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普京到法国访问的随从人员有多少

普京到法国访问的随从人员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2-09-11 11:28:59

❶ 普京的保镖手里总是拎着一个黑色的箱子,里面到底放的是什么

普京在中国的知名度相当高,在国际也是一个网红的存在,而我们能看到普京在出门时他的保镖手上总有一个手提箱,之前俄罗斯是出现过总统被刺杀的情况,我们所看到的黑色箱子里头就是一支突击步枪,这个习惯源自于前苏联,手提箱中配备了一把AK突击步枪,枪身较短,隐蔽性强,携带方便。

了解普京的人都知道他曾经是一名克格勃特工。他在走路时两手摆动的幅度不一致。右手要明显小于左手。这些都是他在当特工时养成的好习惯,为了能够在敌人突袭的时候迅速做出反应。右手能快速的拿到枪,所以右手一直都是放在武器最近的方向。而且他的保镖也是自己亲手培养的,将自己在特工时所掌握的技能都传授给保镖,让他们在面对各种敌人时也能从容应对。

❷ 男生和女生打扑克,切磋武艺,量体温是什么意思

男生和女生打扑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很多人都喜欢打扑克,打扑克的手感非常不错。嗯,要非常不错,尤其是扑克牌,扔在扑克牌上的感觉。

量体温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用嘴巴在额头上盯一下,看一看是不是能感觉到热?感觉到热,那就是对方在发烧,如果感觉不到,那就没有发烧是正常的,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其他部分为对方量一下体温是不是超出了正常体温的范围?这样做也是非常正常的。

上就是量体温的意思,你懂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❸ 普京的保镖什么来头,确保他20年毫发无伤,有多大本事

佐洛托夫,保护普京安全的第一保镖,佐洛托夫和普京有着深厚的友谊,并且一起加入了克格勃,普京对他非常的信任。1994年,普京在担任圣彼得堡市的副市长时,佐洛托夫便成了普京保镖。普京在担任俄罗斯总理时,佐洛托夫成为普京的卫队长。在普京当了俄罗斯总统后,佐洛托夫接手内政部的内卫部队,并于2016年成为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国家近卫军总司令。普京每次外出,佐洛托夫都会检查和清理道路、封锁交通,多次化险为夷,很好地保护了普京的安全。佐洛托夫在保卫的细节上做的很好,他给总统卫队提出的口号是:我们连总统呼吸的空气也要检查。他认为亡命杀手无处不在,总统卫队的职责就是不给杀手任何机会。对于佐洛托夫的评价,普京充满感情的说:只有佐洛托夫在身边,我心里才能踏实。

第三组为便衣组。这部分保镖通常会隐藏在人群中,仔细观察试图接近总统的每一个人,迅速个别出每一个可疑分子,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需要上前判明情况,并立即解决问题。第四组为狙击组。这部分保镖穿着黑衣服、黑风衣、黑皮鞋,带着黑墨镜,都是黑衣人,他们隐藏在总统要经过的每个建筑物和制高点上,他们都是特等狙击手,一旦发现可疑分子,直接狙杀。目前佐洛托夫已卸任俄罗斯国民警卫队的总司令,成了俄联邦安全会议常任成员,但他依然是普京身边负责军事和安全工作的重要助手。而他建立的国民警卫队,始终保护着普京的安全。

❹ 普京在任时做了些什么

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一开始就强调,他的外交战略为经济服务,其目标是确保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普京在积极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展关系的同时,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他明确提出,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俄罗斯将致力于以所有国家间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为基础,促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2002年,普京从国际形势和俄罗斯的国力出发,对外交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提出了对国际事务进行“有选择地参与”的构想。

