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為什麼只能

巴西為什麼只能

發布時間:2022-06-11 20:33:10

㈠ pes2016中巴西隊只能用耐克球為什麼

因為耐克贊助了巴西足球隊呀。
所以,巴西隊的比賽都只能用耐克球。
誰贊助就是誰的足球去比賽,就這么簡單的。

㈡ 巴西為什麼會輸

應該值得是巴西2014世界盃1比7負於德國的比賽。
1.輸在「人丁不旺」

當內馬爾和蒂亞戈·席爾瓦雙雙缺席半決賽時,有一種說法就得到了很多球迷的認可,半決賽對於巴西而言,肯定會非常艱苦,因為這意味著巴西將在防守和進攻端都缺少了絕對的核心—從最後的結果看,席爾瓦的缺陣,顯然比內馬爾傷停更讓巴西「受傷」。

用丹特替代席爾瓦沒有太多疑問,因為丹特是斯科拉裏手裡唯一的人選。但是誰來頂替內馬爾,還是讓斯科拉里頗為頭疼。

盡管一度認為威廉會成為內馬爾的替代者,但斯科拉里最終還是選擇了伯納德、這個本場在攻擊線上毫無作為的球員。而這兩名球員在本場比賽中的表現,真的可以用經歷了一場「噩夢」來形容,相比於在前場「隱形」的伯納德,全場沒有一次有效搶斷、反而拿到一張黃牌的丹特,的確辜負了主帥的信任。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除了丹特斯科拉里真的已經無人可用,可之前從未有過出場經歷的丹特,猛然間出現在這么重要的比賽中,這本身就有點強人所難。

事實上,早在斯科拉里確定23人名單那一刻,關於巴西無人可用的討論就從未斷絕過。這大概才是巴西輸球的主要原因,盡管巴西依然是一個巨大的球員「輸出國」,但就像斯科拉里只能倚重年輕的內馬爾一樣,巴西真的進入了巨星「冰河期」。這也難怪巴西足協會在賽前向國際足聯施壓,希望「逆天」地取消席爾瓦的黃牌。可現在的問題是,與這場比賽的德國相比,即便巴西在防守端有席爾瓦,他們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結果嗎?

2.輸在「過於年輕」

內馬爾22歲、奧斯卡23歲、伯納德22歲……巴西媒體賽前一直強調,盡管如今的巴西很年輕,但年輕並不代表著他們很稚嫩。比賽是最佳的「試金石」,進入淘汰賽階段,巴西在每場比賽都是磕磕絆絆,這支年輕的球隊顯然還不適應大賽的這種緊張氣氛。

對於德國和巴西這種層次的球隊而言,一場比賽丟5球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此,巴西如此狼狽的連續丟球,只能是心理出現了問題。早在半決賽開始前,斯科拉里和弟子就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斯科拉里也通過緊急征調心理師的辦法,來給隊員們減壓。心理師的確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對於這些年輕的球員而言,本場比賽過早、過快的丟球,還是讓他們的心理徹底失衡,在球場上顯得無所適從、甚至喪失了全部信心。心理失衡影響發揮、德國順勢再入一球……正是因為隊員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讓巴西在短短18分鍾之內就被徹底打垮。

巴西球員有多麼稚嫩?克羅斯從身後搶斷費爾南迪尼奧、並且將比分變成4比0的進球,就是最佳明證—作為後腰球員,竟然能夠注意力這么不集中,讓克羅斯撿到這么大的便宜,在這種高水平的比賽中確實非常罕見。

在如今這支巴西隊中,大賽經驗最豐富的是門將塞薩爾,但是缺少了後防線的保護,盡管塞薩爾乾的不錯,卻根本無法改變球場上的被動局面。估計在這個時候,斯科拉里可能會懷念卡卡、小羅等老將,如果有一到兩名有經驗的老將,在失球之後安撫一下球員「受傷的心靈」,這場比賽的走勢,真的可能會發生改變。

3.輸在「斯科拉里」

為德國首開記錄的穆勒在賽後也坦言,他也沒有預料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但巴西錯誤地選擇了對攻,這也就給德國留下了太多的空檔。巴西人骨子裡的確崇尚進攻,但當本隊的進攻存在明顯的不足卻依然頑固地選擇對攻,這不得不說是斯科拉里本場比賽的一大失誤。

