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幾次遞交入五常申請分別投否決票的是什麼國家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印度已經無數次的遞交入5常的申請。結果分別被5個常任理事國多次駁回。
印度1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俄國駁回。
印度2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法國駁回。
印度3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英國駁回。
印度4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美國駁回。
印度5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中國駁回。
(1)巴西和印度為什麼進不了五常擴展閱讀:
印度入常遙不可及:
五常這不僅是一個榮譽,更是一個全球地位影響力的體現,其實很簡單,對於五常來說,他國加入常任理事國,無異於虎口奪食,這是絕對不會讓發生的,更何況現在五個席位也多了,對於五常來說,擴大席位這是他們的底線和一個共識,只不過是對外的表態不一樣罷了。
雖然最近幾年常任理事國「擴軍」的說法此起彼伏,但是反對的也不少,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就首先反對,日本想要入常,韓國首先反對,巴西則是阿根廷反對,德國更是義大利反對等,這四大最有可能入常的國家是最不可能的。
因為在2005年的時候,當時提出了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決議,五常還沒有出手反對,其餘國家就狙擊「四國聯盟」了,所以說印度一直執著的這件事,根本就是遙不可及。
❷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為什麼沒有印度
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英美蘇中討論了戰後國際秩序問題,其中的重要一點就是聯合國的成立。二戰前和一戰後的那段時間,國際社會是有一個叫國聯的組織,這個組織沒有什麼常任理事國,各國討論問題相對平等,但也決策機制出現了大問題,導致國際秩序混亂,所以沒能阻止二戰的爆發。印度直到1947年才獨立,之前是英聯邦的自治領,所以它的權益本質上由英國人代表,因而沒進入常任理事國行列。
但印度卻是聯合國51個的創始會員之一,這與英美蘇之間的爭斗也有關系。蘇聯當時利用自己的權力,將加盟共和國里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送入」聯合國,讓他們以獨立國家身份投票,等於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范圍。美國人也想利用這招來擴大自己的范圍,就考慮將50個州里選擇2個州可以進入聯合國大會,在投票時有利於自己。但最後美國人卻因為選擇困難症而放棄了這個想法。
英國人也不甘示弱,畢竟該國在全球有大量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在二戰前後都處於託管狀態,很多殖民地也醞釀獨立。英國就選擇幾個未來可能會獨立,並且與英國關系好的殖民地,促使他們進入聯合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三個當時英國很看重的地方,就被選中,1945年10月成為聯合國51個創始會員之一。英國提出印巴分治方案後,1947年印度獨立,開始以獨立國家身份在聯合國活動。
常任理事國被授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盟國。中國占據一席之地,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在戰爭中所做的一切,「四個警察」(美國,蘇聯,英國和中國)維系和平與穩定的世界,美國的這種想法對戰後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法國雖然在技術上是一個獲勝的權力,但是真正只能在丘吉爾嘲弄所有人之後,讓他們放心,丘吉爾想確保他有另外一個歐洲國家會背叛,害怕美國不會總是注意歐洲的利益。因為印度也與日本,巴西和南非,德國達成了協議,而在相互支持的地方,印度越來越難以採取外交行動為自己的利益。一個人不能立即允許所有這些,如果印度自己的話,這可能會導致與這些國家的外交問題。
其次,印度是在1947年的時候獨立的,因此,在整個二戰的過程中,印度都是作為英屬殖民地的地位參與的這個戰爭,所以一定程度上印度的貢獻會有一部分算到英國的頭上。而且,由於印度本土並沒有遭受太過嚴重的侵略,同時又是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雖然在整個二戰歐洲戰場上都能看到印度人的身影。但試想一下,一個殖民地有怎麼會賣力的為自己的宗主國賣力呢?!所以,二戰中的印度並不是很積極!
最後,就是在當時來說,無論是英國首相丘吉爾還是蘇聯最高領袖斯大林、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實際上都是相當的看不起印度這個國家。甚至於丘吉爾還表示「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可想而知,丘吉爾是有多瞧不上印度。因此,印度表說沒資格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就算有在當時來說也這些人也不會願意讓印度如願的。
❸ 印度,日本,德國為什麼都不能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嗎
印度、日本、德國為什麼都不能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嗎?
