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小麥用什麼葯

巴西小麥用什麼葯

發布時間:2022-06-16 16:39:06

Ⅰ 現在小麥打什麼葯

小麥「一噴三防」是在小麥使用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微肥等混合噴打,達到防病蟲、防乾熱風、防早衰、增加千粒重,確保小麥增產增收的關鍵措施。 掌握見花就打的原則,田間有小麥開始開花了就可以用葯防治,用葯時間便於掌握,而且防治效果好。 可以用聯苯菊酯加噻蟲嗪加戊唑醇.咪鮮胺加磷酸二氫鉀噴霧預防。也可以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加吡蟲啉加三唑酮加多菌靈加磷酸二氫鉀噴施。 一般看花就噴施葯劑, 一星期後再噴施一次。

Ⅱ 小麥除草用什麼除草劑好

小麥除草,應在小麥3葉1心後,雜草有1-3葉時期,白天10°度以上,平均氣溫在5℃以上,晴天上午就可以打除草劑。小麥田除草劑可以用甲基二磺隆,炔草酯,禾草靈,氟唑磺隆,啶磺草氨,唑啉草酯等葯防除禾本科雜草。
闊葉雜草可以用二甲四氯鈉,苯磺隆,唑草酮,雙氟磺草氨,氯氟吡癢乙酸等葯防除。

Ⅲ 小麥現在打什麼葯

殺蟲劑和殺菌劑,主要防治對象蚜蟲,共蜘蛛,吸漿蟲和赤霉病,粉銹病。殺蟲劑可以選擇聯苯菊酯復配吡蟲啉。殺菌可以選擇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