普京上台后奉行亲西方政策,但在俄罗斯切身利益上从不轻易让步。普京外交战略的中心是,以发展同美国的关系为主导,带动和改善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的关系,确保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逐步实现与欧洲的统一,让俄罗斯融人世界经济,最终使俄罗斯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普京首先将俄罗斯定位为欧洲国家,积极同欧洲国家建立“更密切的协作关系”。普京上台伊始就强调注意同欧洲国家发展关系。后来又多次重申他的这一战略思想。2002年,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欧洲是俄罗斯外交的重点,俄罗斯的一贯立场是采取具体步骤实现与欧洲一体化,与欧盟建立统一的经济区。2002年5月28日,普京同北约19个成员国的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俄—北约理事会的《罗马宣言》,宣布俄罗斯与北约成了“平等伙伴”关系。次日,普京又与欧盟领导人签署了俄欧关系5项原则声明。欧盟则承认俄罗斯是市场经济国家,表示支持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普京在奉行亲西方政策的同时,主张维持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关系,以增强俄罗斯的国力。普京特别重视亚洲,把它看做未来经济竞争的重点。

强调同中国建立牢固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普京的重要外交战略之一。普京一上台就高度评价了俄中关系。他说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访和接触对两国各领域合作的进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两国无论在经济、文化领域,还是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都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层次”。普京同中国领导人进行定期互访,在朝鲜半岛局势、美国出兵伊拉克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协调立场。普京“特别关注”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希望两国在能源、高科技、太空等领域拓展合作,同时加强在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他全家对汉语、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兴趣都很浓厚。他的两个女儿都在学习中国武术,其中一个女儿已经开始学汉语。

加强同印度和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往来。目前,印度军队80%的装备来自俄罗斯。普京还对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持积极态度。通过采取这些举措,普京将俄罗斯的利益与苏联过去的利益连在了一起。

普京加强了同日本的往来,2003年1月,普京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签署了“日俄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他还说:“包括两国首脑在内,一致认为应该加速领土问题谈判。两国将竭尽全力消除过去留下来的两国发展的障碍。”

敢于同“邪恶轴心”国发展关系。尽管美国总统布什将伊拉克、朝鲜和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家,普京为了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仍然与这些国家发展关系。

此外,普京访问了美国的另一个“死对头”——古巴,结束了两国关系长达10年的“停滞时代”。

普京上台后,就紧紧围绕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和恢复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影响,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他以神秘的微笑,矫健自信的步伐征服了世界。

普京频繁外访,以同世界各国建立普遍联系。普京的第一件事是遍访周边国家,目的是保证周边地区的和平、安全和稳定。普京说过,邻居无法选择,同他们只能和睦相处,尽管他们各不相同。普京还到过蒙古,这不仅是由于它跟俄罗斯有共同边界,还因为对聪明的政治家来说,国家没有大小或强弱之分。据称,他在执政的头19个月中出访了60余次,有77天在国外度过。有人形容,普京出国访问有如“紧急空降”。比如他在加拿大出席“八国会晤”,在那儿只待了46小时,来回要在飞机上度过30小时,而且时间正好黑白颠倒。然而普京深夜回到莫斯科后,第二天早上又飞到斯塔夫罗波尔去视察那里的水灾情况,连记者们也往往跟不上普京这种工作节奏。普京出国访问讲究实效,一般不安排参观游览活动。有人说他哪儿都去过,可是哪儿都没有玩过,不是他不想玩,而是他感到没有时间。但他的收获却远远大于欣赏美景。普京通过出访和会谈,解决了同德国存在多年的转账卢布的计算问题,使俄罗斯欠德国的债务从90亿美元减少到5亿欧元,而且其中的3.5亿欧元已经偿还。债务反正早晚要还,而普京却选择在德国遭受水灾后立即将钱汇过去,使古板的德国人对俄罗斯顿生好感。普京出访期间敲定的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计划,简直就是对未来投资,为后代挣钱。

