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捐献器官后遗体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遗体捐献后,一般由接收单位使用并妥善处理;仅捐献器官的,遗体仍由亲属处理。器官摘取手术采用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手术后医师会仔细缝合并且维护遗体外观。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会绝对尊重遗体、遗容,并最后恢复遗体原貌。这个过程很多人都不了解,很多想着捐出去就没有了,其实这个简单来说就是做了个小手术而已。
法律依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二十条 摘取尸体器官,应当在依法判定尸体器官捐献人死亡后进行。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务人员不得参与捐献人的死亡判定。
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死者的尊严;对摘取器官完毕的尸体,应当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除用于移植的器官以外,应当恢复尸体原貌。
㈡ 遗体捐赠后各个部位如何处理
捐献者遗体的归宿:
1、捐献者遗体死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一般都会先取出大脑做样本,贡献于医学研究。
2、超过这个时间的,通常是先防腐处理,福尔马林等浸泡。
等到时机合适,让医学生解刨学习,此过程是医学神圣的,大部分器官做成教学标本,有些完美的标本,能永久性保留。也有的是定时更新,当一个学期结束时,大体老师也“退休”了,送去火化。之后骨灰撒向大海(根据各地的情况而异)。
3、捐献者的遗体,有的是直接做成断层标本。由于医学院、人体科普馆规定不能拍照,所有图片不能上传的网上。医学老师曾说过:“大体老师奉献了一辈子,最后捐献给我们学习,这不是景点,不能拍照发到朋友圈或网上”。
4、捐献者遗体有少部分是直接做成塑化标本。
最后,希望此问题下的自媒体们不要传谣。而提问者作为普通人,因为不了解,没见过医学标本,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很正常。
我认为是有必要科普,让更多人知道大体老师是会被好好保存,肯定是受到医学生的尊重。与此同时敬佩每一个意愿捐献遗体的人,都是无私的。
遗体捐献的过程:
所有的遗体捐献者都是勇敢大义,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举动,值得永远被铭记和认真对待!包括捐献者的家人。捐献者让人感到生命的重量,这份重量是希望,是逝者对生者的信任,医学者对逝者的誓言!
遗体捐献流程都有严格的仪式,现场的气氛严沉重,先是集体默哀,随后深深弯腰鞠躬,每个人一步一步向前献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遗体捐赠
㈢ 遗体捐献后怎么处理
对于遗体用途,医疗机构会非常明确地告诉捐献者及家属,遗体将用于局部解剖和系统标本制作两方面,最终保留不会十分完整,火化后骨灰不再交付家属。
遗体捐献须知:
1、捐献遵循自愿、无偿,只接受完整遗体,不接受单纯器官。
2、捐献时需直系亲属同意签字,捐献后骨灰不返还。
3、本人临终时,直系亲属或委托人应尽快通知接受单位,由接收单位派车接收遗体。并向家属核发《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书》。
4、为了保证捐献的遗体健康卫生,不至造成各种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规定的甲、乙类传染病人的遗体不列入志愿捐献遗体范畴。如鼠疫、病毒性肝炎等。
5、遗体接受范围:常住北京市的公民遗体。
(3)法国捐赠遗体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各地区捐献遗体基本流程:
凡在本省居住、无偿的志愿捐献遗体者,可直接到登记接受站登记手续,也可与省红十字会联系,由省红十字会介绍到就近的登记接受站办理登记手续。志愿无偿捐献遗体者需填写申请,后到附近公证处办理公证。同时,登记接受站要向正式登记者颁发由省红十字会统一印制的“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
生前未办理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手续的,但本人临终前或死后其直系亲属要求志愿捐献遗体,要取得死者工作单位或公证处证明后,才能到登记接受站办理接受捐献遗体的手续。志愿捐献者可以变更或撤销登记。但要先办理变更或撤销登记申请公证。据了解,国家规定的甲、乙类传染病人的遗体不列入志愿捐献遗体范畴。
无偿捐献办理流程:
以山西省太原市捐献为例:
1.首先至太原市红十字会(地址:太原市桃园四巷27号),领取太原市遗体捐献登记表一式三份。
2.填写自愿捐献申请书、捐献申请表,申请表至少由一位直系亲属同意并签字,切所有亲属对捐献应予知悉且同意。
3.至太原市城南公证处办理公证(免费),地址:太原市并州南路115号永丰大厦6层。
4.公证书与捐献登记表由太原市红十字会、城南公证处、捐献者各保存一份。
5.太原市红十字会颁发捐献证书、个人资料卡。
为了更好的做出贡献:捐献者去世后,请直系亲属在两小时内启动捐献程序。
㈣ 眼角膜自愿捐献应具备那些条件
如何捐献角膜,如何成为捐赠者?