Ⅳ 小麥打什麼葯'-

一、小麥病害
1.小麥銹病
小麥感病後,初期葉片或莖稈上出現褪綠的斑點,然後長出鮮黃色、紅褐色或赤褐色的粉皰狀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鐵銹狀粉末。
葯劑防治
(1)葯劑拌種:用20%粉銹寧乳劑50毫升,兌水2~3公斤,拌麥種50公斤。
(2)春季葉面噴霧:當春季外來菌源使田間銹病普遍率達到1%或當地越冬菌源形成發病中心時,應立即防治。每畝可用20%粉銹寧乳劑80毫升,或15%羥銹寧可濕粉劑50克,兌水60~80公斤噴施。
2.小麥白粉病
主要為害葉片、葉鞘和莖稈,發病嚴重時麥穗也可受害。發病初期葉片表面出現白色粉狀小霉點,後逐漸擴大成圓形或長橢圓形的白色霉斑,嚴重時許多霉斑相互聯合形成一個較大的霉斑,甚至可覆蓋大部或全部葉片。霉斑顏色由白色逐漸變成灰色,最後呈灰褐色,病斑上面散生許多黑色小粒,即病菌的閉囊殼。一般情況下,葉片正面症狀最為明顯。霉斑下的寄主組織初期無明顯症狀,後期可褪綠、枯黃甚至枯死。葉片受害後容易早枯,莖和葉鞘發病可導致植株倒伏。
葯劑防治
(1)葯劑拌種,用20%粉銹寧乳劑,方法同小麥銹病防治。
(2)當小麥病葉率達到10%時,應立即噴葯防治。用葯方法與防治小麥銹病相同。
3. 小麥赤霉病
小麥從苗期至抽穗後都可受害,引起苗腐、基腐、稈腐和穗腐,以穗腐為害最重。
(1)苗腐:先是芽變褐色,然後根冠隨之腐爛,病苗黃瘦甚至枯死。濕度大時,枯死苗上產生粉紅色的霉。
(2)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初期莖基部變褐壞死,後腐爛導致全株枯死。病苗被拔起時,往往自莖基腐爛處折斷,斷口處略帶粘性,病部可形成粉紅色霉層。
(3)稈腐:多發生於穗下第一、二節,發病初期葉鞘上出現淡褐色斑點,後擴展為淡褐色至紅褐色的不規則形病斑,並向內部及節部蔓延。嚴重時病部以上枯黃,甚至不能抽穗。
(4)穗腐:初在小穗和穎殼上產生淡褐色水漬狀病斑,逐漸擴大至整個小穗,發病小穗隨即枯黃。濕度大時,穎殼合縫處產生粉紅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一個穗上一般只有一個或幾個小穗發病,嚴重的整穗發病。如果病斑擴展至穗軸,被害部以上枯死,形成枯白穗,發病後期,病穗上產生紫黑色小顆粒,即病菌的子囊殼。
葯劑防治
(1)石灰水浸種:用生石灰0.5公斤加水50公斤,濾去殘渣,浸麥種30公斤,水面高出種子10~15厘米,氣溫20℃時浸3天,氣溫25℃時浸2天,30℃時浸1天,浸後直接攤開晾乾,然後播種。
(2)噴葯防治:葯劑防治的關鍵時期是小麥開花到灌漿期。抽穗後揚花率達10%時噴第一次葯,隔5~7天再防治一次。一般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克,兌水60公斤噴霧,效果較好。
4. 小麥紋枯病
小麥各生育期均可受害,主要發生在葉鞘和莖稈上。小麥播種後,芽鞘變褐,嚴重時枯死,不能出土。秋苗期,基部第一葉的葉鞘上出現淡褐色小斑點,後病斑擴大,中部灰色,邊緣褐色,葉片發黃,發病重的麥苗死亡。小麥拔節後基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病斑,後發展成中部灰色、邊緣淺褐色的雲紋狀病斑,病斑擴大後互相融合形成雲紋狀的「花稈」。病部的葉鞘和莖稈之間,有時可見到一些白色菌絲狀物。在葉鞘上形成大量蘿卜籽狀的菌核,嚴重時莖內也可產生菌核,菌核褐色,表面粗糙,成熟後易剝落。發病後病株易倒伏,嚴重時可導致枯株白穗。
葯劑防治
(1)葯劑拌種:用20%粉銹寧乳油,按種子重量的0.2%進行拌種。粉銹寧容易產生葯害,影響發芽率,使用時應嚴格按規定葯量用葯,播種時土壤持水量應掌握在70%以上,否則易產生葯害。
(2)葯劑噴霧:在小麥拔節期每畝用5%井崗黴素水劑150克,或20%粉銹寧乳油每畝50~75克,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兌水75~100公斤噴霧。噴葯時應盡量將葯液噴到小麥的莖基部,以提高防治效果。
5.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是一種根腐和基腐性病害。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但以幼苗期和苗高4~5寸時被害最為嚴重。
幼苗受害後,麥株矮化,分櫱減少,葉色變淺,基部葉片發黃,類似乾旱缺肥狀;拔出可見根部變成灰黑色,嚴重時根部變成黑色,小麥全株成片枯死。
在小麥返青拔節期,病株返青遲緩,生長矮小稀疏,根部變黑加重,葉片自下向上逐漸發黃,植株不同程度的矮化,重病株初生根和次生根全部變黑。
到灌漿成熟期,病株根部變黑越來越重,在潮濕條件下,根部變色部分可向上延伸到莖基部,形成「黑腳」症狀。但莖基部變黑向上延伸的部位一般只限在基部1~2個莖節。由於根系腐爛和莖基被害,最後造成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特別是在乾熱缺水條件下,表現更為明顯。
葯劑防治
(1)葯劑拌種:用20%粉銹寧乳油,按種子重量的0.2%拌種,注意粉銹寧易產生葯害,拌種時應嚴格控制用葯量。
(2)葯劑噴霧:於小麥出苗後30天左右,每畝用20%粉銹寧乳油150~200克,兌水50~60公斤噴施,翌年小麥返青期再噴一次,可有效地防治全蝕病,也可兼治銹病和白粉病。
6.小麥根腐病