賽後的技術統計也證明了穆勒的說法,本場比賽中,巴西以18次射門領先於德國的14次射門,但是從實際效果看,巴西的效率顯然比德國差了太多。在明知對手會全力進攻,而本隊又缺少攻擊箭頭的情況下,斯科拉里依然選擇攻勢足球,這顯然就等同於一個巨大的賭博。在整個90分鍾里,弗雷德除了以此假摔,完全處於「隱形」狀態,用這樣的鋒線和穆勒、克洛澤等人比拼進球數量,巴西不輸球也簡直沒有「天理」。

在進攻端投入更多兵力,也就意味著巴西的防守力量會被消弱,再加上缺少防守中堅席爾瓦,巴西就只能接受被對手「蹂躪」的現實了。克洛澤的射門被塞薩爾撲出、他再次完成補射的整個過程中,巴西的整個後防線都處於「觀望」狀態,而巴西的多個丟球、尤其是在德國打出高效率反擊的時候,巴西後防線根本沒有任何應對的辦法。斯科拉里為何放棄防守反擊外人不得而知,但斯科拉里顯然做出了一個錯誤的選擇—過程難看可能會讓斯科拉里挨罵,但連丟7球更會讓斯科拉里成為「罪人」。

4.輸在「各自為戰」

德國能夠取得一場大勝,的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但德國人在比賽中體現出來的嚴謹和整體性,依然是巴西所望塵莫及的。以散漫著稱的巴西人,這一次讓德國人好好地給上了一課。

在之前的5場比賽里,德國一共傳球3095次,而巴西的傳球次數只有1940次,僅從這一點來看,善於團隊作戰的德國,就比巴西更有整體性。而到了比賽中更是如此,巴西球員大多數情況下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對手抗衡,而德國則通過不斷的傳球,將巴西的防線徹底打亂。仔細回想德國的7粒進球,除了穆勒首開記錄的進球是因為路易斯盯人不緊之外,其他的6粒進球都是德國團隊配合的產物。尤其是克羅斯個人打入的第二球以及赫迪拉打入的那粒進球,為他們送上助攻的赫迪拉和厄齊爾,其實已經獲得了不錯的射門機會,但他們還是選擇了傳球,將機會讓給了位置更好的隊友。

㈢ 巴西為什麼不能成為常任理事國

巴西有著優越的天然條件,按常理說,應該是可以成為常任理事國的,但是為什麼就在國際舞台上缺少那麼一些存在感呢?事實上,巴西在追求大國地位道路源遠流長,而長久以來,巴西被外界視為大國的「候選者」情況比較多。在上世紀70年代,經濟上巴西表現搶眼,曾一度被認為「是覺醒的巨人」,然而40年過去了,巴西卻依然沒有邁進世界強國的門檻。

另外,巴西難以確立其強國身份的原因,也與國際形勢有關系。 作為葡萄牙的曾殖民地,巴西受西方文化影響相對較深,在傳統文化和民主制度方面,它屬於西方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比較疏遠。



㈣ 雄文,巴西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大國

雄文!巴西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大國?
格上理財2015-05-21 14:33:34閱讀(381) 評論(0)