普京自2000年在斯洛文尼亚首次会晤布什以来,就与这位美国总统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布什喜欢看别人的眼睛,以此断定是否应该信任他们。普京是第一位被布什邀请到他的私人牧场做客的国家元首,两人以亲密的私人会晤取代了以往的繁复礼仪。普京赞扬“布什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是能力很强的政治家”。“他是我的好朋友,希望仍将是好朋友,尽管在伊拉克问题上存在分歧。”

普京为学英语,同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成了好朋友。普京喜欢用英语同布莱尔交谈,他们还一起看过歌剧,一起在酒吧喝啤酒开玩笑,还互相亲密地叫对方托尼和沃洛佳。

在2000年8月冲绳首脑会晤时,法国总统希拉克还未跟普京握手,但两人在圣彼得堡垂钓之后,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随着两人在美国出兵伊拉克问题上立场的接近,两人关系更加热乎了起来。2003年2月10日,普京赴法国就伊拉克问题协调立场,希拉克亲临机场欢迎,显示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如今,人们难以评判究竟是布莱尔,希拉克,还是八国集团的其他领导人谁跟普京更“铁”。普京同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关系也很密切,他亲临金正日61岁生日庆典,并为他送去了生日贺礼。日本新首相小泉暂时还未闯入普京的朋友圈,因其一登上首相宝座就迫不及待地针对领土问题发表了强硬的声明:要么全部归还,要么一点不给。普京为此而不急于跟小泉套近乎。普京让世界相信,俄罗斯愿意成为各国的伙伴。

❺ 世界杯颁奖怎么只有普京有雨伞

当世界杯决赛结束后进入颁奖典礼阶段,台上的颁奖嘉宾有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克国地亚美女总统基塔罗维奇等主要人员组成,当时天空并没有下雨,可是当克罗地来球员上台领奖时天空又下起了大雨,此时球员与台上颁奖嘉宾都冒着大雨进行着颁奖活动。本以为台上的人员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不在乎这些雨水,可是普京的头顶却撑起了一把雨伞。如果颁奖嘉宾头上都有雨伞挡雨画面就没那么尴尬,可是只有普京的头顶有雨伞就让观众觉得主办方的普京有点私心有点失礼仪了,让人觉得主办主准备并不充分。过了一分多种以后,现场的颁奖嘉宾都被大雨淋得像落汤鸡一样有些狼狈,此时现场工作人员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找了雨伞为颁奖嘉宾撑伞。出现这样的情景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难道普京不满被西方国家制裁,于是想到这招来泄气?如果我们注意到场上一些小细节就知道普京不是有意的。在世界杯颁奖典礼上为普京撑伞的人不是世界杯活动的工作人员,他是普京的随从保镖,他专职负责普京的人身安全,下大雨为普京撑伞也就自然不过了。当普京为克罗地亚球员颁发奖牌时一直都很专心,并没留意到只有自己头顶有雨伞,直到普京为克罗地亚球员与教练颁完奖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当世界杯现场工作人员为现场颁奖人员撑伞时普京还向法国总统马克龙提醒有人为他撑伞,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到普京并不是一个有私心的人,只能说世界杯现场工作人员不够细心而已,过了这么久才想起要为这些领导人撑伞。但是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与克国地亚妇总统在颁奖典礼上一直很激动,根本不在乎场上的雨水,可以看出他们真的十分热爱足球十分热爱自己的国民。

❻ 为什么说普京出国访问有如“紧急空降”

普京在执政的头19个月中出访了60余次,有77天在国外度过。有人形容,普京出国访问有如“紧急空降”。比如他在加拿大出席“八国会晤”,在那儿只待了46小时,来回要在飞机上度过30小时,而且时间正好黑白颠倒。然而普京深夜回到莫斯科后,第二天早上又飞到斯塔夫罗波尔去视察那里的水灾情况,连记者们也往往跟不上普京这种工作节奏。

