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是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

巴西是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

發布時間:2022-06-10 18:22:46

㈠ 為什麼說巴西是一個較為發達的發展中國家

巴西擁有拉美最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歷史上巴曾經一度是單一農業經濟國家,蔗糖、咖啡等為其主要經濟作物。20世紀初,巴西開始工業化進程。從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進口替代」經濟模式,並依靠大量舉借外債獲得了經濟騰飛,其中1967-1974年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1%,創造了「巴西奇跡」,並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後近20年的時間里,巴一直為外債和通貨膨脹所困擾,經濟發展陷於停頓。1994年7月巴西推出「雷亞爾計劃」,成功控制了惡性通膨,使經濟出現了穩定增長。但財政和經常項目雙赤字問題卻日益嚴重,對外資依賴急劇加深。在東南亞和俄羅斯金融危機沖擊下,巴被迫於1999年初宣布採取浮動匯率制。雷亞爾兌美元大幅貶值。由於巴政府執行了嚴厲的財政調整措施,增收節支,巴經濟迅速走上恢復之路,2000年經濟增長達4.46%,通膨也基本得到了控制。2001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阿根廷經濟危機和國內電力危機影響,巴經濟增幅下降至2-2.5%左右。

㈡ 急~~~~~~ 巴西是如何因地制宜,成為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

讓學生了解巴西從一個深受殖民統治的貧困落後國家如何發展成為拉美經濟最完善、最發達的國家、環境日益惡化;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所造成的城市化現象,在發展民族工業的過程中巴西建立了完善的工農業體系,成為拉美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巴西的居民主要有原殖民統治者(白人)、販賣來的奴隸(黑人),所以說可以通過對巴西的分析。第三,「熱帶雨林的危機」和「城市化問題」,這兩部分內容主要介紹了在擺脫殖民統治、研究,來認識、了解和掌握拉丁美洲的相關內容,資本主義殖民主義者為了獲得大量的生產資料,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拉丁美洲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重要殖民地之一。因此。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二部分內容實質上是講殖民統治對巴西文化、經濟,「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所要講授的主要內容有。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縮影,對巴西的學習不僅了解的是一個國家。隨著巴西的獨立,實際上也間接了解了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它的經濟發展過程、當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他們相互通婚形成的混血兒:長期以來由於受到殖民主義者的統治,巴西經濟是以農礦產品的生產為主的單一經濟:熱帶雨林被大量砍伐破壞,巴西這個美洲主要國家的各項發展自始至終受到殖民統治的影響,不論是社會文化還是經濟發展都深深帶有殖民統治的烙印。所以本節內容有一根主要線索貫穿始終:殖民統治的影響。在巴西這節課中,首先介紹了「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其核心內容是,大力發展民族經濟的過程中巴西所面臨的社會與環境問題、社會背景、文化特點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發展進程和社會現狀。巴西的居民和文化是長期受到殖民統治影響的結果。其次。
巴西(拉丁美洲)的發展是從「新大陸的發現」開始的,當時、社會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先把握本節內容的脈絡和結構,這使得巴西長期受到殖民主義者的剝削和控制,經濟十分落後;第三、四部分內容實質上講殖民地國家在擺脫殖民統治後,在發展經濟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巴西什麼時候成立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公元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到達巴西。隨後,葡派遠征軍在巴西建立殖民地,開始長達約3個世紀的統治。1822年,巴西獲得獨立,巴西帝國建立。1889年,帝制遭到廢除,巴西合眾國成立。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視飛行為生命的杜蒙特

㈣ 巴西建國多少年

薄I鮮蘭�80年代受高通貨膨脹困擾,經濟出現停滯甚至嚴重衰退。從90年代開始,巴西向外向型經濟模式轉軌。1994年政府實施了雷亞爾貨幣穩定計劃,有效解決了高通脹問題,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宏觀經濟結構改革,大力推進私有化。1997年後,由於受亞洲和俄羅斯金融危機的沖擊,巴經濟發展受阻。1999年初巴金融市場劇烈動盪,政府被迫放棄1994年以來實行的固定匯率制,貨幣大幅貶值,經濟受到重創。其後受國內電力危機、大選因素和阿根廷經濟危機影響,金融市場波動頻繁,加之國際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巴經濟增長速度緩慢,通膨率和失業率均有所上升。盧拉政府上台後採取穩健的經濟政策。目前,巴金融形勢穩定,外資流入增加,生產恢復增長,就業形勢改善,經濟實現溫和增長。」
巴西1887年建國,至今一百多年,期間沒有經歷戰爭,國家本土一直很安寧,也沒有經歷大的天災人禍和動亂,更沒有被外國侵略,在外因上找不到落後的解釋。
巴西國土遼闊,資源豐富,政治民主,制度優良,經濟發展本有著得天獨厚的好條件,除了人口較少這個不利因素之外,也還真找不到落後的內因。

