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國博藏品怎麼樣

巴西國博藏品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1-30 02:27:25

❶ 誰知道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1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文物第一號。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閻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畫鸛鳥叼魚及石斧。中國的石器時代圖畫極其罕見,而這幅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史前圖畫,價值無可估量。
2 陶鷹鼎,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1993年洛桑申奧展覽會七件代表中國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國史前雕塑的代表作。這個陶鷹鼎威武雄壯,鷹胸為鼎腹,器口開於鷹背,鷹的雙足和尾部為鼎足,後收的雙翅圍過鼎的中後部,形成一種前撲的動勢。是中國史前文物中絕無僅有的神品。
3 後母戊鼎,也稱司母戊鼎。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中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中國古代對財富的標準是計重製,越重越值錢。大鼎重達832.84公斤,在當時屬於國之重器了。器身飾獸面紋及夔龍紋,耳外廓飾雙虎食人紋。腹內鑄有「後母戊」三字,字體雄健豐腴。該鼎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於1939年3月在安陽出土,險些被切割賣走。村民將其埋在土裡,終於熬過了八年抗戰。戰後大鼎被運到南京,由於太重,沒被運到台灣。1959年轉交國博。
4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聳出四個卷角羊頭,尊腹為羊的前胸。此尊集線雕、圓雕、浮雕等各種技巧,端莊典雅,鑄造精細,是商代泥范法鑄造工藝的巔峰之作。這個器物解放前出土於湖南寧鄉,抗戰期間隨湖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寇轟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直到解放後才被修復,現在幾乎看不到破損的痕跡了。
5 利簋,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簋為盛放黍稻之用,常與鼎組合使用,是重要禮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銅器,底部鑄有銘文4行32字,記載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獲勝,取得了政權,是唯一跟武王伐紂直接相關的歷史實物,價值無可估量。
6 大盂鼎,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為圓體,口沿下環飾六個曲折角獸面紋,足上端飾卷角獸面紋,襯以雷紋為地,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銘文字體雄渾,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鼎於清道光年間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內三寶之一。
7 虢季子白盤,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盤為水器,此盤為先秦最大銅盤,堪稱西周青銅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圓角長方形,盤內底部鑄有銘文8行110字,通篇用韻,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此盤在太平天國戰爭時期被劉銘傳發現,當時是一個馬槽,後來劉家後人將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後捐獻給國家。
8 九龍九鳳冠,明代。明神宗(萬曆皇帝)孝靖王皇後鳳冠。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出土於定陵。帽胎以漆竹紮成,覆蓋以絲帛面料,鳳冠正面飾以九條等大的騰雲金龍,均口銜珍珠寶石做成的珠滴,與九龍對應的是八隻同樣口銜珠滴的金鳳,加上鳳冠後側正中的一條金鳳,一共是九龍九鳳。這件鳳冠上嵌有寶石百餘顆,珍珠五千多粒,華麗貴重之極。
9 太平天國玉璽,清代。國博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革命博物館,裡面都是近現代文物,所以我在近代和現代文物中各選了一個代表。這個洪秀全的玉璽是中國歷代農民戰爭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國近代史上首當其沖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璽為清白玉質,印紐兩側均刻著精緻丹鳳朝陽的圖案,四周刻有雙龍雙鳳。璽面長、寬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璽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韻語11句44個字,和歷代國璽都不一樣,十分奇特。該璽在天京陷落後被曾國藩得到,一直藏於軍機處,解放後歸於中國革命博物館。
10 開國大典油畫。中國現代史上的最重要文物。被譽為「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1953年董希文作。董希文是國家文物局規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師之一。此畫曾被多次修改,見證了建國初期的歷史。1955年,高崗集團被清算,於是高崗的原位以一盆鮮花代替。文革期間,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批鬥致死,於是在油畫上也被抹去,換成了董必武。1979年,畫家閻振鐸受命,另畫了一幅修改前的原始版本,繼續對外展示。而記載了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原畫,則成了國博現代史文物中的扛鼎之作,國博新館開館前從未對外展示過。

❷ 博物館之城之四 國博拾珠-來國博不看這18件就等於沒去

中國國家博物館,大家都簡稱它為「國博」,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東側,隔著天安門廣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對稱。

對於一個建築面積近20萬平米,參觀面積近7萬平米的世界單體最大的博物館,48個展廳,3個常設展廳,不少於8個專題展廳,多個國內外的臨時巡展,除了100多萬件藏品的,還有機會看到國外博物館的藏品,所以想要一次就能看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位於地下一層的「古代中國」和北廳的「復興之路」是以1840年為分界,分開展示中國的 歷史 各個時代的絕大多數的文物藏品。其他展區的專題展廳是按照領域不同劃分來特別展出的。即使是走馬觀花也不能錯過以下18件「國家寶藏」,否則就等於沒有來!