❼ 普京保镖为什么总是拿雨伞

与比赛双方无关的普京总统却背着一个“伞”。一把黑色雨伞把普京推上了世界杯的巅峰。事实上,早在决赛后半段,天就在下雨。比赛结束时,法国总统马可、克罗地亚总统科林达、国际足联主席伊万蒂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站在领奖台上,雨已经很大。这时,普京的保镖拿出手中唯一的一把黑色雨伞,把它戴在普京的头上。正是这把伞让普京扛起了“没有人”和“没有绅士”的大锅。

最精彩的是,在这个时候,当法国国脚再次喷香槟时,普京的保镖又出去了。虽然他还是一把伞,但这次他不仅为普京“挡雨”,还保护了马可、伊瓦迪诺和美丽的科林达总统。据推测,普京的保镖自上次降雨以来“长了很多”。

❽ 如何评价普京这个人

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1985年至1990年他在前民主德国工作。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1996年8月,普京开始担任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被任命为俄联邦总理。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
普京夫妇登临中国长城

普京精通德语,喜爱运动,特别爱好桑勃式摔跤、柔道和山地滑雪,大学时代荣获过桑勃式摔跤冠军,是1974年列宁格勒的柔道冠军,并入选运动健将候选人之列。他性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

普京曾于1994年作为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率团访华。2000年7月、2002年12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妻子柳德米拉1957年出生于波罗的海南岸的加里宁格勒,毕业于加里宁格勒第八中学,酷爱戏剧,喜欢文体活动。柳德米拉中学毕业后考入加里宁格勒工学院,因不喜欢工科而在两年后主动辍学,20世纪80年代初在加里宁格勒航空队当空姐。后进入列宁格勒国立大学语言系学习西班牙语。曾在俄罗斯的布良斯克市任大学教师。24岁时到列宁格勒度短假,在那里举行的音乐会上与普京相识。1983年7月28日与普京在涅瓦河的小轮船上举行婚礼。他们有两个女儿:卡佳和玛莎。

俄罗斯着名学者罗伊·麦德维杰夫几年前提出:普京是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的有用之人。近些年来俄罗斯的经济复苏、政治稳定以及在国际形象的改善,尤其俄罗斯最近这次国家杜马选举,似乎从不同角度印证了麦德维杰夫的观点。

的确,在叶利钦执政时代,竞选总统和议员等西方议会民主形式被一次又一次的东方式的政治危机搅得支离破碎;只有“休克”而无“疗法”的激进经济改革造就极少数暴富的寡头,而老百姓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曾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换来的是北约和欧盟的双双东扩。总之,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人没有去成发达的“西方”、欧洲,反到了落后的“南方”、非洲。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就是将“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时期的俄罗斯”交给了普京,同时嘱咐他要“照顾好”。

普京没有辜负叶利钦的重托,在短短的四年中,用政绩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用之人”。经济上,普京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实施了一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政策,俄罗斯经的济不仅止住了下滑,而且从2000年开始全面复兴。在这过程中,受惠最大的就是俄罗斯百姓,如今贫困人口大为减少,由于工资和养老金的提高,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政治上,普京以社会团结与和睦为目标,通过一系改革措施理顺了各种重大的政治关系,如总统与国家杜马、总统与总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执政时代以“乱”为特征的政治局面;外交上,普京以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为目标,采取多边务实的外交政策,以俄罗斯的利益筹码平衡与各大国的关系。总之,普京已将俄罗斯带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有的学者称之为“普京中兴”。从这个意义上说,“统一俄罗斯”党在这次国家杜马选举中大获得全胜完全可以说是俄罗斯民众给予普京的丰厚回报。不仅如此,世界各种舆论几乎普遍认 为在明年3月举行的总统大选中,普京将以绝对优势再度当选,届时他可以再从俄罗斯民众那里得到另一份厚礼。

