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西位於什麼半球,地跨什麼半球和什麼緯度地區
巴西即巴西聯邦共和國,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
巴西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和南面與其他南美國家接壤(除智利和厄瓜多外,與其他全部南美洲國家接壤)。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㈡ 我們地理老師讓我們了解關於巴西的資料。
國名
巴西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葡萄牙語: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簡稱巴西。
巴西一詞出自繁衍於巴西海岸的巴西紅木(英語:Brazilwood),巴西紅木在葡萄牙語中稱為「葡萄牙語:pau-brasil」,其中brasil意為像炭火一樣紅,由拉丁語brasa(「炭火」的意思)與後綴-il(來自-iculum或-ilium)構成。[8][9][10]巴西紅木所產生的深紅色染料,引起了歐洲服裝業的重視,並引起了巴西早期的商業性開發。16世紀期間,當地原住民採伐大量的巴西紅木,由歐洲商人(多數來自葡萄牙,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銷往歐洲。
該地區原來在葡萄牙的官方名稱為「Terra da Santa Cruz」(聖十字架之地),而販賣紅木的歐洲商人多稱「Terra do Brasil」(Land of Brazil),這一名稱最終取代了舊的官方名稱。早期水手也稱之為「鸚鵡之地」(Terra di Papaga)。
在巴拉圭官方語言之一的瓜拉尼語中,巴西被稱為「Pindorama」,此名稱由當地人所取,意為「棕櫚之地」。
國旗
巴西國旗
巴西國旗呈綠色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0∶7,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藍色圓形天球儀。圓形白色綬帶上,書以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圓形上有白色五角星,象徵國家的26個行政區,而且那些星星的位置是1889年11月15日8點50分,新政府當天,里約熱內盧星星排列的位置(巴西的首都原是里約熱內盧,後來遷到巴西利亞)。綠色和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森林,黃色象徵礦藏和資源。
地理編輯
自然地理
巴西風光(7張)
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巴西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巴西所跨經緯度: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和南面與其他南美國家接壤(除智利和厄瓜多外,與其他全部南美洲國家接壤)。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資源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
.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西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600萬噸,佔世界鎳儲量的4.0%,主要分布在戈亞斯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人口:201,033,000人(2013年)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64.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2.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福音教派。 [1]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簡稱地狹人稠)。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 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聖保羅,7000萬人口,、米納斯吉拉斯,1900萬,里約熱內盧,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民族和移民
巴西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南部居民多有歐洲血統,可溯源到19世紀初來自義大利、德國、波蘭、西班牙、烏克蘭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而北部和東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歐洲或非洲血統。東南地區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該地區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後裔和義大利後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亞洲和印第安人後代。
在整個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頻繁混血。19世紀,亞洲和歐洲的移民化開始受到刺激,德國人開始在1818年來到這里,1875年,義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紀初,日本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開始相繼來到這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東南地區發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為這次移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那個時候開始了奴隸解放運動,當時種植園以及剛剛興起的巴西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巴西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西約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人口種族構成
由於歷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十分復雜。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按照2010年的數據,巴西人口中47.3%的為白種人,43.1%為混血種人,7.6%為黑人,2.1%為亞洲人,其餘則為少數印第安人。
4重要城市編輯
聖保羅
聖保羅是巴西第一大城市,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建市於1554年,位於聖保羅州東南部。海拔760米,面積超過1500平方千米,是巴黎的三倍,人口超1600萬。聖保羅市氣候宜人,一年之中氣候、溫度變化不太大,而早晚溫差較大,有「一年之中無四季,一日之中有四季」之說。巴西季節與我國相反,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聖保羅的夏季,高溫多雨,最高溫度在30度左右;每年6-8月是聖保羅的冬天,平均氣溫也在16-20度上下。
聖保羅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在這里集中了全國工業生產門類的一半左右,工業產值也約佔全國產值的一半,全國500家最大公司有3/5的總部設立在這里。聖保羅擁有3000家金融機構,1300多家銀行,桑托斯是世界上最大咖啡輸出港。這里同時擁有包括著名的聖保羅大學、醫科大學在內的數十所高等院校、6家電視台和270多家報刊社和藏書幾百萬冊的國家圖書館。聖保羅每年創造的財富高於世界上1/4的國家年國民生產總值。
聖保羅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400多年來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不斷變化和更新。眾多立交橋,多條地鐵線路,環城高速公路以及直升飛機公司都使得交通十分便利。聖保羅的商業區主要集中在保利斯塔大街(Paulista)和共和廣場(Pra?a de Repúblika)一帶。主要出售一些手工藝品,寶石,古董。在東方街(Liberdade)隨處可見中文招牌,中餐館和出售中國商品的商店。
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全國最大的海港、全國商業和金融中心。里約熱內盧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海灘,風光秀麗,是巴西最大的旅遊中心。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此舉行。
位於巴西國土的東南部,在向北伸入的瓜納巴拉灣西岸,有長達14公里的跨灣公路大橋與東岸的尼泰羅伊市相連。1502年1月,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海灣,誤以為這里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隨口起名"一月的河",譯音便是 "里約熱內盧"。
里約全景
半個世紀後奠基的城市就以此為名,經過400多年的發展,里約熱內盧已經成為僅次於聖保羅的特大城市和工商業、金融中心,與桑托斯港並列的最大外貿港口,並且集中了巴西最著名的博物館,擁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圖書館、世界最大的足球場,以及全國最大的公園、植物園等。