1)向眼库提出口头申请→眼库工作人员与申请人沟通,确认
2)确系本人真实意愿→家人知晓并同意→申请人签署捐赠志愿书→正式成为眼库捐献志愿者→志愿者临危时本人或家属与眼库联系→ 眼库工作人员到现场及复印死亡证及相关医学资料 →获取角膜→善后工作(颁发荣誉证书等)通讯地址:江苏省常熟市海虞南路68号,苏州市红十字会明善眼库,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捐赠热线;0512-52791800
邮编:215500
常见问题:什么人可以捐献? 几乎所有人均可捐献眼球或角膜,即使超过80岁的老人,视力差的人,戴眼镜的人,以及以前患过眼病或进行过眼部手术的人也可以捐献角膜,因为他们的角膜并没有受到影响。即使经过检查不能应用于临床治疗,其眼球组织也适合进行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
怎样捐献? 首先捐献者需要与家人进行沟通,再与眼库工作人员联系,取得捐献表和卡片,填写完整后寄至当地红十字会,即完成了捐献登记工作。(请注意:眼球或角膜在死亡后12小时内必须捐献。)
捐献需要费用吗?
不需要。眼库人员将亲自前往取材。任何器官或组织买卖活动均为法律所禁止,医疗活动中的费用仅仅是材料处理,保存,运输的成本。
捐献者家人能知道接受移植患者的情况吗? 不能,因为登记接受移植的患者很多,捐献者家属不能指定接受移植人。
接受移植者能知道捐献人的情况吗? 不能。捐献者的个人情况将保密,接受移植者的谢意将由眼库工作人员传达。
捐献眼球可以进行何种科学研究? 捐献的眼球可以用于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疾病,整形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接受移植者需要等待多长时间?角膜可以保存多久?
接受移植者等待的时间取决于供体角膜的数量。角膜保存效果最佳方法是角膜中期保存液中保存,角膜中期保存液一般在两周内可以保存角膜片的质量。
对角膜的需求有多大?
尽管每年全球完成超过50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但是需要永远无法满足,并且人工角膜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国目前有超过200万角膜盲患者,但是我国每年接受角膜移植复明的人数仅有不到5000人,大量的角膜盲患者得不到角膜复明,所以国内眼库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目前中国角膜移植和捐献的现状是怎样的?
我国角膜需求的现状是供不应求,要求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很多(约200万),而供体不足,每年全国仅有不到5000例患者能够接受角膜移植手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角膜捐献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当前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伦理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自己角膜是自己身体的组成部分,即使是死亡后,也不能离开自己的身体,毁坏自己的完整性;同时,对于自己的亲属,当然也不愿意担当出卖自己亲属眼球这样的罪名。这说明,宣传普及不够,也缺乏必要的立法。至于眼库体制不是主要的问题,更多的是要有深入的宣传和陈旧观念的破除。
眼库获赠角膜数量和实施手术的数字存在落差,这种落差是怎么出现的?
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大家不愿意捐献角膜,当然眼库中也就没有足够的数量去给需要进行角膜移植的患者进行移植了。
国内一些城市已经针对包括角膜捐献在内的遗体捐赠制定了专门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实施的效果如何?
