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角蟬長什麼樣子

巴西角蟬長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2022-08-14 23:29:41

『壹』 你知道哪些相貌奇特的生物

1.鹿豚又稱豬鹿,偶蹄目豬科的動物,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部分島嶼上。是世界上最為奇特的動物之一。長有4支奇特的長牙,其中下獠牙如野豬,突出唇外,擋在眼睛前方;上獠牙總口腔中向上長,穿出臉部,在眼睛斜前方彎曲向後。鹿豚分為三種:湯加鹿豚、蘇拉威西鹿豚和金毛鹿豚,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島嶼上。

2.美西螈是一種火蜥蜴,這種兩棲動物是動物界的彼得·潘。它一生都處於幼蟲階段,這也說明了它為什麼會有羽狀鰓和沒有眼瞼的眼睛。除此以外,它還具有非凡的再生能力。一隻美西螈失去一條腿後,它很快又會長出新的,它甚至能再生非常復雜的身體部分,其中包括部分大腦、脊髓,因此科學家對它非常感興趣。

3.邦加眼鏡猴的每隻眼睛比它的大腦還大,這種超小靈長類動物的大眼睛是自然界最古怪的夜視鏡,它的巨大的腳和有力的後腿意味著它能從一棵樹跳躍到另一棵樹,尋找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吃。這種眼鏡猴原產於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部分地區。「義工旅遊(Responsible Travel)」在婆羅洲克拉克山脈組織了一項「艱苦徒步旅行」,參加徒步旅行的人在這里能看到長臂猿、猩猩和這些可愛的小動物。

4.赤禿猴,這種猿擁有令人震驚的紅腦袋,因此南美洲的人給它起了個有趣的綽號「英國猴」,這是為了紀念第一批前往它們的國土,被太陽曬的滿臉通紅的英國人。在巴西、秘魯和哥倫比亞森林深處都能找到赤禿猴。「暗礁和雨林」可以組織前往巴西的偏遠保護區——馬米拉瓦可持續發展保護區的旅行,前往那裡的遊客如果幸運的話,能夠看到赤禿猴。在附近地區發現的其他動物包括三趾樹懶、黑松鼠猴和粉河豚。

『貳』 世界上最丑的十大動物是什麼

蝰魚這種魚的頭部讓人看一眼就會做噩夢,很多長短不一的尖牙從它那類似「鐵處女」的恐怖大口裡伸出來。蝰魚之所以會具有這些特徵,是因為它生活在深達1000米到2000米的海洋深處。赤禿猴這種猿擁有令人震驚的紅腦袋,因此南美洲的人給它起了個有趣的綽號「英國猴」,這是為了紀念第一批前往它們的國土,被太陽曬的滿臉通紅的英國人。地斑紋馬島蝟(Lowland streaked tenrec)馬島蝟來自馬達加斯加島,這里是很多奇怪生物的棲息地,其中包括指猴(Aye-aye)和狐猴。馬島蝟身上長滿剛毛,並有顏色鮮艷的黃褐色條紋裝飾,它會進攻想要攻擊它的動物,把脖子周圍的致命毒刺刺入攻擊目標體內。南非穿山甲(Ground pangolin)這種非常奇特的哺乳動物是地球上唯一一種渾身長滿鱗片的熱血動物。受到威脅的穿山甲會蜷縮起身體,從頭到尾卷縮在一起,形成一個無法攻入的球體,用來保護腹部,然後從肝門腺體釋放出像臭鼬發出的臭氣一樣難聞的物質。葉角蛙(Leaf-horned frog)這種兩棲動物精心偽裝成樹葉,如果不仔細分辨,很難把它與它潛伏的地面區分開來。這種蛙很少四處走動,它會守株待兔,等到螃蟹、蜥蜴、小型嚙齒動物和其他蛙類靠它特別近時,突然發動攻擊,把獵物整個吞下。黑帶二尾舟蛾這種毛蟲的非常可怕的面孔和有斑紋的尾巴是一種防禦策略,可以用來躲避天敵。它在遇到死對頭時,還會噴灑蟻酸。角蟬角蟬又稱「刺蟲(thorn bugs)」,這些昆蟲深諳模仿藝術。一些角蟬擁有的像角一樣的突出物甚至更華麗,它們藉助這模仿死樹葉。如果它們的偽裝被識破,角蟬就會藉助有力的後腿彈跳起來,迅速逃走。霧姥(fog-basking)甲蟲這種外表普通無奇的甲蟲卻會用一種非常與眾不同的方法收集水分。納米布沙漠(namib desert)的降水非常稀少,因此當海岸霧靄被風吹入內陸時,這種甲蟲就會倒立在沙漠里,用自己的後腿收集空氣里的小水珠。瑪塔龜這種大型淡水龜具有幾大奇怪特徵。它的外形看起來像一塊浸透水的樹皮和殘片,它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向外突出的鼻子,這個鼻子相當於潛水者的通氣管,有助於它潛水。它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吃小魚。瑪塔龜會找個地方隱藏好自己,然後等待獵物自己送上門來,等獵物靠它非常近時,它才張開嘴巴,像一個低壓真空吸塵器一樣,把魚吸進嘴裡。邦加眼鏡猴邦加眼鏡猴的每隻眼睛比它的大腦還大,這種超小靈長類動物的大眼睛是自然界最古怪的夜視鏡,它的巨大的腳和有力的後腿意味著它能從一棵樹跳躍到另一棵樹,尋找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吃

