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英国和法国是怎么毁灭圆明园的

英国和法国是怎么毁灭圆明园的

发布时间:2023-03-31 21:39:24

1.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经过是怎样的

一、爆发原因: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二、经过:

1、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中国。

2、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枝帆军炮轰大沽炮台后,清政府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恐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

3、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英法联军惨遭失败。1860年英法联军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后攻入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三、结果:英法联军撤离,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国土被割让,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四、影响:

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进一步加深。

拓展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游旁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神搭橡。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2. 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圆明园是着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它的毁灭堪称中国历史文化瑰宝的巨大损失,那么它的毁灭到底经历了哪些过程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

接下来是“石劫”,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圆明园带来好运,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圆明园中凡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全部被搜罗净尽,每天几百车往外拉,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1929年,张学良为其父建陵园,所用的石料不少就出自圆明园。经过此劫,大水法、远赢观、西洋楼等残存建筑全成过眼烟云。最后的毁灭是在1940年,日本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鼓励开荒。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的湖山之胜遂荡然无存。

3.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原因是:毁灭其掠夺中国 历史 文物与古董的证据。

据 历史 记载,咸丰十年即186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占领圆明园。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福投海自尽。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三日熊熊大火,使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这座世界着名林园就此化为一片废墟。 这便是 历史 上着名的中华大耻“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始建于康熙48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历经150多年的 历史 ,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组织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规模宏大,珍藏文物众多,建筑规格中西合璧,达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 也是一座中国几千年的国家级 历史 文物博物馆。

据统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数量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英法联军将其洗劫一空之后,便一把大火毁灭掠夺证据,致使中国无法统计文物数量及去向。这便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意图。

大肆抢掠其中的珍宝后,为掩盖其弥天罪恶,不惜以放火而毁踪灭迹。也不排除既然拿不走、宁愿毁掉的恶毒变态心理作祟。

在这里要明确一个事实:圆明园被烧过两次:分别是在1860年的第2次鸦片战争,还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

1860年英法联军,英军15000余人,法军7000人。分别在额尔金和葛罗带领下,于10月6号至10月9号,在圆明园大肆抢劫以及焚烧。

抢劫是法国人想开始带头干的,

放火是英国人带头干的。

1900年英法美日德意奥俄,这8个强盗合伙,再一次洗劫圆明园。

共计抢劫了150多万件文物,破坏掉的不计其数。为了掩藏他们的罪行,这8个强盗再次放火烧了圆明园。

圆明园第1次被烧后,清政府还打算重新修起来,但修了一部分之后发现工程太浩大,花的钱太多,也就放任不管了。

圆明园第2次在被抢劫焚烧之后,本土军阀以及无知的平民,像食腐动物一样,将圆明园里面的石料,土壤全部挖走。

所以圆明园那8个强盗给合伙杀死的。而他的尸体却是被本土军阀以及无知平民给瓜分了的。

圆明园历经康熙,雍正,干隆,嘉庆四朝,共计150年才修建起来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万园之园,被英法美日德意奥俄,本土的割据军阀,还有无知平民以及那个废物晚清政府,给合伙谋杀了。

在初中 历史 课本上,火烧圆明园的 历史 老师没有细讲,教科书里面也极不完整,包括后来拍了个电影《火烧圆明园》也没说个所以然,有些莫名其妙地就被烧了。那么英法联军(至于到底是英法联军还是八国联军干的这里不做讨论)为什么火烧圆明园呢?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后来有个参与使节团的法国人写了回忆录,对当时情况描写:我们被困在一个木牢里,麻绳绑住我们的身体,连续在烈日下暴晒数日,无水无食,不少人都横死高温之下。

消息传到英法两国,举国震惊。英法两国的国民认为是中国人违反国际条例和普世价值观在先,英法两国决定报复,以火烧一座宫殿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圆明园。

英国驻清的特派官员在火烧前有在北京城里贴出公示,告知火烧时间和地点,意思是中国老百姓就不要去,结果中国人还偏偏就去了。英法联军在抢,中国人自己也在抢,太监、奴才也都没闲着,后来也有盗墓者进去偷盗,逐渐演变为至今的破败景象。

事情来龙去脉大致就这样,所以可以罗列出英法联军火烧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二:外国人、传教士被迫害。朝廷为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利用义和团家国情怀到处杀害外国人及传教士,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第三: 租界被攻击,大使被杀。在清廷的纵容下,义和团大肆攻击各国大使馆租界,德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伏击杀死,酿成开战的导火线,此后清廷被迫向十一国同时宣战。

