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贵族为什么免税

法国贵族为什么免税

发布时间:2022-11-28 20:51:43

1. 论述题结合法国大革命分析革命期间阶级关系

看这篇论文
一、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彼此相似却相互孤立
1755年一位贵族这样写道:“享有特权的贵族们每天都在破产、消亡,而第三等级却都日益富裕起来”,法国大革命前几个世纪以来法国贵族面临着越来越贫困而资产阶级逐步致富的局面,使得资产阶级在很多时候财富和贵族一样富有甚至超过贵族,经济地位差距的缩小使得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教育不断趋近,“资产者的知识来自同一地方,甚至来源于同一光源。对于他们,教育同时具备理论性与文学性:巴黎是法兰西唯一的导师,它赋予一切人以相同的形式和行为举止。”在18世纪末,法国贵族与资产阶级除了权利差别以外,在思想和行为习惯上彼此相似。
而法国贵族等级制度的特殊性导致资产阶级与贵族相似的同时却没有化解两个阶级之间相互孤立的阶级关系。法国贵族等级制度的特殊性在于,法国贵族在失去政治权力的同时却获得了诸多个人特权作为他们政治权力损失的补偿,在这些不平等的特权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税收政策不平等,比如免税特权,贵族们直至死亡都一直拥有捐税的豁免权。由于资产阶级和贵族纳税上的不平等,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阶级界线会随着每年的征税再次刻画并逐步加深,使得这条阶级界限越发清晰和明显而不是相互融合。
法国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障碍始终界限分明,越过这道阶级界限意味着在享受贵族特权的同时和原先的阶级相割裂,而这样的特权却是原来的社会阶级所憎恶和鄙视的。贵族无法容忍他们的团体中出现有资产阶级背景的人,资产阶级也排斥那些徒有贵族外表的人。
二、资产阶级与人民相互分离
如同贵族孤立资产阶级一样,资产阶级和人民之间的阶级关系也是相互分离。资产阶级与人民之间相互分离的重要因素同样是阶级特权:资产阶级通过购买政府贩卖的政府职位获得特权,达到免去公共负担的目的。
资产阶级通过购买政府职位获得特权以减轻甚至免除了军役税,而乡村中除了贵族之外几乎所有人都在自己的领地上无法逃避这个沉重的纳税负担,导致了乡村中家境富裕的人宁愿倾其财产进入附近的城市购买政府里面一官半职,成为政府官员。资产阶级对于职位的追求可谓空前绝后,他们只要获得一小笔资金,便马上购买某个政府职位,连最小的资产者都可以谋得一官半职。资产阶级憎恨贵族享有免税特权同时追逐数以千计的官职带来的特权:有些免去劳役负担、有些免去军役负担。国家甚至由于出售给资产阶级的官职过多导致军役税因过度减免使国家收入减少而控制出售官职的数量。资产阶级在购买官职后成为特权阶层,资产阶级中的免税者甚至多于贵族中的免税者。这样做的危害使得从乡村出身的资产阶级在城市定居后失去了对乡村本土的情感,逐渐对那些乡村生活中的相关事务变得陌生。居住地的分离,生活方式的差异,尤其是资产阶级购买特权造成的阶级差异,使得资产阶级与人民分离。
资产阶级获得官职及对应特权后和贵族一样变得骄傲自大、自私自利,在他们的行动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不愿意与人民混淆在一起,并且使用各种手段摆脱和人民的关系,托克维尔认为,资产阶级在排斥人民的同时也在逐步从人民手中夺取本属于他们的政治权力。
三、贵族和资产阶级特权向民众转移负担
在贵族和资产阶级眼里,那些与他们共同生活在城市里的民众越来越陌生,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特权免税导致本地税收绝大部分都转移到了城市下层阶级身上,蒂尔戈在其着作中说道:“城市资产者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制定入市税,以免自己来承担这个重担”。而没有特权的普通民众因为不公平的税收加重了自己的分担怒火中烧。
在14世纪法国奉行着这样一句格言:“未经纳税人的统一,政府不得无故征税”,政府对此有着坚定的决心,违反这条准则无疑与实施了保证,恪守这条准则则意味着尊崇了法律。而18世纪的大革命前夕,国王可以不经过民众统一单方面设定征税标准,而贵族和资产阶级只要仍享有税收豁免特权,不伤及自身利益,便会纵容国王对最为贫苦的第三阶级征税。因此国王在第一次单方面征税时,有意避开了会损害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税种,选择了一项贵族和资产阶级可以豁免的税――军役税。另一个案例则是马扎然曾经由于缺钱,专门针对巴黎富豪征收的赋税,但遭致激烈反对,使得赋税无法在无奈之下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马扎然征税的初衷是希望向最富有的公民征税,结果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丝毫不为撼动,沉重的赋税最终落在了最贫困的败兴头上,但在此同时,国库的收入却未受损失。国家出台的税制不能从贵族和资产阶级身上获得税收,相反却要强加给那些最为贫困的第三阶级民众,这样极不公平的纳税体制,必然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富人免税,穷人纳税。由此,贵族和资产阶级向民众转移负担导致的不平等的税收在每年都会导致不同阶级进一步加速分离,人与人之间孤立成仇,其深度远远超过过去任何一代。
四、结语
法国大革命前夕政府日渐拮据的财政状况使得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这种处于财政需要而非行政需要的官员职位增设变相的通过出售职位特权使得法国各个阶层相互分离,纳税负担由上层阶级转移转移到底层,各阶层间嫉妒和仇恨增加,没有共识,各自为政,缺少共同合作的利益基础,阶级间的不平等和相互分离、孤立的趋势造成了造成了各阶层间极为紧张的社会关系,在公共领域问题的合作上分崩离析,没有了各阶级间的和睦共处和相互帮衬,国家的自我管理便失去了可能性。