一,人面魚紋彩陶盆,距今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

在新石器時代,多作為兒童瓮棺的棺蓋來使用,是一種特製的葬具。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由人魚合體而成,人頭裝束奇特,像是進行某種宗教活動的化妝形象。有的學者根據《山海經》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師「珥兩蛇」的說法以為人面魚紋表現的是巫師珥兩魚,寓意為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

二,陶鷹鼎,距今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1958年陝西省華縣太平庄出土。

鷹陶鼎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最大腹徑32厘米。陶鷹鼎的整體造型為一隻蹲著的老鷹。鷹的前胸為鼎腹,飽滿粗壯,器口開在鷹的背部。鷹的雙目圓睜,周身光潔未加紋飾,喙部呈有力的勾狀。敦實有力的兩足與寬扁下垂的鷹尾,構成陶鼎的三個支點,穩定地撐柱於地。兩翼微微撐起,圍過鼎的中後部,形成一種前撲的動勢,配上鷹頭部的大眼、利喙,使這只鷹顯得威風凜凜,桀驁雄猛的氣勢。

仰韶文化多為彩陶的生活用品,陶鷹鼎是唯一一件以鳥類為造型的。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並曾經在1993年時的洛桑申奧展覽會上,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文物之一。

三,玉豬龍,距今5000年的紅山文化,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玉豬龍由一整塊墨綠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高26厘米,身體呈C字形。它的鼻子前伸,並向上翹起,嘴緊閉,有2個並排的鼻孔,雙眼突起,眼尾細長上翹,頭上刻著方格網狀紋。龍頭之上是21厘米的長鬃。似有豬首特徵,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如果從龍身上的空穿過一根線吊起來的話,龍嘴與龍尾正好在一條水平線上,也就是說,這個空正好開在了玉豬龍的平衡點上。

四,後母戊青銅方鼎,距今3000年的商晚期青銅器,1939年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殷墟遺址出土。

方鼎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的造型方正,鼎身四壁和足部都裝飾有饕餮紋,鼎耳裝飾有魚紋和虎食人紋。鼎腹之中刻有「後母戊」三字。是目前發現的最重的中國古代青銅器。

有意思的是,這個國之重器卻是「一隻耳」。原來在發現這個方鼎的時候,中國正處在抗日戰爭之中,當時被發現者鋸掉了兩個鼎耳。新中國成立之後,卻只找到其中的一隻。1959年,博物館決定聘請山東博物館修復青銅器的大師潘承琳,根據殘存的鼎耳仿造了一個「假耳朵」。也就有了現在的被復原的方鼎。

五,四羊銅尊,距今3000年的商晚期青銅器,1938年湖南省寧鄉市出土。

銅尊的上口最大徑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銅尊是祭祀用品。整個器物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採用了圓雕與浮雕相結合的裝飾手法。將四羊與器身巧妙地結合為一體,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銅尊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四角各塑一隻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尊四面正中即兩只羊的中間,各一隻雙角龍首探出。

銅尊出土於時正處在抗日時期,在隨湖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寇轟炸,銅鼎被炸成了2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十幾年無人問津。1952年,新中國文化部派人找到了這個破碎的寶貝。2年後,經過文物修復大師張欣如的4個月的努力,終於成功修復了。現在幾乎看不到破損的痕跡了。

六,利簋,距今2700年的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

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上圓上方,腹部和方座的紋飾以饕餮紋為主,四周裝飾有夔龍紋、蟬紋和雲雷紋。底部鑄有銘文4行32字,記載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獲勝,取得了政權。利簋是迄今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

七,琅琊刻石,距今2200年的秦朝晚期,原立於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琅琊台。

琅琊刻石是秦代的一處摩崖石刻,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刻於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刻有497字,前289字記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功績,後208字記錄李斯、王綰等隨從大臣的名字及議立碑刻的事跡,所以又稱「始皇頌詩」;後半部分刻於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刻有79字,記錄了李斯隨同秦二世出巡時上書請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詔書的情況。所以又稱「二世詔書」(一個是現世自嗨,一個是後世拍馬屁的)。

傳為李斯所書,屬小篆書法作品,與《嶧山刻石》《泰山刻石》《會稽刻石》合稱「秦四山刻石」。

有記載北宋時期,前半部分就已經消失了。清朝時期後半段的刻石也開裂,最後碎落一地。後來輾轉各地,最後在1959年移置到國博的前身「中國 歷史 博物館」直至今日。

殘石高132.2厘米,寬65.8-71.3厘米,厚36.2厘米,存13行87字。

史記中記載的秦始皇巡遊留下的刻石絕大多數都已消失,只剩2處,琅琊刻石是字數最多的一塊了。

八,金縷玉衣,距今2000年的西漢,1973年河北省定縣八角廊村40號西漢中山懷王劉修墓出土。

這件金縷玉衣共用玉1203片,金絲2567克,墓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是河北滿城漢墓墓主劉勝的後代,死於公元前55年。此墓曾在盜掘中被火燒過,這件玉衣是受過焚燒後的劫餘之物,

