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光学设备为什么是德国的天下

光学设备为什么是德国的天下

发布时间:2022-06-30 05:00:24

‘壹’ 为什么德国的镜头如此受推崇

“由于德国镜头都是手动对焦,所以成像质量基本上都比日头好些,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德国的镜头如此受推崇,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德国货在一般人心中都是品质的保证,前些时候家里坏了一个近年买的国产的电吹风,而另一个十多年前买的德国电吹风还继续服役。

一贯作风严谨的德国人,做事踏实认真,绝对不会偷工减料。德国镜头的做工和用料,根本不是拼命节省的日头能企及的。

由于德国镜头都是手动对焦,所以成像质量基本上都比日头好些,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德国的镜头如此受推崇,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贰’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如此强大

你慢点看有点长但有道理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那么强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作为战败国,首先被赶出了资本主义市场。根据“四化”方针,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中央集权化和非工业化方针,德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灭的计划。根据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业计划”,即所谓摩根索计划,德国工业生产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钢产量为1938年的1/4,即从2200万吨降到580万吨,化学工业和重型机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车床降到1/10,汽车降到1/5,纺织工业降到l/2,只有家俱、玻璃、自行车等民用工业不受限制。但是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过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一跃而起,却是有着别的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西德虽经过战争的破坏,但是强大的工业基础保留下来,这是战后西德工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在二战时期,盟军对于西德的轰炸目标主要集中在了军事工业上,对于盟军来说这是对他们的一次更新技术的机遇。削弱军事力量远比削弱工业力量对他们来得有利。而英美空军,尤其是美军为了能够拥有对抗苏军的力量,因此有意识的保护了一些企业。因此,鲁尔萨尔两大工业区虽然遭到了破坏,但是经过几个月的修复还是可以恢复生产。亨利·摩根索在《德国是我们的问题》一书中指出,科伦的福特工厂和科伦大教堂一样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鲁塞海姆汽车厂、霍斯特联合化工厂、下萨克森州萨尔茨吉克冶金联合工厂都没有遭到破坏。鲁尔和萨尔两地的化学工业虽遭到破坏,但经过几个月的修复都可以恢复生产。据美军轰炸司令部的估计,轰炸的结果全德国钢铁生产能力遭到破坏的只有6%,西德达12%。煤矿减产2%,焦炭4%,机器制造15%。金属加工机床被破坏达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一个小组上报告说:“德国工业75%安然无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很容易恢复的。”
第二点在于英美法将西德分成了三个占领区,在各自的管制区内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国需要萨尔地区生产的成品充当赔款运回法国。英国需要通过德国来扩张海外的市场,尤其是鲁尔区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国,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来对抗苏联在欧洲的势力扩张。东德西德就像是共产主义与资 本主义斗争的各自领地。根据“非工业化”方针,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067号政策指令,规定要拆除德国所有军工厂以及用于赔偿的重工业工厂,规定拆除的清单涉及1600家企业及其设备。但是这项政策指令并没有认真执行。1946年6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斯图加特演说中公开表示: “美国不再奉行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的政策。”他声明, “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如果有着巨大的工业的德国变成贫民窟,,欧洲的重建,特别是德国邻国的重建将会是十分缓慢的。”1947年7月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779号政策指令,代替1067号政策指令,提出“一个有秩序的、繁荣的欧洲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效率高‘的德国在经济上作出贡献。”1947年8月英美双占区修改了对西德工业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国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六国协定,宣市国际管制鲁尔区。德国参加欧洲重建计划。
西方国家推行扶植恢复西德工业方针的结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复工业生产的基础。据哈姆森教授的估计,高妒、平炉、轧钢设备被拆除的占整个设条的及10—25%,精密机器和光学仪器生产能力减少20%,合成燃料生产能力减少20%,化学工业因拆迁而丧失的生产能力为6%,运输机器被拆走8%,其他工业部门损失不大。战前德国三大工业区,鲁尔和萨尔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亚在民主德国。据1946年估计,西德占1944年全德工业产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产资料的62%,消费资料的60%。因此,战后西德保留了强大的工业基础。
二。马歇尔计划对西德的影响
战后初期,西德经济复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缺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启动资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而当时,人民的生计也是一大问题。吃不饱饭,干活就不会有劲。这种情况下,想要复兴更是难上加难。而马歇尔计划对于西德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当时马歇尔认为消除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展只有尽快的回复欧洲的经济。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亿美元的资金以贷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于重建。这些资金帮助恢复了工农业的生产,稳定了金融,扩大了贸易,同时也促进了化工、工程、钢铁工业设备的更新。该计划还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这笔基金投资大100亿马克,大大缓解了资金缺乏的状况。据估计,联邦德国由于从1949年参加马歇尔计划,人均获得了140马克的补助。据1952年华盛顿出版的《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一书的估计,到1948年美国共花掉214亿美元,英国支出9亿美元。这笔钱主要用于购买食品,很少用于生产。这些食品出售后所得款项大部分用于军事当局的支出;一部分贷给德国工业家用于恢复生产的资金。
据统计,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国给西德的援助为44亿美元,其中美国17亿,英国8亿,马歇尔计划提出的援助9亿。另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国给西德的败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38.68亿美元。1945—1947年英国给予的政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9亿美元。这些钱主要用于恢复工业生产。我们看到的另个统计数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从军事占领当局和马歇尔计划得到的资金共72.98亿美元,其中38.52亿用于投资。这些钱以物资形式运到西德,所得钱款存入联邦银行,称为“等值基金”,再作为资金投入工矿企业。