2. 法国社会等级第三等级属于什么

法国的社会分为三个等级,教士属于第一等级,掌握着精神权力,享有免税特权,不受世俗法庭审判,贵族属于第二等级,也有免税特权,余下的大多数法国人属于第三等级,三级会议由这三个等级分别推举代表选成,通常三级会议最重要的议题是税收,即当国王要征税时,才召集三级会议,因此,会议的时间是不固定的。

3. 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贵族拥有怎样的特权

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贵族能够在自己的地盘上面当家做主,根本不用看国王的脸色行事,相反的国王的权利反而没有那么大。贵族们都是超级大地主,拥有非常多的土地和钱财,还享有非常多的特权。


由此可见,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法国贵族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的好,他们拥有者平凡人拥有不了的东西,能够有很多的特权,能够自己当家做主,能够拥有很多土地,能够不把国王放眼里,过的生活可以说是别人一辈子都羡慕不来的。

4.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就是中央集权制,行政管理体制,巴黎至高无上的权力,等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文人的理论支持,政治自由的缺失,路易十六的改革,而这所有的原因都蕴藏在旧制度里。

怎么讲呢,这场变革在我看来相当于底层劳动人民的自救。大革命爆发前,因为政治自由的缺失,人们注重追逐经济利益,各个政府不断向人民索取利益,在农民身上的各种捐税非常的沉重,但贵族却可以免税,资本家通过花钱来购买官爵从而获得免税资格。这样农民与资本家,资本家与贵族之间互相分离并且矛盾重重;农民看似享有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却是病态的……所有这些因素集合起来从而导致第三等级最后奋起革命。法国大革命并不是偶然爆发的,它是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它也不是全新的,而是旧制度下的一个产物。

5. 当今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模式有哪两大类

税制结构模式是指由主体税特征所决定的税制结构类型。一般有以下三类:
1、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就其内部主体税特征而言,又称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结构模式就其内部主体税特征而言,又称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模型。
3、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是指在整个税制体系中,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占有相近比重,在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方面共同起着主导作用。一般说来,在由商品劳务税为主体向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转换过程中,或由所得税为主体,扩大到商品劳务税的过程中,均会形成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6. 法国VAT有免税吗