『叄』 什麼動物會偽裝

海葵和海百合利用酷似植物的外形作掩護而捕捉食物;

角蟬(也叫棘刺蟲),可模擬玫瑰刺而取食;

食蚜蠅吸食花蜜,飛行時可在空中停住身體,酷似蜜蜂;

竹節蟲模擬竹的枝條,神態逼真,惟妙惟肖;

杜鵑無巢,將卵產在葦鶯巢中,與葦鶯的卵十分相似,目的是請葦鶯代為孵卵;

尺蠖停止不動時,樣子呈干樹枝狀;

虎天牛從大小、形狀、色彩以及其他方面擬態為胡蜂;

眼珠蛙除了頭部上方正常的兩隻眼睛之外,在它的背部兩側,也有著兩個與眼睛一模一樣的花紋;

鯪鯨魚的背鰭經過擬態成為了海藻的樣子,可以用於吸引以海藻為食小魚前來美餐;

蠅類和蛾類模仿蜜蜂和黃蜂,可逃避鳥類的捕食;

一種適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種不適口或不可食的蝴蝶亦能逃生;

兩種不適口的蝴蝶互相模仿可共同分擔被年幼鳥類在學習期間誤食所造成的死亡率;

巴西叢林中一些親緣關系很遠的蝶類之間在色斑上的相似性,有些不可食蝴蝶與另一些分類地位相距甚遠的可食性蝴蝶(粉蝶科)具有相同的色斑;

『肆』 這是什麼昆蟲

這是角蟬,又叫刺蟲。中國約有 150種。角蟬擁有像角一樣的突出物甚至更華麗,它們藉助這模仿死樹葉。如果它們的偽裝被識破,角蟬就會藉助有力的後腿彈跳起來,迅速逃走。

角蟬均以植物汁液為食,其中許多種類可以傳播植物病毒病,是重要的農業害蟲。

『伍』 最丑的動物是什麼

你好,蝰魚
這種魚的頭部讓人看一眼就會做噩夢,很多長短不一的尖牙從它那類似「鐵處女」的恐怖大口裡伸出來。蝰魚之所以會具有這些特徵,是因為它生活在深達1000米到2000米的海洋深處。

赤禿猴
這種猿擁有令人震驚的紅腦袋,因此南美洲的人給它起了個有趣的綽號「英國猴」,這是為了紀念第一批前往它們的國土,被太陽曬的滿臉通紅的英國人。

地斑紋馬島蝟(Lowland streaked tenrec)
馬島蝟來自馬達加斯加島,這里是很多奇怪生物的棲息地,其中包括指猴(Aye-aye)和狐猴。馬島蝟身上長滿剛毛,並有顏色鮮艷的黃褐色條紋裝飾,它會進攻想要攻擊它的動物,把脖子周圍的致命毒刺刺入攻擊目標體內。

南非穿山甲(Ground pangolin)
這種非常奇特的哺乳動物是地球上唯一一種渾身長滿鱗片的熱血動物。受到威脅的穿山甲會蜷縮起身體,從頭到尾卷縮在一起,形成一個無法攻入的球體,用來保護腹部,然後從肝門腺體釋放出像臭鼬發出的臭氣一樣難聞的物質。

葉角蛙(Leaf-horned frog)
這種兩棲動物精心偽裝成樹葉,如果不仔細分辨,很難把它與它潛伏的地面區分開來。這種蛙很少四處走動,它會守株待兔,等到螃蟹、蜥蜴、小型嚙齒動物和其他蛙類靠它特別近時,突然發動攻擊,把獵物整個吞下。

黑帶二尾舟蛾
這種毛蟲的非常可怕的面孔和有斑紋的尾巴是一種防禦策略,可以用來躲避天敵。它在遇到死對頭時,還會噴灑蟻酸。

角蟬
角蟬又稱「刺蟲(thorn bugs)」,這些昆蟲深諳模仿藝術。一些角蟬擁有的像角一樣的突出物甚至更華麗,它們藉助這模仿死樹葉。如果它們的偽裝被識破,角蟬就會藉助有力的後腿彈跳起來,迅速逃走。

霧姥(fog-basking)甲蟲
這種外表普通無奇的甲蟲卻會用一種非常與眾不同的方法收集水分。納米布沙漠(namib desert)的降水非常稀少,因此當海岸霧靄被風吹入內陸時,這種甲蟲就會倒立在沙漠里,用自己的後腿收集空氣里的小水珠。

瑪塔龜
這種大型淡水龜具有幾大奇怪特徵。它的外形看起來像一塊浸透水的樹皮和殘片,它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向外突出的鼻子,這個鼻子相當於潛水者的通氣管,有助於它潛水。它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吃小魚。瑪塔龜會找個地方隱藏好自己,然後等待獵物自己送上門來,等獵物靠它非常近時,它才張開嘴巴,像一個低壓真空吸塵器一樣,把魚吸進嘴裡。

邦加眼鏡猴
邦加眼鏡猴的每隻眼睛比它的大腦還大,這種超小靈長類動物的大眼睛是自然界最古怪的夜視鏡,它的巨大的腳和有力的後腿意味著它能從一棵樹跳躍到另一棵樹,尋找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吃

