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国阿尔法特种部队的选拔
阿尔法在挑选成员时条件近乎苛刻,他们必须符合空降兵的身体条件,年龄大多限制在25至27岁之间,因为这时期他们已经思想成熟,而且身强力壮。最主要的是,阿尔法小组的成员70%以上都受过高等教育。这些特种突击队员们多数来自着名的梁赞高等空降指挥学院。莫斯科高等诸兵种合成指挥学院和边防军所属的两所军事学院。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现在入选阿尔法小组的标准稍有放宽:任何身体健康、心理稳定、年龄在22~27岁之间、服过兵役的小伙子均可提出入队申请。如果申请人符合所有候选要求,他就有机会参加专门的考试。但是,能够最终入选阿尔法小组的只能是申请者中的佼佼者。
② 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的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
在目前的俄罗斯,俄联邦安全局是战斗力最强和最精锐的反间谍与情报侦察机构,在其属下,有一支闻名遐迩的特种反恐突击队,这就是战功显赫的“阿尔法小组”。“阿尔法小组”的每一名战士都身怀绝技,是狙击手、爆破手和通信专家,擅长秘密作战和执行侦察任务,在强大的压力下能够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路。他们肩负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打击恐怖主义。
精兵强将
早在20世纪70年代,恐怖分子就已登陆苏联境内从事恐怖活动。1973年,一架雅克-40型客机在莫斯科弗努科沃机场遭到4名武装歹徒劫持,机上旅客全部被绑架而沦为人质。虽然在克格勃(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队的联合努力下人质获得了解救,但这一事件在苏联国内造成了不小的震动,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1974年7月14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签署命令,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一支专门的特种小分队,其主要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这支反恐突击队最初被定名为“A小组”,1991年以后又被称为“阿尔法小组”。
起初,“A小组”挑选成员的条件近乎苛刻,服役的只能是通过考试的国家安全机关军官。现在入选特种部队的人员标准稍稍放宽:但凡身体健康、年龄在22~27岁之间、服过兵役的男子均可申请加入特种部队。如果候选人符合所有候选要求,他就有机会参加专门的考试。
入选“A小组”只是第一步,随后每一位入选者。都必须接受极其严酷的训练。经过训练,“A小组”才算真正成为苏联的第一支反恐“拳头”。其组织严密、行动极为敏捷,曾一度是苏联的骄傲。在20余年的成长历程中,“A小组”也就是后来的“阿尔法小组”参与了数十次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世人瞩目的一支“反恐利剑”。
打击恐怖屡建战功
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装置,潜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要求美方外交人员护送他离境,否则就要引爆爆炸装置和大家同归于尽。“A小组”奉命采取果断行动,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同年12月27日,苏联对阿富汗采取了突然袭击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当夜,奉命调赴战场的“A小组”参加了强攻阿富汗的权力中心——阿明宫的激烈战斗。在兄弟特种部队的配合下,“A小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占了戒备森严的阿富汗总理府,生擒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阿明。这是“A小组”第一次真正地经受了一场“战斗洗礼”,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战斗能力,但也首次付出了牺牲9名队员的惨重代价。
1981年,在萨拉普尔市,两名携带冲锋枪的恐怖分子,将25名中学生扣为人质,“A小组”奉命出击,在整个解救人质的战斗中,孩子们没有一人受到伤害。
1983年,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扣押了一架图一154型客机上的57名旅客,“A小组”再次临危受命,适时采取行动,解救了全部人质。
