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是什麼動物
貘求助編輯網路名片貘是奇蹄目哺乳動物,與馬和犀牛是近親。貘以前生活在世界各地,如今現存的貘只有四種,拜爾德貘、山貘和巴西貘生活在南中美洲,馬來貘生活在東南亞。山貘是最小的貘,體重約230公斤。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喜食嫩草和多汁的植物。貘喜歡喜愛涼爽,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現在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通稱貘。
中文學名:貘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哺乳綱亞綱:真獸亞綱目:奇蹄目亞目:角型亞目科:貘科屬:貘屬分布區域:美洲、亞洲目錄
動物貘
外形特徵貘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貘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貘科現存僅貘屬的4個種,分別分布於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馬來貘分布於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於辨認。美洲的3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於馬來貘。中美貘分布於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南美貘分貘
布於南美洲廣大地區,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存貘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山貘分布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捲曲,比較適應山區的寒冷環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分布范圍現有貘四種,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貘
。中國南方更新統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現在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生活習性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達。不傷人,無自衛能力,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擅游泳和潛水。平時獨居,喜棲於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種群現狀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廣泛生存於溫暖潮濕的環境,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但由於環境的變遷,巨貘在1萬年前滅絕。目前,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
,貘的其他物種已經全部滅絕。歷史上,貴州境內曾有大量的貘生存,但貴州省博物館僅館藏少量的貘化石。貴州省考古專家曹波說,巨貘化石的出土對史前考古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佐證,對古代氣候和地理環境的研究有較大價值。物種價值貘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與禁運動物名單。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廣泛生存於溫暖潮濕的環境,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但由於環境的變遷,巨貘在1萬年前滅絕。目前,除了東南亞貘
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的其他物種已經全部滅絕。歷史上,貴州境內曾有大量的貘生存,但貴州省博物館僅館藏少量的貘化石。貴州省考古專家曹波說,巨貘化石的出土對史前考古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佐證,對古代氣候和地理環境的研究有較大價值。科屬簡介貘(5張)貘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貘體型似豬,體被硬毛,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世界上的奇蹄目貘科總共有四個種類:東南亞的馬萊貘,中美的中美貘,南美的南美貘和山貘。其中馬萊貘是這四個種類里體型最大的分別分布於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也常在水貘
