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金融的热点话题有哪些

国际金融的热点话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25 05:10:50

⑴ 2021年热点金融话题有哪些

2021年热点金融话题有2021年1月12日,央行发布2020年12月金融数据,2020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600亿元,预期12100亿元,前值14300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200亿元,前值21343亿元;12月M2同比+10.1%,预期+10.7%,前值+10.7%,M1货币供应同比+8.6%,前值+10%,M0货币供应同比+9.2%,前值+10.3%。

2021金融新闻

社融投放继续减速。12月表外融资总规模下滑明显,信托贷款或仍受行业监管收紧的压制,未贴现承兑汇票与表内票据贴现呈此消彼长态势。企业债券12月净融资403亿元,同比少增2222亿元:相关信用事件仍对企业债券融资造成一定压。

从近期信用债发行失败的统计看,11月后信用债发行失败案例数以及相关债券总额明显上升;同时年末时点的信用债到期量有所增加。

并且连续下行的债券市场收益率也将部分企业发债融资需求延后。12月政府债券增7156亿元,同比多增3418亿元,财政融资仍是12月社融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同比多增694亿元,“存款类机构资产支持证券”以及“贷款核销”两项数据本次暂未公布。

⑵ 什么是国际金融你是怎样理解我们生活中的国际金融的

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finance),就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国际金融由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于各国的历史、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它们在对外经济、金融领域采取的方针政策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有时会导致十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一般来说,国际金融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具体而言,有: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与编制原理;国际收支调节与外汇管制;国际储备的构成、作用和管理方法等。
2. 国际货币流通。具体而言,有:外汇,汇率,国际结算,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等。
3. 国际资金融通方面。包括:国际借贷与资金转移;国际金融市场等。
4. 国际货币制度与国际金融机构方面。包括:国际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国际金融机构的性质与作用。
拓展资料: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包括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两个方面,其目标是阐述国际金融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的基本规律。它的萌芽可追溯到200多年前。它是在国际贸易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形成于本世纪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国家之间的货币金融关系也日益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化和一体化趋势加速,国际金融的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国际金融的领域不断拓宽,几乎渗透到国际经济和各国经济的每个角落。国际金融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际金融学也就应运而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⑶ 举例2021年十个热点金融话题有哪些

如下: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名”注册制。会议要求,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2、LPR时隔一年多再下调货币政策护航实体经济

12月20日,1年期LPR报3.8%,较上月下调5个基点,这是2020年4月之后的首次下调。此前,央行于12月15日实施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2次降准共计释放资金2.2万亿元。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应对当前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除此以外,政策还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3、三孩政策落地落实减负校外培训市场巨变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也反映出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减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仅过了2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会议强调,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三孩政策落地,“双减”政策推出,教育市场迎来巨变。全国数百个知名培训机构联合发布声明和倡议:正确认识并加快转型。

4、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获授权政策频出化解行业风险

2021年,房地产调控“有点忙”。房企“三条红线”和“集中供地”等政策在年初正式实行,各类限价、限售、限购等政策密集出台,其中,深圳出台二手房参考价,西安、上海、成都、无锡、杭州、宁波等陆续跟进。

政策开始纠偏。9月底,央行、地方政府纷纷出招稳定房地产市场。“房住不炒”,行业迎来重大变化,过去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模式难以为继,部分高负债经营的房地产公司风险暴露,正在有序释放。10月,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

5、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出炉加速互联网互联互通

2月7日,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出炉,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指南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共六章24条,包括总则、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和附则等内容。

11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对43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立案调查,涉腾讯、阿里、京东等。

6、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11月15日,北交所开张迎客,首批81家上市公司鲜花着锦,隆重上市。截至目前,北交所平稳运行,市场参与热情提升,专业机构积极入场,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强。创新层、基础层受到带动,交投活跃度有所改善。

开市首月,北交所82家公司总市值2611.94亿元,合计成交478.97亿元,股票日均换手率1.46%,个股波动在预期的合理范围内,价格走势较为平稳。

7、碳达峰碳中和衔枚疾进全国碳市场开市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有序降耗减排进入攻坚实施阶段。国家发改委要求并督促多个省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然而部分地区出现了“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简单粗暴地采取拉闸限电等行政手段减碳。需要说明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市。这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8、对外开放蹄疾步稳中国资产受全球追捧。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取得显着成果。

符合条件的科创板股票已正式纳入沪深港通标的,沪深港ETF互通、中日ETF互通相继推出,顺利推进,QFII新规加快落实。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国资产获得了国际投资者的力捧,中国债券市场被全球三大主要债券指数悉数纳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41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9、康美药业案一审判决落锤