有免税的。
VAT 即 Value Added Tax/ AD VALOREM tax ,附加税,欧盟的一种税制,即购物时要另加税,是根据商品的价格而征收的。如定价是 inc vat,即已含税, excl vat 是未包税,Zero vat 是税率为0。各国税率不相同,如意大利是 22% 税率(2013年10月开始实行),(英国是17.5%,2011年1月4日调高至20%),即要多给20% 款项,阿根廷为21%(部分商品实行50%减免,即为10.5%)。
VAT 在国内通常被称为增值税。中国大陆地区的增值税率普遍是17%,有部分实行低税率13%以及零税率。

7. 请问在法国巴黎地区购物免税的问题

法国的消费税是19%,不分地区全国通用
法国退税的要求仅仅为持有C类签证的外国人,在购买三个月内离境,一个护照一天内在一个商场或门店消费总金额超过200欧,可以是多张小票凑满这个金额。以上条件必须全部同时满足就可以申请退税,和消费的东西、商店级别等无关,退税是政府行为,和商店无关

奢侈品等可以免全税,也就是是19%,但是需要支付退税公司8%的手续费,实际到手是11%
法国全境通用VISA卡,银联卡仅限巴黎主要的购物中心使用,优惠政策主要是看银联或VISA当时是否搞活动什么的
直营店和商场主要是价格不一样,退税是政府行为,全国统一,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机场可以选择现金退税或信用卡退税。退税的手续费就是你消费额的8%,直接扣掉,另外尼斯机场离境的话现金退税加收5欧一单的手续费,有几张退税单收几次。现金退税是当场拿钱,但是往往需要排2到3个小时的队才能办理;银行卡退税无需排队,但是一般需要回国后2到3个月钱才能到账

8. 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的贵族有特权吗贵族的生活状况怎样呢

有啊,就好象你现在这样 。

9. 1792年法国面临的严峻行式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监狱暴发的一场革命,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大革命的结束时间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1794年7月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为革命的终结。另有观点认为1799年的雾月政变为革命终结的标志。