写了这么多普京的“过去”,要说明的却是普京的“未来”,即人们普遍关心的普京在大获得全胜之外会采取什么样的内外政策,会有什么样的风险。

其实,普京的治国方略已经清楚地显现出来了,那就在扩大民众支持的基础上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在经济上,普京将会通过法律手段继续拿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暴富起来的寡头开刀,既阻死这些“新俄罗斯人”问鼎政坛的企图,同时也抚慰许多生活在贫困线上下的民众的不平衡心理;在政治上,普京将采取一种被称之为“可控的”民主政治,即不是空谈形式上的西方民主,而是通过“统一俄罗斯”这样的政权党将中央地方的实力派人物团结起来,以合法的方式挤压反对党派生存和产生影响的空间。至少从目前看,包括俄共在内其它政党由于纲领不明、组织乏力都难以构成对普京的威胁。在外交上,普京将会进一步纵横捭阖在各大国之间周旋,对谁近对谁远都将视其是否有助于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利益的获得而定。总的看,普京今后将继续努力走一条争取民心民意和使国家强大的执政之路,所有内政外交方面的政策都会以是此为中轴来施行。所以,如果讲这次杜马选举对俄罗斯政局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它标志着普京完成了对各种政治力量的整合,从而也标志着俄罗斯开始走上以稳定和发展为主旋律的稳定之路。

毫无疑问,无论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还是国际局势的发展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普京面前的路肯定不会一马平川,棘手的难题也一定很多,比如,车臣问题的久拖不决和由此产生的恐怖事件,人口持续减少和由此而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俄罗斯与独联体其它国家之间的磨擦等等。不过,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原本非常麻烦的事件说不定会成为将普京造就成新的“彼得大帝”的契机,而非凡的人物就是非凡的时代造就的。

俄罗斯《新闻时报》近日发表俄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皮翁特罗夫斯基撰写的文章,分析普京总统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想,认为他想建立强国的新结构。这篇文章说:

我们生活在普京第二共和国中已经是第二周。第一共和国是由别列佐夫斯基、叶利钦、沃洛申和尤马舍夫等人在国内“精英”间危机十分尖锐的1999年秋天建立的。
这个共和国中有三个派别:“家族”及与其相亲的寡头,他们必须不惜代价地制止看来不可避免的卢日科夫—普里马科夫派的上台;其次是幻想出一个能以铁腕方式把俄罗斯引上市场改革道路的皮诺切特式人物的“自由派”;还有就是出自特工部门的强力部门成员。正是这三个派别组成了普京第一共和国的政治结构。这几个派别之间生来就有冲突,在三年的私下搏斗之后转化成了公开的政治危机,最后以强力部门成员的胜利告终。

普京可能打算建立一个能使精英保持平衡的新结构。反正这是一个同普京1999年12月当选时所接收的共和国完全不同的共和国。到今天为止,总统周围的人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强力部门的人,他们在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件上无条件地支持总统。

叶利钦政权和普京第一共和国发生撞击的深刻原因是,俄罗斯现成经济体制既不能保障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能保障俄罗斯在后工业社会中的腾飞。最近10到15年内我们培养出了突变种,它们生来就有的特点是金钱与政权相融合以及利用权力犯罪,腐败成风,经济上占主要地位的是靠私有化财产发财的大型公司,主要是原料公司。上面提到的不单单是指因与叶利钦接近而得到官位的寡头,还指同新政权较为接近的盗窃国家财产的银行家和昔日的特工,以及利用私有化财产获利的从商官员。重要的不是上面提到的这些或那些人物,而是正在行使职能的体制的实质。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或者丘拜斯的下台没有改变俄罗斯封建资本主义体制中的任何东西。

普京第二共和国的思想十分明确。就是“把掠夺的财富还给人民”;由官僚集中管理国家资源;以及能够保障俄罗斯文明腾飞、使它回到强国行列,而更为理想的是恢复其当之无愧地拥有超级大国地位的“动员经济”。

我们的当局已经成功地掌握了长期留在台上的技巧,不过,它还是应当考虑一下资产阶级民主,每四年公开地阐明自己重新竞选的理由。应当为民众提供一种简单的、振奋人心的、至少在选举期间能使前者与当局保持一致的思想。

