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的蔗糖佔多少

巴西的蔗糖佔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04 10:15:10

㈠ 巴西白糖榨季是什麼時候

道瓊斯消息 據巴西聖保羅消息,巴西2012/13製糖年即將開始,巴西國內食糖分析師周三稱,巴西2012/13年度食糖總產量預計高達3780萬噸,高於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1/12年度的3620萬噸,增長幅度預計為4.4%。 這里說明一個問題,就是白糖的產量不是按年度計算的,是按榨季來計算的。比如說巴西2011/12年度的產量為3620萬噸;2012/13年度產量預計為3780萬噸。 svjgayppjw5270841702h±┛h±┛m≤rōdΤjrōaxλ┢衰dΤ

㈡ 世界上最大的甘庶生產國是哪個國家

巴西
甘蔗原產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還有古巴、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中國蔗區主要分布在廣東、台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區)。

㈢ 世界蔗糖生產概況怎麼樣

世界甘蔗產區主要集中於33°N到30°S之間的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大洋洲、亞洲、非洲的國家;從溫度界線來看,世界蔗區的分布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線以上。在36°~37°N和35°S的地區也有種植,但因生長期較短,糖分和產量較低,甘蔗往往只供製酒或作果蔗;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一般可達1500m。

近10年來,全球年產糖量1.23億~1.45億t,平均年消費食糖量1.24億~1.47億t,人年均消費食糖約22.6kg,其中,歐洲人均消費39.4kg,非洲15.8kg,亞洲15kg,巴西人均消費量較高,約為56kg。近年來,國際食糖消費量不斷遞增,年遞增1%~1.5%,每年增量130萬~200萬t。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發展中國家的食糖消費需求增長和部分產糖國減產,特別是石油漲價,巴西等國加大利用甘蔗生產燃料酒清等因素,使全球食糖供求關系從長期以來供大於求轉向供小於求或供求基本平衡。

據統計,全世界130個產糖國家(含地區)中,生產蔗糖國家有81個。1900年,世界蔗糖產量僅300萬t,為當時甜菜糖800萬t的37.5%。後來,通過,改進育種方法,育成了大批高產、高糖、抗逆性強和抗病蟲的新良種,甘蔗種植面積、單產持續增長,極大地促進了20世紀蔗糖業的快速穩定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甘蔗單產由1996年的62.7t/hm2發展到2002年的66t/hm2。蔗糖生產幾乎以每年100萬t的速度遞增,至2004年,世界蔗糖產量為9860萬t,世界產糖量的增加幾乎都是甘蔗糖。生產蔗糖的前10位國家有巴西、印度、中國、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古巴、墨西哥、泰國、菲律賓,生產蔗糖佔全球蔗糖總產的70%以上。甘蔗糖逐漸取代甜菜糖已成為國際食糖產業發展的主流。

㈣ 巴西的熱帶經濟作物中,產量居世界首位的有______,______.

巴西的蔗糖、香蕉、劍麻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故答案為:蔗糖;香蕉.

㈤ 巴西的咖啡主要分布在哪還有甘蔗

巴西的咖啡和甘蔗主要分布在巴拉那河流域。

㈥ 我國生產蔗糖可分為幾個蔗區

我國地處北半球,甘蔗分布南從18°N的海南島,北至33°N的陝西漢中地區,地跨緯度15°;東至台灣東部,直到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跨越經度達30°,分布范圍之廣,為其他國家所少見。我國的主產蔗區,植蔗自然條件優越,主要集中分布在24°N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西、雲南、廣東、海南、福建、四川、湖南、江西、浙江、貴州和台灣11個省自治區。總體而言,全國可分為南部蔗區、西南蔗區和長江中下游蔗區三大蔗區。其中,南部蔗區包括珠江三角洲、閩粵東南部、台灣、瓊雷、廣西南部和滇南六個蔗區;西南蔗區包括雲南中部及北部(雲南金沙江流域)、四川西部高原的南部蔗區(四川安寧河谷地)和貴州西部高原蔗區(北盤江、赤水河流域)三個蔗區;長江中下游蔗區包括四川盆地、湘南湘北、贛中南和浙江等四個蔗區。不同蔗區有不同的甘蔗生態類型。

