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屆奧運會的虧賺情況...
1976年第21屆蒙特利爾奧運會。該市最初的預算為1.25億美元,但這個預算後來完全失去控制。組委會大興土木,在城北地區開辟奧林匹克中心,新建大型主體育場、游泳館、自行車場、奧運村等,這些豪華的基礎設備耗費了巨額財政資金。據魁北克政府估計,這屆奧運會實際開支為24億美元。凈虧損達12億美元。
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因為受到抵制,損失更為巨大,總體耗資90億美元。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45歲的彼德·尤伯羅斯為該屆奧運會籌委會主席。在此之前主辦奧運會經常會給主辦國帶來巨額經濟虧損。尤伯羅斯在既無政府補貼、又不能增迦納稅人負擔,以及不能發行彩票的情況下,通過出售電視轉播權等市場化手段廣開財源,不僅花費5億美元順利地舉辦了奧運會,還實現了贏利1.5億美元。奧運會從此成為一個誘人的大蛋糕。
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這屆奧運會的特點是充分利用現有場館,對不夠水準的場館進行翻修改造後繼續使用。這屆奧運會建設了16座新館,翻修利用了原有18座舊場館。通過這樣的方式,節約了大量經費。漢城組委會直接用於奧運會的投資約10億美元。不過,韓國政府撥出20億美元用於漢城的城市建設等非直接投資,大大改善了這座城市的基礎設施。漢城也通過舉辦奧運會一舉成為世界名都。
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從1986年開始著手籌辦建設工作,巴塞羅那市一共投入94億美元,其中60%為民間自籌,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直接和間接投資,總額達到240億美元。完善的籌備工作吸引了全部172個奧運會成員國和地區參加盛會,成為迄今為止最圓滿的一屆賽會。巴塞羅那奧運會組委會在開支計劃中的最大一宗是城市環境的設施與改善,耗資362億比塞塔。
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這是一屆經營角度上非常成功的奧運會。組織者的商業開發令贊助商倍加贊揚,其中9家企業在賽會結束後,又同國際奧委會簽訂了新的贊助合同。收看本屆奧運會的電視觀眾創下新紀錄。不過過分商業化的做法也引起了爭議。
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這屆奧運會依靠出售電視轉播權、門票等各種收入,賺了7.65億澳元(約35億人民幣)。悉尼奧運會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們在贏利的同時,對奧林匹克公園的體育場館和設施作了長遠的規劃,還利用霍姆布希灣一塊760公頃的河邊廢地,包括一塊不能使用的沼澤地,一個磚廠、屠宰場和一個軍需品廢料場,興建了奧運村,大大節省了成本,因此被稱為最好的一屆奧運會。
鏈接地址:
http://past.tianjindaily.com.cn/docroot/200408/20/rb02/20193004.htm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贏利2.5億美元;1988年,漢城奧運會贏利3億美元;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贏利5000萬美圓;2000年,悉尼奧運會收入17.56億美元。2004年雅典奧運會,到底花了多少錢,是否能夠贏利?希臘官方給出了一個權威數字。
希臘財政部初步估計,舉辦奧運會的成本,很可能多達70億歐元,超出了46億歐元的預算。整個奧運開支總額,占希臘國民生產總值的2.5%,這將直接導致今明兩年希臘預算赤字超過3%,超出了歐元區《穩定與增長公約》允許的最高比例。
而35個新場館和媒體大樓,在2005年之後,也是一個不小的預算負擔。這些場館每年的維修費用,將在5千萬歐元至1億歐元之間。
但是,也有人對奧運會後的希臘經濟,表示樂觀。希臘最大的私人銀行宣布,雅典奧運會給希臘2000-200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近100億歐元的活力,從2000年到2008年,奧運會的積極影響可能達到250億歐元。
鏈接地址:
http://www.sydesign.com.cn/newsread.asp?id=597
B. 開個奧運會,巴西到底賺了多少錢