第四:火烧圆明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想毁掉抢劫的罪证。

第五 : 烧掉中国人自信,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登陆天津大沽口时被打败,对不可一世的英法是不可接受的,再次打进北京势必不会空手而归,他们没有选择焚烧紫禁城,而是圆明园。 因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的万园之园,它代表了清朝这个封建帝国的所有,权利、地位、财富。 英法选择烧掉这个至高无上的圆明园,也就烧掉清廷的尊严、烧掉了中国人的自信,死死的把你打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在 历史 的长河中泛舟而行,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苦痛也许是清朝统治者最难忘怀的一幕。数千年国人心目中最为神圣的皇权竟遭到了西方无情地嘲弄,英法联军开进了北京,成千上万的军队无法保证北京的安全,英法联军如入无人之境,咸丰仓皇逃往热河,将国家的心脏丢弃在了联军铁蹄之下,也将沉重的震撼带入了整个国家的中枢系统。对于当时的中国尤其士大夫来来说,这是 历史 上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和巨大灾变, “海国作乱,自古无闻,明时有倭寇之警,亦未尝连衡诸海国,直犯神州赤县也” 。战事从广东发端竟将战火燃到了北京城内, “夷氛逼近,一夜数警,人心惶惑,城内迁徙络绎,各衙门官员纷纷远避,十室九空”, 联军由安定门而入, “恃捍登城,……尽逐我城上防兵,将我大小炮位,掀落城下,纳诸沟中,”另设夷炮四十六尊,炮口南向,“北面城垣,东西长十里,尽被占踞,……城门听其启闭,反禁止中国人不得出入”。 昔日京华景象如同洪水过地,荡然无存,给了国人以最猛烈的震击。

英法联军扬言要炮轰北京,捣毁皇宫;接着冲进了圆明园——这座经营了150余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的着名皇家园林,先是对它大肆劫掠,然后又将其纵火焚毁。他们声称 “它是皇帝喜爱的住所,对其进行毁坏不仅是给他的 情感 一个致命的打击,而且对他的傲慢也是一次重创”。 我们有必要在附近留下永久的、表示我们对清政府背信弃义和残酷的愤慨的标记,以警示未来。这才是烧毁圆明园的真正起因。”圆明园被烧毁了,“庞大的帝国突然之间倾覆在自身的灰烬中,……这好像仅仅是一种预兆,或许不会变为现实,因为仍然有时间让中国自己恢复自新,通过和外国政府建立友好关系,向他们学习怎样在目前的危机时刻可以使臣民保持安定,并赶上 历史 进步的步伐”

首先,是为了掩盖并销毁抢劫罪证。 当时的英法联军如强盗般,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的对圆明园进行了抢劫。他们已经将圆明园中所有能带走的珍宝都洗劫一空。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既可以掩盖自己的强盗行径,对外也有说辞。正是为了掩盖并销毁抢劫罪证,他们选择了火烧圆明园。

其次,是为了逼清朝赶紧签约。 战争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们之所以发动战争,是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某种目的。战争只是他们实现目的的手段而已。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可以对清朝统治者形成威慑,击垮他们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尽早签约。

最后,是想一击必杀,尽早结束战争。 当时的英法联军人数并不多,而且远离本土作战,一开始清政府可能还反应不过来。但只要清政府缓过神来,倾举国之力对他们进行不遗余力的绞杀,他们即便在厉害也会深陷泥潭,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所以还不如携新胜之威,再放一把火,展现出自己的强硬,让清政府更加惧怕,自己捞到好处,也赶紧结束战争,全身而退。

在英法等国的武力逼迫和挟制之下,1860年10月,留守北京的咸丰之弟、恭亲王奕䜣被迫同英、法交换了《 天津条约 》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端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等等,使西方列强从中国攫取了一系列新的特权。当此消息传入各省,整个国家无不颤栗。正与太平天国作战的曾国藩“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已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其惶遽怵惕、茫然失措的心情足以描绘整个国家在这种震击下的普遍心态,从而人们悲痛地称其为“ 庚申之变 ”。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让我想起了陈奕迅的一首歌《红玫瑰》,里面有一句歌词说的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此此景,不正好对应英法联军的那种“得不到就要把他们给毁掉”的丑恶嘴脸吗?


说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件事情,不禁让我想起电影《教父》。这是一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科莱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该片更是在1973年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 柯里昂家族 的故事,在老教父 维托·柯里昂 的带领下,小儿子 迈克 经过一系列的艰难困苦,最终成长为一代教父。而说起老教父 维托·柯里昂,在他小时候,父亲被当地黑手党首领唐·乔奇杀害,在母亲的掩护下,得以逃到美国,经过种种困难的奋斗历程后,成为了教父。

而维托的这一故事,说明了 “斩草要除根,否则后患无穷” 。而这对比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是一样的道理,既然已将像土匪一样抢劫了,何不“好人做到底”,一次性烧了一了百了呢?

这样的行为终究还是“目光短浅”了,毕竟靠抢来获取物质资源的方式终究不能长久,因为“诚信”和“文明”的大厦已然建起,违反规则的行为终将会得到应有的制裁!