在西德经济恢复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当然这种作用随着西德本身经济的恢复而逐渐减少。1948和1949年外援占西德国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进口货物的57%是靠美国的援助。外国货款在西德长期投资中所占比例1949年为2.8%,1950华为10.3%;1951年为5%,以后逐年减少。
三、“软实力”:人力资源的使用
在二战后,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练的工人队伍,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因为战争而耗尽,这对于西德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智力支持。这是战后西德保留的最珍贵的财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拥有在校大学生10万人,也就是说每1万居民中就有21个大学生。到1970年大学生达到了41万人,也就是每1万居民中有68名大学生。这同样是西德复兴的“非物质资本”。为迅速恢复经济,西德政府极为重视科技投资和发展教育。而且教育为本一直都是德国的传统,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一个繁荣的德国。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从东德大量涌入的难民,数量达到了100万左右。在最初可能给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们就成为西德恢复经济的劳动力。其一,这些难民都是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工资低。因而企业的生产成本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二,依靠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恢复生产。不久他们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厂,主要生产出口产品,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其三,他们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四、地理环境上的先天优势
西德在地理上占了相当大的优势,全德78%的矿山、84%的冶金制造产品都出产自西德。二战前德国的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大多数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国整个工业产值中占61%,原料和基础材料生产占66%,基础设施生产占61%。而东部相对寥寥无几。同时,西德拥有鲁尔和萨尔两大工业区。而他们对于西德工业来说就是左臂右膀。相对的,西德拥有的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是经济的重建至于高水平起点上。
五、“自由市场经济”及币制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当时担任西占区经济管理局长的路德维希- 艾哈德。他是国民经济学的新自由派代表,极力推崇自由的市场经济。他认为,真正的货币只有在真正的市场上才能发挥作用,而真正的市场不应该有价格控制和配给制。取消物价规定,取消产品配给制,实行真正的市场经济。相对于整个德国的经济史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战役。尽管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面临了物价上涨、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等等的问题,但是很快市场经济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物价日趋稳定,甚至其增长的幅度远小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生产力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
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在美国的支持下,西德还实行了币制改革。在二战前,旧帝国马克约为170亿,二战之后却变为了700亿。因此在二战的后期,旧帝国马克一文不值,在德国市场上充当货币作用的是美国的幸福牌香烟。1948年6月20日,美国占领军当局对西德进行了货币改革。用10个旧帝国马克换一个1个新德国马克。在短短的几周之内,旧帝国马克的所有有价证券,储蓄金,银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兑换完毕。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剥削行为,但是却挽救了德国。德国马克相对美元的兑换率逐渐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满了各种商品,人们的生活也开始走上了正轨。
由于推行自由市场经济,西德面临许多的问题。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底层劳动人民怨声载道。但是,艾哈德引进了竞争的机制,谁工作的时间长,谁工作的效率高,谁就有工作,否则就是能面临下岗。这样的竞争机制就是依靠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来积累最原始的资本。由于竞争机制,资本家们一味的压低工资,从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润。然而尽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西德的整体社会环境还是处于稳定的状态。由于战争的破坏,人民拥有最迫切的愿望去修复自己的家园,去重建一个有生机的新的德国,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西德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西德利用自身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价格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产品。这使得西德的外贸市场发展很快,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1950年时还是贸易逆差7.21亿美元,到了1960年时已经变成了顺差。
六、朝鲜战争
此外,还需提到的就是朝鲜战争。这是对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机遇。尽管艾哈德竭力否认,但朝鲜战争确实挽救了西德经济。 (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1983年,第41页)。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国需要西德供应武器和弹药,也需要西德参加所谓的“欧洲防务”。因而美国不得不修改对西德工业和技术的“裁减政策”。1950年5月纽约外长会议决定,把禁止生产射击、砍杀和刺杀武器改为限制生产,取消对造船业的限制。钢产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钢产量为1210万吨,1953年达1350万吨。1954年制定“有关监督工业的决议”,进一步放宽了限制西德工业生产的条件。以前禁止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燃料,限制生产轴承,现在只管制其生产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机床、铝、合成氨、氯生产的规定,不再对化学科研进行限制。
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船舶定货单飞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轮和新货轮达200万吨。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堡港遭到严重破坏,到1953年已有70%修复使用。到本世纪60年代,德国商胎队已有货轮2700艘,总吨数达65b万DE卜朝鲜战争改变了西德的贸易逆差。1950年外贸逆差为30亿美元,1951年为1亿美元,1952年则为顺差7亿美元。观察家西奥多·H.怀特说:“朝鲜战争仅仅给德国人迅速地无条件地带来了好处。”《经济学家》杂志指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结整个贸易界带来了繁荣。”
综上所述,是战后西德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最后还应指出,50年代西德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由于西德起点低,这是战争破坏和战后盟国推行“非工业化”政策的结果。大体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西德“经济奇迹”已经结束,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定向同步发展,发展速度降到5%的欧洲平均发展水平。
望采纳