『陸』 有一隻好象沒見過的昆蟲,會吐紅色液體,這是什麼昆蟲啊

不用足跳高的蟲

在昆蟲大家族裡, 不乏跳高、跳遠的能手。跳蚤雖然身材十分渺小,卻能跳過自身高度的100多倍;棉蝗身體矯健,它跳遠的平均成績,竟是它自身長度的143倍。不過,這些跳高、跳遠「冠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給養都有一對發達、強健,適宜彈跳的後足。
有一種善於跳高的蟲,它跳高的方式卻與眾不同,它就是我們要說的不用足跳高的蟲——磕頭蟲。
磕頭蟲是一種常見的小甲蟲。雖說它能跳起40多厘米的高度,創出跳過自身高度50多倍的驚人記錄,可是它卻只有三對又短又小的胸足,這短小的胸足和其他善跳昆蟲的強健後足比起來,實在是小得可憐。靠這樣的足,只能用來爬行,根本不能去跳高、跳遠,更不要說去跳過自身高度的幾十倍了。
那麼,磕頭蟲是怎樣創造出跳過身高50倍的驚人記錄的呢?難倒經真還有什麼特異的功能嗎?
要解開這個謎並不難,我們只要捉來一隻磕頭蟲,認真地觀察一番,看看它是怎樣「跳高」的,就能真相大白。
原來,使磕頭蟲「跳」得高的秘密武器是它的前胸腹有一個像合頁似的關鍵。當磕頭蟲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上時,它便將自己的頭用力向後仰,拱起體背,在身下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空區,然後猛然收縮體內的背縱肌,使前胸突然伸直,這時候,它的背部就會猛烈撞擊地面,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磕頭蟲的身體就會被猛然彈向空中,就這樣,磕頭蟲沒有用腿,卻成了「跳高」的能手。
有趣的是,磕頭蟲的「跳高」姿勢還很優美。當它腹部朝天彈向空中時,它便乘機在空中做個「前滾翻」,將身體翻轉過來,等到落地時,它就能穩穩地站立在地面上了。
頭長怪角的蟲

牛的頭上長角,鹿的頭上長角,犀牛的頭上也長角,這些獸類的頭上長角,並不是圖好看的裝飾物,而是用來進攻或防禦的武器。奇妙的是,在昆蟲大家族裡,也有許多頭上長著怪角的蟲,角蟬就是其中的一種。
角蟬的角長得的確十分奇特。它的角,不像獸類那樣是從頭骨上長出來的,而是胸部的前胸背板形成的。不同種類的角暗,角的式樣也有所不同,中華高冠角蟬的角高高地向後上方伸出,就像是戴了一頂高冠帽;三刺角蟬的角貼著腹背向後伸出,就像是一根尖刺。角蟬頭上的這些奇形怪狀的角,可不像獸類那樣是用來打架爭雄的,它自有自己的妙用。
角蟬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樹上的蟲,當高冠角蟬停棲在枝條上時,它頭上的那頂「高冠」,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截枯樹杈。而三刺角蟬落在長有棘刺的樹木上時,它那根向後伸出刺混在其中,更讓人難以分辨真偽。難以置信的是,當幾只、十幾只角蟬停棲在同一根枝叉上時,它們還會等距排開,使人看上去就如同真正的小樹杈一樣。用這樣逼真的擬態偽裝,模仿周圍環境,角蟬就可以輕易地騙過敵害,保存自己了。
獨角仙也是一種頭上長角的蟲。它的體形較長,身披硬甲,頭部一根向前伸出很長的角在端部分開一個小叉。因為這根獨角是雄蟲們用來爭奪配偶、進行戰斗的武器,所以僅為雄蟲所特有。在獨角仙求偶的季節里,一旦兩雄相遇,就要用這根「令人生畏」的獨角,展開一場激烈的廝殺。

眼睛長在長柄上的蟲

昆蟲的眼睛各種各樣,有的出奇的大,有的出奇的小;有的是一對單眼,有的是由幾萬個小眼組成的復眼。不過,不客這些眼睛多麼奇,多麼怪,絕大多數是長在昆蟲頭殼表面的。然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一種蟲的眼睛不是長在頭殼上,而且長在頭上伸出的兩根長柄上。這兩眼長柄的長度,竟然雪出它自身長度的1.5倍,不知道的人,看到它的這雙怪眼,往往會誤認為是它頭上的觸角呢。
這種長有怪眼的蟲就以怪眼而得名,叫做突眼蠅。
看到突眼蠅長了這樣一對怪眼,你可能會想:它的視力一定會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吧?是的,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表明,昆蟲的復眼越向外突出,視野也就越開闊。突眼蠅的眼睛遠離了頭殼,生長在長柄的頂端,真呆以說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了。有了這樣的一雙眼睛,它前後左右、上上下下、,四面八方都可以看得清了。不過,話又得說回來,突眼蠅的眼睛是由許多小眼組成的復眼。研究表明,組成復眼的小眼越多,視力才越好。可是,突眼蠅的眼睛長在長柄的頂端,不可能長得很大,組成復眼的小眼就很少,因此,它的視力自然也不會太好。這么一來,它的視野雖好,可卻是一個戴著「高架眼鏡」的近視眼。
還有,突眼蠅的眼和其他昆蟲相比,離大腦的距離太遠,影像通過神經傳導的時間,自然要比其他昆蟲長,因此,它對視野中物體的反應也會遲鈍一些。至於突眼蠅的眼睛是不是和長筒望遠鏡一樣,可以隨意伸縮變焦,從而看清遠處的物體,這還有待進一步地研究。
會孵蛋的蟲