巴西里約奧運會金銀鈔紀念版不值得購買,這奧運會有不在中國召開,國內根本就沒有炒家和投資者,你買的價格有可能就是最高價格,所以要慎重。
C. 歷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給每個國家帶來了多少收益呢
1984年洛杉機奧運會以前,舉辦奧運會基本上是賠本的,舉辦國更多地將其視為「形象工程」。1984年,洛杉礬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奧運養奧」的新思路,盈利2.5億美元,向世人闡釋了體育產業的新理念。從1984年開始,人們才更多注意奧運帶來的經濟效益。20多年來,舉辦奧運會的城市玩出了各具特色的奧運地產。
1984 洛杉磯奧運會 在那個時代,1984年以前, 美國加州的地產市場整體下滑。雖然奧運會即將舉辦,但之前的歷屆虧損影響到地產市場的不景氣。但經過歷史上第一次賺錢奧運會後, 洛杉磯市的房地產市場逆勢上揚。 其效果如同城邊山谷里刮著的那種風一般明顯。
1988 漢城奧運會 奧運會前,漢城舊城區十分局促,位於漢江以北。通過舉辦奧運會,擴建了機場,整修了公路,治理了漢江,大大改善了城市環境。奧運會後,漢城房地產市場一直漲,火爆狀況一直持續到1995年。由於奧運會的大量體育設施都在漢江以南,配套建設的大批運動員村、公寓、新聞中心使得江南新區成為新生活的象徵,形成了新的住宅區,成為商業繁華地帶,並最終使江南成為漢城主要的居民居住區。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漢城新區,改變了整個漢城的城市布局。
1992 巴塞羅那奧運會 在這界奧運會之後,人們終於開始認識到奧運地產也是有泡沫的。因為在1986-1993年,巴塞羅那住宅價值增長250%-300%,之後轉跌,直到1998年才扭轉跌勢。這樣的跌宕氣勢,大概也就是奧運這個概念才能給予。在這期間,很多人因為炒房地產發了財,但也有很多不能及時出手的人在1993年之後被套牢。當然,在這樣的跌宕中,也有讓感到自豪的地方,巴塞羅那這個城市在奧運會後在歐洲城市的排名一下從10幾名到了第7名。
1996 亞特蘭大奧運會 這一界的奧運會,給地產帶來了兩個地產新含義:商業地產與郊區住宅。雖然奧林匹克公園周邊房地產的升值,普遍都超過30%。但更重要的,市中心的舊城區得到大規模的改造,寫字樓和商業物業蓬勃發展。在這時,投資商業地產的收益更加明顯。奧運會期間留下的先進通訊設備和賓館,使很多會議選址與此,亞特蘭大成為「會議之城」。另外,奧運會後其後續效應十分明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人們消費信心大增,如果你那時在郊區購得房產,之後的結果就是這種居住形式成為當地的熱點,甚至,亞特蘭大郊區住宅已成為當地著名旅遊景點之一。
2000 悉尼奧運會 薩馬蘭奇稱贊悉尼奧運會是歷史上最完美的奧運會,悉尼的房價因2000年奧運會漲了一倍。自1993年到1999年的連續7年中,悉尼的房價一直保持著增長的勢頭,城市的房價平均每年遞增超過了10%,悉尼市個別中心地區和重要地區的土地房屋的價格增長甚至超過了30%,特別是靠近主會場館周邊地區的房價近3年的時間就增長了一倍多,平均增長在30%以上。
2004 雅典奧運會 奧運這個概念,對於發展中國家地產市場在價格上的影響遠比發達國家大。雅典瓊斯·蘭·拉薩爾房地產投資公司研究表明,主辦奧運會將給奧運比賽場館附近的民用住房價格帶來長期的深遠影響。「參照前四屆奧運主辦城市的經歷,奧運會給雅典居民住房價格帶來的影響遠遠比亞特蘭大和悉尼受到的沖擊大得多。」
北京奧運
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在近日舉行的國際媒體研討會上向外界透露,經過調整,北京奧組委確定奧運會預算如下:收入總規模為195.4億元人民幣(摺合23.63億美元),支出總規模為194.1億元人民幣(摺合23.47億美元),盈餘為1.3億元人民幣(摺合0.16億美元)。也就是說,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屆奧運會曲終人散,北京坐下來盤點收支時,會發現自己掙了1.3億元人民幣。
但是,也有業內專家認為,1.3億元只是一個初步的預期,由於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擁有13億之多民眾對奧運會的熱情比以往任何一個奧運會舉辦國家都高,2008年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將會比預期好,因此贏利會更大。那麼,北京奧運到底能掙多少錢呢?