‘叁’ 为什么好多人说德国相机最好

因为德国的光学技术世界领先,即使是现在德国光学技术也是世界第一流。德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光学镜头,如莱卡、蔡司、施耐德等等。但在电子技术革命以后,德国的相机逐渐落后,已经被日本全面超越,即使是今天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莱卡相机,也仅仅是喜欢莱卡风格的爱好者把玩用,各种商业摄影已经见不到莱卡相机的踪影。

‘肆’ 为什么好多人说德国相机最好

因为个人感受不同,画质就不做评价了,不过个人感觉徕卡相机的色彩较为浓烈,锐度也较高。
徕卡相机的做工还是相当好的吧?所有构件都严丝合缝。
其实让大家纠结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徕卡相机贵族式的售价了。相机的品质高不高?当然高。但是拿买汽车的钱买一部并不算全能的相机值不值?那就值得商榷了,毕竟六七万元对于任何人,相信也不是一个能够忽略的价格。
小的时候舅舅就有一架德国相机,具体品牌型号都忘了,那时还不会英语呢,舅舅说相机上的Germany代表德国,因此印象比较深...胶卷时代的徕卡(也包括所有的欧系品牌)并不像现在这样小众,资金稍微充裕些的爱好者就可以拥有一部;但是进入数码时代后,可能是面对日本品牌的冲击在普及型市场上力不从心,徕卡等厂家开始走一种贵族化、小众化的路线(北京有家徕卡专卖店,在东单,和那些名包名表的奢侈品商店挨着)——现在不可能指望记者们像上世纪中叶那样拿着徕卡相机走进城市、乡村甚至是战场,来拍摄那些杂志封面上的照片了——取而代之的是佳能尼康。而徕卡现在基本上就是一种奢侈品,是为那些很有钱并且追求小资的爱好者准备的。从功能上来说,单是一个旁轴取景器,就满足不了很多场景的要求。
所以所谓“大家都说徕卡好”,其实都是人云亦云罢了,首先这种售价就注定意味着绝大多数玩家甚至都没见过。遑论去评价“画质”了。
M8/M9根本没用过。
徕卡X1其实拿来街拍挺不错,但还是太贵了,面对理光或者适马,X1性能好是好,但还是会立刻悲剧。
其余几款徕卡DC,比如D-LUX神马的,就是纯抢钱的,日本制造,帖个可乐标,就卖到两个松下LX的价钱——很多评测说D-LUX比松下LX画质好,我认为对于DC而言,比起这点画质上的进步,我还是更在乎钱~还是老老实实地买松下的吧~
所以不要说抵制日货了,要是把日本相机抵制了,咱们就真的没东西可用了...而日本国内市场基本是自产自销,反而不会受影响,真正的受害者是咱们自己。

‘伍’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如此强大

现在,提起德国的工业实力,在地球上绝对是响当当的,“德国制造”更是顶级的技术和质量的代名词。德国工业并非天生牛逼,“德国制造”也并非天生高贵。德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英、法两国晚了30多年。由于长期分裂,德工业化进程充满坎坷。1871年统一后,德国内百废待兴,世界市场也基本被瓜分完毕。

