汉 法国大革命时期对城市平民的称呼。当时法国贵族男子盛行穿紧身短套裤,膝盖以下穿长统袜;平民则穿长裤,无套裤,故有无套裤汉之称。原是贵族对平民的讥称,但不久成为革命者的同义语。无套裤汉的主要成分是小手工业者 、小商贩、小店主和其他劳动群众,也包括一些富人。他们是城市革命的主力军,是大革命中几次武装起义的参加者。在推翻王政、建立共和国以及推动雅各宾派实行恐怖统治,抗击外国武装干涉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无套裤汉在经济上要求限制资产阶级,打击投机商,有平均主义倾向。在政治上要求实行直接民主制,即由群众用公开唱名或鼓掌进行表决的方式,决定政治大事 。1794年7月27日发生推翻雅各宾派M.F.M.I.de罗伯斯比尔政权的热月政变后, 特别是 1795年4~5月两次巴黎无套裤汉的反抗运动失败后,无套裤汉受到压制,逐渐消沉。
3.忿激派 法国大革命中代表贫苦劳动群众利益的激进派别。领导人有J.鲁、J.F.瓦尔莱等 。在1792 年底限价运动高潮中出现。他们要求政治平等、公民权平等与社会平等,主张全面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征购粮食,统一管理供应,救济贫苦人和义勇军家属,严厉惩办投机商人,以恐怖手段打击反革命分子等。在忿激派和广大群众促进下,国民公会于 1793 年4~5 月先后颁布了强制 流通指券,限制粮食价格 ,向富人借款等法令。忿激派支持雅各宾派推翻吉伦特派的斗争。但是雅各宾派专政建立后忿激派因抨击雅各宾宪法而遭到镇压,其领导人鲁被捕自杀。

Ⅵ 为什么法国的启蒙学者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18世纪中叶,启蒙思想家、文学家狄德罗和数学家达朗贝尔应出版商的邀请,主持编纂《科学、艺术和工艺网络全书》(简称《网络全书》)。但是狄德罗把编纂工作变成了一场反封建统治和君主专制的斗争,以致在编纂过程中,曾两度被勒令“中止”,达朗贝尔在1759年退出了编纂工作,由狄德罗独立支撑大局。《网络全书》从1751年开始编纂,1772年才完成。当时编写条目的是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总结了启蒙运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贯穿着一种反对传统思想、反对权威、反对信仰,提倡科学技术和理性的启蒙思想。所以,法国的启蒙学者也被称为“网络全书派”。

Ⅶ 新艺术运动在不同国家叫什么

德国称为青年风格派、比利时称为先锋派运动、奥地利称为奥地利美术协会、法国称为新艺术画廊、西班牙称为新艺术运动

1、德国称为青年风格派:在德国新艺术运动称作“青年风格派”。代表人物:彼得·贝伦斯:透平机车间;恩德尔:慕尼黑剧院。达姆施塔特1901-03现代艺术展。

2、比利时称为先锋派运动: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设计史上被称为先锋派运动设计大量采用曲线,特别是花草枝蔓,纠缠不清地组成复杂的图案。线条形状的运用形成了。超越对自然的直接模仿去发掘生动和抽象的线条,认为这样的线条才是自然的本质。“线条是力量”当成为“新”的装饰的基础。一是注重装饰,受自然植物启发的“鞭绳”线条到处可见,在墙面装饰、门和楼梯中十分突出;二是建筑暴露式钢铁结构和玻璃面。

3、奥地利称为奥地利美术协会: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是由维也纳分离派发起的。这是一个由一群先锋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最初称为“奥地利美术协会”。因为他们标榜与传统和正统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主要代表人物有:建筑家奥托·瓦格纳、约瑟夫·霍夫曼、约瑟夫·奥尔布里希、科罗曼·莫塞和画家居斯塔夫·克里姆特等。

4、法国称为新艺术画廊: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新艺术”本是巴黎一家商店的名称,由出版商萨穆尔·宾于·1895年12月创立,是在仿效威廉·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基础上开设的,取名“新艺术画廊”。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不久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锡。其中巴黎的设计范围包括家具、建筑、室内、公共设施装饰、海报及其他平面设计,而后者则集中在家具设计上。

5、西班牙称为新艺术运动:糅合了哥特式风格的特征,并将新艺术运动的有机形态、曲线风格发展到极致,同时又赋予其一种神秘的、传奇的隐喻色彩

Ⅷ 详细介绍下法国社会学学派(又称迪尔凯姆学派)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又名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生平和着作 1858年 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着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 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它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是先行的社会事实造成的。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了人们的意识。这种“强制”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陶和影响,又指对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迪尔凯姆认为,一切社会的观念都具有这种强制力;人类大多数的意向不是个人自己生成的,而是在外界的引导、熏陶和压迫下形成的。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无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方法、观点解释。他说,宗教、道德、法律、社团、协会、语言,以及服装样式均属社会现象,都是社会学特定的研究对象。他还把社会事实分为“运动的状态”和“存在的状态”,前者指与思想意识相关的现象,亦称“团体意识”;后者是社会上一
切组织和有形设置。迪尔凯姆注重研究前者。