关于遗体捐赠、器官移植的立法,事实上不是地方立法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国家立法要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仅仅能够解决一个地方的规范问题,但是,要想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由国家立法,进行全面的规范。这一点,深圳等已经作出了很好的探索了,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
对角膜捐献立法的重要性何在?有些什么意义? 对于立法,当然不能就规定角膜捐献的法规,而是要规定统一的关于人体组织和器官以及尸体的捐献条例。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就解决了全部的问题。其意义在于,全面统一人体器官、组织和尸体的捐献行为,以及捐献的器官、组织以及尸体的合理使用,制止非法交易,同时也就保护了人的合法权利。
国外相关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为了保障和促进人体器官移植和组织利用的有序进行,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用法律手段保证器官移植工作的广泛开展。日本于1958年制定了《角膜移植法》,1979年又将其修改为《角膜肾脏移植法》;丹麦于1967年制定了《人体组织摘取法》;美国于1968年制定了《统一尸体提供法》;挪威于1973年制定了《器官移植法》;法国于1976年制定了《器官摘取法》;新加坡于1987年通过了《人体器官移植法案》。这些器官移植法的内容涉及了尸体器官捐献的立法,供者死亡标准立法,以及活体器官移植立法等,对供体和受体的合法权益给予了充分的保护。
捐献志愿的法律效力问题(比如老人生前已经志愿捐献角膜,但是家人不愿意捐献)应该如何解决? 捐献自愿是权利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具有最高的决定权。如果本人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组织,其他任何人都不可干预。发生争议,法院裁决的时候,应当按照遗嘱的效力对待。
除了眼角膜之外,其他的器官移植是否也存在上述这些难题? 是一样的,例如肾脏移植,同样如此。例如,如心脏、肾、肺、血液、骨髓等,都是单一物,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人可以感觉、感知的有形体,都是有体物。同时,它们也都具有有用性和稀缺性,脱离活体、尸体的组织和器官十分稀缺,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5万登记在册的病人急切等待器官移植,需求量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平均每天有17人在等待移植中死亡。我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至少在5万以上,而目前只做了82例;我国每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患者在14万左右,且多为青壮年,有几十万人等着肾移植,而目前所做的肾移植总数为6.2万例;我国是肝病大国,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就有3000万,其中20%可能发展为肝硬化,1%-5%可能发展为肝癌,仅这类晚期肝病患者最少有630万,但肝脏移植到2000年底总共才做了484例。
患有癌症,是否可以成为角膜捐献者? 可以。大多数癌症都不会影响眼角膜移植手术。
捐献角膜、眼球、器官或其它组织会不会受到宗教反对? 不会。捐献是为了挽救生命或使某人恢复视力。正因为如此,捐献眼球或角膜组织及人体其他组织才被认为是与宗教信仰和主要宗教观点相一致的。
对眼角膜的需要量有多大? 对角膜组织的需求从未得到满足,到现在为止,人造组织在移植手术中的使用还无法获得成功。
如何获得捐献者的眼球或角膜?
眼球是由个人来捐赠的,从个体死亡起,捐献开始起作用。生前在眼科医院的眼库或红十字会登记完成的角膜捐献,身故后,由家属或看到捐献证明的人通知眼库或红十字会,摘取取角膜。
捐献眼球或角膜会不会使捐助者的家属花费大量金钱?
捐献眼球、器官或其他组织不会花费捐献者家属一分钱,捐献者家属也不会得到任何报酬。在世界各国、买卖人类眼球、器官或其他人体组织是非法的。
捐献眼球或角膜会不会影响捐献者的外貌?
不会。有眼科医院的多重保护措施来防止捐献者的外貌受损,没有人会看出捐献者发生了什么事,家属可以如期进行葬礼安排,如果希望强烈的话,甚至可以举行观礼。
捐献眼球或角膜会不会影响葬礼的安排?
不会。眼组织的获取是在捐献者死亡后几小时内完成的,家属可以正常安排葬礼。
接受者会被告知是谁捐献了眼角膜或者捐献者的家属被告之受助者的身份?
