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豆每畝產量多少斤
大豆的正常畝產量在300至400斤左右。大豆的產量並不固定,會因為品種、種植地區、栽培管理等因素而出現波動。
一:大豆畝產多少斤正常
大豆畝產在300-400斤左右
二:大豆的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按當地生態類型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選擇熟期適宜、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已通過審(認)定的品種,如湘春豆21號、湘春豆22號、湘春豆23號等。做到每隔3年換種1次。
2.種子處理
種子包衣:選用優質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操作時盡量減少種衣劑與金屬的接觸,包衣的種子要陰干後播種,種子包衣能增加種子的抗逆性。
酸性土壤種植大豆,採用鉬酸銨拌種,每公斤大豆種子用鉬酸銨1克~1.5克,配製1%~1.5%的鉬酸銨溶液噴在種子表面拌勻,陰干後播種。
3.翻耕整地
稻田種植春大豆,在冬前翻耕,翻耕後按寬2~3米分廂,開好廂溝、腰溝、圍溝,春季搶晴天精細整地。要求土壤細碎,無暗垡,廂面平整。冬季空閑的旱土,在冬前翻耕,冬季種蔬菜的旱地,在收完蔬菜之後搶晴天翻耕,翻耕後按寬2~3米分廂開溝,精細整地。
4.播種
在5厘米土層日平均溫度達到10~12℃時開始播種,中低海拔地區3月底至4月初為適宜播種期。穴播,行距27~33厘米,穴距17~20厘米,每穴播三四粒種子,淺播薄蓋(蓋三四厘米厚)。栽植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及水肥條件而定,早熟品種每667平方米栽3~4萬株、中熟品種栽2.5~3.5萬株、遲熟品種栽2萬株左右。
5.施肥
底肥每667平方米地施農家有機肥400公斤、鈣鎂磷肥36公斤,瘠薄土壤還需施尿素100公斤。農家有機肥在
6.管理豆田
(1)整地前施入,通過翻地和耕地將肥料翻入耕作層中,化肥在整地時施用,並使之與土壤融合。間作套種或因農事季節安排的關系,不便給大豆施用底肥時,也可以有計劃地把底肥施在大豆的前作上。種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有機肥150公斤、尿素4.6公斤、氯化鉀10公斤。土壤肥力較高或者已施入大量優質農家肥的地,可不施氮素化肥。
(2)施用方法是將肥料施入播種穴內,施入深度為8~10厘米,肥料與種子要被土壤隔開,這樣既可防止燒種、燒苗,又能為大豆苗期提供充足的養分,促進早發。或將肥料與土雜肥堆制後作蓋籽肥。中下肥力水平的土壤,苗期追肥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時進行,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公斤,或氮、磷、鉀復合肥10公斤,或施人糞250公斤,也可在雨前或雨後將氮素化肥撒施在距大豆植株四五厘米遠的行穴間,但切忌肥料直接接觸大豆植株,以防燒苗。生長較弱的大豆,開花前或始花期追肥效果較好。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5公斤,氮素化肥應搶在雨前或雨後追施,但應注意防止肥料與植株直接接觸。
7.田間管理
(1)移苗補缺。一般缺苗情況的地塊,可就地移苗補栽。移栽時埋土要嚴密,如土壤濕度小,還要澆水,以保證成活率。為了使移苗補栽的幼苗能迅速生長,在移栽成活後應適當追施苗肥,促進苗齊、苗壯。缺苗嚴重的則要直接補種。
(2)間苗、定苗。在2片單葉平展時間苗,第1片復葉全展期定苗。間苗時應淘汰弱株、病株及混雜株,保留健壯株。
(3)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一般在第1片復葉出現、子葉未落時進行,第2次中耕在苗高20厘米左右、搭葉未封行的時候進行。頭次中耕宜淺,第2次稍深,結合追肥培土。
(4)灌溉。在鼓粒期如遇高溫乾旱王氣,有灌溉條件的應適時灌水。以溝灌濕潤為宜,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
⑵ 大豆畝產量一般多少斤
大豆畝產量在四百斤左右,成熟的大豆果莢為黑色或者黃色,果粒為黃色、紅色或者黑色,栽種大豆時,要採取播種的方法,將籽粒飽滿的種子播撒在肥沃疏鬆的土壤中,並為大豆施加一次腐熟的農家肥,提高植株的生長速度。
大豆種植戶要多施有機肥。農戶用較多的有機肥作底肥,不僅有利於大豆生長發育,而且有利於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增強固氮能力。
