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家巴西龜公的咬母的尾巴
可能生活空間太小了吧~~母龜建議你傷口消毒抹葯,暫時干養2天,防止傷口感染!如果是新進來的龜,可能因為不熟悉,爭地盤打架,我倒是建議在無水的大容器裡面,把新來的龜很以前的龜放在一起熟悉一會,飼養餵食還是要分開。但是這樣熟悉幾次再放在一起飼養就不會打架了。巴西龜進食、撕咬一般都是在水裡進行,很少有龜在陸地環境下找東西吃的。在無水環境下讓他們熟悉防止他們撕咬
B. 大烏龜為什麼1直咬小烏龜的尾巴
這個可能是大烏龜餓了,把小烏龜的尾巴當成食物小蟲子了,所以大烏龜才會一直要小烏龜尾巴的。
C. 巴西龜總是咬另一個烏龜尾巴處的硬殼
這里有一種可能。就是巴西龜沒吃飽,所以才會愛咬東西。。過幾天就會咬l另一隻烏龜的腳。我家烏龜沒吃飽的時候也是這樣,,
D. 家裡養了兩只目母的巴西龜,小的那隻總是咬大的那隻的殼和尾巴,怎麼回事
巴西龜本來就是比較兇猛的龜類。。。(和草龜比),你注意觀察一下咬的凶不,應該沒啥事
E. 烏龜相互咬尾怎麼辦
當一個水體中有多隻龜的話,這些龜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互相咬尾的現象,盡量拆散這些龜是最方便的選擇,但是當環境不允許的時候,就要通過一些手段,禁止它們互相咬尾了。
一、根據龜的種類調整飼養密度
不同種類的龜,可以選用不同的飼養密度,一般來說,比較凶的龜一定要小一點的密度,比如鱷龜、鷹嘴龜等等,這種龜非常容易打架,不適合群養,如果可以的話,盡量每一個飼養箱中只飼養一隻龜。我們比較常見的巴西龜,也比容易打架,所以盡量不要飼養過多。一些比較溫順的龜飼養密度便可以大一點飼養密度,比如草龜、地圖龜等等,即使養在一起也會很少發生咬尾事件。
二、不同種類的龜盡量不要混養
每一種龜都有不同的性格,所以盡量不要混養。比如將巴西龜與草龜放在一起養,巴西龜很兇,生長速度也很快,一段時間以後身體大小出現差異,巴西龜便會開始攻擊草龜,最主要的就是咬尾,其實很多種類的龜都不適合養在一起,尤其是體型、性格本身就存在差異的,所以龜盡量不要混養。
三、餵食要充足
無論是稚龜還是成龜,飼喂的餌料一定要充足,盡量避免由於飢餓產生的咬尾事件,一般一天投喂一次,每次以半小時吃干凈為好,半小時還沒吃干凈的剩餘餌料要及時清理干凈,每天按時飼喂,可以盡量避免咬尾事件的發生。
四、特殊個體要單獨飼養
一些龜咬尾是因為飢餓,而也有那麼一些龜,咬尾的原因僅僅是喜歡,對於這種龜,我們就一定要單獨飼養了,而且,對於那些尾部已經被咬壞的龜來說,一定要單獨飼養,並擦拭一些消毒葯水,待尾部結痂、痊癒了之後,再放入群體中飼養便可。
龜互相咬尾的現象,無論是稚龜還是成年龜,都是非常容易發生的,所以主人要隨時關注龜群的變化,發現有受傷的龜,要單獨飼養,否則感染一些細菌之後,很可能導致整個龜群都受到感染。
F. 如何防止烏龜咬尾巴
防止烏龜咬尾巴:
1、給烏龜的配備合理的飼養空間,飼養密度過大是導致烏龜相互撕咬的主要原因之一。幼龜時期的烏龜由於抵抗力低,是受傷率高的階段。當有烏龜斷尾的情況產生時,應減小烏龜的飼養密度。
2、如意外傷害、水質不好引起感染等原因也會引起烏龜斷尾。還有飼養環境過分乾燥也會造成烏龜尾部纖細部分供血不暢直到神經壞死而引起斷尾。
(6)巴西龜為什麼會咬烏龜尾巴擴展閱讀:
烏龜斷尾的影響及日常護理:
無論是多大多小的龜,出現斷尾後就無法再長出來了。若是尾巴沒有斷開,只是出現歪折,那證明龜尾處的神經也已經壞死了,過一段時間後,歪折的尾巴會脫落,也是無法再長出來了。像龜龜如果是皮外的傷口癒合後會復原,但骨質方面的硬傷則永遠不會再復原了。
在平時對烏龜的日常護理時要做好以下幾點:減小飼養密度,合理安排烏龜的飼養空間;注意飼養環境中尖銳的物體,如:假山、石頭等,避免意外傷害引起斷尾;提高水質,避免水質環境長期渾濁而使細菌滋生,易感染烏龜導致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