掩盖罪行这个说法不靠谱,这两个强盗打家劫舍多年,怎么会在乎别人的看法呢?他们焚毁圆明园是告诉清政府留守人员,不答应所有条件,接下去就要烧了紫禁城!

满清孱弱之际正是列强劫掠之时,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击到北京西北郊区的圆明园附近,并于次日闯进圆明园,这座被满清皇室经营了150多年、建筑辉煌藏宝无数的宝库,当时就亮瞎了强盗们的眼镜,随之开始了大规模的抢劫。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统计究竟有多少珍宝被劫,但我们可以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吉美博物馆、丹枫白露宫等处的藏品看出来,至少有近十万件具有艺术和考古价值的珍宝,落入了强盗的手中,这还不算英法联军士兵个人所抢劫的物品。具体数字无法统计,但绝对是天文数字。

按照强盗们的习惯,抢完了自然要放火。当他们把能抢的都抢走,不能抢的都砸碎之后,英法联军为了逼迫清政府尽快妥协,兼掩盖自己的强盗罪行,在10月18日派出3500名士兵四处纵火,圆明园开始了灭顶之灾,海量的图书资料、所有的亭台楼阁都付之一炬,更有几百名太监宫女丧命火海之中。

英军指挥官侵额尔金无耻地说:此举(火烧圆明园)将使中国与欧洲警醒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的人所能想象。这话虽然无耻,但同时说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主要目的就是震慑清政府,让其惊惧之下妥协屈服。

果不其然,就在圆明园燃起大火之时,留守的恭亲王奕欣,就答应了英法联军的一切条件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就签订了《北京条约》。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耻于强盗们的恶行,但归根结底还是满清的无知无能所至,埋怨强盗不如壮大自己!试问秦皇汉武之际,谁敢来抢?他们不去抢别人就不错了!

听说过杀人放火吗? 历史 上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和杀人放火的性质基本上没什么两样,完全就是销毁犯罪证据。当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后,被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给迷的睁不开眼了。在惊叹之后英法联军则开始大肆纵兵抢劫。圆明园经历过英法联军掠夺之后,英法联军也知道抢劫行为会让他们备受指责,所以为了掩盖抢劫的罪行,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以掩盖真相。圆明园大火连烧三日不息,人类 历史 上的瑰宝艺术奇迹之一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而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也被认为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最残酷的暴行。

为什么会发生火烧圆明园的事情呢?这得从满清王朝的落后腐朽和西方列强的扩张掠夺说起。清朝末期满清王朝已经严重的落后于世界国家,尤其对西方国家而言,当时的满清王朝就是一块粘板上的鱼肉,因此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满清王朝开始实行掠夺。英国尝试过各种手段来对清朝实行经济掠夺,但事实上英国和满清之间的贸易往来一直都是满清占优,英国逆差。所以恼羞成怒的英国人索性决定以鸦片和武力来掠夺满清王朝。由此双方之间爆发了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人借机向中国开始大量倾销国内过剩产能。尝到甜头之后的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列强,开始更加肆无忌惮的想要压迫满清政府。在遭到拒绝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国家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当然了,结局不用想也知道,腐朽的满清王朝再次败给了英国等西方列强。

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语气中毫无愧疚,“ 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可见英国这个奴隶贩子打着领带的强盗有多么的无耻。除此之外,当时圆明园中太监、宫女、工匠等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这也皆因为英法联军想要消灭罪证的原因。可见英国人这些奴隶贩子有多么的可恶。

1860年春,格兰特、孟托班分别率英、法舰队驶达上海集结,随后即开始第三次北上。4月21日,联军占领舟山。5月27日,英军占领大连,6月8日,法军占领烟台,封锁渤海湾。7月19日,联军完成攻击大沽口最后作战准备,7月26日,英、法舰队于渤海湾会齐后,向北塘方向开进。7月29日,英法援军大举来袭,自北塘登陆,迂回攻击大沽口炮台。在大沽口击败清军后,北上占领天津。



8月23日清朝派钦差大臣桂良、恒祺与联军代表额尔金在天津议和,由于驻军北京问题导致议和失败。恒祺离开天津后,天津全部清政府官员四散撤离,天津由中国大商人代为管理。9月2日,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到通州南张家湾议和。英法提出停战的主要条件为赔偿军费,先付给两国现款各三四百万两;撤走通州守军,两国公使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由巴夏礼随带数十人先行入京,察看沿途及京中住房;增辟天津为通商口岸,立即开市贸易等。


咸丰帝感到停战条件过于苛刻,认为公使进京“拥兵而来,显怀莫测”,因而谕令桂良等“莫顾决裂”,拒绝英法所提要求。9月6日,咸丰帝下达对英国与法国的宣战上谕,朱谕军机处和王大臣绵愉、载垣、端华、肃顺等;“严饬统兵大臣,整顿师律(旅),调集各路马步诸军与之决战。”9月10日,联军先头部队三千余人,自天津向通州方向前进。