在这样的环境下,德国工业是如何成长到今天这个样子的?今天,小编就邀请了几位网友各抒己见,分析分析德国工业强大的原因,大家若有其他观点,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讨论。

1

网友幸福地带2:

德国的工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因为德国的管理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世界新工业的起源在英国,法国紧随之。当德国发展自己落后于英法时,心理十分着急,于是发展本国新工业。由于新工业需要技术与技术研发,而德国一无所有。他们为了走捷径,派出了许多人出去偷取英法技术,这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间谍。

在同时也开始学习科技研究开发,重视人才陪养,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就有了快速发展,并在许多管理等方面领先于世界。所以在一二次世界大战前都已经有很先进的工业了,这样的工业大国发展了上百年的,其许多方面都是世界性的,强国就再自然不过了!

2

网友YF永恒: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作为战败国,首先被赶出了资本主义市场。根据“四化”方针,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中央集权化和非工业化方针,德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灭的计划。根据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业计划”,即所谓摩根索计划,德国工业生产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钢产量为1938年的1/4,即从2200万吨降到580万吨,化学工业和重型机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车床降到1/10,汽车降到1/5,纺织工业降到l/2,只有家具、玻璃、自行车等民用工业不受限制。但是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过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一跃而起,却是有着别的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原因何在?

一、西德虽经过战争的破坏,但是强大的工业基础保留下来,这是战后西德工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在二战时期,盟军对于西德的轰炸目标主要集中在了军事工业上,对于盟军来说这是对他们的一次更新技术的机遇。削弱军事力量远比削弱工业力量对他们来得有利。而英美空军,尤其是美军为了能够拥有对抗苏军的力量,因此有意识的保护了一些企业。因此,鲁尔萨尔两大工业区虽然遭到了破坏,但是经过几个月的修复还是可以恢复生产。亨利·摩根索在《德国是我们的问题》一书中指出,科伦的福特工厂和科伦大教堂一样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鲁塞海姆汽车厂、霍斯特联合化工厂、下萨克森州萨尔茨吉克冶金联合工厂都没有遭到破坏。鲁尔和萨尔两地的化学工业虽遭到破坏,但经过几个月的修复都可以恢复生产。据美军轰炸司令部的估计,轰炸的结果全德国钢铁生产能力遭到破坏的只有6%,西德达12%。煤矿减产2%,焦炭4%,机器制造15%。金属加工机床被破坏达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一个小组上报告说:“德国工业75%安然无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很容易恢复的。”

第二点在于英美法将西德分成了三个占领区,在各自的管制区内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国需要萨尔地区生产的成品充当赔款运回法国。英国需要通过德国来扩张海外的市场,尤其是鲁尔区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国,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来对抗苏联在欧洲的势力扩张。东德西德就像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各自领地。根据“非工业化”方针,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067号政策指令,规定要拆除德国所有军工厂以及用于赔偿的重工业工厂,规定拆除的清单涉及1600家企业及其设备。但是这项政策指令并没有认真执行。1946年6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斯图加特演说中公开表示:“美国不再奉行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的政策。”他声明,“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如果有着巨大的工业的德国变成贫民窟,欧洲的重建,特别是德国邻国的重建将会是十分缓慢的。”1947年7月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779号政策指令,代替1067号政策指令,提出“一个有秩序的、繁荣的欧洲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效率高的德国在经济上作出贡献。”1947年8月英美双占区修改了对西德工业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国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六国协定,宣市国际管制鲁尔区。德国参加欧洲重建计划。

西方国家推行扶植恢复西德工业方针的结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复工业生产的基础。据哈姆森教授的估计,高妒、平炉、轧钢设备被拆除的占整个设条的及10—25%,精密机器和光学仪器生产能力减少20%,合成燃料生产能力减少20%,化学工业因拆迁而丧失的生产能力为6%,运输机器被拆走8%,其他工业部门损失不大。战前德国三大工业区,鲁尔和萨尔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亚在民主德国。据1946年估计,西德占1944年全德工业产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产资料的62%,消费资料的60%。因此,战后西德保留了强大的工业基础。