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也有皮厚,其上生有稀疏而短的細毛。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貘現在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物種分類如今現存的貘只有四種:拜爾德貘、山貘、巴西貘、馬來貘。其中:拜爾德貘、山貘、巴西貘生活、存在美洲。美洲的3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於馬來貘。中美貘分布於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南貘
美貘分布於南美洲廣大地區,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存貘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山貘分布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捲曲,比較適應山區的寒冷環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現有貘四種,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統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現在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達。不傷人,無自衛能力,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善游泳和潛水貘
。平時獨居,喜棲於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編輯本段別稱中國古代對貘的別稱。見《爾雅》、《雅》、《本草綱目》、白居易《貘屏贊》、《東周列國志》、《說文》、《南中志》、《舊唐書》、司馬相如《上林賦》、《雷波縣志》、《酉陽直柰(nai)州總志》、《竹山縣志》、《長陽縣志》等。貘屏贊白居易的作品《貘屏贊》(長慶三年,約莫公元八二三年,附錄全文如下)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寢其毗辟瘟,圖其形辟貘
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適遇畫工,偶令寫之。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為贊曰:邈哉其獸,生於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劍戟省用,銅鐵羨溢。貘當是時,飽食終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鑠鐵為兵,范銅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茲。何山不(音:產)?何谷不隳?銖銅寸鐵,罔有孓遺。悲哉彼貘,無乃餒爾。嗚呼!匪貘之悲,惟時之悲!近來最火紅的動物,當屬貓熊莫屬。中國古代,它的別名又叫「貘」。而文人雅士描繪的頗多(附註:太平御覽九百零八卷,獸部二十。有詳細資料),但最有趣與特殊的首推白居易的「貘屏贊」。文章的來由如下:白居易本來有頭痛的問題,延請畫工於屏風上,畫了貓熊的圖樣。為什麼呢?因為它「寢其毗辟瘟,圖其形辟邪」。皮毛保溫、而形象辟邪。果然自此以後,頭不再因吹風所苦,所以寫了這篇「貘屏贊」以滋紀念。至於內容的大意:貓熊吃鐵維生,自古君王有道,兵器不多、銅鐵的消耗亦少,貓熊飽食終日,不亦快哉!後來、大量的銅鐵被鑄成兵器與造成佛像。貓熊就只得挨餓了。白居易於此對這可愛的動物,報以同情。實則,白居易字里行間存有弦外之音:首先,山海經的有關「食鐵」的描繪,未必全然盡信,故有「因有所惑」的字句。此外、對於銅鐵的運用亦頗有微詞,戰禍頻仍,兵器日多。人心惶惶,佛像隨增。但未有釜底抽薪之計,帝王能愛民如子,不輕啟戰端,怎會有銅鐵不足之虞?編輯本段傳說簡介而在中國和日本傳說里(一說源於《山海經》),「貘」(吃夢的這種也叫「夢貘」)是一種會食人惡夢的神獸。夢貘是一種奇幻生物,傳說中,他們以夢為食,吞噬夢境,也可貘
以使被吞噬的夢境重現。它被描述為在每一個天空被灑滿朦朧月色的夜晚,他從幽深的森林裡啟程,來到人們居住的地方,吸食人們的夢。他不會害怕在吃夢的時候吵醒熟睡著的人們,因為他生性膽怯,在夜色中,只會發出輕輕的像是搖籃曲一樣的叫聲。於是人們在這樣的聲音相伴下越睡越沉,貘便把人們的夢慢慢地,一個接著一個地收入囊中。貘在吃完人們的夢之後,便又悄悄地返回到叢林中,繼續他神秘的生活。說明中國古籍《山海經》中沒有「貘」的記載,而是記載了一種名為「猛豹」的動物,清代學者郝懿行在其所著《山海經箋疏》中認為「猛豹即貘豹」。原文如下:《山海經·西山經》:「獸多猛豹。」《山海經箋疏·西山經》:「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聲近而轉。」由此可以看出,《山海經》中並沒有記載名為「貘」的動物,更沒有記載此種動物食夢的內容。而網上流傳的來自《山海經》的那些關於貘的文字,是現代人臆造,非《山海經》中原文。游戲相關引申——《仙劍奇俠傳四》之「夢貘」:他們主要以氏族為紐帶居住在一起,居住地為幻暝界,族長為女性(游戲的設定中為嬋幽),承擔著保護整個夢貘一族的責任。他們靈力極高,但厭惡人類。《仙劍奇俠傳四》中柳夢璃即是夢貘一族的少主。(在仙四中夢貘同樣也是以人類夢境為食的。)編輯本段讀音貘拼音:mò部首:豸,部外筆畫:10,總筆畫:17;繁體部首:豸,部外筆畫:11,總筆畫:18五筆86:EEAD五筆98:EAJD倉頡:BHTAK筆順編號:34435331222511134四角號碼:24284UniCode:CJK統一漢字U+8C98編輯本段「貘尊」定名1974至1975年間,在陝西寶雞市西周早期茹家莊2號墓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青銅器。此器形狀似羊非羊,似豬非豬,體態肥滿,大圓耳,兩目圓睜,長吻前伸,腹部微垂,4個獸蹄樣的足較短,尾巴短小捲曲,器體中空,背部開方口,上有四角橢圓方蓋。蓋上立一虎,虎頭前伸,雙目直視。兩耳、兩肩胛和後臀上均飾圓渦形捲曲獸體紋。貘