南美洲是一塊地理位置不好的地方。大部分領土位於赤道帶內,北部三分之二領土都位於熱帶。叢林地區是人類開展經濟活動最困難的生態群落。只是清理土地就需耗費繁重代價。那裡土地貧瘠,疾病肆虐。氣候過於潮濕,穀物難以生長。即使是可通航的河流,河堤濘沼不宜建設,亞馬孫河即如此。
由於大部分位於熱帶地區,南美洲的經濟政治歷史一直是個棘手問題。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和法屬蓋亞那完全位於熱帶,正因如此,它們面臨經濟政治不穩定問題,雖然委內瑞拉發現石油改善了這個國家的經濟方向。在整個熱帶地區,幾乎所有人口都住在距海岸線幾十公里的范圍內,而大部分地區的海岸天然就不適合與外部世界產生互動。天然港口少之又少,且彼此距離遠,大部分是深水區等。
不過,這塊大陸上單一的熱帶環境中也有兩個例外的地理特徵。
第一個是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綿延於大陸西部邊緣,因此一些濱海文化和山地文化得以產生,由於與大陸東部區塊隔開,西部國家得以不受外來干涉自我發展。哥倫比亞共和國和厄瓜多的一部分位於熱帶,部分位於安第斯山,經濟核心區域並不位於沿海,反而在安第斯山谷更涼爽乾燥的環境發展出經濟中心,某種程度上避免了熱帶氣候的困難。往南是貧瘠的山地國家秘魯和玻利維亞。某種程度上來說秘魯的發展只勉力依靠首都,實際上是利馬城邦,其他大部分領土除了開采資源,基本不用。相比而言,玻利維亞是內陸國家,常年受困於高原窮人與半月區(Media Luna)低地富庶農業區的爭斗中。
山地與叢林極大地限制了該弧形地帶國家之間——從東北的法屬蓋亞那到西南的玻利維亞以及他們與外界的整合程度。所有的基礎交通都極端困難;熱帶疾病問題嚴峻;缺乏優良港口;與其他傳統糧食生產區相比,該地區農業既屬勞動密集型又屬資本密集型;氣候濕熱阻礙了傳統穀物生產;山地崎嶇增加了所有事情的成本。
以往,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唯一方式是依靠其他國家(通常是本地區以外的國家)提供的投資。否則,這些國家連滿足獨特而龐大的基礎設施需求的資金都沒有。結果就是這個廣闊的區域嚴重欠發達,大多數國家的居民都非常窮。不過有一些國家在環境的正確組合下達到了相對富裕,不過也沒能力成為一個重要的地區大國——更別提世界大國了。
南美洲熱帶氣候的第二個例外是南錐體國家的溫帶地理特徵。在這里,夏季足夠乾燥,傳統穀物能夠成熟,而清涼的時候——尤其是冬季昆蟲死亡限制了疫病的影響。與安第斯山地人口分散的情況不同,南錐體地區綿延著平坦、水量適中的土地。這塊土地分布於阿根廷,還有一小部分分布於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這塊大陸上還剩下一塊位於溫帶南錐體與安第斯山地交會的地方:智利,它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孤立的國家之一。從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飛到秘魯首都利馬的時間比從倫敦飛到莫斯科的時間還要長,從聖地亞哥航行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時間比從紐約航行至倫敦的時間還要長。所以智利對南錐體的政治活動較少參與。
山地和叢林占據著南美洲的絕大部分土地,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南錐體的平原是這塊大陸上最肥沃的土地。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降低了建設成本,溫帶氣候造就了富饒的農業區。但真正優勢在於該地區的河道結構。巴拉那河、烏拉圭河、巴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形成巨大河口,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得維的亞(烏拉圭首都)間注入大西洋——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
與卡車運貨相比,水運成本要節省10到30倍。因此,這些水運體系與陸運體系相比很容易就產生了大量財富。這個水系合起來覆蓋了這塊農業平原,即拉普拉塔河流域。
拉普拉塔河等河流的存在對農業區意義非凡。像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單位體積價值低——遠途運輸耗資巨大。水運能降低運費,不僅能將糧食作物便捷運送到下游,還能通過海洋運送到世界其它地方。與拉普拉塔河流域相比,俄羅斯的情況就截然相反。俄羅斯發生飢荒主要原因在於無法將糧食作物高效運至城市,因為俄羅斯通航河流所處位置不當——意味著糧食作物只能通過卡車或火車運送。
南美大陸最重要的地理情況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河流都是通航河流,而且通過運河和水閘可連成體系。只有北美的大密西西比河網可與此相媲美,大密西西比河網流域更廣,互相連通,可通海洋。互相連通的河網能形成更大規模的經濟,創造出更多的資本,養活更多的人口,極大地增強了建立單一國家政權的可能性。與此相反,北歐平原河流互不相通,因而形成多個互相敵視的民族。阿根廷控制著拉普拉塔河口和大部分通航河段。因此處於該地區的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處於不利地位。(總體上巴西實力超過阿根廷,但並非在資本創造能力絕佳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取勝。)
巴西地理