我國擁有13億人口,是世界食糖消費大國。新中國建國以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國糖料生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建立了以廣西、雲南、廣東甘蔗糖料基地為主,新疆、內蒙古甜菜基地相配套的食糖生產布局。甘蔗種植面積從1949年的10.82萬hm2,發展到2003年的109.2萬hm2,蔗糖產量從1949年的264.2萬t,發展到2003年的929.5萬t,蔗糖佔全國食糖總產量的88%以上。目前,中國已是居巴西、印度之後的第三大蔗糖生產國。

近10年來,全國甘蔗種植面積、產量見表。從表可知,1991年,全國甘蔗種植面積116.4萬hm2,佔全國糖料面積的60%;至2004年,全國甘蔗種植面積已達114萬hm2,佔全國糖料面積的84%以上;1991/1992年榨季,全國產甘蔗糖625.1萬t,佔全國食糖總產的79.0%;至2004/2005年榨季,全國產甘蔗糖857.1萬t,佔全國食糖總產的93.4%,形成了我國以甘蔗糖為主的食糖生產格局。

中國糖料產區分布圖

近10年全國甘蔗面積、產糖情況表

我國每年人均食糖消費為7~8kg,僅為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量的1/3。目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食糖消費量有了較大提高。自2003年以來,我國食糖消費每年以不少於100萬t的速度增長。2005年,我國食糖消費需求達1200萬t,而當年食糖總產為917.4萬t,加上進口糖,產需缺口約100多萬t。

甘蔗作為中國主要的糖料作物,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甘蔗優良品種推廣速度的加快和栽培管理技術的提高,甘蔗單產穩步上升。由1995年的52.2t/hm2提高到2003年的64.2t/hm2;甘蔗出糖率由1995年的10.65%提高到2003年的11.49%。1995年,蔗糖產量為447萬t,占當年全國食糖總產542萬t的82%,至2003年甘蔗糖產量達939萬t,佔全國食糖總產1064萬t的88.2%。

1991—2003年全國糖料生產基本情況統計表

㈦ 巴西的農產品中產量居世界第一名的是

咖啡、蔗糖、柑橘生產居世界第一位。

農牧業 可耕地面積逾27億畝,已耕地7670萬公頃,牧場1.723億公頃,咖啡、蔗糖、柑橘、菜豆產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第二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第一大大豆生產國、第四大玉米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口國。

2017年糧食總產量2.377億噸,其中大豆、玉米、大米三大農作物產量分別達1.14億噸、9784.3萬噸和1232.8萬噸。

(7)巴西的蔗糖佔多少擴展閱讀:

巴西農業的發展前景: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

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

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巴西的地區發展也很不均衡。在經濟發達的南部、東南部地區,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資本投入。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是巴西的欠發達地區。

特別是東北部,雖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沒有灌溉系統,由於氣候乾旱,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是全國最落後的地區。欠發達地區的小農主要依靠傳統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種,對資源的破壞相當嚴重。

㈧ 巴西主要出口農牧產品是什麼

巴西農產品出口產業相對集中,大豆、肉類、酒精、木材及製品出口增長占增長的71%。其中大豆出口100億美元,增長23.7%,出口大豆1920萬噸。
根據這篇05年的報道,貌似是大豆。還有具體信息請參考新聞網址
http://www.caaa.cn/show/newsarticle.php?ID=5687

08年的新聞提到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02813855.html
據巴西媒體報道,上半年巴西農業合作社直接出口農產品總額達到18.6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的14.5億美元增長28.4%;進口商品2.78億美元,順差16億美元,同比增長19.53%。

出口農產品中,大豆組合出口額佔34.89%,達到6.4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74億美元增長73.24%。其次,肉類出口達19.44萬噸,4.11億美元;此外,蔗糖和酒精組合佔22.09%。參考資料:http://www.caaa.cn/show/newsarticle.php?ID=5687

㈨ 我國糖類作物發展概況

一、蔗糖業在農村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國糖料播種面積165.4萬公頃,糖料總產8656萬噸,面積比1991年減少了29萬公頃,而總產卻增加了238萬噸;2001/02榨季食糖總產820萬噸,同比增加29萬噸,其中蔗糖所佔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總產居巴西、印度之後位列世界第三大生產國。