此器通高18.6厘米,通長30.8厘米,重3.25公斤,出土時同一銅盤相配,應是一套盥洗器,而不是酒尊。考古學家對此器的定名一直把握不準,初時因觀其似羊,故起名「羊尊」,並一直延續此稱謂,一些出版物上也都採用此名。直到1993年春,當時的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到寶雞考察,經過仔細觀察、反復琢磨,認為還是定名為「貘尊」好。在這之後,一些有關青銅器的書如《中國青銅器》、《中國青銅器全集》都採用此說Ⅱ 外國有哪些珍奇動物
很多``` 袋鼠、眼睛猴、眼睛蛇、穿山甲、食蟻獸等等說不完 貘五不像」學名貘,分非洲貘和亞洲貘兩種,是一種極稀有的古老動物。最珍稀的當屬亞洲貘,它生活在泰國、緬甸、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深山叢林中。 貘為什麼又叫五不像」呢?這是因為它的鼻似象,耳似犀,尾似牛,足似虎,軀似熊。貘全身毛色黑白相間,極善隱蔽,常年成雙成對地生活在靠近水的森林裡,大多數時候以竹子為食,也食樹枝和樹葉。 貘屬較大型哺乳動物,身高1米以上,體重300~400千克,雌性個體略大於雄性。貘個子雖大,但膽子卻很小,一有風吹草動,便循水逃跑,或將身體藏在水中,只露出鼻子呼吸。貘怕熱,夏季常泡在水中降溫,很少離開有水的地方。 貘的長相奇特,甚至有些醜陋,但我們祖先卻把它看作一種吉祥的奇獸。人們認為它能吃」惡夢,驅除鬼神,所以常把它的形象雕刻在屏風或廊柱上,甚至綉在枕頭上。 貘 tapirus;tapirs 奇蹄目貘科貘屬的通稱。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 ;皮膚厚韌 ,毛被稀少 ;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 ;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 1 對乳頭。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統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現在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達。不傷人 ,無自衛能力 ,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善游泳和潛水。平時獨居,喜棲於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 。 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妊娠期390~400天,每胎1仔,偶得2仔。壽命20年以上。 貘 現生貘只有馬來貘、南美貘(又名巴西貘)、山地貘和中美貘(又名貝氏貘)。 貘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與禁運動物名單。
Ⅲ 有趣的動物植物資料
1、可蒙犬
這是一種形似「拖把」的生物。
但其實是是犬的一種,可蒙犬,又叫可蒙多犬,大型犬,屬於匈牙利牧羊犬的一種,毛承繩索狀垂直生長4年可長到地面所以又稱為「拖把犬」。此種犬只有白色一種毛色,如果看到過黑色的...一定是拖把沒錯。它還是唯一能潛水的犬(看得出)。可蒙犬常年生活在戶外,它的白色被毛可以將它隱藏在畜群中,免受猛獸的襲擊,厚厚的被毛還可以抵禦惡劣的天氣。可蒙犬其實是守衛犬,而不是牧羊犬。
2、貘
貘(另有一寫為「獏」)主要分布在美洲。有著「長豬鼻」的大型草食動物。有著較強攻擊性的 奇蹄目哺乳動物,與馬和犀牛是近親。現存僅有五種貘,拜爾德貘,山貘,巴西貘,馬來貘,卡波馬尼貘。其中,卡波馬尼貘是體型最小的貘,體重約105公斤。現已成為瀕臨滅絕的動物。
Ⅳ 珍奇動物資料
鴨嘴獸:哺乳動物。身長0.5米左右,體外被有柔軟的褐色密毛。吻部扁平,形似鴨嘴,嘴內有寬的角質牙齦,但沒有牙齒。四肢各有五趾,趾間連有薄膜似的蹼。尾大而扁平,占體長的1/4,在水裡游泳時起著舵的作用。鴨嘴獸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小哺乳動物,母體雖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長,但卻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體產卵,像鳥類一樣靠母體的溫度孵化。母體沒有乳房和乳頭,在腹部兩側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獸腹部上舔食。鴨嘴獸能潛泳,常把窩建造在沼澤或河流的岸邊,洞口開在水下。取食時潛入水底,用嘴探索泥里的貝類、蠕蟲及甲殼類小動物。鴨嘴獸分布在澳大利亞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島,是現存最原始的哺乳動物,是形成高等哺乳動物的進化環節,在動物進化上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貘五不像」學名貘,分非洲貘和亞洲貘兩種,是一種極稀有的古老動物。