絕大多數昆蟲是卵生的,但是和同樣也是卵生的鳥類不同,一般昆蟲的雌蟲產卵以後,就什麼也不管了,任其在自然環境里孵化、長大。同那些含辛茹苦地孵化、哺育雛鳥的鳥類相比,這些昆蟲父母對兒女真是連起碼的責任心也沒有。
是不是所有的昆蟲都不撫育自己的子女呢?不,在昆蟲大家族裡,有一種蟲像鳥類一樣,辛勤地抱窩孵蛋,喂養、照顧子女,直到子女能夠獨立生活以後,才肯放它們各自謀生。這種習性奇特、會孵蛋的蟲名叫蠼螋。因為它的腹部末端長有一對堅硬的尾夾,所以,人們又叫它「耳夾子」蟲。
耳夾子蟲婚配以後,既將臨產做媽媽的雌蟲就用嘴和足,在地下挖一下8-12厘米的洞,作為自己的產房和育兒室。當洞挖好以後,雌蟲便鑽進去,用泥土將洞口封好,開始過起隱居生活。在洞里,雌蟲將卵產完後,就像母雞抱窩那樣,伏卧在卵堆上,用自己的體溫來孵化卵,為了使卵受熱均勻,它還會不辭辛苦地用嘴翻動卵粒。大約20天左右,耳夾子蟲的兒女出世了。這時候,雌蟲將洞口打開,外出為孩子們尋食。為了防止不速之客闖入,離開時,它還會用東西將洞口堵住。當它找到食物以後,就用尾夾夾住拖回,咬碎後喂給幼蟲。等到子女長成二齡蟲時,耳夾子蟲媽媽才讓它們出洞活動,培養它們謀生的本領。直到小耳夾子蟲長成為三齡蟲時,它們的母親才會准許它們離開,各自獨立生活。
兒女們的翅膀硬了,遠離母親去生活了,可這時,雌耳夾子蟲卻繁育後代耗盡了心血,不久就死去了。在昆蟲世界裡,雌耳夾子蟲真是一位少有的慈母。
會放「毒氣彈」的蟲

毒氣彈是一種利用用毒氣體殺傷敵人的武器,令人很難防禦。有趣的是,在昆蟲中,有一種名叫氣步(蟲甲)的步行蟲也會用「毒氣彈」來攻擊敵人、捕獵食物。
氣步(蟲甲)是一種喜歡在夜間活動的甲蟲。它身披硬甲,好像是一個古代的武士。雖然它的三對步行足沒有那些善於跳躍的昆蟲的足那麼強大,可是交替運動起來,仍然使它的爬行速度很快。要是昆蟲王國里舉行競走比賽,它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氣步(蟲甲)整天忙忙碌碌地東奔西跑,到處尋找什麼呢?原來,它是在找尋可能充飢的獵物呢?氣步(蟲甲)是吃葷不吃素的肉食性蟲,它對各種植物不屑一顧,而對粘蟲、地老虎和蚯蚓卻十分愛吃。當它發現獵物之後,先是靜觀一會兒,然後上前用觸角試探,隨後便張開大牙猛咬。受到攻擊的獵物拚死反抗,氣步(蟲甲)一時難以制伏,於是它就要用自己的殺手鐧「毒氣彈」了。這時候,只見它掉轉身體,對准獵物「砰」地一聲從肛門里噴出一股煙霧狀的氣體來。那氣體不但有濃烈的硫酸味,還有很強的腐蝕性,如果接觸到皮膚上,令人火辣奇痛。獵物受到「毒氣彈」的攻擊,周身布滿了乳白色的結晶,疼痛難忍,不停地在地上翻滾。此時氣步(蟲甲)毫不放鬆,仍接二連三地對准獵物施放「毒氣彈」,直到將獵物打得昏死過去才肯罷手。然後,氣步(蟲甲)就開始慢慢消受獵獲來的這頓美餐了。
有趣的是,氣步(蟲甲)要是遇到了異性的同類,它們就會友好地分吃獵物。但是同性相遇,這們就會為爭奪獵物爆發一場「毒氣大戰」,各自用自己的「毒氣彈」攻擊對方,直到將一方打敗逃走後為止。
被譽為「蚜蟲剋星」的蟲