大豆種植注意事項
大豆種植的時間我們還是需要注意一下的。我國北方地區大豆的種植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中旬的這段時間播種;而南方的大豆一般是在每年的三月底到四月上旬進行種植。但有些地區一年可種植幾季大豆,也就是在每年的一月份到五月份都可以進行種植,不過,這一般只適用於全年氣候相對溫和的地區。
種植密度對大豆的生長、產量、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種植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地形也會存在差別,同時種植的大豆品種不同,那麼我們要確定的栽種密度也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也就是說種植密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⑶ 一畝地產多少大豆
從全國來說,大豆畝產量最高記錄為新疆出現的397公斤春大豆。從全球來說,美國大豆畝產平均為170公斤,巴西為180多公斤,阿根廷為190多公斤。濟寧市農科所的一個品種和省農業科學院的齊黃28保持著較高的畝產水平,多數品種能達到畝產200~250公斤的水平。在目前的情況下,畝產350~400公斤、畝產過500公斤的大豆品種很難找到。個別種子公司所說的「畝產千斤」有一定的欺騙性。中國種子協會理事長王連錚說,現在有一些地區大豆畝產量達到200公斤以上,個別地方達250公斤。
⑷ 大豆畝產多少斤
非轉基因的大豆,每畝一般情況下都能產700斤左右。
(4)巴西大豆一畝產量多少擴展閱讀
種植大豆時忌連作,應該要實行輪作倒茬,因為重茬連作的的話是會極其容易導致大豆的早衰。主要是因為大豆作物的病原菌、蟲源不能通過輪作減少或是消除,導致土壤中的病原菌、寄生蟲等不斷的增加積累。
所以導致了多種的土壤病菌與寄生蟲的泛濫。其次就是因為在種植過程中大豆沒有吸收充足的必需營養物質,土壤中的營養失衡,比如缺少磷鉀鋅等微量元素。最後就是因為根部的排泄物沒有及時翻耕清理,導致在土壤中積累,形成對大豆有害的物質,造成土壤偏鹼,使植株中毒。
大豆對光照時間要求比較少,是屬於短日照的作物,光周期在18小時左右,最適合大豆生長大於的溫度在25度左右,在出苗期與分枝期的時候,土壤中的含水量需要達到20%。花期的需水量更大,大概在80%左右,因為大豆對以上的種植環境都比較敏感。
⑸ 大豆畝產量一般多少斤,大豆產量最多的國家是哪國
回答⑹ 世界第一大豆生產國是哪個國家
大豆原產中國,20世紀50年代以前主要的生產區域為東亞地區,以中國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多。中國生產的大豆、豆油和豆餅源源外運。除中國外,日本、朝鮮也生產大豆,種植歷史也較久遠。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植物油和飼料蛋白的短缺,大豆生產迅速發展,尤其是從1949年到1999年的50年間,世界大豆生產獲得快速發展。1949年全世界大豆面積只有1277.8萬hm2,總產1400.6萬t,單產1201kg/hm2。1999年世界大豆面積增加到7205.2萬hm2,總產15774.4萬t,單產提高到2189kg/km2。50年時間,面積增長5.6倍,產量增長11.3倍,單產提高了2倍。2003年世界大豆面積又增加到8361.4萬hm2,總產18952.4萬t。
大豆生產發展快的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大豆的主產國家,即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印度的大豆生產發展也很快,只是單產太低。
美國是世界大豆生產第一大國,2001年大豆種植面積2943萬hm2,總產達7538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43.8%;2001年巴西大豆面積1385萬hm2,總產3750萬t;阿根廷大豆面積1010萬hm2,總產2600萬t。巴西和阿根廷已成為美國強勁的對手,使美國第一大豆生產大國的地位受到挑戰,在世界大豆價格走低的情況下,南美大豆繼續發展,說明南美大豆具有極其強的競爭力,中國進口的大豆有一半是巴西、阿根廷所產。實際上2003年巴西大豆產量已達到5154.7萬t,阿根廷已達到3550萬t,兩國合計已超過美國的大豆產量表2-1。
表2-1世界大豆主產國種植面積、總產和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