最珍稀的當屬亞洲貘,它生活在泰國、緬甸、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深山叢林中。 貘為什麼又叫五不像」呢?這是因為它的鼻似象,耳似犀,尾似牛,足似虎,軀似熊。貘全身毛色黑白相間,極善隱蔽,常年成雙成對地生活在靠近水的森林裡,大多數時候以竹子為食,也食樹枝和樹葉。 貘屬較大型哺乳動物,身高1米以上,體重300~400千克,雌性個體略大於雄性。貘個子雖大,但膽子卻很小,一有風吹草動,便循水逃跑,或將身體藏在水中,只露出鼻子呼吸。貘怕熱,夏季常泡在水中降溫,很少離開有水的地方。 貘的長相奇特,甚至有些醜陋,但我們祖先卻把它看作一種吉祥的奇獸。人們認為它能吃」惡夢,驅除鬼神,所以常把它的形象雕刻在屏風或廊柱上,甚至綉在枕頭上。 貘 tapirus;tapirs 奇蹄目貘科貘屬的通稱。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 ;皮膚厚韌 ,毛被稀少 ;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 ;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 1 對乳頭。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統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現在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達。不傷人 ,無自衛能力 ,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善游泳和潛水。平時獨居,喜棲於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 。 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妊娠期390~400天,每胎1仔,偶得2仔。壽命20年以上。 貘 現生貘只有馬來貘、南美貘(又名巴西貘)、山地貘和中美貘(又名貝氏貘)。 貘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與禁運動物名單。
Ⅳ 貘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威脅
有氣候方面的變化,也有人類捕殺的威脅。
1、氣候變化
貘對於在溫暖潮濕的森林地帶的生活有很好的適應性,隨著氣候變化,較冷的乾燥的氣候使草原代替了森林,而草原比較適合吃草的反芻動物,而不適合近視的、半水生的、以果實為食的動物。
不同於與它們親緣關系最近的馬和犀牛,貘沒有試圖去應對這種變化,因此目前倖存的這4個物種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2、人類的威脅
貘還受到了人類捕獵的威脅。為了它們的富含脂肪的肉(經常當作水牛的肉來賣)、持久耐用的皮(「貘」就是巴西印第安語中形容「厚」的一個詞),以及它們身體中被作為民間偏方來治療心臟病和癲癇病的許多部位,導致每年有幾百隻貘被非法獵殺。
(5)巴西貘有多少只擴展閱讀:
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也有厚皮,其上生有稀疏而短的細毛。亞洲與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貘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
是喜水的動物,從不離開森林的水邊,常常呆在水中或泥中,一來為了逃避敵人,二來為了冷卻身體,在水裡游泳時可以將長鼻子伸出水面來進行呼吸。
在陸地上活動也很敏捷,善於奔跑、爬山、滑坡等,走路時鼻吻部幾乎貼著地面。性情孤僻,大多獨自在林中遊逛,偶而也有2-3隻在一起的小群。不喜歡強光的刺激,只能夜間出來活動,白天則躲在陰暗的地方休息。
Ⅵ 關於貘和食蟻獸
不是!貘是奇蹄目哺乳動物,與馬和犀牛是近親。貘以前生活在世界各地,如今現存的貘只有四種,拜爾德貘、山貘和巴西貘生活在南中美洲,馬來貘生活在東南亞。山貘是最小的貘,體重約230公斤。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喜食嫩草和多汁的植物。貘喜歡喜愛涼爽,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現在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 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通稱貘
食蟻獸,哺乳動物,貧齒目的一科,包括3屬4種。主要棲於中美和南美,南至阿根廷熱帶森林中。這一類群在捕食螞蟻和白蟻方面已有高度特化。食蟻獸結構上的特徵,是與其捕食昆蟲的一系列活動相聯系的。食蟻獸體型大小相差懸殊,小食蟻獸大似松鼠,不過350克,而大食蟻獸重達25公斤。
Ⅶ 巴西特有動物
巴西是世界上鳥類種類最多的國家。熱帶哺乳動物、爬行動物、無脊椎動物、兩棲動物和海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西半球有12種熱帶哺乳動物,巴西有其中的11種。這11種下又分 6,000多個不同的品種。貓科類的有美洲虎,體型小的美洲獅、美洲豹、美洲貓等。另外有樹獺、食蟻獸、貘、犰狳、海豚、水豚(一種大型的水生嚙齒動物,體重可達66公斤)及 30多個不同品種的猴子。 巴西是世界上鳥類品種最多的國家,約有1,600種,其中包括許多不同品種的鸚鵡。另外有40種龜、120種蜥蜴、320種蛇、5種短吻鱷魚、331種兩棲動物和l,500種淡水魚。在自然科學家的編目里,巴西有10萬種無脊椎動物,其中7萬種是昆蟲。
