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西農業條件是什麼【分有利和不利】要簡便
我們老師講過的,我記筆記了。
有利:土地肥沃寬廣地勢平緩(亞馬孫平原 巴西高原 世界最大高原)
降水源豐富(熱帶雨林氣候 亞馬孫河 世界流量最大面積最廣河流 地形雨)
日照充足(位於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
不利:環境受破壞 不適合太多種類作物生存
2. 為什麼巴西的熱帶雨林受到破壞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的遷移農業
因為原始的遷移農業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種,沒有固定的田地,農民把樹木砍伐了,用火把乾枯的樹枝等焚燒,開辟出農田。當這片農田肥力下降後,就舍棄它,去開辟新的一片 ,這就叫做遷移農業。
所以巴西的熱帶雨林受到破壞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的遷移農業。
3. 巴西農業特點
巴西農業特點: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
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
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3)巴西農業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巴西農業政策
1、結構政策,土地改革計劃的目的是吸引農民到內陸的中西部開發後備耕地資源,通過大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競爭力的提高;而家庭農業支持計劃則專門針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小農,通過該計劃使小農能夠獲得穩定的收入,以防止破產的小農向大城市過快流動而帶來社會不穩定,最終保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
2、巴西後備耕地資源豐富,為了促進中西部地區的農業開發,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區的農民到這些地區從事農業。促進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徵用(land confiscation),徵用之後分給農民(如早期時為每個農場提供300公頃),使得45401個家庭得以在農村定居下來;
另一項措施是於1999年成立「土地銀行」,由聯邦政府向農民提供信貸用於購買農村地產,從而推動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2000年,這類信貸額高達2.67億雷亞爾,1.56萬家庭從27.6萬公頃土地中受益。
3、對農民只徵收個人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亞爾以下的免徵所得稅。如果虧損,三年之內可以在稅前所得中抵扣。
4. 巴西有哪些農業地域類型巴西的氣候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影響
巴西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是熱帶種植園農業。
巴西屬於熱帶,光熱充足,降水豐富;有河流水提供灌溉水源;巴西高原地形比較平坦,適宜耕作。
5. 歐洲西部和巴西農業部門有什麼不同分析原因
那麼這種情況它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自然氣氣候的制約,那麼巴西的自然氣候相當來說是濕潤而且溫度高的。
6. 關於巴西農業地域類型分布和生態環境問題
(1)氣候類型分布: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屬熱帶雨林氣候區,為熱帶遷移農業;南部為巴西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所以適合發展畜牧業中的大牧場放牧業;在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為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巴西大部分屬熱帶,所以會局部發展咖啡可可熱帶種植園農業。
(2)生態環境問題:此地的亞馬孫雨林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毀林或者護林都直接影響著全球的氣候變化。再加之巴西的氣候主要是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很豐富,所以不可能出現土地沙漠化和土壤鹽鹼化的問題。
希望你明白了O(∩_∩)O~
7. 巴西農業導致的生態環境有哪些問題
巴西農業屬於傳統農業,大面積發展農業砍伐熱帶雨林會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的肥力集中與熱帶雨林里),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變貧瘠
8. 巴西農業集中在東南沿海的自然原因是什麼
東南沿海屬熱帶草原氣候,比較涼爽,較適合人類居住;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發達;自然資源豐富(礦產、生物);臨海交通便利;最早開發的地方,開發歷史悠久。
9. 巴西的農業特色是什麼
巴西盛產熱帶經濟作物,所以某些溫帶寒帶的經濟作物需要進口,比如:麥類、玉米、水稻、肉類、溫帶水果(蘋果、橘子、葡萄什麼的)、蔬菜以及某些肥料、飼料也需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