小麥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發病,芽鞘和根部變褐壞死,嚴重時,幼芽未出土即腐爛死亡。小麥返青拔節後,病株根系和莖基部變褐腐爛,莖基部葉鞘及莖稈上出現褐色橢圓形或梭形病斑。葉片上的病斑,初為黑褐色,梭形,後逐漸擴大為橢圓形至不規則形。中央灰白色或淡褐色,嚴重時葉片枯死。穗部受害,穎殼上產生褐色病斑。如果種子發病,胚部變黑,發芽率降低,形成黑胚粒。天氣潮濕時,發病部位產生黑色霉狀物。
葯劑防治
(1)種子外理。用20%粉銹寧乳油或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2%拌種。拌種時注意用葯量,以免產生葯害,降低出苗率。
(2)抽穗後用20%粉銹寧乳油8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同時也對小麥銹病、白粉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7.小麥叢矮病
主要症狀是上部葉片有黃綠相間條紋,植株矮化,分櫱增多,叢生。 小麥播種後20天即顯症狀,發病初期心葉上有黃白相間的虛線狀條紋,以後發展為不均勻的黃綠條紋,分櫱增多,葉片細小,植株矮化,病苗多數在冬前或越冬過程中死亡,發病輕的返青後分櫱繼續增多,致使分櫱密集,葉片纖細,心葉上仍有黃綠相間條紋,植株嚴重矮化,不能抽穗,甚至提早枯死。
返青至拔節期顯症或感病的植株,分櫱稍多,葉色較濃綠,心葉有條紋,莖稈稍粗壯,植株較矮化,多數能抽穗,但穗小,粒少,籽粒秕瘦。
葯劑防治
(1)葯劑拌種: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克,加水3~4公斤,拌麥種50公斤,堆悶3~5小時,再播種。
(2)葯劑噴霧:防治重點一是秋苗期,二是返青期。噴葯時注意田邊雜草及靠近路邊、溝旁、村邊的麥田。常用葯劑有: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
8.小麥黃矮病
小麥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症狀是植株矮化,葉片發黃。
苗期發病,葉片從葉尖開始變黃,分櫱減少,根系淺,易拔起,植株明顯矮化,容易受凍而不能越冬,發病較輕能越冬的病株,於翌年返青拔節後繼續發病,植株嚴重矮化,不能抽穗或穗小,粒少,千粒重降低。
拔節孕穗期感病的,植株稍矮化,新葉從葉尖開始變黃,逐漸向葉基蔓延,黃色部分佔全葉的1/3~1/2,後期逐漸枯死,剩餘部分仍為綠色;病株根系發育不良,雖能抽穗,但籽粒瘦癟。
穗期感病的,僅旗葉發黃,植株矮化不明顯,能抽穗,但空秕率高,千粒重降低,影響產量。
葯劑防治
(1)葯劑拌種:用20%粉銹寧乳油0.15公斤,拌麥種100公斤;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25公斤,加水5公斤,拌種125公斤,堆悶6小時。
(2)葯劑噴霧:於小麥孕穗前後,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隔10~15天噴一次,共2~3次。
9. 小麥穎枯病
主要發生於穗部,也可為害葉片、葉鞘和莖稈。穗部發病,先在穗的頂端或上部小穗上發生,穎殼上初形成深褐色斑點,後變為枯白色,並逐漸擴展到整個穎殼,病斑上面著生黑色小點(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葉片病斑初為淡褐色長橢圓形,後擴大成不規則形,邊緣有淡黃色暈圈,中央灰白色,並密生小黑點,旗葉被害捲曲枯死。葉鞘發病變黃,上面密生小黑點,使葉片早枯。莖稈發病,病斑呈褐色,病部也有小黑點著生。
葯劑防治
在小麥抽穗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
二、小麥害蟲
1、麥 蚜
以成蟲、若蟲群集於植株的葉片、莖稈和穗部刺吸組織汁液,產生黃白色斑點,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為害嚴重的導致小麥葉片變黃,分櫱減少,籽粒少,千粒重降低,甚至全株枯死。
葯劑防治
(1)種子處理:小麥病毒病流行區,秋播前要進行種子處理。一般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克,加水3~4公斤,拌麥種50公斤,堆悶3~5小時,即可播種。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畝1.5公斤蓋種,既能防治蚜蟲,也能兼治地下害蟲。
(2)葯劑噴霧:重點防治穗期麥蚜。小麥揚花末至灌漿初期,當百穗蚜量500頭,蚜株率70%時應立即防治。一般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每畝10~15克,兌水50~60公斤噴施。
2、麥蜘蛛
以成蟲、若蟲刺吸寄主葉片和葉鞘的組織汁液,被害葉片出現許多黃白色斑點。發生嚴重時,小麥葉片變黃枯萎,植株矮小,影響抽穗結實,甚至整株枯死。秋苗嚴重被害後,抗寒力顯著降低。
葯劑防治
11月中旬前後,當825px單壠有蟲130頭;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下旬,825px單壠有蟲200頭以上時應及時防治。常用的葯劑有: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每畝噴葯液75公斤,也可噴施波美0.5度石硫合劑進行防治。