巴西大部分領土不位於南錐體地區。相反,巴西850萬平方公裡面積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大面積的叢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於亞馬孫河流域。盡管那裡有許多開采礦產的機會,但由於基建代價高昂讓人望而卻步。
亞馬孫流域南部有一個獨特地區叫塞拉多(cerrado),這是一片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地區,土壤酸性很高。不過,與叢林地區相比,這里的濕熱程度有所緩解,所以塞拉多能夠通過強權發展經濟。然而,代價巨大。除了要克服大量的基建困難——塞拉多缺少通航河流——這片土地還必須經過完全改造才能使用:清理、平整、變肥沃,付出大量勞力才將其改造得適宜種植傳統農作物。還有就是距離問題。塞拉多地處內陸,所以往這運送任何補給或往外運送農產品都運費高昂。巴西過去三代人基本都在參與這種宏偉工程。
幸運的是,並非所有的巴西領土都如此難以開發。巴西大約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傳統意義的可耕地。盡管這只佔巴西領土的7%,但這片可耕地面積卻相當於得克薩斯州或法國的面積。這部分土地都位於巴西南部。但是大部分都地處內陸,交通不便。巴西的核心區只佔了這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相當於突尼西亞的大小,位於熱帶地區邊緣,一直綿延至溫帶南錐體地區。這部分地區在早期殖民時代就是巴西的傳統定居點,也是巴西存在三百多年來人口集中所在地。正因為如此,此處地形幾乎對巴西發展起到決定性的影響。理解該地地形及其演化有利於理解未來幾年巴西發展成大國的動力是什麼——阻礙是什麼。
這塊巴西核心區有兩大明顯特點。首先,氣候是亞熱帶氣候,所以該地發展遇到的困難小於前面提到的熱帶區。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巴西內部是個隆升高原——叫巴西地盾——緊鄰大西洋海岸,幾乎巴西的全部東南陸地邊界。從地盾到大西洋地勢驟降,從大西洋遠看,好像銅牆鐵壁屹立在海岸——形成巴西沿海城市引人注目的背景。這堵銅牆鐵壁被稱作大峭壁(Grand Escarpment),巴西核心區的大多數城市——里約熱內盧、維多利亞、桑托斯和阿雷格里港——都位於大峭壁與海洋之間的孤立、平坦的小塊地帶。
這種孤立地形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建成「規模經濟」。標準的城市發展模式是,城市圍繞某種核心經濟優勢建立,典型情況是河流通航終點(一定噸位貨輪能最遠到達的內陸地點),或是一個港口,又或是一個其它運輸交叉點。隨後城市可以以此擴展,主要是沿著運輸通道發展,因為運輸通道通往何方,意味著那裡存在更大的經濟機會和低廉的經濟成本。只要沿線土地還算平坦,城市就能一直以較低成本延展下去。附近城市會逐漸合並,相互間共享勞動力、資本、基礎設施和服務。由於協同效應,規模經濟激增,這種大都市會逐漸創造更多資本和技術工人。
大都市——諸如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東京、布宜諾斯艾利斯、伊斯坦布爾和上海——構成了全球經濟體系的中心。這種「標准」發展模式在全世界被復制。最初的美國模式是美國東海岸從華盛頓到波士頓的巨大城市帶,主要有巴爾的摩、費城、紐約、哈特福德和普羅維登斯。歐洲的類似城市群囊括了德國萊茵河谷的許多城市。這兩個例子中,大小城市組合為城市/郊區群,共享資源互相支持。所有案例共同特點是城市擴展依靠的土地。
這種土地恰好是巴西核心區所缺乏的。在整個巴西南海岸,大峭壁直插入海洋。所以巴西城市被迫建立在大峭壁沒有延伸至海洋的相對平坦的幾個小塊孤地上。缺乏海岸平原意味著主要城市間無法形成小城市。一個城市無法分享另一城市的基礎設施成果,若想連通這些城市需要先爬上峭壁登上地盾,然後穿越地盾,再爬下峭壁到達另一城市,這種方式極端困難,並且糜費時間和工程。巴西沒有能直接到達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流,所以不得不四處籌資用於建設這個資本密集型工程。土地的根本局限性也拉高了成本,一開始就要注入巨資,增加了開發成本。孤立地形並不是能「逐漸擺脫」或「改變」的東西。地形是恆定的,這些城市就是不能互相整合——現代的、低成本城市無法建在懸崖邊上。而且,由於巴西與外界溝通的主要城市都位於孤地上,所以這對巴西的發展能力造成了永恆限制。
迄今為止,巴西的主要公路和鐵路也寥寥無幾,即使地形允許,比南部國家更平坦地區相比建設起來造價更高。由於峭壁太陡,距海岸太近,巴西缺少一條主要的沿海道路系統。觀察巴西海岸線就能明白,為什麼巴西的沿海道路基本只是雙車道,而沿海城市極小,勉強把能用的小塊土地都湊上。巴西大部分地區仍沒有鐵路,巴西以出口大豆、玉米和大米而聞名,而這些貨物是通過卡車運至港口,這種方式是散裝貨物運輸造價最高的方式。
在巴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大峭壁都是直接伸入海岸。這個圖片生動說明為什麼大峭壁殘酷地限制了里約熱內盧的發展。由於缺少世界其它主要城市的那種傳統海岸,巴西南部沿海城市的發展遵循相似模式。
聖保羅州是例外,中心是聖保羅市。只有聖保羅有足夠的平坦土地,按標准模式發展,形成規模經濟。聖保羅也是巴西唯一代表著現代的、基礎設施整合式的傳統發展模式的地區。所以這一地區貢獻了巴西GDP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該地人口只佔全國五分之一。就在不遠的1950年,聖保羅州的經濟產出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不幸的是聖保羅並非沿海城市。聖保羅的峭壁太陡,沿海孤地——桑托斯港——太小,無法充分發掘聖保羅的潛能。聖保羅坐落在巴西地盾頂部,海拔800米,距海岸70千米。(而美國密西西比河通航終點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盡管距海岸3000千米,但海拔不到200米。)巨大海拔差緩和了沿海地區亞熱帶氣候的影響,但卻極大增加了連通沿海城市和州的高成本和工程量。所以盡管聖保羅確實是個主要經濟中心,但卻無法與巴西沿海城市以及世界緊密相聯。