㈤ 若昂三世的巴西開發

若昂三世在位期間,在海外發現方面有兩件事情最為值得稱道。一是葡萄牙人於1557年開始在澳門定居;另一件事就是巴西的殖民化。在曼努埃爾時期,巴西的主要作用就是里斯本派往印度的船隊的中轉站。還有就是向國內提供巴西木和珍禽野獸。直到1530年正式的殖民活動才開始。就在這一年,第一批甘蔗被種植在了巴西的沼澤地上;第一台榨糖機也被組裝了起來。1534年,若昂三世將巴西沿海地區分割成許多塊世襲封地,賜給一些在國內沒有什麼土地的小貴族,以此鼓勵移民和墾荒活動。到1548年,巴西沿海已經建立起來了十六個葡萄牙人聚居的村鎮。除了巴西木以外,這個時候的特產又多了糖、棉花和煙葉。隨著巴西的經濟地位不斷上升,1548年設立了總督制,第一任巴西總督托邁·德·索薩(Tomé de Sousa)於1549年帶領著一千名移民和一批耶穌會教士來到了巴西。這批教士中有一個名叫曼努埃爾·德·諾布萊卡(Manuel de Nóbrega)的人在東南部的皮拉蒂寧卡村(aldeia de Piratininga)建立了聖保羅經院(Colégio de São Paulo),這就是後來的聖保羅市。但是當時巴西的中心不在東南而在東北。總督托邁·德·索薩將行政中心設在了東北部的沿海城市聖薩爾瓦多(São Salvador)。而經濟中心則在鄰近的伯南布哥(Pernambuco)地區。1584年有一位傳教士曾經對伯南布哥的社會狀況作了如下的描繪:「這里的人們富有,許多人有四萬、五萬甚至八萬個克魯扎多(cruzado,葡萄牙古貨幣單位;當時一個有錢人家的傭人每年才掙四個克魯扎多)的家產;······ 這兒總共有十個到十二個糖廠老闆,他們輪流設宴,每天聚在一起大吃大喝,揮霍錢財······ 總之,伯南布哥遠比里斯本闊氣。」
在遠東的貿易日趨衰落的時候,巴西就這樣開始靠著甘蔗和煙葉發展了起來。與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情況相反,在巴西沒有任何既成的有組織的經濟結構。於是以甘蔗種植園和榨糖廠為中心的大種植園經濟便形成了。糖廠不僅是家庭、社會和經濟生活的中心,而且還把移民永久的維系在了這片新的土地之上。在印度葡萄牙人想的是發筆橫財早點衣錦還鄉;在巴西葡萄牙人把這片土地看做是自己的第二個祖國。許多移民都是孑然一身闖盪新大陸的,安頓下來之後便迎娶當地印第安人女子為妻,從而印第安人開始進入文明社會;由於製糖業的迅速發展,勞動力日見匱乏,而印第安人由於體質不強,無法勝任繁重的工作,於是從前只是小打小鬧的黑奴貿易興盛了起來,三角貿易的雛形在此時形成了。

㈥ 巴西的發展歷史

移民國家
人口密度低
人均資源豐富
但是
腐敗橫行
政局動盪
國家無力 有效的開發自然資源
或是 培養核心的 國家級產業
民間財富比國家財富雄厚
財團橫行 財富集中
造成 一般大眾無法受高等教育
貧困者讀不起書
沒有受良好教育=沒有好工作=沒有穩定收入
然後下一代又同樣的進入這種循環
造成 貧者越貧 富者越富
當然拉美人天性慵懶的性格也是原因之一

巴西屬於發展中國家
被多數經濟學家看好
因為有地
就有自然資源
就有強有力的農業基礎 (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
和豐富礦產
製造業也很厲害 乙純引擎研發技術全球第一 (酒精車既環保又便宜)
醫療也強 心臟科強 (因為巴西人愛吃烤肉膽固醇高 所以久病良醫嗎? 哈)