奧運會的賬怎麼算
最近,關於雅典奧運會的虧損問題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輿論都認為雅典奧運會耗資百億美元,形成巨大虧空。但是有業內專家分析說,百億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屬於雅典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的開支,而真正直接用於奧運會組織工作的費用並不多。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的改善是長久的舉措,也是造福於百姓的好事,不能簡單地認為這部分費用也是奧運會的開支。實際上雅典奧運會已完成結算,共支出24億美元。」專家說。
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說,奧運經濟是一個大概念,涵蓋了多方面、多層次的內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運動會經濟」,就是直接和舉辦奧運會相關的投資和消費。第二是舉辦城市經濟牌。第三張是舉辦國家牌。舉辦奧運會將從整體上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第四張牌是中華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熱、經濟熱、旅遊熱、餐飲熱等。
奧運會能不能掙錢,如果主要是指組委會的收支,那隻是運動會經濟中的一部分。我們通常所說的2800億元的奧運經濟大蛋糕,大部分屬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而組委會的經費主要用於奧運會的組織運營。北京奧運會能不能掙錢,對組委會來說,重點是要做好奧組委的市場開發工作。
市場開發前景如何
「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的財務,在申辦時候就有一個預算,收入16.25億美元,支出16.09億美元,盈餘0.16億美元,也就是1600萬美元。當時是這樣的,我們現經過財務預算調整後,安保與公共衛生等會相應增加一些,但預計我們的市場開發收入將比原來的預測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所以我們依然能夠確保『略有盈餘』。」蔣效愚認為。
奧運經濟既是注意力經濟,又是品牌經濟。奧運會為一些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與舞台。自2003年9月1日奧運會《市場開發計劃》啟動以來,目前,中國銀行等10家已簽約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今年3月底正式啟動的贊助商徵集工作日前也已結出果實———UPS公司等6家企業已經成為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近期還將有幾家企業與北京奧組委簽約,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
蔣效愚說:「鑒於企業贊助的積極性很高,北京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前景相當樂觀。」外界傳言北京奧運會的合作夥伴贊助金額甚至大大超過了國際奧委會的全球合作夥伴(TOP贊助商)的贊助金額,將會給北京奧運會帶來巨大的收益。
什麼才是真正贏利
除奧運會本身的市場開發收益外,北京奧運會預算收入中的約50%由國際奧委會撥給,1/10來自門票和紀念品收入,國際奧委會贊助商提供約2億至3億美元。
「北京奧組委贏利1600萬美元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蔣效愚說,但這絕對不是說,北京辦一個奧運會,就只能掙1600萬美元。這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企業的收益、政府的收益、社會的更大范圍的收益都沒有統計在組委會的賬上。
2008年奧運會將對北京乃至全中國的經濟發展有明顯推動作用。申辦成功後的7年間,北京奧運會每年拉動北京經濟增長1至2個百分點,拉動中國經濟增長0.3至0.4個百分點。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魏紀中說,對我們這樣一個經濟轉型中的大國來說,更應該算經濟長遠發展的大賬。體育和經濟相通,不只意味著商業上的利益,奧運經濟的得失也不僅僅是主辦方在一屆奧運會上的賺與賠。更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能夠在奧運會後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一屆真正完美的奧運會。
因此,北京奧運會究竟能掙多少錢,我們不能僅僅盯著北京奧組委的收支,還要看到整個奧運經濟對北京乃至全國經濟的拉動以及人文環境和技術手段的進步。
D. 奧運會資金來源是什麼
在哪個國家舉辦就哪個國家出錢。國際奧組委給一點經費,大部分經費從國家劃撥,還有民間的贊助。
奧運會是全球性的體育盛會,是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會參加的盛事,每4年一屆,從很早以前的古希臘雅典奧運會到現在,這個體育賽事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了,奧林匹克精神早已是深入人心,無數的汗水淚水歡笑悲傷都濃縮在奧運會這短短的數十天中。