蚜蟲是一種令人膩味的害蟲。在它們的大肆吸食下,莊稼很快就會枯萎,造成極為嚴重的減產。然而,每當有蚜蟲為害的時候,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一種翅鞘鮮紅,上有七顆黑星的小甲蟲,向蚜蟲發起勇猛的進攻,毫不留情地將一隻只蚜蟲蠶吃到自己的肚子里去。這種美麗、勇猛的小甲蟲就是七星瓢蟲,逞狂一時的蚜蟲如果遇到它,就像遇到剋星一樣,難逃一死。
七星瓢蟲俗稱「花大姐」,是一種內食性昆蟲。它不但變成成蟲以後愛吃蚜蟲,就連它的幼蟲也十分愛吃蚜蟲,而且十分兇猛。七星瓢蟲的幼蟲長有一對尖利的大牙,它一闖入蚜蟲群中,就開始大口撕咬,蚜蟲見到它,立即腿軟身癱,不敢再動,只有等死。七星瓢蟲的個子雖然不算太大,可是食量卻大得驚人,它一天竟要吃掉100多隻蚜蟲。為了使自己的子女一出生就能吃到蚜蟲,七星瓢蟲產卵時就專門找那些有蚜蟲為害的植物,將一粒粒像窩窩頭似的黃色卵粒產在葉片上,這樣,小瓢蟲一出世,就有了豐富的食物。
除了吃蚜蟲,七星瓢蟲的避敵本領也很高強。如果有人碰了它,它便會立即「休克」過去,一動不動地裝死。直到危險過去,它才開始爬動。如果有人抓住了它,它還會使出第二招避敵保命的本領:從它腿關節中間流出一種黃色的液體,這液體的氣味又臭又辣,令人很不舒服。就連那些愛啄食昆蟲的鳥類,聞到以後也要退避三舍。
七星瓢蟲是專門幫助人類消滅蚜蟲的農田衛士,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它。

被稱為「綠色世界魔鬼」的蟲

蝗蟲是農業的大敵。中外歷史上,有過無數次飛蝗肆虐成災,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的慘痛記錄。解放前,我國是蝗災經常發生的國家,那時候,蝗災一旦發生,遍野的莊稼轉眼間就會被蝗群吞噬一空,飢餓使得千百萬災民背井離鄉外出逃荒,許多人被活活地餓死。1944年,太行山區發生蝗災,落地的蝗蟲竟積有一二尺厚,使那裡變成了蝗蟲的世界。在國外,1889年紅海附近發生蝗災,大群蝗蟲竟覆蓋了2千平方英里的地區,據估計,這群蝗蟲總重量有55萬噸之多,需要用1萬多節火車皮才能裝下!
蝗蟲對農業生產的危害如此之大,難怪人們要把它稱之為「綠色世界的魔鬼」,聞之色變了。
蝗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螞蚱。它有一個大而發達的嘴巴,吃起植物來,就像是一把大鐮刀,又快又狠。再加上它還有貪吃的食性和食量巨大的肚腸,所以,它成了吞噬綠色植物的惡魔。
然而奇妙的是,同樣是蝗蟲,有些年頭,它們分散而居,對農業形不成大害,而有的年頭,它們就會聚集在一起遷飛,四處為害。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蟲密度的大小。如果這年,一定單位面積內的蝗蟲數量較少,食物豐富,它們就形成散居型,不再遷飛覓食。如果這年,一定單位面積內的蝗蟲數量特別多,食物不足,它們就會在體內產生特殊的生理反應,產生集群的要求,形成群居型的飛蝗群,給綠色世界、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
在古代,蝗災幾乎是無抗拒的,所以,它被迷信的人視為「神蟲」。現在,人類已經有了科學的滅蝗辦法,這「綠色世界的魔鬼」已經不能再為所欲為了。

會用泡沫隱身的蟲

在會使隱身術的昆蟲中,有一種叫沫蟬的小蟲十分奇特。它不是像竹節蟲、葉螳螂、枯葉蝶那樣模擬周圍環境,以和周圍環境十分相似的體形、體態、顏色來以假亂真,欺騙敵害,而是用自身粉泌出的泡沫把自己嚴密地包裹起來,從而使自己躲過天敵眼睛,生存下來。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沫蟬是怎樣巧施隱身術的吧!
沫蟬是一種園林、農田中常見的害蟲。它的頭部有一根針狀的刺吸武口器,可以刺入植物的葉片或莖桿中,靠吸食植物的汁液為生。當我們在植物在葉片或莖桿上發現有一灘灘像吐沫似的泡沫時,那就是沫蟬的藏身之所。我們只要把那泡沫用小草棍撥開,就能看到裡面有一隻乳白色的小蟲在蠕動,這就是隱身其中的沫蟬了。人們見沫蟬總是躲在泡沫里,認為這泡沫是它吹出來的,於是又把它叫做「吹泡中」。
沫蟬用來掩蔽身體的泡沫是從哪裡來的?是它用嘴吹出來的嗎?不是的。原來,這些泡沫是從它的腹部下端一下氣門開口附近的腺體排出來的,當這種膠質的腺液和氣門排出的氣體混合在一起時,就形成了一堆堆泡沫。
沫蟬為什麼要隱身在泡沫之中呢?原來,它的幼年時期身體十分嫩弱,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乾死。還有,它不會飛,跳也跳不遠,如果暴露在外,很容易被天敵所捕食。為了免受烈日的暴曬,躲過天敵的傷害,沫蟬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學會了這種以泡沫掩身的隱身術。這奇妙的隱身術,使它安全地度過了自己的幼年時代,等到沫蟬長大變為成蟲,它既會飛,又會跳,就再也不需要用泡沫掩身了。
身穿「蓑衣」過一生的蟲