缺乏規模經濟、地區基礎設施整合困難造成了發展瓶頸。尤其是限制了沿海孤地與外部世界的溝通——在巴西港口——於是這成了巴西經濟突破面臨的最重大的限制因素。巴西是許多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國,但由於地理條件限制運輸,城市難以整合,港口發展遭到徹底限制。巴西七大港口吞吐量總和不及美國第一大港新奧爾良,所有巴西港口吞吐量總和遠遠不及美國兩大港新奧爾良和休斯敦總和。
巴西無法通過沿海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因為那裡沒有足夠土地,帶動整個國家的發展。而爬上大峭壁發展內陸也面臨新的問題。
大峭壁頂部的沿海山脈把河流切割開來。距東南沿海的幾十千米的范圍內,南美河流向西流,而非向東,最終注入拉普拉塔河網。早期巴西城市嘗試發展內陸腹地,而最終卻發現這些腹地向南與阿根廷和巴拉圭地區聯系更劃算,而不是與東部本國其它地區。對內陸許多地方來說,沿河順流直下,將貨物運至布宜諾斯艾利斯這種大港口更便宜、便捷,而拖著這些貨物攀上並翻越巴西沿海山脈、再爬下大峭壁到達不連貫的二流巴西港口並非明智之選。同樣,沿著大西洋海岸南下,順著拉普拉塔河上溯,進入巴拉那河,比糜費巨資建立陸地基礎設施更容易。巴西早期在內陸嘗試整合,而結果卻削弱了巴西內部聯系,加強了對南邊鄰國的經濟依賴。
這些南方鄰國利用了巴西這一弱點,使巴西勉力控制國家完整。美國獨立的情況是,所有殖民地都受同一行政機構管理,一起作戰反對殖民地領主。而南美與此經歷不同,南美是不同實體之間的鬆散拼湊,在歷史上的那15年裡,為各自的獨立而戰。巴拉圭1811年獲得獨立,阿根廷1818年獨立,巴西1823年獨立。一旦獨立,這個地區的新國家立刻開始了爭奪水路控制權的斗爭,水路控制權是在南錐體地區成為主導的、綜合的經濟大國的關鍵。由於巴西是該地區最後脫離宗主國控制的國家,所以它在獨立後沒有充分時間鞏固自身,准備獨立後的戰爭,與其它南錐體國家相比,它的天然孤地特點讓這種鞏固整合難上加難。所以巴西在後來發生的戰爭中表現不佳。
這些早期戰爭造成的結果是,烏拉圭從巴西分裂出去,巴西失去了所有拉普拉塔河流域河流通航終點的控制權。所有河流的通航河段現在都被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控制著,而缺乏資金的巴西只能退居在高原亞熱帶地區。阿根廷和巴拉圭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迅速增長,而巴西只靠種植園農業默默無聞超過一個世紀。
之後兩代人的地區競爭集中於阿根廷與巴拉圭之間,兩國爭奪拉普拉塔河海運系統。1864至1870年的三國同盟戰爭是競爭的白熱化階段,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最終殘忍地打敗巴拉圭。至少90%巴拉圭男性死於這場戰爭,巴拉圭國基本被消滅,直到20世紀90年代人口還沒有恢復平衡。巴西折翼,幾乎所有稱得上是對手的國家都被毀了,阿根廷把巴拉圭和烏拉圭改造成經濟附庸國,利用這個地區的河流體系發展成一個世界經濟大國。1929年,阿根廷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四。而巴西之後數十年仍深陷貧困和相對孤立。
巴西也不統一。受到阿根廷及其河流的經濟吸引,以及沿海孤地不連通的影響,地方主義成為巴西政治的一個主要特徵。巴西內部不同地區之間聯系困難,而與外界聯系卻相對容易,這讓巴西的政治經濟文化整合變得非常困難。
由於各州之間、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競爭激烈,地區主義一直是巴西政治的一個主要問題。在20世紀初期,大部分權力掌握在富裕州手中,即米納斯吉拉斯州和聖保羅州。中央政府的控制權在這兩個州中交替。這讓其它州受到政治孤立,刺激他們從國外尋求經濟機遇,傾向於地方認同。在大半個世紀里,「巴西」更像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民族國家概念。比如,里約熱內盧州和南里奧格蘭德州開始在許多方面如獨立國般行事。這種事態直到最近才發生變化。
巴西的通脹陷阱
巴西最大的問題是——從殖民地據點建立起直至今天——無法保證可持續的穩定增長。世界其它地方發展經濟也是有通脹傾向的:對耕地、勞動力、交通、資金和資源的需求會導致所有這些投入的價格上漲。在大多數地方,這種增長能一直持續到通脹壓力出現並最終超過增長帶來的任何好處。到那時,由於成本高昂增長難以為繼,經濟開始不景氣。而巴西要承受的壓力是土地、勞動力、交通基建和資本都處於極端匱乏的狀態,以至於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立刻會轉化成通貨膨脹。耕地、交通基建和資金情況已經在研究中,而勞動力問題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考慮巴西目前1億9千4百萬的人口。
勞動力問題是巴西寡頭經濟制度造成的,而寡頭經濟制度也有地緣政治原因。巴西的問題在於資本投入高和資本產出低——這與世界多數經濟中心情況相反。在那些地方,資本分布相對均勻,因此保證了經濟強國的民主化。
美國當時的情況是,任何人都可以離開城市前往大密西西比河流域闖盪,不出一兩年就能向美國和歐洲城市輸出農產品。而巴西明顯不同,單是在大峭壁上修路都需要大量資金。一個普通市民在那種環境下企圖自己謀條經濟出路顯然不現實,只有帶著存款進入巴西的人才有能力「建設」巴西。所以那時的美國——後來出現了工業化——是由歐洲鄉下窮人移民過去塑造的,而巴西則是由那些帶著錢的富裕葡萄牙人塑造的。
http://mt.sohu.com/20150521/n413487197.shtml