不会。"光明的礼物"是不具名的,关于捐献者或捐献者家属的详细资料是不会为接受者得到的,反之亦然。在眼库或眼球银行里,接受者或捐献者家属的资料都是不为人知的。
是整个眼球都被移植吗?
不是。只有角膜可以移植,眼睛中白色的部分是巩膜。它可以被保存并在某些外科手术中使用,尤其用于治疗眼部烧伤、受损伤的眼球或填充人工眼球来防止擦伤及眼部不适时,被当作"绷带"使用,被保存下来的巩膜不是鲜活的组织。而眼的其他部分可以被研究者用于眼病起因。医疗方法及如何防治眼科疾病和问题方面。
捐献后多久,角膜必须被移植入新个体中?
角膜移植手术通常在角膜捐献后的3-7天内进行,手术的进行靠角膜被保存使用的方式,血清测试的结果,和一位合适的接受者来决定。
如果角膜不适合移植会发生什么?
所有的捐献者和眼球都要经过仔细的审查,如果角膜被认定不适于移植,它将被用于科学研究及教育事业。
捐献眼球对科研及教育会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角膜除了用于外科手术外,将被用于科研及教育领域,对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糖尿病引起的复杂的眼科疾病及其它视觉病症的研究,这会从捐献的眼球中取得巨大收益,因为许多眼类问题是无法模拟研究的。这些研究推进了在特殊眼球环境下对眼疾起因及影响研究进程从而创出更新护理及治疗方法。
㈤ 器官捐献后遗体怎样处理
法律分析:需要火化处理。遗体捐献后的火化由接收遗体捐赠的机构,比如医学院,研究所,医疗机构等负责火化。红十字会只是实现捐赠的平台,只负责登记及联系,并不是接收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利诱其捐献。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前款规定同意捐献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订立遗嘱。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㈥ 捐赠了遗体怎么办后事
法律分析:遗体捐献者的身体最后是需要火化的。
对于遗体用途,医疗机构会非常明确地告诉捐献者及家属,遗体将用于局部解剖和系统标本制作两方面,最终保留不会十分完整,火化后骨灰不再交付家属。
遗体捐献是捐献者在生前表明遗体捐献的意愿,在去世后由亲属将遗体全部或部分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的行为,也是逝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礼物。
法律依据:《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流程》 遗体处理从事人体器官获取的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捐献者的尊严,对摘取器官完毕的遗体,应当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除捐献的器官(组织)外,应当恢复遗体原貌。对于有遗体捐献意愿的捐献者,由省级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省级红十字会)协助联系遗体接收。对于没有遗体捐献意愿或不符合遗体接收条件的捐献者,由所在医疗机构将其遗体移交其家属,省级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省级红十字会)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㈦ 遗体捐献者的身体最后怎么处理
遗体捐献者的身体最后是需要火化的。
对于遗体用途,医疗机构会非常明确地告诉捐献者及家属,遗体将用于局部解剖和系统标本制作两方面,最终保留不会十分完整,火化后骨灰不再交付家属。
遗体捐献是捐献者在生前表明遗体捐献的意愿,在去世后由亲属将遗体全部或部分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的行为,也是逝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礼物。
(7)法国捐赠遗体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对社会来说,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人体解剖,人体器官移植等都需要大量的遗体来源。对个人来说,遗体捐献是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一种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人死了之后,身体对本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无论人死后有没有灵魂,遗体捐献却都具体意义。
一方面,人想着在死后还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社会道德;另一方面,某些相信人死后可以通过器官的使用而使自己的生命光辉也照亮别人的生命。