用網路搜索一下會比我們的回答更詳細

㈦ 巴西的足球文化是什麼時候開始強盛的

巴西的足球運動,淵源於英國。一八六三年,英國成立了足球協會。後來,巴西有個青年到英國學習,回國時帶回來兩個足球和一本守則。不久,足球運動便在巴西傳開了。一九三三年,巴西開始成立專業足球隊。一九三八年,巴西足球隊在世界盃足球賽中,獲得第三名,從而嶄露頭角。世界盃足球賽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中止,直到一九五零年,才恢復了比賽,並推舉巴西為東道國。巴西為主辦第四屆世界盃足球賽,特地在里約熱內盧建造了一個規模宏大的足球場即馬拉卡納體育場。馬拉卡納體育場的正式名稱叫小馬里奧體育場,是為紀念新聞工作者小馬里奧而命名的,他曾經為體育場的興建作出很大貢獻。這個地方原叫馬拉卡納,體育場也因此而得名。當今世界十大足球場中,半數以上是在巴西。其中號稱世界最大的馬拉卡納足球場,是一九五零年建成的。體育場為橢圓形,球場周長為九百四十米,看台高三十二米,共有一十五點五萬個座位,另外還有包廂三百個,最多可容納二十萬人。據說,馬拉卡納球場初建時。沒有現在大,一度被墨西哥足球場超過,巴西人不甘屈居第二,於是擴建球場,將「世界第一」這個榮譽重新奪了回來。馬拉卡納球場外表雄偉壯觀,內部各種設備齊全。它有五個播音室,五個電視轉播室,二百二十個擴音器,一百一十個電話分機,七十五個記時鍾和七十個警報器。此外,還附設有四十六個小賣部,一個餐廳,以及運動員宿舍、更衣室、病房、按摩間和肌肉治療、淋浴等設施,此外,還有幾十個男女廁所。為了防止球迷過度熱情或跑進場內鬧事,在中間比賽場地周圍有一條類似護城河的河溝,將球場和看台隔開。足球場外的大廣場上,可停放六千多輛汽車,足球場正門入口處有一座紀念碑,上面刻有「馬拉卡納有史以來最漂亮的一球」。這是為了紀念球王貝利在一九六一年的一場比賽中,從本隊禁區起卻,帶球穿過七名對手的層層阻截,直搗對方球門勁射入網而特地建造的。八年後,在這個體育場里,巴西隊同南斯拉夫隊比賽時,貝利踢進了他參加比賽以來的第一千個球。這在世界足球運動員中,是空前的記錄。此後,他告別了巴西隊。這個足球由貝利簽名,並收藏在巴西的體育紀念館內。一九八一年,這個球神秘地失蹤,轟動了全國,警方四處偵查,終於在里約熱內盧一個室內游泳池內找到。如今,參觀者在這個足球場里,還可以看到當年貝利踢進第一千個球時穿的那雙足球鞋以及貝利在中場休息時戴著氧氣面具坐過的那把椅子。一九七零年,馬拉卡納體育場盛況空前。這一年,馬拉卡納體育場共舉行了二百一十四場比賽,平均每周有四場之多。每蓬星期天,整個城市都裝飾得五彩繽紛,一派節日氣氛,車上、窗戶上,啦啦隊員的背上,大街上都用每個隊的代表顏色加以點綴。比賽場上更是熱鬧非凡,啦啦隊員不停地發出有節奏的呼喊,觀眾的熱情也為比賽所牽動,時而揮舞彩旗,時而歡呼跳躍。比賽結束,人們跳起桑巴舞慶祝勝利。四十多年來,馬拉卡納體育場大大促進了巴西足球運動的普及與提高,從而使巴西在世界盃足球賽中,多次奪得冠軍。 巴西是舉世公認的足球王國。足球的輝煌和聯賽的正常運轉主要依靠的是法律。巴西足球於1933年實現了職業化。目前,巴西在足球管理方面的直接領導機構是巴西全國足協(CBF)。此外,各州、市均設有地方足協。CBF負責巴西全國足球聯賽和各級別國家隊的管理,地方足協則負責地方級聯賽的管理。巴西體育部雖對CBF有指導和建議權,但在足球領域的實際權力均掌握在CBF手上。巴西的足球俱樂部目前正在走市場化的道路,向「公司型俱樂部」轉變。平時,俱樂部擁有對球員管理、門票出售、尋找贊助等事項的決定權,而在電視轉播、賽程安排等方面則需與各級足協協商。擁有自身體育場的俱樂部還擁有球場管理的權利。巴西設有各級體育仲裁法院,負責對職業聯賽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糾紛進行司法或行政判決,仲裁法院由5位資深法官組成,在法律上具有嚴肅性、獨立性和權威性。 職業化70多年來,巴西國內足球管理上也存在問題,主要矛盾表現在俱樂部走向市場化尚不規范、各級足協官僚作風濃厚,政府、俱樂部與足協三者間關系不順等。除少數大牌俱樂部外,多數巴西俱樂部均入不敷出,球員工資較低,俱樂部設施陳舊,優秀球員大量外流。不過,巴西體育部長助理尼頓先生對記者說,這些在足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正在體育部的領導和監管下逐步獲得解決。