二、马歇尔计划对西德的影响

战后初期,西德经济复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缺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启动资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而当时,人民的生计也是一大问题。吃不饱饭,干活就不会有劲。这种情况下,想要复兴更是难上加难。而马歇尔计划对于西德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当时马歇尔认为消除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展只有尽快的回复欧洲的经济。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亿美元的资金以贷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于重建。这些资金帮助恢复了工农业的生产,稳定了金融,扩大了贸易,同时也促进了化工、工程、钢铁工业设备的更新。该计划还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这笔基金投资大100亿马克,大大缓解了资金缺乏的状况。据估计,联邦德国由于从1949年参加马歇尔计划,人均获得了140马克的补助。据1952年华盛顿出版的《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一书的估计,到1948年美国共花掉214亿美元,英国支出9亿美元。这笔钱主要用于购买食品,很少用于生产。这些食品出售后所得款项大部分用于军事当局的支出;一部分贷给德国工业家用于恢复生产的资金。

据统计,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国给西德的援助为44亿美元,其中美国17亿,英国8亿,马歇尔计划提出的援助9亿。另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国给西德的败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38.68亿美元。1945—1947年英国给予的政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9亿美元。这些钱主要用于恢复工业生产。我们看到的另个统计数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从军事占领当局和马歇尔计划得到的资金共72.98亿美元,其中38.52亿用于投资。这些钱以物资形式运到西德,所得钱款存入联邦银行,称为“等值基金”,再作为资金投入工矿企业。

在西德经济恢复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当然这种作用随着西德本身经济的恢复而逐渐减少。1948和1949年外援占西德国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进口货物的57%是靠美国的援助。外国货款在西德长期投资中所占比例1949年为2.8%,1950华为10.3%;1951年为5%,以后逐年减少。

三、“软实力”:人力资源的使用

在二战后,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练的工人队伍,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因为战争而耗尽,这对于西德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智力支持。这是战后西德保留的最珍贵的财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拥有在校大学生10万人,也就是说每1万居民中就有21个大学生。到1970年大学生达到了41万人,也就是每1万居民中有68名大学生。这同样是西德复兴的“非物质资本”。为迅速恢复经济,西德政府极为重视科技投资和发展教育。而且教育为本一直都是德国的传统,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一个繁荣的德国。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从东德大量涌入的难民,数量达到了100万左右。在最初可能给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们就成为西德恢复经济的劳动力。其一,这些难民都是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工资低。因而企业的生产成本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二,依靠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恢复生产。不久他们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厂,主要生产出口产品,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其三,他们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四、地理环境上的先天优势

西德在地理上占了相当大的优势,全德78%的矿山、84%的冶金制造产品都出产自西德。二战前德国的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大多数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国整个工业产值中占61%,原料和基础材料生产占66%,基础设施生产占61%。而东部相对寥寥无几。同时,西德拥有鲁尔和萨尔两大工业区。而他们对于西德工业来说就是左臂右膀。相对的,西德拥有的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是经济的重建至于高水平起点上。

五、“自由市场经济”及币制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当时担任西占区经济管理局长的路德维希-艾哈德。他是国民经济学的新自由派代表,极力推崇自由的市场经济。他认为,真正的货币只有在真正的市场上才能发挥作用,而真正的市场不应该有价格控制和配给制。取消物价规定,取消产品配给制,实行真正的市场经济。相对于整个德国的经济史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战役。尽管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面临了物价上涨、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等等的问题,但是很快市场经济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物价日趋稳定,甚至其增长的幅度远小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生产力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

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在美国的支持下,西德还实行了币制改革。在二战前,旧帝国马克约为170亿,二战之后却变为了700亿。因此在二战的后期,旧帝国马克一文不值,在德国市场上充当货币作用的是美国的幸福牌香烟。1948年6月20日,美国占领军当局对西德进行了货币改革。用10个旧帝国马克换一个1个新德国马克。在短短的几周之内,旧帝国马克的所有有价证券,储蓄金,银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兑换完毕。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剥削行为,但是却挽救了德国。德国马克相对美元的兑换率逐渐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满了各种商品,人们的生活也开始走上了正轨。

由于推行自由市场经济,西德面临许多的问题。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底层劳动人民怨声载道。但是,艾哈德引进了竞争的机制,谁工作的时间长,谁工作的效率高,谁就有工作,否则就是能面临下岗。这样的竞争机制就是依靠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来积累最原始的资本。由于竞争机制,资本家们一味的压低工资,从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润。然而尽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西德的整体社会环境还是处于稳定的状态。由于战争的破坏,人民拥有最迫切的愿望去修复自己的家园,去重建一个有生机的新的德国,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西德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西德利用自身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价格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产品。这使得西德的外贸市场发展很快,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1950年时还是贸易逆差7.21亿美元,到了1960年时已经变成了顺差。