托克维尔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解释
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被公认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着作中,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后果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解释。这种解释并没有给出一种完美的结论,而是提出了引发后来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托克维尔明确指出:“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这段话可以说是表达了托克维尔解释的核心思想:大革命乃是旧制度下社会演进的结果。
在深入研究旧制度的权力结构之后,托克维尔指出:“如果认为旧制度是个奴役与依附的时代,这是十分错误的。”他发现,旧制度乃是向今天人们所说的“现代性”过渡的转型阶段,是两种体制的复合体,一方面是日益衰落的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残余,另一方面是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制。正是这种社会转型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剧了法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促成了大革命的爆发。这种因果联系恰恰与人们想象的那种"压迫愈重、反抗愈烈"的方式相反,而是以一种悖论的方式发生的。
托克维尔通过比较研究,独具慧眼地发现了一个吊诡现象:“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就欧洲而言,法国当时并不是封建权利最深重的地区,相反,它却是封建权利压迫最轻的地方。这是因为法国早已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农民完全摆脱了领主的统治,而且已变为土地所有者。但是,正因为如此,农民对残存的封建权利就更难忍受。作为土地所有者,农民才会对封建制度强加在地产上的多种负担感到痛苦和愤慨;贵族不再拥有统治领地的权力,贵族的特权乃至他们本身的存在也就愈加可疑。也就是说,不是贵族个人变得穷凶极恶,而是封建制度的瓦解引起社会心理的变化:“封建制度已不再是一种政治制度,但它仍旧是所有民事制度中最庞大的一种。范围缩小了,它激起的仇恨反倒更大;人们说得有道理:摧毁一部分中世纪制度,就使剩下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
不过,相比之下,托克维尔认为,各阶级之间的紧张关系之所以加剧,主要是中央集权制的作用。
与许多人的看法相反,托克维尔认为,中央集权制不是大革命的产物,而是旧制度的产物。法国在大革命前已形成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在王权中央形成了一个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于一身的统一权力机构,有中央政府派出的各省总督总揽了地方政府的全部权力,中央集权制的政府几乎达到了对全国的全面绝对控制;更有甚者,旧制度实行官员保护制,专横地庇护大小官员。这样,中世纪各地区、各人民团体和个人的政治自由权利也统统丧失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托克维尔显然是把政治专制与行政集权混为一谈了。
托克维尔承认,这种中央集权政府是旧制度的一项成就,是旧制度下“所有活着、动着、生产着的东西”的“新的根源”,也是旧制度中唯一在大革命后保存下来并且能够适应新社会的政治体制。但是,他也发现,这种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既是旧制度时期社会动力之源,也很容易成为千夫所指之的。“由于中央政权摧毁了所有中间政权机构,因而在个中央政权和个人之间,只存在广阔空旷的空间,因此在个人眼中,中央政府成为社会机器的唯一动力,成为公共生活所必须的唯一代理人。”结果,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中央集权政府的绝对依赖,而这种绝对依赖又很容易转变为另一个极端:当中央政府不能满足人民心愿时,便产生人们对中央政府的极端仇恨。由此托克维尔得出结论: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和巴黎的至高无上地位,是法国多次革命的主要条件之一。
托克维尔还发现,正是中央集权制的发展,造成法国阶级分离的加剧,使法国社会变成一点即炸的火药桶。首先,三级会议的停开,使得第三等级(主要指资产阶级)与贵族在公共生活中再也没有联系。其次,与一般人们想象的相反,贵族的种种免税特权不是中世纪的遗存,而是中央集权制发展的结果。王权逐渐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但是,为了安抚与王权对立的贵族阶级,作为一种交换,“自15世纪到法国革命,免税特权一直不断增长。”贵族享有的各种特权尤其是免税特权彻底导致了资产者与贵族的不平等和互相孤立。第三,为了获取免税特权,资产者设法住进城市并在城市中获得职位,这就导致了资产者和农民的分离。第四,农民成了被遗弃的阶级。不仅其他阶级都离弃农民,而且政府对农民极其冷酷无情:把各种捐税徭役负担强加给他们,以严酷的司法对待他们。各阶级之间彼此隔离的恶果,一方面是“再也组织不起什么力量来约束政府,(但)也组织不起什么力量来援助政府”,也就是说,政府实行分而治之,最后陷入孤家寡人;另一方面是,分裂的不同阶级彼此形同路人甚至仇敌,“在被重重障碍长期隔绝之后彼此重新接触时,他们首先触到的是他们的伤痛处,他们重逢只不过是为着互相厮杀。”
在分析促成大革命爆发的众多直接因素时,托克维尔论及思想文化、宗教习俗、民族特性等,但是他主要强调启蒙运动和王权改革所起的作用,由此进一步揭示了诡异的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因果链条。
启蒙思想为大革命做了准备,这是常识。民主派把大革命视为启蒙思想的正义原则的实现,保守派则把大革命归咎于文人的蛊惑。与他们不同,托克维尔所要探讨的是启蒙思想的思维特征及其得以产生和传播的社会条件。