金縷玉衣是漢代特有的、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由於其價值連城,使得許多漢王帝陵多次被盜。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 歷史 上消失了。

九、青瓷蓮花尊,距今1400年前的北朝北齊,1948年河北景縣封氏墓群出土。

同時一共出土了四件青瓷蓮花尊,分別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故宮和河北博物館。

青瓷是我國著名傳統瓷器的一種。蓮花尊器型為早期北方青瓷的代表作。從留存至今的十餘件器物來看,均是器形高大。這尊蓮花尊高59.5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20.2厘米。長頸直口,外沿飾一對橋形耳,溜肩,頸、肩部有六個雙系環耳。貼塑六團花,六獸面紋,器身以多層仰、俯蓮瓣堆雕。器蓋雕飾蓮瓣紋。

浮雕蓮瓣是蓮花尊的重要造型特徵,俯視時向外伸展的層層蓮瓣宛如盛開的蓮花,其形狀如曼荼羅壇,且與印度珊奇佛塔的造型十分相似。

青瓷蓮花尊大多出自墓中,應是帶有宗教意義的隨葬品,很可能用於安放靈魂,超度死者亡魂,使其免受輪回之苦,可以認為蓮花尊是佛教和中國靈魂觀念結合的產物。

十,安濟橋石欄板,距今1400餘年的隋代,1953年河北省趙縣出土。

安濟橋又名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是世界上現存年代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其建造工藝獨特,在世界橋梁史上首創「敞肩拱」結構形式,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在中國造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全世界後代橋梁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

欄板長方形,兩面雕龍。正面雙龍周身鱗甲,身體相向似鑽透欄板,頭相背,前爪互推。背面雙龍相對而馳,身體交纏,後肢撐地。

該欄板是修復安濟橋時從淤泥中清理出來的。當時一共挖出大小橋石1200餘塊,但拼接較為完整、有雕刻和銘記的石塊不多。其中,各式雕龍欄板7塊,本欄板是其中之一。

十一,彩繪浮雕武士石刻,距今1100年前的五代後唐同光元年,1994年河北曲陽王處直墓出土.。

這件彩繪武士像,高113.5厘米、寬58厘米、厚11.7厘米,是鎮墓石刻。採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在一塊長方形漢白玉上,身著鎧甲,手持寶劍,頭頂鳳翅盔,腳踏似牛怪獸,頭頂含珠鳳鳥,雙手扶劍,劍尖直指怪獸口中的荷花,該形象取材於佛教中的護法天王。其藝術風格上承唐代之遺韻,為研究古代繪畫、雕刻藝術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材料。

此石刻的墓主人王處直,生前官拜唐代、後梁的義武節度使,節制易、定、祁三州,為河北地區的重要藩鎮將領。其養子王都發動兵變,把王處直軟禁,最終憂憤而死。王都為了挽回名聲,遂為養父修築了一座豪華大墓。此石刻原本是鑲嵌在墓門後的甬道一側。1994年5月,王處直墓被盜。2000年,這件被盜的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出現在美國紐約的中國文物拍賣會上。經中國政府多方交涉,2001年5月23日,美國海關總署在紐約世貿中心將其歸還中國。

十二,木雕觀音菩薩坐像,距今1000年的宋代晚期,2005年從海外收藏家收購回國的。

坐像高兩米,保存完整。菩薩頭戴高花冠,面目清秀,柳葉彎眉,雙目微睜,嘴唇稍抿,大耳垂,兩頰豐滿,略帶笑容。神態端莊安詳,好似進入了無我的境界。

坐像的回歸,不僅成為國內博物館收藏的體量最大的宋代木雕,同時彌補了國內宋代木雕的空白,在具有很高的 歷史 價值的同時,也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十三,雙鳳麒麟紋石刻,距今700年前的元朝,1966年北京市樺皮廠西部明代城牆牆基出土。

該石雕長105厘米,寬120厘米,厚13厘米,畫面主體使用了四連弧的開光裝飾形式,中以纏枝紋襯托雙鳳戲珠圖案。雙鳳頭如錦雞、嘴如鸚鵡、身如鴛鴦、翅如大鵬等體征都一致,但有兩處不同:一處是下方的鳳頭上有像靈芝一樣的冠和縷束狀的頸羽,而另一隻沒有,第二處是下方的鳳有五條浪草紋尾羽,而上方的鳳是卷草紋尾羽,這應該是雄性和雌性的區別。開光之下是兩只追逐嬉鬧的麒麟,背景是海濤紋。石雕兩側以纏枝紋為裝飾。