㈤ 作為世界第五大國家,為什麼巴西遲遲沒有發展起來

巴西是世界第五大領土國家,其國土面積多達85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我國和美國。同時,巴西的人口也多達2億以上,僅次於我國、印度、美國和印尼。因此從領土和人口上,巴西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五大國家,具有成為世界強國的先天條件。

但是巴西時至今日,都沒有成為世界發達國家,雖然巴西2018年的GDP總量達到1.87萬億美元,但平均到每個人身上,也只有8940美元。而同屬於美洲大陸的美國,2018年的GDP總量達到20萬億美元,人均GDP更是高達42萬美元。

那麼,同樣靠發現新大陸起源的巴西,為何沒有成為像美國那樣的世界強國呢?

(里約熱內盧風光)

三、地理條件的困頓。

除了歷史迷茫和政治亂局,巴西的地理條件,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優越。巴西屬於典型的海岸山地貌。幾乎整個海岸線,都被崇山峻嶺阻隔於內陸之外,而炎熱赤道的附近,反而一馬平川。

這就造成巴西想利用海岸線,發展大工業,大物流,建設大城市,成為不可逾越的夢想。要知道,世界上大多發達國家,無不是出海便利,航運發達。

再看巴西最大的兩個海濱城市,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一個位於高山和深海之間的一塊小平地上,連山腳都密密麻麻布滿了房子。想發展工業或是大型航運業,幾無可能。而聖保羅則處於海拔700米的高山之上,比我國的山城重慶都高出600米。想要從海邊卸貨運到這里,山間的陡峭盤旋公路,同樣令人望而卻步。