法新社:尤科斯事件映射俄经济战略

法新社9日报道说,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导致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下台的权力斗争并不只是克里姆林宫政治斗争的结果,而是事关经济战略和俄罗斯在能源政策上能否独立的大事。他们认为,俄罗斯对该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的钳制不仅与大选前的政治投机有关,也与税收、控制石油管道以及确保私营公司不受美国控制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巴黎着名的高等社会研究学校任教的雅克·萨皮尔教授说:“俄总统普京(5月16日)在杜马发表的大政方针的演讲把重点放在了经济发展上。他提出的目标是在10年内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但是从他的角度来看,如果俄罗斯不能从原材料————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矿产————中获得收益,这个远大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对于俄罗斯来说,如果当局要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那么碳氢化合物就是关键所在,因为碳氢化合物占出口的40%以及税收收入的25%。一些分析家称,霍多尔科夫斯基正是这一政策的绊脚石。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托马斯·戈马尔说:“一个根本的问题仍然存在:即国家通过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对输油管道的垄断。”“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一个计划就是建立自己的运输网络,不受国家的控制。” 萨皮尔说:“我认为俄总统将一步步收回对能源行业的控制权。如果外国投资没有涉及碳氢化合物,那么外国投资就没有必要担心。但是在能源行业,的确是这样,外国投资者只能按照当局希望的方式行事。”

日本《朝日新闻》今天发表了题为“圣彼得堡盛宴”的社论,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所面临的外交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

来自全球40多个最重要国家的元首星期五齐聚圣彼得堡,共庆该市300周年诞辰。此次庆典也是继上次二战对德胜利50周年庆祝活动以来俄罗斯最为重大的外交活动。

参加完圣彼得堡市庆后,普京将前往法国埃维昂参加6月1日-3日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因为俄罗斯已经成为此集团的正式成员。也许俄方正是想用圣彼得堡盛大的庆典来庆祝俄罗斯加入八国集团。

圣彼得堡是沙俄时期俄罗斯的首都,也是当时向西方开放的重要窗口。普京总统就出生在这里。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三年多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几经变动。上任之初普京把外交重点放在阻止美国独霸天下上,这也是其前任叶利钦的一贯主张。

但“九·一一”恐怖袭击促使普京对外交路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国际环境要求颇受车臣叛军问题困扰的俄罗斯扩大与美国的合作。于是俄罗斯同意美军进驻中亚地区的多个前苏联时期共和国,在里海石油资源开发问题上态度也从对抗转向合作。

随后又迎来了伊拉克战争问题。莫斯科决定这一次要对抗华盛顿。俄罗斯、法国和德国携起手来强烈反对美英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军事行动。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俄罗斯之所以愿意与法德结盟一方面是出于共同的石油利益,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俄罗斯承认法-俄是欧盟的轴心力量。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普京在转变外交政策上面显得毫不迟疑,这说明他心中非常清楚什么最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在五月份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大国”政策。他承认自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以及国际影响力均有所下降,但他誓言重建俄罗斯经济,并为达成此目标而努力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实际上,俄罗斯相当成功地利用微妙的美俄关系加入了八国集团,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道路上也取得了显着进展。

在国情咨文中,普京强调要与欧洲各国保持紧密关系。他认为与欧洲邻居们扩展并加强政经关系是必要的。

普京还面临着许多外交挑战,包括如何调解联合国安理会内部的分歧,以及如何在八国集团作出决定时发挥自己的影响。其实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如果它过分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那么它也不要指望能取得国际社会的信任。

日本一直把俄罗斯视为和自己争夺北方领土的敌人。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日本恐怕应当改变观点,把俄罗斯看作自己在八国集团内的同事。