在自然界里,有一種昆蟲從出生的那天起,便開始為自己紡織一件「蓑衣」,並且把它穿在身上生活,以後,就是長大、婚配、產卵,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直至生命結束的那一天為止,它一時一刻也不肯脫下這件「蓑衣」。
這種脾氣古怪,穿著「蓑衣」過一生的蟲,就是蓑蛾的雌蟲。
雌蓑蛾為什麼要穿著「蓑衣」過一生,總也不肯脫下來呢?這和它奇特的身體條件是分不開的。蓑蛾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在幼蟲期,雌蓑蛾和雄蓑蛾一樣,都是沒有翅膀的小肉蟲。為了保護自己,它們用吐出的絲,為自己織出一件外套,然後再粘上一些枯枝爛葉,把自己嚴密地裹在裡面。由於這個粗糙的外套,很像是農民用來遮擋風雨的蓑衣,所以,人們為它取名叫「蓑蛾」。然而奇妙的是,雄蓑蛾幼蟲長大變為成蟲以後,長出了一對翅膀,可以甩掉「蓑衣」,四處飛行。可是,雌蓑蛾變為成蟲以後,卻沒有雄蟲那對令人羨慕的翅膀,仍然是一隻沒有翅膀的肉蟲。為了安全起見,它只好終身生活在自己編織的「蓑衣」里。
蓑蛾的「蓑衣」也很奇妙。它可以隨著蓑蛾幼蟲的不斷長大而加寬加長。蓑蛾幼蟲只有在覓食的時候,才將頭伸出「衣」外,平時總是躲在裡面。這樣,它的天敵看到的只是一小堆枯枝爛葉,哪裡能想到裡面竟還藏有一隻白胖的肉蟲呢!
蓑蛾幼蟲成熟以後,就躲在「蓑衣」里越冬,來年春天再變為成蟲。這時,雄蟲脫去「蓑衣」遠走高飛。而無翅的雌蓑蛾只好等待著雄蛾上門入贅。當雌蓑蛾同「新郎」交尾產卵,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以後,它就在一生也沒有脫下的「蓑衣」里死去。
耳朵長在腿上的蟲

動物的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器官。通常,像獸類、鳥類的耳朵是生長在頭部的。可是,我們如果觀察一下昆蟲,在它們的頭上,卻找不到像其他動物那樣的耳朵。是不是昆蟲根本就沒有耳朵呢?不是的。不信你看,當你輕輕地走近一隻蝗蟲,准備捕捉它的時候,它卻飛走了;當一隻雄蟋蟀唱起動聽的「情歌」的時候,雌蟋蟀就會應聲而至於。這說明,昆蟲是有聽覺器官的,只不過,它們的耳朵是一對不受人注意的「耳朵 」。
昆蟲的耳朵空竟長在哪裡呢?原來,昆蟲的「耳朵」可以長在身體的任務部位。像它們的觸角、胸腹部、腿部,都有可能長有聽覺器官。不由你信不信,這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螽斯和蟋蟀是昆蟲世界中的「流行歌手」,在夏秋的原野,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它們美妙的吟唱。它們的耳朵長在哪裡呢?經過昆蟲學家的研究觀察,發現它們奇妙的「耳朵」竟然長在前腿上。在它們的前腿上,各有一個長卵圓形的小縫,縫內側有一層薄薄的膜,當聲波傳來時,薄膜就會引起振動,通過神經傳導到螽斯或蟋蟀的腦子里,它們便可以聽到聲音了。科學家把它們這種奇妙的「耳朵」叫做「聽器」。
蝗蟲的「耳朵」不像螽斯、蟋蟀那樣長在腿上,它的「耳朵」藏在第一腹節的兩側,是一對蒙有鼓膜的聽囊,聽覺也十分靈敏。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立即逃之夭夭。像毛蟲、蟑螂等昆蟲,對聲音也有很敏銳的感受性,它們感受聲音是靠它們身上的毛狀感覺器。這些毛狀感覺器,就像一個個微型的震動儀,能把聲波振動的強度和方向傳導給它們。這可以說是昆蟲中最簡單的耳朵了。
能在水面滑行的蟲

夏秋季節,人們如果到湖塘或河溪邊去,常常會看到有一種黑色的小蟲,伸展著又細又長的腿,以飛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盡管它們的追逐嬉戲中時不時地來個「三級跳」,在水面激起層層漣漪,但是它們的身上卻不會被水弄濕,更不會沉入水中淹死。看著它人輕盈優美的滑水動作,不能不令人發出衷的贊嘆。
這種能在水面上自如滑行的小蟲叫水黽,因為它在水面上滑行跳躍時激起的波紋,很像油滴落在水面後擴散在樣子,所以,人們又管它叫「賣油郎」。水黽能夠在水面上滑行,是同水面特有的張力和它身體具有的特殊構造分不開的。水雖然是液體,但在它的表面,因張力形成了一層膜。這層膜如果不被破壞,就能承受住一些很輕的物體。比如,我們將一根縫衣針細心地放置在水面上,針就可以浮在水面而不會沉入水底。水黽的身體本來就很輕,再加上它細長的中後足極度地向身體兩側外伸,增大了與水而後接觸面積,減少了單位面積水面所承受的重量,使它身體的重量不會破壞水面的那層膜,只是在水面形成一個凹槽。這凹槽就像是滑道一樣,使水黽能夠在水面上自如地滑行。為了適應水面的生活環境,水黽的身體和足上,還生有濃密的拒水性毛尾,有了這毛尾的保護,水黽的身體就像穿了一件神奇的「避水衣」一樣,不會被水浸濕了。它們沒有沉入水中淹死的後顧之憂,就可以在水面上盡情地追逐嬉戲了。
鼓蟲是一種黑色的小甲蟲,它有兩對特殊的眼睛,一對生在頭背側,可以瞭望空中的情況;一對生在腹側,可以觀察水底的動靜。它雖沒有水黽那樣的長足,卻也是個善於滑水的蟲。
能在水下造「房子」的蟲