Ⅷ 貘主要分為於美洲和亞洲 目前世界共有幾種貘
貘(拉丁學名:Tapirus),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瀕臨絕種動物。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 其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18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體型像豬,但略大,鼻子圓長,可自由伸縮,尾短皮厚。貘科現存僅貘屬的5個種,分別分布於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
現有貘四種,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世統治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美洲的4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大多小於亞洲貘。中美貘分布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山貘主要分布於哥倫比亞、厄瓜多境內的安第斯山脈。
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100萬年前到1萬年前之間廣泛生存溫暖潮濕的環境,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但由於環境的變遷,巨貘在大約1萬年前滅絕。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亞洲貘外,貘的其他物種還只剩下四種,其他的已經全部滅絕。
亞洲貘(學名:Tapirus indicus):為中大型哺乳動物,前肢有四趾,後肢有三趾。一般而言,亞洲貘體長為1.8至2.2米之間,站立高度有90至105公分高,成體一般重量約在230至310公斤之間;雌性的馬來貘通常比雄性的體型來得大,身體渾圓可愛,皮厚毛硬,全身除中後段有如穿著肚兜、包著尿布的白色體毛外,其它部位皆呈黑色。小貘出生時,身體有條紋狀的保護色、棕毛。其貌「似豬不是豬、似象不是象」,故也有古書稱之「四不像」。亞洲貘分布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蘇門答臘、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生活在低海拔的熱帶雨林。
低地貘(學名:Tapirus terrestris)是南美洲是最大的野生陸地動物。呈深褐色,由頭頂至頸背有一道短而直立的鬃毛。它們體長達1.8-2.5米,尾巴長5-10厘米,重230千克。肩高達77-108厘米。能游善跑,就算在崎嶇的山地也能奔走自如。它們的壽命約25-30歲。草食性。它們利用靈活的吻,來吃葉子、芽、嫩枝及細小的樹枝。分布地北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及蓋亞那,南至巴西、阿根廷及巴拉圭,西至玻利維亞、秘魯及厄瓜多。
山貘(學名:Tapirus pinchaque):體長180厘米,肩高:75-80厘米,體重150千克。身體大部分長有棕色至黑色的長毛,唇部四周為白色。成年山貘臀部有兩塊無毛區域。成年貘體長約1.8米,高0.8米,重150~230公斤。幼年貘身體帶有偽裝性質
中美貘(學名:Tapirus rdii):體長通常為2米,身高1.1米,成年中美貘的體重在220-300公斤。與其他的貘一樣,它們的鼻子較長,可以靈活伸縮。前肢為四趾,後肢為三趾。臉部、喉部有一塊乳白色印記,面頰上則各有一個暗點。身體的其他部分則為深褐色或灰褐色。是三種美洲貘中體型最大的,也是墨西哥到南美地區所見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
卡波馬尼貘(學名:Tapirus kabomani):又名小黑貘。是2013年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發現的一種貘,與低地貘(Tapirus terrestris)相似但小很多。是貘科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平均體重約105千克,體長1.2米,肩高90厘米,四肢比所有的貘種短。體色黝黑,軀體粗壯笨重,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體型似於豬,體被硬毛,有可以伸縮短鼻,它還具有較短的腿,頭骨明顯,有一道鬃毛在頭頂形成不太突出的波峰。
Ⅸ 世界上的珍奇動物
我最喜歡貓鼬。它們有專門的類似幼兒園的東西,一些貓鼬出去獵食,就有一些雌貓鼬留下來照顧小幼崽。
還有就是中華對角羚(普氏原羚),很稀有的動物了。比藏羚羊還稀有。
這里特別說一下鯊魚。人類要吃的魚翅就是鯊魚的鰭做的。漁民把鯊魚捕撈上來,將魚鰭割下來,就把鯊魚扔進水裡,鯊魚沒了鰭,不能游動,不能捕食,只有慢慢腐爛,慢慢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