都知道舉辦奧運會對一個國家來說是有很多的好處的,包括展現綜合國力,發展經濟,舉辦的好的國家可以通過它提升國家知名度,但是如果舉辦的不好很可能就會拖垮整個國家。畢竟奧運會不是普通的賽事,而是世界性的,需要花費大量的物力財力,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還是存在很大的壓力的,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舉辦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而且伴隨著近些年全球經濟的變化,很多國家也存在不同的經濟問題,在這樣的條件下,奧運會這樣耗資巨大的賽事得到的支持更少了,也越來越少的國家願意申請奧運會的舉辦權了。一場奧運會成功舉辦的背後是巨大資金的耗費,雖說奧運會的周邊產品能夠帶來額外的收益,但是細細來算的話,很少有奧運會存在盈利的情況,幾乎每一屆奧運會都是以虧損收尾的。
2004年雅典奧運會、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以及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都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據悉雅典虧了150億,巴西的里約奧運會,花費了131億美金,也是虧了幾十億。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會提到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情況,確實北京奧運會是奧運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盛會了,很多人都以為這次奧運會中國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但是卻不然。這次奧運會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它帶來很多好處,也讓世界見識了中國的發展,吸引了很多的外資到中國來,
奧運會的賽程一般是短短的15天,但是需要的代價是巨大的,北京奧運會花費了440億美元,在基礎設施方面就投入了68億美元左右,其中加上了運動場館、運動員的住宿和各項支出,以及後期的媒體中心建設和廣告的投入。
但是在比賽完之後,這些基礎設施真正的能用起來的是很少的,很多場館都荒廢了,這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何嘗不是一種隱形的虧損。這還是投入的財力,奧運會是巨大的盛會,需要投入的人力也是想像不到的,從場館的修建需要工人,到奧運會開幕式的節目,到一些志願者、安保人員的配置等,這些都是要投入很多的。
E. 為什麼說舉辦奧運會會賺錢
舉辦奧運會會賺錢是因為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開始,不少國家憑借成功的商業運作模式,使奧運會實現盈利。主要有以下賺錢渠道:
1、轉播權銷售收入
出售轉播權是奧運會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2004年悉尼奧運會以前,轉播權收入的60%分配給國際奧委會。為了使更多經費用於促進奧林匹克運動的収展,國際奧委會決定2004年後只收取轉播權收入的49%,加之不斷上漲的轉播權售價,奧運會主辦國分得的實際數額呈增加趨勢。
2、商業贊助收入
自1985年起,國際奧委會將贊助商分為三大類,並將每類授予相應范圍的經營權。其中包括:
(1)TOP贊助商。1985年國際奧委會與瑞士國際體育娛樂和休閑集團簽訂TOP贊助商計劃,贊助底價為400萬美元,參與合作包括可口可樂等全球35家企業。
(2)官斱贊助商。每屆奧組委可以在本國徵集官斱贊助商,收入同樣需在國際奧委會與奧組委之間進行分配。
(3)官斱供應商。奧組委可以徵集官斱供應商,允許其產品使用奧林匹兊標識,主要用於通訊設備、裝飾品、衣帽服飾領域,商家需將其產品營業額的10-15%上交奧組委。
3、衍生品收入
自1920年安特衛昔奧運會首次發行紀念郵票、1951年赫爾辛基奧運會首次發行奧運紀念幣以來,歷屆奧運會都發行奧林匹克紀念幣和紀念郵票等周邊產品,衍生品逐漸成為奧運會主辦國穩定的收入來源。除了郵票和紀念幣等主流收藏品之外,一些另類衍生品同樣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例如奧運主題彩票、奧運手機等。
4、門票收入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共售出約800萬張門票,實現門票收入4.2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5%。2000年悉尼奧運會門票收入高達6.17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1.78%。
5、建築投資收入
國際化賽事對舉辦城市的建設要求較高,促進了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增長。例如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政府迚行了擴建機場、整修公路、治理漢江、防止公害等工程,以奧運為契機跨入到新關工業化國家的行列。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投資總額達到當年西班牙的GDP總量的5%;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政府重點建設了包括奧森公園、首都機場、北京南站在內的142個項目,迅速提升了城市建設管理和生態環境水平。