3年后,在乌法市,“A小组”又采取了一次类似的战斗行动。在那里,两名恐怖分子一人被击毙,另一人被打伤,所有人质毫发未损。
1988年,几名武装歹徒在矿水城劫持了一辆大轿车,绑架了车上31名小学生和1位女教师。“A小组”迅速赶到出事地点。他们与匪徒们通过无线电台进行了一天一夜的艰苦谈判,最终说服匪徒们缴械投降,人质全部获救。
1991年1月,俄罗斯政府派遣“A小组”去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占领电视塔,“A小组”在未发一枪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遗憾的是,一名士兵在行动中牺牲。当记者试图弄清死者所属单位时,俄罗斯官方否认有伤亡者,神秘的光环不可避免地消失了,报界开始称这支特种部队为“阿尔法小组”。8月,“阿尔法小组”被命令去逮捕叶利钦,进攻克里姆林宫,但其考虑到此举会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结果拒绝了。
1993年10月,“阿尔法小组”再次被要求进入克里姆林宫,但没有发动攻击,而是与克里姆林宫保卫者进行了谈判,向他们提供了个人安全保障,最终从那里撤出了几百名议员和普通公民,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阿尔法小组”还参加了进攻布琼诺夫斯克医院和解放五一村的战斗。“阿尔法小组”前指挥官、阿尔法老战士联合会主席贡恰罗夫自豪地说:“阿尔法小组”自组建以来,在开展战斗行动时从未失败过。
2002年10月23日晚9时左右,在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演出厅内,一名蒙面匪徒冲上舞台,对空鸣枪数声,随即宣布文化宫被占领,所有人都被扣为人质。在俄罗斯特种部队解救人质的行动中,神奇的催眠气体成为秘密武器。军队从人质危机的第一天就开始在演出厅地下钻洞,最后通过这些小洞和文化宫大楼的通风系统把神秘气体送入大厅。
10月27日清晨6时23分,“阿尔法”特种部队官兵突破文化宫的玻璃外墙,7分钟后冲入大厅,击毙了醒着的恐怖分子。一些已经昏倒的恐怖分子也被当场处决,包括腰间绑着炸药的女劫匪。在这次行动中共有50名劫匪丧生,特种部队官兵无一伤亡。
2005年4月15日(当地时间),发生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一座9层居民楼里的激烈枪战在持续长达7个多小时之后宣告结束。在这场俄罗斯“近几个月来最为艰苦卓绝”的剿匪战中,匪首马斯哈多夫与其他5名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被当场击毙,5名“阿尔法”和“信号旗”特种部队官兵阵亡,同时有多名居民被误伤。4月14日,车臣内务部接到线报,位于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列宁区的“跑马场”小区来了一帮行踪诡秘的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他们的人数在4~7人之间,为首的是车臣非法武装臭名昭着的“野战军”司令多库·乌马罗夫,当时这一行人正盘踞在这一带人口最稠密地区的一幢9层居民楼里。得知如此重要的线索之后,车臣内务部自然不敢怠慢,连夜制订出周密的计划,准备“先发制人”,与此同时向俄联邦内务部请求火速增援。
15日黎明时分,俄联邦安全局下属的“阿尔法”和“信号旗”特种部队迅速赶到,在特种部队的谈判专家向楼内喊话无果的情况之下,特种部队对居民楼发起了猛攻,一场殊死激战由此拉开序幕。从俄罗斯电视台播出的画面可以看到,随着这座灰色的9层居民楼被特种部队炮弹命中,滚滚浓烟便从居民楼内喷薄而出。头戴钢盔、身着迷彩服的特种部队狙击手以砖堆为掩体,朝着楼内怒射。与此同时,数架俄军直升机在空中盘旋,给企图顽抗到底的武装分子以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困兽犹斗的车臣武装分子仍不甘示弱,时不时还以颜色。
借助茫茫夜色的掩护,躲藏在居民楼里的车臣武装分子顽固地与特种部队周旋。
时断时续的激战直到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多方才宣告结束。经现场勘查,发现有6名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的尸体。与此同时,“阿尔法”和“信号旗”特种部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除了4名官兵在血战中当场身亡之外,另有一名官兵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③ 俄罗斯的阿尔法和信号旗最后怎么样了
什么怎么样?