蔗糖業已成為南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2001年全國製糖行業總產值約250多億元,其中糖料產值約170億元。廣西近年來蔗糖工業總產值達110億元以上(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2.09%、占輕工業產值的28.49%,年上繳稅收12億元,農民甘蔗收入近60億元,涉及農村人口2600萬人,有28個國家級貧困縣的450萬人通過種蔗脫貧。雲南每年蔗糖產值40多億元,農民甘蔗收入25億元,涉及600餘萬蔗農,「八五」以來,全省73個貧困縣中有24個縣的200萬貧困人口靠發展蔗糖生產脫貧致富。甘蔗主產縣(市)國民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中,有30%-70%來源於蔗糖業。因此,甘蔗生產對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貧困人口、穩定地方政權、促進民族團結、鞏固祖國邊疆、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蔗糖業生產現狀

(一)產區布局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東南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農業結構調整,我國甘蔗生產布局逐漸向西部地區轉移(表1)。2001年廣西、雲南、雷州半島等西部蔗區甘蔗種植面積佔全國的糖料面積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其蔗糖產量1991年佔全國的47.3%,1996年上升至62.2%,2001年達到79.3%。我國最大的蔗糖基地廣西甘蔗年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公頃以上,蔗糖產量佔全國的40%以上。

(二)品種生產水平

建國以來,我國甘蔗生產經歷了三次品種更新,國家和各省共審定了百餘個甘蔗品種。「六五」以來審定了約60個品種,其中桂糖11、粵糖63-237、粵糖57-423、贛蔗8、川蔗8、閩糖70-611等20多個品種先後成為我國的主栽品種,累計推廣5000多萬畝,取得了上百億的經濟效益。但自育品種在綜合性狀方面始終未能取代引進品種,六、七十年代的F134、Nco310、Co740、CP49-50,八、九十年代的ROC10、F172、ROC16等都在國內大面積推廣,年種植面積有的達到百萬畝甚至幾百萬畝,已逐漸成為各地主栽品種。

我國甘蔗平均單產已從1995年的58.5噸/公頃增加到2001年的63.5噸/公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60噸/公頃);單產水平在地區間分布不平衡,福建、廣東單產超過75噸/公頃,廣西63噸/公頃,雲南56噸/公頃,而海南只有45噸/公頃。廣東遂溪縣已連續十年平均單產超75噸/公頃,甘蔗蔗糖份達13.5%,面積、單產、總產、產糖量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縣級同類型蔗區之首;廣西平均單產63噸/公頃,比1990年的47.5噸/公頃提高了33.7%,而滇西南蔗區平均單產60噸/公頃以下,占總面積80%的旱地平均僅52.5噸/公頃,乾旱是影響我國主產區糖料生產的主要限制因子。此外,我國各主產區品種單一化、熟期單一化十分嚴重,加之長期連作,甘蔗黑穗病、花葉病和宿根矮化病已成為我國蔗區危害最嚴重、最普遍的病害。據調查,華南各地尤其是廣西旱地甘蔗的黑穗病發病率普遍達到20%,花葉病的發病株率達到30%以上,每年造成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

(三)加工能力及水平

2000年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對我國糖業進行史無前例的結構調整,國家拿出120多億資金關閉破產150家製糖企業,全國糖廠由539家減少到359家,保留製糖能力780萬噸,其中甘蔗和甜菜糖廠分別為340家和19家、製糖能力分別為695萬噸和85萬噸,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海南、新疆、內蒙和黑龍江等省區。2000/2001製糖期全國開工糖廠數為330家,其中甘蔗糖廠282家,甜菜糖廠48家,廣西、雲南、廣東居前三位,分別有98、84、45家開工製糖。

(四)發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

一是生產條件較差。我國甘蔗生產的自然環境較惡劣,基礎設施條件差,多種植在乾旱、瘠薄的「望田天」,甚至是30o的坡地,旱災為害突出。廣西蔗區有效灌溉面積60萬畝,還占不到8%,雲南有水利灌溉的高產蔗區約50萬畝左右,僅占總面積的14.4%,相比之下泰國有灌溉條件的蔗田佔45%,巴西佔50%,澳大利亞昆士蘭為55%。