聳立在瓜納巴拉灣南口的兩座狀如麵包的山峰(奧庫卡山)是里約熱內盧的標志。乘電纜車登上海拔395米的山頂,舉目遠眺,美麗的里約熱內盧城盡收眼底:瓜納巴拉灣波光粼粼,白帆點點;灣畔綿延的海灘上銀沙耀目,遊人如蟻,太陽傘如朵朵鮮花盛開;寬闊的海濱大道一直伸向看不見的盡頭,來往汽車穿梭不絕,面海而立的現代化樓群密密麻麻。
伊瓜蘇市
伊瓜蘇市位於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國交界的巴拉那河與伊瓜蘇河匯合處。「伊瓜蘇」在印第安瓜拉尼語中意為「大水」。全市面積630平方公里。伊瓜蘇市是巴西第二大旅遊中心,年均接待遊客約700萬人次,當地居民主要從事商業和旅遊業。僅次於中國的三峽水電站的世界第二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距市區12公里,著名的伊瓜蘇大瀑布距市區28公里。伊瓜蘇市約有3000華僑華人,其中大多數在位於巴拉圭一側的東方市經商,居住在伊市。
馬瑙斯市
馬瑙斯市為亞馬遜州首府,地處黑河和索里芒斯河(亞馬遜河支流)交匯處,面積14337平方公里,人口150萬。該市地處亞馬遜平原,位於南緯3度,常年濕熱多雨,年平均溫度26°C,最高可達35·6°C,最低18·5°C。年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該市工業以冶金、電子和機械為主。該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浮動碼頭,全長1313米。農產品主要有柑橘、木瓜等水果。馬瑙斯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主要景點有海關大樓(磚瓦均從英國進口)、馬瑙斯大劇院、印第安人博物館等。距市區80公里就是野生熱帶雨林。
黑金城
黑金城是巴西東南部以礦產豐富著稱的米納斯吉拉斯州過去的州政府所在地,由於金礦的開發而於1698年建立。據說因為黃金是從黑沙中篩選的,因此得名黑金城。方圓約1平方公里的山城海拔約1100米,城中建築多為巴洛克風格。窄小的街道隨城市的地形高低起伏,雖經200多年風雨至今保存完好,古老的建築和高大的教堂錯落有致,在周圍青山綠樹的襯托下,呈現出一片古樸優美的風景。1980年,黑金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
㈢ 巴西是南美洲第幾大國的跨什麼半球和什麼半球東臨什麼洋
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
(南半球,北半球)
大西洋
巴西所跨經緯度: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南半球,北半球).東臨南大西洋,北面和南面與其他南美國家接壤(除智利和厄瓜多外,與其他全部南美洲國家接壤).
巴西 面積世界第五 是個大國啊 !
㈣ 巴西地理位置
南美大陸東部、東臨大西洋
以(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為主
北部河網密集,南部高原河流較少
以熱雨和熱草為主
位於中低緯度
㈤ 巴西東臨什麼洋其他三面與陸地接壤
巴西東臨大西洋,其他三面與陸地接壤。
巴西:國名源於巴西紅木。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總人口2.086億(2017年)。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巴西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州下設市。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巴西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除外)。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㈥ 巴西國家介紹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國土的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
1822年9月7日,佩德羅王子宣布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1985年1月,反對黨在總統間接選舉中獲勝,結束軍人執政。1989年,首次以全民直接選舉方式舉行大選。2002年10月,以勞工黨為首的左翼政黨聯盟候選人盧拉贏得大選,成為巴歷史上首位直選左翼總統。2006年10月,盧拉贏得連任。
2010年10月,迪爾瑪·羅塞芙作為勞工黨候選人贏得大選,成為巴西歷史上首位女總統,2014年10月贏得連任。2016年5月12日,羅塞芙總統因彈劾案暫時離職,副總統特梅爾出任代總統並組建臨時政府。
2016年8月31日,羅塞芙總統遭國會彈劾,特梅爾正式接任總統。2018年10月,巴西舉行總統大選,社會自由黨候選人博索納羅當選新任總統,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就職。
(6)巴西北面與什麼相連擴展閱讀
巴西的對外關系:
巴西奉行國家獨立、民族自決、主權平等、不幹涉內政、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和平解決爭端的外交政策,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主張加強聯合國作用,積極推動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全力爭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巴西同192個國家建有外交關系。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美洲國家組織、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南美國家聯盟、南方共同市場等國際和地區組織以及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七十七國集團等多邊機製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
巴西認為東亞和東南亞是當今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重視發展同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和東盟國家的政治和經貿。
㈦ 巴西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三十五到西經七十四度,北緯五度到南緯三十五度。巴西全國共分為二十六個州和一個聯邦區。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
巴西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七千四百公里。領海寬度為十二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一百八十八海里。
巴西的地形地貌特徵: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五百米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二百米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
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一,為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百分之六十,為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最高的山峰是內布利納峰,海拔兩千九百九十四米。
㈧ 巴西海陸位置是怎麼樣的
巴西海陸位置: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鄰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除外)。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巴西的經緯度:
從經度來看巴西地跨35°W至75°W,位於西半球;從緯度來看巴西地跨5°N至35°S,地跨南北半球,大部分國土地處南半球,從熱量帶來看,巴西主要地處熱帶地區,是一個熱帶國家。
從絕對位置來看,巴西由於地處熱帶,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亞馬孫平原分布有全球最大面積的熱帶雨林,森林資源十分豐富,但是亞馬孫平原地區由於氣候潮濕悶熱,終年高溫多雨,不適宜人類大規模的居住,是巴西人口分布最少的區域。
從相對位置來看,巴西地處南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家總面積約為851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五位。
㈨ 巴西的海陸位置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除外)。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6]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在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排行第五。
㈩ 巴西東西南北都挨著什麼國家
巴西的東面靠著大西洋,南面是烏拉圭和阿根廷,北面是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西面的國家比較多,有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巴拉圭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