6、旅遊產業及相關交通、餐飲收入
據澳大利亞旅遊局統計,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海外遊客增加了50萬人,新增加的旅遊產業為澳大利亞帶來了42.7億美元的收入。
7、文化傳媒收入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英國組織了超過25000藝術家與12000項表演的「倫敦2012文化節」,在全英范圍內約2000萬人參與,其中有300萬人參與了付費活動。
F. 投入3000億的北京奧運最終盈利了多少
成功舉辦奧運會一直是中國體育工作者的共同理想。當歷史的時針即將進入2000年時,中國在夢想2000年的千年時,就想成功地舉辦一屆奧運會。由於美國因素,澳大利亞獲得了奧運會主辦權。然後我們申請了2008年奧運會。結果,我們盡最大努力贏得了世界上所有朋友的支持,最終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此外,2008年奧運會是中國和全球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給國際奧委會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奧運會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中國花了3000億舉辦奧運會。12年過去了,到底是贏了還是輸了?看完你就明白了!
比如北京冬奧會,可以利用這些場館,稍加改造就可以使用。鳥巢也成為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和娛樂活動的專業場所。比如一些著名歌手在這里開演唱會,都是盈利的。據說他們已經盈利十億左右,還在持續創收,對提高人民群眾對體育的熱愛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所以這些都是金錢無法比擬的。看了這篇文章,有長遠眼光的人。
G. 里約奧運會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奧運經濟」是指奧運會舉辦前後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與奧運會舉辦有聯系的,具有經濟效果或經濟價值的各類活動。奧運會的總體效果和影響力是奧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對於奧運經濟的內容,有專家認為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由於舉辦奧運會,奧組委在國際奧委會領導下的經濟活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二是由於奧運場館及相關設施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三是舉辦城市與奧運相關產業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
一般認為,整個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奧運會籌備建設期、奧運會舉辦期和後奧運會時期。後奧運經濟主要研究奧運會在結束之後對舉辦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歷史上奧運會對舉辦方的經濟有何影響?
1984年洛杉機奧運會以前,舉辦奧運會基本上是賠本的,舉辦國更多地將其視為「形象工程」。1984年,洛杉礬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奧運養奧」的新思路,盈利2.5億美元,向世人闡釋了體育產業的新理念。從1984年開始,人們才更多注意奧運帶來的經濟效益。
舉幾個積極的例子:數據顯示,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投入5.46億美元,其直接經濟為2.27億美元,間接經濟為32.9億美元,這一商業上的成功,開創了奧林匹克運動的里程碑;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投入94億美元,雖然直接經濟效益只有0.4億美元,但其間接經濟達到260億美元,獲得巨大成功;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投入18億美元,直接經濟僅0.1億美元,但間接經濟達到51億美元;第27屆悉尼奧運會投入38億美元,直接經濟為4.5億美元,間接經濟達到165億美元。
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從歷屆現代奧運會的經驗來看,「奧運經濟」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如不注意提前預防,也存在著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奧運會後,體育場館和設施閑置或利用不足,一些與奧運相關的行業出現衰退,導致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減速,社會福利水平下降。
舉辦一屆奧運會的成本是多少?