劳动分工论 社会秩序是迪尔凯姆一生学术研究的主题。19世纪后半叶,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他一心要以社会学家的身份回答现实问题,帮助社会维系整合,达到安定。他的 3部主要着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都紧密围绕着秩序和整合的主题,分别回答社会团结和整合靠什么达到,社会整合与个人是什么关系,团体意识对社会和个人起什么作用3个问题。
迪尔凯姆认为,传统力量统治的社会靠“机械的团结”来维系。特别是在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中,同一团体的成员们采取同样的谋生手段,保持同样的习俗,信奉同一图腾,这种共同性使他们意识到大家同属一个集体,而不会离心。这种团体基本上是从“相似性”中生成的社会,即所谓“同质”的社会。该团体的首要任务是使成员们尊重团体的信仰和各种传统,即维护共同意识,维持一致性。在近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在意识、信仰上的差异也日益增大。但是社会没有瓦解,人们也没有分离,这是因为古代维系团体的共同意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社会分工使每个人在消费上依赖于其他人。分工使社会像有机体一样,每个成员都为社会整体服务,同时又不能脱离整体。分工就像社会的纽带,故谓之“有机团结”。迪尔凯姆认为,民族越进化,其成员间的差异越大。这种趋势甚至反映在体质上。从大脑容量上看,同一种动物的脑量相互差别小,而人与人的脑量差别大;就人类而言,土人与土人相比,其脑量较之文明人更为接近。文明人在其他方面(如服装、思想)的内部差异也很显着。因此,近代社会是差异的社会,又是有机团结的社会。
迪尔凯姆否认社会分工的产生是为了创造更多财富的观点。他强调,一个事物的功能,并不是产生出这一事物的原因,原因在功能之前。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增加财富,但这要在分工出现后与分工前的对比中才能显示出来。他认为造成分工制的原因是人口密度过大。人口的增加最初迫使一些人迁徙到其他地方,当无路可退时,他们被迫改换行业,分工制也就随之出现。他重视研究社会事实的功能,是功能理论的先驱之一。同时在方法论上,强调区分功能与原因,这对功能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迪尔凯姆在早期着作《社会分工论》中还批判了传统社会中的共同意识,认为这种共同的信念接近于宗教,带有强制性,并渗入到一切社会生活中。他预言,共同意识和宗教维系社会的功能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成熟期的迪尔凯姆在继续研究人类社会的整合问题时,放弃了《社会分工论》中贬低共同意识的思想,转向强调共同意识和宗教的社会作用。

自杀论 在《自杀论》一书中,迪尔凯姆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把自杀划分为 4种类型,即利己型自、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认为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如教徒的生活目标是宗教信仰。西方近代个人主义的发展使个人与家庭、宗教和社会相脱离,从而使一些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迪尔凯姆指出,利己型自杀多发生在基督教教徒、自由职业者、未婚者、离婚者中间。利己型自杀与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犹太教、天主教、英国公教都有更强的整合力量,而基督新教在规定教徒生活目标上缺乏强制力;独身者、离婚者比有家室的人较少地负有义务;从这些脱离了社会义务和束缚的人们中产生出更多的自杀者。
利他型自杀产生于过分地屈从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义,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迪尔凯姆以欧洲军队为例说明利他型自杀。在军队里,士兵被训练得不看重自己的价值,使他们感到被一种“社会价值”所扼杀,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因而军人的自杀率高于普通百姓。
失范型自杀由社会混乱所导致,在混乱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失去了规范,增添了痛苦。迪尔凯姆认为,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手段之间的不平衡是一切生物痛苦的根源。动物的生理机制为其欲望划定了界限,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他占有的越多,欲求的就越多,所获得的未能满足需求反而刺激了新的欲望。欲望有界限,人们才会感到满足和快乐,而欲望的限定只能来自社会。社会形成了一套等级秩序。不管这个秩序是基于世袭还是个人成就,正常社会中的秩序总是被大多数成员接受的。当社会成员认为这种等级原则合理,自己应处在某一特定阶层中,他就欣然地接受该阶层给予他的限定,欲望与手段也就有了平衡的可能。当社会发生动乱、变迁时,人们失去了种种秩序和规范,欲望与手段不协调,行为混乱而无节制,遂造成种种痛苦,导致自杀率升高。迪尔凯姆把工商业者在经济危机中的自杀现象视为此种类型的例证。
宿命型自杀是由于社会控制过度造成的,个人失去了任何希望。迪尔凯姆认为这种类型的自杀在现代社会并不常见,他没有对此作详细的讨论。迪尔凯姆总结其自杀研究,提出了3个命题:社会的人需要一个高于个人的社会目标;对这个目标所负的义务不至于使他失去自主;他的欲望应受到社会秩序给予的一定程度的限定。在自杀原因上,迪尔凯姆并不完全否定个人生理上的因素,但认为那是次要的,社会原因才是主要的。他认为,当一个社会不能提供上述3项条件时,一些心理上脆弱的个人就可能会自杀。