在昆蟲世界裡,有很多會建造「房子」的「建築師」。有一名叫沼石蛾的昆蟲幼蟲——石蠶,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它能夠在水下為自己建造起一座結實實用的「房子」來。
沼石蛾雖然是一種生活在陸地上的昆蟲,可是它的幼蟲石蠶卻是在水中出生,在水中長大。在漫長的童年期里,石蠶要想方設法地躲避那些天敵的吞噬,才能夠平安地長大變為成蟲。石蠶既沒有尖利的爪牙做自衛武器,又沒有與眾不同的游泳本領,它是如何來保護自己的呢?我們還是到水底來看一看吧。
在河湖或池塘的水底,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那裡有一些用沙子或植物的碎枝條、碎葉子做成的小套子。這些套子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換顏色。秋冬是深暗色,春夏是鮮綠色。這些奇妙的小套子,就是石蠶為自己建造起來的「房子」,在這個既是棲身之地,也是偽裝避敵之所里,石蠶過著舒適安全的日子。
水中不比陸地,石蠶是怎樣在水下「施工」,為自己建起這座「安樂窩」的呢?原來,在石蠶的口部有一個能吐絲的腺體,吐出的線有很強的粘性。有了這個寶貝,石蠶就不愁建不起「房子」了。它先用口和足找來一些植物的碎片,然後用吐絲的絲將它們隨意地捆在身上,做成一個臨時的「避難所」 。在安全有保證以後,石蠶便開始精心建造起永久性的房子了。它認真地挑選出合適的建房材料,用分泌出的粘液,將它們逐個地粘連在臨時「避難所」的前面。就這樣,用不了幾個小時,石蠶的「新居」就可以落成了。從此,石蠶的吃喝拉撒睡都在這個「安樂窩」里,直到它長大變成成蟲,離開水面到陸地上生活時為止。
會施「苦肉汁」的蟲

在《說岳全傳》里,有個王佐斷臂的故事,說的是宋將王佐為了混入金營,勸說金將陸文龍歸順南宋,使用了苦肉計,將自己的一隻手臂斷掉,騙取了敵人的信任,終於取得了成功。有趣的是,在弱肉強食的昆蟲世界裡,除了一些昆蟲會採取各種奇妙的偽裝術來保護自己以外,還有一些昆蟲在生死關頭,也會採取「苦肉汁」,像王佐那樣截斷自己的肢體,蒙騙敵人,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只不過,和王佐不同的是,人類斷臂成了終身殘廢,而那些昆蟲斷肢以後,如果是幼蟲,是可以再生出新的肢體來的。
在會施「苦肉計」的昆蟲中,蟋蟀、蚱蜢、蝗蟲是最為人們所熟悉的蟲。當人們捕捉它們的時候,經常會領教到它們為了逃命而施用的斷肢自救的「苦肉計」。那時,它們會自行斷掉自己的一條大腿,然後用其他的腿迅速逃離。如果它們遇到危險不是來自人類,而是來自天敵的捕食的話,它們演出的這出「苦肉汁」,就會使它們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保全了一條小命。因為當那自動脫落的肢體吸引了天敵的注意力,使它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它們就早已逃之夭夭了。
常在田間活動的大蚊,也是一種善於施用「苦肉計」的蟲。大蚊雖然模樣長得和喜歡叮人吸血的蚊子很相似,但是它的體形要比蚊子大八九倍。它從不叮人吸血,只是對水稻有一些危害。因為它的腳長得很長,所以,人們又叫它「長腳蚊」。當它遇到蜻蜓、青蛙等天敵捕食的時候,它的長足亘 被咬住,它便會舍棄長足而逃。
昆蟲這種施用「苦肉計」的有趣現象,在生物學上叫做「殘體自衛」。
殺人蜂

在南美洲,有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蟲,這就是肆虐於那裡的「殺人蜂」。據不完全統計,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已經有幾百人被這種毒性極強、兇猛導常的蜂活活地蟄死。至於在這種暴蜂的攻擊下,死於非命的貓狗和其他家畜,更是不計其數。
有一年,巴西的幾個消防隊員在清除煙囪上的一個蜂窩時,觸怒了那裡的「殺人峰」,霎時間,發了瘋的野峰傾巢而生,整個天空響起了可怕的嗡嗡聲。不管是人還是牲畜,只要是活動的物體,狂暴的蜂群都要加以攻擊。事後人們統計,在三個小時內,竟有500餘人總共被蜇了三萬多下,平均每人60幾下。此外,還有許多貓狗被蜇死。在另一次「殺人蜂」襲擊人的事件中,受傷的人竟超過了1000人。
蜜蜂是一種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辛勤地採花釀蜜,為人們奉獻出甘甜的蜂蜜和其他蜂產品,從不主動攻擊人畜。而這令人談蜂色變的「殺人蜂」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蜂呢?原來,這種可怕的「殺人蜂」,竟是由於人類自己的偶然疏忽才產生出來的。1956年,巴西的昆蟲學家為了改良當地的蜜蜂,使它們能多產蜜,就特意從非洲引起了一種野性十足、產蜜量最高的野峰,與當地的蜜蜂雜交,沒想到竟繁育出了這種攻擊性極強的蜂。後來,因為管理人員的疏忽,一些雜交蜂從實驗室逃出,迅速在野外繁殖起來,成了令人恐懼的「殺人蜂」。後來,盡管人們採取了許多措施,想消滅這一大禍害,可是,這些雜交蜂造就自然的能力極強,繁殖的速度很快,所以,直至今日還沒能有效地遏止它們的蔓延。