3、小麥吸漿蟲
以幼蟲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汁液,造成秕粒,嚴重時導致絕產,是毀滅性害蟲。
葯劑防治
(1)播前土壤處理: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00亳升,兌水5公斤,拌細土20公斤,撒於地表並翻入土層中,效果較好。
(2)小麥孕穗期防治:這是防治該蟲的關鍵時期。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兌水5公斤,拌細土20公斤,均勻撒施。
(3)小麥抽穗開花期防治成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或80%敵敵畏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80%敵敵畏乳油每畝100毫升,拌成20公斤毒土撒施,也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4、麥葉蜂
以幼蟲咬食葉片,使葉片成缺刻狀或橫截斷,為害嚴重的僅留葉脈甚至整株被吃成光桿,影響抽穗結實。
葯劑防治。於幼蟲3齡前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每畝用葯液75公斤噴霧防治。
三、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歷
1.播種至秋苗期
主要防治蠐螬、小麥紋枯病、全蝕病、叢矮病、黃矮病等。
防治措施
(1)及時翻耕滅茬。麥收後應及時翻耕,鏟除田邊地頭雜草及自生麥苗,以減少菌源及蟲源基數。
(2)選用抗病良種。小麥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通過選用抗、耐病品種,可有效地控制小麥銹病等病害的發生。在品種布局上,要合理搭配,避免品種單一化。
(3)選用無病種子。不在病區留種,並對檢疫性病蟲害搞好檢疫工作,防止向非疫區擴散蔓延。
(4)合理輪作。小麥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等發生嚴重的地方應實行輪作換茬;全蝕病重發生區應在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的基礎上,穩定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制,促進病害自然衰退。
(5)播前種子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用20%粉銹寧乳油或10%羥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15~0.2%拌種,可有效地預防白粉病、銹病,並兼治其他病害。在小麥叢矮病、黃矮病及苗期傳毒蚜蟲、葉蟬、灰飛虱發生嚴重的地區,可用75%甲拌磷乳油150毫升兌水5公斤,拌麥種50公斤防治,若與殺菌劑混合使用,可一次用葯兼治多種病蟲害。
(6)蚜蟲及灰飛虱在秋苗期發生嚴重的地塊,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2.返青至抽穗期
主要防治麥田雜草、金針蟲、小麥吸漿蟲、根腐病、麥蜘蛛、紋枯病等。
防治措施
(1)小麥秋苗期或返青期用75%巨星乾燥懸浮劑,每畝1克,兌水噴霧防除雜草。
(2)用20%粉銹寧乳油每畝80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防治白粉病、銹病。
(3)用5%井崗黴素水劑,每畝150~200克,兌水75~100公斤,均勻噴於小麥莖基部,防治紋枯病。
(4)小麥孕穗期,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兌水5公斤,拌細土20公斤,均勻撒施,防治小麥吸漿蟲。
(4)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麥蜘蛛,並兼治麥葉蜂。
(5)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適時澆水,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
3.穗期
主要防治白粉病、銹病、蚜蟲、棉鈴蟲等。
防治措施
(1)防治指標:百穗蚜量500頭,白粉病病葉率10%、銹病普遍率5%,小麥吸漿蟲導致麥粒被害率10%,每平方米有棉鈴蟲卵2粒、幼蟲8頭時,應立即防治。
(2)防治麥蚜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每畝10~15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防治白粉病、銹病、紋枯病,可用20%粉銹寧乳油8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霧。
小麥的同一生育時期,往往有多種病、蟲混合發生,在防治時,注意分清防治重點,在重點防治主要病蟲時,兼治其他病蟲害,幾種葯劑混合使用,達到一次用葯兼治多種病蟲的目的。