分割线——————————————————

我的观点是,叶利钦把领导人的位置交给普京是正确的,普京从默默无闻到成为肩扛起战斗民族巨轮的铁血纤夫,他拯救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外交作风强硬又怎样(分分钟把克里木签回了俄罗斯,没给大家反应时间。。),欧美制裁又怎样?俄罗斯自然资源够自给自足很久很久。倒是一些国家,被俄罗斯掐断了天然气管道,就像断气了。普京多才多艺又有担当,但对他的过度盲目崇拜还真是有点悲哀,对国家的统治不应该是凭借民众的崇拜,当然普京领导的政府还是很有能力的。话说这段时间俄罗斯的经济还真是不景气很动荡,卢布狂扁总算稳定在十左右,物价涨了不少,不过经济崩溃短时间内还是不可能的。

❾ 普京在东德克格勃生涯是什么样的

苏联时期第一代领导人中的吉尔任斯建立的苏联安全部门,这个组织就是苏联的克格勃,但是最近几年克格勃之所以再次扬名,主要得益于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因为普京曾经是克格勃出身,更因为这个间谍机构增加了神秘的色彩,普京的生涯中也是有过一段儿工作简历的。

苏联情报人员在东德的生活及加入子女的事情都有东德的安全不处理,因此严格的来说,普京的身份并不保密也是公开的,也正是因为东德与苏联的情报共享,特别是关于西德的情报,两国都同时掌握,所以苏联设在东德的钱包部门除了自身搜集情报外,还要通过东德送来的情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这就是美苏冷战的时候还给我必做的工作。然而普京作为一个普通的情报人员也做情报梳理分析工作。后来,也为他的交流做下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❿ 普京的详细资料!

普京·弗拉基米尔 (vladimir putin, 1952.10.7- )

俄罗斯总统、安全会议主席、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主席。

1952年10月7日生于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后改名为圣彼得堡),经济学博士。1970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国际法专业,197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论文题目是《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获得别国的平等对待》,毕业评语是“诚实、纪律性强、具有高度责任感”。

1975年起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对外情报局工作,起初是级别较低的侦辑人员。曾进入克格勃海外谍报学院深造,并在此学习柔道。80年代被派往东德的德累斯顿工作,担任过东德莱比锡的德俄友好会馆代表。1989年回国后离开克格勃,任列宁格勒大学副校长的国际问题助理。1990年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的顾问(索布恰克曾是普京的大学老师)。1991—1992年任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兼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

1994—1996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

1996—1997年任俄罗斯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3月26日—1998年4月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1998年5月25日—1998年7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主管中央与地区关系问题。1998年7月25日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同年11月20日起任安全会议常务委员。1999年3月29日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兼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8日免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职务,11月15日免去安全会议秘书职务。

1999年8月9日起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兼代总理,8月16日起正式任总理,同年9月起任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执行委员会主席。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宣布由普京代行总统职务。2000年1月25日起任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主席。3月27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在已统计的94.27%的选票中,普京获52.94%的选票,超过法定票数,当选为俄罗斯第三届总统,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同日免去总理职务。

普京精通德语,喜爱运动,特别爱好桑勃式摔跤、柔道和山地滑雪,大学时代荣获过桑勃式摔跤冠军。1974年成为列宁格勒的柔道冠军,并入选运动健将候选人之列。性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工作作风果断干练而谨慎,在车臣问题上持强硬立场。是1999年度“风云人物”奖获得者。

普京的祖父出生在圣彼得堡,是名烹饪水平很高的厨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请到莫斯科郊区的哥尔克村,给列宁和乌里扬诺夫全家烧菜做饭。列宁去世后,他被调到斯大林的一座别墅,在那里工作了很长时间。

普京的父亲1911年出生在圣彼得堡,17岁结婚。曾在潜水舰队服役,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受过伤。后来一直在工厂工作,是模范工人,任过车间党组织书记。共生有三个男孩,前两个先后夭折,他对唯一幸存的儿子普京的培养教育非常严格。