㈧ 遗体捐献后国家会怎么处理剩余遗体
法律分析:还要火化的。遗体捐献后的火化由接收遗体捐赠的机构,比如医学院,研究所,医疗机构等负责火化。红十字会只是实现捐赠的平台,只负责登记及联系,并不是接收方。
法律依据:武汉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武汉市遗体捐献条例》
第四条 遗体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第五条 自然人捐献遗体的意愿应当受到尊重,捐献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 鼓励遗体捐献行为,树立尊重捐献人的社会风尚。市人民政府应当为遗体捐献人集中营造纪念林或者建造纪念性建筑物、构筑物,并对遗体捐献行为予以宣传。对在遗体捐献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或者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㈨ 捐赠遗体需要什么手续
遗体捐赠手续如下:
1、遗体捐献要以自愿、无偿为原则。市、区红十字会负责登记、接受,捐献人可到市区红十字会登记,也可要求登记机构上门登记;
2、捐遗登记时,捐献人要写明遗体是全部捐献还是部分捐献及其用途,同时,还要写明遗体捐献执行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并负责通知遗体捐献接受单位的时限及同意执行的意见;
3、捐献人完成登记后,由登记机构向捐献人颁发遗体捐献卡。此后,捐献人如要求变更登记内容或者撤销登记,登记机构将办理变更或者撤销登记手续;
4、捐献人去世后,遗体捐献执行人应按遗体捐献登记表中约定的时限通知原登记机构,并持捐献人死亡证明和遗体捐献登记表、遗体捐献卡等资料与原登记机构签订捐献遗体交接协议书,原登记机构向遗体捐献执行人颁发遗体捐献纪念证书;
5、遗体利用完毕后,由利用单位送殡葬单位火化,所需费用由利用单位承担,但遗体捐献执行人要求自行处理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利诱其捐献。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前款规定同意捐献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订立遗嘱。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第一千零七条 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
违反前款规定的买卖行为无效。
㈩ 遗体捐赠后怎么安葬
您好!对于遗体用途,医疗机构会非常明确地告诉捐献者及家属,遗体将用于局部解剖和系统标本制作两方面,最终保留不会十分完整,火化后骨灰不再交付家属。
遗体捐献须知:
1、捐献遵循自愿、无偿,只接受完整遗体,不接受单纯器官。
2、捐献时需直系亲属同意签字,捐献后骨灰不返还。
3、本人临终时,直系亲属或委托人应尽快通知接受单位,由接收单位派车接收遗体。并向家属核发《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书》。
4、为了保证捐献的遗体健康卫生,不至造成各种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规定的甲、乙类传染病人的遗体不列入志愿捐献遗体范畴。如鼠疫、病毒性肝炎等。
5、遗体接受范围:常住北京市的公民遗体。
(10)法国捐赠遗体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各地区捐献遗体基本流程:
凡在本省居住、无偿的志愿捐献遗体者,可直接到登记接受站登记手续,也可与省红十字会联系,由省红十字会介绍到就近的登记接受站办理登记手续。志愿无偿捐献遗体者需填写申请,后到附近公证处办理公证。同时,登记接受站要向正式登记者颁发由省红十字会统一印制的“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
生前未办理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手续的,但本人临终前或死后其直系亲属要求志愿捐献遗体,要取得死者工作单位或公证处证明后,才能到登记接受站办理接受捐献遗体的手续。志愿捐献者可以变更或撤销登记。但要先办理变更或撤销登记申请公证。据了解,国家规定的甲、乙类传染病人的遗体不列入志愿捐献遗体范畴。
无偿捐献办理流程:
以山西省太原市捐献为例:
1.首先至太原市红十字会(地址:太原市桃园四巷27号),领取太原市遗体捐献登记表一式三份。
2.填写自愿捐献申请书、捐献申请表,申请表至少由一位直系亲属同意并签字,切所有亲属对捐献应予知悉且同意。
3.至太原市城南公证处办理公证(免费),地址:太原市并州南路115号永丰大厦6层。
4.公证书与捐献登记表由太原市红十字会、城南公证处、捐献者各保存一份。
5.太原市红十字会颁发捐献证书、个人资料卡。
为了更好的做出贡献:捐献者去世后,请直系亲属在两小时内启动捐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