二是生產規模較小。我國戶均甘蔗種植面積0.4公頃,澳大利亞農場規模大多在30-250公頃,平均80公頃,泰國每戶蔗農的種植面積達25公頃,巴西戶均40公頃。我國糖廠甘蔗平均日處理量為1300噸,僅是國外一般規模的1/8-1/5,其中日處理量超過4000噸以上的糖廠不到30家,而國外糖廠一般都在8000噸以上。

三是技術落後、生產效率低。我國甘蔗平均蔗糖分13.12%、平均產糖率10.5%、噸糖耗蔗量9.35噸,而澳大利亞平均蔗糖分15.43%、平均產糖率13.58%、噸糖耗蔗量6.8-7.2噸,我國甘蔗單位面積產糖量僅為巴西、美國的76%、澳大利亞的56%。我國糖廠設備陳舊,工藝落後,出糖率低,含糖率為13%的甘蔗,加工的出糖率僅為10%多一點,即使是規模大、設備相對先進的企業出糖率也只有11.7%;我國日榨3000噸甘蔗規模的糖廠職工平均達600人以上,是國外同規模廠的3-10倍;工人人均年產糖10-20噸,與國外的200噸/年?人相差10-20倍;製糖煤耗是發達國家的兩倍以上,製糖耗水量是發達國家的5-10倍;澳大利亞從1979年開始就實現了收獲機械化,巴西、古巴的機械化收獲率分別達到50%和72%,而我國仍處於手工收獲階段,噸蔗收獲費用35-40元,占甘蔗售價的1/4,收獲支出是實行機械化收獲的6.7倍,甘蔗成本占製糖總成本的比例高達75%,比其他主產國高出10個百分點。

四是企業的財務費用過高。我國80年代後期建的糖廠,由於資本金不足,基本上是靠銀行貸款修建,負債率一般都在80%以上。至1998年底,製糖行業資產負債率達87.84%,其中資產負債率高於80%的企業佔46%,高於120%的佔14%,而國外糖廠均在50%以下。因此,我國許多糖廠平均噸糖的財務費用在200元以上,1995-1999年製糖企業累計虧損額近100億元,此後經結構調整,行業總體效益有所回升,2000/01榨季全國食糖企業實現利潤19億元。

由於以上原因造成我國製糖成本偏高。巴西、澳大利亞和泰國是世界上三大蔗糖出口國,原糖成本分別為6.5美分/磅、7美分/磅、8.5美分/磅,摺合為白糖為人民幣1264-1652元/噸。而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製糖成本在2700元/噸左右(甜菜糖在3000元左右)。

三、蔗糖業發展的市場前景

(一)國內市場需求

食糖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既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我國現為世界第五大食糖消費國,但人均消費水平僅6.7公斤,相比之下,世界平均水平為21.66公斤,亞洲為24公斤,發達國家甚至高達50-60公斤。食糖消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圍的濫用。據統計,我國糖精年內銷量達到1萬噸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當量計算,相當於400-500萬噸食糖。如果加上1995-1999年年均770萬噸食糖產量,「九五」期間我國糖的年消費量相當於1170-1270萬噸,人均消費甜味品實際已達到10公斤。200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我國人均年食糖攝入量為9公斤,加上工業用糖,全年食糖消費總量預計為1400萬噸,若進口承諾195萬噸成為現實的進口量,則國內食糖產量應達到1200萬噸以上。因此,今後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則我國食糖生產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國際市場供需關系

據國際有關糖業機構預測,2001/2002年度世界食糖產量為1.319億噸,較2000/2001的1.293億噸增加260萬噸;消費量為1.325億噸,同比增210萬噸;預計庫存量5990萬噸,同比增40萬噸,為歷史最高記錄,庫存/消費比為46%,遠大於27%的正常水平。國際糖價在2001/02榨季糖價下跌27%的基礎上,預計2002/03年將繼續下跌7%,國際原糖價格可能在每磅6美分左右。按照20%配額內關稅(到2004年降至15%),當國際市場原糖價格8美分/磅時,每噸原糖進口加工為白糖的生產成本摺合人民幣約為3000元(17%的增值稅、運距最短的泰國到我國每噸糖運費17美元、7%的損耗、貸款利息、裝卸費等),價格每上漲或下降1美分,每噸進口糖生產成本變化300元。因此,在國際原糖價格6美分/磅時,每噸進口原糖加工為白糖後的生產成本為2400元,比國內價格低200-300元,預計配額內食糖數量可能變為現實的進口量,約占我國食糖消費總量的15%。