苏联解体以后,两个世界着名的特种部队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比如经费短缺和人才流失,以及政府的不信任。
普京上台后,对它们大力建设,现在已经回复到世界一流特种部队的水平。
④ 什么是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
冷战时期,苏联曾组建过一支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类似的特殊队伍克格勃,其内部设有一个仅有250人的专门负责打击恐怖活动的阿尔法特种部队。它成立于1974年7月,其最初的名称是A小组,1991年以后改为阿尔法小组。
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脸上总是涂着黑色的油彩,因此也被称为超级“黑兵”。苏联解体后,阿尔法小组被划归总统保卫局,负责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也有一些身怀绝技的队员转而进入高风险、高报酬的地下雇佣市场,过起黑道杀手的生活。
1973年,苏联一架雅克-40型客机在伏努科沃机场遭到4名武装歹徒劫持,绑架了机上全部旅客作为人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立即联手采取紧急行动,救出了人质。这一事件在当时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同时也引起了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正在全力准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苏联当局表示,为预防类似恐怖袭击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也为应付苏联国内已经出现的恐怖主义苗头,应尽快建立一支受过良好训练、并可在国内外随时用于打击恐怖主义的特种部队。
于是,一支专门担负反恐任务的特种部队于1974年产生了,这就是阿尔法特种部队。组建之初,阿尔法小组只有30名成员,全是身手不凡的克格勃年轻军官,且全部是通过严格考试后才进入这支精锐特种突击队的。
阿尔法小组在挑选成员时,条件近乎苛刻,可谓是百里挑一。成员必须符合空降兵的身体条件。年龄大多限制在25~27岁之间,优中选优,通常是几十个候选人中才选一名。入选者个个体格健壮、思维敏捷,而且最为主要的是,该小组成员中有90%以上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因为他们认为:成员不应该只是机器,更应是知识型的人才。特种队员应该能够在恶劣的严峻环境中,独立思考和分析情况,作出恰如其分的决策。因此,在挑选成员时,他们要仔细对申请者进行测试,确保其具有高智力水平。同时,还要确保开朗的个性,以保证彼此之间的信任。
入选该小组的成员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有超人的智能。他们中既有百步穿杨、弹无虚发的狙击手,也有心细胆大的爆破专家,更有思维敏捷、技高一筹的电脑黑客。
他们既具有极好的战斗素质,同时还具有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们有独立行动的能力,每个成员必须要以必要的方式去独立完成所领受的艰巨任务,否则就要被除名;他们中的新兵要遭到老兵毒打,他们每名队员可连续做200个俯卧撑而面不改色;他们对于一般长度的文章可以过目不忘;他们能驾机上天、开船出海、驱车追敌、攀高上楼;他们还能借助于新的卫星定位系统独立承担克敌任务。阿尔法特种部队真不愧是军队的骄傲、国家的骄傲。
阿尔法特种部队自组建以来,参加了数次战斗,均取得辉煌成绩,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阿尔法特种部队是一支严格执行命令的部队,但在它的奋斗史中也曾有过两次抗旨不遵的经历。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国家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个多事之秋,阿尔法特种部队也被卷入上层的政治斗争中,声誉遭到重创。1991年的8月,阿尔法受命进攻议会大厦“白宫”逮捕叶利钦,但由于许多队员担心这样做会造成大量无辜伤亡,因而抗旨未遵,没有采取行动。事件结束后,该部队领导人受到处罚,被革职查办。
叶利钦上台后,感激阿尔法的救命之恩,于是将阿尔法从克格勃中召至自己旗下,隶属于总统警卫局,专门负责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只受自己指挥。
到了1993年10月,风云突变,叶利钦与议会分庭抗礼。双方之间矛盾激化,叶利钦紧急调动莫斯科郊区的部队进城包围了“白宫”,并下令阿尔法进攻“白宫”,但这一决定再次遭到阿尔法小组的拒绝。
“阿尔法”在叶利钦再次执政后失宠,同年年底叶利钦签发总统令,将“阿尔法”从总统警卫局分离出去,重回联邦安全局。
⑤ “阿尔法”是俄罗斯的特种部队吗
是俄罗斯特种部队代号