托克维尔发现,启蒙思想渗透着“抽象的文学政治”,主张“用1789年7月14日的巴士底监狱暴动简单而基本的、从理性与自然法中汲取的法则来取代统治当代社会的复杂的传统习惯”。这种文学化政治思维之所以形成和传播,是因为法国缺乏政治自由。与英国不同,法国研究治国之道的作家与统治国家的人形成两个明确分割的区域,作家们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因此他们只会高谈阔论。热衷普遍性的理论,对于文人来说可能是美德,但对于政治家来说则很危险。至于为什么这种文学化政治思想会支配法国的政治生活,托克维尔则主要不是分析启蒙思想家和其他文人的作用,而是强调旧制度下法国人的普遍精神特征。在缺乏自由政治制度的国度里,普通人身受旧制度种种弊端之苦,但看不到医治具体社会病的药方,因此很容易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要么全盘忍受,要么全盘摧毁国家政体。”贵族、资产阶级因长期被排斥在公共生活之外,缺乏政治经验,因此对于那种文学化政治理论的危险性毫无所知。贵族甚至把那些文人待为座上宾。国家高级官员也只精通行政事务,而不懂得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则,不能理解和预见社会潮流的动向及后果,因此也盲目地接受时髦的政治言辞。结果,全体法国人都“抛弃了现实社会,沉湎于虚构社会。人们对现实状况毫无兴趣,他们想的是将来可能如何,他们终于在精神上生活在作家建造起来的那个理想国里了。”
旧制度政府推行不彻底、半途而废的改革反而刺激大革命的爆发,这是托克维尔的一个独到而重要的发现。他指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作为末代王朝却是迄当时为止社会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认为,尽管整个社会机器破旧简陋,但是这背后有两台发动机在推动公共繁荣,一是以上层阶级为标志的整个民族的觉醒,二是“依旧强大却不再实行专制、到处维持秩序的政府”。与我们的“常识”相反,在托克维尔笔下,路易斯十六政府乃是一个开明君主政府:国王实际上尊重和服从公众舆论;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实施公共工程;路易十六还尝试改革,屡试屡败、屡败屡试。但是,恰恰是路易斯十六政府的局部的开明、改革措施加速了大革命的爆发。托克维尔描述了这其中的微妙之处:
政府发起各种公共建设事业,与政府有金钱关系的人数惊人地增长,许多人萌发了发财暴富的欲望,但是,专制政府的财政管理不善使得宫廷的劣迹变成了千家万户的私人灾难,与政府关系最密切、最维护政府的那批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就变成了最激进的改革要求者;
国王和政府官员公开讨论社会政治弊端,国王屡屡试图减轻下层民众的负担,如废除农民的劳役制和手工业的行会,再如为消除额外增派而实行军役税公开措施,甚至要废除贵族的免税特权,这些口惠而实不至、半途而废的改革只是起了唤起民众不满情绪的作用;
波旁王朝任意侵犯民众的私有财产,对所欠私人借款拖延抵赖,在饥荒时期强行实施征集制、食品强制出售和最高限价等措施,对穷人实行严酷而不公平的司法措施等等,这些都是政府现身说法对民众进行革命方式教育;
大革命前夕(1787),路易斯十六政府对司法部门、省级行政机构进行改革。这项改革“希图一举变革旧的方法、一下子匡正积年沉疴”,但是改革打乱了原有的权力秩序,使得每一个公民仿佛觉得“国家政府突然间更换了所有官员,更新了所有准则……所有法国人感受到了一种微小的特殊波动。”在这种人心普遍浮动不安的情况下,“最后一击便使它(国家)整个动摇起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动荡和最可怕的混乱。”
托克维尔总结说:“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冲塌神圣罗马帝国大厦的力量来自西方。1789年法国爆发了革命。在资产阶级的压力下,从中世纪早期延续至今的封建社会制度被荡涤。三权分立和人权保证了所有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普鲁士和奥地利企图以武力对这个邻国的事务进行干涉,结果惨遭失败,引起了革命军的反攻。在继承了法国大革命遗产的拿破仑军队的冲击下,神圣罗马帝国最终土崩瓦解。法国占领了莱茵河左岸。为了赔偿这些地区前主人的损失,进行了牺牲较小的,尤其是宗教的侯爵领地的大规模土地重划:根据1803年的帝国代表联席会议的决定,大约400万臣民换了君主。中等邦国坐享其成。它们中间的大多数于1806年在法国的庇护下结成莱茵邦联。同年,弗兰茨二世皇帝退位,神圣罗马帝国就此寿终正寝。
法国大革命并未蔓延至德国。虽然在过去的年月里这里一再有个别人士试图消除贵族和市民阶层之间的界线,也有重要人物将西边的变革当作新时代的开始来欢迎,但是革命的星星之火却无法跃至德国,因为同中央集权的法国相反,帝国的联邦制结构阻碍着新思想的传播。除此之外,革命的发源地法国对德国人来说,乃是敌人和占领国。同拿破仑的斗争实际上变成了一场新的民族运动,最后上升为解放战争。社会变革的力量对德国不无影响。首先在莱茵邦联诸国,然后是普鲁士开始进行改革(同施泰因、哈登贝格、沙恩霍斯特、威廉·冯·洪堡等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其目的是最终拆除封建障碍,建立一个自由的、担负起责任的资产阶级社会:废除农奴制、实现营业自由、城市自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普遍服役义务。但是,许多改革方兴未艾就半途而废。公民在大多数情况下仍不得参与立法;只有几个主要在德国南部的邦君迟疑地制定了宪法。
[编辑本段]法国大革命-起因
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1715年 - 1774年),由于人民极度不满国王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抨击。这形成了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思想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3个等级:
天主教高级教士 封建贵族 资产阶级、农民、无产者及除第一第二等级外其他阶层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7月9日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