(三)我國蔗糖業發展潛力

從我國甘蔗生產和其他農產品的競爭力比較來看,1991-1997年甘蔗的比較優勢度穩定在0.84-0.91之間,比其他農產品生產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同時資源配置效率有所上升,生產的社會凈效益從1991年的0.34元/公斤增加到1997年的0.86元/公斤。從有效保護率看,中國農產品的有效保護率1993年得到普遍提高,到1997年多數處於正保護狀態,但甘蔗仍處於負保護,有效保護率一般為-71%--88%,意味著甘蔗的潛在國際競爭力將隨著有效保護的提高而增強,甘蔗與其他農產品相比具有較明顯的優勢。

我國甘蔗生產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應用優良品種,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製糖企業通過體制改革,減員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國在2010年甘蔗單產達到每公頃75噸以上,產糖率達到13.3-14.0%,噸糖耗蔗量下降到7.5噸,則保持現有栽培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年產蔗糖可達1034萬噸,加上甜菜糖150-170萬噸,則可滿足國內需求。我國原料蔗收購費用占噸糖成本的70%以上,每噸甘蔗的農業成本為140至150元(包括蔗種、種植、肥料、砍蔗人工費等),每噸甜菜的農業成本為元。如果甘蔗單產能夠提高到75噸/公頃,每噸蔗的農業成本可以降到117至125元,農民承受甘蔗降價的能力將大大增強,甘蔗收購價格可以降至每噸150元左右,食糖含稅生產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噸2500-2600元,則通過發展國內生產替代進口的可能性增大,我國食糖供求的迴旋空間就更大。所以從動態看,我國糖業正處於一個復甦和即將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由於糖業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我國糖業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與傳統發達國家相比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四、蔗糖業發展策略

(一)加強甘蔗優勢區域規劃和建設

優勢產區規劃和建設的總體思路是深化體制改革、調整糖業結構和優化糖料生產布局,改善生產條件,以企業為龍頭,以科技為動力,加快良種培育和技術引進步伐,提高糖料種植的科技含量和產業化水平,推進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完善質量標准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和配套保障職能,利用WTO的有利規則,增強我國食糖的競爭力。

優勢產區的選建原則是形成相對穩定的連片規模化生產帶,在今後十年仍是我國糖料生產的主產區,並成為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優勢產區中的製糖企業經過了改組改制,今後五年有可能通過兼並形成大的企業集團;製糖企業布局合理,原料生產、收獲、加工、銷售各環節有機銜接、功能完備、運行高效;區域內以縣為單位近四年來甘蔗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甘蔗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大於3。

根據以上原則,國家初步選定桂中南、滇西南和粵西為全國的甘蔗優勢區域,涉及甘蔗總面積約1000萬畝,佔全國甘蔗面積的55%左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建設內容,一是改水治旱:加強原料區治旱工程建設,主要是田間溝渠配套、節水灌溉設施;二是良種工程建設:主要是國家、地方的育種基地、示範工程、質量標准、良種繁育、產業化建設,形成育、繁、推、銷一體化的良種體系和質量標准體系;三是發展中介組織,提高服務功能:主要是發展農、工、貿、信息服務的各種中介組織,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農技、土肥、植保和農機等社會化服務體系。

通過優勢產區的建設和帶動作用,到2007年,全國甘蔗平均畝產由4噸提高到4.5噸,含糖份由13.3%提高到14%;項目區內90年代新育成(引進)良種覆蓋率達到80%以上;甘蔗生產成本減少10%,從而提高我國蔗糖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有關政策建議

1、深化體制改革

鼓勵以大型製糖企業為骨幹,以資產為紐帶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共同發展,平等競爭,鼓勵和吸引外資以租賃、承包、參股乃至兼並等形式參與糖業生產,促進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引入現代企業制度,減員增效、節能降耗,依靠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糖廠要在製糖、造紙、制酒精等傳統產品基礎上,積極開發新產品,大力發展糖基化工業,如開發可降解的塑料建材和薄膜以及糖基表面活化劑等,以提高綜合利用率。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逐步取消農業特產稅及村提留、鄉統籌費,逐步改農業稅為所得稅,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外支出。建議比照棉花加工企業,將糖廠收購糖料的增值稅進項抵扣率從現在的10%增至13%。