宗教和知识社会学 迪尔凯姆宗教研究的对象是澳大利亚原始部落中的图腾崇拜,他的研究目的却是为了“理解现今的人”,为了说明宗教的社会功能,说明一种共同意识对于社会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迪尔凯姆批判了早期人类学家对宗教起源的两种解释:万物有灵论和自然崇拜论。他说,这种解释说明不了为什么在对于自然、生理现象的误解露出破绽后,宗教还能持续下去,直到今天。他认为,宗教不是要给人们一种对于物质世界的描述,而是服务于社会。图腾是民族的标志、旗帜,图腾原则就是民族本身。人们崇拜图腾实际上是崇拜他们所属的那个团体,图腾是团体的象征,犹如国旗之于近代国家。“神圣性”历来是解释宗教的关键。迪尔凯姆认为宗教的神圣来自社会,它不过是被实体化、人格化了的团体力量,即道德力量。他认为,社会力量以一种心理方式作用于个人,迫使人们服从它,甚至违背人们的自然倾向。人们感到了身外存在的这种力量既是强制的,又是需要依赖的。他们对之敬畏,又不能充分理解其性质和来源,便萌发了某些观念来象征这些力量,这些观念就是宗教。这些神圣象征物(即宗教)的功能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感到社会实体的存在,更在于维系社会,促进其整合。迪尔凯姆认为,澳大利亚民族的团结不是来自共同的血统和习俗,而是来自共同的名称、标志、仪式,即共同的图腾崇拜。取消了民族的象征物——图腾,民族就不能存在。他认为,宗教象征以其突出的神圣色彩加强个人对社会的隶属关系。社会对于个人,就像神对于其崇拜者一样,没有了这种
至高的神圣性,便不可能有社会生活。迪尔凯姆分析了原始宗教中的多种仪式,认为它们起着维系社会、使之一体化的功能。他指出,不仅原始社会需要宗教的这种功能,“社会生活在其每一方面,在其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要靠一个大的象征体系才成为可能”。这一点是他晚年思想中的最大转变。
在解释宗教起源时,迪尔凯姆同时建立起他的知识社会学的思想。“团体意识”和“团体表象”既是他解释宗教起源的钥匙,也是他的知识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一切感受来自个体经验,一切理性并非与生俱来的、超验的,而是属于“团体表象”,来自“团体意识”,产生于团体生活之中。理性又分思维中的概念、范畴,伦理中的道德、宗教。这些均产生于团体生活,不是源于个人的心理机制。在完全孤独的个人生存中,为了生理需要的满足,凭感觉就足够了,并不形成时间、空间等概念。在动物式的个体生活中,客观的时空并未消失,但它们不可能把握作为一种思维范畴的时空概念。只有团体生活才需要形成概念、范畴和类别。迪尔凯姆并不否认“范畴”、“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只是强调没有团体生活就不可能也不需要认识这些实在。因此他认为,一种道德思想不可以简化为一种功利目的,理性不可以简化为个人经验。

学术贡献 迪尔凯姆提出了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阐述了社会事实之间存在的结构、功能和因果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学研究的实证规则,充实了由A.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类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着居民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迪尔凯姆丰富、精深的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Ⅸ 法国君主派指什么

1.君主立宪派采取的各项措施。大革命爆发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在人民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权。君主立宪派是通过制宪议会来行使权力的。君主立宪派为法国大革命作出了很多贡献,这表现在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法律上改造了封建的旧制度,创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其具体表现是:在政治上,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包括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在经济上,没收教会和逃亡贵族财产,取消关卡,规定一切公民和财产都应纳税,这使得大批属于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土地,都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在法律上,君主立宪派于1791年颁布了《1791年宪法》,这部宪法除肯定了制宪议会以往颁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外,还规定了法国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这就适应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确保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合法性。但这部宪法又规定了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这是与在它之前通过的《人权宣言》的有关内容大相径庭的,这反映了以君主立宪派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2.《人权宣言》。它是1789年8月由制宪议会颁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其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以法治国的主张。发表《人权宣言》的目的在于,把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天赋人权”等观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就要彻底否定并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它无疑是进步的、革命的。

3.君主立宪派统治的结束。其原因在于,1791年秋季,法国革命的发展遇到了严重问题,在国内,因战争造成的生产停滞导致人民生活恶化,造成群众的不满;在国外,以俄、奥、普为代表的欧洲封建君主势力组成“反法同盟”,公开干涉法国内政。为保卫革命成果,1792年4月制宪议会向奥地利宣战,但由于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王党势力出卖情报,导致战场上的失利。1792年8月,法国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攻占王宫,推翻了君主制度。同时,也结束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把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推上了历史舞台。法国大革命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

阅读全文

与法国被称为什么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58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91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74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77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160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26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19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04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02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45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24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167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06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67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99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69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0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81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575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