11月1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责令赔偿投资者损失24.59亿元。该案示范意义重大,是资本市场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标志性案件。在实现惩首恶目标、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赔偿金额高等亮点之外,康美药业案一审判决的另一看点是,5名独立董事承担数亿元的巨额连带赔偿责任,如何进一步完善独董生态引发市场热烈讨论。

10、A股IPO、退市数量齐创新高成交创纪录

注册制拓宽入口,退市新规推动出清,A股优胜劣汰生态加速形成。入口方面,截至12月28日,今年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23家,同比增长19.68%;募资总额为5436亿元,同比增长13.12%,IPO数量及募资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出口方面,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去年12月31日落地,新规简化了退市流程,提高了退市效率。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累计已有20家上市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单年退市公司数量达到20家。

⑷ 一些有关国际金融的问题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
原因:在国际收支问题上,我们长期确定的方针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并不是我们所刻意追求的。这种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紧密,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不断的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国内企业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也增加了资本流入。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会促进出口的增长,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8.9%左右。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第一,强烈的内需不振。我国有高储蓄传统,在体制转型阶段由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尚未完全到位,居民用于养老、医疗和教育等预防性储蓄意愿较强。同时,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第二,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在制度安排上,明显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从跨境资金流入和流出看,流入管理较松,流出管理较严。这种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第三,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方式。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增量和增速水平的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数量逐渐取代国内企业。因此,某种程度而言,加工贸易方式的存在必然引致贸易顺差。这从近年来外资持续大量流入而贸易项目并未出现逆差可见一斑。

影响:首先,经常项目余额表明了一国是向世界其他国家筹资的净借款人,还是对世界其他国家融资的净贷款人。经常项目盈余意味着本国向国外提供了融资,经常项目赤字意味着外国向本国提供了融资。而我国持续多年的经常项目盈余说明我国实际上是一个资本的净输出国,这与我国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仍需大量资金搞建设的经济背景是相违背的。
其次,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外汇持续大量净流入给国内注入大量资金,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流动性过剩,加大货币调控操作的难度,直接影响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这在影响物价长期稳定的同时,也容易使资金大量流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股市等,增加投资反弹和资产泡沫压力。
第三,经济增长对外依赖加大,增加了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国内经济更多依靠扩大出口和投资扩张的拉动。如果外部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以出口为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增长将受到影响。而且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较快增加,容易引发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
第四,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有一定脆弱性。目前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自贸易,其中一大部分来自加工贸易,且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附加值低,主要是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商品出口,这加大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未分配及已分配未汇出利润等潜在对外负债数额较大。一旦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动荡,市场预期发生逆转,跨境资本集中大量流出,可能加剧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对策: 在国内经济方面,首先,关键是要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中国拥有世界最具潜力的市场,扩大内需,打开国内市场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否则,中国“双顺差”的问题将得不到根本解决。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据预测,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十一五”期间农村每年会平均增加4000多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新增贡献将达两个百分点以上。还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新制度,强化消费者信心,引导消费者的支出预期。其次,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还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现在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已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国内技术创新的贡献率只有39%。因此,中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避免对外资和技术的过度依赖,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而导致“贫困化增长”。 在涉外经济方面,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进一步拓宽我国对外投资的相关思路。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此外,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在我国国内资本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能填补我国的巨大的技术缺口、就业缺口、市场缺口、税收缺口,所以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仍是必要的,但应逐渐取消其超国民待遇,防止其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目前关键是要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抑制投机性热钱的流入,加大反洗钱的力度,通过利率、租金、税率等价格信号调节资金流向。 在金融方面,逐步发挥包括汇率在内的各种价格信号对国际收支的杠杆调节作用。按照“主动、渐进和可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逐步增加汇率弹性,并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完善其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的功能,督促和引导企业增强汇率风险意识,积极学习运用各类金融工具管理风险。此外,还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⑸ 近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请高手列举一下!