六、朝鲜战争

此外,还需提到的就是朝鲜战争。这是对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机遇。尽管艾哈德竭力否认,但朝鲜战争确实挽救了西德经济。(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1983年,第41页)。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国需要西德供应武器和弹药,也需要西德参加所谓的“欧洲防务”。因而美国不得不修改对西德工业和技术的“裁减政策”。1950年5月纽约外长会议决定,把禁止生产射击、砍杀和刺杀武器改为限制生产,取消对造船业的限制。钢产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钢产量为1210万吨,1953年达1350万吨。1954年制定“有关监督工业的决议”,进一步放宽了限制西德工业生产的条件。以前禁止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燃料,限制生产轴承,现在只管制其生产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机床、铝、合成氨、氯生产的规定,不再对化学科研进行限制。

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船舶定货单飞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轮和新货轮达200万吨。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堡港遭到严重破坏,到1953年已有70%修复使用。到本世纪60年代,德国商胎队已有货轮2700艘,总吨数达65万吨。朝鲜战争改变了西德的贸易逆差。1950年外贸逆差为30亿美元,1951年为1亿美元,1952年则为顺差7亿美元。观察家西奥多·H.怀特说:“朝鲜战争仅仅给德国人迅速地无条件地带来了好处。”《经济学家》杂志指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结整个贸易界带来了繁荣。”

综上所述,是战后西德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最后还应指出,50年代西德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由于西德起点低,这是战争破坏和战后盟国推行“非工业化”政策的结果。大体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西德“经济奇迹”已经结束,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定向同步发展,发展速度降到5%的欧洲平均发展水平。

3

网友袁飞2:

工业化的国家很多,而德国特别强大,原因有二,一是国家层面的科技水平发达;二是国民特性自觉到刻版的程度。德国不准随意砍伐树木,二战末,德国战败,无人管理,人们仍然只会捡拾掉地的枯枝;而萨达姆死后的伊拉克,博物馆都被抢劫,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4

网友佛缘之Y佛缘:

国家如果发展的强大是和国民的道德素养有很大的关系的,并不是说你有钱了国家就强大了,德国就非常注重这些在道德修养教育的同时发展经济,让德国的整体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个国家你干的任何工作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工业发展,并不是说你能设计几个数据工业就强大了,这里面包括的技术人员的工作成绩甚至是比设计者的成绩都要大,这是一个国家整体性的东西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明白,大家把德国和我们的国家在各个方面对比一下尤其是在尊重人这一个问题上看看两个国家的态度就能的到一个比较。

5

网友真诚地看着你:

赶上了三次工业革命,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当年的列强工业都很强,不仅仅是德国。要说强,殖民地比德国多很多的英法依靠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资本比德国雄厚,工业也比德国强一些,而没有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破坏的美国才是最强。

6

网友缥缈孤鸿影45:

问题太多,简略回答,德国是个专注力很强的民族,有很强的纪律性,这两样结合起来正适合兴办工厂,法国散,英国懒,俄罗斯比较落后,在办工业方面皆不及德国,无论技术之精,管理,钻研创新皆冠于欧洲,又是欧洲最认真做事的民族,故工业强大,缺点是过于专注于点,而失于研究面,因而缺少战略观,故才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失败。

7

网友汉阳老王:

这是相对而言的。二战前德国被制裁,?怨?宋?松?嫒?Ψ⒄埂6?战期间德国人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二战后德国人迅速取得了欧美的谅解,接助战后经济发展期发展状大了自己。当前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十分强大。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这是十分难得的。德国再强,他只是一个中等国家。

8

网友赵晓路1:

一、德国的科技发达,从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德国的工业迅速崛起,超过英法,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19世纪末~一战前)。

二、资本雄厚,负债少。

三、德国的教育发达,重视人才培养,国民素质高(这一点是关键)。

四、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高度发达(重工业发展的基础)。

五、欧盟整体的促进。

六、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

9

小编:

听完以上各位网友的观点,您心目中德国工业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小编,立即处理。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

(资料来源:今日头条,知乎,机床商务网小编整理)