此石刻布局美觀大氣,手法純熟自然,是元代石刻藝術中的精品,應該是皇宮或皇家園林中的丹陛石。

十四,孝端皇後鳳冠,距今400年的明朝萬曆年間,1957年北京市昌平縣定陵出土。

鳳冠通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徑23.7厘米,重2320克。鳳冠用漆竹紮成帽胎,以絲帛為面料,前部飾有9條金龍,口銜珠滴,下有8隻點翠金鳳,後部也有一金鳳,共9龍9鳳。後側下部左右各飾點翠地嵌金龍珠滴三博鬢。此冠共嵌未經加工的天然紅寶石100餘粒,珍珠5000餘顆。

鳳冠上除了五顏六色的珠寶外,尤其吸引人的還有就是點翠的部分。點翠是中國傳統的首飾製作工藝,就是用剪子剪下活翠鳥脖子周圍的羽毛,再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圖上粘料的底托上。被取過羽的翠鳥往往很快死亡。

這項殘忍的工藝,在1933年隨著點翠所用的翠鳥羽毛的絕市,中國最後的一家點翠工廠終於關閉,點翠也由燒藍工藝所取代。

十五,「皇帝之寶」玉印,距今350年前的清朝初。

這方玉印通高16.1厘米、邊長16.1匣米、鈕高9.8厘米。印文為陽刻滿、漢文「皇帝之寶」,印鈕為盤龍狀。清朝皇帝的印章稱為「御寶」,當初放置在故宮的交泰殿,有專門的機構尚寶司來管理。

清朝康熙年間,清政府共有29方御寶,比明朝多出5方,這方印是當時清政府使用最頻繁的一塊了。清朝乾隆年間,對於御寶重新考證排次,規定了25方御寶,規范了各寶的使用范圍。

這方「皇帝之寶」主要是用於皇帝發布詔令文書,所以是25方里使用最頻繁的一方了。

十六,圓明園鼠首兔首,距今260年前的清朝初期。原屬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大水法銅像。

圓明園獸首銅像是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修建圓明園古跡海晏堂時,由歐洲傳教士義大利人郎世寧主持設計,法國人蔣友仁設計監修,清宮廷匠師製作。

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

2013年6月28日,經過之前的「拍賣事件」,在漂泊百年後,圓明園鼠首兔首最終由法國皮諾家族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十七,太平天國玉璽,距今160年前的清晚期。

這個洪秀全的玉璽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璽為清白玉質,印紐兩側均刻著精緻丹鳳朝陽的圖案,四周刻有雙龍雙鳳。璽面長、寬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璽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韻語11句44個字,和歷代國璽都不一樣,十分奇特。

該璽在天京陷落後被曾國藩得到,一直藏於軍機處,解放後歸於中國革命博物館。

十八,中國國家博物館西側外立面,1959年建成。20世紀50年代的十大建築之一。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是由成立於1920年的「國立 歷史 博物館」和1950年的「中央革命博物館」組成的。1959年,作為建國十周年,即20世紀50年代的十大建築之一的兩館新址在現在的位置建成竣工。1961年,已經更名為「中國 歷史 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中間分分合合,最終在2003年2月28日,兩館合並,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成立。2011年3月,經過4年多的改擴建,國博再次對外開放。

這次改擴建保留了原博物館的西、北和南的外立面。尤其是西側的柱廊式大門的主入口,門廊位於22級花崗岩的石階之上,24根高32.7米、寬1.5米、下部為花崗岩的須彌座的方形石柱組成的門廊,門廊兩端各襯以一個高39.88米的大門墩。門廊頂部的檐口貼有黃色鑲嵌綠花紋的琉璃磚,頂部中央的一組紅色旗徽尤為突出。其整體色調和風格與隔著天安門廣場的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保留了天安門廣場的整體面貌和天際線,使天安門廣場的整體形象保持均衡一致。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西側的主出入口,已經有60多年的 歷史 ,本身就是一座文物,它見證了我們國家的發展,目睹許許多多發生的事跡,雖然現在並不使用,但是如果您還有時間,一定要繞過去看看。

目前,國博把咖啡廳挪到了北廳,靠北面玻璃窗處。喝著帶有國博特色的咖啡,透過穿梭的車流望著遠處天安門的紅牆金瓦,身處中華文化的長河之中,我想你再也找不出這樣的地方了吧!

閱讀全文

與巴西國博藏品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56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89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72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7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13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2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17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02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00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43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2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14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04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65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97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67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99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79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5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454