不是高手,但可共同探讨。
1.近期国内经济金融热点:一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政策。如调整货币贷款利率,缩短周期经营。调高人民币比值率。机动运用外汇比例。
2.世界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美元贬值带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实施“退出战略”。

⑹ 国际金融相关问题

国外部门账户反映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交易活动以及相应的存量状况,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
也就是说只有外币业务的企业才会有上述账户。
1、经常账户反映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的经常性交易,包括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以及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生产税等的流入流出;
2、资本账户,即资本金账户,如果你是外商投资企业,国外投资者向国内汇入的实收资本就应存放于该账户,待验资结束,后才可转至经常账户,用于经常性支出。

美元标价法:这是对美国以外的国家而言的.即各国均以美元为基准来衡量各国货币的价值,非美元外汇买卖时,则是根据各自对美元的比率套算出买卖双方货币的汇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联盟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于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办理业务。同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但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至今,IMF已有182个成员。

简述1.(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种类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与国际收支平衡相对的概念,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只是相对的。在国际金融的理论与实践中,人们更重视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分析研究。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实际分析,按照人们的传统习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按下述口径来加以观察。

1.贸易收支的不平衡

贸易收支即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这是传统上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即使在战后出现的许多新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中,有的也将贸易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代表。贸易账户实际仅仅是国际收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贸易收支绝对不能代表国际收支的整体。但是,对某些国家来说,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中国的这一比例在80年代约为70%),因此,出于简便,可将贸易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近似代表。另外,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还有它的特殊重要性。商品的进出口情况综合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因此,即使是美国,资本账户交易比重相当大,仍十分重视贸易收支的差额。

2.经常项目收支的不平衡

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无形贸易收支和单方面转移收支。前两项构成经常项目收支的主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重视各国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虽然经常项目的收支不能代表全部国际收支,但它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出口状况(包括无形进出口,如劳务、保险、运输等),因而被各国广为使用,并被当作是制定国际收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3,基本项目收支的不平衡

基本账户包括经常账户和长期资本账户。长期资本相对于短期资本来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资本流动,它不是投机性的,而是以市场、利润为目的,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经济在来中的地位和实力。把经常收支和长期资本收支合在一起,能反映出一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和长期趋势。因此,基本项目账户便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长期资本进出觇模较大的国家观察和判断其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4.对官方结算差额和综合差额的分析

基本项目收支加私人短期资本收支,其形成的差额叫官方结算差额。官方结算差额由官方的短期借贷和储备变动来予以平衡。因此,官方结算差额实际上反映的是对官方自有国际储备和借人储备的影响,同时也比较综合地反映了自主性国际收支的状况。尤其在固定汇率制下,应该说官方结算差额是衡量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以及国际收支总体失衡程度的最好指标。综合差额则是综合了官方结算差额与官方借贷差额,只反映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

如上所述,分析、判断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有许多种,但每种口径实际上仅仅反映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就一项指标断言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平衡或不平衡,以及国际收支状况是否良好。有的时候,分析、判断国际收支状况还要结合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行,如美国近年来贸易收支出现大量逆差,考虑到服务贸易、高新技术的发展,并不能简单地断言其国际收支存在严重的问题;但同样的情况如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基本账户处于平衡,也应考虑国际收支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

(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因素

导致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因素很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性因素。收入性不平衡指各国收入平均增长速度差异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国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越高,该国进口也会增长得越快。因为收入增加会使企业增加对进口生产资料的需求,使居民增加对进口消费资料的需求。因此,收入增长较快的国家容易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相反则易出现国际收顺差。但如果一国在收入增长过程中,通过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引起生产成本下降,则收入增长不仅使进口增加,还会使出口增长。因此,收入性不平衡以其他条件不变为前提。

2.周期性因素。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衡。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典型的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这四个不同的阶段,对国际收支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危机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生产过剩、国民收入下降、失业增加、物价下降等。这些因素一般有助于增加出口和减少进口,从而可以缓解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另外,经济高涨阶段,生产和收入高速增长、失业率低、物价上升等。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国际收支受经济发展周期影响的力度已逐渐减弱。

3.结构因素。是指由于一国经济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供求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平衡。由于外部需求结构随着收入变化、科技发展、制度变迁和文化融合等不断调整,而生产结构往往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动。因此,当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外部需求产生偏离时,将导致国际收支出现结构性逆差。对于处于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4.政策性因素。是指由于一国政策性因素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失凋均可引发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当国货币过度发行或财政严重超支时,均可能造成国内经济升温需求过度膨胀,导致进口需求增加。如果汇率政策不做出相应调整,则会同时导致本币高估,出口下降,从而使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严重恶化。

5.投机性和资本外逃性因素。指短期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动或短期内资本大量外逃,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利用利率差别和预期的汇率变动来牟利的资本流动。稳定性投机与市场力量相反,当某种货币的需求下降,投机告就买进该货币,从而有助于稳定汇率。而不稳定的投机会使汇率累进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一步刺激了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混乱。资本外逃与投饥偏好不同,它不是希望获利,而是害怕损失。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具有突发性、数量大的特点。在国际资本流动迅速的今天,投机性短期资本流动和资本外逃往:往互为因果,引起金融危机的发生,更是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直接原因就是投机性资本流动和资本外逃。