普京的妻子:柳德米拉 (lyudmila),80年代初在加里宁格勒航空队当空姐。曾在加里宁格勒工学院学习过一段时间,因不喜欢工程师专业,二年级时退学。后进入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哲学系工农速成班学习。曾在俄罗斯的布良斯克市任大学教师。24岁时到列宁格勒度短假,在那里举行的阿尔卡季·赖金音乐会上与普京相识。1983年7月28日,与普京在涅瓦河的小轮船上举行婚礼,婚后住在普京父母家,直到普京调到莫斯科。

有两个女儿:卡佳13岁、玛莎14岁(2000年),曾在德国驻莫斯科使馆的专门学校学习,发展很全面,都会拉小提琴、弹钢琴。
1998至1999年家庭总收入30.88万卢布(28卢布约合1美元)。银行储蓄183.76万卢布。普京与夫人在圣彼得堡拥有两块地皮,在莫斯科州有1500平米,在普斯科夫州有600平米。在列宁格勒州有一座152.9平米的别墅,在圣彼得堡有两个车库。

主要活动及言论:

1999年8月,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侵入达吉斯坦,挑起战事,普京坚决主张出兵车臣以打击恐怖分子,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总统推荐普京为下届总统候选人。同日,普京宣布参加2000年总统大选。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任命他为代总统至2000年3月选出新总统为止。这之前,普京通过因特网发表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强调俄罗斯要走富民强国之路,指出“俄罗斯思想”的重要性,主张加强国家的作用;认为“俄罗斯的思想”的要素是爱国主义、大国意识、国家主义和社会团结。评论家称此文章为普京竞选总统的纲领。

2000年1月1日,他在安全会议扩大会议上重申,俄罗斯将一如既往地同世界所有国家在平等、互谅、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关系”,确定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连续性。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即前往车臣,慰问了在那里作战的俄军士兵,并重申对这场战斗的支持,他说俄罗斯士兵的根本目标是结束俄罗斯的分裂。

2月8日,在会见莫斯科电子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时说,只有那种欧洲式的“稳固的”政党体系才能确保政治的稳定。

2月25日,他以致选民公开信的形式在俄各大报上发表了他竞选总统的纲领,强调俄罗斯要走富民强国之路。公开信用近一半的篇幅分析了俄国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全国的工作列出了四项优先重点:首先,要向贫穷开战;其次,要防范官僚和犯罪集团对市场经济的非法侵害;第三,应当恢复公民的个人尊严,从而增强崇高的民族尊严;第四,从本国民族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他说,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是意志削弱,失去了完成所开创的事业的国家意志和坚定信念。

3月31日,他强调,俄必须提高核遏制潜力的效率,保留和加强核武器综合体,原子能工业是优先发展的部门。

4月16日,开始对白俄罗斯、英国和乌克兰进行工作访问。

5月18日,开始中亚之行,访问独联体国家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5月29日,他在克里姆林宫同欧盟代表团会晤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无论在地理位置和文化方面,还是在经济一体化方面,俄罗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欧洲国家,俄罗斯将一如既往把发展同欧洲的关系放在首位。

6月5日—6日应邀对意大利进行工作访问,他在同意大利总理阿马托会谈时表示,俄罗斯愿意同欧盟以及北约内的欧洲国家一起建立联合导弹防御系统,以对付美国坚持要单独部署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6月15日,在柏林德国经济大厦发表演讲,重申俄罗斯反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以及北约东扩的立场。

7月18日—19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复制的

普京很强 柔道游泳山地滑雪马术样样精通 克格勃出身 强悍的很
我崇拜他 你可以去他的贴吧
http://post..com/f?ct=&tn=&rn=&pn=&lm=&kw=%C6%D5%BE%A9&rs2=0&myselectvalue=1&word=%C6%D5%BE%A9&tb=on

阅读全文

与普京到法国访问的随从人员有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8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6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28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9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4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9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3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85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90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53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91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68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8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1028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5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94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3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5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74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