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 ,俄罗斯特种部队(即阿尔法小组)是在前苏联时期,根据克格勃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的指示建立的,组建该小组的直接起因是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发生了针对以色列运动员的恐怖主义行动。特种部队的队员一般都身怀绝技,是狙击手、爆破手和通讯专家,擅长秘密作战和执行侦察任务,从1995年起,它长期负责在北高加索地区执行特别任务。1991年8月,阿尔法被命令去逮捕叶利钦,进攻克里姆林宫,阿尔法考虑到此举会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结果拒绝了。 1993年10月,阿尔法再次被要求进入克里姆林宫,但阿尔法没有发动攻击,而是与克里姆林宫保卫者进行了谈判,向他们提供了个人安全保障,结果从那里撤出了几百名议员和普通公民,避免了进一步流血。
⑥ 在有关军事的电影里有时会听到阿尔法这是什么意思 这肯定不是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的意思
除了斯阿尔法特种部队
在一般军士片中常用做呼叫代号
⑦ 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两次抗旨不遵的经历是怎样的
“阿尔法”特种部队自组建以来参加了数次战斗,均取得辉煌成绩,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阿尔法”特种部队是一支严格执行命令的部队,但在它的奋斗史中也曾有过两次抗旨不遵的经历。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国家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个多事之秋,“阿尔法”特种部队也被卷入上层的政治斗争中,声誉遭到重创。1991年的8月,“阿尔法”受命进攻议会大厦“白宫”逮捕叶利钦,但由于许多队员担心这样做会造成大量无辜伤亡,因而抗旨未遵,没有采取行动。事件结束后,该部队领导人受到处罚,被革职查办。
叶利钦上台后,感激“阿尔法”的救命之恩,于是将“阿尔法”从克格勃中召至自己旗下,隶属于总统警卫局,专门负责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只受自己指挥。
到了1993年10月,风云突变,叶利钦与议会分庭抗礼。双方之间矛盾激化,叶利钦紧急调动莫斯科郊区的部队进城包围了“白宫”,并下令“阿尔法”进攻“白宫”,但这一决定再次遭到“阿尔法”小组的拒绝。
“阿尔法”在叶利钦再次执政后失宠,同年年底叶利钦签发总统令,将“阿尔法”从总统警卫局分离出去,重回联邦安全局。
⑧ 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为何能在30秒内解救人质的
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的阿尔法特种部队他们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使得他们在解救人质方面非常有心得,而且俄罗斯经常遭受一些人质绑架事件,在这个时候俄罗斯的阿尔法特种部队他们就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在保护人质安全上阿尔法特种部队他们也发挥出色。也保护了俄罗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可以说俄罗斯培养这样一支强大的阿尔法特种部队非常的不容易,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一直是非常的糟糕,所以每年都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来维持这样一支部队,所以说这支部队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为他可以维护俄罗斯的国家领土安全。
⑨ 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能在30秒内解救人质,他们究竟有多厉害
俄罗斯的阿尔法特种部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厉害,都经历过了非常严格的训练,也经历过了无数次的考验。他们是恐怖分子的噩梦,所以他们可以在30秒内成功的解救人质。
阿尔法特种部队里边的队员都有着非常现代化的设备。他们的装备也都是最先进的。比如说防弹背心,还有冲锋枪,匕首等等。阿尔法部队第1次出动的时候是去的美国驻苏联的大使馆,当时他们没有用一枪一弹就制服了一个携带炸药的恐怖分子,也因此声名远扬。后来阿尔法部队又先后出过很多次的任务,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阿尔法部队也从一开始的30几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700多人。现在阿尔法部队成为了俄罗斯反恐的一把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