這種地形地貌,使得各個城市間相對孤立。連修建高速公路、高鐵都異常艱難,只能靠飛機通行。想要像咱們一樣搞什麼深莞惠一體、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帶等令國人熱血沸騰高大上的名詞概念,簡直是痴人說夢。你還能指望巴西搞啥工業經濟!能在山上挖個礦,種下大豆,多出產點糧食就不錯了。

所以,在政治亂局和地形結構的先天條件限制下,巴西人也認命了,心累了。什麼超級大國的夢想,讓它隨風而去,還是看球要緊。

㈥ 小巴西龜只能用嘴呼吸是怎麼回事

白眼病很容易變成肺炎的,一定要注意啊!你的龜症狀跟我以前養的龜症狀一樣,要是不見好轉就帶去寵物醫院。龜平時體能消耗很少,不進食也能堅持一、兩個月,過一個月不進食就得強制喂它了。我的龜那時候就沒得到及時救治死了,希望你的小龜可以早日康復~~

㈦ 巴西為何成為不了世界性強國

這主要是因為巴西它的主要支柱產業是以農業為主。他的工業基礎非常的差。這顯然不是一個能成為世界性強國的表現。而在中低端產業里毫無競爭力可言,高科技又沒有一席之地。巴西完全是依靠資源來『』發達『』起來的,發達以後不提高『』內功『』而是為了選票提高福利。這是拉美國家的通病,阿根廷就是從一個發達國家變成窮國的。說白了就是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當然,巴西也缺乏底蘊。沒有大國雄心的萬丈豪氣。

其次,巴西的政體採用的是總統共和制,這就決定了每一任政府所代表的利益集團不盡相同,其直接結果就是上一任政府制定的政策到這一任政府就被廢除。許多工程往往在施工到一半的時候被迫停產。另外一點就是這種體制下的行政效率往往很低,並且貪腐嚴重。

㈧ 為什麼我的巴西龜後面兩只腿都動不了了只能用前面兩只腿走路

出現這種情況,再日常飼養過程中並不是很常見,需要考慮是不是骨骼出現了問題。

㈨ 南美洲國家眾多,為何只有巴西能出產很多國際超級模特

巴西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盛產美女與超模的國家,其人種的豐富性是到最大的作用的,而且目前超模文化已經在巴西形成了一種潮流,很多女孩子也會努力向這方面發展。

如今巴西已經擁有了超模文化,許多成名的超模都給了家境普通的女孩子一個登上T台的夢想,她們原本就有很良好的基因和身體素質,再加上後天的努力,也就使得巴西的超模越來越多,才能讓我們見到如今這么多熱情美貌頗有特色的巴西美女。

㈩ 自然條件優越的巴西,為什麼無法躋身於世界發達國家之中

說到巴西,首先讓人想到的是足球王國,它不僅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還是金磚國家、20國集團成員國。

巴西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緊鄰大西洋,領土面積多達851.5萬平方公里,人口2億多,是世界第五大領土大國。境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鐵、鎳、錳、鋁、鉛、錫,金等有色金屬,以及石油儲藏量均居世界前列。

(面對經濟萎縮的巴西人)

四、沉重的稅負。

在巴西,會計和律師成為最有錢景的職業,這是因為當地的稅法不僅復雜,還時常修改。沒有專業的財務和法律知識,稍有不慎就會違法。

巴西落後的工業基礎和高福利之間的矛盾,是靠高稅負來支撐的。在巴西,除了進出口貿易要繳納名目繁多的關稅,國內貿易買賣雙方也要繳稅。而且各個州的稅收政策還不相同,就連當地稅務局在處理稅務違法時,有時也難以查出問題根源,只能給出一個他們認為的漏洞,來判定有罪。

沉重繁雜的稅負,讓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只能把商品價格大幅提升,這也是巴西物價高得離譜的原因。而高物價帶來的消費低迷,形成惡性循環,加劇了國民經濟的萎縮。

正是因為有歷史和現實中這些問題,具有優良歷史條件的巴西,才難以實現經濟的騰飛,躋身發達國家之列。

當然,如果巴西大力改革,釋放潛能,利用先天的地理優勢,成為世界強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與巴西為什麼只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7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7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3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2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8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7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5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7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1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3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4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