Ⅳ 小麥能打葯嗎打什麼葯

防治小麥白粉病,小麥銹病,小麥紋枯病,可以用丙環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環唑,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等。防治小麥蚜蟲,紅蜘蛛,粘蟲等可以用阿維菌素加吡蟲啉或者聯苯菊酯噴霧。 葉面可以用芸苔素或者磷酸二氫鉀噴施。

Ⅵ 小麥拌種用什麼葯最好

小麥拌種多用於防治病害例如散黑穗病紋枯病全蝕病等
較為先進的葯劑是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
用多菌靈甲托也可以。
但要注意拌種劑量。以免出現不出苗,少出苗,或出苗不齊的現象

Ⅶ 小麥拌種用什麼葯好

拌種劑 首先品牌產品,效果信得過,再看主要預防什麼,防蟲的話像拜耳的高巧,先正達的銳勝等蠻好。防病的話,先正達的適樂時,亮盾等挺不錯,病蟲都防,先正達的酷拉斯,艾科頓,邁舒平都蠻好的。個人建議酷拉斯,先正達公司專門為小麥研製,主要成份 2.2%苯醚甲環唑、  2.2%咯菌晴、22.6%噻蟲嗪,三元復配, 酷拉斯包衣小麥,安全性好,小麥出苗整齊、植株健壯。酷拉斯包衣可以增強小麥的抗逆能力, 可防治紋枯病、全蝕病,散黑穗,根腐病,還可以防治金針蟲、蚜蟲,以及驅避其他地下害蟲。還能促進分櫱,實現增產,最終增加農戶收益。使用酷拉斯拌種可以適當減少10%到20%的麥種播種量。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

Ⅷ 現在的小麥打什麼葯了

現在要注意防治小麥紋枯病,白粉病,銹病。小麥紅蜘蛛,蚜蟲。
防治病害:可以選用苯甲丙環唑、丙環唑、己唑醇、三唑酮+磷酸二氫鉀+有機硅噴霧防治,間隔7-10天再噴一次。
防治小麥紅蜘蛛,蚜蟲:用聯苯菊酯+噻蟲嗪噴霧防治,也可以用阿維菌素+吡蟲啉噴霧防治。

Ⅸ 小麥殺菌用什麼葯好

小麥紋枯病,赤霉病,全蝕病
紋枯病,可在小麥返青至拔節期每公頃噴施12.5%樂果300~450g或20%三唑酮750~1050ml,可有效控制紋枯病發病程度
全蝕病危害引起的死穗,可在小麥返青拔節期噴灑20%三唑酮防病,減輕發病程度。
赤霉病引起的死穗,要提前施葯預防。在小麥抽穗揚花期要提前噴灑40%多菌靈懸浮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預防赤霉病發生。

閱讀全文

與巴西小麥用什麼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5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9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4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9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3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8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8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2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4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9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5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