先來看看里約奧運會的花費情況。6月公布的里約奧運預算顯示,巴西已為奧運會的舉辦投入了至少110億美元。首先,里約奧組委用於奧運會、殘奧會的資金約74億雷亞爾(約合22億美元);第二,巴西政府對奧運所需的基礎設施工程投入約66.7億雷亞爾(約合20.53億美元);第三,巴西政府用於改進交通、環境等永久性基礎設施投入約246億雷亞爾(75.71億美元)。
經濟學家羅伯特·巴德(Robert Baade)和維克托·馬西森(Victor Matheson)進行的調查顯示:從1988年的首爾奧運會到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每一屆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方都在奧運會上投入了數十到數百億美元。成本最低的一屆夏季奧運會是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花了相當於今天的36億美元;最昂貴的一屆夏季奧運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花費超過了400億美元。合理的假設是,現在要舉辦一屆夏季奧運會至少要花100億美元——上一次成本低於100億美元的奧運會還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這些數字由巴德和馬西森整理而得)。
籌備里約奧運會期間,巴西的經濟背景如何?
2009年前後的巴西經濟,在整個世界都處於蕭條的大環境中讓人眼前一亮。國際奧組委之所以把南美洲首屆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權交給巴西,並不僅是被南美人特有的熱情所打動。
舉辦一屆奧運會,沒有雄厚的財力支撐是難以想像的。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巴西GDP增速高達7.5%,創造了這個國家過去24年來的最高紀錄。而7.5%的年均GDP增速也是美國當年的3倍。2000~2010年,巴西的年均GDP增速沒有一年低於5%,這也是巴西當年榮登「金磚國家」最好的註解。2012年,巴西甚至擠掉英國,一度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但是,2013年起,巴西GDP增速逐年遞減。2015年,巴西GDP甚至萎縮了3.8%,創下35年來最差紀錄。同時,巴西的失業率已從2012年6.1%的相對低谷惡化到2016年5月的11.2%。一同上升的還有巴西的外債總額儲量,這一數字已從2010年的3531.6億美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5568億美元。此外,巴西的通脹率也在2015年達到了10.67%的兩位數水平,僅次於2013年14.7%的歷史高位。
里約奧運會將會從哪些方面拉動巴西經濟?
處於政治與經濟雙重變革中的巴西,似乎熱切期待著奧運會重新開啟經濟前進的引擎。
基建最獲益。巴西政府委託智庫管理機構基金會(FIA)做的報告顯示,巴西國內有55個行業能從舉辦這項大型賽事中獲益。排在首位的便是基建業,至少能獲益10.5%;其次是地產業(6.3%),然後再是服務業(5.7%)、石油和天然氣行業(5.1%)以及交通、通訊業(4.8%)。
旅遊業「沾光」。對於一座接連舉辦世界盃、奧運會的城市而言,旅遊業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沾光」。巴西旅遊協會此前預計,在「奧運季」期間,將有約40萬海外遊客來到巴西。
門票銷售沖刺。截至7月20日,里約奧組委門票主管法雷迪(DonovanFerreti)在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總計610萬張奧運門票中,目前已售出440萬張,也就是72%的門票已售出。在售出的440萬張門票中,110萬張為非巴西人購買。購買門票最多的五大國家依次為:美國、法國、阿根廷、德國和日本。
H. 里約奧運會能給巴西經濟帶來多少收入
里約奧運會能給巴西經濟帶去大約2至3億美元收入,還不考慮灰色地帶收入,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