㈧ 巴西的發源時間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其後整個殖民地在葡萄牙統治下,順著大西洋沿岸結成一體。1555年法國入侵,佔領了相當於今天的里約熱內盧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設立一個法屬殖民地的據點。然而由於法國人無法自歐洲吸引殖民者前來,所以終於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約。兩年之後,葡萄牙人創建了里約城。 經過這次軍事捍衛行動之後,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統治權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臨挑戰。當時,荷屬西印度公司(DUTCH WEST INDIA COMPANY)派遣一隻艦隊征服了北方的帕南布科州,那兒也是蔗糖栽培的經濟重地。葡萄牙人在1580年與西班牙帝國所締結的聯盟,正是導致這次入侵的直接原因。這項持續到1640年的聯盟,同時也為巴西帶來了炮火的洗禮,使巴頻頻遭受西班牙的攻伐。荷蘭人在帕南布科建立了運作良好的殖民地,一直統治到1654年,才在一場暴動後被趕離該地。這場暴動主要是由當地人民領導及策動,葡萄牙人僅從旁給予十分有限的協助。 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接著加冕稱帝,稱佩德羅一世。1824年巴西頒布憲法。1825年,葡萄牙承認巴西獨立。 帝國時期(1822~1889) 巴西帝國成立後,布拉干薩王朝的體制和葡萄牙貴族勢力原封未動,大庄園制和奴隸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依附於英國。佩德羅一世實行專制統治,1823年強行解散議會,接著又用武力鎮壓了東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義。1825~1828年巴西與阿根廷進行爭奪烏拉圭的戰爭以失敗告終。專制統治引起人民群眾廣泛不滿,戰爭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社會矛盾,黑人也不斷舉行起義。1831年裡約熱內盧等地的居民發動起義,軍隊也加入起義者的行列,最後迫使佩德羅一世讓位給他5歲的兒子,即佩德羅二世。 佩德羅二世即位後, 由三人攝政委員會主持政務。1833~1849年,巴拉、南里奧格蘭德、巴伊亞、馬拉尼昂和伯南布哥等省先後爆發大規模人民起義,基本目標是取消君主制、廢除苛捐雜稅、建立共和國和實行聯邦制,最後均遭鎮壓。佩德羅二世於1840年7月提前親政。他利用30年代中期出現的兩個重要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交替管理政務,自己則保持最後裁決權。執政期間,工農業有所發展,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左右,橡膠在對外貿易中佔有顯著地位,資本主義因素日益增長,歐洲移民大量增加。但奴隸制度和專制統治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長年對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戰爭又加重了人民的負擔。70年代後,巴西人民掀起大規模的廢奴與共和運動。1888年5月13日,帝國政府被迫宣布廢除奴隸制。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2002年10月第四次參加總統選舉並獲勝,當選巴西第40任總統,2003年1月1日任職,任期4年。他是巴西歷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統。2006年10月再次當選巴西總統,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二位通過直接選舉獲得連任的總統。

㈨ 巴西是如何崛起的

巴西是金磚五國成員之一。而這5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金磚五國覆蓋了亞、歐、非、美4大洲。這5個國家都是新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體體量較大,那麼巴西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農業優勢





在90年代中期,巴西的汽車市場完全開放,並已成為世界第七大汽車生產國。而在巴西空中客機和波音公司,巴西航空公司是全世界民用飛機製造商。

總體來看巴西的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資源的出口,巴西經濟如果是要長期發展,不僅是要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進行結構改革。

閱讀全文

與巴西是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7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7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3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2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8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7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5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7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1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3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4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