日本和的德國不能夠進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當然有一方面戰敗的原因。但是畢竟二戰已經結束好幾十年了,過去的恩恩怨怨對現實的政治外交博弈能夠留下的影響力其實非常微弱。
所以,這幾個國家不能夠入常任理事國,除了歷史上的因素,還有很多現實的考量。
❹ 為什麼印度作為一個大國,卻不能入常
二戰結束,五大盟國為了重建世界,保持溝通和貿易才有了聯合國的建立,五個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創建的元老,其他國家幾乎不可能入常,雖然近20年來有不少國家希望入常,多半是異想天開。
特別是印度,他們沒有文化,從上到下除了扯謊什麼都不會,比如在印度廣為流傳的是尼赫魯把常任理事國席位讓給中國,這就相當搞笑了,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二戰同盟國,是對抗納粹主要的五個國家,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對二戰的作用非常大,沒有中國在東亞阻擋日本,蘇聯就會被德日夾擊而死,中國成為協約國成員的話,那麼法國早已投降,英國已經打爛,那麼同盟國就剩下美國了,結局會很可怕,德日意就能夠集中力量幹掉美國。所以聯合國五常是現代國際和平70多年的穩定基石,其他國家要入常,幾乎不可能,要分五常的蛋糕,請把五常全都打服吧,可惜不可能辦到,五常是用自己的流血犧牲和戰斗贏得位置的,其他人要入常,請付出同樣的代價
此外聯合國產生時,還有沒有印度這個國家,哪來的權利去讓?連插嘴的權利都沒有,印度人整天扯謊,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與真實世界幾乎完全相反,如果印度人知道自己有多愚蠢和無知,印度恐怕會動亂
❺ 為什麼印度不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
印度不能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
印度新政府指出,在印度獨立75周年,即2022年之際,印度每戶家庭將有自己的住房,包括廁所、供水、24小時不斷電;在2019年聖雄甘地誕辰150周年之際,將確保民眾享有衛生保健權利、實現垃圾管理和環境衛生。印度新政府還承諾,要將印度打造成極具競爭力的製造業中心,建立世界級投資和工業園,以旅遊、貿易、技術為支柱,在世界上打造一個「印度品牌」。那麼,印度作為一個擁有12億人口、經濟蒸蒸日上的發展中大國,不能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印度面臨現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反對,尤其是美國的反對。
安理會是聯合國中擁有最大實權的決策機構,增加常任理事國,不是簡單的數量變化,而是權力的再分配。因此,雖然英、法、俄、美都公開宣布支持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作為既得利益者,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保持自己在安理會的地位不變。它們能接受的底線是允許一些候選國加入安理會,但不能享有否決權,以避免其特權被「稀釋」。
雖然奧巴馬在印度公開表態支持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發表談話表示,新德里不要指望很快就能升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安理會改革是需要其它安理會成員內部協商的,奧巴馬總統的講話只是代表美國已考慮到了印度。在美國看來,具有獨立外交傳統的印度,對美政策抱不信任態度,而且印度「搖擺不定」,有時是極具破壞力的。在此情況下,美國認為一個擁有否決權的印度會不會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仍很難確定。
2、巴基斯坦等鄰國和「團結謀共識」運動的反對。
印度、日本、德國、巴西等謀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席位的國家在其所在地區都有堅定的反對者,它們於2005年發起了「團結謀共識」運動來反對這些國家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南亞,印度與巴基斯坦長期敵對,曾發生過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堅決反對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巴基斯坦不僅參與了「團結謀共識」運動,而且在伊斯蘭國家中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2009年2月5日,義大利在羅馬召開有關聯合國安理會擴大問題的外長級國際磋商會議。此次會議以「團結謀共識」運動成員為核心,有包括37個國家的外長級官員在內的75國代表出席會議,這反映了「團結謀共識」運動在國際社會獲得一定的支持。它們拒絕「四國集團」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方案,建議增加5個「半常任理事國」和6個非常任理事國席位。這些「半常任理事國」任期3年至5年,不能連任;或任期兩年,但可以尋求以非常任理事國身份連任兩次;6個新增非常任理事國席位應留給非洲、亞洲、加勒比地區和拉丁美洲、東歐的中小國家。
3、「四國集團」內部相互拆台。
印度在2005年「爭常」失敗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與日本等國家綁在了一起,導致中國、韓國等國家的反對,印度迄今沒有吸取教訓。「四國集團」內部在增加常任理事國問題上也不是鐵板一塊,印度和巴西的立場與日本、德國的立場有所不同,印度和巴西將更多地突出自己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從而與德國和日本拉開距離。「四國集團」內部的分歧以及由此導致的相互拆台將對它們「爭常」產生重大影響。
4、印度自身存有缺陷。
印度要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自身還有許多缺陷需要克服,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長期以來,印度未能成為本地區安全和穩定的建設性力量和積極因素,對推動本地區合作態度消極,南盟的發展一直躑躅不前。與巴基斯坦的長期對抗和與眾多鄰國的領土糾紛不利於印度的大國形象。