6.其他因素。由于一些随机因素也可能导致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局部性战争、自然灾害和政治动乱等突发性因素,往往使一国正常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国际贸易的外部环境恶化,必然导致一国国际收支暂时失衡。

简述2.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如国民经济总产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利率变化等。在外汇市场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各种数据、指标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和影响,才能进一步找寻汇率变动的规律,主动地在外汇市场寻找投资投机时机和防范外汇风险。
在经济活动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汇率变动,列举如下:
一、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变动决定汇率的中长期走势。
二、国民收入。一般讲,国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对本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对本币的额外需求将提高本币价值,造成外汇贬值。当然,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汇率是贬或升,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如果国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给而提高,则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得以加强,外汇汇率就会下跌。如果国民收入因扩大政府开支或扩大总需求而提高,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超额的需求必然要通过扩大进口来满足,这就使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就会上涨。
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的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
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将改变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对债券收益、外币价值的预期。通货膨胀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亏损,进口有利。在外汇市场上,外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国货币需要减少,从而引起外汇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相反,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降低,外汇汇率一般会下跌。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财政收支一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对国际收支有很大影响。财政赤字扩大,将增加总需求,常常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及通货膨胀加剧,结果本币购买力下降,外汇需求增加,进而推动汇率上涨。当然,如果财政赤字扩大时,在货币政策方面辅之以严格控制货币量、提高利率的举措,反而会吸引外资流入,使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跌。
六、利率
利率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的短期影响很大。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差异引起资金特别是短期资金的流动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国利率差异大于两国远期、即期汇率差异,资金便会由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从而有利于利率较高国家的国际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对汇率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从决定汇率升降趋势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汇率的变动起暂时的影响。
七、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
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的变动。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央行都尽力协调各国间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力图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来达到支持本国货币稳定的目的,中央银行影响外汇市场的主要手段是:调整本国的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汇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对资本流动实行外汇管制。
八、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
自1973年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越演越烈,投机者往往拥有雄厚的实力,可以在外汇市场上推波助澜,使汇率的变动远远偏离其均衡水平。投机者常利用市场顺势对某一币种发动攻击,攻势之强,使各国央行甚至西方七国央行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也难以阻挡。过度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阻碍正常的外汇交易,歪曲外汇供求关系。
另外,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包括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和技术分析员、资金交易员等每天致力于汇市走势的研究,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及对市场交易人员心理的影响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当市场预计某种货币趋跌时,交易者会大量抛售该货币,造成该货币汇率下浮的事实;反之,当人们预计某种货币趋于坚挺时,又会大量买进该种货币,使其汇率上扬。由于公众预期具有投机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加剧了汇率短期波动的振荡。
九、政治与突发因素
由于资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发性因素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战争、经济制裁和自然灾害等。另外,西方国家大选也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与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及临时性,使市场难以预测,故容易对市场构成冲击波,一旦市场对消息作出反应并将其消化后,原有消息的影响力就大为削弱。
总之,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这些因素同时起作用,有时个别因素起作用,有时甚至起互相抵消的作用,有时这个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从一段长时间来观察,汇率变化的规律是受国际收支的状况和通货膨胀所制约,因而是决定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汇率政策只能起从属作用,即助长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各国的货币政策中,将汇率确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已成为政策目标之一。通常,中央银行运用三大政策工具来执行货币政策,即存款准备金政策、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投机活动只是在其它因素所决定的汇价基本趋势基础上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简述3答案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被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可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3、浮动汇率制度
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待。

简述4答案

世界银行(World Bank)与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IDA)、国际金融公司(Interational Finane Corporation,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MIGA)、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nter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ICSID)五部分共同组成了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nk Group)。

⑺ 最近2,3年内的国际国内金融热点有哪些

宏观调控:央行加息、降息,跟经济运行形势直接相关
微观:余额宝、P2P、股权众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能改变整个金融格局;直销银行

政策层面:股票上市可能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各地股权交易中心兴起;放开资产证券化,譬如银行房贷资产证券化

热点太多了,需要找中心,譬如说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

⑻ 最近有什么国际金融的热门话题可以来写研究报告

比如最新的“一带一路”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是全国都在关注的,而且它涉及到的东西非常的多,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话研究。

⑼ 最近国际金融市场有什么热点

最近黄金很受欢迎

阅读全文

与国际金融的热点话题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5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91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737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765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15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25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18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03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01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44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23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15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05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665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98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6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0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81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56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