咸丰帝得悉英、法公使坚欲带兵径赴通州的消息,“决战”的决心又开始动摇,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等为钦差大臣,由通州前往天津,同英法继续谈判,企图挽回“抚局”。双方在通州进行会谈,巴夏礼除坚持原先提出的条件外,又增加了互换和约时须面见皇帝亲递国书,以及将张家湾的清军全部撤退等要求。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于17日彻底破裂。


巴夏礼随后乘马离去。僧格林沁随后截获巴夏礼、罗亨利和士兵等39人(26位英国人,13位法国人)。9月18日,联军先头部队自河西务越过马头,推进到张家湾附近。咸丰帝再次下谕与英法决战。僧格林沁率马步军在通州列阵以待。与此同时,联军先头部队与清军在张家湾交战,清军败退至八里桥。



随后英法联军与华北地区清军主力,包括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八旗察哈尔、索伦部、甘肃陕西调来的汉军八旗及绿营、京津地区八旗绿营在通州八里桥决战。僧格林沁部全军覆没,胜保战斗中重伤撤退。随后咸丰帝及皇后宫廷贵妃等人以北狩为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法国陆军遂追至圆明园。英法军队按原计划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英军司令詹姆斯·霍普·格兰特批准英军入园抢劫破坏。10月17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入园自由劫掠,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



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由于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39人,当中20多人已被虐至死。英国谈判全权代表第八代额尔金伯爵因此而复仇,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教训咸丰帝。


英国第一步兵师米启尔骑兵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皇家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烧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认为此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据《清稗类钞》记载:

咸丰庚申十月十六日,英法联军至天津,文宗方园居,闻敌至通州,仓卒率后妃幸热河。十九日,英人至圆明园宫门,管园大臣文丰当门说止之。敌兵已去,文知奸人必乘间起,守卫禁兵无一在者,索马还内,投福海死。奸人乘时纵火,入宫劫掠,敌兵从之,火三昼夜不熄。

这段话的白话意思是:

咸丰时期庚申年十月十六日,英法联军到了天津,清文宗正居住在圆明园,听到敌人已经到了通州,仓卒间带着后妃们逃往热河。 十九号,英国人到了圆明园,管园的大臣文丰挡在门口劝说制止他们。敌军退去后,文丰知道奸人必定乘乱闹事,而园内守卫都跑了,没有一个人在,就牵着马回到园内,投福海自杀了。 后来奸人乘乱放火,入宫抢劫,敌兵也跟着进园抢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没有熄灭。

从徐珂的这段文字看,在圆明园放火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奸民。

当时圆明园管园大臣自杀,园内无人看守,这些奸民乘乱进园抢劫,然后放火,随后英军也扯下假面具,也跟着进园抢劫。

长期以来,民间一直认为当时给鬼子带路并放火的是龚自珍的儿子龚孝拱,抢劫的强盗是英法联军。

恐怕不完全是事实。

龚孝拱当时只是上海英国领事威妥玛的秘书,长期生活在江浙一带,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作为威妥玛的秘书,随同北上。

如果说龚孝拱负责给联军带路,不太可能,北京他不熟。但是龚孝拱陪同威妥玛跟随英军去过圆明园,是肯定的,因为其后他作为翻译,又陪同威妥玛参与了与清政府的谈判,期间曾协助英方对清政府代表百般刁难,并与恭亲王发生激烈争执。

徐珂的记述,很明确地说明二个问题:

一是,放火的是奸民。

二是,进园抢劫的是英国人,法国人没有参与。

而同一时期的另一名江苏常熟人杨圻在他撰写的《檀青传》一书中曾对圆明园大火有过记载:

“奸 民李某,导联军劫圆明园,珠玉珍宝尽出……朝廷稍稍闻圆明园之毁,祸由李某,下狱穷治,诛之,籍其产,以赐文丰家属焉。”

杨圻曾在光绪年间做过詹事府主簿,户部以及邮传部郎中,他的记述最接近事实。

由此可以看出,给鬼子带路抢劫的不是龚孝拱,而是这个姓李的汉奸,此人后来被朝廷正法,并将家产罚没赔付给文丰家属。

如果龚孝拱参与放火抢劫,事后,恐怕朝廷不会放过他家。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当时乘乱入园抢劫放火的应不仅仅是这姓李的一个,没准附近一带居民或多或少都有参与。

但是不管怎么说,罪魁祸首都是英法联军,这段世纪大案中,英国人就是主凶。

阅读全文

与英国和法国是怎么毁灭圆明园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591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92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756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78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17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2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2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0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03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46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25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18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069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68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00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70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02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83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584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