其次,1998年印度悍然進行了核試驗,受到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譴責。印度迄今拒不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游離於國際防擴散體系之外。這也成為日本在「爭常」問題上背地給印度拆台的理由之一。
❻ 印度為什麼進不了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是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五大國。
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組成「四國聯盟」,藉由安理會改造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四國聯盟遭遇到不小的阻力,例如中國、韓國、朝鮮反對日本,美國、義大利反對德國,墨西哥、阿根廷反對巴西,巴基斯坦反對印度。
這個投票過程需要191個聯合國成員國中至少三分之二(128個)的贊成,同時得到所有5個常任理事國的一致通過才行。
❼ 日本、巴西、德國、印度入常為何失敗日本拒不認錯難以入常可以理解,但是其他幾個國家呢
真不知道哪裡來的這么多法盲。
可不可以入常,是程序表決。
程序性表決,五常沒有一票否決。
就好比當年,新中國成立之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替中華民國,成為常任理事國的時候,美國也投反對票了,但然並卵。
即只要獲得2/3的票數就可入常。
所以日本也一樣。
可是很難,
現任五大常任理事國中英法不知道,但至少美國,中國,俄國都不答應。
和這些國家有經濟利益的國家也不能答應,到最後就黃了。
現在五常已經形成,試問誰會想再進一個,來稀釋自己的權利。
所以未來不管哪個國家想入常,都幾乎是不可能的。
到時候還會踢一個也說不定,比如像此次脫了歐的英國。
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銳減,
能不能保住2/3票數還不一定啊。
可以說踢他的可能性最大。
❽ 巴西為什麼不能成為常任理事國
巴西有著優越的天然條件,按常理說,應該是可以成為常任理事國的,但是為什麼就在國際舞台上缺少那麼一些存在感呢?事實上,巴西在追求大國地位道路源遠流長,而長久以來,巴西被外界視為大國的「候選者」情況比較多。在上世紀70年代,經濟上巴西表現搶眼,曾一度被認為「是覺醒的巨人」,然而40年過去了,巴西卻依然沒有邁進世界強國的門檻。
另外,巴西難以確立其強國身份的原因,也與國際形勢有關系。 作為葡萄牙的曾殖民地,巴西受西方文化影響相對較深,在傳統文化和民主制度方面,它屬於西方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比較疏遠。
❾ 日本、印度、德國、巴西想入常,在五常當中,分別受到哪些國家的阻力原因是什麼求大神具體分析。
日本與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國和戰敗國,尤其是日本,對於二戰和其犯下的歷史罪行從未進行過深刻的反省,並且並未對曾經遭受過其殘酷殖民統治的國家進行相應的賠償,日本雖然作為經濟強國,但是其政治上並未獨立,主權並不完整,是一個非正常國家,日本作為新殖民地國家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不可想像的事!
巴西作為南美第一大國和世界新興經濟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正日益強大,但是南美終究不會成為世界中心或者熱點地區,所以作為南美第一大國,對於世界的影響力又會有多少吶?
印度作為金磚四國成員之一,近年來雖然經濟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作為地區性大大國,印度尚有諸多的欠缺,政治上幼稚是這個國家最致命之處,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印度恐怕還要繼續奮斗幾百年,印度曾經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讓第三世界國家敬仰了好一陣子,但是印度為了對抗正在崛起的周邊大國,政治上正在成為美國甚至其他政治勢力的附庸也是不爭的事實,這種為了眼前利益而短視的國家,怎麼可能擔當起常任理事國的大任吶?
以上內容均為參考,地址:http://bbs.tiexue.net/post2_4844847_1.html
❿ 印度入五常歷史時間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印度已經無數次的遞交入5常的申請。結果分別被5個常任理事國多次駁回。
印度1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俄國駁回。
印度2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法國駁回。
印度3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英國駁回。
印度4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美國駁回。
印度5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中國駁回。
政體
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
總統職位因去世、辭職或罷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憲法第65條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當新總統被選出及就職後,副總統恢復原有職務。總統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副總統暫時代理總統職能直至總統返回辦公。
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行使。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副總理及其他內閣成員。
印度國務院設國務卿一名、國務委員若干名。不設副國務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