‘陆’ 卡尔·蔡司镜头是哪个国家生产的究竟好在何处

市面上的蔡司镜头,产地主要两个:日本、泰国,索尼的镜头都是泰国生产的。

卡尔蔡司是德国品牌,不过真正意义上卡尔蔡司生产的照相机镜头,数量很少了。蔡司是全球最大的光学厂家,相对于航天卫星器材、天文设备、医疗科研设备和眼镜来说,照相机镜头的利润太少,早在十几年前蔡司就停止了绝大部分照相机镜头的生产,只保留设计团队和少部分生产能力。市面上的卡尔蔡司镜头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卡尔蔡司监制,诺基亚、索尼手机上的蔡司镜头就是这种,生产、设计都是厂家自己在做,蔡司做技术指导,不参与制作和设计过程,只要产品符合蔡司的相关标准,就给打个卡尔蔡司的英文,这种是纯商业行为,给钱蔡司就干,至于镜头的质量只能呵呵呵了。

第二种是卡尔蔡司授权,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徕卡M口蔡司镜头就是这种,日本确善能与蔡司合作,购买蔡司的LOGO使用权,以及蔡司的镜头设计专利自行生产,或在蔡司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最后打上蔡司的LOGO,这种镜头由于采用了蔡司的设计,加上镀膜是使用蔡司的技术,所以镜头的素质非常接近原装蔡司镜头,只不过由于材料的原因,真正的蔡司镜头用的是肖特玻璃,由几十年经验的蔡司技师人手组装,而这种授权的大多是其他品牌的玻璃(确善能用的是日本HOYA玻璃),并非蔡司专业技师组装,所以不管怎么生产,质量上跟原装镜头还是有较大差距的。90年代的京瓷也是这种模式与蔡司合作的,例如京瓷的G系列、YC系列蔡司镜头。

第三种就是跟卡尔蔡司战略合作,索尼就是这种情况,针对索尼的新相机,由蔡司专门为索尼设计全新的镜头,至于生产制造,则跟第二种授权模式差不多,由索尼自己的工人生产和组装,目前没有任何的资料显示索尼的蔡司镜头用的什么玻璃,可能是蔡司的肖特,也可能是日本HOYA。

只有蔡司在德国本土自家工厂生产的镜头,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的蔡司镜头,民间俗称德国菜,这种镜头的价值很高,只要没有物理损伤,基本上用个几年还能原价转手。而徕卡M口的蔡司镜头则是日本确善能生产,简称伪蔡,或者日本蔡,索尼的蔡司镜头毫无疑问是泰国菜,因为索尼的照相机生产基地在泰国。

有许多人认为产地很重要,也有有人认为不重要,其实都对。对于一般的消费级镜头而言,产地不是很重要,因为价格决定价值,几千块钱的镜头用个十几年差不多了,别要求太高。支持产地论的人则认为,镜头是精密的光学设备,在安装的时候哪怕极小的振动,都有可能导致镜头光学质量的下降,徕卡为什么当初在加拿大设工厂,就是因为那个地方是全球有数的几个,受地壳运行影响最小的地方,在那个地方地壳运行、地震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当然,这种观点是否有科学依据见仁见智,不过原产德国的镜头,在德国近乎变态般严谨的技师手中生产的镜头,一般用个6、70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君不见市面上那许许多多的徕卡老镜头,哪怕是30年代那些德国蔡司、徕卡、 施耐德的L39口老镜头,至今拿出来转接到数码,拍照的质量照样秒杀那些两三千块钱的所谓高级日本镜头,也是有一定原因。

‘柒’ 如今的相机都是日本的,德国的只听过卡尔蔡司,徕卡。德国二战时期摄像技术就很厉害,求普及知识

德国相机统治天下的年代照相技术是法国人尼艾普斯发明的,又由法国人达盖尔改进。美国人伊士曼发明了胶卷,开辟了柯达公司。
照相机原本是“高技术工具”,必须非常专业的人才能操纵。真正的老百姓也能使用的小相机,是德国人发明的,那个人叫做奥斯卡巴纳克,他是徕茨光学公司的研究员,后来就有了LEICA(徕卡)这个相机品牌。
日本的相机起步也不晚,我们现在看到的尼康公司,成立于1917年,宾得成立于1919年,佳能略晚一些,1937年。不过,当时日本相机主要以模仿德国相机为主。从1911年到1960年这整整50年,是德国相机的时代。德国的光学老厂,机械新贵疯狂投入相机行业,当时相机市场上有名的是徕卡,蔡司,福伦达,CONTAX(康泰时),禄来。世界上三大光学巨头,徕卡,蔡司,施耐德,都是德国品牌,日本相机的攻势日本在亚洲,是发展得比较早的国家,专干欺负亚洲穷哥们的破事。但如果和欧美列强相比,日本其实也只是穷国。日本人非常擅长抄袭,在1950,60年代,他们不仅抄袭欧美的流行音乐,同样抄袭照相机的技术。