會種蘑菇的蟲

在南美洲的巴西,茂密的熱帶雨林中有一種奇特的蟲叫剪葉蟻。這種螞蟻,體色棕黃,腿長善跑,從不知疲倦。最為奇特的是,它的雙齶非常強大,就像一把剪刀一樣鋒利。它們常常成群結隊地爬上一棵棵大樹,將樹葉剪切下來,叼回蟻巢。當剪葉蟻們忙碌著剪切、搬運樹葉的時候,就好像一支沒有盡頭,高舉著綠色旗幟的遊行大軍在行進。有時候,一夜之間,它們能把一整棵樹的樹葉剪光。
剪葉蟻忙忙碌碌地把樹葉剪下帶回去做什麼呢?如果我們挖開蟻巢就會發現,剪葉蟻竟然還是一個很會種植蘑菇的「育菇能手」呢!它們不敵辛苦地採摘樹葉,是要用樹葉來做蘑菇種植園的培養基。在剪葉蟻 持下巢里,有幾百個寬敞的小室,這就是剪蟻的「種植」園。當剪葉蟻將樹葉叼回巢內以後,就將樹葉交給家族中最小的成員節葉蟻和樹葉管理蟻,由它們把樹葉切成碎屑,然後拌上幼蟲的或自己的糞便,做成培育蘑菇的「土壤」,用不了多久,種植園里就會長出一層白白的菌絲。為了使這些菌絲生長得更好,管理蟻們還精心地照料這些菌絲,不斷地剪枝、施肥。從菌絲被剪斷的地方,會流出一滴滴液體,液體凝固後就會變成一個像球莖甘藍似的小瘤,這小瘤含有豐富的營養,剪葉蟻家族的成員們就用它做食物,並且喂養自己的後代。
十分有趣的是,剪葉蟻很有環境保護意識,它們從不在離蟻巢很近的樹上採集樹葉,總要到離巢相當遠的地方去。因為這樣,保護了蟻巢周圍的樹木,蟻巢就可以避免因沒有樹木從地下吸收水分而過於潮濕或被淹沒。
蓄養「奴隸」的蟲

在我們人類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曾有過奴隸社會。在那個野蠻的社會里,部族戰爭中被搶掠來的人就成為奴隸。奴隸不蛤要為奴隸主做繁重的勞動,而且毫無人身自由,可以被奴隸主隨意買賣甚至殺死。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這種罪惡的社會制度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在昆蟲世界裡,卻有一種蟲竟靠掠奪、蓄養奴隸而生,這就是生活在南美洲的蓄奴蟻。
蓄奴蟻是一種十分強悍的螞蟻。在它的蟻群中,令人奇怪的是,不像其他螞蟻那樣,既有專門負責打仗的兵蟻,也有專管造巢、覓食、哺育幼蟲的工蟻,而是所有的工蟻也都變做了兵蟻。這些蓄奴蟻雖然勇猛好戰,可卻都懶惰成性,像造巢、撫幼、覓食、清潔這樣的工作,它們都懶得去做。可是不做這些工作,蟻群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於是這些強悍而又懶惰的蓄奴蟻便打起了別人的主意。它們向鄰近的其他螞蟻發動了進攻,闖入其他螞蟻的蟻巢,將其他螞蟻的幼蟲和蛹搶奪到自己的巢里來。這些幼蟲和蛹在蓄奴蟻的巢中長大以後,就成了蓄奴蟻蓄養的「奴隸」。它們專門替奴蟻做造巢、覓食、撫育幼蟲、打掃衛生等種種繁重的工作。由於「奴隸」蟻壽命不長,為了補充「勞動力」的不足,蓄奴蟻要不斷發動戰爭,去搶掠「奴隸」。
有一種叫紅蟻的蓄奴蟻,由於長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剝削」生活,懶惰成性,它們竟然失去了獨立的生活能力。這些懶漢,如果沒有「奴隸」蟻去侍喂它們,即使食物就在眼前,它們也寧願餓死也不肯自己張口取食。
嗜血

『柒』 罕見的長相奇特生物有哪些

1.粉色精靈犰狳

紅唇蝙蝠魚永遠都擺著一副別人欠它幾百萬的樣子。紅唇蝙蝠魚會用鮮紅的嘴唇來吸引求偶對象。因為長期生活在海底,它們的鰭退化成了腿狀的結構,以幫助它們在海底行走。

閱讀全文

與巴西角蟬長什麼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7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7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3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2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8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7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5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7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1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3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4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