10. 法国贵族

贵族们的生活模式其实一直没什么大变化。
社交:
繁琐的礼节、一场接着一场的晚会、宴会、舞会、贵妇们拿个羽毛折扇半掩这面容,攀比着谁更得体,或是讨论那个小伙比较迷人,或是聚在一起谈论着谁谁的花边新闻,比如国王又找什么情妇、谁谁和谁谁通奸了、某位夫人找了个小情人,当有人长篇大论时她们又像一群呆头鹅似的凑过来听然后提出一些低智商问题再然后放声大笑。或者还会有几个年轻淑女谈论着某部小说的情节,还有的小淑女在讨论自己看上了哪家的公子。
男人们讨论着自己打猎或者战斗时的英勇表现,然后端个酒杯站直了身体歪着头互相长篇大论,说些新鲜的传闻,眼睛时不时的瞟向周围的年轻姑娘,并竭力讨好着美丽的姑娘、名门小姐、富有的贵妇、寡妇,或者地位比自己高公爵、侯爵和他们的夫人,然后悄悄的给公爵夫人们暗送秋波,因为公爵夫人们不光有钱有势而且有个特权王前设座,在国王面前说你几句好话你就不得了了。

当然这些男男女女都雍容华贵举止优雅。。。
然后跳舞。。。社交舞。

这基本就是一场贵族聚会的场景了,或许中世纪的会更野蛮一点,比如出现一个像猪一样把肉亡嘴里送然后把骨头扔给身后仆人、小丑的。

决斗:
随处可见,年轻少爷们为了某位淑女(多半年纪比他们大)争风吃醋,进行决斗(通常是非致命的),然后那位贵妇在人前满面荣光,人后面带悲伤的去看望她的小情人。(心里别提多美了)

婚姻:
贵族们一般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并不是很懂得理财,所以他们整天盘算的无非就是别人家的丰厚遗产、领地和高贵头衔,所以谁家的小姐可以出嫁了,谁家的少爷可以娶妻了,这些事他们一清二楚。

经济:
贵族是有领地的,是可以在其领地内收税的,而且他们自己不用纳税,和中国不同一般富有的贵族家庭通常也是商人当然自己管理经商这么不光彩的事肯定是管家再管,这些头脑好使有富有的贵族正式别的贵族惦记的对象。

狩猎:
男贵族几乎无一例外的都热衷于狩猎,国王每年也会举行盛大的狩猎活动。

没有!
现在你想在法国找到一个有爵位的?找不到。基本跑到了其他国家,或者现在的头衔是以姓名的方式保留,因为政府并不承认你的头衔。如果你发现一个法国人的中名中有“德”,一个德国人的中名中有“冯”那就说明这家伙多半有贵族血统,很多德国人贵族的中名就是以前的该家族的爵位与头衔。

现在的世袭贵族,我说有贵族的国家,贵族并没有什么经济和政治特权,以英国为例,一些小贵族甚至沦落到开汽车修理铺,去开上议院会议只是为了那几块补贴,而大贵族们则热衷于用祖先留下的丰厚遗产,经商英国最大的银行家(名字我不记得了)拥有公爵头衔还曾当过国防副部长。

当然现在的贵族更在乎的是源于自身血统与教育的荣耀、道德、责任而非利益,因为现在不允许特权,如果你去查一下每次战争的阵亡名单,你会发现,阵亡率最高的就是这些世袭贵族的子弟(身先士卒,轻伤不下火线),参军最踊跃的也是这些世袭贵族子弟,因为如果拒绝参军多半会被父亲剥夺继承权。一战和二战英国贵族的阵亡率为20%是贫民的两倍,一战结束后,一位公爵夫人的两个儿子全部失去了,该家族也失去了所有继承人,但是她说:如果她有半打儿子,她也会把他们全部送上战场。这源于他们心里的优越感,荣耀源于责任。因此时至今日这些英国贵族依然受到人民的尊敬,而对于他们的子弟也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阅读全文

与法国贵族为什么免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58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91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74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7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15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26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19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04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02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453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24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167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06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67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99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69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0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81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574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