‘捌’ 单反照相机是德国造的 为什么现在日本单反技术比德国好呢

日本单反技术比德国好是两国光学产业对于民用摄影市场的重视度不同而造成的,德国在战前是档子无愧的摄影巨头,战后除了被美国和苏联瓜分了光学产业(蔡司被美苏两家人轮流抢劫),加上很多技术专家被劫持、流失,以及战斗经济结构转型所以就不太注重民用摄影技术的发展,而日本众所周知战后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观音(佳能前身)、东京光学(尼康前身)、小西六(柯尼卡前身)等等都是以开始山寨德国相机为生,到逐渐走上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的道路。在那个年代,欧美(包含德国)的主流摄影器材是旁轴相机(单反刚开始普及),日本就开始大量革新单反技术并通过工业生产拉低价格,从而迅速获得市场(单反相机的操作比旁轴简单,也是促使单反普及的一个重要基础),再接着日本利用自己在电子领域的优势,不断强化产品的电子性能和自动化功能,所以80年代来时日本单反全面占领全球市场,进入良性循环,于是市场越大、盈利越多、技术也就越好。
反观德国光学工业,徕卡专注于小众的旁轴生产,蔡司停止自主生产民用摄影器材很多年了(授权、贴牌倒是很多),反而聚焦于眼镜、医疗器材、天文设备等领域,福伦达破产并卖给了日本确山能......此消彼长,德国的民用摄影包括单反技术,被日本拉开越来越长的差距。

‘玖’ 为什么单反镜头只有日本产的

开发和生产照相机这样的光学设备,是需要传统的。
那种甘于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短期收益率极低,搞研发还充满风险……的行业,基本上也就日本人和德国人能做的好。他们从事某个行业,与其说是为了利益,不如说是一种传统。比如他们可以几代人专注于打造钉子,只打造钉子,哪怕攒不到什么钱,也要做到世界第一。

其实昔日的中国也不乏这样的人和家族,可惜在历年来一系列动荡中都消亡了。现在浮躁的中国社会看来,这种人是难以理解的。目前的中国人对于不能马上变成钱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
所以二三十年前,中国还有海鸥、红旗、凤凰等厂能造单反镜头(虽然素质也很一般),现在这些厂就算没倒闭,也就只能造造转接环和镜头盖了。
国家制度的不合理,政策的不扶持,社会的不理解,造成了恶劣的市场环境,中国初生的光学行业只有被扼杀一条路走。

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单反镜头,大多是日本和德国的天下。而这两个国家比较起来,德国人更专注于技术本身,对于市场把握一直不好。而日本人更滑头更会做生意,因此日本人在照相机市场上就是世界第一。

补充:
为什么说镜头行业需要传统和积累……要知道每一款镜头都是一个单独的专利,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研发并不代表着收益,很可能什么都研发不出来,换做你,你愿意做这样的投入么?
不仅需要研发成本,而且镜头本身就是高成本的行业,光学玻璃本身就很昂贵,研磨设备更不是大白菜,生产的风险就很高。所以你看镜头动辄几千几万一个,从成本来说其实不值这么多,那是算上了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才会这么贵。例如说生产某种非球面镜片的损耗率是100%,就是说生产过程中一半的镜片是报废的,这报废的成本也算在最终价格里面了。这样下来镜头的价格就非常高了。如果制造出的镜头达不到市场需要的素质,厂家就会赔本。
日本的那些镜头制造企业,当年也都是小本经营,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也被市场淘汰了很多,幸存下来的才有现在的规模。你看着现在的镜头厂家觉得他们是暴利,那是几十年积累下来才有这种水准的。现在镜头行业已经出现了垄断,现在一个新企业打算进入镜头制造行业,前十年恐怕都得赔本过日子啊。

‘拾’ 二战中德国的军工制造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现在德国的军工制造能力怎么样在世界上排什么样的位置

现在德国的军工在机械和光学设备这2个方面还是世界第一。机械方面具现化到武器上比如着名的豹2系列坦克,PZH2000自行加榴炮,HK公司的枪械。
光学设备方面,德国是世界上军用和民用光学仪器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不光枪炮用的白光瞄准镜和望远镜,民用的显微镜、望远镜,潜艇用的光电桅杆都是德国货最多。

阅读全文

与光学设备为什么是德国的天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5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91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737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765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15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25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18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03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01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44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23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15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05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665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98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6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0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81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56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