2、加強宏觀調控

甘蔗是一次種植、多年(至少3年)穩定收獲的農作物,其種植面積不可能隨市場供求瞬息變化而及時調整,而且食糖是季節生產,全年均衡銷售,生產期需要大量資金集中支付。這些都需要一個平衡的供求關系和相對穩定的價格環境。國家應加強對糖料面積、價格體系(蔗價和糖價)、配額制度、貿易控制、儲存機制等的宏觀管理,通過配額生產、控制進口、貸款貼息及補貼等來進行有效干預,控制總量,穩定價格。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標准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食糖安全、衛生監測體系。建立種苗及其繁殖、產地環境、農葯化肥殘留、病害、重金屬、有害微生物等相關的產品標准和檢測方法,增加檢疫項目,增大檢疫力度,增加檢疫費用,構築我國食糖進口管理的技術壁壘,抵禦外來沖擊。

當前,要進一步控制和限製糖精生產與銷售,增加食糖消費空間。完善食糖國家和地方兩級儲備制度,建立宏觀調控的收儲機制,增加工業臨時儲備規模。

3、推進產業化經營

企業將糖料生產真正視為自己的「第一車間」,調動農民發展糖料生產的積極性,形成以規范化的股份制企業為龍頭、以現代企業管理和高技術含量為特徵、規模化高產高糖品種為原料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組建蔗農協會(組織),發揮服務和協調職能。

建立和完善糖料收購價和食糖銷售價的聯動機制,製糖企業對簽定糖料種植合同的農戶,要承諾一個最低收購保護價,並實行蔗糖價格掛鉤連動。使糖廠和基地的農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體。在此基礎上鼓勵符合公平交易的工農利益分配辦法,如「分糖制」,「糖廠加農戶」或「分階斷兌現收購款」等方法。例如美國蔗農與糖廠的利益分配一般是將蔗農交蔗所產糖的60%歸農民,40%給糖廠;泰國按食糖銷售的凈收入計算,農民佔70%,糖廠佔30%。

4、建立健全國家糖業保護資金和風險資金

按WTO農產品協議的規定,目前我國「黃箱」政策尚有較大扶持空間,可用以增加農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中央財政貼息支出,恢復政策性信貸,擴大支持生產的貼息貸款范圍,為生產者低價提供大宗農產品新品種的補貼,以及提供低價化肥、農葯、農膜、農用油、農業機械的補貼。還可應用農產品協議中規定的可免於減讓的國內支持措施對糖業進行保護。加大對農業研究、農作物蟲害和疾病控制、質量監測、技術咨詢和人員培訓的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原料基地建設,並提供營銷和促銷服務,提高產業化、市場化水平;擴大國家儲備庫容,提高調節能力。

建立、健全國家保護基金和糖業風險基金,建立以政策性糖業保險為導向、以農民合作保險為主要形式、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的糖業保險體系。

㈩ 中國的甘蔗主要產地在哪裡

中國的甘蔗產地主要在廣東、福建、四川、雲南、江西、湖南、浙江等南方眾多個省、自治區。

1、至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蔗糖產區已經發展到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在1999年,廣西雲南的蔗糖產量佔全國的70.6%,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在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區也有大棚種植甘蔗。

2、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製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

(10)巴西的蔗糖佔多少擴展閱讀:

根據甘蔗生長、產量形成以及糖分含量與氣候的關系,提出以日平均氣溫≥20℃的活動積溫和限制甘蔗能否越冬和長年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的年極端最低氣溫(Tm)作為甘蔗氣候區劃指標,劃分為以下四個甘蔗種植氣候區:

1、積溫在5000 ℃以上, Tm ≥-2℃為最適宜種植氣候區;

2、積溫在4000-5000 ℃, -5℃ ≤Tm ≤-2℃為適宜氣候區;

3、積溫在3000-5000 ℃, -5℃ ≤Tm ≤-2℃為次適宜氣候區;

4、積溫≥3000-4000 ℃, -8℃ ≤Tm ≤-2℃為可種植氣候區。

閱讀全文

與巴西的蔗糖佔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7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90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4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5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8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3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6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8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8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0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80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